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王之友-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碬iseMedia成为主角光环的男人'快穿'。下午送去给太后的折子,她有递回来了么?”
耐冬连忙点头:“有。让人放书房里了。您要看?这个点儿了……明日还有朝会。”
殷胥随手将崔季明那封信叠好放在枕头下,道:“我更睡不着了,真要是闭了眼再做梦,我非要把自己吓死不可。拿过来我看看,倒也能捱到天亮。”
耐冬应了一声,刚要退出去,却听着殷胥又开口:“三清殿翻修了之后,不是请了不少道人们,你去跟他们说一声,看看能不能给前线祈个福。”
耐冬回过头来:“圣人,祈福可不是道人们干的事儿,那是各大寺内才会——”
殷胥重道抑佛依旧,洛阳长安不少佛寺都夹着尾巴做人,这要是大张旗鼓的受圣人之命为大邺将士祈福,岂不是又要他们抬头。
殷胥这才想到,叹了一口气:“那你便私下找人去求一声吧。如今也不说信不信,只要可能有用的都想求求。””
耐冬刚要点头,却听着殷胥揉了揉眉角道:“我一面恨自己做不到真正的公私分明,对待其他的将领,不论是关心还是缓急远比不过崔季明。我不想表现出来这一点,希望大邺手中的资源尽可能公正理智的分配给他们。却有时候也恨自己不如果断的偏颇一些,否则若是她出了点什么事,我必定要怨自己没有全心全力助她。”
耐冬心想,圣人真的是被之前的事儿吓怕了,总怕是再有一次远远地收到战场上的消息之后,她的棺椁运回洛阳。
他安慰道:“如果圣人真的偏颇,反而会惹恼三郎吧。不如说或许三郎也是更喜欢圣人理智的主持大局的样子。她若是真有所需,一定会向朝廷来要的。圣人不如相信她的能力。“殷胥转过眼来,点了点头:“……我自然相信她。”
而另一边,深夜的崔府,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六弈预选赛已经结束,而圣人特意提起要崔元望彻查棋院一事,依然没有准确的证据。
舒窈只知大概,对内幕并不清楚,于是她便推荐元望去找熊先生。棋院在预选赛结束后,就不怎么对外开放了,他又是颇受圣人倚重的中书舍人,名头也响,棋院也知道他是要来干什么的,不断推诿打太极,几次把元望拒之门外。熊先生暂住在棋院内,既然舒窈能猜到熊先生的所作所为,怕是棋院的人也有可能猜到,元望已入官场几年,早不是当年的傻小子,越想越觉得担忧。
不同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着暗黄色的线装册子,里头印满了粗制滥造的佛像、棋谱,由于前几年纸价颇高,流传在外头的历届六弈棋谱少之又少,他想要对比找出证据,却发现多年前的棋谱基本都由棋院馆藏。由头是查袭击一案,强闯棋院也不合适,愿望想着要不然就把之前抓住的那个拿钱用弩的江湖混混捞出来,让他说元凶在棋院内,大理寺就可以带人进去搜查了。但就怕棋院到时候直接把熊先生押出来……那就算没有死罪,也好歹折腾了他大半条命去。
就在元望犹豫的时候,崔府的角门却来了位姓熊的男子前来拜访。
他连忙让人迎进来,在正厅会了面,才发现居然是胡子拉碴满脸憔悴的熊裕。他和妙仪双双取得进入循环圈的资格,预选赛积分仅仅比妙仪低了一点。这样的人,在六弈正式开始的准备期,也应该春风得意啊。
熊裕身上穿着布衣,袖口领口一片脏污,脚上还穿着草鞋,更像是逃难归来。崔家可甚少进过这样打扮的人,愿望却知道他肯定不会是贸然前来,连忙让人奉茶。
熊裕背了个布包裹,他一言不发,将包裹放在了案台上展开来,里头还慎重的包了好几层油纸。元望打开来看,只见到里头厚厚一沓棋院的棋谱,还有一些潦草的书信。
熊裕道:“这些是之前两三届棋圣战的棋谱,后头是那些进入棋圣战的循环圈的年轻棋手,在预选赛时下过的棋谱一生妻约,总裁虐恋入骨。很多棋手在进入循环圈后,被告知他们要跟旧一代高手对战,而后互换棋面。不少棋手不敢言明却心中愤恨,故意在棋面上留下了端倪。有的会故意模仿自己以前下过的棋局的开端,有的则有意引导对方的走势。这些单看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对比他们以前的棋局就会很容易发现。”
他手指上全是擦伤,毫不顾忌的展开两张棋谱放在一处:“这些是入了六弈的年轻棋手们曾经在别的赛事中下厨的名局。你就可以惊奇的发现,棋圣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旧一代高手,都会在实际比赛中下出对方的旧局或者棋风。若是一两个人也就罢了,这里有大概二十多轮棋圣战的赛事,基本都是如此。这还是我对比出的一部分,这里有不少卷宗,如果仔细对比肯定还会有。”
元望低头查看,大喜过望,他翻了几个卷轴,几乎都是如此。
熊裕又拿出几封信来:“这些是一小部分曾经参加六弈后来的人的书信。他们大部分只参加了一届,知道此事后无法容忍,然而却有一大批人适应了这个规则,他们一年一年进入六弈,然后熬资历,现在已经成为了循环圈中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的老一代……书信不多,有些人在各地开棋院,仍怕洛阳长安两地的棋院不给活路,所以基本语焉不详……”
元望拆开两封信,仔细读了两句,面上又惊喜又感慨,发现自己幼时梦想一般追逐的棋院,居然背后是这个样子,论谁人心里也有些难受。
元望问:“你怎么得到这些卷宗的?”
