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暴君每晚梦我-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奉如放下手中的公文,拿起名单翻了翻,脸色骤然发沉。
  北境气候干燥寒冷,各州县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大多吃不上饭,知县的俸禄也不高。
  将田地分租下去,本该是让百姓受益的事,偏偏有人目光短浅。
  这份名单有的粗略,有的详细。提到的人自己还都算熟悉,他们具体私分多少都有记录,百姓肯定怨声载道。
  如此作为,根本不配为官。
  今年的官员考核即将开始,他一直以为自己治下的州县,政策执行得比较好。
  派去调查的人回来也是这么说的。
  如今看来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幸亏自己尚未将各州县的考核成绩上报,真报了上去,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北境可一直是陛下最看重的地方。
  “多谢姑娘给本官送来名单。”张奉如缓了缓火气,放下名单看她,“可是还有其他事?”
  方才她走后,自己差师爷去打听了汴京那边的消息,师爷还未回来。
  此女从汴京来,目的是棉花生意,却沿路收集租田政策执行情况,还给自己出主意,如何让百姓吃饱饭。
  怎么看都不像是普通的商人。
  “确实还有事相求。”苏绾微笑点头,“盯上棉花生意的人不少,民女人生地不熟,恐到时打包的人手不够用,钱庄无法兑换出足够的铜钱。”
  “姑娘想如何处理?”张奉如神色严肃。
  她所说的问题确实存在。
  光是来找自己的人就不下十个,其中不乏往年就开始收购棉花的商贩。
  “民女了解了下,安宣府有府兵五百人。若民女请不到打包的工人,希望大人每日可安排一百人帮忙打包,三十人维持秩序,每日的工钱每人六百文。”苏绾平静出声,“除此之外还有事。”
  张奉如示意她接着说。
  这个事不难办,安宣府没有吃空饷的府兵,一天六百文差不多是半个月的俸禄,想去的人会不少。
  “入冬后这边也没什么活,大人可以派人下去提前划分可以开荒的地方,等开了春立即开荒,还不耽误播种。种子不够的问题我会安排人解决,另外会免费送一些适合栽种的种子过来。”苏绾拿出契约书递过去,“您看下。”
  张奉如下意识地又看了她一眼,拿起契约书。
  为官多年,他遇到无数上门给他送银子的,却还是第一次遇给他送政绩的。
  他仔细看完契约书,佩服之余又暗暗好奇她的身份。
  这当真只是寻常商女?
  恰在这时,师爷过来敲门。
  张奉如放下契约书出去,师爷不等他出声便将他拉过去,饿紧张得不行的模样。
  “出了何事?”张奉如皱眉。
  “前几日来的那位纪公子,身份可不简单。”师爷急白了脸,“他大伯是户部侍郎,咱把这棉花的生意给那姑娘,怕是不妥。”
  “户部侍郎的侄子?”张奉如轻嗤,“消息可准确?”
  户部侍郎的侄子又如何,跟他合作,自己的仕途怕是也差不多该到头了。跟那姑娘合作,眼见的能给百姓带来实惠。
  这实惠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影响深远。
  “准。”师爷往后退了退,拿出一封信递过去,“纪公子说,他原本不打算用到这封信,他看不过大人被个女骗子骗。”
  “本官被骗,那东蜀太子如何说?”张奉如动怒,声调也克制不住拔高,“那可是要当国君的人。”
  能让东蜀太子一路护着过来,到了这儿什么都给安排最好的,且学识和见解都不俗,如此骗子还挺少见。
  张奉如心思电转,按着师爷的肩膀拖着他又往前走了几步,嗓音压低,“让你打听汴京的消息,情况如何。”
  “没打听到什么特别的事,听纪公子说武安侯和两位国公都成了庶民,南诏国使臣来访,陛下可能要和南诏国和亲,没别的了。”师爷耸肩。
  “下去吧,纪公子若是再来告诉他本官没空,另外你安排几个府兵去各个城门守着,看到棉农来卖棉花,就告诉棉农卖给官府可以多分地。”张奉如收起纪元朗的信,掉头回去。
  一个户部侍郎罢了,自己来安宣府当差可是陛下的安排。
  师爷长了半天嘴,讪讪退下。
  还以为他会改变主意,谁知他反而更加支持那姑娘?平民女子和户部侍郎的侄子,不是该选后边那个,日后才有机会入京吗?
