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农女忙种田-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热闹的人群散了,三三两两或归家,或去田地里转悠。海棠跟着张二娘回来。

    路过柱子家门口,见爷孙两个都在,张二娘忙逮着机会把做好的棉袄送过去。正好可以让他俩人试试身,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好再重新改改。

    院子里的核桃和栗子已经晒的干透了,海棠进屋拿了竹筐和布袋。准备装袋了。

    屋里地外已经没有什么别的活计了,

    一会儿隔壁院子里就传来老李头的声音,惊喜道谢后又怪张二娘破费,两人客套了好几个回合后才罢休。

    柱子亮着嗓子谢了张二娘后就没再吱声了。

    这小子,这回说不准正偷着乐呢。海棠心里头嘀咕着,手里的活计也不停歇。

    张二娘回来后和海棠一起收拾院子。两个人直忙活了大半个时辰,这满院子的核桃干货才装好进屋。

    海棠家一共就三间茅房,秋收之后本来就显得拥挤不堪,西屋和东屋都塞满了苞谷和黍米。这下好了,等到把核桃和板栗也收进屋子后,连堂屋都快没地方站脚了。

    张二娘又是高兴又是愁。这盖新房是大事也是喜事。清水村的房子都老旧了也没人盖新屋,还不是没钱给闹的。这一旦动土,就意味着大把的花销。张二娘心疼钱,这小二十俩银子揣在兜里还没有捂热乎呢,看这势头,是又得转手了。还真是舍不得。但如果能盖好新房子,这以后住起来宽敞不说,有了专门的仓房,这满屋的粮食也免得露了外人的眼。想到这一层,张二娘狠了狠心,这盖房子的事情是再拖不得了。钱花了还能再来,有了新屋子,以后连桩子娶媳妇都有底气了。

    中午吃了饭,桩子午睡去了,海棠在院里把碗洗了,进了堂屋就听到爹娘正商量着房子的大事。

    张二娘道:“两间房足够用了。一间给海棠当闺房,一间当仓房用。咱们里里外外除了粮食也就这十七两银子了。还是省着点好。”

    大山点点头,表示赞同。

    海棠一听,就知道张二娘又开始心疼钱了,她急着插话道“不成,不成。爹,娘,咱们要盖,就多盖几间,少了还得重新再加盖,多麻烦?”

    “海棠啊,这盖房子是大事,可不能由着你胡来。”张二娘脸拉了下来。“你一个姑娘家,别的事由着你,这盖房子的大事,可不能随你瞎折腾。”

    “娘啊,您想想,如果这核桃和栗子能够卖上好价钱,这大山里的干果咱们是不是得多拉些回家?您就准备一个仓房,这哪里够用呢?何况还有黍米和苞谷也得有地方放啊。”

 第40章:干果生意(一)

    海棠生了些小心思,她想要单独弄间浴室出来。自从到了这里后还没有正儿八经的泡过澡,身上实在是难过的很。以前家里条件不行,也将就着过了,这回如果能够加盖新房,怎么也不能够再错过机会。

    张二娘沉默下来,脸色犹豫不决。

    海棠知道她娘有些动心了,她赶紧乘热打铁道:“娘啊,咱们以后还能再来大钱的,这一回,您就听我的,多盖几间吧。”

    张二娘缓了缓才叹口气道:“照你这话说,是该多盖几间,这以后盖了新房,你爷奶也会来家里住,没多的地方还是会挤。可这村里的眼睛都盯着,咱们盖这么多的屋子,不是让人眼红吗?”

    大山也一声不吭。

    海棠也有些无奈。这个时代的弊病还是多的,没权没势有钱也不敢花出去,真是让人憋屈。

    她仔细考虑了下,才道:“娘,您还是听我的吧,这回盖房子,您就是只盖一间,别人也是要眼红的,您所幸多盖几间,也省了以后的事儿。”她歇口气,接着道“何况,咱们这回打的板栗和核桃,日子久了,也是瞒不住的。到时候还不如带领着大家一起摘这些果子,再统一卖出去。这样大家都能赚钱,也就不眼红咱们家了。”

    张二娘听到要把这好好的生财之道告诉村里人,马上变了神色“咱们好好的干啥要告诉别人?海棠,这事可不能说出去。”

    “还以后迟早是要被发现的,还不如自己告诉的好,还能落得个好名声。”大山插嘴道。他也有些肉痛。可更知道有些独食是不能够一直吃的。尤其是在这清水村的地盘上。

    海棠忙安慰道:“别急,娘,等今年的卖完了,咱们再说也不晚。”

