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女配步步荣华[穿书]-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罢了,此事便随你的想法吧。”陆若华闻言笑了一声道:“只是有一条,遇到心意相通的姑娘就不要顾及这么多,直接成亲就好,一切都有我和你父王。”
卫珩点头。
用过晚饭后,便各自回房了,晋王对着陆若华问道:“明明是一个奏书就能解决的问题,你为何不跟他说?”
“过继之说还没有兴起,这个时候上书太过刻意,我和你的心思,阿珩的心思陛下都明白。”陆若华道:“而这封奏书在适合的时候上奏效果会更好。”
晋王明白陆若华的意思,点了点头。
“再者,我还等着阿珩遇到合适的姑娘,过来求我帮他成婚的时候,好好着急一番呢,也平了我如今着急的心情。”陆若华笑道。
“你啊!”晋王包容地看着妻子。
室内一片温馨。
第二日陆若华便去了拜访了邹继。
第163章 交易
邹府
当下人禀报陆阁老来的时候; 邹继还愣了一下; 他和陆静徳私交不深,平日里除了公务; 少有往来,更别说亲自上门拜访的事了。
邹继亲自到了门口迎接; 对着陆若华寒暄道:“陆首辅前来; 寒舍真是蓬荜生辉。”沈思退下后,首辅的位置便成了老清平侯爷的; 当老清平侯也退下后; 这首辅的位置便成了先他和唐同方入阁的陆静徳的了。
说起来,陆静徳的年纪根本不大; 他和唐同方的年纪做其父亲都绰绰有余; 但是她的政绩摆在那里; 特别是对收复蛮夷; 建立学堂,废国为郡; 还有农事改进等等的功绩; 只一项就可以青史留名; 而如今陆静徳占了个全; 所以即便有人因她年纪小而反对其担任首辅; 她却还是成为了首辅。由此,陆静徳也被成为大燕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辅。
“邹阁老客气,此次是我不邀而来,可谓是失礼; 还请邹阁老见谅。”陆若华拱手笑道。
两人客气了一番后,邹继才将陆若华引进了正堂。
“陆阁老今日前来可有什么要事?”邹继让人奉茶后,问道。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和陆静徳的关系还没有好到可以互相拜访的地步,所以他知道面前的女子来找他一定有什么事情。
对此,他心中打起了十二分的小心。对于这位陆首辅,他整日与其一同处理政务,对其的政治手腕和心计再熟悉不过,绝不可因为她是女子而小瞧。
“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想来找邹阁老随意聊聊,谈谈心。”陆若华随意地笑道。
邹继被这句话一噎,心中更为警惕,他还记得几年前陆静徳也是这样一副谈笑风生的样子,结果撤去了蛮夷之地改封为郡后当地土司的世袭之位,当时有些地方土司开始叛乱,结果陆静徳直接像朝廷禀报派军队前去镇压,当时被派去镇压的军队可谓是将叛乱者杀得血流成河。
最后那些地方再无人敢动乱,这些人本应愤恨陆静徳,可是随后陆若华又向天正帝请旨,免去这些地方冗杂的赋税,特别是当地土司随意私加征收的赋税,要知道这些地方的百姓除了要上交给朝廷的赋税,还要交一些土司征纳的赋税,如此一来,他们要缴纳的赋税无疑少了很多。
另外又给予他们优良的种子,让朝廷派人去交他们治农之术。一时间这些蛮夷之地也开始变成农耕之地,有的还成为了粮仓。由此,当地的那些百姓就似乎忘记了陆静徳之前让人在当地屠杀土司之事,转而感恩戴德起来。