  看不懂。
  张奉如回书房,拿起苏绾补充的契约继续往下看,不时瞄她一眼。
  自从陛下将自己安排到安宣府,这些年他找来无数的种子让百姓栽种,能种好的寥寥。
  她竟敢保证一定能找到适合栽种的作物,若是找不到,明年收购棉花时税赋翻倍。
  这些种子,她也不需要百姓和官府出一分钱。
  张奉如看到最后的房契地契,和个人户籍证明,眉头舒展开来,“一切按照姑娘的意思来,若有需要本官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她若是爽约,自己毫无损失。
  荒地会交给百姓自己开垦,棉花种出来她不收有的是人收,种子不够自己想法子解决,她若是能解决自然更好。
  “暂时没有别的问题,合作愉快。”苏绾站起来,等着签了字盖上安宣府的公章,自己也签字按手印,一人拿一份留底。
  “府兵随时有空,开市当日若是姑娘雇不到人,跟本官说一声便是。”张奉如也站起来,含笑看她,“本官很期待来年开春后,姑娘送来的种子。”
  “放心,我既然敢保证就一定会送过来。”苏绾扬眉,“不会让张大人失望。”
  张奉如又笑,客套两句重新坐下看公文。
  苏绾收好契约,和秋霜出了东院直接回的迎宾馆。
  宋临川傍晚才回,苏绾和他一起吃完饭,开门见山地告诉她,自己和安宣府合作收购棉花一事。
  “姑娘需要多少人,说便是。”宋临川不等她说完便知晓她想干嘛,“今年的棉花收购价格比去年略高,我正好带战马回去,到时可以一起带走。”
  “收购价一斤六十文钱,我卖你一斤一百文。”苏绾一点都不客气,“具体能收到多少我现在还没法确定,你先预付一万两银子定金,要全部兑换成铜钱。”
  要是超过了自己添部分,剩下一半货款是纯赚。
  宋临川好歹也是东蜀太子,她没有不用的道理。
  纪元朗想要搞事,就先让他得意两天。
  张奉如已经命人去城门守着,只要是棉农入城就告诉他们,卖给官府可以多得五亩地。
  多几十文钱可买不来几亩地,光是这个政策,就会让棉农用脚投票。
  她是一点都不担心,纪元朗趁机提高收购价抢货。
  “姑娘这是空手套白狼啊。”宋临川打趣一句,爽快答应下来,“明日一早我便命人去兑换,姑娘不必担心。”
  从马场回来,他一路上都听人在讨论,卖棉花给官府有地种的消息。
  不用想也知道是苏绾出的主意。
  她是真精明,跑一趟北境就拿走了整个北梁的棉花生意,那知府也不知是怎么被她给说服的,竟然按照她的吩咐行事。
  不过这个方式对百姓来说,确实是大好的政策。
  只管种出来不用担心卖不掉,反正有官府兜着。这么大一批货,便是她毁约不要了,心思活络一点官员也能找到新的买家接手。
  等回了东蜀,自己也可这般笼络民心,把北梁没有的玩意集中起来,统一卖到北梁。
  售出的风险转嫁,百姓的日子会变得好过,自然拥戴他这个未来的君王。
  宋临川抬眸看她,唇角不自觉上扬。
  “那好,我可能还需要几个机灵武功又好的人,防止收购来的棉花被人纵火。”苏绾轻笑,“不白白找你帮忙,事成之后我送你一计,让东蜀百姓夸你这个储君爱民如子。”
  宋临川脸上的笑容扩大,“成交。”
  苏绾俏皮扬眉,“我回去休息了。”
  宋临川起身送她出去,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自己这个太子在她眼中,只是个合作伙伴,怕是连朋友都算不上。
  不知赵珩在她心中,是何样的地位?
