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想要听听京中子弟和大燕各地的士子对师父提出的在归属的各国中‘设立学堂,分别教化’这个建议的看法?”说完后,晋阳公主又忧愁地望着天正帝道:“皇祖父,若是我听了这些士子的话后还是写不出来,皇祖父可要帮我。”
  天正帝这辈子体会到的撒娇也就晋阳公主一人,听了这样亲近的话,慈爱地摸着晋阳公主的头道:“好好好,若是你写不出来,朕找翰林院的人帮你写。”
  晋阳公主听后撇了撇嘴道:“那一眼就能被师父看出来,会罚得更重的。”
  天正帝看着孙女忧愁的样子,换了个主意道:“那我给静徳多找些活儿,让她想不起来你。”说完后天正帝觉得这是个非常好的主意,这样既能帮到孙女,又能少处理些政务,真是一句两得。
  “那您就等着王伯来找您诉苦吧。”晋阳公主打趣道。
  天正帝听后脸上一僵,他差点忘了阿承那小子。
  晋阳公主看着天正帝的样子暗笑,自打她师父三年前成为阁臣后,每日政务的量又翻了一番,晋阳堂伯和师父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如今俨然朝着怨夫的方向发展。若是她皇祖父多给师父些政务,只怕晋王堂伯就要进宫找皇祖父彻夜长谈哭诉自己孤枕难眠有多苦了。
  “您给我出出意见就好,我自己的事得自己来,别人给我写得始终不是我自己的才学和观点。”晋阳公主对着天正帝笑道。
  “你能这么想,很好。”天正帝点评道:“踏踏实实地才是真。”
  “回来后,给朕讲讲你的想法。”天正帝嘱咐道。
  “好,到时候您帮我提提意见。”晋阳公主笑道。
  一旁的皇后看着天正帝和晋阳公主的对话,从始至终都没有插话,更没有佯装斥责孙女妄议政事。皇后抿了口茶,如今的时代不同了,随着阿华的入阁,崔思若和司梅担任要职,这朝堂上也有了女子的话语权。听说,如今宫外议论朝政的不只有士子,还有女子。
  如今女子可以畅谈国事,这样的事,在她年轻时是想都不敢想的。她觉得这个国家正在改变。
  “皇祖母,晋阳告退了。”
  晋阳公主的话拉回了皇后的思绪,皇后看着孙女,笑着嘱咐道:“多带着护卫,主意安全。”
  “让陈平带一队禁军护送你过去。”天正帝显然也关心孙女的安全,加派护卫道。
  晋阳和皇后听到陈平的名字都有些诧异,但是多年的养气功夫让皇后面色不变,就是晋阳公主也被陆若华教授地很好,笑盈盈地道:“多谢皇祖父。”
  随后晋阳公主对着天正帝和皇后再次辞别,走出了皇后的甘泉宫。
  天正帝看着晋阳公主离去的身影,忍不住对旁边的皇后道:“若晋阳是男儿该有多好!”太子和太子妃多年只有晋阳公主一个子嗣,且太子不愿意纳妾,太子无后,始终是天正帝的一块心病。
  皇后听到这话脸色不变,只是笑道:“您这话可不要让晋阳听到,回头她又要找人比试去了。”当年天正帝在晋阳面前说过这么一句话,结果晋阳直接去大皇子府,二皇子府找所有和她年纪差不多大的皇孙比试,最终这些少年无论是读书学问还是射箭骑马兵法全都拜在晋阳手下。
  天正帝显然也想到了此事,他还记得当年晋阳得胜归来后,对着他道:“男子又如何?也可败于女子之手,若无真才实学,照样是不堪大任。晋阳得皇祖父教导,绝不比任何人差。”
  他当时听到这句话,心中是五味杂陈的,既为孙女的优秀感到骄傲,有为太子无后感到悲哀。随着悲哀过后,他心中竟然升起了诡异的想法,他甚至觉得只要晋阳足够优秀可力压众皇孙,大燕交给晋阳未尝不可。不过这个想法随后就被他打消了,女子为帝到底是不敢想啊。
  “她就是个争强好胜的性子。”天正帝笑道。
  “太子妃那里怎么样?御医怎么说?”天正帝还是关心太子的子嗣。
  “御医说,太子妃好好的。”皇后看天正帝欲言又止的样子,直接道:“太子也好好的。”
