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锦绣-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窭铮白疟サ娜笳虻曛Α
  除了金珠外,另两样宝贝的价值都在万两银子以上。之所以把它并称为三大宝之一,实在是金色珍珠太过稀有。只不过因为它重量不上那些更大的珠子,价格才上不去。
  片刻之后,赵掌柜托着一个红木托盘回到雅间。托盘上放着一个红木雕花妆匣,打开匣子,紫色绒布上放着一颗豌豆大小的金色珍珠,珠子圆润,色泽金黄,光可鉴人。
  潘驸马伸出修长白晰的手指把金珠拿起,在灯下仔细观赏了一会儿,笑道,“嗯,圆润,贵气,雅致,倒真是个宝贝。”
  又偏头跟梁锦昭讲了几句这颗珍珠到底好在哪里,梁锦昭似是懂了一样频频点头。
  潘驸马欣赏完,很绅士地把金珠还给赵掌柜。遗憾地摇摇头说,“可惜了,贵店不卖。”
  赵掌柜把珍珠收起来,笑道,“小人今天才收了几颗上好珠子,特别是其中一颗,大概重约六分,粉润光泽,极是好看。听卖珠子的人说,他是多年前偶尔从洋人手里所得,珠子也确实与东珠、南珠有明显差异。”
  “哦,那请快些拿来。”潘驸马眼里透出几分欣喜的光。
  赵掌柜去三楼把金珠放好锁好,又托了一个银盘进雅间。银盘里装着一个洋漆描金大圆盒,打开圆盒,蓝色绒布上,分散卧着一大四小五颗珍珠。
  潘驸马先拿起那颗大珠子观赏了一番,满意地点点头,又侧身对梁锦昭说,“昭儿看看,这珠子里面飘着几丝金线,如透过云层的金光,煞是夺目。这与其它珠子上的杂质斑点不同,那些斑点是给珠子蒙尘的,而这几丝金线却是让珠子锦上添花……”
  梁锦昭笑道,“听了潘爷爷的教诲,晚辈真是受益良多。”
  潘驸马又看了另几颗小珠子,点头表示喜欢。
  赵掌柜道,“不瞒先生,”潘驸马喜欢别人称之为先生,而不喜别人喊他老爷、伯爷或是驸马。名士的怪僻多,潘马也不例外。
  做为耳听八方的生意人,赵掌柜也知道潘驸马的这个喜恶。赵掌柜继续说道,“买这几颗珠子,小人一共花了二千九百两银子。若是它们能入先生的眼,也是它们的福气,小人愿意原价转让。”
  潘驸马摆手道,“你是生意人,我哪有让你不赚钱之理。”
  赵掌柜躬笑道,“弊店能得先生青睐,已是荣幸之至。先生实在要客气,小人就收三千两银子吧。”
  潘驸马点头,下人掏了银票给赵掌柜,把装珍珠的圆盒收了起来。
  ……
  此时,钱亦绣和钱亦锦正坐在溢香楼里吃包子,吃的小嘴油汪汪的。龙眼包子皮薄肉多,包子上面没封口,祼露出龙眼大小的酱肉团,看着就好吃。
  钱三贵吃了几个,就乐呵呵地看着两个小人儿吃,偶尔还用帕子帮他们擦擦嘴。
  这时,进来几个喜形于色的年青书生在邻桌坐下。
  只听一人兴奋地说,“今天真是太荣光了,竟然得以一睹潘先生风彩。哪怕只看到先生一个背影,这辈子也足以。”
  另一个得意地说,“我倒是看见了潘先生的一个侧面,觉得先生比传言中还要高洁如华,卓尔不群。”
  一个人又笑道,“听宝吉银楼的小二说,潘先生不仅对他们银楼大加赞赏,还买了五颗珍珠。这话一传扬出去,宝吉银楼的生意肯定要更上一层楼。不仅学子们会疯拥前往,妇人们也会争相去买首饰……”
  几个人一阵吹嘘,把那位潘姓先生吹成了天上少有地上无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美男加才子。
  钱亦绣也没吃包子了,而是一直侧耳听着八卦。她实在太好奇了,低声问钱三贵道,“爷爷,他们把潘先生说的那么好,那人会是西州书院的先生吗?”西州书院是西州府官办书院,是冀安省最好的学府,也是钱亦锦作梦都想来读书的地方。
  钱三贵摇头笑道,“听他们的口气,说的应该是京城的名士潘先生。”
  钱亦锦又问,“他们都说潘先生才貌无双,他比得上翟树翟大人吗?”