熊裕勉力笑了笑:“棋院内也有不少跟我一起长大的年轻棋手,我将此事告知,他们也是年轻气盛。再加上包括当年长安棋院的蓝先生等人,都是被这么搓磨过来的,他们面上维护着棋院名声,私底下却帮着他们把这些卷宗偷了出来。我在外头接着这些,不过很快棋院就知道被偷了,派人出来追查。我早就在预选赛结束最后一天,连夜逃出了洛阳。棋院内如何我还不知道,我自己是跑到了汴州,换了船又返航回来的。”
元望以为这段时间棋院是在准备六弈,却没有想到内部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道:“那时候就有人在追你了?你早早逃出来的话,那熊先生呢?”
熊裕将冷下来的茶水一饮而尽,苦笑道:“是祖父让我逃的。或许棋院的人已经知道了什么,前几日将卷宗交给我的生徒告诉我说,祖父如今卧病在床,棋院说是找了郎中去看,结果几副药喝下去……祖父……如今一个字儿也说不出来了?”
元望显然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惊的半天没说出话来:“……他们怎么敢!不过是个棋院罢了——早当年的风雅和深思,如今被他们抛到哪里去了?!要兵没有兵,要护院没护院,一个文人雅士聚集的棋院……居然、居然能出了这样的事情!”
熊裕本就跪坐在地板之上,猛的弓下身子一叩首:“我知道这些证据不足,可能您根本没法呈给圣人,但是这事儿早一日捅出来,就能早一日救我祖父出来——”
元望手搭在桌子上:“此事我也有责任。舒窈跟我说过此事后,我应该第一时间找个由头,强行把熊先生接出来才是。不过你不必担心,这事儿不会呈给圣人,圣人繁忙,此事要我全权接管,我手中又有文书,这一切便管得。”
他看熊裕眼神似乎有些不解,道:“不要觉得什么事儿闹到圣人眼前就一定会解决。圣人要清明,他有许多想做而做不得的事情,而如果在我手里,就有很多可活络之处,让这不足的证据也可以充足。就算是有些腌臢我也可以自己扛。你放心,我幼时在长安棋院,就见过熊先生许多面,听过不少他当年的故事。这事儿,我一定要翻天覆地的管,我倒要看看一个小小的棋院,能搞出什么蒙蔽世人的手段来!”