  “那是怎么回事?”天正帝皱眉道。
  “子嗣之事都是天意,该来的时候自然就来了。”皇后温和地道:“陛下放宽心,太子和太子妃都还年轻,日后会有的。再不济,过继个孩子也是好的。”
  “若是过继子嗣,那可关系到国之根本。”天正帝道:“此事以后再说吧。”
  皇后看天正帝没有因为太子无嗣就放弃传位给太子,心中松了一口气。太子和太子妃多年无子嗣,她心里也着急,但是看着晋阳,她又不怎么担心了。皇孙一辈中,最出色的就只有晋阳了。
  这边,晋阳公主在陈平的护卫下进入皇家园林,卫珩和卫琅看到后,赶紧走了过来,三人见礼后,看到旁边的陈平也有些惊讶,卫琅沉不住气好奇地问道:“陈将军怎么在这?”陈平是天子亲卫,护卫天子安全,很少离开天子身边。
  “回韩王世子话,臣奉陛下之命护卫公主。”陈平拱手道。
  两年前,随着皇孙的年纪越来越大,特别是大皇子的长女议亲时还只是宗室女的名分,无爵位在身,众人怕接下来的皇孙盯着白身成亲,纷纷请奏天正帝封赏皇子。
  于是,成年的皇子都得到了册封,大皇子被封唐王,二皇子被封韩王,四皇子被封陈王,五皇子被封鲁王。紧接着,诸王便向天正帝请封世子和郡主,当时的礼部可是忙了好长一段时间。
  卫珩看着陈平和晋阳公主对视一眼,压下心中的猜测,便引着晋阳公主和陈平入场了。
  刚一入场,便听到一人道:“大公子说得对,这蛮夷之人冥顽不灵,茹毛饮血,哪里是能教化得了得,陆阁老到底是女子,妇人之仁,依照我看,这等蛮夷战败之人,就应当直接杀了了事,再不济也应当和他们划清界限。”


第152章 废国为郡
  一旁的卫珩和晋阳公主听到那青年如此评价陆若华,眼中立时变得锐利起来。
  卫琅站在两人旁边; 明显感觉到气氛压抑; 特别是卫珩,那是明显动怒的样子; 站在卫珩旁边; 他觉得这周围都冷了许多。至于一旁的晋阳公主; 虽然脸色未变,但是卫琅知道; 这位一手被陆阁老教导长大的堂妹; 一向是最尊敬这位师父的; 容不得别人说师父半句不是。
  “晋阳,阿珩; 阿琅。”被周围人簇拥着被成为大公子的青年站了起来; 对着三人傲然地打了招呼,但对于刚才的话连句解释都没有。
  “大堂兄,见到我们连礼都不行吗?”晋阳公主直接迈步走了过去,虽不如面前的青年高大,但是一身气势不怒自威,让人不敢造次。
  “都是自家兄妹,何须在意这些礼节?”被称为大公子的卫琉听到晋阳公主的话; 面色僵硬地道。
  晋阳公主嗤笑一声,道:“原来在大堂兄眼中这家礼能大过国礼?大堂兄这是要置皇室于何地?置皇祖父于何地?”不待卫琉再说什么,晋阳公主接着道:“不过这也不奇怪,大皇伯向来都将君臣礼节看得淡薄; 大堂兄耳濡目染,如此不知礼节,倒也不奇怪。”
  “你胡说些什么?”卫琉听到晋阳公主的话,气得发抖,这不只是说他不知礼节,更是在影射他父王不尊礼法,不守君臣之礼。
  旁边的人看着大皇子的长子卫琉和晋阳公主之间针锋相对,都不敢插一句话。晋阳公主和卫琉各自代表太子和大皇子,两位夺嫡皇子的争斗,身份不够就掺乎进去,只会殃及自身和家族。不过,这倒不妨碍大家看戏的兴致。
  “大堂兄虽是大皇伯长子,但是终究一无爵位,二无官职在身,白身一个,见到本宫与晋王世子韩王世子,难道不应该行参拜大礼吗?”晋阳公主冷眼看着卫琉脸色铁青,要生吞了她的样子,丝毫不慌。
  卫琉是大皇子长子,又是天正帝的第一个孙子,一向以这个身份自傲。可是事实上呢,诸皇子大封后,和韩王一样,被封为唐王的大皇子也请奏要册封长子卫琉为唐王世子,可是却被天正帝驳了回来,之后天正帝只封了唐王府中的姑娘,唐王府中的庶子都是白身。
  此事一直是卫琉心中的痛处,谁提就跟谁翻脸。
  晋阳公主在卫琉翻脸之前,先发制人,道:“大堂兄身为一介白身,无关无职,却和身旁的人妄议当朝宰辅,污蔑陆阁老,实在是无视朝廷,无视国法,依照大燕律应当如何?”
