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之男装大佬-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姓高那位国子博士解释了一通,偷眼看皇帝,看他皱着眉,心里一怕,便跪伏在地,颤抖着身子请罪。
皇帝摆摆手,笑道:“不碍的,朕就是问问,你继续。”
高博士战战兢兢接着阅卷。
大约也觉察出自己对小博士们的“震慑力”,皇帝坐回太史令身边。
太史令虽然只是从五品下,但却是天子近臣,常见面的,而且孙玉也算三朝老臣了,把太史令这个职位霸占了三十年,看这矍铄劲儿,大有当到地老天荒的意思。
皇帝对他也还敬重,老老实实坐在旁边,顺手拿过一本待审阅的,考生名字有点熟——程平,程平,那个殿试挺机灵的明经?怎么跑这儿来考明算了?
皇帝来了兴趣,难道真有这等通才?
看完前面几题,皇帝皱皱眉,好像哪里不对啊,于是推给太史令。
太史令接过来,看着看着就笑了:“小子滑稽!”
皇帝赞许地点头,想起那日殿试时,这个叫程平的士子虽表面上恭恪得很,细想,是有些滑稽,没想到太史令只看试卷就能看出性格脾性——若是策问或诗赋倒也正常,可这是算学试卷。
再看后面的试题,太史令放下拈胡须的手,略皱着眉,态度认真起来。
皇帝就更好奇了,耐心地等他看完。
看太史令终于用笔在卷头上画了“上”,皇帝笑道:“这个考生有何过人之处,孙公与某说说。”
“此生于阴阳易学一窍不通,却是个干实在活计的人,于算学有其独到之处,有些便是臣也闻所未闻,只是具体是否正确,还需验证,看道理是很通的。” 太史令指着最后算堤坝的题,“陛下请看这里。”
皇帝拿过试卷,仔细看这道题,皱眉道:“朕看修河建坝的奏折里,从来没有这样算的。”
程平应用p=pgh公式算堤坝横截面所承受的压强,推导不同深度堤坝厚度比例,用计算的方法,从理论上初步解决了堤坝最佳厚度的问题。3
堤坝厚度一直是困扰治河的一个大问题——太宽厚了,固然牢固,但人力物力耗费太多;不够宽厚,则可能会被冲垮。
听孙玉解释了一番,皇帝点点头,“倒着实有些子门道……”
第38章 终于当官啦
试卷都审阅好; 暂拟的名次也出来了; 连落榜的试卷一起; 都呈送给皇帝; 等候御批。
皇帝从落选的一摞中随手抽出一份来,字写得甚好; 难道内容一团糨糊?
哪知; 岂止不糨糊; 还条例分明得很; 言辞也相当恳切; 只是太恳切了; 切得皇帝磨牙。
直言极谏科的试题一共五道,考生可以五选三,当然全答亦可。
这个考生第一道选的就是宦官乱政的问题。他认为宦官乱政的根子还是在皇帝身上; 是君臣互不相信,君权与相权相争的结果,认为应该恢复唐初那种皇帝与宰相重臣共商国事的程序,而不应该大事都皇帝自己拿主意,“深谋密诏,皆从中出”1; 这样就不会给宦官挟天子令天下的机会。
皇帝气得摔了试卷,“竖子敢耳!”
即便再直楞的大臣上书; 也没人敢直接拎出君权和相权的事情来说。现在为什么是群相制; 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对此; 大多数人也只敢敲敲边鼓; 让皇帝“亲君子,远小人”,这会儿来了个二愣子,直接戳穿了君权要求无限集中的幌子,皇帝怎能不气恼?
恰这时候有宦官通传陆侍郎求见。
皇帝气鼓鼓地一边等陆允明,一边接着看直言极谏别的落第试卷。
除了刚才看的那种大胆荒悖的,就是不知所谓的,皇帝把试卷扔在桌案上,难怪你们不被录取!
陆允明进门行礼时,皇帝犹悻悻的。
两人在窗边榻上对面坐了,宫女捧上酪浆来。
皇帝先问:“诚之怎么这时候过来?朕不是免了你这几天的当值?”
陆允明从袖子里取出奏表双手递给皇帝,“是关于太后寿诞的事。此即是圣人家事,又是国事,臣等已经大致把章程拟好了,陛下不妨与太后商议,只要不违制,尽可以改的。”
皇帝接过奏表,从头粗粗地看一遍,露出笑脸来,栋梁就是栋梁,为人做事熨帖周到,礼法人情都能兼顾到,若朝中大臣都能如此,少多少啰嗦!