    听到这一茬,张二娘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些。

    三人又一番盘算,最终还是听了海棠的。在后院再多盖几间屋子,组成个小四合院,前头的三间茅房原样不动。

    家里的干货已经炒好了几布袋,张二娘决定尽快去镇上打探打探行情去。等到干货找好买家,回来就着手房子的事。

    晚秋里白日短,夜间长。酉时未到,天色就暗下来了。北风呜呜的嚎叫,门外树叶子哗哗作响

    海棠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休息。又是一夜无话

    第二日一大早,海棠依旧早醒站桩。直到屋外鸡鸣鸟叫,天光大亮后才出了房门,去院子里洗漱。

    早饭做好了,一家人简单吃过。

    张二娘去隔壁柱子家借了驴车,母女俩装好熟板栗和核桃,高高兴兴的往镇上去了。

    驴车走的平稳且快,母女俩在路上说说闲话,一会儿工夫就到了镇上,两人都有些兴奋。

    也许是因为赶集的日子未到,整个镇上有些冷清。街上行人也不多见。

    镇子上最大的糕点铺子叫杏花庄。海棠好几回都路过铺子门口,也没有进去看看。一来是自己没有零钱,二来上辈子也不是爱吃零食的,因此对这杏花庄也没有格外关注。

    两人下了车,海棠直接进铺子,张二娘提了竹篮子也跟进去。这竹篮子里装着的就是一早备好的样品。

    二人刚进门,早有机灵的小二过来招呼。

    海棠应了声,抬眼打量屋子。虽然这杏花庄名字叫的雅致,这屋子里却没有啥入得眼的雅致东西。

    屋子很齐整,四四方方三丈宽,摆满齐腰高的货架,货架上陈列着现成的糕点,用竹篾筛子装着。看着倒是新鲜。香味也好闻。

    海棠让小二请掌柜的出来,他把海棠从上到下打量一番后,也不请人去,只是面露难色说些为难话。海棠没理睬,直接从腰包里掏了两个铜板递过去。小二这才欢喜的接了铜板,掀帘子往后院去了。

    等小二走远了,张二娘这才插话道:“你这孩子,怎的见人就给铜板子,当这钱不是钱了?”张二娘脸拉了下来,说出来的话也不客气。

    海棠笑了笑,轻声在她娘耳边道:“没这两个铜板,这小二的得多说一大堆为难话,浪费咱们多少工夫咱们还不一定能见着掌柜的面。”

    “呵呵呵两位客人找老朽何事”话音未落,就见着一个五十上下满面长须的老者从后院进来。小二的跟在他后头。

    张二娘正要跟海棠还说些什么,见来人了,也住了嘴。她有心想答这掌柜的话,海棠却抢在前头应了。她只好住了嘴,听海棠把话说完。

    海棠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话,把自己的名字,来的目的一一说了,又从竹篮子里拿出干果给掌柜的递上去。

    掌柜的接了干果,很是疑惑的盯着手里的果子瞧。

    海棠剥开一个,再递给他品尝。

    小二在一旁盯着,也是满脸好奇。海棠顺手又递了个给他。

    掌柜盯着手里的黄色果仁看了片刻之后,这才小心翼翼的含在嘴间,咬了一口。他慢慢咀嚼,慢慢品味,少顷之后脸上露出怅然之色。等到嘴里的干果咽下肚子之后,他才说道:“海棠姑娘啊,这果子尝起来倒是别有一番滋味,老朽以前从未吃过,也未见过这样的东西。只是老朽这里不能收你的东西啊。”

    “老先生,这是为何?”海棠也不慌,追问道。

    “这果子虽好,却是新鲜东西,还不知这黄阳镇的人识货不。再说来,老朽做这点心生意,只堪堪够一家老小吃喝,哪里还有闲钱来收你的果子啊。”老掌柜说完,一脸无奈的看着海棠。显然是有送客的意思了。

    张二娘慌了,正要再多劝两句,海棠忙拉着她。

    海棠笑着道:“掌柜的,这果子滋味好,是不怕销路的,我这里有个法子,可让您不再为难,您看可要听听?”