  万大中笑起来,低声说,“翟大人比潘先生可是差远了。翟大人是农家子弟,醉心于仕途,为人端方。而潘先生正好相反,出生世家,又尚了公主,被封伯爷。但他从不以世家子、伯爷或者驸马自居,视权势为粪土。生性风流洒脱,才华无二,他的丹青更是千金难求。我在北边的时候就听说,潘先生‘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是神仙般的人物,被所有学子仰望。”
  原来是驸马!这个传说中的生物跟自己竟是擦身而过。钱亦绣有些遗憾,他们晚走一会儿该多好。
  钱亦锦则觉得万大中贬低了自己崇拜的偶像,有些不舒坦,说道,“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这两句话一听就像是形容女人的。”
  钱华低声说道,“在京城的时候,我只远远看过潘先生一个侧面,真真神仙般的人物。锦哥儿千万别把刚才的话拿出去说,否则,那些推崇潘先生的学子会不高兴你,那些喜欢他的妇人也会骂你。之前京城就有一个自负才情上佳的人,因为不满潘先生的盛名,在茶楼说了几句贬低潘先生的话,就被几个人一顿暴打,还被众多妇人吐口水。”
  原来那位潘先生是全民偶像,或者全民相公。钱亦绣喜欢看美人,听了这么多传言,更是顿足捶胸,无缘见到第一美男,可惜了。
  几人吃了饭,又买了两笼龙眼包子回去给钱四贵家人吃。这种包子多多肯定爱吃,只不过现在天气太热,带回花溪村会坏掉。
  溢香楼旁边是个绣楼,钱亦绣想给小娘亲和小姑姑买些好的绣线和素绫,几人便走了进去。钱三贵几人对这些不感兴趣,就站在一边。店里有把椅子,钱华搬来让钱三贵坐下。
  只钱亦绣掂着腿尖在柜台前挑了半天,买了二十股最好的绣线,这是给小娘亲绣她“心中最美丽的花”的。买了十尺素绫,三十股稍次一等的绣线,这些是送小姑姑、钱满蝶和钱晓雨的。又给多多买了两张漂亮的绣帕,还买了一些最次一等的素绫和绣线,这是给自己和多多小萝莉练手艺的,还要送一些给谢虎子的两个女儿。另外,又买了五套绣花针,二十朵绢花。
  这些东西一共花了二十五两银子。东西多,足足包了两个大包裹,让钱三贵都有些侧目。
  路过书斋的时候,钱亦锦又进去买了些笔墨纸砚,自己用,还要送给张先生和钱满坡、钱亦善等人。
  几人走走歇歇,又给钱老头夫妇和一些亲戚买了东西。一直逛到日头偏西,才叫了一辆驴车往家赶去。驴车虽然简陋,不挡阳,但可以观光。钱亦绣坐在车上饶有兴致地看着西州府的大街小巷。
  这个朝代有些像明朝的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非常繁荣,已经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商人的地位也没有之前那么低下。而且,军事也比较强大,大乾朝是这个架空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据说现在的仁宗帝非常勤勉,也善于纳谏,是个仁君。
  幸好穿越在这个太平年代,虽然边境时有战火,还不会燃到这里。只是,可怜的小爹爹却永远留在了那里。
  回了家,钱四贵竟然还没回来。钱三贵累着了,直接进屋歇息。
  两个兄妹送了钱满亭一些素绫和绣线,送了钱满坡两支笔、两条墨。
  钱亦绣悄悄进了钱三贵的屋,管他要两个大银锭子做零花钱。能卖这么多钱,都是孙女和猴哥的功劳,况且孙女也不是乱花钱的人。钱三贵不仅给了她两个银锭子,还给了她一百两银票,让钱亦绣开心不已。
  钱三贵还要给钱亦锦,钱亦锦摇头没要,说自己难得管钱,要花了管爷爷和奶奶要就是。
  钱亦绣便埋怨钱亦锦道,“哥哥不想管钱,可绣儿喜欢管钱啊,你咋不把钱接着让妹妹帮你管呢?”