皇帝不禁想起之前的礼部侍郎,什么都严丝合缝用圣人之言、祖宗法例套,若想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你且等他考证去吧,还动不动做挣臣状,眼泪鼻涕地谏一谏……
想到“做挣臣状”,皇帝又想起刚才看的试卷来,刚下去的火儿又升了起来,“你说怎么有人不通世务若此?”
陆允明略挑眉毛,“圣人又是跟谁置气?”
皇帝到底不好意思说我抽查你们的工作成果呢,轻咳两声:“左右不过是那些蠢人。”
陆允明眼睛扫过那边书案上几摞制科试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只低下头喝一口酪浆,又用帕子印印唇角。
皇帝突然觉得自己有点“无理取闹”,也尴尬地喝口酪浆,突然想起程平来,笑道:“诚之还记得那个叫程平的士子吗?”
陆允明点头:“记得,他来考制科了。臣那日下值,恰与这些士子遇上。只是臣却奇怪,竟然没在贤良方正中见到他的试卷。”
皇帝大笑:“他去考名算去了!我记得你说他跳脱,果真跳脱,科目也跳得很。”
陆允明微笑道:“此生莫非出什么笑话了?”
皇帝到底待陆允明不同,亲自走去书案翻出程平的试卷与陆允明“奇文共赏”。
先看到卷头的“上”,陆允明把目光挪到试题上。
这是?陆允明皱起眉头,若是程平在眼前,这“试卷筒大棒”一定已经挨上了——不会便不会吧,岂能这样糊弄?简直胡闹!
看陆允明皱眉,皇帝笑道:“某倒觉得这小子很是灵活,且也真有些门道。你往后看。”
陆允明看第三题时,眉头就松开了,虽然还是没学问,倒也有些实在内容。
再看后面,陆允明慢慢就看住了。
皇帝自认为得了良才,而且还是制科录取的“嫡系”,心里得意:“诚之算学不错,看此生答得如何?”
陆允明掩上试卷,笑道:“天子门生,臣如何敢评论呢?”
皇帝大笑:“你又与朕耍花枪!”
陆允明低头,笑着喝一口酪浆。
“你说,是把他放在工部还是放在户部?”
“看试卷,此生似乎于工程计算有些天赋,放在工部倒也得宜;但户部却实在缺人,圣人之前答应给他们点机灵能干活的。”陆允明这话跟没说差不多,因为程平既然入了皇帝眼,以这位陛下的性子,恐怕心里早有了决定。
“就是这样说,朕也难决定得很。”皇帝皱下眉,“还是放在户部吧,免得让老徐说朕偏心,说朕把能干活的都弄去工部给自己建宫殿、修山陵去了。”
“徐尚书是个做实事的,每天忙着到处抓钱还来不及,估计没空抱怨陛下。”陆允明笑道。
“你倒帮他说话,他可是……”皇帝截住话头儿,“姓程的这个小子看起来也是做实事的性子,倒也合适。只是窦七有点不大好相与。”
皇帝也不过是扯着程平这个引子与陆允明聊朝中事罢了,又怎么会在意她会不会真的被上司拿捏这个问题。
陆允明淡然道:“不切不磋,不琢不磨,永远成不了器。”
皇帝突然歪头看陆允明:“诚之似乎格外关注此生?”
陆允明似笑非笑地道:“因为此生好看,臣对好看的人,总是格外关注些。”
皇帝哈哈大笑:“你就促狭吧!朕的皇妹不好看?你上回把她都气哭了。”
陆允明淡淡地笑道:“长公主已是韶龄,陛下宜早为长公主择一驸马,也可安太后之心。”
皇帝摇头:“你放心,既然你不愿意,朕没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少不得缓缓地劝她,总要她自己想通了才好。”
陆允明便不再说什么。
过了几日,制科榜终于发了,程平一眼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竟然在甲科,授的是户部度支主事,从九品上,小胖子季元春也在榜上,却是乙科,授了从九品下的算学博士。
程平有些愕然,我一个文科生难道比理科科班出身的答得还好?这不科学!再仔细看榜单,看几个认识的人,好像已经及第的授官都要稍微好一些?所以,制科也论资排辈?