  说完后,晋阳公主看向了一旁的卫珩,道:“阿珩哥,你来告诉大堂兄吧。”
  “依照大燕律,应抓进京兆府审讯。”卫珩冷声道。
  “那还愣着干什么?”晋阳公主轻斥道:“阿珩哥还不将人带去京兆府?”
  卫珩和晋阳公主对视了一眼,对着旁边的侍卫招了招手道:“送大公子和几位去京兆府。”
  这个变化,让一旁的人始料未及,原以为晋阳公主与卫珩只是要和卫琉打打嘴仗,如何都没有想到这两位会动真格的,还要将卫琉等人送到京兆府。
  “晋阳,卫珩,你们敢?”卫琉也没有想到晋阳和卫珩如此胆大,暴怒道,这是将他和父王不放在眼中啊。
  “如何不敢?”卫珩声音清冷,好像化不开地寒冰,淡漠地看了一眼卫琉道:“身为晚辈,你妄议长辈,身为白身,你诬蔑当朝宰辅,你触犯了大燕律,我身为宗室子弟,自是要保全皇室脸面,不能为你一人徇私枉法。身为皇室子弟,更应当为天下人做出表率。”
  “我大燕皇室为天下表率,自当以身作则。若是连触犯了大燕律的皇室子弟都不敢移交京兆府执法,那今后还有何人敢相信皇室?相信朝廷?”
  一旁的卫琅听着这话,又看了看被气得差点背气过去的卫琉,他深深觉得阿珩毒舌的能力又上了一层,这果然是得了晋王叔的真传,不然这话怎么能说得如此大义灭亲,让人称赞呢?
  紧接着,卫珩身边的护卫便和卫琉身边的人动起手来,唐王府的人不敌,卫琉和其身边的人直接被带走了。至于刚刚那个大放厥词的人,早就已经被吓得瘫坐在了地上,动弹不得,连走都是被硬扯走的。
  “我亲自过去。”卫珩对着晋阳公主点了点头道。若是他不过去坐镇,就以京兆府那个圆滑世故的性子,恐怕人压倒地方,就会被放了。
  “阿珩哥,一切小心。”晋阳公主嘱咐道。
  卫珩点头,对着旁边的卫琉和陈平嘱咐道:“照顾好晋阳,别让人冲撞了晋阳。”随后便迈步离开了。
  卫珩走后,晋阳公主似乎没有看到地上的一片狼藉,面色如常地对着旁边的众人道:“刚才处理了一些家务事,让诸位见了笑话。本宫自罚一杯。”说完便昂首喝下侍女递上来的酒,向众人笑得明媚。
  看着晋阳公主和刚才变化极大,判若两人的样子,众人一愣,但是也不敢怠慢,赶紧跟着饮了一杯,连道不敢。
  就冲晋阳公主有胆色直接将唐王大公子直接送到京兆府的行为,就没有人敢小瞧这位备受帝王宠爱的公主。
  晋阳公主笑着走上主座,对着众人笑道:“本宫今日来就是听说诸位再次有高论,听说不少人都对陆阁老‘设立学堂,分别教化’的国策有些见解,本宫就是来听这个的,诸位畅所欲言就是。”
  看着自己话落后没人说话,晋阳公主笑得温和,“诸位有意见尽管说就是,只要议论的只是事,而不是人就好。反对的,赞成的都只管说。”
  看着这些人还是不说话,晋阳公主先道:“师父教导本宫,一件事有争议才能看出它的利弊所在,诸位都是饱读诗书的学子和贵胄子弟,有什么话都可说出来,本宫只有欣喜的份。”
  周围的人听到晋阳公主的话,议论纷纷。若不是刚刚晋阳公主的雷霆手段,他们只会当这位是个骄纵受宠的公主,如今看来,这位确是得陆阁老真传,脾气秉性怕厉害地很。
  “沈崇,你先说,利弊都说说。”晋阳公主点道。
  沈崇是沈家嫡重孙,听到晋阳公主的点名,倒也不恐慌,站起来拱了拱手,坦然道:“陆阁老之策,意在长久。陆阁老想要你大燕之礼教化蛮夷之国,便是希望有一日蛮夷之国都能着汉服,说汉话,通大燕之货币,与大燕通婚,到时这些人和我大燕子民和异?到时这些国家都会彻底成为大燕的领土,届时他们将再也不会挑起战火。”
  “说得不错。”晋阳公主目露欣赏,她一直都知道她的曾外祖父沈思将沈崇当作沈家下任家主培养,如此看来,沈家在沈崇手上绝不会落寞。
  “那弊端呢?”晋阳公主问道。
  “弊端在于施行此策受到的阻碍。”沈崇答道:“那些蛮夷之国只怕不会同意学说汉话,穿汉服,这就像让他们背弃遗忘祖先一样,恐怕会遭到反抗啊。”
  沈崇的这个担忧就是陆若华现在正在和沈思与清平侯探讨的问题。
  自三年前一位阁臣年老乞骸骨后,陆若华便荣升成为最年轻的宰辅,也是被天正帝倚重之人。
  “若想彻底让那些地方成为我大燕的国土,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实行教化,二是屠尽那些部落子民,再让大燕的百姓迁徙过去。”清平侯捋了捋胡须道。随着年龄越大,他和清平侯虽然有些老态,但是却精神不错,处理这些国家大事还思路清晰,游刃有余。