  花市开市前一天,安宣府开始变得热闹,离得远的棉农陆续进城,住到府衙门外。
  苏绾安排妥当所有事项如约去吕记。
  果不出所料,吕岳州没能找到人帮她打包。
  “锦衣坊的少东家放话,谁敢去帮你打包,日后别想在安宣府挣钱。”吕岳州苦笑连连,“这位少东家可不是善茬。”
  “没事,我已经安排好了。”苏绾拿出单子递过去,“这些东西帮我备齐,直接送到府衙校场。”
  吕岳州接过单子看了眼,眉头霎时舒展,“这些好办,我的杂货铺里都有。”
  “多少银子我现在就给。”苏绾失笑。
  “上回给的一百两够了,我点清楚了立即给送过去。”吕岳州被她自信的样子逗笑,“希望姑娘一切顺利。”
  “借大叔吉言。”苏绾客气一句告辞下楼。
  吕岳州笑了笑,决定明日也去瞧热闹。他也好奇这姑娘,如何在没有人帮忙,又没有足够铜钱的情况下,收购棉花。
  苏绾出了吕记便带着秋霜往回走。
  经过钱庄,她唇角弯了弯扭头进去。
  店里有小二在守着,掌柜的在算账,看着有些冷清。
  “我来兑换铜钱。”苏绾唇角含笑,“你们钱庄能兑换多少。”
  “姑娘要兑铜钱是吧?”小二拔高嗓门,悄悄推了下身边的掌柜,“掌柜的,有人上门兑换铜钱了。”
  掌柜的心里一惊,放下手里的账本抬头看去。
  纪公子说的那姑娘还真来了?
  他清了清嗓子含笑起身,“姑娘打算兑换多少?”
  纪公子要求他不得兑换,可他也要养家糊口,前日来兑走了一万两的那位爷说,自己若是敢不给这姑娘兑换,钱庄日后也不必开门了。
  为了小命着想,铜钱肯定要兑出去,但不能多兑。
  “两千两。”苏绾拿出银票递过去,“要等多久?”
  掌柜的深吸一口气,伸手接过银票,“一刻钟,送哪。”
  “送到迎宾馆。”苏绾微微有些诧异,还以为不能兑换。
  八成是宋临川来兑的时候,说了什么重话。纪元朗又不在这边常住,花市结束就走,钱庄却是要一直开下去的。
  趋利避害人之本性。
  “姑娘稍等。”掌柜的收起银票,出了柜台招呼伙计去库房。
  苏绾坐下来喝茶等着。
  一刻钟后,两千两的铜钱装在独轮车上送出来,掌柜的还派了两个护卫帮忙押送。
  苏绾支付了手续费,起身出去。
  一万两千两银子,够只收完今年的棉花了。回头卖给宋临川还能收回来一万两,扣除自己花掉的两千两成本,还有一千多两的杂费,净赚七千两。
  张奉如就算离开安宣府,交接之时也会提醒接任的人,这个生意的不能让人抢走。
  实在不行,自己还有赵珩那张牌可用。
  以后每年光是棉花一项,就有一万多两银子的收入,再开几家店铺插手别的和民生有关的生意,不出十年她就成首富了。
  想想就激动。
  花市开市第一天,苏绾搬了张桌子跟秋霜一起坐在校场入口处,等着官府的府兵称完棉花,支付银子登记姓名。
  纪元朗带了一伙人过来,被府兵拦在府衙门外,气得眼珠子都要掉地上。
  “官商勾结,安宣府的知府一定收了此女的好处,才会让她收棉花!”纪元朗口不择言,“我们要求公平买卖!”
  棉农一个都没搭理他,只有他带来的那群地痞跟着起哄。
  还有吕岳州找过的一百来人,看到府兵在帮忙打包,嫉妒得眼珠子都红了。
  “纪公子不是说她请不到人手,便没法收棉花吗!”有人愤愤不平,将怨气撒到纪元朗身上。
  一天五百文,三天下来够一家子花半年了,这小子简直是在砸他们的饭碗。
  “你没看到知府跟她勾结吗!”纪元朗有点慌。
  “这位公子说话最好有证据。”师爷背着手站在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张大人为官清廉,跟苏姑娘的合作更是互惠互利,何来勾结一说。”
  “什么互惠互利,倒是让我等开开眼界。”纪元朗来了脾气,大声叫嚣,“我们也要看证据。”
  “对,我们也要看证据。”围观的几个商贩和一百多个挑夫大声附和。
  师爷微微一笑,拿出苏绾和知府大人签署的契约展开,“认字的自己上来看。”
  几个商贩凑过去看了一遍,心虚散去。
  这哪是来做生意的,分明是来行善。免费提供种子,种子也要银子买的,万一种不活还得补,跟无底洞一样。
  纪元朗也看了契约,但还是不服,“她签了契约也未必能做到,谁知道是不是私下给了张大人好处。”
  怪不得会出卖棉花能分地的政策,原来是苏绾自愿当冤大头。
  生意不是这么做的,她这么搞日后他们岂不是得有样学样?!
