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之男装大佬-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平是不知道陆允明怎么想的,如果知道,一定会狡辩:“我一直是老实人!我一个明经的,又不用投行卷,老往主考门上凑,算什么事啊?”
然后内心暗搓搓地补充一句,“关键是,我还‘偷窥’到主考‘约会’并被逮到了……”程平不是不能掉下限,而是怕弄巧成拙,故而便被逼着成了“规矩人”。
规矩人程平每日在馆驿苦读,除了吃喝拉撒睡,别的基本什么也不干,就是读、写、背。
杨华看她这样魔怔,不由得劝她:“也出去走走,腊月间,外面一派节庆气氛,煞是热闹。”
周通看着正房进士科的几位每天出门各种诗会、文会的赶场子、造声名,也不无羡慕:“看看人家,只有我们坐冷板凳。”
程平头都不抬,“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2
杨华想了想,笑道, “这话很是!”又奇怪,“悦安嘴里常有精彩诗句,今日这个虽然浅白,内容却实在,你平时说的也不乏端雅精致的,既有此才,为何不考进士科?”
那都是中华诗词文章千年精华,后代人偶尔引用一下习惯了,这会子自己穿越了,却被误认为是“原创”……
程平尴尬地干笑:“乡间俚语,乡间俚语……”
周通先拆台:“我怎么不曾听过这些俚语?”
程平扁扁嘴,不理他。
杨华也拆台地哈哈大笑。
程平不跟他们一般见识,接着背书。这长安城书铺多,里面的书也多,质量也好,并能淘到一些有价值的孤本,程平忙着补充自己的知识库。
一背就背到了新年元正。
天还没亮,白别驾等官员就要出门去朝正,士子们恭候在门外拜年加送行。
看着士子们,哪怕对着平时甚是讨厌的程平,白别驾今天也给了好脸,一一道了新正贺词,除了“元正启祚,尊体万福”这样的传统祝辞,还都格外加了与科考顺利有关的吉祥话,弄得寒族出身的几个士子颇有受宠若惊之感,程平疑惑,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士子们送出大门外,看着车驾远去,整条街上都是灯笼火把,不少车马朝着宫城方向进发。程平想象,长安108坊内外到处都是这样的场景,这如果是航拍,整个城市得是怎么样的影像?程平把自己代入《盛世大唐》宣传片总导演的身份,嘿,还蛮带感的……
说到长安城的样子,程平从来了就闷头进了馆驿,在坊内大采购了一次,去东市逛了一次书店——没了,其余哪儿都没去,连传说中的曲江都没去看看。程平觉得亏得很,又一想,反正我以后就在这扎根了,不管考中考不中,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转悠。
官长不在,士子们自己吃年酒。在齐州一众士子中,程平年岁最小,屠苏酒从她开喝,此即所谓“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饮酒”的习俗。
程平来唐代十几年了,也没喝惯这泡了药材、据说能驱邪延年的药酒,却也只能闭着眼皱着眉喝了。
少不得被几个年长的士子笑话,说他真是“小郎君”。
又有一个喝多了的,看程平那样子,满脸猥琐地打趣:“有那个了没有?回头阿兄带你去平康里开荤。”
平时装得人五人六的,灌丧几杯就开黄腔儿,真是……程平嘴角微翘,不辨喜怒地说:“原来方兄竟是位风流才子,失敬,失敬。”
那士子一脸得意,正待要说什么,只听吴焕淡然道:“方郎君恐怕是醉了。”
士子面色一呆,脸上显出些尴尬神色,讪讪地顺着这个台阶下了,“确实有些头晕,某进去躺一躺,各位郎君尽兴。”
谁知一转身,绊在椅子上,险些摔了个狗啃屎,杨华拉起他,笑问:“方兄没事吧?看来真是喝多了。”
士子看他一眼,勉强说个“多谢”,便一脸恚然地走了出去。
吴焕看一眼杨华,又看看程平,笑一笑,没说什么。
