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岛有人家-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里正叔,咱们怎么不捡个地儿自个儿摆摊?”
  里正嗫嚅几句,压低声音说道:“他们不让,咱只能卖给他们,价钱是低了点,但是总算给我们留了条活路。”
  张小花无奈,一晚上辛辛苦苦打鱼,还差点被海狼给掀了船,岛上的人省着吃,留下两百斤,结果只卖出二两银子。
  “小花,咱们去布庄扯一些粗布,准备裁几件过冬的衣裳,你跟着来吧。”
  大嘴嫂拿着一两银子,像捧着宝贝似的,捏得紧紧的,里正他们各自要去置办一些其它必需品。张小花心里沉重,二两银子还是求来的,一文都不能乱花,里正都计划过的,这让张小花也没了逛街的兴致,她想到处瞅瞅,了解下市场才能赚钱。
  “不了,大嘴嫂,你跟虎子去吧,我到处遛遛。”
  “那成,别太晚了,咱就在码头会。”大嘴嫂牵着虎子,小家伙还回头,想跟张小花一起,只是没敢说。
  张小花走在街道上,哪人多往哪儿钻,还在杂耍的那里待了半天,一个光着膀子的汉子在中间耍杂技,什么胸口碎大石,过刀山之类的老把戏,旁边一个妇女拿着铜锣敲得热闹,想必是夫妻两。
  看了半会儿,张小花就被挤出来了,人头攒动的,她也没看到啥,背着手,跟闲人一样继续溜达。
  再到另一边,是个爷孙女?z,老头拉着二胡,小女孩卖唱,小丫头身段不错,几个身手有模有样的,声音虽然稚嫩,唱得还不赖,模样也可人。只是破碗里的铜板,明显没有杂耍的那边多。
  张小花对这些不太感兴趣,她现在琢磨的,全是赚钱的法子。
  “退后退后退后!别瞎吵吵,看清楚了再找我,别挡住别人了!”
  前面拐角处吵吵嚷嚷的,一群人围住一堵墙,张小花也挤了进去,最里头是个青袍短衫的中年人,戴了顶挺滑稽的小帽子,一看就知道是个大户人家的家丁,他身上的材质,比一般人家都好呢!
  “小哥,这是啥事呢?”
  张小花高声问道,因为她旁边的人都茫然地看着贴在墙上的那张纸,敢情全是来凑热闹的。
  “是不是祝员外家招短工?”
  有人期待地问道,在大户人家做事,可比在外头跑腿强,一日三餐吃好的喝好的,还有例钱。
  家丁不耐烦地看了众人一眼,说道:“别瞎吵吵,自个儿没长眼睛?”
  张小花隔得老远,也看不清楚上面写的啥,喊道:“前面的人念一下呗!”
  众人面面相觑,安静下来,终于有人说道:“不识字!咋念?小哥,你直说不就得了?这不是为难我们这些庄稼人嘛!”
  “得得得。”家丁怕了这群刁民了,说道,“我家老爷生了恶疾,脖子上长了瘿瘤,请大夫看了,可是缺一味主药,你们谁家有昆布,赶紧送去祝员外府上,重重有赏!”
  “可真是作孽了,祝员外吃香喝辣的,咋长瘿瘤了呢?”底下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
  “谁说不是呢?祝员外是个有福气的人,几个少爷都有出息,咋就得了这病?”
  “许是福气用完了呗!”
  “你可真敢说……那啥,你不是常出海打渔吗?最近都没捡到昆布?”
  “几年没见着啦!前几年倒捡到了,卖给了医馆,得了两锭商银……”
  张小花没跟他们熙熙攘攘,只在心里琢磨着,瘿瘤是啥?就是大脖子病嘛!这可不是吃香的喝辣的就能预防的,多吃碘就成!看来他们就觉着大脖子病是难治的恶疾,都把海带当药来着!
  “小哥!过来!”张小花悄悄朝家丁招手。
  “咋了?啥事?”
