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喜事:夫君,来耕田-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夫君,吃了多,咱们去外头消消食。”李海棠眼前有点眩晕,她扶着萧陵川的胳膊,一步一挪动,期间,还被自家野人夫君提醒注意脚下的台阶。
第222章 镇宅之宝
“小娘子,你喝了太白酒,咋样,是不是看到美人了?”
门口处,有一个穿着丝绸的胖子,看到李海棠出门,忙不迭地套近乎,见她面色不虞,当即灵光一闪,“我知道了,你肯定是看着美人,自惭形秽,所以经受不了打击,晕乎乎的……”
“脑子进水吧,你喝你也晕!”
李海棠气急,什么美人图,完全是大忽悠,喝多了看东西都不清楚,美人只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蒙谁呢!
那些非说自己看到美人的,都是托儿!
夫妻俩在街道上闲逛,路过几家首饰铺子,李海棠没进门,有这篮子红玫瑰,比那些珠光宝气的首饰,更让她欢喜。
“刚才店里的伙计说,在前面有一家铺子,卖的河灯造型别致。”
京都的百姓们喜欢在年节放河灯许愿,幕城多是读书人,比较追捧风月,同样喜欢花灯等物。
最近没有什么节日,铺子生意冷清,里面坐着一个老者,正在对灯布画着图案。
二人进门之后,没有伙计接待。
狭小的铺子里,挂着各种各样颜色的花灯,河灯。
为了节约,只有挂着的少数几个灯笼内置火烛。
李海棠看了一圈,对民间的手艺人十分佩服,每一盏灯笼都是用心之作,可她想找一个有寓意的灯笼。
“老伯,我们可以定制一个河灯吗?”
李海棠的话,打断了专心作画的老人,他点了点头,“但是,你们必须有图样。”
“能先给我们做吗?”
李海棠指着身后那些没有作画的空白灯笼,又指了指自己这一篮子的玫瑰花,“我就想要这个花样的灯笼。”
“半个时辰,一百文。”
制定灯笼的价格要高一些,老伯手脚麻利地调好颜色,在灯笼上画着玫瑰花,每一个花瓣的暗影特地加重颜色,层层分明。
民间的匠人,有深厚的艺术底蕴,不到半个时辰就完成了灯笼。
内置红色的蜡烛,玫瑰花的灯笼呈现出火红的颜色,点缀了漫无边际的黑夜。
李海棠许了一个愿望,和萧陵川一起,把河灯放入河流之中,看着它顺着水流飘远,很快,河面上只剩下一个光点。
“许愿了吗?”
有那么一刻钟,萧陵川很想知道,娘子的愿望是不是和他有关。
“当然,不过说出来就不灵验了呢!”
她的愿望很简单,走自己想要走的路,不为别人所左右。
未来,她不会掐算日子,做任何避孕措施,她和他之间,需要血脉。
只要想到自己能有他的孩子,或许是野人夫君的翻版,李海棠的心都软得一塌糊涂。
在孙铁头娘子生产的时候,李海棠还不太理解这样的感觉,原来,爱一个人,真的希望有人来见证。
“那就放在心里,一定会实现。”
萧陵川说得很坚定,娘子的愿望,就是他的,只要他能做到,就会用心去做。
天色已晚,夫妻二人回到下榻神来客栈。
神来来客栈是大齐最有名气的高级客栈,类似于现代的连锁模式,一般在主要城池,都有分店。
客栈内最低等的普通房间,也要一两银子一晚,令百姓们望尘莫及。
当然,这里伙计的态度十分好,夜里也有人值夜,叫热水,叫吃食都很方便。
贵有贵的好处,这点李海棠认同,当时她扶着脚步虚软的张如意下马车,立刻被眼前三层高的小楼震惊到。
客栈窗户向外推,在外面还有一个可以放风看风景的小露台,露台上有各种颜色的花花草草,而在正中央烫金色的牌匾之上,有一串红色的灯笼,看着十分喜庆。
里面的布置更不用说,一楼有个吃茶点的大厅,布置简单整洁,只有几株翠竹做的盆景,那桌椅都是用上好的酸枝木打造。
“客官,您二人回来了。”
伙计似乎早已等候多时,把夫妻俩带到风景位置最佳的三层。
此刻天色黑暗,站在露台上,迎着凉风远眺,可以看到远处一条宽阔的河流,百姓人家昏黄的灯火。
吹了一会儿晚风,醉酒晕乎乎的李海棠原地复活。
客房在转角,进门是一个会客的小厅,桌椅摆件样样齐全。
隔着一扇凤穿牡丹的富贵屏风,里面才是内室,有拔步床,衣柜,女子用的梳妆台等等。
“?夫君,这里住一晚要二十两银子。”
这个价钱,折算下来,比现代总统套房还贵。不过,物有所值就是了。
沐浴的净房有几平方大小,旁边的置物架子上,提供可以供沐浴的新鲜花瓣。
银钱不是问题,萧陵川不缺钱,他甚至想过,要在每个城池,都买一处小院子,送给自家娘子。
未来的日子,他们就到各地生活,感受不同的风土民情。
奈何屋子没人打理不行,买了许多院子,就得买不少下人,而他不喜欢有人打扰两个人的生活。
“夫君,我洗漱好了。”
李海棠沐浴过后,头发都没有干,她的里衣松垮垮地套在身上,露出白皙的半截小腿。
“好。”
萧陵川答应一声,没有抬头,而是拿着毛笔,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在写信?”
