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喜乐田园:农妇当家-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碗都有人买。”
洪余听了下巴险些掉面里,他只知道面好吃,是他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面,却没想过十两银子都有人愿意吃,这吃的哪是面条啊,明明就是金条吧?
安宜新笑笑,“毕竟这里不是京城,洪余大哥也别在意那些。”
洪余看了安宜新一眼,安宜新说别在意,而不是别当真,这么说来安宜新做的菜还真有可能是那个价,之前他还当安宜武说一块鱼肉二两银子是唬他,看来他真是井底之蛙,没见过世面就真以为天就那么大。
不过,十两银子一碗的面?啧啧,不吃白不吃。
洪余连着吃了两大碗面才停住嘴,实在是撑的够呛,安宜新原本给他用的就是最大的海碗,这两碗面上面又盖着厚厚的肉块,吃的真是过瘾极了。
等洪余吃完了,安宜新才让帮厨把碗收拾了,从养鱼的缸里挑了一条一尺多长的青鱼,就当着洪鱼的面利落地将鱼宰杀后却内脏去骨刺,又很熟练地将鱼身上的细刺也都一点点地挑去,之后才放慢动作,将自己用了什么料腌制鱼肉教给洪余。
洪余还是第一次看别人做饭,家里穷,一年到头吃的都是鱼汤和粗面饼子,鱼也就是把内脏去掉后就扔到锅里用水加盐煮,这个换了谁都会做。
而跟着师父上山之后,饭菜也是由师父请的一个婆子打理,虽然还是粗茶淡饮,白米白面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鱼不常吃了,吃的最多的就是山里的野菜,日子虽然清苦,但他却丝毫也不觉得,只是对于做饭做菜还是没有接触过。
所以,他还是第一次真正见人能把鱼做的这么繁杂,在他记忆里,鱼不就是去了内脏、刮了鳞放锅里煮吗?
像安宜新这样又是去鳞去内脏,又是去骨去膜的切法他都是一次见,就觉得眼花缭乱了,而之后安宜新往鱼里加的那些东西,他更是见都没见过,他们村子里做鱼,放的最多的就只有盐和姜。
安宜新教了一遍,抬头就看到洪余整个人都懵在那里,也不知在想什么,安宜新皱眉道:“洪余大哥可记清了?”
洪余老实地摇头,然后指着案台上放的那些碗和瓶问道:“四爷,那些都是啥?我就认得盐和酱油。”
安宜新这才发现一个大问题,对于一个连调料都认不全的人,他一上来就讲菜的做法,貌似有点太急切了。
可做为一个很忙着研究菜式,又忙着练习刀法的人,他也没那个心情去教洪余啊,最后招来一个帮厨,对他道:“给你三日时间,教会洪余大哥认全所有的调料……”
想了想,估计洪余连一般的炒菜都不能会,又道:“还要教会一些简单的炒菜方法。”
帮厨答应着,也没觉得多难,简单的炒菜不就是掌握油温,把菜放里头炒,再依次放进调料,只要学会认调料就没多难,都是按部就班的事儿。
拍着胸膛跟安宜新打了保票,安宜新就让洪余跟着他走,洪余也没觉得安宜新是看不起他,真让他跟安宜新学那些他才会觉得紧张,毕竟一碗面就能卖十两银子的人真教他认调料,他都觉得不好意思,反正他习武是天才,认调料和简单的炒菜会难吗?
可经过三天之后,不但洪余没了这个自信,连安宜新都要对他绝望了,这人别看学功夫一看就会,但在厨艺方面真没天赋,虽然调料他都记住了,可只要锅里一放上油,菜刺啦刺啦往油锅里一下,他就能手忙脚乱地把调料都弄混,盐和糖几乎每次都放错,还有好几次险些将厨房都给点燃了,不说那些厨子们为了自身的安全请求安宜新把洪余请出厨房,就是安宜新也不敢再教他,糟践了他的食材和食谱都好说,安宜新最怕的就是他这本事真把做鱼的方法带回去,他们渔村做出的东西会不会把人吃坏了?
于是,安宜新跟田喜乐一商量,都觉得渔村这次派他来学制鱼真是最大的失误。
☆、354。第354章 其他的重要吗?
354。第354章 其他的重要吗?