这样的年酒吃得着实难受,最后程平只得使出装醉大法,被杨华和周通送回去。后面还有好几场年酒,程平郁闷地应付着,好赖熬到初八·九,年酒算是消停了,但过不几天,又是元宵节。
元宵酒宴倒是好混,因为大家都惦记着去看灯会呢。
老成些的还罢了,年轻的士子们都花孔雀一般打扮一新,齐齐出门。程平轻薄一笑,雄性动物求偶的姿态原来是跨物种通用的。
适才,就连周通都在两套看起来一点区别没有的袍子之间犹豫了一会子,听程平“嗤”地一声笑,才红着脸随便抓起一套换上;杨华则是一贯的华冠丽服,倒是不显了。
大家出了坊门,只见主干路上再不是平时严肃的模样,灯市如昼、香车宝马、红男绿女,好一派热闹景象。
人很快就散了,就连周通和杨华都不知被挤到哪里去了,程平左右看看,没找到,也只得作罢。
街上有卖兽面的,让程平想起看过的电视剧镜头来。那时候为了多看一会电视,尽力拖长泡脚的时间,总是把一盆水泡得凉透,被催好几遍才去写作业……
程平有些感慨地走过去,翻了翻,并没有电视上道具组做的那种,便随意挑了个凶恶丑陋的戴上,惹得卖面具的老丈直笑,“小郎君面相嫩,与这样的面具不相宜。”
程平笑道:“便是因为面嫩,才选这样凶恶的。”
戴着凶兽面具,程平洋洋得意地走着,顺路猜了两个灯谜,赢了一盏兔子灯,一盏老虎灯,分俩手提着,不曾想,乐极生悲,一抬眼,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那裘皮氅衣,颀长身形,从容的走路姿态,莫非难道可能——是陆侍郎?
第20章 起来看灯
程平第一个反应是扭头就走,刚扭一半,突然想起,嘿,我戴着面具呢,我心虚什么啊?
程平胆子又大起来,继续观察陆主考。
从侧面看,这位长得可真好,程平觉得,这是因为他的鼻子长得格外挺秀的缘故。大冷的天,他没带幞头,只用簪挽着头发,露出整齐的鬓脚,这就是《红楼梦》里说的“鬓若刀裁”吧?
程平正暗搓搓发花痴,陆允明却扭过头来,隔着面具,两人看了个对眼儿。
程平若无其事地看向别处,正待要走……
“程郎君——”陆允明带点懒懒的声音。
程平僵一下,尬笑着绕过几个路人,过来行礼:“陆侍郎新春吉祥,庆寿无疆。”
陆允明淡淡一笑,“程郎君也新春吉祥。”又看一眼程平的脸,“程郎君这兽面挑得可真好——”
程平才想起来自己还戴着兽面的,正待拿下来,不提防被人撞过来一把抓住胳膊,“九娘,奴婢可算找到你了。”
程平吓一跳,扭头看,是个胡服男装的婢女,只是这男装穿得相当不“专业”,一眼就能看出女儿身。
婢女刚才还急惶惶的,这时又笑了,小声道:“九娘甩了奴婢做什么,奴婢又不会妨碍小娘子来找陆郎。”
又是“找陆郎”,我这到底又碰上了什么……怕她再说出别的,程平赶忙摘下面具,“小娘子,你看错了人。”
婢女大惊,丢下程平,径直来到陆允明身前,脸上一副急得要哭的神色:“陆侍郎,九娘不见了。”
陆允明缓声道:“九娘已经找到了。”又吩咐身后侍卫,“你送她回去。”
闲杂人等都打发走了,独剩了程平对着陆允明。
程平也有点想哭了,陆侍郎,你到底有多少追求者,为什么总让我碰上?我倒是不怕尴尬,但我怕你尴尬,从而一个不高兴把我给黜落了。江湖人说,“知道得多的人,总是死得快。”
啊——我不想死得快。
看程平微垂着的脸,想起刚才婢子竟然认错人,陆允明不由得又打量程平的身形,倒确实与乔装成士子的安阳长公主有几分相似,当然,关键还是这个兽面。两个人都是促狭的,专挑这么丑的……
“一起逛逛吧。”陆允明听不出喜怒的声音。
“是。”程平垂目敛容,恭敬地落后半步跟在陆允明身侧。
陆允明负着手,看一眼程平表面上恭恪严肃的脸,淡然地问,“程郎君适才去猜灯谜了?”
“是。”
“猜的什么谜?说来听听。”
“是个字谜,‘何可废也,以羊易之’1。”程平说的是那个老虎灯上的谜语。
陆允明略沉吟了一下,笑了:“可是‘佯’字?”
程平点头:“正是。”却没顺嘴拍马,说陆允明捷才什么的……这就譬如恭维一个大学生会算四则混合运算,那得多尴尬?