熊裕深深一叩首:“我能做的只有这些了,只盼着崔舍人了。”
元望道:“你不要离开了,就住在崔家。如果你出去了,那才真是生死未知。我让人给你备下房间,你现在这里住几日吧。”
第303章 294。0294。#
熊裕住在崔府,第二天妙仪睁开眼来才知道。
家中只有几个长辈在,同年龄的元望也要天天跟在圣人屁股后边忙来忙去,她虽然也要加紧六弈前的训练,但毕竟玩心太重,总想找个人作伴。
一睁眼听说熊裕来了,简直就像是大过年枕头旁边一沓红包,外头下了大雪家里做好了饭小朋友们都到家里来做客了一样。她立马套上衣服就要往床下跑,连忙让几个丫鬟给拽了回来。也都算是来了例假好几年的大姑娘了,不但有点没心没肺,而且也没羞没臊,衣服带子没系紧就敢冲出去。
舒窈也不是没让别人教她一点,妙仪学的时候倒是点头点的比谁都快,转头全都抛至脑后。舒窈常常想,这个丫头要是一辈子不嫁人也挺好的,真要是嫁出去,实在是怕被谁坑了半辈子都不自知。
妙仪让身边丫鬟都弄妥帖了,一个婆子给她上了点唇红,还没走出门就让她舔了舔全吃了,好不容易挣脱出来,她小跑着顺着正门就出去了。
熊裕住在客房,毕竟是外男,妙仪跑来见他也是有丫鬟相随。她却没有料到一抬眼就看着熊裕颇为憔悴的坐在靠窗的榻上下棋。崔家都没有他的体型能换的衣裳,他还穿着昨日的布衣,拈着黑子紧紧皱着眉头靠着期盼,回过头来望见妙仪,也是一惊,连忙理了理衣袖,摸了自己胡子拉碴的下巴一把。
妙仪看见棋盘也高兴的叫了一声,爬上榻去坐到棋盘对面去,一抬头,忽然歪头愣了一下,指着熊裕的脸。
熊裕有些慌的乱摸嘴角:“我脸上有什么?”
妙仪的手指往前探了探,凉凉的指尖戳在他下巴上,被胡茬扎到了手还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指,道:“熊哥哥有胡子呀!你这么老了么?”
她以为……只有她阿耶那个年纪的男子才会有胡须呢。
熊裕无奈:“大家都有的,只是勤刮罢了。”
本来前朝男子也都蓄须的,但当初胡人在境内留的胡子十分夸张,胡风渐习,许多汉人也开始留这种胡须。高祖认为是在不美观不洁净,于是让太子开始倡导年轻男子剃须。再加上剃须显得年轻,实际上又是个麻烦活,不是天天有人伺候一般人都没法隔一两天的刮干净,年轻不蓄须作为世家风尚就成了社会上的时尚。像崔式这种不要脸的,都是拖到了三十多岁才肯承认自己步入中老年男人的行列,渐渐开始蓄须。
早些年都是世家、文人净面,后来渐渐各城内市民人数激增,都开始追逐这种风向,这一行当又需求量大,如今已经满大街都是净面的摊子了,有些手艺实在是好,崔式修鬓都偶尔去外头街上了。
妙仪好像看见了他的胡子,这才觉得熊裕不是以前的小伙伴,是个离弱冠没两年的男子了。她忽然有点奇奇怪怪的小隔膜和别扭,拈着棋子都不敢看他,心里不知道怎么就冒出来舒窈和丫鬟们的那些嘱咐,老觉得他沉沉的呼吸都隔着桌子拢过来。
熊裕本来是想着就算在家练习,她要是没有对手也不会成效太大。虽然不知道后头事情会怎么样,或许他连走到六弈的赛场上都做不到,但至少和妙仪练习练习,最后推她一把吧。却看着妙仪有些心不在焉的扭来扭去,熊裕甚少见她在棋盘前这样不安定,有些好奇:“怎么了?你是让什么虫子咬了么?”
妙仪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有点烦的把棋子一推:“不下了不下了。聊聊嘛!”
熊裕怕她问棋院的事情,他实在是说不出口祖父已经被人毒哑了一事,也说不出自己的奔波挣扎和担忧。在她心里,棋院还是以前那个小伙伴一起闹腾腾,有争吵矛盾却也互相较劲的地方。
熊裕紧张道:“要聊什么?”
妙仪歪头,想了半天:“你干嘛要帮我挡那个箭啊!”
熊裕一时哑然:“……我只是当时的反应罢了。觉得后面好像有危险。”
妙仪趴在桌子上,手臂搭在桌沿,袖子滑上去,她实在太好动,带不得玉镯银环,只系了一根彩绳,松松垮垮的套在她细瘦的手腕上。她就像是一个实在找不到话聊的多动孩子,恨不得一会儿问问天为什么蓝人为什么死一样,随便找话说。
说着说着,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心没肺的顺嘴问出来了:“那你为什么要亲我啊?”
熊裕正在望着她手腕发呆,一时没有听见。
妙仪又觉得这话让远远站在外间的丫鬟听见不太好,又以为是他故意装听不见的,撑着桌子跪在榻上靠近他。手一拿走,熊裕猛地反应过来,她却拽住他耳朵,一手拢着嘴边凑到他耳边问:“我说呀——你为什么要亲我呀!”
