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穷鬼的上下两千年-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倒是希望你,永远不要出山。”
到了山外,和这隆中就不再是一个样子了。
似乎是错觉,诸葛亮在顾楠的身上看到了沉沉的疲倦,甚至比之一个老人还要迟暮。
他不知道明明和他差不多年纪的人,为什么会让他有这样的感觉。
只是觉得这样的倦意不应该出现在她的身上。
“先生。”
诸葛亮说道,顾楠的视线看向他。
少年笑了一下。
“先生如果在外累了,可以随时来隆中,亮扫榻相迎。小均小英应该也会很开心。”
“呵。”顾楠仰躺着轻合起了眼睛:“知道了。”
“先生休息一下吧。”
“嗯,也好。”有些迷糊的声音应道。
·
“仲兄,今天中午可以吃鱼了。”诸葛英抱着一条鱼,身上的衣衫半湿,笑着跑来。
玲绮和诸葛均也都提着一个小竹篮,看样子应该是捉了不少。
等他们走进,诸葛亮正坐在溪畔的草地上看书,而他的身边,顾楠浅睡着,身上盖着一件衣服。
见几人走来,诸葛亮抬起了头来,笑了笑,手放在嘴上做了一个轻声的手势。
几人也是一笑,将手放在了嘴上。
第三百六十八章:平时为人好的话别人就不会怀疑你
夜里草屋里的人该是都睡着了。
诸葛亮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他没有什么睡意,在床榻上躺了一会儿,坐了起来。
走到桌岸边挑起了一盏烛火,在烛火的映射下,照亮了诸葛亮的房中。
他从自己桌案下取出了一些画卷,将画卷摊开。
是画了许多,有一个小女孩在山中戏耍,笑着回看向画外的;有一个少年在田中耕种,伫着锄头的;有三个人在草庐中闲坐,相互笑谈的;还有一个少年乘船而去,渐行渐远的。
上面画着的都是他想记下的事。
他画了很多这样的画,只不过诸葛英和诸葛均平时都很少进他的的房间,都没有见过这些。
诸葛亮一幅一幅的看过,有时他看过一幅会轻笑一会儿,有时则又是无声片刻。
看到后来,画中又多了一个斗笠人一个小姑娘。
直到看到最后一幅,是乡间几人走过田边,指着山侧笑语。
诸葛亮的手从画间摸过,如果可以,他如何不想就在这隆中一直过这般的日子?
只是,他又怎么会不明白,乱世安能苟全?
顾楠和玲绮终是要离开的,等到几人以后再见,却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玲绮问过顾楠后,将她每日抱着的剑送给了诸葛英,让她留着防身。
之后两人就在晨间的山路上走出了隆中。
·
长安城里。
董卓坐在桌案上,将酒杯中的酒一口饮尽,沉沉一放,酒杯砸在桌案上发出一声闷响。
王允半月前宴请董卓,宴上同样让貂蝉献舞进歌。董卓酒意阑珊,见貂蝉自以为见神仙中人,不能自拔。
王允趁机便说欲将貂蝉献于董卓。
董卓大喜,言语无措之后再三拜谢,就要将貂蝉带走。却叫王允拦了下来,只说是要挑选一个好的日子再将貂蝉同随礼一同送到府上。董卓兴意上头,并没有多想便应允了。
不过到今日已经是半月了,他依旧没有见到王允将貂蝉送来。
反而是听到貂蝉常去吕布府上的传闻。
“老匹夫,安敢欺我?”
董卓的声音低沉,手中的酒杯微颤,被捏出了一道裂纹。
两旁的左右都已经被挥退了下去,此时只有他一人坐着。
大概是又过了一会儿,一个侍女从外面走了进来,头也不敢抬地说道。
“相国,司徒到了。”
董卓看了婢女一眼,松开了酒杯。
“让他进来。”
“是,是。”婢女小步地退了下去,该是通传之后,身穿官袍的老人走上堂间。
王允两手摊开拜下:“相国。”
“司徒。”董卓看着王允眼神一冷,但是没有直接发作,而是沉着声音问道。
“司徒之前说,欲将貂蝉送与我,不知为何迟迟没有送来。而我反而听说,貂蝉常往我儿吕布府上去。不知司徒可能告诉我缘由?”