  “后者太过血腥不说,但是这蛮夷之人能不能杀完还是两说,说不定还会激得他们抱起来一起反抗大燕。”沈思摇了摇头道:“这教化一事,我们还是从长计议。”
  “陆大人觉得这教化到底该如何施行才好?”沈思问道。
  “静徳以为,此事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首先是通商,想让这些人在物质上归顺大燕,其次便是建立学堂,让这些部落中的小一辈学汉话,穿汉服,行汉礼,读四书五经,懂君臣之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一辈长大,老一辈去世,到时这些人再与我大燕子民无异。”
  “至于那些反对之人……”陆若华沉吟一声道:“可以拉拢一部分蛮夷贵胄为我们所用,用他们去对付反抗者,互相消耗。同时,朝廷也要恩威并施,一边施恩于那些百姓,让他们懂得感激大燕之恩,同时若是反抗激烈者,便抓捕严处。任何一场变革,都没有不流血的。”
  这话沈思和清平侯都表示赞同,战争需要流血,变革也需要。身居他们这个位置的人,又怎会天真。两人看着身旁的陆若华,想到有些朝臣说陆若华此策是妇人之仁,他们听了只觉得可笑。陆若华是有怜爱百姓之心,但是却无妇人之仁。两者相差太远,不可相提并论。特别是今日陆若华的话,更是可看出此女心计之深远。
  “你想要让他们这些贵族互相残杀?”沈思抓住了陆若华话中的关键,惊道:“你是要?”
  “废国建郡,尽归大燕。”


第153章 惩处
  京兆府衙内; 京兆府尹裴罄正在悠闲地品茶; 忽然下面的衙役来报:“大人; 大事不好了!”
  “慌什么慌?”裴罄看不惯衙役慌张的样子,皱眉问道:“出了什么事?让你慌成这个样子?”京兆府的衙役也都是见惯了大事的; 慌乱成这个样子; 让裴罄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大人; 晋王世子压着唐王府的大公子和几个世家子弟; 说是要状告唐王府大公子等人妄评朝廷命官,诬蔑陆阁老。”
  “你说谁要状告谁?”裴罄听到这句话手中端着的茶杯都洒到了地上,连忙站起身来重新问了一句; 一副不敢置信地样子。
  “大人,真的是晋王世子要状告唐王府大公子,而且除了晋王世子亲自驾临外; 晋阳公主也派了身边的女官跟随。”衙役赶紧道。
  听到这句话; 裴罄慌了神,一下子瘫坐到椅子上; 哀声道:“这几位小祖宗要干什么啊?”对他来说,这几位可不就是小祖宗吗?哪个他都得罪不起。这事要处理不好,他这个官位肯定就保不住了。
  “大人; 别管这几位小祖宗想做什么?您现在还是赶紧想一个保全之法; 或者是……”
  “或者是什么……”裴罄问道。
  “或者是站队。”
  “站队?”裴罄想了想皱眉道:“本官能坐在这京兆府尹的官位上,就是因为本官哪边都不站,若是真的站了队,饶不了本官的就是陛下了。”
  “那大人此事可怎么办呢?”衙役赶紧问道。
  “你先去稳住晋王世子等人; 本官即刻进宫面圣。”裴罄赶紧穿戴好官服,对着衙役道:“晋王世子等人若是问起,你就如实说。晋王世子得陆阁老教导,不是个会与人为难的性子。”若是这个时候得胜是唐王府的大公子,他绝对做不到据实相告。但如今强势的是晋王世子一方,他还是相信晋王世子如陆阁老一般心胸开阔,不与人为难的。
  “是,小人这就去办。”衙役赶紧道。
  卫珩听了衙役的话,果然如裴罄所说的那般没有为难衙役,只是安坐在一旁,神色清冷。这位京兆府尹向来滑得像泥鳅一样,根本让人抓不住。他和晋阳原本也没指望京兆府尹能够处理了此事。裴罄可没胆子处置唐王府大公子和这么多的世家子弟。
  倒是卫琉听了衙役的话,忍不住自得道:“卫珩,你赶紧放了我。难道你真的想让此事闹到御前吗?”他觉得卫珩绝不会将此事闹到天正帝面前,这一点口舌之争,就这样抓住不放手,未免太小题大做。
  “闹到御前又有什么不好?”卫珩听后,冷声道:“大公子妄议长辈朝臣,还是让皇祖父知道得好。”
  “不就是说了句妇人之仁吗?”卫琉恨声道:“你至于将此事闹得这么大吗?闹到御前你又能得什么好?”
