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仁兄,你说的这些,都不在理。”
吴起不慌不忙,说起自己的观点。他只是个秀才,的确微不足道,到铺子里做账房,却从没觉得大材小用。
他赚钱,用来买书本,每一个铜板的来路,都是干净的,用自己的汗水换来。
而不是靠着脸,期待被有钱人家的小姐看上,从而一步登天,那和小倌馆的小倌,有什么区别呢?
用自己的肉体取悦谁,他做不到。
再者,商人怎么就是奸诈狡猾了?没有商人,他们买什么,怎么解决问题?
有奸商,他不否认,但是还有很多勤勤恳恳做生意的人,不要一概而论。
书生的清贵,就是因为读书明事理,如果寒窗苦读,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那书不是读到狗肚子去了吗?
吴起针针见血,言辞犀利。
“士农工商,商排最末,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你作为读书人,竟然本末倒置,真是让人心痛!”
不少读书人还是鄙视商人的,根本不认同吴起的话。
吴起摇摇头,不想继续说下去了,话不投机半句多。
再说这些书生,既然自命不凡,但愿有个好前程吧。
每个人追求不同,他以前也觉得商户丢人,自从有了个当山贼的表哥以后,吴起视野开阔,他觉得,只要做好事,做善事,无论是不是父母官,都可以。相反,读书做官,鱼肉乡里,置百姓于水火,那只能起反作用。
第914章 制冰
周围围观的都是商户家的夫人小姐,众人是对读书人有崇拜感,但是听了他们的一番话以后,心里很不舒服。
而吴起,刚好说到她们的心坎中。
是啊,商人低贱,那又如何,吃你家大米了吗?
赚的每一个铜板,都要付出努力,劳作,还有成本,不像书生,吃吃喝喝,认识几个字,就受人尊敬了。
会写话本,了不起吗?下九流的戏子一样会写!
众人从梦中清醒过来,对于写话本的书生,就看上不上了。
“敢问吴书生,可曾婚配?”
小姐不敢问,有妇人在,就没那么多的忌讳。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满意,不少跟来的夫人,当即相中了吴起。
“吴书生,我家在南街,开一家珠宝铺子,是京都的百年老字号。”
一位穿着打扮富贵的夫人疾步上前,拦下吴起,自报家门。
她家不仅仅有一家铺子,还有不少产业,家中只有个花容月貌的独女,再没有儿子了。
家里需要人打理,娶了她的女儿,一步登天不为过。
这里来相看的小姐,大部分长相歪瓜裂枣,而她的女儿,不是自夸,找不出这么好看的容貌。
容貌,家世,钱财,都是上乘,他们做爹娘的,百年之后,家里就是小两口的。
读书若是考不上进士,只能在衙门混个小吏,还不如娶了她女儿,若是以后想要管理生意,自家也是现成的。
“未曾婚配。”
还不等吴起说话,五福赶紧接一句,嘿嘿,看样子,这是被看上了,赶紧投入珠宝店东家女儿的怀抱,以后别来骚扰她。
“真的吗?”
妇人狂喜,拉着五福问东问西,留下一脸猪肝色的吴起。
他现在很后悔,没事说这些干什么啊,有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
“夫家姓徐,你们叫我徐夫人就好。”
徐夫人非常热情,其余夫人见此,也挤到前排。
好事不能让徐家占了,徐家有钱,她们也不差啊!
“吴书生,你喜欢那种容貌的?高矮胖瘦,可曾有什么喜好?”
“对了,你还打算考举人吗?”
“家乡何处?”
众人七嘴八舌,把吴起围在中间。
五福见吴起吃瘪,眯了眯眼,笑容满面地把自家夫人请进铺子。
这会儿,她真想吃好喝好,庆祝一下!
徐家的小姐,很中意吴起,这会儿已经吴起哥哥,这么叫上了,听的人发麻。
李海棠摇摇头,进了铺子,王婆子正端着一盘辣子鸡放到餐台处。
辣子鸡一上来,立刻遭到哄抢,李海棠怕那些人撞到自己,进了雅间。
片刻后,五福举着托盘进入,里面放着都是各类的吃食,光是馒头和面饼,就有好几种,还有一张披萨。
李海棠一脸黑线,若是五福这等食量来铺子,她还是趁早关门大吉吧。
“夫人。”
翠娘现在管理铺子,她最近都在研究支出和成本,有些想法,想找李海棠说一说。
“翠娘,你还习惯吗?”