  “这小子满口胡说八道,契约上说,收棉花的姑娘开春会给百姓送种子,这不是给知府的好处而是给我们老百姓!”有人已经压不住火了,“揍他!”
  纪元朗想跑都来不及,被那一百个挑夫围起来,拳头如雨点般砸到身上。
  他带来的护院教头也没能幸免,被挑夫拉扯着一顿揍。
  吕岳州看够了热闹,暗自决定日后好好跟苏绾合作。她不像是正经商人,背后似乎有很大依仗。
  纪元朗主仆俩好容易逃回客栈,追来的挑夫还不打算放过他们,要不是带的人多,估计会被打死。
  纪元朗被踩断了一条腿,又气又恨。
  “少东家,现在要怎么办?”护院教头也伤得不轻,“安宣府的医馆还没开,您得尽快治伤。”
  那些个挑夫是要把他往死里打。
  纪元朗想到苏绾竟然将府衙当仓库,险些把牙齿咬碎,“回汴京,回头再收拾她。”
  苏绾能跟张奉如合作,不过是沾了东蜀太子的光,等回了汴京可没有什么太子给她撑腰。
  “我马上去安排。”护院教头应声退出去。
  纪元朗疼得满身大汗,对苏绾的恨意又深了几分。
  苏绾对此一无所知,三天的花市结束,总共收了二十一万斤棉花。
  其中二十万斤卖给宋临川,剩下的一万斤,白送五千斤给张奉如,让他给安宣府所有的衙役和府兵做棉衣。
  还有五千斤打包雇车,准备带回汴京。
  第四天一早,苏绾收拾妥当,去跟宋临川告别。
  “我明日也要走了,再见得半年后,你可否每月给我写信?”宋临川痴痴看她,“好歹帮你赚了七千两银子,总算是你的朋友吧。”
  从她决定来北境,到这几日的所有安排,让他更清楚的意识到,她不会看上自己。
  “没问题,当初的承诺我现在兑现。”苏绾淡淡扬眉,“趁着东蜀国内不知道棉花是被你全部买走,你安排两个人先回东蜀,把棉花的价格炒到三百文钱一斤,这样很多百姓都买不起。”
  一床被子二两多银子,寻常百姓真的用不起。
  “然后呢?”宋临川唇角弯起,“我回去后,再宣布买走了商贩手里所有的棉花,每斤一百文钱卖给百姓?”
  “对,但是你得把这件事做到位,不能让其他商贩趁机囤货,最好是由自己的人去卖。”苏绾也笑,“你得让百姓觉得你真把他们放心上,你还能借着这件事,平息关于自己的流言。”
  宋临川轻轻笑出声,“真想让你跟我回东蜀。”
  “我会去做客,有你这样的合作伙伴我也很荣幸。”苏绾含笑摆手,“走了,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宋临川怅然若失,眼神也黯淡下去。
  若非这回买了太多战马,又买了一堆的棉花,他绝对要将她劫去东蜀。
  车队出发,苏绾彻底放松下来,脑海里满是赵珩的身影。
  最多两年,她会让北境所有的百姓都吃上饭。
  一路走走停停,回到汴京已经是十月中。苏绾没直接回家,而是先去兰馨坊让车夫把棉花卸下来。
  等着店里的师傅卸货的间隙,秋霜一脸开心的从店里过来,贴着她的耳朵小声嘀咕,“姑娘,那位赵公子来了。”
  赵珩?苏绾心跳乱了一瞬,扭头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赵珩:总觉得头上有点绿。
  苏绾:回头给你一片草原。
  赵珩:……


第127章 
  店里一楼没人,苏绾抬头往上瞄了眼,隐约看到赵珩的背影,唇角不自觉上扬加快脚步上楼。
  赵珩听到脚步声回头,不等她靠近便迎上去,一言不发地将她揽入怀中抱住,颤抖亲吻她的头顶。
  她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日日早睡却不曾再入梦,甚至没梦到过她。
  那个梦境像是真的彻底消失了。
  每天他都在盼着她平安归来,生怕宋临川做出过激之事,将她劫去东蜀。
  他抱得用力,苏绾被闷得几乎要喘不上气来,心底却软得一塌糊涂。
  这些日子,她也很想他。
  还以为回来也见不着,没想到他这么快找来。
  许久,苏绾唇角弯起浅浅的弧度,推开他,缓缓仰起脸看他,眼神清亮,“松手,被人看到不好。”
  这一个多月他似乎也很辛苦,眼看着瘦了许多,也更好看了。
  “瘦了。”赵珩垂眸,眼底满是缱绻,嗓音隐隐有些发哑,“可是路上辛苦?”