季元春却对这个官满意得很,“甚好,某就适合这种教授官。”又真诚地恭喜程平:“以程郎之才,很适合入朝大展拳脚。”说得程平不好意思起来,我的同学怎么都这么厚道呢?
第39章 开始上班啦
再五日; 程平等新授官的去领官服、敕牒、告身; 以后做京官的又领了出入皇城的门籍——品级太低; 没有传说中的鱼符,而外放的,在明日大朝会拜皇帝“座主”之后,就可以走马上任去了。
负责带着这帮生瓜蛋子的是吏部两个主事,带着领了东西; 略讲解一下各省各部的位置、上值下值的时间之类的,把该走的程序走完就自去忙了。
生瓜蛋子们是生物链最底层; 千辛万苦混过来的也没有莽撞的傻子,各个台阁随便拎出一个就比自己官职高; 所以也没人想在这儿逛一逛,便都一块朝着皇城门口走。
这一届制科一共二十个人,成分很杂,有往届的进士、明经; 有贡举; 甚至还有本就是官身的,那为首的樊中章本是校书郎,这次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取中甲科; 授了从八品的左拾遗。
这些人里有不认识的,有点头之交,有“同年”; 最熟的是小胖子季元春。
程、季两人并排走着; 前面两位程平不认识的老兄在小声说话; 其中一个叹气。
“这样欢喜的日子,万青何以长叹?”
“一把年纪了,才穿上青袍,有些感慨罢了。”
另一位“嗤”地笑了:“不得及第时,想着及第就好,及第了又想着何时能授官呢,如今终于授官了,又嫌袍子颜色不艳丽,阿兄啊,你真是欲壑难平啊。”
之前那位被同伴笑话也不生气,反笑道:“我现在有些疑惑家父为我取的名字不好,万青,万年服青?莫非这辈子都没有穿朱着紫的时候了?”
他朋友刚想大笑,又捂上嘴。
季元春“噗嗤”一下子笑出声,前面两位回头,程平赶忙拱手,季元春也不好意思地行礼,那两位倒是好说话,笑一笑,回个礼,反而攀谈起来:“二位怎么称呼?”
……
出了皇城,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刚认识的宋柏和薛呈约程平和季元春一起去平康坊喝花酒:“程主事和季博士都青春年少,正是诗酒风流的好年纪,怎可不一起去?”
薛呈笑道:“花满楼的叶娘声音如江南烟雨,婉约迷蒙,其《朱楼怨》最好,二位不可不听。”
小胖子红着脸吭哧吭哧地说:“家母,家母不准某狎妓……”
程平连忙也有样学样:“……怕是会被打断腿。”
狎妓在本朝文人圈是风尚,看这两个不懂风情的田舍小子,宋、薛二人哈哈大笑,宋柏拍着程平肩膀:“如此兄等便不敢深劝了,免得累二位被打断腿。”
两人骑马走了,别人也早散了,剩程平与季元春面面相对。
季元春以为程平是为了陪自己替自己解围才不去的,甚是感激:“刚才多谢你了。”
程平实话实话:“我本来也不想去,平康坊有什么意思,倒不如去东市找点好吃的。”
小胖子引程平为知己,使劲点点头:“我们这便去,某请客!”
程平不只胡吃海塞了一顿,还买了一头驴子!
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程平严重怀疑花家是地主,马太贵了,一匹看起来很瘦弱的老马,竟然也要三十匹绢,驴就要便宜多了,只要8000钱,大约相当于十匹绢。
只是这头驴腿上稍微有点毛病,跑得倒不慢,只是有点颠簸。
卖驴子的一副好口才:“像这种口轻的健驴,又是训练好的,若不是腿上这点毛病,如何会怎么便宜?郎君转一转就知道,怎么也要二十匹绢的。”
程平问这驴子腿是怎么受的伤,又为何卖它。
卖驴子的说,是去岁雪天滑倒摔的,虽好了,终究有点跛。他主人新外放为官,再骑这驴子不相宜,于是便卖了。
听了这说法,程平把露出来的一点碧色官衣往包袱里塞了塞。
围着这头驴看了看,也掰开嘴瞅了瞅,最后又骑上跑了一圈,程平回来便决定要了。
季元春对程平这么急急忙忙地买坐骑有点奇怪。
程平给他解惑:“某住城南,一开坊门我就疾走过来,到了户部,估计恰巧赶上吃公厨提供的午饭。”
季元春又“噗嗤”笑了,问道:“悦安何不在这附近赁屋而居?”
