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穿]我的开挂人生-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名字,这是现在的晓晓最满意的,女儿大一点四岁刘文敏,儿子两岁多刘文杰,代表他对孩子的美好期盼。可是儿子出生没有多久,他得一场急病去世,就是有银子看病也来不及,原因都没有查出来,他就魂归
文敏睁开圆圆的大眼睛,小手揉揉眼睛,终于看清楚眼前的人是谁,一把扑过来,“娘,你好了?”脚还绊在弟弟边上。
“敏敏,娘给你穿衣服,下来吃饭。”
“娘,敏敏自己穿,敏敏还能给弟弟穿,娘去忙吧?”四岁的孩子还能给弟弟穿衣服,穷人家的孩子真是懂事,小小年纪就会做很多事。
“好吧,敏敏自己下床好不好,娘放一个凳子在这儿。”
敏敏脆脆软软的童声特别好听,“好。”
敏敏是辣手摧弟,推了几下,文杰终于被姐姐给推醒了,在姐姐的帮忙下,穿好衣服,“姐姐,娘呢?”彻底清醒的小家伙才看见床边上没有娘睡在哪儿。
“在做饭,快点。”
敏敏很有姐姐的风范,给弟弟穿好衣服,还托着弟弟让他先下床。
姐弟俩起床的时候,外边的雨已经停下,一道绚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小姐弟俩出来的时候,晓晓正好在外边看到天边彩虹,只是晓晓没有别人那么多的感叹,看了一眼觉得很美,就进屋。
“娘,小杰,蛋蛋。”
文杰已经站在断腿的歪桌子边上,底下垫着石块,眼馋的看着晓晓切好的咸鸭蛋,手指指着蛋黄。
“敏敏,小杰,今天娘教你们刷牙好不好?”
两个小不点哪儿知道什么是刷牙,娘说学,她们就学。“好。”
晓晓拿起牙刷,一把白色的木牙刷一把原木色的牙刷,姐弟俩一人一把,细细交待以后每天早晚都要刷牙,文杰还小,压根记不住,晓晓也只是在交代敏敏的时候,顺便交代他一句,再说他也小,不能坚持也没啥。
仔细交他们刷牙以后,晓晓才带着孩子们吃早饭,一早上忙下来,大家都忙着下地劳作。
晓晓没有出去,一个人在家寻找一些东西,想着怎么把屋顶修修,这屋子千疮百孔,晓晓一点也不想住,可是刚来,自己只能先住一段日子。
外边都是泥泞的土路,两个孩子都知道这种泥巴路不能出去玩,到时候没有衣裳和鞋子穿,姐弟俩坐在自己专属的小板凳上,托腮望着外边偶尔路过的行人。
晓晓在杂物间找到梯子和茅草,她自己安放好梯子,爬上去,掀开茅草顶,铺上黄色塑料布,用钉子固定好,再铺上茅草,用和好的泥水,铺在茅草上,晓晓的动作很快,家里几间屋子很快的全部铺好,一上午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刚下来,就看到不远处的大嫂带着小姑子一起走了过来。还提着一个篮子,“大嫂,小英,路不好走,你们这是干嘛过来一趟。”
“有啥不好走的,没啥,就是泥巴多了一点。”
徐氏不是很在意,泥巴沾上洗洗就好。刘小英跟在后面,她也还是个孩子,可是从爹娘去世以后,沉默了很多,懂事了很多,不再是只顾着找村子里面的小姐妹玩,帮着嫂子在家里做家务,还帮着带侄子,大哥家里也有两个孩子都是儿子,一个比她小三岁刘有发,一个比她小五岁刘有富。
徐氏递给晓晓一篮子野菜,“这几天你没有出去挖野草,家里的野菜估计也没有了吧,早上看你家屋顶飘着烟,知道你大约是好了,收拾完家里,赶紧过来给你送一点,先吃着。小英也说来看看你,就一起过来。”
“大伯母好,小姑好。”两个孩子乖乖的叫人,软萌萌的,晓晓也是很喜欢这两个孩子。
“暧,和小姑先玩一会儿,我和你娘说说话。”
“好。”两下带着小姑进屋,家里晓晓还没有收拾,小英看着家里不是很齐整,也不和侄子和侄女玩,一个人默默帮着收拾屋子,两小也跟在后面打下手。
晓晓和徐氏在一边聊天,“大嫂,最近家里忙不?”
“还行,怎么有事吗?”