这声音一点都不算小,熊裕只觉得自己耳朵里灌满了轻飘飘的气体,他回过头来,脸有些不容易看出来的涨红,结巴了半天道:“——都过了多久,你怎么还问。就算你问我,我、我也不知道!那时候没多想——”
后来想起来,明明只是碰了碰额头,却让他想了很久的事情,熊裕自然不敢说。
妙仪有些失望,有些感同身受:什么呀……原来他也什么都不知道呀。
妙仪推了他一把:“不过脑子!”
熊裕回头瞪眼:这话居然用来说他?
熊裕:“这种事情有没有什么所谓的,你、你别太当真了。”
妙仪听了他这样的话,居然有点不高兴:不当真算是什么呀?
妙仪道:“我也觉得没多大的事儿,不用当真!这都很随便的,我也亲过肉腿和香肠,我也亲过阿姐!”她说着,就跟逞强似的,忽然一把抱住熊裕的脑袋,在他脑门上磕了一下。
熊裕只感觉她两只跟捂不住他耳朵似的小手抱住他的脸,这丫头好似是拿兔牙顶着嘴唇在他额头上磕了一下似的。
熊裕被她的双手冰的哆嗦,惊愕的抬头。妙仪则是自己的磕痛了自己的嘴唇,她往后退了退,捂着自己的嘴不肯喊疼,道:“就是不算什么的——”
话才说到一半,对上了熊裕的眼神,她说不出来了。
熊裕不如说脸上有些恍惚、有些惊喜、有些难以言明的复杂,之前熬红的眼眶,深色的眼底,好像套住了她,妙仪这才后知后觉,却只感觉有一只手探到肋骨之间捏住了她的心。
她从小到大,一些羞耻心姗姗迟来,她坐回了榻上,竟然有些坐立难安。
熊裕捂了一下脑门,刚要开口,才说出一个音来,妙仪腾地从榻上站起来,捂着嘴急急忙忙喊道:“就是不算数的,我也不知道的!”从屋内冲了出去。
丫鬟在外头泡茶,妙仪下棋一般不要人伴着的,那位熊家郎君也是妙仪小时候的玩伴,她们就隔着一道屏风,想着也不要紧,看见妙仪冲出去,也吓了一跳,连忙提裙跟着跑出去。
走出了门,拐过了几道小门,才看见妙仪闷闷的坐在外头。
她竟学会了撒谎。
妙仪:“我刚刚手一滑,不小心嘴磕到了桌沿,好疼呀。”
丫鬟以为她怕丢人才跑出来的,笑着蹲下来给她看,果然上唇内有点磕肿了。妙仪脸上有些红,丫鬟笑:“你这样突然跑出来,多失礼呀。你临跑出去还喊什么呀。”
妙仪低头喃喃道:“我、我一疼,下错了一招,所以说不算数的。”
妙仪:“……不算数的。”
只留熊裕一人在屋内,似乎觉得自己额头上被撞出了一个小坑,永久的留在了那里。
与此同时,殷胥正与大军一同离开洛阳,南下眄州,带军出征。崔季明迅速攻略下鄂州附近的十几个小村镇,物资与援军源源不断的从江对岸而来,南周此时正在江南一带与刘原阳陷入鏖战,一时举国震惊。
言玉正在建康城内,南周境内几乎属于全国上下系于他一身的情况。虽然各家也有当权,但实际上朝廷基本只有只属于他的六部和围绕着他的几公,他又有一个约七人左右的舍人政事堂。基本所有的消息都由中央处理,再加上剩余几公也明白,如果再不联合都只有死路一条,权利迅速的攥在了这一小撮人手里。可以说这样的朝廷看起来是相当不健全的,但只要是他能清醒一天,一切都在高效的运行着。
南周境内也开展了一次科举,但如同大邺数年前的惯例,招收的人数非常之少。言玉确实是想招收寒门学子,但之前南方地区的州学和县学就不如政治中心的北方普遍,只有健康附近人才辈出,经此战役,各地的寒门学子就算没死没去打仗,也估计连果腹都困难,更何况参与科考。
再加上大邺春闱闹的热烈异常,人人皆知,许多学子从类似鄂州这样偶有通商的口岸出发,假扮为商人、奴工,逃至大邺境内,一路艰难的往靠近的州学或洛阳而去。不过由于南周境内开始实行百年前的军户制度,不少民户都被选为军户,可实在家里养不了马更出不了兵,若是不出当兵的壮丁,全家都要押入大牢,不少人凑钱找私船或向导,通过隐藏渡口,乘坐那些个人名义下的小船,逃往大邺境内。有些学子也会跟着这些军户,一起挤在船上北上。