陆允明笑道:“倒也有些意思,那一个呢?”
程平暗恨自己当时为什么非得猜这个呢,这可怎么跟严肃的主考先生说?
陆允明一挑眉,伸手拿过那个兔子灯来,灯谜还在灯底下贴着呢。
程平只好垂着头肃立一旁。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旁注小字:“人名迷也。”
陆允明也没想到竟然是一首描写闺房情趣的,看看旁边肃立的身影,握拳轻咳一声,“这说的想必是‘商容’了。”
程平头维持着恭恪脸:“是。”
两人都有点讪讪的,继续往前走。
突然,旁边一个一丈多高的轮状大灯竟然转起来,随着速度越转越快,上面竟然显示出动画似的效果,程平和陆允明都呆住了。
灯主人擦擦并不存在的汗,“可算修好了,这个转轮机关当真不好用。”
陆允明看着灯,笑道:“当真巧夺天工,只是不知为何会如此。”
程平没法跟他解释眼睛1/24秒视觉残留的事,便只好附和着说“果真巧夺天工”。
俩人正为这转轮灯惊叹呢,旁边涌来越来越多的观灯者,一个壮汉从程平身边挤过,程平不提防,眼看便要扑倒,不想身前横过一个胳膊,程平硬生生栽在某位的怀里。
程平脑子发懵,第一反应是陆侍郎这大氅上的暗纹可真精致……
陆侍郎!程平赶忙站直,叉手行礼:“多谢侍郎援手。”
陆允明不在意地笑笑:“小心些。”
“是。”程平再行礼。
程平跟在陆允明身侧,后知后觉地想起,陆侍郎身上还熏着香呢,不是极近闻不出来,味道似檀非檀、似花非花,清雅得很,陆侍郎果真是个闷骚的人啊。程平在心里埋汰完自己的“恩人”,终于心情平静了下来。
不知不觉,两人把一条街走完了,再往北拐,可以转到更加热闹繁华的朱雀大街上,往南则是坊门,门内一个馄饨摊子,灯火明灭中一个老叟正在张罗着,锅里冒着热气,三两个客人坐在案边且聊且吃。
程平晚上的酒宴没吃几口东西,这会子就饿了,若是跟杨华或者周通出来,这碗馄饨是一定要吃的,但跟陆允明,程平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去吃碗馄饨吧。”
程平抬眼,陆允明已经当先迈步走了过去,赶忙眯着笑眼跟上。
今日上元节,馄饨摊子卖的不是馄饨,而是应景的节日吃食——面蚕3。所谓面蚕是一种小面疙瘩,在肉汤里煮,冬夜里热乎乎地来上一碗,又香又暖,很是不错。
程平与陆允明在小摊子旁坐等。走着不说话还不觉得怎样,对面坐着不说话,就不合适了。程平无比怀念后代的手机,每人一个手机在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说话了。
程平只好找话题,“平幼时不懂何以这面蚕叫面蚕,明明是面粥嘛。直到吃到一个同窗家的面蚕才知道,这里面是一个个小疙瘩,而不是一锅面糊糊。”
陆允明忍俊不禁,眼角向上弯,绽成些桃花的样子。
程平一直具有自我批评的幽默精神,接着自曝家丑:“先母与阿姨皆不擅鼎鼐调和之道,先父尝抚平之头顶,喟然长叹:‘吃这样的饭食,我儿长这么大,委实不易。’”
陆允明长于钟鸣鼎食之家,然父母早亡,没这种记忆,看着程平似是抱怨实则怀念感慨的脸,不由得恻然,若父母还在,以他的年纪,想来还娇养着呢。
程平感慨完了,脑子就转了,陆允明在同情她,她则看着在街头泰然而坐的陆侍郎,心里暗笑,以这位的家世身份,恐怕不大有机会在街头吃这个,今天也算开了洋荤了。
所谓恩将仇报,不过如此!