  “祝员外缺的这药,在医馆里啥价钱?”张小花细声细气地问道。
  “不便宜,咱们这里还好,中原那块,都能赶上野山参了!”家丁打量了下张小花,“你有?放心,我家老爷绝对亏待不了你。”
  张小花想了想,点头说道:“我有!你在这儿等我,我现在就去取!”
  “当真?”家丁惊喜地问道,要是他找到了昆布,夫人那里的赏赐还会少吗?只是眼前这年轻妇人怎么看都不像有昆布的人。
  “骗你干啥!”
  张小花撂下话,赶紧往码头赶,出海意外捞上的那根海带,当时是被鱼把头塞在船舱里,说是要给老药子,不晓得还在不在。张小花在船舱里掏弄了半天,终于找到了,再回到街道拐角处,她手里多了一个布包,那员外府上的家丁还等着呢。
  “拿到了?”
  张小花抱得紧紧的,一根海带而已,现在眼里,现在就是珍宝。
  “走吧走吧!”
  家丁领着张小花走出小巷子,几经周折,才到了一个大院门口,张小花迷迷糊糊的,只记了个大概方向,别回头不认得路了。
  府门上红色的牌匾上写了两个烫金的“祝府”,两旁两头石狮子,悬檐上挂着灯笼,大白天也有两个仆役看守,气派非常,都让张小花有些紧张了。
  家丁打了招呼,带着张小花穿过侧廊,走过前院,院子里种树栽花的,很平常,只是张小花看到居然有个瓜棚,按理说前院都不会弄一些这样的陈设,瓜棚上爬着郁郁葱葱的藤蔓,看来主人打理得好,瓜棚荫凉处有一条安乐椅。
  “别乱瞅!”家丁牛气哄哄地说道。
  一直到后院,张小花被家丁带到堂屋里,一路上也遇到了几个丫鬟,只是可能府里的规矩,他们说话走路都是轻手轻脚的,果然是大户人家,家教都不一般。
  “你在这儿等着,我这就去禀报夫人一声。”
  家丁交待张小花不要乱动,就走了。张小花一瞅周围没人,就坐在椅子上,四处张望,房间说不上画梁雕栋,但是陈设也不少,两旁都有屏风隔间,红漆桌椅,显得气派。不多时,屋外传来脚步声,张小花赶紧站到一旁。
  跟家丁进来的,是个美妇人,穿着轻便的蓝色绸短摆群,手里握着青丝帕,脚下蹬着小云履,她的打扮很清凉,手上的翡翠镯子,耳垂上是温润的水滴玉坠。
  张小花瞅了瞅夫人的模样,杏核眼柳叶眉,很标准的美人,面相亲和,只是她脸色似乎不太好,白皙中还带着蜡黄,带着淡淡的愁云。
  “夫人。”张小花轻轻地喊了一声,她也不懂太多礼。
  祝夫人坐在堂下的椅子上,开门见山地说道:“坐吧,听说你有昆布?”
  也不晓得她是着急寻找这味药,还是性子使然,也没跟张小花拐弯抹角,张小花也不废话,把布包搁在茶几上打开,说道:“就是昨天夜里出海捞到的。”
  “是很新鲜,看样子不小,得有三两。”
  祝夫人惊喜地拿起昆布,她这才露出笑颜,抬头看到张小花,稍微愣了愣,说道:“没想到你一个姑娘家敢跟着到咱府上来,家里是打渔为生吗?”

  ☆、第十一章 一根海带的价值

  张小花纳闷,她和祝夫人也不沾亲带故,自个儿只是一乡下渔妇,咋和她唠上了呢?
  “算是吧,我家在野猪岛,都靠打渔混些嚼裹。”张小花觉得没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果然,祝夫人微微一惊,抬起头来,在张小花身上多瞅了几眼,见她不卑不亢的,多少有些惊讶,别说是野猪岛的人,就是庄户女子,也会少这份气度。
  “野猪岛啊,我听说过。”祝夫人扣了扣茶碗,有些出神,似乎在寻思些啥。
  张小花有点坐不住,咋还没提赏银的事呢?不会被空手套白狼吧?