  这话不仅把钱三贵逗笑了,钱亦锦也笑起来。
  钱亦锦又管钱三贵要了一锭银子,交给妹妹保管。他有些搞不懂,家里如今不缺银子了,可妹妹拿着银子的笑依然像以前一样灿烂无比。小正太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好好发愤,多挣银子,让妹妹高兴。
  第二天,钱三贵还是比较疲倦,继续在家里歇息。也不让两个孩子出门,说他们长得太好,拍被人掂记。
  万大中要去一般的银楼买东西,钱亦绣就托他帮着一猴三狗打四个银项圈,又把尺寸和一个银锭子给了他。想着银子太软,家里的那几个山大王又太淘气,便让打四个镀银的,结实。
  屋里闷热,四个孩子都来到院子里,大树枝繁叶茂,又有微风,还是比较惬意。伴着隔壁的吵架声、点心房的躁音及树上的知了声,钱亦绣和钱满亭打着络子,钱亦锦教钱满坡看书写字。而钱四贵则拉着钱华学管铺子的经验。
  看着这逼仄院子,钱亦绣无比怀念自家的那个有湖的大院子。
  看到时不时出来擦把汗透口气的王氏和魏氏几人,钱亦绣更是同情。特别是那两个十二岁的小学徒,前世还在上小学六年级,他们却要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打工。因为是学徒,一个月只象征性地给六十文。压迫啊!剥削啊!
  没想到,自己也沦为了剥削阶级。她昨天跟三贵爷爷说了一下,能不能给他们涨薪,可三贵爷爷摇头说,这是业内的规矩,他们家不好破坏。
  不过钱四贵两口子还算良善,每天都准备了许多绿豆汤,晌午的伙食也开的不错,都有肉。听钱满坡小朋友说,那两个小学徒特能吃,肯定是早饭和晌饭连着一起吃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六十一章 珍月

  钱亦绣呆得实在太无聊,问钱亦锦道,“哥哥,你说梁公子会不会在西州府?若是他在就好了,咱们找他玩去。他上年到咱家,咱们好吃好喝招待了他们一天,他也应该在这里尽尽地主之谊啊。”
  钱亦锦道,“妹妹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梁公子此时肯定还在大慈寺里,同弘济小师傅一起跟着悲空大师学武呢。”
  而小兄妹口中的梁锦昭,此时刚刚送完人,和表哥宋怀瑾一起从城门外回了宋府。
  他们两人回院子换了衣裳,洗了脸,便直接去了宋老太太的院子。正房侧厅里,宋老太太坐在罗汉床上,宋二夫人、宋四爷、宋四奶奶正陪着她说笑。
  因为老太太上了年纪,再热也不敢在屋里放冰。宋二夫人婆媳拿着团扇轻轻摇着,老太太身后的丫头也在帮老太太扇扇子。
  两兄弟进去给老太太行了礼,又给宋二夫人行了礼。
  老太太招了招手,二人便笑呵呵地去挨着老太太坐在了罗汉床上。
  “潘驸马走了?”老太太问。
  梁锦昭点点头道,“走了,孙儿一直把他的车送出城门外。”
  宋四奶奶八卦道,“听说,潘先生去宝吉银楼买珍珠的事情一下子传遍西州府的各个角落,从昨天下晌开始,去宝吉银楼的人就络绎不绝。哎哟哟,都觉得买一件宝吉银楼的物饰,自己也变得风雅了。”
  众人都笑了起来。
  老太太却不以为然,说道,“潘驸马就是把世间所有珍珠收罗齐了,都摆在他女儿的房里,女儿也活不过来。哼,人活着的时候不知道疼惜,死了却弄这些没用的,还不是做给活人看的!”