    海棠也不待掌柜的继续说话,就把寄卖分成的想法提了。

    老掌柜抚着胡须,也不言语。似乎在衡量算计。

    海棠秉着呼吸等待。

    过了许久,老掌柜这才开口:“你这丫头这法子倒是新鲜,如此也不是不可,只是这分成的比例,你七我三实在是过于低下,不如还添一层,你六我四可好?”

 第41章:干果生意(二)

    海棠本来就做好了他讨价还价的打算。这干果从大山摘过来,又晒又炒,虽然花费了不少工夫,但却是个没有花费本钱。别说他提四六分,就是五五分,海棠也是会乐意的,毕竟这新鲜东西能够被宣扬出去,这头一个吃螃蟹的,冒的风险也大。

    海棠当然不能够痛快答应,她低着头,装着沉思的样子,又假装转过头把张二娘拉一边低声商量。两人在角落里好一阵嘀嘀咕咕,最后海棠才转身过来,一脸心疼对着掌柜的道:“老先生,我家得这新鲜干货可费了好几年的工夫,头几年摘树,好不容易养活,现在结果了,又是晒,又是炒的,得来的真是不容易。您说的这个分成,我刚跟我娘商量了,她虽然答应可也不能做主,还得回去问问我爹去。要不,咱们这一回就先定四六,如果我爹不同意,咱们下回再商议,如何?”

    老掌柜这回倒是没有多说什么,爽快点头。

    小二和张二娘一起去把核桃和板栗各卸了一布袋,拖回店里上称。

    趁着这工夫,海棠已经跟掌柜的商议好了卖价。

    杏花庄里的现成点心都是十文到十五文个铜板一斤,老掌柜建议卖十二文一斤。这样的价钱一般人也能接受。

    每卖一斤,海棠得七个半钱,杏花庄得四个半钱。如果生意顺利以后定期送货,送第二批货时就结算上一批的钱。如果头批货就卖不出去,七天后海棠得自己来拉回家去。

    海棠自然满口答应。

    海棠留了五十斤核桃和五十斤栗子在杏花庄后,就带着张二娘离开了。

    掌柜的目送两人出门。待走得远了,他这才抚着胡子叹到:“这小姑娘能说会道,真会算计,是个做生意的料”

    小二的在一旁候着,跟着点点头,也是满脸的感叹。

    海棠自然是没有听到掌柜的夸赞。要是听到了也不会放在心里。这点小小花招,在现代女性来说,那是信手就来的事情,只不过在这落后地方,倒显得有些出格了。

    母女俩这会儿正坐在车上兴奋不已。想不到头回生意居然如此顺利。虽然没有拿到现成的钱,但是杏花庄在本地已经做了几十年生意,也不怕他为了点小钱赖账。

    市集西口的一颗大愧树下。正停着海棠家的驴车,车上母女俩正坐着说话

    这会儿已经离开杏花庄很远了,海棠和张二娘面对着面,你看我,我看你,又是傻笑了一通,张二娘这才嗔道:“你这孩子,也不知你脑袋瓜子里怎的来那些主意,把那老掌柜唬得一愣一愣的,都要把我说的信了,这可不好”

    这是提到那苦肉计了。

    海棠摇着张二娘的胳膊,轻笑着撒娇:“娘,咱们不把得到果子的事情说得辛苦些,哪里容易让老掌柜这样的人精同意价钱呢?这回假若我爽快答应了,说不得他下回还要压我的价钱。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张二娘拿了手指头轻点她额头,眼睛里宠溺的爱意都快要溢出来了“你这丫头,这以后,可不能这么自作主张。”

    海棠忙点点头,狗腿的应了,母女二人这才赶着驴车,又上路了。

    车上还有两个布袋子干果,海棠又赶着去了另外一家点心铺子里。有了经验,这一趟谈判也尤其顺利。海棠提到杏花庄收了她家的干货时,这家的掌柜更是没有犹豫,一口气收了海棠的货,收货价钱,方式也跟杏花庄的一样。

    两家铺子一个在顶东,一个在顶西,海棠也不用担心影响生意。

    一上午的时间一晃而过。等到干果顺利推销出去,母女二人也赶紧赶车回家。

    家里大山居然做好了饭,虽然烧的有些难吃,却让张二娘惊喜不已。

    一家人吃了饭,海棠收拾碗筷。大山喝过药又回东屋午睡去了。

    张二娘让桩子这几天就在家待着,别再野到外头去了。可这野马哪里是待得住的。

    院子里那只头驴正嚼着干草。桩子围着它转着圈圈,转来转去,他眼睛珠子也跟着转起来了。他朝着张二娘道:“娘,我拉着驴子到外头吃草去了。这院子里的草得省着,留着冬天吃呢。”也不等他娘回话,他解了绳子,拉了毛驴就出了院门。