“相国。”王允的模样像是惊恐,拜道。
“相国还请明察,我先前就想让小女去相国府上,可小女说想推脱几日,念及父女之情我也只好延误。至于她和吕布之事,相国,我是也真不知道啊。”
说着就差跪在了地上。
座前的董卓眯起了眼睛:“你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允不敢有所欺瞒。”老人的声音颤着,两股像是战战不稳。
“貂蝉定当送到相国府上。不过,提及温候,相国,我有一事不知该不该说。”
王允抬起眼睛看了董卓一眼,又将头低下。
“哦,你说来无妨。”董卓的脸色似乎松开了一些,取过了一只新的酒杯,倒了一杯酒水。
“是,允听闻,朝中有人传言,温候对相国多有不满,恐有……”
王允说道此处,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后面的话,董卓不问,他不能说。
“恐有什么?”董卓拿着酒杯,脸色沉下,最后还是问道。
王允向后退了半步:“恐有,异心。”
·
“哈哈哈哈。”董卓抬了起酒杯一口喝下:“司徒说笑了,我儿待我,怎会有异心?”
面上该是不信。
“话虽如此,但是相国,温候终归姓吕,而非姓董。何况先前,温候不也是丁原……”
见董卓的神色不对。
王允并没有把话说完,而是依旧只说了一半,有时候话说一半是要比说完要好的。
躬身拜道:“允多言了,相国勿怪。只是,还望相国留心。”
握着酒杯的董卓神色不定,眼中也不得不带上了一分疑虑,吕布又异心这件事,他先前也确实听到过一些消息,当是并没有太在意。
此时又叫王允提起,却让他有了一些疑心。吕布先前也是丁原的义子,不也是杀了丁原来投他的?
谁能知道,不会有第二次。
“司徒。”董卓的眼中微动,摇了一下手中的酒杯,又放在桌上:“你觉得,应该如何留心?”
王允的手掌微微捏紧,向前走了几步,俯身在董卓的耳侧轻声地说道。
“相国只需如此一试就可……”
说完,退回了堂上:“若是温候无异心,自然不会有什么关系,相国过后安抚即可。但是若是温候有异心,定然会有异动,相国自当小心。”
董卓的手放在了下巴上,摸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眉头深锁着。
看向王允,挥了一下手:“司徒,先下去吧。”
“谢相国。”王允一拜,退了出去。
董卓的门外,王允走出,捏着拳头,两手细微地颤抖着,深吸了一口气。
回头看了一眼董卓的府上,眼中带着难明的意味。
同一时间,吕布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是说因为他不是西凉部将,董卓对他心有疑虑,先前要用他,此时却有除去他的想法。
吕布手中拿着信封,翻看了一下,找不到落名,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寄来的。
不过董卓的残暴他都看在眼里,说董卓对他有猜忌,有心除去。
他还真不能当做是空穴来风。
手中拿着信封,将信封送入了身前的油灯中。
看着书文燃去,吕布的眼中火焰明暗。
第三百六十九章:控制情绪很重要
院中的两侧栽种着花草,这个时候应当开得正好,却没有人有心去欣赏。中庭是一片池塘,塘中鱼戏在石桥下,石桥接着水中央的一个小亭。
亭下的坐着一个身材肥大的人,穿着一身华袍,斜坐在亭子里,满是横肉的脸上使得他与这院中的景色格格不入。
如果说董卓在刚入洛阳时身材还可以说是健硕的话,此时算的上是完全走样了。在洛阳时他就是荒淫无度,自从入了长安后,自以为已经形势在握的他变本加厉。可以说在他的身上已经完全看不到当年那个西凉大将的影子了,可能一个人就是轻易的会被改变吧。
董卓的身边站着一个侍女,低头捧着酒杯,一句话也不敢说,如果再仔细些还能看到她的手上微微发颤。
在他的另一边还放着一柄长戟,董卓出行是常带兵刃,倒也不算奇怪。
庭院里的人不多,除了亭下的两人,就只有门口还站着两个侍卫。
董卓坐在那里也不说话,像是在等着什么人。
大概是等了一炷香的时间,庭院外走来了一个人,披挂着一身黑色的甲衣,手中提着一柄一人多高的方天戟,甲衣沉重那人的脚步声在安静的庭院里显得很明显。
“将军。”门外的侍卫行礼让开。
吕布站在庭院的门口,看向庭院里。
董卓残暴长安城中许多人都敢怒不敢言,董卓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因为担心有人刺杀,所以常让吕布护卫左右。
今日董卓唤他来本来也是这样,但是吕布看向庭院里,眉头微皱。
这样子不像是董卓要他护卫的意思,反而像是董卓在刻意等着他。
虽然察觉出了一样,吕布还是走进了庭院里。
董卓面上平淡地挥了挥手,他身边的侍女连忙行礼退下。
“相国。”吕布站在亭子的石桥前行礼,他是董卓的义子,但是在通常的情况下也不常用父子相称。
“吕布。”董卓闷闷地声音在亭子中传出。
“在。”吕布抬起了头来,两人就站在不长的石桥两侧相互看着。
董卓抓起桌上的一颗水果放进了自己的嘴里。
“我让你几时来?”