李海棠没打扰,等了片刻,才踩着猫步走过去,等她看到桌上的东西,瞪圆了眼睛。
“夫君……你,你会作画?”
李海棠不能再惊讶了,这神来客栈笔墨纸砚都准备得齐全,在她沐浴的空隙,萧陵川用宣纸,作了一幅画。
问题是,她从来不晓得,野人夫君有这个天赋!
“这个是……”
画作上的小娘子,带着面纱,正在荡秋千,而周围绿树环绕,还有一处青砖瓦房,仔细一看,正是他们山里的家。
小娘子的穿戴,和太白楼的镇店之宝一模一样,但是脸面更清晰,是她的脸!
若说还有什么不一样,嗯,她的胸前起伏大了些。
对于自己的好身材,李海棠是得意的。不过胸大了,就少了点缥缈之感。
“喜欢吗?”萧陵川眼里一片深邃,他在哄自家娘子开心,“太白楼挂着一幅镇店之宝,咱们家以后,就把这幅画作为镇宅之宝……”
第223章 百花节
幕城山水风景优美,空气湿润,街道上两侧被人用花盆摆放着大片的花花草草,随处走一圈儿,都像是在游览风景区。
一直到上路,李海棠仍旧恋恋不舍,不提大忽悠坑银子的太白楼,幕城是个好地方。
不过,太白楼也不是没任何可取之处,至少那道咕咾肉,做的深入人心。
几人轻装简行,乘马车上路,又走了几日,终于到达黎城的地界。
黎城靠海,水产发达,物资丰饶。
不过这里的渔民却不太富裕,主要源于交通的限制,打捞上来的鱼虾,只能在周边城池兜售,送不得太远的地方,不然天气热,两三天全臭了。
周围的村落村民世代靠捕捞为生,村里家家户户都没有自留地,卖出海产,攒得银钱,只够在岸上搭建石头屋子。
偶尔有远道而来的客商收购干海货,把价钱压得极低,不过村民们还是毫不犹豫地卖出了。
海货在不靠海的城池,那是难得一见的新鲜货,而在渔民眼中,比红薯更廉价。
顿顿吃鱼虾,他们早已没什么感觉,倒是吃一顿青菜难得。
海边多砂石,没有一块像样的田地,想要吃青菜,只得用鱼虾到集市上换。
家家户户出行没有马车牛车,只能靠着一条腿,长久下去,不是办法。
后来渔民们学聪明了,在土壤丰沃之地挖来黑土,用木头框子装着,放到石屋里,买来菜种,用盆子接着雨水灌溉,菜还真的长出来了。
黎城是李海棠的向往,真走到黎城脚下,她觉得,这片土地都是神圣的。
“到黎城就好办了,我使银子找人去给我舅舅送信,先报个平安。”
张如意比李海棠还兴奋,她也曾远行,从京都到北地,但是这一路,他们没有在黎城停留。
此地靠海,气候湿润,民风相对开放,据说每年七月底到八月初,有一年一度的百花节。
“百花节是什么节?”