  “你说了什么,你自己清楚。”卫珩看向卫琉的眼中充满了寒意,道:“除了夏远的最后一句话,前面你们说得话,我都问过宴会中的人了,一个字不差地记录在册了,到皇祖父面前,我自有分辨。”夏远就是刚才最后评价陆若华,被卫珩等人听到的人。
  但是在此之前,卫琉和周围人的议论他已经找人问过了,卫琉之前趁着他出门迎接晋阳,在宴会上大放厥词,诬蔑指责她母亲,一些话难以入耳。他绝不会任由卫琉诬蔑自己母亲。
  “你,你,……”卫琉听到卫珩这么说,一时间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就是因为卫琉等人不在,才敢妄议陆静徳的,如今没有想到还是被其捉住了把柄。
  卫珩冷眼看着无话可说的卫琉,依旧清冷地坐在一旁。当时夏远的那句“大公子说得对”,他们就知道卫琉一定妄议诬蔑自己母亲,后来在其和晋阳的对话中,晋阳咄咄相逼,卫琉也从未当场否认过此事,他和晋阳当时便明白,卫琉所说的话定然比夏远更难以入耳。
  他来京兆府尹前,特意取了在场之人的口供,才敢来此。
  大概在一个时辰后,才看到内监来传旨,说陛下宣召几人觐见。
  而另一边陆若华也被天正帝召见,因着成为阁老后,被天正帝召见得多了,陆若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在勤政殿前看到太子,唐王,以及自家丈夫后,陆若华才觉得不妙。
  陆若华走到晋王身边,和丈夫对视一眼后,跟在太子和唐王后一起走进了勤政殿。
  进门后,四人便看到卫珩和京兆府尹裴罄站在一旁,卫琉和几个青年跪在中间,瞬时间这局势就鲜明了。
  “裴罄,你将情况给他们四个说说。”天正帝在四人请过安后,对着旁边的裴罄道。
  “微臣当时并不在场,只是进宫前派人去皇家私苑中了解了情况,不对的地方还请世子和大公子补充。”裴罄深吸一口气,他能任职京兆府尹这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做事周全,在来之前他特意命人去了皇家私苑了解今日的情况,不然到时候陛下问起,他连缘由都不知,那他这个官位也算是做到头了。
  裴罄将今日的事情没有一丝偏袒地说了出来,不仅包括卫珩等人见到卫琉后的场景,就是卫珩和晋阳公主来之前,卫琉在几人没来前说的话也都重复了一遍。
  天正帝目光意味不明地看着下面叫冤的卫琉。
  “皇祖父,裴罄这是诬蔑,孙儿冤枉啊!”卫琉在裴罄说完后直接喊冤道。
  “朕只问你说没说过那些话?”天正帝摸着手中的扳指,看向下面跪着的卫琉,道:“欺君这个罪你可要想好。”
  卫琉跪在下面,能感受到天正帝摄人的目光,他虽是大皇子长子,是天正帝的第一个皇孙,但是他一年中除了皇室的宫宴,基本上没有被天正帝召见过。可是每次见到天正帝,他总感觉天正帝的一个眼神就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心底里的那些小心思都无处遁形。
  唐王看着自己长子额头上都是冷汗,跪在那里说不出话来,第一次队这个从小得自己宠爱的长子产生了失望,只得自己拱手对天正帝道:“父皇,阿琉只是孩子心性,相信陆大人也不会跟一个孩子计较。”
  “我记得大堂兄已经在三年前娶妻,去年也已经到了及冠之间。若是一个成了亲还极了冠的人都还算作孩子,那这天下恐怕除了七八十岁的老翁,其他的都得是小孩子了。”卫琉冷声道。
  唐王听了这话,气得脸都青了,被一个晚辈这么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