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王听了这话,气得脸都青了,被一个晚辈这么撅了面子,唐王直接出言教训道:“卫珩,这就是你跟长辈说话的态度?你父王母妃就是这么教导你的?”
“阿珩哪句话说错了?”晋王冷哼一声道:“阿珩不过说了句公道话,唐王便训斥阿珩。我倒要问问唐王,这卫琉辱骂诽谤长辈,唐王又是怎么教导孩子的?”
说完后,晋王起身对着天正帝道:“臣弹劾唐王教子不严,纵子辱骂长辈,唐王身为父亲,不知教育长子,还纵容包庇。”
“好,我说不过你。”唐王被晋王这一弹劾,内心憋屈,气愤道:“父皇,阿琉虽是有错,但是卫珩他们就没有过错了,阿琉是他们的兄长,他们就直接命人将阿琉绑了,晋阳还当众折辱阿琉,让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行礼,他们难道就无错了吗?父皇,你可要为阿琉做主啊。”
“大皇兄这话可就说错了。正所谓君臣先,次兄弟,晋阳和阿珩,一个是公主,一个是亲王世子,卫琉身上并无爵位,行礼不是应该吗?在这晋阳和阿珩又未让卫琉行大礼,不过是平常的礼节,怎么就是折辱了?还是说大皇兄认为这兄弟之伦应该放在君臣大义前面,若是如此,这天下还不得乱了套?”太子反驳道。若是按照唐王那套理论,难不成他这个太子还要给唐王行礼不成?
“太子休要诬蔑本王。”唐王看了太子一眼,对着天正帝道:“父皇,您知道儿臣不如太子和晋王擅长口舌之争,但是您圣明贤达,一定能体会到阿琉的委屈啊。”
天正帝轻笑一声道:“他委屈?”随后对着下面的卫琉道:“你说陆阁老秽乱朝堂,狐媚惑人,虺蜴为心,豺狼成性,残害忠良,是想说朝臣都是瞎子,朕是任用奸佞的昏君,这天下就你一个明白人了吗?”
卫珩听到天正帝重复卫琉说过的辱骂自己母亲的话,拳头禁握,夏远终究是胆子小,知道自己的身份,说话不敢太过。但是卫琉就没这个顾及了,说出的话恶毒至极,他当时从周围人口中得知时,只想割了卫琉的舌头。
“孙儿不敢,孙儿不是这个意思……”卫琉听到天正帝这话,拼命地跪在地上摇头,他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说天正帝是昏君啊。
“父皇!”唐王也慌道。
“好了,朕不想听你说话。”天正帝看都不看唐王一眼,对着陆若华问道:“静徳,说来这事你才是苦主,对卫琉你看怎么处置为好?”
在一旁从始至终没有说过话的陆若华,起身恭敬道:“陛下信赖臣之品德,实为臣之荣幸。大公子是陛下之孙,臣虽是苦主,也不敢妄议。还请陛下决断,臣相信陛下绝不会委屈了臣。”
“好好好,果然你与朕君臣一心。”天正帝欣慰道:“既然如此,那卫琉一会儿先去领五十大板,然后卸去朝堂中的职务,三年内不得入朝,在府中禁足一年,好好读读圣贤书。”
第154章 局势
这个惩罚; 让唐王和卫琉都傻了眼; 唐王直接跪在卫琉旁边,对着天正帝哭喊道:“请父皇开恩啊; 阿琉他已经知错; 他绝无指责您的意思; 请您看在他往日乖巧的份上; 饶了他这一回吧。”
“他往日里乖巧?”天正帝听着唐王为了给卫琉求情睁眼说瞎话的样子; 冷笑道:“他若是乖巧就不会去整日里聚集一帮世家子弟在府中高谈阔论,什么话都敢说,妄议朝政,诽谤朝臣; 借此机会肆意拉拢臣子,还收受各家贿赂; 为这些人在朝中安排官职; 这是什么?卖官吗?”