程平一口老血,市中心高档小区是我一个家里八辈贫农、才毕业刚工作的大学生能租得起的吗?
季元春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错误,赶忙行礼赔罪,讪讪地笑道:“某于物价货值不甚了解,又常常不辨方向,故而出门都有家仆跟着。”
程平点头,这大约就是那种生活自理能力稍有欠缺的数学家坯子了……
季元春为弥补刚才自己的无知,又道:“听闻无家小的可以住官舍,悦安以后申请了官舍就好了。”
程平摇头:“难……”
对官舍的事,程平原来听老师柳夫子提过——当然,不是他住过,而是他一个相得的同年住过。
这官舍,简单的说就是京官的单身集体宿舍,便在皇城边儿上永兴坊内,只有不带眷属的可以申请。官大的,分的地方大一些,位置也好一点,像自己这种芝麻绿豆大的官儿,即便申请上,恐怕也要与人同住——太危险了,程平宁可每天早起一会儿。
因为季元春的路痴属性,程平把他送回馆驿——他原是贡举,现在住的还是官家提供的地方,暂时不用为住处发愁,看他家境不错,以后或租或买套房子,估计也容易。
季家家仆都快急疯了,今天说是领告身去去就回,非不让跟着,结果都过午了还不回来,已经出去找了一波,没找到,这会子见他安然回来,都长出一口气,又对程平千恩万谢,弄的季元春很没面子。
程平咧嘴笑着与他告了别,骑着自己的瘸腿驴,赶回城南去。
回去把驴拴在房东空着的牲口棚里,先把在东市买的几样糕饼送一些给房东老丈家,算是授官“同喜”一下,也顺便说了驴子的事。
靳老丈看程平果真授了官,简直比程平还激动,满口地说,这驴子以后自己可以替郎君照顾。
程平笑着谢了他,又出门去找同坊的赵二买牲口草料。
受了他的贺,甚至吃了赵家两杯水酒,才又回来,天黑透了,才忙完坐骑的事——好在是同坊,坊内没什么严格宵禁。
因为中午吃得多,不饿,刚才又在赵家吃了两口,晚饭也就算了。烧了热水洗漱完,程平销上门,换上官服,在铜镜里左右照照,不由得遗憾地摇头,可惜没自拍神器,不然拍个照片发朋友圈,明自贬实嘚瑟地配文:“新工装,大家看看穿上像丝瓜、苦瓜还是黄瓜?”
狐朋狗友们必须一排超纲回复:“又胖了,幸好我不是红绿色盲,不然得说像西红柿。”
“楼上说西红柿的别走!我加俩鸡蛋,一起把这厮切了煮汤,竟然悄没声儿的就混进了gwy的队伍。”
“只有我想到了黄瓜的引申意吗?【猥琐笑】”
程平一想就知道她们会说什么。
叹着气把官服脱下来,折好,放在床头,虽然床头没有明月光,程平也想起家来,爸爸,妈妈,狐朋狗友们……要是能一觉醒来,穿回去多好。
又想到这一世的亲人,前两天制科成绩出来,程平已经写了信回去,不知道阿姨他们什么时候能收到信,若阿耶阿娘还在,不知该多高兴。
第二日,五更三点太极宫承天门第一声报晓鼓响,然后鼓声就像波浪一样朝外推开,宫城、皇城、坊门、城门次第打开,各庙宇也响起悠远的晨钟,东方大城——长安又开始了它熙熙攘攘的一天。
程平虽然没有闹钟,但这十几年早就养成了早起的生物钟,心里又惦记着今早上班的事,不到五更就醒了。
点上灯,舀了凉水洗脸,换上官服,梳好头发,戴上冠帽,仔细描了眉毛,贴了喉结儿,把门籍放进袖袋,又拿上放告身等文书的包袱——怕头一天要验看的,然后去牲口棚牵驴子。
驴子竟然在吃草,旁边又有装清水的桶,程平看向正房,靳老丈笑着冲她挥挥手。
程平有些感动,对老丈长揖,靳老丈快步走过来,急急还礼,“郎君如今是贵人了,岂可对某行这大礼?”