吕布的眼下轻合,不动声色地说道:“相国让我食时来。”
“那现在几时了?”董卓嚼着嘴中的水果,将手放下,淡淡地问道。
“是食时刚过去了一些。”
食时是朝食的时间,一般是早上的七点到九点,但是一般人吃过早饭之后便算是食时已经过去了。
看董卓的样子,应该是已经吃完早饭了。
“我让你来护卫,你却迟迟不来。”亭下的声音发寒,董卓的手抬起,握在了身边的长戟上。
“是不是要等到我被刺了,你才准备到?”
“相国,布不敢。”吕布低下头,董卓此次恐怕是在故意与他为难。
“你还有什么不敢!?”
握着长戟的手绷紧,董卓的脸上露出了一分凶戾,直接将长戟抬起向吕布投了过去。
他比之从前确实不如,可手中打得气力还是在的。
亭下的风声一紧,将挂在两旁的帘子吹起,长戟飞射而出。一瞬间就是逼到了吕布的头上,吕布没有抬头,险之又险地时刻让开了身子。
破风呼啸的声音几乎是贴着他的脸落下。
“砰!”
一声巨响,长戟倒砸进了吕布身边的地上,精铁打造的长杆上倒映着吕布的脸色。
很难看,几乎阴沉的快要滴出水来。
咬着牙,握紧了方天画戟,吕布微微地侧过眼神看向董卓,眼底闪过一丝杀意。
董卓是何人,在西凉领兵多年,对于杀意自然是在敏感不过,何况此时吕布这杀意几乎没有什么掩饰。
向着亭中,吕布的脚步向前迈了一步。
“你要做什么?”董卓冷喝道。
叫他停了下来。
方天画戟在手中抖了一下,吕布轻吸了一口气,没有发作,抱拳行礼。
“布惶恐,现在就去护卫院中,告退。”
说着转身退下,两人互看不到对方的脸色。
吕布的脸上阴沉,刚才要不是他最后闪开,董卓那一戟就是真的想要杀了他。
而董卓坐在桌案前,看着倒竖在庭前的长戟,拿着水果送进了嘴里,横过眼睛看向吕布离去的样子。
对我起了杀意?吕布,看来你真有异心。
·
城中快入夜,将是宵禁的时间,曹操拖着疲惫的身子骑着马从府外走来,这段时间整顿新募的兵马,确实让他累的不成样子。
“将军。”府前的守卫上前。
“嗯。”曹操应了一声,疲倦地翻身下马来,将手中的缰绳递给了守卫。
“今日,先生可回来了?”