天正帝的这一番话,让唐王冷汗连连; 而旁边的卫琉早已吓得直不起身; 瘫在一旁。
“朕平日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是宽恕你们。但是你们也不要拿着朕的宽容当你们放肆的本钱,随意挥霍,这朝堂有朕在,有太子在,就不是你们的天下。”天正帝目光锐利,直射旁边的唐王。
唐王再傻也听出来了; 他父皇这是明着说阿琉,暗里在警告他呢。
“父皇,儿臣对父皇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啊。”唐王对着上首的天正帝叩首,嘴中呼喊着自己的忠心。
不过,天正帝看这样的事情看多了,对于唐王表忠心的样子没有丝毫动容,直接对着唐王道:“阿承刚才弹劾你教子不严,朕看也没有冤枉了你,如此,你也在府中禁足十日,这十日不准上朝,不准插手朝政,好好在府中闭门读书教子。”
唐王看着天正帝不容改变的样子,只得对着天正帝谢恩道:“儿臣谢父皇隆恩,回去后必当好好教子。”
“那卫珩呢他让人绑了阿琉,不敬兄长,这事要怎么算”唐王指着旁边的卫珩道。
“阿珩此事确实有些过了。”天正帝意味不明地看了唐王一眼,随后对着卫珩道:“回去后,抄一遍《礼记》交上来。”
“多谢皇祖父开恩。”卫珩直接对着天正帝谢恩道。
唐王听到这个惩罚,心中更是愤恨,他父皇如此偏心。阿琉不过说了陆静徳几句,叫他看阿琉也没有说错,他父皇就罢了阿琉在朝中的官职,打了阿琉五十大板,还让他禁足,如此一来,里子面子可都没有了。可对卫珩呢,只是让抄一遍《礼记》,连什么时候抄完都没有规定,这是明摆着做给众人看得。
可以想象,若是他最后不说也罚卫珩的话,他父皇绝对不会惩罚卫珩。如此想着,唐王心中愤恨极了。
“好了,你们下去吧。”天正帝对着唐王等人摆了摆手,然后又对着身边的内侍道:“你去监刑。”这个时候需要监刑的,众人心知肚明,也只有那卫琉被罚的那五十大板了。
可以想象,不出半个时辰,卫琉被天正帝严惩五十大板的事情就要传遍宫城,再过几个时辰,整个京城都会知道。唐王和卫琉只要一想想,就觉得颜面扫地。
但是唐王也不能不管儿子,只得跟着内饰一起去看卫琉行刑。听着卫琉一声声声嘶力竭的痛哭声,唐王握紧了拳头,目光冰冷地看向勤政殿,今日之仇他以后必当奉还。
不管唐王这边是怎么想的,此时天正帝哀声叹了一口气,道:“老大这些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自从他让老四入职户部,讲安临军主将换成陶天辅后,老大越发自得,私下里也越发奢靡浪费,和太子比肩。就卖官一事,哪里是卫琉一个人就敢做得,这其中必定是老大授意。
“传旨下去,陈王失职,免去其在统领户部之责,命其在家自省。调礼部尚书巡查河东。”天正帝道。
“是。”旁边立时有内饰应诺,随后便恭敬地离开勤政殿,去传旨去了。
随后,天正帝便没有再提及唐王一系的事情,只是对着陆若华垂问国政,特别是教化蛮夷之地。
在听了陆若华所说的“废国为郡,尽归大燕”的国策后,天正帝十分满意,道:“如此一来,我大燕便可又多一份国土也。”
此后,天正帝,太子又和陆若华对此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旁边的晋王没有插话,他监管都察院,都察院向来只负责监察百官,不涉朝政,不然职权便太大了些。他这些年也从未越雷池一步。从不和天正帝在公众场合讨论朝政,当然私下里那就另当别论了,天正帝向来把他当作心腹。
谈完政事后,天正帝对着下首还坐着的晋王父子道:“今日你们俩倒是乖觉。”
“好了。”天正帝也不待两人回答什么,而是对着卫珩道:“你今日确实冲动了些,这可不像是你的性子。”
“他辱及母亲,我不可能忍,也不想忍。若是有下次,我还会这么做。”卫珩直言道,若不是为了大局,他肯定当场就揍卫琉一顿。这个结果还是他和晋阳深思熟虑的结果。
“你是个好孩子,赤子之心。”天正帝听后非但没有生气,而是称赞,随后又问道:“晋阳呢?”