一行人在人群中穿梭,所到之处,百姓们都在议论,今年百花节,城中要选百花娘娘,为百姓们撒福袋祈福。
“我好像在游记中看到过。”
李海棠仔细回想,她买的游记,作者曾经提起黎城的特色百花节,只有本地独有,全民同乐,热闹程度,甚至超过了大年三十。
每年的百花节,都会选出一位百花娘娘。
百花娘娘为十二岁到十八岁之间的未成亲女子,黄花大闺女,冰清玉洁,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好。
只有这般女子,才能坐在最美的花车上,接受百姓们的拥戴。
“年龄上倒是放宽了,但是一般十八岁的女子,都成亲了吧。”
张如意听得津津有味,听百姓口中的意思,百花娘娘对身份上没有要求,平头百姓也可。
往年的百花娘娘,在参加了百花节之后,很快就嫁出去了,无一不是被达官显贵看上。因为百花娘娘本身,也是福运的象征。
“具体的,游记上没写,我们可以打听一下。”
李海棠囧了囧,谁让作者就是个大吃货,长篇累牍地讲述百花节制作的百花饼有多么好吃,用几十种鲜花调制的馅料,其中加了蜂蜜,女子吃可美容养颜,调节气色云云。
“那真是太好了!”
张大小姐天生爱八卦,对此事万分的感兴趣,甚至盖过美食。
“别激动,千万别激动。”
李海棠伸手拉住就要冲出去的人,打击道,“就算甄选百花娘娘,也没你什么事,你已经成亲了。”
“对啊。”
张如意接受这个事实,瞬间又成了泄气的皮球,不过能看看热闹,也是好的。
从前未成亲,只能在深闺中,出门一趟不容易,特别是爹爹娶了狐狸精进门,更加限制她的行动自由。
嫁给卢二愣子,不说事事顺心,至少,想出门,他陪着一起,尊重她的意愿。
“几位,你们是外地人,特地来黎城观看百花节的吧?”
一旁有本地百姓听到几人议论,兴致勃勃地介绍黎城的百花节,若是能得到百花娘娘的花环,回去用花环浸泡在水中沐浴,就能脱胎换骨,从此走上康庄大道。
“真的吗?”
张如意半信半疑,不晓得用鲜花沐浴有什么不同。
“这个咱们可不敢说谎,前年一个举人被选中,当晚就做了一首诗,去年高中进士,被派到南边做县令,听说还成了某地知府的女婿呢!”
不说前年,就说去年被选中者,开了个小铺子,现在生意兴隆,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百花娘娘祈福,是黎城百年来的传统了,每年这个时节,黎城都是人满为患。
的确,大街小巷,有不少外地的男男女女,说话的口音不同,有些家乡话,李海棠只能听个大概。
集市上,每隔几米就有小贩摆摊,海里出产的鱼虾,螃蟹,有些都天不亮捕捞上来的。螃蟹里面放着点海水,还是活的呢。
李海棠咽咽口水,她忍不住啊,之前家里能有点晒开的海米虾仁,炒菜包饺子提鲜,已经让她很感恩了。
从蛮族运过来的海鲜,也是冬日天冷才能吃上,现在遇上活物,煎炒烹炸煮,定是要吃个够本才行。
“蟹是凉物,吃多了不好的。”
萧陵川看自家娘子眼巴巴地,面色松动,罢了,喜欢就吃吧,难得娘子来一次黎城。
李海棠点头,她胃寒,螃蟹她可以少吃,海里又不是只有螃蟹,大虾,鱼都是鲜嫩的,只要做熟了就好。
一行人投宿街边看上去不错的客栈,收拾整理后,立即出来逛街,李海棠看到有卖烤鱼片的,当时小小震惊了下,是了,这个东西又不复杂,早就该被研究出来了。
只是边城和鹿城几乎没有卖的,杂货铺没有,货郎那里也没看到过,她以为没有,看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走多看,也能享用各地美食。 烤鱼片似乎加了一点点的黄酒,糖和姜汁,保留鲜味又去了腥气,李海棠用油纸包了几份,天热也放不坏,饿的时候可以解解馋。
第224章 记仇
“好家伙,海里的大鱼,至少有十几斤啊!”
张如意看着摊位上的大鱼,眼睛都直了,这么大,得怎么吃才能吃完?往常在河里能打捞个三五斤的,就不是很常见,十来斤,她第一次看到,算是见了世面。
听说运气好,还能捞到二三十斤的,那么大,她都不敢吃,怕碰见鱼精。
“买上一条,咱们去海边借个大铁锅,炖鱼吃!”