“有点事,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我想请大哥三弟帮着把屋子的墙重新砌一砌,土砖我去想办法,这个样子我晚上真是不敢一个人,就是生病这些天都是带着孩子睡的,家里不安全,我又是一个寡妇……”
“没事,这几天让你大哥和三弟帮你把墙再砌一砌,这屋顶咋弄。”
“屋顶不用弄,我自己今天壮着胆子爬上去弄了一上午,应该没事的。”
“那就好,只是土砖我家里不多,大伯家倒是挺多的,你要不找大伯匀匀,他家暂且也不会用那些土砖,一间屋子还是有的,其余的在村里再找找。”
“行,我自己去找。只是这样太麻烦大哥和三弟,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徐氏是个性子不错的妇人,对待弟妹,还有没有成家的弟弟妹妹都还算是可以的,不苛刻,当然也不是什么老好人,家里的情况也不允许她做老好人。
妯娌俩聊了好一会儿,徐氏要走的时候,小英才出来,挽着衣袖,一看就是在干事,晓晓对这孩子倒是高看一眼,不错,是个勤快的姑娘。
临走的时候,晓晓摸着小英的头说,“小英,等二嫂把屋子弄好以后,你每天过来跟二嫂学绣花。”
徐氏和小英的眼睛都亮了起来,她们都不知道晓晓会绣花,“弟妹,你会绣花,以前也没有听说过。”
“做闺女时候学的,我们村里有位从大户人家出来的嬷嬷,她会这些,小时候经常在她家玩,悄悄学了这个,只是在她家练练,学了几年,她死前跟我说,不要多绣花,会熬坏眼睛,从那开始,我就没再碰过针,这几天在床上,昏昏沉沉的,不知道怎么反复梦见嬷嬷,我就想着是不是老天要让我捡起那门手艺,日后好养家糊口。”
“哎呀,那真是好事。说不定嬷嬷就是不忍心你受苦,来提醒你的。以后小英也能跟着学两手。”
“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明天不是赶集吗?我想去一趟县城,嬷嬷临死的之前送给我两幅绣图,家里现在都揭不开锅,我想卖一幅换点银钱,家里也缓一段时日。”
晓晓在屋顶上换茅草的时候就想好的借口,第一步快速改善家里情况,怎么改善,她搜尽脑海里面的人物关系,和过往。终于搜到这么一个死无对证的人,她确实存在的,而且确实会绣花,原主也确实学过,但是没有天赋,只是悄悄跟着脾气古怪的嬷嬷学了两年,什么也没有学出来,说熬坏眼睛都借口也不是多高明,只能算是忽悠人。面对这么一个家,她只能用不甚高明的借口忽悠人。
“哎呀,那和我一起去,我也要去的。”徐氏很想看看那位嬷嬷留给弟妹的绣图,可是又不好意思开口,随后想想,一起去县城赶集也能看到,倒时再看吧。
“好呀,正好和大嫂结伴。”正好差一个证人。
“二嫂,我明天在家里看着小杰和敏敏。”
小英乖巧的主动承担照看侄子和侄女的事情。
“行啊,谢谢小英。”
………………
徐氏回到家里,夜晚和刘大根絮絮叨叨半夜就说这一件事,话语中都是好奇。刘大根开始还和她絮叨,后来直接蒙头就睡。
竖日一早
晓晓早早就做好早饭,把两个孩子也拉起来刷牙吃饭,然后等着徐氏一起去县城,她们这里算是县城的郊区,不是很远,走路去也就半个时辰。
徐氏背着背篓,带着小英过来,晓晓和自家孩子还有小英交待几句,才和徐氏一起走。
走到外边的大道上,很多妇人结伴,三三两两的一起,晓晓没有过多的打招呼,都是跟在徐氏后面,多是笑笑,也不怎么说话。
路上沿途人家不多,只有那么几户人家,大家都是乡下妇女,一般的体力活和走路还难不倒他们。城门边有守城的军士,大周建国才短短十年,之前的一直天灾**,战乱连连,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国力不够昌盛,除了真正的世家有银子,就是皇帝也是缺银子缺的想打劫世家大族。
全国平均物价都是很低的,一斗米(6。25斤)四文钱,一斗米换一匹绢,各方面都不是很发达。晓晓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绣图能换多少银子。
徐氏背着鸡蛋和晓晓到了集市换了一些油盐,才和晓晓一去去到新安城里面最大的绣坊胡家绣坊,没进来过但是路过,大家都知道胡家绣坊,徐氏和晓晓一样没有来过胡家绣坊,有些拘束不安,走起路来都是同手同脚的,这不怪她。以前家里买布都是去的那小布坊,这样精致的绣坊还从来没有进来过。
晓晓进来没有四下打量,直接走到柜台边,看了看展示的一些绣品,听店铺里面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也细细的研看绣品,心里大概有个底,晓晓走到掌柜周二娘面前,“这位娘子,是要买绣品还是卖绣品?”