“晋阳还在皇家私苑。”卫珩答道:“虽是发生了波折,但是晋阳今日是为了完成母妃的作业去的,此事有阿珩一人就够,晋阳便留在那主持文会了。”
“朕看她是怕见到你母亲被问作业的事吧?”天正帝想到孙女,便是满脸地笑意。
“这话皇祖父可不要当着晋阳的面说,不然她可是要生气的。”卫珩褪去了在外人面前的清冷,带着些少年人的稚嫩不好意思道。
“哈哈哈。”天正帝笑得十分开怀,对着陆若华道:“回头晋阳交给你的作业,你也拿给朕瞧瞧。”
“是。”陆若华听后心中一喜。要知道,这还是除了晋阳小时候被天正帝抱着写字后,天正帝第一次主动要求看晋阳的作业。
之后,天正帝明显有些乏了,陆若华等人便先告退。
天正帝的圣旨下达陈王府,陈王送走传旨的内侍,直接砸了桌子上的茶杯,随后便命人赶紧出府调查出了什么事。卫珩绑着卫琉进京兆府,后被传召入宫的事情早已闹得满城风雨,再加上卫琉被打得皮开肉绽被抬着出宫门的事也是被很多人看到。不出一个时辰,便有人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给陈王讲清楚了。
“老大害我!父皇偏心!”陈王大怒道。
陈王这话引得旁边的下人连忙下跪退了出去,生怕自己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
盛怒中的陈王可没有管下人,只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他母妃年轻时得父皇宠爱,可是父皇对他和六弟只是平平,如待其他皇子没什么区别。这两年,父皇不常去后宫,他母妃年纪也越发大了,据说一个月有时才能见到父皇一面,连帮他在父皇那里说句好话都不行。
他没有得力的外族,为图大业,只能依附于唐王。他本想借着唐王的招牌,为自己招揽门人,可是这个事情进行地并不顺利,如今真正愿意归属于他的重臣一个也没有,和他交好的只有一些品级低或是没有实权的世家子弟。
他看重的黎和安,似乎一心辅佐太子,对他的拉拢无动于衷。他就不明白了,老大那么蠢,都有这么多人愿意个跟随他,难道外族出身就真的这么重要吗?
他靠着唐王的势力手握户部,风光一时,如今又因为唐王父子的愚蠢,丢了户部的位置。他父皇圣旨上说他失职,可是连他失职的原因都没有名列,不就是明摆着杀鸡给猴看,而他是那只鸡,唐王是那个猴。他父皇不想惩罚唐王,就拿他出气,他怎能不气。
他父皇如此偏心,偏心唐王!他心中实在是不甘地紧。
比起陈王的怒火,礼部尚书郭淮却是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他在朝中这些年迟迟没有上升,陆若华升了宰辅,唐同方也在去年成了阁臣,只不过如今唐同方被天正帝派去视察江南等地,还没有回来。唐同方那是正常的代天巡视,而他就不一样了,这是借此机会将他调离朝堂呢,要知道,河东可是去年年末陛下才派人巡查过,能有什么事?
不过是圣上找个理由将他调离出京罢了。联想到这些日子自己受大皇子指使,抨击陆静徳所提出来的官员“设立学堂,分别教化”的国策。此策以他在朝中多年的眼光,怎能看不出此策对大燕的利处远远大于弊端。而他却因派系之别,罔顾一国利益,陛下这是对他不满了啊。
理清思路的郭淮,直接进宫,同时派人去了大皇子府。
“臣郭淮向陛下请罪。臣年事已大,恳请在巡视河东后,陛下允准臣告老还乡。”郭淮对着天正帝叩首道。
“郭卿何至于此啊?”天正帝扫了一眼下面的郭淮,一副为难的样子,“说起来郭卿家比沈卿与蒋侯还小上几岁,他二人都还精力十足,郭卿还健壮地很,岂有告老还乡的说法?”
“陛下,臣深知这些年来,罪责深重,请陛下责罚。”
“郭卿主持礼部一来,从未出现过什么差错,可谓劳苦功高,有无贪赃枉法之罪,那里来得什么罪责深重。不过是一些朝堂上的小口角,只要郭卿知错就改,日后秉直中正就好。”天正帝悠悠道。
“臣日后定当忠心侍君,再无其他心思。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郭淮知道天正帝这是看在他这些年苦劳的份上,愿意再给他一个机会。同时他也庆幸,这些年他只是在一些朝堂争辩上帮过唐王,并未做过其他过分的事。
对于唐王来说,今天可谓是最倒霉的一天,先是长子的事,借着又是老四被免去户部的职务,让他丧失一大臂膀,紧接着郭淮被调离出京,他本觉得没什么,但是紧接着他就收到了郭淮让人送来的信件。
这信中的意思是要跟他分手啊!