  梁锦昭笑说,“孙儿倒觉得,以潘爷爷的性情,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他。他定是真的心生悔意,觉得珍月郡主在世时没有多加疼惜,才会在她死后自责痛心,总想弥补一二。”
  老太太一听还来了几分心性,说道,“会沽名钓誉的人多的是,但真正能做到潘驸马这种程度的却不多见。”
  宋四爷笑道,“奶奶这话在家说说就好,若是被外人听到了,人家不敢惹奶奶,八成会把孙子揍一顿。”
  这话又把老太太逗笑了,说道,“你们是没看见过珍月郡主,那个小模样,真真漂亮的紧。那还是十八年前,我陪着老太爷去京城述职,进宫拜见太后,恰巧看见了她一次。小珍月那时只有四岁大,哎哟,我活这么大岁数就没见过有那么漂亮的孩子,就像天上的小人儿……”
  宋老太太跟当今太后是表姐妹,待字闺中时关系异常要好。后来虽然一个进宫当了妃子,一个嫁给在外地当官的宋老太爷,还是偶有书信来往。宋老太太的大闺女,也就是奉国公夫人,梁锦昭的祖母,就是后太做的大媒,才嫁给了当时的奉国公世子。
  老太太红了眼圈,又说,“却没想到,她在给紫阳长公主上香的时候出了事。我当时听了这个恶讯,都哭了好几天。更别提太后了,她的眼睛差点没哭瞎了。”
  众人听了一阵唏嘘。老太太每每说到这些事,就气愤难平,要叨念好久,而且每说一次也会难过一次。
  宋二夫人试图拉开话题,说道,“这次公爹终于得了潘先生的一幅图,乐得什么似的。”
  宋四爷也道,“听外书房的小厮说,爷爷昨晚赏图一直赏到子时,今儿一大早又起来看。”
  老太太说,“我倒是不觉得那潘子安的图有什么好,偏老太爷喜欢得紧。年年托人找他索画,这回终于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幅图,还觉得得了大便宜似的。”
  宋怀瑾道,“奶奶一定是先入为主了,不喜潘先生这个人,才觉得他的图不好。孙儿看过他给爷爷当场画的那幅‘溪山茶园’,大气磅礴,美妙绝伦。”
  老太太说,“画得再好有啥用?也不知道你们喝了什么迷魂汤,都在为他说话。前几年我进京拜见太后的时候,太后她老人家一说起紫阳长公主和珍月郡主还哭得泪人一样。偏长公主死前拉着太后的手让她善待潘子安,不然他的日子可不会有这么好过。”
  “真是妇人之见,”随着声音,宋老太爷进了屋,说道,“妇人们永远着眼的是小节。潘子安有大才,最得清流们的推崇。就是太后要找他的茬,皇上也不会同意。”
  众人起身给他行了礼,梁锦昭和宋怀瑾坐去了旁边的椅子,老太爷坐在了罗汉床上。
  老太爷坐定,喝了一口茶对老太太说道,“我知道你因着太后的关系,怜惜紫阳长公主和珍月郡主过早仙逝。但她们二人的仙逝都是意外,也怪不着潘子安。况别人的家事咱们外人知道的毕竟不多,也不好妄加评论。那潘子安能为亡女做到这一步,已经不易了。”