随后,陆静徳开始让他们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通婚,这些人也都没有再起什么太大的波澜。
经此一事,整个朝堂都对陆静徳政治手腕有了更加鲜明的认知,甚至有些恐惧。他们恐惧的不是陆静徳要求对叛乱者的屠杀,而是这种悄然之间瓦解一个民族,让其在近二十年间变成另一个民族的恐怖,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陆静徳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思想。
这样的事情历历在目,使得他每次在面对陆静徳的时候都还有些感叹,再也不敢轻视。
“陆首辅说笑了。”邹继动了动嘴角道:“陆首辅有什么事情但说无妨。”
陆若华也不再说笑,看着旁边的邹继笑道:“说起来,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朝中纷纷有人上奏让晋阳公主择婿下降的事,说起来这其中有大半都是邹阁老的弟子。”
邹继看着陆若华面露微笑,似乎很随和的样子,但是多年的共事让他半点也不敢掉以轻心,特别是听到陆静徳提到晋阳公主的事情后。
说起来,他和陆静徳的关系,表面上看着都是朝臣,颇为和谐,其实关系极为微妙。陆静徳是晋阳公主的老师,特别是在康定帝即位后,态度极为明确,支持康定帝立晋阳公主这个唯一的嫡女为储君。而他,自然是反对的,他主张从宗室中过继适龄的子弟成为储君。
所以他们两人政见不和朝堂上人人皆知,平日里两人对晋阳公主的事情少有交流,在彼此面对时,都尽量避免谈及此事。至于较量,那是朝堂上他的门生和陆静徳的门生的事。特别是如今康定帝正值壮年,此事还有充足的时间考虑,所以两人都有彼此的默契。他们知道,一旦他们开始针锋相对,那一定到了立储的关键时刻。
所以他从未想过陆静徳主动来找他聊晋阳公主的事情。
“老夫年纪大了,也管不了许多门生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邹继不露声色地道,似乎此事不是他授意的,和他无关。
“说起来,晋阳公主年纪似乎真的是不小了,又是陛下唯一的子嗣,朝臣跟着着急也是常理。”邹继说完后,反问道:“难道陆首辅还想拦着公主,让她一辈子不嫁不成?”
面对这样的老狐狸,陆静徳只笑了笑道:“邹阁老这话用得不对,公主从来都是下降,而不是嫁,驸马不是娶,而是尚。虽一字之差,但是却相差千里。”
“公主可以择婿,过两日皇后便会有旨意下达。”陆若华道。
邹继听到这惊奇道,他从未想到陆静徳会在此时松口,皱眉问道:“陆首辅这次妥协,想换得什么?”他对陆静徳了解,陆静徳支持晋阳公主当储君的这个想法,是不会因为这点小风小浪就改变的,他知道陆静徳的这次让步,一定是想从他这里换得什么。
不过,陆静徳肯让步,这让他确实高兴,要知道晋阳公主一日不择婿,不大婚,他就无法以嫁做他族妇为理由反对晋阳公主当储君。为着这个,他做一些让步也是愿意的。
“晋阳公主想要随军出征这次对乌孙等国的战役。”陆若华直言道。
邹继听闻后一惊,道:“公主要出征,上战场?”他从未想过陆静徳会换取这个条件,他以为陆静徳的退步是想在晋阳公主的驸马上有所要求呢。
“正是。”陆若华肯定道:“邹阁老觉得如何?”
邹继听到陆若华的回答,抬头看向陆若华,一双眼睛没有因为年纪大而变得浑浊,反而目光犀利,似乎想要看穿陆若华心底的想法,道:“陆阁老肯拿公主的命去冒险?”
“这不是我的提意,是公主自己的意思。”陆若华答道:“有舍才有得,要是连上战场的胆色都没有,日后又如何统领朝堂百官?”