大鱼的尾巴像小燕子,所以,黎城人称之为燕鱼。这和萧陵川曾经吃过一样,肉厚实,味道好,煎,炖,炸,酱,怎么都能做,因此很得当地百姓喜欢。
海边有专门的小棚子,渔民也兜售海鲜,租借锅碗瓢盆,周围城池有那不差钱的人家,专门到此处尝鲜,俨然一个古代版的大排档。
一条十来斤的大鱼,只要二两银子,这个价钱,往常只够在大酒楼点一道鸡鸭。
李海棠刚要走,却在正要转头的时候看到熟悉之物,她指着黑绿色的外头带刺的海参问道,“这个怎么卖的?”
“小娘子,你问这个刺头?”
卖鱼的小贩拿起海参,直接打包装在小篮子里,“这个海边多的很,不要钱,直接送你了。”
小贩的意思,不要银子,他这里有个十几头,许是捞鱼的时候不小心一起弄过来的,反正也要扔,眼下有人要,他乐不得。
李海棠一脸心痛,营养价值那么高的海参;不是被叫海虫子就是刺头,这是有多嫌弃啊!
海参就这么随便被渔民堆在沙滩上,太暴殄天物了!
当然,百姓们也不晓得啥叫营养,只知道鸡鸭鱼肉是好东西,有油水。
对着小贩感谢一番,李海棠很激动,蛮族运送过来的不如黎城的新鲜,这些海参都是从海里刚捞出来不久的。
海参不为百姓认可,想换银子那是天方夜谭,不过自己吃补充营养,也是极好的!
她准备去海边捡一些,然后靠着大日头晒干,留着以后做干货。
现下,蛮族和大齐关系紧张,两国已经限制了交易,海参这等物品,基本上在边城绝迹。
尽管有心里准备,在海边看到厚厚的一层海参之时,李海棠还是激动了下。
渔民知道这玩意能吃,夏日切成小条,偶尔炒个大葱,但是论滋味,真比不得虾蟹,海边能吃的太多了,海参无人问津。
李海棠打下手,炖鱼的活计就交给自家野人夫君,而卢二愣子本着君子远庖厨态度,对着大海吟酸诗一首,听得李海棠牙疼。
同时,也让她明白一个道理。无论多么接地气的读书人,骨子里都改变不了对风花雪月的向往,卢元卿也是个俗人。
“夫君,我作诗比卢元卿要更胜一筹。”
风轻云淡,赤着脚走在海边的细沙上,李海棠忍不住发出一串笑声,听得萧陵川频频回头,他卷着裤腿,被自家娘子拉来做苦力。
素日,女子要衣着整齐,就算村里人农忙,也是不露脚面的,而在海边,入乡随俗,脚陷入沙子里,无人注意。
萧陵川手里拿着一个竹筐,用两根长长的竹筷子,夹起海参,空中一扬,海参稳稳地落入竹筐中,不曾掉落一个,他的小腿上肌肉轮廓分明,看着就很有力量。
“那娘子就作诗一首,让为夫品鉴一番。”
萧陵川抬起头,沉声道。
远处海天一色,一眼望不到尽头,海面波光粼粼,上空是成群结队的海鸥,如此美景,在污染严重的二十一世纪很少见,李海棠用手顺了顺胸前,突然有了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
她咳嗽两声,清了清嗓子,抬起一只胳膊,抖了抖,饱含深情地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海棠眨眨眼,抄袭古人,没有什么心理压力,可后半句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太伤感,还是不说了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她用余光偷看一眼萧陵川,决定沉默。
萧陵川看着不动声色,嘴角抽了抽,片刻之后,还是决定说实话,“娘子,这是金琥作的诗吧?”
李海棠:……她好歹也是个女神医,难道在夫君眼里,是个草包?如此有才情的半首诗,就是卢元卿都想不出来。
诗词歌赋,最重要是通俗易懂,她这属于绝句,一般没点文学素养的做不出来。
萧陵川看李海棠面色不佳,察觉到自己说错了话,诗句听上去就很伤感,不符合自家娘子的风格。
“哼!”
捡了满满一大筐的海参,李海棠见差不多了,独自往海边的小棚子走,临走时,手还不落空,又抓了几头,只恨自己没长出三只手来。
她根本没理会自家野人夫君,好不容易用肚子里的墨水想了半首酸诗,他怀疑她,虽说不是原创,但是也不是小弟李金琥作的啊!