“卖绣品。”
晓晓从背篓里面拿出来一个层层包裹的布包,周二娘做胡家绣坊掌柜也有些年头,眼力不错,看见眼前的这位妇人,拿出了一个层层包裹的东西,难得一见的来了兴趣,她不知道是真的精品还是假的精品,晓晓拿出来的这幅绣品不是她本人绣的,是她以前收的,一幅非常不错的双面绣,上面绣的牡丹,雍容华贵,一派富丽景象。
晓晓把卷着的绣品慢慢打开,只打开一角的时候,那露出来的华丽画面,就让周二娘惊讶的捂住嘴,直到全幅都展开,边上买东西的人都惊讶的看着这幅绣品,这样的绣品至今没有见过,真是好看。周二娘小心翼翼的翻过来再看看,“啊……”惊叫声此起彼伏。这下惊动了店铺里面所有的人,大家都挤过来看,只有晓晓淡定的看着这幅绣品,徐氏看着晓晓久久不能出声,她真是看走眼了,她居然还有这么好的东西。这些年她是一点声色都没有露出来,想想也是,要是自己也不会说的。
周二娘拉住晓晓朝里面走,一直手里还不忘记拿着绣品,小心的拿着,不敢用力。
“妹子,我能这么称呼你吗?我姓周,名二娘,不介意的话可以称呼我一声周姐姐。”
周二娘笑的很开心,今天可捡了一个宝。这么精湛的绣品,她还没有见着过,自己一定要拿下。
“可以,承蒙周姐姐不嫌弃,晓晓还巴不得呢。我姓陈,名晓晓,夫家姓刘。”晓晓顺水推舟,结识一个这样的人,自己以后有些事或许能行个方便。
“晓晓,姐姐我也不说多话,就想问问你,这绣品是你自个儿绣的,还是另有出处。”
“这个不是我绣的,这幅是绣品是教我绣花的嬷嬷送给我的,这是她绣的最好的两幅绣品之一,要不是家里缺钱我也不会拿出来买的,你看看这牡丹花的边上是用金线勾描的,真正的金线。还有这绣品是双面绣,这样一幅大图不是那么好绣的。”
“能看的出来,这个真的是不容易,你看看这幅绣品的价格,妹子愿意作价几何?”
“这个当然是周姐姐您出价,要是姐姐您出的起价钱,妹子就卖给姐姐,我不会因为自己缺钱贱卖这幅绣品的,我虽然没有拜嬷嬷为师,但是嬷嬷在我心里就是我的师父,我这时候卖她留给我的绣品,我就已经很不孝,要是还贱卖她的遗物,那我真就太混蛋了。”
周二娘被呛了一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价钱,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不能放过这幅绣品。
徐氏一直坐在那里,什么也没有说,就看弟妹和周掌柜的你一言我一语的交锋,她默默的喝茶,吃点心。看着边上的点心心里默默的想着,可惜了。自己不能打包带回去。
周二娘和晓晓继续你来我往,一人一句,价格总算谈妥,二百两银子。
晓晓还托周二娘给自己介绍了一个砖窑,既然有银钱了,她也不想太亏待自己和孩子,房子是一定要重新盖的,暂且盖个十来间房子,把院子扩大,留出以后盖房子的余地。自己到时买一家人,这样家里有成年男人,外边的人也不敢轻易看轻自家,在古代自己也不能轻易的施法术。还是得有个成年男人的好。
走出胡记绣坊,徐氏还回不过神来,晓晓带着发蒙的大嫂到粮铺买了十斗大米,还有一些面粉,又到肉市买了不少猪肉,还有筒子骨,接着就是油盐。还有碗筷,大碗小碗,零零散散的买了很多东西,还有布匹,幸好之前租了一辆牛车,晓晓也没有忘记大哥一家子,之前对孤儿寡母的也是多多照顾。不能发财了不照顾他们。
妯娌俩高高兴兴的回到刘家村,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时间,晓晓在县城看到时间不早,买了不少肉包子还有大饼,自己耽搁大嫂这么久,自己当然得做点补偿。
“大根,三根,快回家。”徐氏在路上看到自家男人和小叔子,看着他们背着锄头,就赶紧大声叫。
这么多东西,得让他们男人搬下车。家里的孩子看着晓晓回来,都奔了过来,“娘(二嫂)……”
“小英,今天带他们辛苦了吧。”
“二嫂,不辛苦,敏敏和小杰很听话的,帮着我收拾家里。”
“唉哟,真不错,今天好好犒劳犒劳你们,我买了好多好吃的回来。”
“哦,有好吃的咯。”敏敏和小杰蹦哒蹦哒的跳起来,抱着晓晓的腿跳啊跳。
兄弟俩搬完东西,也是一惊,好多东西呀,刘三根闷着不说话,自己跟着大哥把东西归置好。
“大哥,大嫂,今晚都在我这儿吃饭吧,我还有事要和你们商量。”
“行,让你大嫂帮你做饭。”
“嗯!”