第155章 清君侧
唐王府
黎和安匆忙赶到唐王的书房后; 便看到唐王一脸阴沉; 眼中充满着怒气,连忙问道:“殿下; 出了何事?”因着唐王府大公子和晋王世子的事情早已在京中传得沸沸扬扬,他也有一些耳闻; 但是事情的始末却不是很清楚。
唐王将今日的事情告诉黎和安,然后又将手中的信也给了黎和安,怒气道:“这个郭淮真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 这信中说得冠冕堂皇的,可实际上呢,还不是见本王在父皇面前失了眼面,就想要弃本王而去,恐怕这下一步就是要投靠太子了。”
“殿下息怒。”黎和安看着唐王一脸盛怒的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对着唐王问道:“只一个礼部尚书而已,这还不是殿下如今处境最紧要的问题。”
看着唐王的目光转向自己; 唐同方接着进言道:“殿下如今最紧要的问题是——陛下的圣心。”
“如今本王可算是看明白了,父皇心中根本就没有我。恐怕在父皇心中; 晋王都比我这个长子重要地多。”在自己的心腹面前; 唐王毫不掩饰对天正帝偏心地不满; “平日里看着是信任本王,可实际上呢,只要本王一和太子有争执,父皇偏向的肯定是太子。”
“太子至今午后; 父皇都没有废黜太子的想法。恐怕指着父皇废太子立本王,是不太可能了。”唐王眼中满是怨气和不甘。他今日可算是看明白了,若是他在他父皇心中有一点地位,他的长子怎么可能就因为说了陆静徳几句就被打了三十大板,还被免了一切职务,而阿琉被晋阳那丫头和卫珩那小子折辱,他父皇却只是轻飘飘地带过。
只要一想到此事,他心中就怨极了,也看清了局势。
指望着他父皇将皇位自己传给他,估计是不太可能了。
黎和安听到唐王如此说,心中一喜,他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这一刻了。
“既然殿下看清了陛下的圣心,更需要早做准备才是。”黎和安恭敬道。
“早做准备?”唐王看了眼黎和安问道:“怎么个早做准备法”
“臣有一句话想问殿下。”黎和安没有回答唐王的话,而是问道:“殿下可想要这至尊之位?还是说愿意就此罢手,等着太子登基后清算?”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本王有心退让,太子也不会放过本王。”唐王摇头道:“更何况,本王可没有屈居人下的想法,这个位置本王一定要得到。”说到这,唐王眼中满是野心。
“既然殿下拿定了大主意。臣有些话想要和殿下说,还请殿下屏退左右。”
唐王对着旁边的侍从摆了摆手,书房中就只剩下唐王和黎和安二人了。
“臣接下来所说之话有大逆不道之罪,但都是为了殿下好,还请殿下看在臣一片忠心的份上,听臣把话说完。”黎和安道。
“和安待本王的心本王是知道的,现在这屋内就你我二人,有什么话你只管说。”唐王一副信任的样子。
“殿下,陛下没有传位给您的心思,这点您早看清楚对您而言是件好事。不过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问题,您若是想要这皇位,便只能靠其他的方式。”黎和安推心置腹地模样和唐王分析着局势,“而且这晚动手不如早动手,趁着陛下和太子对殿下还没有防备,早下手为强。”
黎和安看唐王没有因自己的话大怒,反而一副思索地模样,就知道自己这话说道唐王心里去了。唐王自己也有此想法,于是继续道:“殿下手中如今有安临军和京中守备军,这是陛下为了制衡太子所以才给殿下的。若是再过些日子,陛下真的定了要将皇位传给太子的决心,到时候一定会帮助太子收拢朝中势力,而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兵权,还是殿下手中的兵权。”
“届时就是殿下想要做些什么事都做不了了。”黎和安道。
听着黎和安的话,唐王眉头紧皱,似乎在思索什么。他觉得黎和安说得话都是他即将要面临的现实,据他看,他父皇正在对他逐渐不喜起来,这件事就是一个开端,他的长子先被打了五十大板,又被罢免了朝中的职位,而且是三年不准如朝堂,他觉得他父皇就是在借此机会削弱他的势力,帮助太子掌权。
黎和安看着太子的神色,隐约猜出来这位的想法,接着道:“先是大公子,接着是陈王和礼部尚书郭大人,殿下,这您还看不明白吗?陛下现在就要为太子铺路了啊!”