安宜阳回府就与田喜乐说了洪余要替村子求将鱼保存的方法,田喜乐听后也很支持,或许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她都是农村出来的娃,所以对于那些贫苦的百姓,田喜乐总是带着很大的善意,能帮的自然是想帮。
也想了几种鱼的制作方法,不同的鱼、不同的时间,保存方法不同、做法也不同,只是田喜乐喜欢吃的就有很多种,只是因为到这边之后吃的多是江河里的鱼,海鱼也没怎么见着,很多只有海鱼才能做出的美味她还没能吃到。
如今听安宜阳说来的那个洪余家里临海,虽然是在千里之外,其实走走也没多远,田喜乐就有些跃跃欲试,只是安宜阳这边还要帮着百姓们把做鱼的方法推广开,这时候她也离不开,就是留安宜新在就能将事情做好,但安宜阳做为世子肯定是不能走的,也不会放心她独自带人走那么远。
田喜乐也就只是想想,想着先把洪余教会了,他早一天学会,他们渔村的人就能早一天发家致富。可听了安宜新过来跟她无奈地说了洪余的笨,田喜乐也就不急着去教他了,不说一时间教不教得会,她也怕洪余做出的东西会把人吃坏了,大不了到时再派个别的学会了做鱼技术的人过去看看好了。
所以,三日后,余奚城外的农户都都聚得很齐,很多人家都是举家过来,就怕一个人学不会,人多了记得清楚。
安宜阳瞧了眼黑压压的人,在余奚这边还真难得能看到一次这么多人同时出现的场面,看来大家对于赚钱还是都很上心的。
安宜阳先跟大家强调了不许欺行霸市,也不许胡乱降价,不然最后损害的还是他们自己的利益,农户们都高声保证让安宜阳放心。
安宜阳这才让人拿出许多食盒,将里面做好的鱼一一摆在之前设好的桌子上,让来的农户都站着排从桌前走过,有些是直接能吃的,有些则是还需要再做成菜才能吃的咸鱼干,光咸鱼干就有好几种味道,还有一些是用那些咸鱼干做成菜的,有蒸有炸有炖有烤,味道竟然比他们之前自家做的鲜鱼还要好吃。
最重要的还是这种咸鱼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安宜阳也将这些咸鱼干定出了价,无论是谁家做出来去卖,价都定成这样,不许高,也不许低,当然,若是根据鱼干卖的情况这个价还是可以变动,但如何变动也要听他的意思,而这些鱼制品安宜阳也不会从百姓手里获任何利,但要交税却是一定的,只是这个税嘛,在他的手里收的就是一个很低的价了。
农户们一个个从桌前走过,能直接吃的鱼都切得很小块,方便这些人直接拿了品尝,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却让农户们尝出了希望,若他们也能做出这样的鱼干,还怕卖不掉吗?最重要的,这种咸鱼干在夏日里都能保存至少一两个月,更不要说冬天了,安宜阳给定的那个价也比他们卖鲜鱼高了数倍,只要能卖掉,可是比一年稻男的收入还要好。
于是,农户们纷纷要跟安宜阳派的人学做咸鱼干,安宜阳也不怕做鱼干的方法外泄出去,余奚县这边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可种什么产量都低,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吸引来大批的百姓入住,就算大家都去做鱼,往远点地方卖也不怕卖不掉,但也要跟农户们说好,若是明年养鱼的人更多,他们就要考虑鱼卖不卖得去了。
但也只是建议,像这次农户们都去弄稻田养鱼,他即使很无奈最后也得帮着想办法收拾烂摊子。而甜高粱虽然收益不错,却还是没达到他的预期,或许明年除了一些养鱼的还会有很多人会去种甜高粱再养牛。
今年皇上也会从临国买来大批的母牛和小牛,再有他们自己养的母牛生下的小牛,估计再用不了两年,牛羊的养殖就会达到高度,那时就是大批肉牛出栏的时候。
而同时,除了养牛和稻田养鱼,这一年多安宜阳也没闲着,让人挑了一些边角的地方种了些《农耕说》里提到的作物,比如桑树、枸杞、沙枣……种的种类还不少,只等着看往后的收效如何。
只是若是做咸鱼卖到了钱,农户们自然就不会放弃这条生财之路,倒是会影响到别的推行,安宜阳也没想太强迫农户们就立马接受他和田喜乐的这些想法,毕竟能不能做成就是田喜乐心里都没底。
像种桑养蚕就不是一年能完成的,只是之前他与皇上说好来余奚两年时间,要让余奚大变样,如今眼看就要一年了,事情也才起步,两年时间还真来不及做那许多事情。
而到了两年后的时间,就算皇上不派他再去别处,他也想要称病告老还乡,不再管这些事情,谁让一开始皇上就打着要把他压榨干净的主意?