刘大根带着刘三根帮着弟妹家里劈柴,挑水。家里的两个皮猴子也被小英找回来,听说有好吃的,跑的比猴子还快,马上放弃一起的小伙伴,屁颠屁颠的,小英也不用赶这两只猴子回家。
做饭很快就是热热包子和大饼,还炒了一个回锅肉,一个瘦肉野菜汤,还有一个炒野菜,分量都很足,第一次这个破烂的家里闻到了肉味儿。
“大哥,大嫂,三根,小英你们都拿东西吃,孩子们,你们自己拿知道吗?”
“知道了,娘(二婶)。”
作者有话要说: 部分物价参照贞观初年的物价,有些查阅不到的物价就是胡诌的,勿喷!
第380章 天下第一酒
刘二根家的发财了; 这是近日刘家村热议的大事。甚至有不少长舌妇背后非议,说刘二根家的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才这么有钱,气得徐氏要找她们拼命; 这样污蔑弟妹,自家多少也会受损; 还有她知道弟妹的银钱是怎么来的。也知道来路有多么正经,可是弟妹却不让她找这些婆娘撕逼,只说过段日子有她们后悔的。
晓晓最近不停的忙碌; 买良田,买山林,买地基; 买青砖灰瓦; 还有买了一家奴仆,家里的情况已经不是往昔可比拟的。
家里也请来专业的盖房子的人专门给自家修房子,一家人和买的一家下人肖来福一家; 肖来福一家六口; 被已经落魄的主家再次发卖出来的,肖来福的媳妇儿做的一手好菜; 据说以前是给府里的当家太太做菜的; 专门在小厨房伺候; 府里出事以后才被再次发卖出来。
刘家族长和刘家村的里正都关注着晓晓家里; 晓晓在谣言起来的第二天就请大哥大嫂陪着一起走了一趟族长刘达明家里,还有村长刘达成家里,先后说了自己的一段往事; 还有徐氏作证,自己前段时间怎么发的财,还有等家里的事忙完,自己准备教自家的妹子刺绣,两位长辈家家里的未出嫁的姑娘也是可以来学的。
刘达明和刘达成都经常进城,而且还经常与外人打交道,算是村里难得有见识之人。对于一幅绣品能卖上二百两的天价,他们是闻所未闻,那位传说中的嬷嬷可想而知技艺是如何的精湛。二根家的哪怕只是学的其一些皮毛也不是普通村妇可比的,这时候大部分普通农妇极少能习得上佳的绣艺,难得一见的绣艺和上佳的绣艺都垄断在世家大族女眷和一些大贵之家手中。自家的孩子要是能学到一点,也是一场造化,他们当然愿意。
家里的房屋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包括家具全部置办齐,再敞开屋子通风一段时日就可以入住,晓晓还让修房屋的人帮大哥家也加盖上瓦片,墙体只需要加固一下就好,墙体厚实,暂且十多年二十年,想来是不会有大问题的,晓晓一忙加上没有人提醒她,她还真忘记自己还有个娘家,直到今天大嫂徐氏来找她问家里什么时候办新屋酒,家里的那些亲戚不是一个村的,要派人去通知他们。这时候晓晓才如梦方醒,自己也是有娘家的。
………………
刘三根这些天一直帮着二嫂家里忙活,背着肉和粮食还有布匹到二嫂娘家去请人,新屋酒的日子已经定了下来。他这次就是去邀请他们的。
陈家湾
陈子冲在地里不停的挥锄头,直到实在是累的不轻,才站直腰歇歇,右手拿着汗巾擦身上的汗液,远远望去像是刘家的老三,直到近了一些,才真的认清,就是妹妹婆家的老三,“三根,你怎么来我们这儿啦?”