“晋阳公主若是那娇弱的花儿,我又怎会属意她?”陆若华答道:“我对我自己教导出来的学生十分了解,且有信心。”
邹继听到这些话又陷入了沉没。陆静徳让晋阳公主上战场的目的他不是看不出来,两人是想要借此机会树立晋阳公主在军中的威望,收服边关诸军,若是此事一旦成功,再加上陆静徳等人的支持,晋阳公主的锋芒在朝堂上将无人可挡。
陆若华看邹继没有说话,问道:“邹阁老只说同不同意?”这件事对于她和晋阳是有利可图,对邹继同样是有利可图。若是晋阳公主命丧战场或是身受重伤无法孕育子嗣,到时候康定帝只能过继子嗣,朝中无法出现女帝,而邹继在这场角逐中便胜利了,他的政治期许就达到了。这才是她觉得邹继会退让的原因,而不仅仅是驸马的事情。
邹继同样也意识到了这点,晋阳公主若是想要军心,就必须亲自上战场,战场上刀剑无眼,谁都无法预料到会发生什么事,便是皇族和世家子弟命殒战场的也不在少数。他不希望晋阳公主战死,这非臣子之道,他只期望晋阳公主受些伤,无法孕育子嗣。
要知道女子身体需要好好保护,少有不注意便会于子嗣有碍,只要达到这点,他便有把握不让晋阳公主成为储君。
邹继看着陆若华悠闲地喝着茶,似乎笃定了他会同意一样。事实上也却是如此,他动心了。
“我要再加一个条件。”邹继开口道。
陆若华伸手请道:“邹阁老有话请说。”
“晋阳公主的驸马人选不从手握大权的家族中挑选,比如清平侯府,英国公府等这些家族中挑选。”邹继说出自己的条件,他十分怕陆静徳和晋阳公主借此机会联姻大世族。
这个条件倒是在陆若华的猜测之内,心中好笑,就是邹继没提这个条件,她和晋阳公主也不会让驸马出身这些家族。所以没有任何犹豫,陆若华爽快道:“好,此事我同意。”
“既然如此,陛下那宣布晋阳公主出征的消息时,我和手下门生不会反对。”邹继应道。他相信,陆静徳敢来他这说晋阳公主出征的消息,就一定是康定帝同意过的事。至于驸马的交易,他相信以陆静徳的本事,自有办法说服圣上和皇后。
“好,那此事就多谢邹阁老了。”陆若华说完后,似乎很是随意地问道:“我倒是好奇邹阁老为何一心反对晋阳公主为储?”
第164章 大胜
面对这样一句直白的问题; 邹继反问道:“什么原因?陆首辅这是明知故问吧。”
“就因为晋阳是女子之身?”陆若华面色不变; 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在邹继看来多么愚蠢的问题,紧接着道:“我以为坐到邹阁老这个位置会是个善于识人之人,却没有想到邹阁老如此不知变通。”
邹继面对陆若华最后两句带着嘲讽的话; 冷声道:“女子为皇; 这是牝鸡司晨之举,破坏钢厂伦理; 如何能行?”
“如何不行?皇帝者; 生物之主,兴益之宗。为帝者; 治理天下; 群臣信服; 百姓爱戴; 便不失为一代明君。晋阳公主睿智聪慧; 自入朝以来,潜心学习; 体察民意,功绩有目共睹; 文治武功不输男子,如何不能成为储君?”陆若华看向邹继,目光压迫; 反问道。
邹继被这句话一噎,他知道虽然晋阳公主入朝才三年,但是却办成了不少事; 也让一些原本不看好她的朝臣心中有了动摇,就是他心中也时常会惋惜,若是晋阳公主身为皇子,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支持他,如今大燕正值盛世,若是晋公主身为皇子,说不定这盛世还能更加兴盛繁荣。
只是可惜了,晋阳公主终究是个女子!
如此一想,邹继虽然惋惜,但还是坚定道:“女子为帝有违三纲五常,女子登基天下臣民定会不服,到时候朝堂上混乱,各地战火纷起反对此事,到时候,恐怕就悔之晚矣。”
“既然邹阁老如此说,那咱们就好好论论这其中的道理。先说这第一条,三纲五常中这君为臣纲,可是在夫为妻纲之前,所以在论男女身份之前,首先要论君臣大义,邹阁老说可是?”