大不了就将那本《农耕说》进献给皇上好了,两年的时间也足够他将里面田喜乐说的那些农事都试一遍。
至于说皇上会不会同意他的辞呈,在安宜阳看来,皇上看中的就是田喜乐做美食赚钱的方法,当初也怪他们太高调了,往后他们就关起门低调地安稳过他们的小日子,皇上若是见他们真没再多的好主意,自然不会愿意把一个异姓王捧得太高,就像孙甫那样的人都能在宰相的位置坐了稳稳的,而他这种为民着想的却要受到不公待遇,只要他没有本事再帮到皇上,久而久之皇上也会把他们忘到脑后。
既然想要让农户跟着学做咸鱼的方法,很早之前田喜乐就培训了一批人出来,这些人厨艺未必很好,但学了一段时间之后,都能做得让田喜乐满意,这次派过来就将那些农户分成批,人数太多,即使教做鱼的人不少,也还要分成几天来学。
这样又忙了小半个月,那些学会做咸鱼的农户们也都做出很好的咸鱼了,其实做咸鱼的方法也没多难,只是有一些要注意的小地方,只要注意到了就都能做得很好。
除了咸鱼,还有几种很好吃的鱼的做法,田喜乐却没急着教给他们,毕竟此时天气虽然冷了下来,却也没冷到做好的东西放着不坏,而那几种很好吃的鱼因为不够咸,肯定是保存不住,等再过些日子天再冷一冷再学也不迟,反正刚开始大家只用一个咸鱼就能把该赚的钱赚回来,这些做鱼的方法等到明年再教也不迟。
等这边咸鱼都做起来了,田喜乐和安宜阳才有工夫想起还在平王府里学习厨艺的洪余。按着安宜阳的想法,就他那油锅一响就毛躁的人还是不要学厨艺的好,大不了派个人跟他过去一趟好了。
但几次田喜乐到厨房看到他手忙脚乱却又异常认真的模样,都觉得跟他说不让学有点伤人心,对于那么认真的人,田喜乐总是带着一点点敬佩,虽然洪余每次都有本事把厨房弄得一团乱,把安宜新气的直跳脚。
安宜阳见田喜乐不阻止洪余学做菜,也就不再管他,只是对府里的厨子说了,谁能教会他做菜重重地赏。
本来对洪余已经绝望的厨子们一个个又都来了精神,对洪余的教导更加上心,虽说收效不快,却也不能说不大,至少洪余拿起刀铲的样子越来越镇定了。
稻田鱼的事情告一段落之后,田喜乐就提出派人跟洪余去一趟洪余的村子,虽然她与洪余接触的不多,大多数时候都是她在厨房外悄悄地看一眼洪余的手忙脚乱,但能让他这种厨房废材那么上心地做一件事,他应该是对村子和村子里的人很有感情。
而且,田喜乐真的很想弄一些海鲜回来尝尝鲜,派人过去教渔村的村民们做鱼,回来差不多也要下雪了,多运些冰冻的海鲜回来就能吃上很久。
安宜阳自然没有意见,虽然洪余还是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但安宜阳也看出来了,真把做鱼的方法教他,他也没法原样不动地带回去,与其糟践了那些好方法,还不如派个人跟去。
只是派谁去就是个问题了,厨艺最好的是安宜新,本身功夫也不错,再派几个人保护肯定不用担心安全。
可愿不愿去也得看安宜新自己的意思,安宜阳从来不认为弟弟们不愿做的事情他可以强迫他们。
所以,在问过安宜新之后,没想到安宜新竟然一口应允,他早就想去海边了,那里有数不尽的海产品,他想要将田喜乐跟他提过的海鲜制作方法都做一遍。
虽然大家对于为何田喜乐没去过海边,却对海鲜的做法那么了解有过疑惑,但都心照不宣地没有问起。
田喜乐在安家兄妹的心里已经是最不可触碰的逆鳞,哪怕是安家兄妹,也不允许对她去怀疑去伤害,所以那些不合常理的事儿大家都深深地埋在心底,谁也不愿去触碰。
在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只要田喜乐在,他们就能安心,其他的还重要吗?