“子冲大哥……”三根看见熟悉的人,跑了过来,他只是还小的时候,二哥成亲来过陈家湾,多少年没有来过,一点也记不起二嫂娘家是住在哪儿。还好见着了子冲大哥,他不用问别人。
“三根,你是来我们这里做事的还是来干啥的。”
一脑门子的汗,陈子冲又擦了擦,汗巾搭在肩上。
“子冲大哥,你快带我去你家,我是去你家的,你上来。”
“我家,那行,我给你带路,你估计也不知道路。”陈子冲看着刘三根背着背篓还拎着一个包袱,以为他是要出门,顺道来自家一趟递什么东西还是递话的,也没有多问,到家里还有老人,等会儿一起说。主动接过刘三根背上的背篓,背在肩上,背上去发现蛮沉的,这孩子一个人背到这里来真不容易。
不到一刻钟走到陈家,准确的说是陈子冲家里,他和老二陈子青已经分家,老人跟着他。兄弟俩相处的很好,没有什么不和谐的,只是家里的条件差了些,这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
陈父和陈母都在家里,没有出去,春耕春忙已过,乡下都不是很忙,家里田地不多,有陈子冲一个人都忙活就行,家里的人都在家里忙一些闲散的活计,有门路的这时候会去城里找活干,没门路的只有在家里精心伺候庄稼,还有砍柴卖。
“爹,看谁来了。”陈子冲还没有进家门就看到爹在外边田埂上坐着和几位村里的长辈在一起聊天,忙喊了一声。陈父抬起头来看到刘三根,他认识,去女儿家里是次次都能看到,是女儿的小叔子,他怎么来自家了,不会是女儿晓晓出了什么事,可千万不要啊!还有两个孩子呢?
“三根,你怎么来了,不是晓晓有什么事!”
“陈大伯,是有事还是好事,我们回去再说。”刘三根看陈父焦急的样子就知道,他误会了什么,立即解释一下,不能吓着他。
“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陈父不是那种女控的老爹,但也不是那种很重男轻女的男人,家里没有男娃子,他肯定玩命的想有个男娃子,有两个儿子,当然还想有个女儿,他命好盼到了。真的后来有了一个女儿,自小出落的水灵,十五岁就嫁到刘家,一晃已经六年的时间。
想想已经有小半年没有看到自己女儿,上次看到她还是年前看到过,过年女儿因为外孙们三年的孝期未满,也没有回来,心里还怪想的。
刘三根听话懂事,也有礼貌,到了陈子冲家里,一个个挨个的叫,坐下来把包袱递给陈母:“婶子,这是二嫂让我给您的,说是这几天赶快给家里每一个人都做出一身新衣裳出来,下个月到二嫂家里去吃新屋酒,还有这肉和酒也是二嫂让我稍来的,说是还有子青二哥家里一份,衣裳也是。”
家里人都愕然,这是闹啥,一下子这么有钱,不适应啊。
陈父拉着刘三根的手,仔细的问:“三根,你二嫂盖了新屋子,盖的多大,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仔细说说。”
“陈大伯,是这样的,你们村以前是不是有个从大户人家做事回来的嬷嬷?”
“是有一个,不过已经过世有些年头了。”陈父知道说的是谁,女儿晓晓以前还总喜欢到她家去玩,他也搞不明白,自家女儿怎么就入了怪嬷嬷的青眼,她回村以后从不和外人来往,除非家里有事请人做短工的时候,她一般是不会和人说话的。
“二嫂以前在她家玩的时候,跟嬷嬷学过刺绣,可是后来嬷嬷又跟二嫂说学刺绣特别伤眼睛,不让她刺绣,二嫂也就没有在人前刺绣过,不过嬷嬷死之前还给过二嫂两幅她自己绣好的绣品,二嫂当时藏了起来,虽说后来也带去我们刘家,可是她一直没有刺绣,也忘记了这幅绣品,直到前段日子,二嫂生病,倒床不起,那几天一直梦见嬷嬷,她才想起来,家里那时候已经揭不开锅,屋外下大雨,二嫂家里也下雨,实在没有办法二嫂咬牙卖掉嬷嬷送她的绣品,换了不少银钱,想着家里不安全,屋子也破旧,就把屋子盖盖,以后也安全很多。还有她也买了一些良田,看好日子下个月办新屋酒。她还让我给您赔礼,她前些日子生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