李海棠咬了一口披萨,干巴巴的,味道还好。没有芝士,总觉得差点什么,看来得想法子,把芝士研究出来。
“习惯。”
翠娘话不多,仍旧有些局促。夫人说过她,因为被休,生了几个闺女,总是没底气。
最近在铺子里,她已经好多了,但是说话之前,习惯性犹豫,怕自己说错话,让夫人不喜。
翠娘想的多,思虑重,放不开。
“有话就说,说错也没什么,不用藏着掖着。”
李海棠摇摇头,翠娘被曾经的婆家压迫习惯了,唯唯诺诺的性子一时半会改不过来。
她抓了抓手上的帕子,从兜里掏出一本册子。
这几个月,铺子成本支出,比以往要多。
深秋以后,要迎来冬日,菜蔬等,明显要比之前的贵上几分,还有鸡鸭,海鲜,从海边运输,人工上的费用,也涨了不少。
铺子不能降低菜品的品质,就要承担支出,所以,收入不如前两个月多。
马上即将迎来冬日,这般继续下去,收入还得继续缩减。李海棠看了一眼册子,发现记录的清晰,她想了想,问道,“我记得,咱们有租赁一处冰窖的冷库,海鲜一次多进一些,放入冰窖里,不用折腾几次,成本不就少了很多?
”
每日一趟,人力物力算起来,花费极多。
而且,带回来放入冰库保鲜,其实和新鲜的差不多,毕竟没有打氧等技术,螃蟹等到铺子,也就死了。
“夫人,冰库也是咱们支出最大的一项。”
翠娘指着上面的数字,铺子每个月租冰库需要花费几百两银子,着实是不小的一笔。
冬日,京都也不太会结冰,除非三九天,他们想要存冰,太难。
“那咱们自己弄个冰窖,如何?”
铺子后身的院落很大,家里有两个放菜的库房,就差一个冰库。
如果能修造冰库,海鲜,鸡鸭,肉类,保鲜就解决了大问题,这样运输食材,也不必从租来的冷库折腾。
节约成本,节约人力,李海棠越想,越可行。
“可是制造冰库,只有宫里的师傅有技术,咱们请不到人啊!”
夏日京都需要大量的冰块,卖冰的能发一笔横财,但是官府命令禁止民间造冰买卖。
“我们不买卖,自己用。”
李海棠熟读大齐律法,深知这方面可以钻空子,她自己用,别人说不出什么来。
制冰块的方法,一点不复杂,但是需要一种东西,硝石。
硝石溶于水,会吸走大量的热,可使水温降入到冰点,从而结冰。
至于硝石,找找门路,弄到应该不难。
“翠娘,还是你提醒我了!”
李海棠表扬翠娘一番,又劝说几句,忙铺子里的生意是一方面,有时间还得抽空陪陪闺女。
翠娘总想着证明自己,她一个妇人,要养活四个闺女,还要给闺女攒嫁妆,当真是太拼命。李海棠打发了翠娘,又开始琢磨制冰,这要是在北地。等冬日大雪封山,随便在河道开凿,运送到地窖里保存,哪里这么麻烦,还要采取化学手段。
第915章 卖书
家里如能制冰,可是解决了一大难题,炎炎夏日,还可都增加一道沙冰,作为铺子里的特色,加上果汁,干果仁,葡萄干,供人品尝。
虽说大齐律法禁止私人制冰买卖,但是她不卖冰,自己享用,却是没问题的。
如果有这个条件,可以建立一个超级大的冷库,按照自家和冰铺的租赁方式,开放单独的冷库,租用给其余的酒楼,相信对方是非常愿意的。
这般比来回运输节约成本,也保证食材的品质。
京都和大齐北地不同,冬日里很少下雪,但是一场冬雨下去,树叶零落,气温骤降。
农历十月,北地初雪,京都还是一片绿意。
李海棠算算时日,决定给季秋写一封信,告知他去山里,帮忙在家里烧烧地笼,风干房子。
再好的院子,几年没人住,没人气,也会破败的不成样。家里后院,有一处寒潭,寒潭里能捞上来一种黑皮的鱼,刺少,肉极嫩,切片在热水里滚,而后浇油,做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水煮鱼,坐在家里的窗边赏雪,安安静静地猫