第21章 礼部试开始
年也过了,节也过了,下面就该考试了。
二月初一日,礼部试开考。
朝廷早贴了告示,说了今年科考的变化,士子们也议论了一阵子,但因为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倒也没引起什么舆论大哗、物议沸腾来。
程平对第三场的时务策改成笔试有点犯怵——文辞优美是本朝评判试卷的主要标准,一篇言辞平实恳切的,跟一篇花团锦簇、骈丽漂亮的相比,往往吃亏。这个倾向在口试的时候可能不明显,在笔试的时候恐怕就很重要了。
程平天生缺点写诗赋的细胞,柳夫子因此拈断多少胡子,最后终于放弃,这才同意她考得明经。没想到临了临了,还得写文章。
没办法,那也得跟着“高考”指挥棒走。程平在心里暗骂,不知道是哪个讨厌鬼提议这么改的。骂完,脑子里便不由得闪现出一个风姿挺秀的身影……程平扁扁嘴,算了,考不过是技不如人,骂人家出题的,没意思。
陆允明或许是被骂得多了,很有点刀枪不入的架势,耳朵不热、鼻子不痒,一个喷嚏都不打。他站在贡院殿前,看士子们一个个鱼贯而入。
程平被搜完身,松口气,提着考篮,往前走,抬头看见一抹绯色身影,便和其他士子一样,给陆允明行礼。
陆允明看她一眼,没什么别的表示。
程平便老实地跟着队伍走进大殿,去找自己的座位。
第一场照旧是考帖经。考场里一片写字的沙沙声,就像蚕在吃桑叶。1程平开始还有点紧张,答着答着就放松了,但放松的是精神,越发紧张的是脖颈。越写到后面,头越沉,还有点头疼——典型的颈椎病症状。
程平忍不住抬手揉揉脖子,陆允明巡场过来,看她那德行,自然知道是怎么回事,寒窗苦读的士子,脖颈少有没毛病的。
程平也看见了陆允明,赶忙又正襟危坐,接着答题。
陆允明抿嘴笑一下,在程平身边略停,瞥一眼她的试卷,然后袍子角一闪,走了。
程平松一口气,全神贯注地接着写帖经。
到考完时,程平脖子已经直不起来了。她缓缓地把脖子扶正,似乎都能听到嘎嘣嘎嘣的响声,突然想到好似电影《终结者》里面有个这种动作。呵,《终结者》,程平提着考篮往外走时,因为这个联想情绪越发低落了,穿越回唐代真像一场梦,要是明天一早醒来又回到为房贷奔波、受老板吆喝的日子多好。
杨华和周通在对题,周通照旧地“完了”“完了”,程平无奈地笑了,周通这“完了”金句从县试说到礼部试,不知是该说他考试运好,还是说这其实是学霸的谦虚。
看程平不说话,杨华问:“你怎么了?”
程平歪歪脖子,皱眉:“脖子僵得慌,头疼。”
杨华看她,“你且站一站。”
程平停住。杨华一手扳住她的肩,另一手掌贴在她后背肩颈处,用力揉下去。
程平不提防,一声惨叫。
平时程平说话都注意着,尽力低沉一些,不显出女子声音特征来,这一嗓子却又娇又尖,杨华不仅一怔。
周通笑话她,“儿郎家,这点疼都忍不住。”
程平心虚地看看杨华,故意埋怨:“你这简直是酷刑,莫说儿郎,野狼也禁不住啊。”
杨华笑了:“你这肩颈都僵死了,难怪疼。你忍忍,我帮你揉开,就会好些。”
程平赶忙摆手,“忒疼了,还是别揉了。”
杨华放柔了口气:“我轻一点,轻一点,很快就不疼了。”
程平还是龇牙咧嘴,却不敢喊出声儿了。
主考监考们收好试卷出了贡院,互相告辞。
陆允明正登车,听了程平这一声喊不由得回头,默默看他们一眼,放下了帘子。
两个监考的老叟同行,其中一个皱眉:“贡院门口,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另一个笑他:“隐芦当年寒窗苦读的时候,肩颈怕也是不舒服吧?”
头前的老叟也不由得笑了,说起家常:“如今越发不好了,伏案看书多了,肩背便酸疼难忍。”
“隐芦不妨试试热敷,平时练练五禽戏,亦可缓解。”
听着程平他们隐约的笑语、监考们的对话,还有别的考生们讨论题目的声音,陆允明闭目倚在提花背靠上,轻声吩咐道:“走吧。”
程平受了杨华这几下子“酷刑”,到底轻松一点了,三人一起走回馆驿去。
回去了先去拜白别驾。按说白别驾贺完了元正,任务完成就该回去了,但朝正官们一般都等着礼部试考完放榜才回,也算有始有终的意思。
程平等因为颈椎病的问题耽搁了一会儿,落在了后面,白别驾屋里已经来了不少人,坐在最前的是几位进士科的,远的是明经科的,靠近门的是几个寒族明经士子。
程平等进来,行了礼,自发自觉地也去最末位待着。
白别驾看他们一眼,竟然主动问程平:“程郎君此次帖经考得如何?”