陆若华看着邹继不说话,也不非要等他的回答,而是接着道:“我知道邹阁老的意思是若是纲常紊乱,到时候君不君,臣不臣,礼教崩坏,会引起天下大乱。叫我说,邹阁老实在是多心了。”
陆若华知道邹继与其说反对晋阳为储君,是因为她是女子,还不如说是因为女子身份带来的弊端。她记得前世在看书的时候,有一本著名的史书上说了天子的指责:“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器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各以命之,器以制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
意思便是帝王最大的职责没有比维护礼教更重要的,让贵贱分明,天下各等皆有名分,器物各有归属标志,只有如此,这天下才能够井然而治。虽然她对这句话极为不认同,但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却是认同的,比如邹继,就是其的拥护者。
“哦?”邹继听到这句话,抬头向陆若华看去道:“愿闻其详。”
“便是女帝,对于朝堂上的臣子来说,要面对的首先还是君臣纲常,再者我大燕从来都是男尊女贵,如前唐一般,这与前陈的男尊女卑不同。”陆若华答道:“所以我等做臣子的何须为此事烦恼,不管是太女还是女帝,对于我等来说都是要效忠的君主,并无不同。”
“就如公主与驸马之事,公主下降,驸马尚,而非娶,我大燕之公主皆有自己府邸,公主为君,驸马为臣,驸马见公主称臣,行君臣之礼,而不是夫妻之礼。由此可见,这君臣之义早已深入人们心中,天下人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便不会有任何问题。”
陆若华说完后饮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道:“接着我便与邹阁老说说这礼法,这礼法中要求嫡尊庶卑,陛下为上皇嫡子,身份自出生起便高过韩王与平王,晋阳公主更是陛下嫡长女,既嫡且长,身份自是比如今的韩王世子和平王世子高贵,若以尊贵来论,天下宗室的子弟无人比晋阳公主更高贵。”
“从血脉上也是尊卑分明,无任何异议,符合礼法之尊卑。”陆若华道。
这些话,邹继听着,明知道有些是不符合他的想法的,但是他知道这位陆首辅说得极为有道理,这时他不由想起来这位的口舌之才。据说其能够入朝就是凭借善辩之能力压反驳当时的工部尚书李善,被上皇所喜爱。
说起来,朝臣人皆说,陆首辅和晋王不愧是夫妻,晋王在朝堂上带领都察院的御史弹劾朝臣时,那口舌之厉害他们都颇为忌惮,陆首辅虽不经常如此和人辩论,但是只那么几次便让人印象深刻。
如今这口舌之利用到了自己身上,不可否认,他有些动摇了。
陆若华看邹继陷入沉思,却始终不做答复,最终只是笑着道:“我知道一时言论无法改变邹阁老的想法,但是随后晋阳公主的表现,定会让阁老刮目相看,改变想法。”
“既然如此,老夫保留意见,拭目以待。”邹继最终还是拱手答道。
听到这句话陆若华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她知道邹继有些动摇了。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一些话,就会令这样一位被圣贤礼教熏染的人改变想法,能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她本来甚至有失望而归的猜测的,如今这个结果算得上的意外之喜了。
随后,陆若华便向邹继请辞,邹继起身相送。
第二日,陆若华将此事告知晋阳公主后,晋阳公主大喜。
第三日,康定帝在朝堂上宣布出军乌孙等国的消息,由靖北侯陆哲任主将,晋阳公主随行,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除了有几位小官象征性地反对了几句,便无人阻拦,晋阳公主随军出征的事情便定了下来。
十日后,陆若华看着朝自己走来,一身铠甲英姿飒爽地晋阳公主道:“关宁军的女军已经出发,在平凉关和你会合。”
“我知道了。”晋阳公主道:“此次出征,我定不会让师父失望。”
“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朝中我替你筹划着,师父希望你能够平安归来,看着你创建盛世。”陆若华拍了拍晋阳公主的肩膀道。说起来,她和晋阳相处十几年,将其看作女儿一般,看着晋阳公主出征,向来不爱哭泣的她,眼角有些湿润。
晋阳公主没有说什么,郑重地行了个弟子礼,便转身到了亲送大军的康定帝身边,和康定帝行了大礼,便跟随大军而去。
康定帝站在那里,看着女儿远去的背影,对着旁边的陆若华道:“纯安姐姐,你说朕放晋阳去边关究竟是对还是错?会不会害了她?”
自从康定帝登基后,对她的称呼在朝中是陆卿,私下里是王嫂,很少有再唤她纯安姐姐的时候。陆若华知道,康定帝这是在担心自己女儿的安危,就像天下的父亲都会担心儿女一般。
“凤凰总是要展翅高飞,才能让天下目睹其风华。”陆若华觉得自己也有些哽咽,但还是坚定道:“晋阳公主有自己的路要走,陛下和臣总要放手。臣相信公主,一定会载誉而归。”
“朕也相信晋阳。”前往已经看不到女儿的身影,康定帝坚定道,收拾好心情,康定帝对着陆若华道:“有劳王嫂最近入宫安慰一下皇后,她十分担心晋阳。”
“是,臣领旨。”陆若华看着康定帝又恢复了帝王威严的样子,拱手应道。
回府后,陆若华和晋王回府看着面前的儿子,笑道:“你怎么今日没去送晋阳?”