唐王随着黎和安的话脸色越发的地难看,随后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定般,道:“可是那终究是本王的父皇啊。”
“臣深知殿下孺慕陛下至深,可如今是关乎殿下性命的时刻,殿下日后再孝顺陛下也不迟。”黎和安劝道:“只要殿下胜了,殿下就是孝子。”
唐王怎会不明白黎和安的意思,这史书向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是还是有些犹豫道:“父皇是这天下之主,到底是师出无名。”虽说史书由胜利者书写,但是向前唐的玄武门之变,那也是唐太宗一生都无法抹去的污点。
黎和安听了此话后大喜,他知道唐王这是同意了,直接进言道:“如今太子蛊惑圣心,意图谋害圣上,殿下这是在清君侧。”
“这倒是个好主意。”唐王听后点头,然后直接道:“和安觉得我们何时举事,清君侧比较好?”
“臣认为此事宜早不宜迟,如今陛下和太子都还没有防备,此时是举事的大好局势。若是过段时间,陛下和太子对殿下有了防备或是殿下手中的兵权被陛下夺去,到时候就算是殿下想要举事,恐怕也不行了。”黎和安再次劝道。
“你说得对,此时确实是个好时机,谁都不会想到本王会有此打算。”唐王想了想拍板道:“此事关系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我们尽快商议好,随后本王便给陶天辅写信,请他领兵出临安来京都。”
黎和安听到唐王的话,从内心发出笑声。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他来唐王手下的目的,一是收拢官员为自己所用,二便是让唐王谋反登基,只要唐王登基,京中守备是他的老丈人,而陶天辅也早已归顺于他,唐王手下的不少臣子都是自己的,到时候他就可以架空唐王,独揽朝政,然后再替自己父王平反,恢复身份,最后借助先帝的圣旨坐上那个位子。
眼见最艰难的地方已经完成了大半,黎和安高兴极了。和唐王之间的商议起事来,比往常都积极了几分。
随后黎和安留在唐王府中过了两天三夜,京中旁人也不觉得稀奇。黎和安是唐王的天赋,唐王一有决断不了的事情就会找黎和安,也经常留黎和安在府中留宿,这并不稀奇。只是一连留两天也是少见,不过众人觉得唐王长子刚被天正帝处罚,自己手下的两员重臣也都被天正帝撤职或者调离,如此糟糕的境遇,多和黎和安参谋也是正常。
两日后,一人从唐王府出来直奔安临城而去。更让人不知道的是,在此人身后还有一人紧随其后,秘密跟踪。
比起唐王在谋划的大事,陆若华此时正拿着晋阳公主写的文章在和天正帝一起品评。
“静徳觉得晋阳的这篇文章写得如何?”天正帝拿着手中的文章,看着上面的字铁画银钩,行云流水,感慨道:“她这手楷书倒是得了你的真传。”
“陛下过奖,臣也就一手字勉强能拿得出手。”陆若华笑笑道。
“你倒是过谦了,朕若记得没错,你似乎会五种字体,楷隶行草篆你都会,这点上晋阳若是想要赶上你恐怕还早呢。”天正帝捋着胡须道。他记得晋阳只楷书和行书拿得出手。
“那都是小时候不懂事,张扬,觉得会的字体多了便比旁人厉害了。知道游学长了见识后,臣才明白何为书法大家。”所谓书法大家是能够将一种字体写到极致,写出自己的风骨。
“公主在书法上天赋不高,但是勤奋刻苦,倒比当年的臣沉稳多了。”陆若华赞道。晋阳公主聪慧,但是唯独在书法上天分不高。
“那孩子确实刻苦。”天正帝想到了自己在皇后那看到晋阳公主经常练字的场景,随后又看着桌子上的文章感慨道:“除了刻苦,这还是还是个聪慧的。”
“公主聪慧机敏,但是叫臣说,这还不是最难得的。”陆若华笑着道。
“哦?”天正帝闻言露出了感兴趣的样子。
“臣觉得公主最难得的是对朝政的敏感以及一片爱民之心。”陆若华答道。
天正帝听后看着桌子上的文章,感叹道:“是啊,这文中说‘教化之道,意在民心,民心同,则其之土地尽归大燕’。”要知道这才是陆若华提出教化之道的根本所在,也是他同意施行此方案的根本所在,他要得可不就是这些蛮夷之民的民心都和大燕百姓等同,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