冬,多么的舒服。
李海棠就喜欢这样的生活,混吃等死,好吃懒做,大把的时间心上朝阳和落日,而不是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忧愁。
萧陵川听到手下人回禀,得知自家娘子在饭食铺子,他放下手头忙的,急匆匆地往松鹤一条街上赶。
“夫君。”
李海棠站起身,面色通红,昨晚她还在忽悠野人夫君,今日休息一天,这不,这么快就被抓包了。
说谎被揭穿,她的脸火辣辣地。
萧陵川不在意地摆摆手,罢了,在床上躺了两个月,娘子不容易,想要出来走走,他是支持的。
萧陵川扫了一眼桌上的盘子,发现上面的吃食几乎没怎么动过,很显然,李海棠的胃口不好。
“我还没来得及吃。”
萧陵川一来,准备告状的五福讪讪地退出门,把空间留给夫妻二人。
也不晓得这二人有什么私密话,反正每次,她都被撵出去,想八卦,没人给她这个机会。
“夫君,翠娘给我看支出的册子,我突然发现,咱们可以自己制冰,节约成本。”
李海棠有新思路,第一时间告知野人夫君,反正,她弄不来硝石,最后还得靠萧陵川。
“靠谱吗?”
硝石不难找,但是纯度高的却不多,况且,制冰,这个他还没听说有人掌握技能。
宫内有专门的制冰师傅,不是没有生意人想碰,毕竟谁都不傻,能从中看到巨大的利润,只不过,想法是想法,终究不现实。
首先,技术就是一大难点。
“你别忘记,你家娘子的来路。”
李海棠一脸嘚瑟,今儿搞定了最愁人的问题,她这会儿心情不错。
莫如海成为她的手下,以后管理铺子,她作为东家,不必亲力亲为,干等着收钱就行。
“好,我这里就有一些。”
萧陵川眸色深深,他没说的是,自己有硝石粉,是因最近一段,他都在研发火药。
他兄弟到外海,发现外海的火药威力巨大,从而找到不少提纯硝石的办法,一旦成了,作战的威力剧增,不是那点烟花爆竹可以比拟的。
“那太好了,现在,咱们就试验一下。”
李海棠挑挑眉,聪明地闭嘴,没有问野人夫君硝石的来路。
这些事,知道越多越累,她并不关心。
硝石到位,李海棠先取了些纯净的水,放进了一个罐子里,然后又让人准备了一个大盆。
她将木盆之中,注入清水,并把罐子,放置在木盆中央,盖好盖子。
最后把大量的硝石,倒进了水中。
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为了显示这件事情没那么容易,李海棠神神秘秘地,念了一段咒语。
萧陵川无奈,怎么看娘子都不像要制冰,而是个跳大神的。
过了一阵子李海棠缓缓地打开了罐子的盖子。把罐子,捧到了自家野人夫君的面前。
“夫君,试冰!”
李海棠感受到了凉意,对制冰非常有信心。
萧陵川点头,轻松把罐子里的冰砸碎,倒了出来。
这冰冻得甚是结实,味道也比冬日里冻得要更加甘甜醇厚,加入了硝石的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只要水分蒸发,重新结晶成硝石,就可以再利用。
对比去反复运输食材,还是消耗硝石制冰,更为简单,省下一笔银两不说,还能造福自家。
萧陵川面无表情,很是麻木,心里却不小的惊讶一下。
倒卖冰块,大齐明令禁止,但是,禁止的事儿多了,南边禁止贩卖私盐,有谁听了?不然的话,陈家如何能积累大笔的财富?
“就是瑶华斋,可惜了,我请了个不错的大掌柜。”
李海棠拉着野人夫君的胳膊,摇了摇,问题再次出现在眼前。
不想做胭脂水粉的生意,做什么呢?