  众人见老太太有些不自在,又说了会儿话便都退下了。
  梁锦昭和宋怀瑾住一个院子,回了院子后,宋怀瑾说,“奶奶也是疼惜珍月郡主,才会那么说潘先生……表弟别往心里去。”
  梁锦昭摆手说道,“我怎么会生姥姥的气呐。其实,我娘特别不愿意被称作潘家的姻亲,也看不上我小舅母。说她不管是谁的女儿,都逃不过是小妇养的事实,还是用的那种手段……”话没说完又觉得不妥,嘿嘿笑着没好意思继续说下去。
  想想又道,“听王良说那两个小兄妹来了西州府,咱们下晌就去找他们玩。”
  宋怀瑾愣了一会儿才想起他说的是花溪村的那两个小兄妹,昨天王良来说过,还专门把钱家给府里送的醪糟和蛋糕拿了来。便说,“那两个就是孩子,跟他们有什么好玩的。”
  梁锦昭道,“上年咱们去花溪村那个农家小院多好玩,平民院子自有他们的乐趣。况那小兄妹也好玩的紧,咱们去找些乐子。”
  钱亦绣不知道自己成了某人口中的乐子,正在乐滋滋地摆弄着万大中买回来的聘礼。有银头面,金镯子,牛角梳子,一大一小两个铜镜,两匹绸缎。猴哥它们的银项圈因为是订制,要等到两天后才能拿到。
  钱亦绣笑道,“万大叔还是颇有些家底嘛。”
  万大中笑道,“我爹在北方时帮大户人家当过护院,还救过主子的命,得了一些赏。我娘嫁给我爹之前,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等丫环,嫁给我爹后才除了奴藉。所以我们家的确有些家底。”
  没看出来万大中还挺憨厚。
  钱亦绣大乐,“真是乌龟有肉在肚肚里,我姑姑肯定想不到自己还嫁了个土财主。”
  下晌,歇过晌觉的钱亦锦小兄妹和钱满亭小姐弟又继续在树下乘凉。钱三贵昨天累狠了,还没歇过来,要明天才能带兄妹两个去牙行买人,又不愿意让他们单独跟着万大中去街上玩。
  几人孩子正无聊的时候,听见了敲门声。钱满坡忙不迭地跑去开门,竟是愣在了那里,不知道让客人进来。
  钱满亭看了问道,“弟弟,是谁啊,你咋不请客人进来呢?”
  钱满坡还没回答,门外就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这是我家大少爷和表少爷,特地来找锦娃和绣姐儿玩的。”
  是王良的声音。钱亦锦和钱亦绣赶紧站起来身来。
  钱满坡把门大打开,梁锦昭和近一年不见的宋怀瑾走了进来,后面跟着梁高和另一个小厮,还有一个年纪稍大的长随。王良和另一个赶车的人牵着两辆马车在院门口没进来。
  梁锦昭对钱亦绣和钱亦锦笑道,“我们昨儿就听王管事说你们兄妹来西州了。”
  宋怀瑾笑道,“小锦娃,小丫头,这么久没见,长高不少。特别是小丫头,还胖了不少。”又对在树下打磕睡的跳跳说,“呀,这狗都长这么大了,威风又好看,怎么有些像狼呢?”