“回将军,还没有。”守卫看来也是习惯了,曹操这几日是经常问这个问题。
“是吗。”曹操可能也已经听习惯了这样的答复。
看了一下天色,回过头来看向守卫。
“时辰不早了,在过一会儿就可以闭门了,你们也早些去休息罢。”
“谢将军。”
守卫点了点头,眼中带着感激的神色,如今的年月,能有口饭吃就是很好的了,也不敢多求什么。
曹操进了府里,堂上他将披风解了下来,随手挂在一旁,坐在了桌前。
掌茶的侍女上前为他倒茶,茶水注入杯中是还温热。
“天将黑了,去门前将灯点了吧。”曹操端着茶碗,喝了一口说到。
“是。”侍女点头,退了下去。
堂上独留下曹操一人自己饮茶,突然一个声音传来。
“夫君对那顾先生,比之自家人都要上心,叫我都有些吃味了。”
声音传来,是一个妇人从堂后走了出来,应该才过三十岁的年纪,本该是快要老去的年纪,可这妇人却还是风姿绰约。
曹操看了妇人一眼笑道:“你若是吃味就不会说出来了。”
说着摊开了一只手,妇人笑了一下,坐在他的身边,轻靠在他的怀里。
两人坐在一起,曹操静静地喝茶,女子则是安心地合着眼睛,堂上一时间很安静。
妇人温声地说道。
“子脩这段时间课业进步了不少,子桓也懂事了许多,开始有个兄长的样子,都会来陪子建玩闹了。说来,还真是应该谢谢顾先生。”
第三百七十章:我家从前的门前也亮灯
“是啊。”曹操轻轻地出了一口气,拍了拍妇人的肩膀:“若不是她,我那时也不能从阵间回来了,实在是不知该如何相报。”
“要不然怎么说,你运气好呢?”妇人掩着嘴笑着,起身将曹操的茶碗再填满。
“哈哈哈。”曹操大笑了一声。
看向堂上感怀地说道。
“确实是我运气好,德行不足,却能得这么多人相助……”
说着,他看向妇人,慢慢伸出手放在了她的手上拍了拍,轻轻地环住了她的肩膀。
“顾先生之学可为国士,对我又犹如伯乐。”
说着疲惫地轻倚在妇人的身上,喃喃地说着。
“如此乱世,我不知能保全你们多久,若是我出了事,有顾先生和元让他们在,我也好放心你们。”
“子脩才刚成人,子桓和子建都还小,你是不能不管的。”妇人反握着他的手,认真地说道。
“嗯,不会的。”曹操小声地回答。
他看着怀里的妇人只敢静静地淡笑,不敢露出别的模样,应该是同每一个丈夫和父亲一样。
不过这样的世上,谁知道呢?哪一日会死在哪一处。
没有起兵讨贼时的大义,也没有追击董卓时的决然。
他此时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样,只是轻搂着妻子不言不语,包含着他所有想说的东西。
将要入夜了,城中宵禁本来是不会再放人通行,不过顾楠有曹操的书文,倒是可以进城。
府前,门前的守卫已经退下,要不了多久就要闭门了,守卫也不会在门外值夜。
一个侍女正站在门前,将一盏灯笼点亮,垫着脚举着挂着灯的木棍,想将灯笼挂在门檐上。
街上的一边,一个穿着白衣的斗笠人牵着一个小姑娘向着府前走来。
走到府前,白衣人见到挂灯的侍女,停下了脚步。
“夜里也无人,姑娘在门前点灯做什么?”
侍女垫着脚,挂灯的木棍还是有些碰不到门檐。
听到了身后传来声音,以为是归家的路人,之前也有人问过这样的事情。
没有回头,继续将木棒举高了一些。
“家里的先生在外未归,将军才让我在门前点一盏灯,要是先生夜里回来也好看的清路。”
身后的声音顿了一下,随后轻笑了几声。
“这么晚了,还叫你辛苦,你家将军还真不近人情。”
“哪有什么辛苦。”侍女手中的木棒终于是碰到了门檐,将灯笼挂在了上面,轻出了一口气。
“将军和先生待我都很好。”
这府上已经比别处好了太多,将军对下人也不苛刻,那未归的先生她曾经也见过一面,她为先生倒茶的时候,先生还对她说了一句谢谢。
侍女转过头来,看到的却是一个带着女孩的白衣人。
“先生?”
“呵呵。”顾楠牵着玲绮走到了门前:“我也回来了,你早些休息去吧。”
“是,是。”侍女该是羞怯,慌张地点了点头:“我去告诉将军。”
说着,就小跑着回了府里。
顾楠站在门前仰起头,看着那灯。
灯摇晃了几下,将门下照亮。
玲绮也抬着头,突然说道:“师傅,我家以前门前也会点灯。”
“哦,等谁吗?”