那么好的地段,高大上的铺子,总不能买点上不的台面的。
她是看出来了,那些有钱人,根本不怕贵,怕的是太便宜,掉价。
因此,天价的酱油瓶子,针线筐子,众人明明得知不应该如此贵,却心安理得地被宰。
“书铺。”
萧陵川给自家娘子找到一条路子。
松鹤一条街上,光是书铺就有十几家,卖的都是科考有关的书籍。
东家怕名声不好,坚决不卖一些话本和杂书,否则传出去,就坏了名声,有书生进门,会被说一句,自甘堕落。
卖书要投入不少,但是后期回报高,而且不会有人上门打砸碰瓷,价格公开透明,无形中省去很多的麻烦。
“夫君,那个地段,一共有三层楼,开书铺合适吗?”
李海棠想的都是如何赚女子的钱,还真没想过卖书。
“合适。”
萧陵川没有解释太多,而是把想像的空间,留给自家娘子。
李海棠低下头,琢磨其中的可行性,从今日这些小姐对那个写话本书生的崇拜,可见她们在闺房中多么无聊。大齐没有电脑,没有网络,高门大户小姐们都是识文断字的,闲来无事,也就找人说说话,听听戏,对书的渴求应该不小。
第916章 年根
卖书,涉及到印刷,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印刷作坊。
书本之所以造价高,不仅仅是因为纸张贵,还有一个方面,这个时代的印刷体系落后,是原始的雕版印刷。
把字刻在雕版上,作为模板,而每一本书,都有固定的模板。
例如《三字经》《千字文》需求量甚大,每次印刷成千上万本,这样分摊下去,造价会降低,若是晦涩难懂的偏门书籍,需求量小,只能靠人手抄了。
但是手抄本,有时候无法保证其质量,万一其中有错别字,影响阅读体验,而且也不如印刷的美观。
萧陵川说的这些,李海棠认同是认同,她仔细琢磨,前期消耗的银子太多了,还有关联的印刷产业。
雕版印刷不灵活,必须做成活字印刷,只不过把整体分开,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印章,这样节约成本,人力物力。
“夫君,开在那里,书本必然要多做精装,走高大上的路线。”
书籍分为几个版本,精装用最好的纸张,一打开就有墨香气,方便作为礼物送人。
自家全部采用活字印刷,不用手抄本,看着美观,制作精良,也不担心有人字写的龙飞凤舞,让对方不认识。
“未必。”
铺子面向群体,为未出嫁的小姐们,还有无所事事的小妾姨娘。
高门夫人作为当家主母,管理后宅,忙的焦头烂额,根本没时间去消遣,小妾姨娘就不一样了,吃吃喝喝,闲着没事干。
未出阁的小姐,手头的银两有限,看完一本,就会买下一本,要高大上的话本没用。
铺子是自己的,没有房租等费用,不用请太多的伙计。
对比其余的铺子,珠宝银楼,水粉药铺,造价是最低的。
前期投入,打一些书架,而后专门设置雅间,可以让众位小姐们办理借阅卡,来铺子借书。
李海棠瞠目结舌,没想到野人夫君这么有生意头脑,她一脸崇拜地看着萧陵川,雀跃道,“夫君,我都听你的……”
萧陵川:……
他就是随便出的主意,尽量减少娘子的负担。开个书铺,李海棠本人可以不用出现,一切都交给手下人打理,也不怕被昧了银子。
话本子,能写的人有的是,书铺可以培养一大批,给那些穷得吃不起饱饭的文人,一条生路。
李海棠找到了赚钱的渠道,一日解决了两件大事,心里松快不少。
夫妻俩在铺子里坐了会,准备一起回家,刚出雅间,就见铺子里满满的都是人。
早已经过了饭点,这么多人在,不正常啊。
李海棠扫了一眼,发现来人都是夫人和小姐,众人的目光,围着柜台打转,而吴起,正在低头打着算盘,神色认真。
“吴书生说话有理有据,还未我们商人鸣不平!”
“就是,比那些迂腐的书生强多了!”