程平笑笑,又谢了他,牵驴出去。
坊门还没开,巷子口烙胡饼的已经开火了,胡饼上芝麻的香气传了老远——这是让无数旅居外地的长安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程平走过去,买了个胡饼啃着。1
程平是胡饼摊子的老主顾儿了,看她穿着崭新的官袍,摊子老板武二郎连忙恭喜她——对哒,这位就是跟打虎英雄武松一个姓氏排行。程平还专门问过他哥是做什么的,回答说是“屠户”,所以武二郎是买饼的,武大郎倒跟“镇关西”一样是屠户卖肉的,程平对这个世界只能挠头皮了。
武二郎倒也长得膀大腰圆,赳赳丈夫,说话声如洪钟,程平今天的胡饼,非要白送,“以后某也能说,有贵人郎君最爱某的胡饼!”说完大笑。
没办法,程平只能“生受”了这个饼,吃了一顿白食。
第40章 第一天上朝
熹微的晨光中; 驴蹄得得; 程平执辔拿鞭行在长安的大街上。
鼻间是早春有点寒凉又格外清新的空气; 眼里一片新绿; 不知不觉路旁榆槐都长出了嫩叶,偶尔可见几个推车挑担的行人,远处晨鼓咚咚,近处鸟鸣啾啾,程平满足地叹口气,早起上班其实蛮好哒。
“春风得意马蹄疾”这种事; 说来畅快,其实不符合程平低调保平安的怂包三观,倒是现在这种平常中杂着些许惬意的状态最受她喜欢。程平想起前世文青中曾经很流行的一个词——小确幸,大约上班路上享受芝麻饼、杨柳风就是一种小确幸吧。
但行到靖安坊和永乐坊附近时,这“小确幸”就被打破了——车驾越来越多,有骑马的; 有乘车的,有的不过带一二仆从,有的则颇有前呼后拥的意思,而且越往北走,“前呼后拥”的越多,若不是春天太阳出得早,程平看到的就完全是《明皇杂录》上的场景: “五鼓初起; 列火满门; 将欲趋朝; 轩盖如市。”
程平这样的官衔,开始还是骑在驴上顺着路边走,有长官们的车驾经过,就停在边上,下驴肃立行礼,等对方过了,再接着走。后来上驴下驴得折腾了几回,官员车驾越来越多的时候,程平就只能牵着驴溜边儿往前蹭了。
虽然遭遇了一波唐代交通早高峰,程平倒也没迟到——毕竟已经离着皇城不远了。
今天是二月十五日,朔望朝参的日子,长安九品以上官员都要来参加大朝会。
满眼都是各种颜色的官服,青绿色最多,其次是浅绯,深绯色和紫色就少多了——完全符合金字塔规律。
官员们相熟的互相见礼,有的聚在一起聊天,大家看起来都挺平和悠闲——大朝会一般不讨论实质性的问题,就是个过场,参加这样的朝会,心理上总是比较放松的。
程平站在外围抻着脖子找,昨天那位吏部的员外郎在哪儿呢?
昨天这位说让大家今晨找他,然后由吏部统一安排参拜圣人事宜,可这里得有一千多人吧……
陆允明与顶头上司乔尚书一起往里走,乔尚书在回忆某年先帝赐食的上巳节煎饼,“那饼粉嫩嫩的,竟然有灼灼之色……”
陆允明落后他半步,侧头认真地听着。
不知道的,还以为礼部第一二把手在商议什么重要公务呢,其实不过是要过上巳节了,老头儿馋了。
路上不断有与他们见礼的,两人也回礼。
这上司下属二人相得的样子,惹得多少人牙酸。
你看看其他几部,莫说吏部兵部这种有左右两个侍郎的,就刑部工部,尚书、侍郎之间也不是那么和睦,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至于户部,那不在讨论之列——那主司、佐贰两人各有各的奇葩之处。
只这礼部,一片春和景明上和下睦……莫非因为是“礼部”便格外温良恭俭让?这猜测后面必须跟上一个鼻子里冒出的哼声,大家又不是第一天混朝廷的生瓜蛋子。
程·真正第一天混朝廷的生瓜蛋子·平这会儿根本没时间也没心情排这样的内心戏,她还在到处找那个穿深绿官袍的吏部员外郎呢。
到处是深深浅浅的绿色,跟菜地似的,我要找的那一棵到底在哪?
乱找不是办法,程平向旁边一个跟自己穿同色官服的官员打听。
那官员皱眉打量她一眼,“你是哪个部司的?”
程平笑道:“某刚考中制科,才分到户部。”
那人眉头皱得更紧:“户部的啊……那边。”顺便挑了挑下巴。
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