“等我爹。”
“是吗?”
·
李儒拿着一份书文从庭院外走来,走到半路上,正好遇见了吕布。
只见吕布脸色难看,眼中带着些许的煞气,叫得两旁的侍卫都不敢做声。
就连他看着,心中也生出几分寒意,看了一眼吕布走来的方向,他应当是刚从相国所在的庭院中走出来的。
这幅模样,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李儒的眼色微动,上前将吕布拦了下来。
“将军,可是刚从相国处回来?”
被李儒挡住了去路,吕布停下,看了他一眼,最后才是沉声的应道:“嗯。”
“看将军的样子,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也不能怪李儒多心,此时时局初定,吕布如果和董卓之间有了间隙,很有可能会出差错。
如今中原诸侯相争,他们只需稳固长安即可,但是如果在内部出错,恐怕会坏大事。
吕布的眼睛眯了一下,显然没有回答的意思,只是说道:“我有事未做,先告辞了。”
就绕开了李儒离去。
李儒站在原地,回头看着吕布离开的方向,他的心中有种很不好的预感。
握着手中的书文,李儒思量了一下,向着庭院里走去。
“相国,郎中令求见。”
侍卫站在董卓的身边说道。
董卓吃着水果,听到侍卫的话,手停了一下:“李儒?”
“让他进来。”
“是。”
李儒拿着书文从庭院外走了进来,穿过了石桥,走到了董卓的面前。
“你有什么事?”董卓靠坐在座上,平淡地问道。
李儒看了一眼董卓,在他的脸上也看到了几分冷意。
将手中的书文递上:“朝中些许事情需要相国过目。”
“嗯。”董卓伸出手:“拿来吧。”
将书文放在了他的手上,李儒低下头,斟酌了一番。
“相国,刚才我进庭院时见到温候离去,脸色难看,不知是发生了何事?”
拿着书文,董卓没有翻看,而是随手扔在了桌边。
李儒一直在他的手下作为谋划之人,这是问及这件事,董卓倒也不意外。
将事情的始末告诉了李儒,董卓看向他。
“你觉得,吕布此人可还能信?”
李儒此时也皱起了眉头,想了很久才说道。
“相国,只因为这样便断定温候有二心还是太过轻率了一些。”
“此时局势不稳,相国这时若是与温候生出隔阂,必受有心之人利用。应当与温候稳固关系才好,至于那个貂蝉,如果温候想要,相国就是给他又如何?”
“相国当以大局为重。”
董卓抬了一下眉头,摆了摆手:“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听进李儒的话,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董卓起码相信一点,吕布刚才对他的杀意,他是绝对没有感觉错的。
他不可能放任一个对他有杀心的人在他的身侧。
第三百七十一章:气节
“滋。”
灯盏中,随着灯芯的燃烧,蜡油缓缓化开。灯盏下的光线有些昏黑,这里一般都是光线照不到的地方。
一双老迈的手伸出,手上拿着一张薄纸,纸上记着细密的文字,在晃动的灯火里有些难以看得清。
双手慢慢地将纸张抚平,摊开,凑到了光线照得更清楚的地方。这才让人看见了站在灯下的人的面容,一副老迈无力的面目。
只不过这老迈无力的人,此时正在做着的却是一件要颠覆长安城的事。
王允看着手中的书文,是他见过董卓后的月余,那之后董卓几乎再没有提过貂蝉的事情,而是将目光都放在了吕布的身上。
这段时间董卓已经愈加疏远吕布,甚至身侧的护卫也开始不让吕布负责,逐渐调换了人手。
握着纸张的老手缓缓捏住,将薄纸捏得皱起,过了一会儿,才松了开来,放在了胡子上摸了几下。
王允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吕布是背主来投的,他做过的事注定了他到了哪里也难以得到长久的信任,这或许就是因果报应吧。
就算是没有他王允,董卓也早晚会猜忌吕布,他只不过是把董卓所想的说了出来而已。
此时的董卓甚至让王允一起暗中查探吕布,很显然,一开始提出吕布有异心的王允,反而开始得到了董卓的信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