“我昨日已经送过,且我不喜欢离别。”卫珩有些清冷地答道。
陆若华知道儿子随了晋王,是个清冷内敛的人,也不多说什么,直接道:“你也不小了,是时候该历练一番了。”
“我也这么觉得。”卫珩点头道:“我答应等晋阳回来,便会成为她的臂膀。”
一旁的晋王看着儿子道:“入都察院吧,晋阳无兄弟,这都察院迟早要交到你手上。”晋王没有说的是,还有燕卫也要交到儿子手上。
“好。”卫珩点头答应道。
晚间,陆若华对着晋王道:“你愿意帮晋阳了?”以前晋王一直是中立的态度,如今愿意让阿珩支持晋阳,将都察院交给阿珩,可见是改变了主意。
“昨日陛下和我一同去了上皇那,上皇同意只要这场战役晋阳载誉而归,便同意册立晋阳为太女,继承皇位。”晋王答道,他手握燕卫,只忠于陛下和上皇,如今上皇同意晋阳公主为储君,那他便会为晋阳公主铺路。
“我们年纪也不小了,早些将身上的重任都交出去也挺好,这天下始终是年轻人的。”晋王温柔地看着陆若华,握住妻子的手道:“只待你的愿望实现,卸去身上的重任,我们便出去游历吧,你年轻时不是最希望能够四处游历增长见识吗?”
“好。”陆若华知道自己亏欠丈夫良多,满口答应,她也希望自己能尽快卸下重担,好好陪陪丈夫。
康定四年,万寿节时,边关献礼。大军顺利攻下乌孙等国,晋阳公主率女军活捉乌孙王,朝野哗然。
第165章 太女
康定五年四月; 大军回朝,康定帝在太和殿前设宴为大军庆功; 连多年不理朝政的上皇天正帝也携太后出席。因着宫宴上犒赏地有不少女军; 所以康定帝特许百官携家眷出席。
太和殿中; 因着宫中的尊者都还没有到来,所以拜见过皇后的命妇和各家未出阁的贵女落座在一旁,兴致勃勃地小声讨论着。
一位少女往前方女眷的位置上看着; 似乎在找什么人,好奇地问着自己身旁的母亲道:“阿娘,不是说山长也会出席这次的宫宴吗?我怎么没有看到山长?”她是博喻书院的学生; 向来崇拜能够位列宰辅的山长; 以及如今已经是户部侍郎的崔思若等女官。
那夫人也知自己女儿的心思,解释道:“你第一次入宫参加宫宴; 不知道也不怪。陆首辅并不落座在女席,而是随朝中百官落座在对面的官员席位中,你看到那对面席位的排列了吗?”
“看到了,前三排的位置上似乎还没有人落座。”少女点头答道。
“这左边第一列是宗正寺的位置; 这第一列的第一位是宗正寺宗正令的; 宗正令的位置现在是上皇的皇弟安王担任。”那夫人接着道:“但是安王的后面便是陆首辅的位置; 这样的朝宴,陆首辅是不会坐于女眷席的,但是在安王妃下面还会设一空座,那便是给晋王妃留的,这是皇后的意思; 也是皇后对晋王妃的重视和尊重。”
少女点了点头,目光更加崇拜了。一旁的夫人也不说些什么,若是以前,她一定阻止女儿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但是如今时代不同了,女子为官虽然艰难些,但是一样可以踏足朝堂,进入官场,让人仰望敬佩。她的女儿有才学,有理想,未必以后不能入朝。她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女儿就是她未来的依托,她相信不靠那些贪婪的庶子,女儿一样可以让她晚年安享尊荣。
“那上首陛下那为何设立了五个位置?”少女看到上面的位置皱了皱眉道:“上皇,陛下,太后,皇后,难道太皇太后也要出席?”
“太皇太后年纪已大,这次入宫据说除了几位年事已大的亲王妃,没有召见任何人,太皇太后是不会出席的。”夫人想了想觉得不可能,太皇太后已是古稀老人,有上皇和太后给晋阳公主撑场面已经够了,没有必要劳动太皇太后。
“难道是……”给晋阳公主设的?想到这个猜测,少女立时捂住了嘴,没敢让自己的话说出来。
“噤声!”那夫人瞪了女儿一眼,随后感叹道:“若真是如此,恐怕这朝堂的天又要变了。”
这样的猜测也出现在不少朝臣和命妇的耳中,特别是如今宰辅和宗室中有威望的王爷都没有到,除了被陛下和上皇留下商议事情,就没有别的可能了。
只见这时,几位威望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