☆、355。第355章 国之丧
355。第355章 国之丧
转眼,安宜新就走了半个多月,眼看就是十一月了,雪也下了两场,只是余奚这边的雪不如京城的大,下的也比京城的晚,但下过雪后城里城外也一片银装素裹。
前些日子余奚几县水田里的鱼都一批批的捞了出来加工,一亩水田能有百斤左右的收获,哪家还没有个十几亩田地?如此算下来最少的人家也有一千多斤鱼,人口多、田地多的人家甚至有几千斤鱼。
余奚这边正常鲜鱼是十文钱一斤,而晾好的咸鱼干安宜阳给定的价是八十文一斤,哪怕是五斤鲜鱼能晒出一斤咸鱼干也还是有赚,何况田喜乐给的这几种做咸鱼的方法还不是晾晒的纯干的,差不多三斤鱼就能晒出一斤,这样算下来,一亩地的鱼至少能做出三十多斤咸鱼干,一斤八十文钱,就是两千多文钱,对于大多数人家来说都是不小的收入,就是种稻子都种不出这许多钱。
所以,农户们对稻田养鱼的信心就更足了,想着明年若是可能就再开几亩水田,哪怕不种稻子只养鱼也成啊,还有的人干脆就盯上了养鱼,想要沿着几条河道弄些池塘。
安宜阳知道后并不看好,且不说这边的水质适不适合养鱼,突然大家都盯着养鱼了,就算他们做出的鱼再好,又能卖出多少?
即使有心把人口往这边迁移,使这边的城镇变得繁华,但很多时候都要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口是可以增加,稻田养鱼也能办得很成功,可人搬来了一年到头就吃鱼?
这边的土质根本就不适合蔬菜的生长,为数不多的好田也不能都用来种菜吧?就算将来养牛养羊都发展起来,多数人还是喜欢菜和肉同吃,而不是只吃肉。
就像临国,还不是总跟他们换些粮和菜?据安宜阳所知,在临国菜和粮的价远远高于肉价。
当然余奚还是会比从前繁华很多,就从安宜泽这一年多盖的房子卖出大半就能看出来,已经有很多外来人都迁到余奚几县定居了,可不能因为人口暂时的增加就一定觉得这边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毕竟放着繁华的城池不住,谁愿意到这种偏远的地方重新开始?
来这里的人,若不是在家乡过不下去,就是有想法要在这里做些事业的。
与安宜阳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安宜泽,手头的房子盖好之后,安宜泽就没有再买土地了,在他看来余奚这边大片买房的时机已经过了,再盖房子即使能卖出去,也不会卖得太好,往后他还不知道要去哪里发财,没必要为了赚几个小钱才把所有精力都压在这边,有那时间还不如与灵香郡主多在一起培养感情了。
自安宜泽忙过之后就整日陪着灵香郡主,如今在田喜乐的参与之下两人已经换过庚贴,乐双公主也给皇上送了信,只等着什么时候圣旨下来,他们就可以完婚。
可左等圣旨没到、右等圣旨还没到,却被他们等到一封让乐双公主险些当场崩溃的书信。
信是由乐双留在京中的亲信派人送来的,说是从十月初开始皇上就抱恙在身,到了十月中旬皇上几乎就是无法临朝。只是因为事关重大,对外只说皇上偶感风寒,将消息都封锁了。
乐双公主的亲信能得到消息还是六皇子偷偷让人传出来的,此时,分封在外的诸位皇子都在加紧往京城赶回,都想在皇上最后的时日里尽尽孝道,最重要的是大家都盯着那个位置。
皇上一直没有立太子,毕竟那个位置事关重大,皇上还想多考察一下皇子们的品性,谁又能想到这个时候皇上会突然就倒下了,谁在这时候能得到皇上的认可,恐怕那个位置就唾手可得了。
乐双公主得到消息后大哭一场,之后就收拾了东西带着灵香郡主回京,而做为外派的官员,无论是平王和安宜阳都不敢在这个时候进京,不然若是被人安上一个图谋不轨的名头,洗都洗不清。
而做为灵香郡主换个庚贴的认可夫婿,安宜泽自然是要跟着一同回京,毕竟乐双公主在听闻皇上病重时已经有些六神无主,虽然事后表现得正常了,还是让人难免不担心,尤其是灵香郡主,也不再像之前那样爱玩爱闹,一直守在乐双公主身边。
安宜泽自然不会放心她们母女就这样回去,也就一路跟随。
而做为乐双公主的驸马,虽然在余奚这些日子表现的都很不打眼,但既然没有和离,这时候他也得跟回去。
还有驸马的那个面首……大家都觉得此人城府很深,那个好冲动,除了一张脸就没什么讨人喜欢的驸马不是他的对手,可人家是跟公主来的,自然也要跟着公主回去。
送走乐双公主一行人后,平王府顿时就觉得冷清了很多。田喜乐突然想到若是皇上这次真没熬过去,灵香公主做为皇上最疼爱的外甥女,要不要替皇上守孝三年?转过年安宜泽就二十一了,三年后……若是皇上在床上再躺个三年五载?唉,她是要说好事多磨呢?还是说造化开人?