但毕竟造大船在南周是纯粹的官营,跟造兵器造弓一样死罪一条,所以这些蛇头都是搬来的内湖渔船。这样的小船趁着夜色过长江,若是吹微弱的顺向风还好,可一旦遇见大风,十有八九都是船沉人亡,尸骨也找不见。
这种行径,言玉不可能不知晓,只不过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别流失人口太多,基本不管。一是,他还要靠混入这些人来让南千渗透到大邺;二则是这些人口和姓裴的姓郑的手底下隐藏的户口相比,不过是个零头罢了。
长江两岸,顿时变成了两幅面貌,一处刚刚经历创伤却也生机勃勃,经济发达,不论是上层还是民众都充满了信心与优越,国力连年增长,成了南周不少人心中的仙境,却也看起来满身破绽;另一边则铁血森严,朝廷对州府的控制力加强,皇帝对朝廷的控制力加强,整个南周就像是一切为了战争般拼命运转起来,防御严密,战斗时却容易力不从心。
而且言玉对于大邺的渗透,远远不及他所想象。
不少南千的密探,在进入大邺境内几个月,便和头目失去了联系。究竟是被北机发现了,还是他们想主动脱离南千已经不得而知。而且大邺与南周境况很不同,南周往往是一家民户,面朝黄土背朝天,祖上三代葬在一个山头,一辈子不走出去一步。而大邺不单是商贾,就连普通百姓的流动也很大,户口转移以及旅行、暂居等等的约束放的很开,不少民户因为家中子读书院、自家男女寻找差事等等的原因离开原住地。各衙门虽然都有详细的关于流通的记载,但是南千的暗探作为普通百姓过去,根本没有查的权利。
再加上不论是南千还是北机的暗探,大多都是家境贫寒出身,被朝廷招揽为其卖命。有将近一半多的南千暗探,简直就像是官家给办了个绿卡,一旦到了大邺就迅速切断联系而后逃走,作为大邺百姓生活在了境内。
谢姑和柳先生也觉得这事儿不能再这样下去,万一朝廷找到了这些南千的人,怕是反而能从他们口中吊出不少消息,于是开始暂缓了渗透,加强对这些暗探的控制,准备想些别的办法。
言玉一直在调查崔季明的事情,却因为南千的问题,只得知崔季明在崔家正式下葬入土,她作为二房嫡长子,名字永远留在了家谱之上。而因为手边不得不专注南周的内斗,他一段时间没有打探,就永远的失去了她的消息。只是渐渐的,从山东河朔一代,“季子介”的名号响亮起来,到南周境内对她的传言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说她是凶恶的绿林出身,有的说他是季家后人。
直到有些关于季子介和圣人之间的传言,通过南千流入南周,他才渐渐怀疑起来——
崔季明当初和端王几乎是如胶似漆,她假死,已成为圣人的殷胥不可能不知道。
直到这次攻打鄂州等地,不断有军报传来,对他的传言也越来越清晰。
不论是打法,二十出头的年纪,是胡汉混血的容貌……
一切都昭告了事实。那个崭露头角的大邺名将,受圣人恩宠的近臣,不是别人,正是崔季明——
第304章 294。0294。#
言玉既然知道了她的身份和名字,终于有了对象,就开始让人拼命搜罗她这几年的消息。
季子介如今算是大邺的焦点人物,想得到她的消息并不难,很快的,就算他被桌案上层层叠加的折子困在了建康,却也收到了关于崔季明的一厚摞卷宗。
言玉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他极为厌恶黄袍、龙椅之类的,建康的国宫内是有一把朝堂上的椅子,不过是金丝楠木雕成,盘龙雕刻也不过是花纹之一;他自己平日里也只穿着玄色圆领常服,前朝玄色为贵,胸前用银线绣有盘龙。但如同在大邺盘龙并不是皇帝专属,王侯国公甚至都有穿着,所以他也特意让四公的朝服上绣有盘龙。
明明是他自己厌恶皇家那一套,在四公眼里却变成了他的留面和让步,手中权力一步步被言玉削弱,他们的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