    张二娘追出来的时候早就看不到这小子的影儿了,也不知道又野去了哪里。

    张二娘无奈笑骂两句,也只好随他去了。

    吃过饭,张二娘就去了远松家。这盖房子是大事,要选个黄道吉日才能动土,而整个清水村,只有远松是个文化人,懂得祭祀问祖的道道。

    海棠本来很是不屑,她以前一直是个现实主义者,这都什么世道,连自己都吃不饱了,还要记挂鬼神之事。让她来说,这就是不合情理之事。人只有先有了足够的物质,才会有余力来享受精神生活。

    不过,现在她倒是没有拦着张二娘,也不多开口说一句话。自从她在这里重新为人后,她坚定的唯物主义观念也有了很大的动摇。说不定,这世上,真有看不见的一只手,在幕后操控一切呢。恭敬些也不为错。

    一顿饭功夫后,张二娘就带着笑回了家门。

    海棠这会儿正打算午睡下,张二娘进来了,她掩饰不住喜气,笑呵呵道:“海棠啊,你远松伯伯给咱们算好了,五天后是个好日子,正好动土。这还真是运气,现在镇上的零散活计不多,出去打短工的就少了。大家都能得出空来。”

    “那不正好?这天都在帮着咱家呢。”海棠笑着应了,她拉开棉被,爬。外面日头虽然大,可是气温却已经很低了,不盖被子冷的很。

    张二娘过来坐在床尾,帮着她把被角掖好。“只是这工钱,我问过你远松伯伯了,这去镇上刘员外家里打短工,一天能得四十个大钱。咱们家这盖房子是体力活,总不好比这工钱还低下去。”张二娘说完,又习惯性的露出了肉疼的表情。

 第42章:说亲(一)

    这一趟盖房子,少说也得盖半个来月,请的人又多,一天下来,就得花销将近半两银子去。这还不算每天管的饭钱菜钱。不算一些家具钱和别的花销。

    就这些看得见的,这么粗粗一算,十两银子就已经出去了。怎么不叫张二娘心疼。

    海棠已经躺下去了,现在听她老娘算细账,又腾一下坐起来了。她握着张二娘的手,望着她的眼睛,安慰道:“咱们该花的地方一定要舍得,可不能抠抠缩缩的,让人说了不是去。娘啊,这以后咱们的好日子还多着呢,可千万别心疼钱,克扣了村里人,咱们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啊。”

    张二娘怎会不明白这个理,现在过来找海棠,就是为了多个人来肯定自己。省得她老觉得这花钱是自己一个人花出去的,良心上过不去。现在听海棠也这么说,仿佛是把她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了,这才觉得好受些,也不再那么肉疼了。

    张二娘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起,家里只要是花钱的大小事,她都要找海棠拿一拿注意。好似她说上一句,这事情做起来就安了心。

    张二娘得了海棠的话,心下大稳,这才让海棠躺了,开了门出去。

    下午张二娘又去了一趟二叔那边,细说盖房子的事情。到时候少不得要婆婆来帮忙,提前说了,也免得又听婆婆叨叨她的不是。

    只是这一下午倒是出了一件新鲜事。

    隔壁柱子家里来了个稀客,是镇上的朱媒婆登门到访了。

    朱媒婆做媒在这黄羊镇是出了名的好名声,做了几十年的媒,做成的喜事,没有成千,也有上百了,还从来没有失过手。因此,这朱媒婆在黄羊镇的威望很大。当然她收费也高,不是一般人能够请得动的。

    这会儿朱媒婆随着老李头进了院。朱媒婆的名声大,老李头自然认得她。她能踏进自家门,老李头当然欣喜不已。这肯定是有人看上自家孙子了,不然,就看朱媒婆那一身的珠光宝气,是断然不会来这清水村的,因此,老李头对待朱媒婆更是一万个周到。

    柱子正在院子里洗碗,他不认识朱媒婆,见来人一把年纪,还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心下就不喜。

    老李头指着柱子朝朱媒婆笑道:“这就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了。”他又喊了柱子一声,才道:“这是你朱婶子,叫声人。”