  钱亦锦笑道,“它爹就是只白狼,偶尔还会下山来看它和奔奔。”顺便讲了几句白狼“报恩”给家里送野物的事。
  梁锦昭和宋怀瑾听了都是一扬眉,极感兴趣,笑道,“那赶明儿我们再去你家玩,看看能不能遇到那只白狼。”
  兄妹两个自是点头答应。
  钱四贵和王氏听到动静,赶紧出来。偶尔来家里的王良都属于这个家的贵客,梁锦昭和宋怀瑾这两位公子更是让他们紧张不已,连忙让坐,上茶,上点心。
  钱四贵也从床上爬起来,出来招待贵客。
  宋怀瑾对他说道,“我奶奶说你家一年要孝敬她老人家几次醪糟和蛋糕,她十分喜欢吃,谢谢你们了,她请你们明天去府里玩。”
  钱四贵又躬身道谢,说难为老夫人想着,他们明天一定去府里给她请安。
  院子本就不大,主人不少,再挤进来五个长胳膊长腿的人,更是显得窄小。
  梁锦昭和宋怀瑾看看小院子,再看看低矮的小房间,没有进屋,也没有坐。这个家实在拥挤,又闷,远比不上他们曾经去的花溪村好玩。
  于是对两个小兄妹说道,“咱们到雾溪茶楼去,那里宽敞又凉快。”
  钱亦绣和钱亦锦早想出去玩了,同时也不想让他们两个把这个家搅得人心惶惶,听他一邀请,都点头道好。钱三贵见有这么多人陪着,便也点头同意。
  宋怀瑾又提出把跳跳带出去玩,半大小子对这种凶悍的大狗都感兴趣。
  万大中厚脸皮地说道,“我呆在这里也无事,就跟着你们一起出去玩吧。”
  看到钱满亭和钱满坡羡慕的眼神,钱亦锦小兄妹自然也把他们带上了。
  几人出门上了马车,梁锦昭和宋怀瑾坐前排,奔奔蹲在他们脚下,四个孩子挤着坐后排。
  这辆马车可不是王良从宋家村赶来的那辆破马车,柚木华盖,四周是雕花窗,没有挂帏幔,通风又凉爽。车厢里是前后双排座椅,坐上去十分舒适。
  坐上这辆牛掰漂亮的车,钱亦绣有种前世坐奔驰的感觉。
  万大中和几个下人坐后面的马车。
  来到稍微繁华些的街口,几人便下来走着玩。城里比乡下热得多,此时又正值下晌。奔奔热得把长舌头甩出来,吓得一些行人离得老远,也让几个半大小子乐在其中。
  尽管是这样大热的天,仍然有卖糖人的,卖凉糕的,卖凉粉的,卖凉茶的,卖豆花的……
  万大中只要看见钱亦锦多看了什么两眼,便会掏钱买。都是给四个小孩子吃,梁锦昭他们可不好意思这么边吃边逛街。
  钱四贵家的日子过得比较节俭,钱满亭和钱满坡还是第一次这么敞开小肚皮吃小名,很是开心。
  居然还看到耍猴戏的,几个孩子率先跑去看热闹。
  丑丑的小弥猴听着主人的示意做着各种动作,逗得众人大笑不已。连钱亦锦都让妹妹快给钱。
  爱屋及乌,小弥猴让钱亦绣想到家里的猴哥,便很是大方地撒了二十几文钱。出门前,为了方便,她管三贵爷爷要了把铜钱,也把二十两的大银锭子换小了。
  钱一撒出去,那弥猴还知道冲她作揖,又是逗笑了所有人。
  看完猴戏继续往前走,他们又走过一个街口,就看到路口围着一圈人。几人好奇不已,挤进去一看,竟然是一对小姐妹跪在地上,一个妇人抱着个两、三岁的男孩坐在她们身后。
  妇人怀里的小男孩满脸通红,眼睛要睁不睁,嘴唇干得起了壳。
  姐妹两个小的有六、七岁,大的十一、二岁,大的头上还插着根草。
  听围观的人说,好像这两姐妹的弟弟生病了,但家里又拿不出钱给弟弟治病。当娘的为了给儿子治病,只得把大女儿卖了。
  这个过去在电视里看到的镜头又真实出现在这里。
  钱亦绣有些不落忍,说道,“当娘的得有多狠心,才舍得把亲生女儿卖掉。”
  那妇人抬起腊黄的脸,红肿的眼睛已经枯涩,说道,“孩子爹得病死了,家里该卖的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