众人窃窃私语,很看好吴起,恨不得马上上前,和吴起议定我亲事。
家里开珠宝铺子的徐夫人,看到李海棠出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询问她的住处,想带着女儿上门拜访。
李海棠看了五福一眼,五福翻个白眼,巴不得吴起赶紧娶妻,别再纠缠她。
“徐夫人,您客气了,只是我现在有身孕,精力不济。”
李海棠拒绝的意思很明显,她不想有人上门打扰,再一个,吴起的亲事,她可做不得主。
匆匆离开铺子,和打仗差不多,等出门到马车上,她才感觉周围的空气清新了不少。
路上又看到卖风筝的手艺人,五福下车买了个风筝,拿回去逗弄豆包。
在京都的日子,平淡如流水,自从李海棠拒绝了陈氏,没有把瑶华斋交回去,陈氏就再没派人上门。
期间,她到第一楼定制衣衫,和陈氏走了个面对面,对方只是淡淡地看她一眼,带着丫鬟婆子离开,丝毫没有打招呼的打算。
京都高门皆是如此,逢高踩低,对于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根本懒得理会。
陈氏假装不认识她,李海棠更加无所谓,反正她的身份,一旦大白天下,只有别人来抱大腿的份儿。
一转眼,已经到腊月里。
来京都小半年,李海棠结实了三个关系不错的,方芍药,林菀,另一个性子爽朗的夫人,正是曾经为张如月打抱不平的甄氏。
甄氏说话耿直,经常性头脑发热打抱不平,没什么心眼,相处起来简单。
林菀的铺子开张,胭脂水粉细腻,不比瑶华斋的差,而且价钱便宜,开门没多久,就已经小有名气了。
不少高门夫人,都差丫鬟婆子采买试用,体验很不错。
李海棠有些庆幸,瑶华斋被她转行成书铺,若是继续做胭脂水粉生意,少不得和林菀竞争,铺子又被张如月带累了名声,还会遭受一波一波的冲击。
准备两个月,全部交给大掌柜莫如海,莫如海也是个能力,人脉广的好处出来了,开了印刷的作坊,几乎没费一点力气。
饭食铺子,减少成本,丰富菜品,二层已经开了火锅,养生锅,滋补锅,红油锅,菌汤锅,每日人满为患。
生意蒸蒸日上,没人找茬,少了烦恼,豆包懂事,不用李海棠忧心,这两个月,她长胖了一圈,气色更好。
转眼到年根底下,今年一家人要留在京都过年。
庄子的一处,挖了个小的冰窖,所以,家里可以肆无忌惮地按照北地的习俗,蒸包子,蒸豆包,冻豆腐,存放在冰窖中,不担心变质。
松鹤书院这几日就要休沐,家里饭食铺子的生意依然红火。
银钱是赚不完的,李海棠感念伙计们辛苦,想在腊月二十以后打烊,分发福利,让众人欢欢喜喜地过个大年。
“夫人,打烊一天,就损失很多银子。”
翠娘那个心疼啊,这可都是银子,真金白银。
孩子爹不晓得听谁说的,说她现在发达了,就带人到铺子里闹,说可以不休她,让她做个小妾。以后继续在这边做工,但是银钱归家里。
第917章 客来
翠娘自从被赶出家门那一刻,就再没想着回去了。
她为那个人渣生了四个女儿,却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连带着女儿也如草芥,在婆家伺候一大家子,洗衣做饭,劈柴烧水,那些老不死的,还想卖了她闺女。
被赶出来,即便是日子过得艰难,翠娘挺过来了。
都说做下人不好,干的是伺候人的活计,可是翠娘却觉得,自己用双手赚钱,吃好喝好,还能把几个女儿抚养成人,她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夫人,对不住,翠娘又给您惹了麻烦。”
曾经的夫家来人,在铺子闹,翠娘为息事宁人,只说自己已经卖身,成了死契下人,什么都是主家说的算。
于是,那些极品也不晓得哪里来的胆子,跑到庄上大闹,要求李海棠给他们银子。
“你一个女人家不容易,谈不上麻烦。”
李海棠没当回事,她直接让五福到京兆伊衙门报官,并且带来官差,把一大家子极品抓到衙门。
那些人一见来真的,吓到腿哆嗦,虽然害怕,却也不敢来闹事。
随之而来的,是翠娘和四个闺女,全部被夫家的族谱除名。
为此,翠娘想的开,这样也好,恩断义绝,以前的过往,就当成一场噩梦,过去就算了。
“银子是赚不完的,该休息还要休息,尤其是一年到头,总得吃个团圆饭。”
翠娘是家里买的死契下人,有地方去,但是别人却不同,拖家带口,有的还住在京都的周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