    柱子抬头瞥了眼,却没多理会朱媒婆,只低头自顾自洗碗。

    老李头气结,转头又笑着对朱媒婆道:“他婶子,您别见怪,这孩子就不爱说话。”朱媒婆扯了扯嘴角,笑了下。

    老李头把人请进屋。入座之前还特意拿袖子给朱媒婆的凳子多擦了几下。

    他有心让柱子在朱媒婆面前留个好印象,遂大着嗓门叫柱子端茶上来给朱媒婆解渴。可惜喊了好几嗓子,也不见人应。

    老李头无奈,再次陪着笑对朱媒婆道:“他婶子,您坐,您坐,我给您端茶去。”

    朱媒婆也起身笑着客套了句。老李头不待多说,忙起身往院子里去了。

    她看着老李头走远了,这才落下座。拿眼角扫了扫屋子。当真是黄墙茅顶,家徒四壁。连个吃饭的桌子都残破不堪,不知用了多少年头。朱媒婆微不可查的撇撇嘴角。

    很快,老李头就端着两碗水进来了,身后跟着低着头的柱子。

    老李头笑着道:“他婶子,您先喝口水,解解渴再说。”他把碗放在朱媒婆面前,这才小心陪着坐了。柱子站在一旁,也不坐,也不说话,就那么杵着。

    朱媒婆眼珠子瞥了眼装水的碗,吞了口唾沫,忍了忍,这才抬眼笑着道:“老人家,不用客气,我这赶紧带完话,办完事,就要回去了。”

    老李头忙应和一声。把身子挺直了些。

    朱媒婆清了清嗓子,看着老李头道:“我这回是给镇上的孙屠户家说亲来了。孙屠户看上你家孙子了,求我给他家的大女儿来说和说和。”她顿了顿,瞧着老李头的脸上慢慢有喜色浮上来,这才接着道:“老人家你也知道,这孙屠户在黄羊镇也是有名的殷实人家,他家的那个闺女生的珠圆玉润,看着就是个好生养的,只要嫁过来,不出一年,您老人家就可以抱上重孙了。”

    老李头从朱媒婆进门,这满脸的笑就没断过。这会更是高兴,话都说不利索了,他结结巴巴的道:“好好这是好事,只是,这孙家有没有什么条件,我们也好准备准备。”

    朱媒婆又抬眼扫了扫屋子,这才又笑出了声:“老人家您老福气,这孙家就看上您家的人了,只要您家同意就好,半个字要求都没提呢。”

    “哎呀,这可真是,我这是祖宗积德,找了个好亲家了。”老李头乐得站起身来。拉了柱子就要朝朱媒婆行礼道谢。

    朱媒婆眼见着亲事说成了,也高兴的很。从进了他家门,她就断定这门亲好说成。谁家不愿意攀上一门家境好的亲家呢?只是没想到,这家人答应的是如此痛快。朱媒婆正暗自得意,也拿了个大,就端坐着等柱子给自己行大礼了。

    谁知,这愣头小子不但不行礼,反而拉长了脸,梗着脖子大声道:“我不娶亲,谁要娶亲,谁娶去”

    老李头正拉扯他呢,冷不丁听了这浑话,气不打一处来,他抬手当着朱媒婆的面就给了柱子一巴掌,结结实实的拍在柱子后背上。“混小子,让你当着你婶子的面瞎说话,你这无父无母的孩子,有闺女愿意上门来跟你,已经是烧高香了,你还说什么浑话呢你?”老李头气糊涂了,当着朱媒婆的面不管不顾数落起来。也不怪他生气,最近爷孙两人已经因为这个找媳妇的事情闹过好几回了,老李头这次是又被气着了。

    朱媒婆有些惊愕,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从一进门她只粗粗看了眼柱子,只觉得高高的,是个农家孩子的样,也没多入眼去。现在听了这浑话,这才仔细打量起柱子。

 第43章:说亲(二)

    这半大小子这刻因为生气,正虎着张脸,没个好颜色。不过倒是生的浓眉大眼,鼻梁高挺。模样虽然稚嫩了些,却是个意气风发的好样貌。难怪能入孙家姑娘的眼。朱媒婆暗自点头。这嫁娶之事,自来就是听父母媒妁之言,她也没拿柱子的话当正经话听进去。

    朱媒婆站起身道:“行大礼就免了,老人家别多客气。我这就去回孙屠户的话。再把孙家姑娘的生辰八字拿过来给您和合去。”

    老李头忙松了拉着柱子的手,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