  老贾过了安阳便提前入京,告诉自己她平安归来的消息。他等不及想要见她,丢下未处理完的政务直接出宫。
  “还行,去的时候有点赶,辛苦一些。回来这一路都是慢慢走,不算辛苦。”苏绾扭头走开,坐到书桌后方抬头看他,“朝中如何?”
  “陆常林升任户部尚书,下月履职,柳尚书封了右相。”赵珩的神色缓和下来,过去坐下。“你觉得如何?”
  谢丞相和崔尚书等人都比较清正,但涉及自身利益,同样会推诿。原来还有韩丞相和太师互相掣肘,如今只剩他们独大。
  “柳尚书封右相也还行,但工部尚书你得安排懂这方面的人接任,不要只会动嘴皮子的文官,修桥铺路不懂的人去管,会出大问题。”苏绾神色严肃,“陆常林管户部没什么问题。”
  户部主管财政,陆常林算是他的嫡系亲信,为人聪明又忠心用着也比较放心。
  陆常林这次算是火箭升迁了,从禹州知府到同安巡抚还没几个月,直接空降户部尚书。
  “兵部尚书由原来的侍郎升任,空缺的兵部侍郎还未选出合适的人选,工部尚书一职也空缺。”赵珩唇角微扬,“修桥铺路兴修水渠,我倒是有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柳尚书得知禹州的水渠也是她建议秋收后修,直言可举荐她先到工部任职,过后升任。
  “别打我的主意,对了我有件东西给你。”苏绾站起来,转头去书架上拿了一张图纸,回到书桌后坐下,“这是我在回来的路上画的,从汴京到安宣府这一路的新路线图。”
  北境驻军目前看是够了,若是再出事,不管是赤虎军还是其他援军,要要支援都不容易。
  粮草和军饷运送也很难及时送到。
  去的时候宋临川赶时间,凡是能抄近道的地方都抄近道走,回来走的全是官道加上带了棉花,速度才特别慢。
  不说修到现世高速的水准,起码要缩短各个驻军营地的距离。南境的官道如果是按照她在梦里规划的那样修,援军行进的速度能比北境快上三天。
  真打起来,快一天赢的把握就增大几分,何况是三天。
  “我回头找工部论证。”赵珩仔细收起图纸,又心疼又感动。
  去的路上没闲着,回来的路上也没闲着,桩桩件件都是为了帮他。
  苏绾扬了扬眉,拎起茶壶倒茶,习惯性拿了一块糖递过去,“我和安宣府的知府张奉如签了契约,开春后还得去一趟。”
  “嗯。”赵珩接过她递来的糖,剥开丢入口中,眼中浮起笑意。
  她在北境做的事老贾都说了,张奉如的信也送到了汴京,还在信里夸了她一通,未有半点抢功的意思。
  张奉如还建议,日后北境种出来的各种农作物,能卖钱的都交给她安排。
  跟当初贺清尘写给自己的信一样,字里行间都透着对她的欣赏和佩服。自己何其有幸,能认识她,还得她如此维护。
  “你来找我可是有事?”苏绾喝了口热茶,脸颊升上热气,“我这边还得卸货。”
  汴京还没下雪,但是气温已经降得很低。去的时候穿一层薄的棉衣,回来披着斗篷还觉得冷。
  “痨病病毒的来源查到了,已经处理干净。”赵珩垂眸看她,口中的糖化开,甜丝丝的味道蔓延开去,心里也跟着甜起来,“还有件事。”
  苏绾略诧异,“嗯,你说。”
  竟然找到了传染源,他说的处理是把人隔离起来,还是全……杀了?
  “我打算在太医院增设相应的职位,管理国中的官办医馆、医学堂、草药种植等各项事物。”赵珩将她的表情收进眼底,略无奈,“染病的人是南诏国过来的,三五个人,因口音不同未能入境。”
  “那跟他们接触过的人多吗?”苏绾还是觉得残忍。
  明知道这是最好的处理方式,然而碍于目前的医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