程平恭敬答道:“倒是都答上了,只是恐怕有几道不大准,还要查过书才知道。”
“平日便跟你们说,莫要依仗着那一二分小聪明便自谓了不得了,还是要脚踏实地的,果然,如今到了见真章的时候,便露怯了。”
程平只好肃立听批,别的士子们也做领训状。
又训了几句,白别驾终于挥挥手,众士子退出。
程平与周通、杨华对视一眼,耸耸肩,无奈地笑了,真是身心俱疲的一天啊。
第22章 愁人的策问
十日后。
周通站在榜前,一遍一遍地找,终究没有找到自己的名字。程平和杨华在周通身侧不知说些什么才好。
周通却笑了:“我能来长安参加礼部试已经是侥天之幸了,时至今日才被黜落,早出我意料之外。”
程平、杨华默然。
“就这样,我家祖坟上的青烟也弥漫一片了,很应该弄些鸡鸭鱼肉祭祖。”周通又笑道。
周通平时总“完了”“完了”的,没想到真正被黜落了,倒能坦然处之。程平拍拍他肩膀,“我们下次再考。”
周通却皱眉:“呸!呸!什么我们?是我。你跟含英这科是必中的。”
程平和杨华都笑笑,承他的好意。
周通又道:“这回我可不陪着你们读书了,且去逛逛东市西市,也去胡姬酒肆喝一杯,回头够我在庄子里头说半年的。”
杨华本意交结的是程平,与周通交往原是附带的,后来处得长了,倒真成了朋友,此时看他的样子,心里也很是遗憾,嘴上却笑道:“让阿大带你去,他原是长安人。”阿大是杨华的仆从之一。
程平也笑道:“回来先跟我说说,我还没见过胡姬歌舞是什么样的呢。”
程平他们屋虽是强颜的欢笑,但到底是欢笑,馆驿里被黜落的不少,别的屋里愁容满面的、痛哭失声的……怎一个愁云惨雾了得。
第二场墨义考完,黜落的就更多了,所剩不过十之三四。齐州士子中,进士科只剩了吴焕、秦勉,明经科也只剩了程平、杨华等四人。
程平最担心的策问笔试终于来了。
程平坐在考场里,手有些微微发抖,不知道今年有大变革的礼部试会出什么奇葩题目。
吏人把试卷发下来,程平一看,果然不是什么好答的——藩镇割据问题,不由得想起被自己那位刺史老师叉出去的赵原来。朝中关于藩镇割据观点针锋相对不是一日两日了,若是答得与判卷者观点不一致,虽然不会被叉出去,黜落是一定的。
程平曾听老师说过朝中党争。对藩镇和边患,陈相一党是主战派,邓相是主和派,陆允明既然属于陈党的,那么答题看起来应该走铿锵的鹰派路线,但礼部试试卷恐怕不是由陆侍郎一人来看的,保不齐会一审二审三四审,这么些阅卷者,其中有没有邓党很难说,若一味迎合主考,却撞在一位“鸽派”手里……
程平一边慢慢地磨墨,一边想着规避和投机策略。
其余考生有才思敏捷的,已经下笔了,也有跟程平一样还在构思的,当然也有一脸懵逼的——想来是他们的县试和州府试策问都比较温和,突然看见这么凶残的题目,难免就有些不适应不了。
倒是齐州士子们因为赵原的事,对这个题目不陌生,多多少少都想过答题思路,这会子便占了点便宜。
程平终于理好了思路,挺直腰,抬笔答了起来。
巡场经过程平身边,看她已经写了不少,陆允明肃穆着脸走过去,不知道这一大篇子,是言辞恳切,还是接着耍滑头?
第二日阅卷时,陆允明便知道了,后者!
程平就一个主要观点——打仗?你得有钱啊。
程平先论述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然后就开始说怎么“粮草先行”了。
要解决财政困难,不是只有加赋一个办法,程平旗帜鲜明地提出“理财以爱民为先”1,然后说方法。
先说漕运。程平把那日谢恩宴上自己关于漕运的观点撮其精要列了上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