棚子里,张如意摆好碗筷,又拿出在黎城买的一坛子黄酒,见李海棠手里抓着东西,惊讶道,“你捡这么多刺头作甚?长的不好看,难以下咽。”
长得不好看的,就算再好吃,也觉得有点怪怪的,外皮软软的,有点像水蛇,摸一下就能让人毛骨悚然。
李海棠和别人不同,整天吹嘘自己能引领鹿城潮流,而后又把看着软软的和水蛇一般的东西当成宝贝一般。
以前张如意总是想不通,以为李海棠魔怔了,今儿她才终于顿悟,原来是这位审美异于常人。
那话怎么说来的,重口味!
前两天,她找李海棠吐槽,卢元卿唇红齿白的,女装比女子还美,她心中嫉妒,诋毁几句,谁料李海棠竟然认同地点点头。
张大小姐很无语,她不过嫉妒出门没人调戏自己,却有人调戏女装的卢二愣子而已,口是心非,可李海棠似乎真那么想。
男子就应该俊逸风流,难道要和萧陵川一样,风吹生晒,皮肤糙黑,像个黑炭头才好?
虽说,萧陵川力气大,可是有用吗,家里又不缺银子,不用自己做活儿,底下养几个下人就好了。卢元卿的手,又细又长,晚上抚摸她光滑的脊背,都有让人战栗之感,张如意想,必须保养好夫君的手,这关系到她的性福。
第225章 就是不给!
李海棠用匕首把海参剖开,去掉里面的内脏,破了几段炒大葱,她用筷子夹了一块,频频点头,味道可以。
以后带着上路,时不时给自己做个海参炖蛋,海参烧肉,多多滋补。现在把身子调养好,就能随时备孕。
一条十几斤的大鱼,用大砍刀剁成几段,去了头和内脏还有个十来斤,加上粉丝,姜葱,足足炖上一个时辰。
出锅之前,顺便撒一把香菜沫提味。
黎城附近的百姓最是享受,不远处还有几个棚子,四周围着粗布帘子,帘子的四角有绳子系在铁架子上固定,若是想要欣赏海景,把布帘绑在一边即可。
到了涨潮的时候,刚刚还平静的海面,波涛汹涌,海风呼呼地吹,几个人把大锅挪动到棚子内,坐在椅子上,推杯换盏。
众人都忙着吃大鱼,炉子上的位置空了,又被换下铁锅煮螃蟹,旁处还有渔民送来的蚬子,海螺。
蚬子泡在水中,口中泥沙吐干净了,只需要煮个三五分钟即可。
席间,李海棠一言不发,萧陵川则频频给她夹菜,总觉得娘子有点不对劲,“娘子,铁锅炖大鱼,和我当年走镖吃的一样,你多吃一点。”
“铁锅炖大鱼?还不如吃铁锅炖自个儿。”
李海棠板着脸,见张如意和卢元卿同时看她,赶忙低下头继续吃。
哼,至于和野人夫君的问题,要自己解决,绝对不给外人看笑话。
一顿饭,没有主食,光吃鱼虾,尽管如此,海鲜大餐,仍旧让李海棠几人吃得肚圆。
“娘子,先出去走走,当心积食。”
萧陵川哭笑不得,面上飘忽,用手替她揉了揉,又扶着李海棠,带着她到沙滩上漫步。
为讨好自家娘子,那一盘海参,他吃了有大半盘,现下觉得身上发热,恨不得把衣服脱了去。
只有靠吹海风,才能让自己意识清明些,驱散心底的燥热感。
海边只有一块是细软的沙滩,适合漫步,旁处都是细碎的砂石,走上去硌得脚疼,海边居住的渔民常年赶海,脚底板一层生硬的老茧,走在石头上,稳稳地,如履平地。
吃饱喝足,李海棠心情好了些,到黎城后,她托人给春娘送信,中途出了点事,耽搁不少时日,怕是赶不上小包子的满月酒了。
临走之前,渔民送过来五六个新瓷罐,上面用油纸封口装海鲜酱,系上麻绳,想吃的时候,拆开挖一大勺,配着白米饭或者凉面,也是有滋有味的。
日落西山,一行人从海边回到城内,逛几家小店,买一些零碎东西,干果蜜饯,山楂糕,找那酸口的,一样包上些,促进消化。
城里有专门的海味一条街,在夕阳只剩下最后一丝余韵的时候,街道上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