这话她还不敢跟别人说,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替安宜泽和灵香郡主祈祷,但愿皇上能很快地熬过这一劫,之后无论如何也得把他们的婚事赶紧的给办了。
整个十一月大家过的都忧心忡忡,虽然皇上之前算计了他们很多次,但在这个时候大家还是都希望他能熬过去,毕竟皇上在位这些年都一心为着百姓,政绩清明,虽然也养出不少如宰相这样的贪官,但也在皇上能控制的范围之内。
而下面的几个皇子,大皇子昏庸无能;二皇子急功近利;三皇子喜怒不定;四皇子和五皇子又是明哲保身之辈;六皇子虽然打小就聪明伶俐,但伶俐太过不懂藏拙,哪怕随着年纪渐长有些收敛了,却没个能上得台面的母家做靠山,更没个能与别人抗衡的岳家,即使皇上对他甚是喜爱,但本身能力不足,即使坐上皇位,坐不坐得稳也难说。
下面的几个皇子,不是年幼就是扶不起来,更有些根本就是置身事外一般,早就远离了皇位的争夺圈子。
十一月底,宰相身上的伤病还未完全大好,却迫不及待地让人护送着进京了,却不想走在半路又被京城来人给挡了回来,宰相是急切切地出的余奚,不过五日又哭哭啼啼地回来。
安宜阳得到信时还愣了,走的好好的怎么就又回来了?这是唱的哪一出?
派人去打听了才知道宰相是被人在路上拦住,皇上早就派了人在路上等着他,只要看到宰相的人回京,就给挡回来,皇上的原话是这辈子都不想再看他这张苦瓜脸。
安宜阳就明白,皇上哪里是不想看他的苦瓜脸,是怕他回京后参与到皇子的争位之中,这些年皇上对宰相如何朝臣们都看在眼里,若宰相此时回京,难免不会有人以宰相的马首是瞻,若是他想要助哪位皇子上位,结果还真不好说。
所以,皇上即使对他的情谊再深,也不会愿意在这个时候被他影响到朝廷的根基和帝位之争上。
宰相回到余奚后又病了一场,安宜阳不知他是真病还是假病,但他这一病对安宜阳和安宜武来说都是好事儿,没他指手画脚,他们想做什么都更如鱼得水。
甚至田喜乐和安宜阳趁没人的时候也谈论过,皇上虽然对宰相有非比寻常的感情,可从皇上宁可死前都不见宰相一面,就知道皇上为了皇位,为了江山还是能狠得下心。
那之前一直查不出来的宰相府刺客案,会不会跟皇上有关?不想则已,细思则恐啊!
一方面,安宜阳更是在府里加派了人手巡查,一方面以宰相府兵力不足为由,将皇上派给他的那几个护卫都派去宰相府。
虽然他只觉得平王府除了钱多了一些,还有个会赚钱的世子妃之外也没有什么能让皇上忌惮的,但皇上都这时候,难保会不会老糊涂,又或者是爱疑神疑鬼,还是防着点安全。
到了十二月十八这天,安宜新从小渔村回来,还把洪余带了回来,安宜新回来时也没像往常一样兴高采烈地跟田喜乐说他在小渔村帮那些渔民们做各种各样的海鱼制作,只是默默地把两大车冰冻海鲜运到后院库房里收着。
不过两日,京中传来消息,皇上于十一月二十八那日驾崩。因国不可一日无君,三日后六皇子在乐双郡主与几位朝中大臣的支持之下登上皇位。
而因大雪封路,消息经过二十多天才传到。同时传来的还有,十一月二十六,安宜泽与灵双郡主在皇上的旨意之下,给皇上磕了三个头,虽然简单却很隆重地完婚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田喜乐总算松了口气,虽说没听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