  “夫人,天色不早了,屯里的人还在等着我呢,您看……”
  祝夫人醒悟,颇不好意思地说道:“你瞅瞅我,净晃神,我在出阁前,家里也是卖鱼呢,看到你,想起以前的事儿了……我身上就这么多碎银子,你看够不够?”
  祝夫人从袖兜里拿出一把碎银子来,塞到张小花手里,张小花忍不住有些激动,她还没见过碎银子呢,一共五两。
  “够了,夫人。”张小花攒着银子,起身说道,“夫人,不打搅您了,我先告辞了。”
  “等等,你叫啥?”祝夫人乡下口音浓,嫁到祝府这么多年也没改过来。
  “张小花,有什么吩咐吗?”张小花觉得祝夫人只是随意一问,难道她还真会记住一个无名小卒的名字吗?要么就是她待人都是如此随和用心。
  “没什么,就是瞧着你面善,以后你们野猪岛再捞到昆布,都往祝府上送就是了,价钱方面不会让你们吃亏。”
  “哎。”
  张小花应允了,然后跟着家丁出了祝府,怀揣着五两银子,张小花心里舒坦底气十足,忍不住回头看祝府的大宅,心里咕哝,祝夫人是个好人。
  有了银子,张小花首先就跑到粮店,名字响当当,叫“大和祥”,各式各样的米面,主要是麦子、高粱、黍米等等,还有一些枣啊豆的,光是豆就有黄豆绿豆好几种呢,每一堆上面挂着一个小木牌,写着名字。
  “老板,称两斤面粉。”
  “得咧!”
  脖子上插着一根烟杆的老板赶紧催促着伙计,每逢赶集,店里的声音都忙不过来。
  张小花遛着到处瞅,她最想买的是大米,好不容易才在最里头找到堆着的大米,一看价格,吓得张小花眼皮一跳,十文钱一斤!而且品质不怎么样,略带黄色,粒儿小,闻着倒是香,不同于用化肥催生的大米。
  “这玩意咋这么贵呢?”
  老板呵呵直笑:“南方来的,运过来都不容易,可不就贵嘛,咱们也不兴吃这个,只有大户人家的小姐们熬清粥才会买,咱们镇里,就我‘大和祥’还进大米和糯米!”
  张小花嘴馋,她吃惯了大米饭,这几天都是鱼啊肉的,腻得慌,别看米饭啥味道都没有,真正不可或缺的,还是它。
  “称一斤吧……”张小花咬咬牙,就算是打打牙祭也成,“还有糯米,也来一斤。”
  “成,姑娘爽快!”
  老板脸都快笑成一朵菊花,像他们这种正经生意人,能看脸色,有眼力见儿,从张小花的衣着就能看出她的出身,只是他不像那些穷练摊儿的,把喜恶摆在脸上,只要她付钱就成。
  “姑娘,要不要来斤红枣糕,又甜又香,你尝尝?”老板给张小花掰了一小块红枣糕,张小花没尝出啥好吃来,比蛋糕还硬一些。
  “红枣糕多少钱一斤?江米条呢?”张小花觉得问清楚价格才行,虽然她现在有些余钱,也不能挥霍。
  “都是三文钱。”
  “那各称半斤。”
  “冰糖呢?”
  张小花很久没尝冰糖了,小时候家里总有个小罐子,里头是大颗大颗的冰糖,嘴馋了母亲用小锤子敲下一块来,当糖果吃,孩子总耐不住性子含,多数是嚼碎了很快就吃没了,现在想想,那纯粹的甜味,比后来吃过的各种香料添加剂的糖果好吃得多。
  “红糖三文钱,冰糖稍贵一些,四文钱。”老板心想,今天来了个大主顾了!
  “也各要一斤。”张小花觉得钱跟流水一样,不敢买了,“就这些了,包好了,别在道上给我漏咯。”
  店小二手脚麻利地给张小花打包,还送了一个布袋,一个袋子分为几层,装着面粉和大米,把糖和糕点江米条用纸包好,用绳绑牢实了才给张小花。
  “一共四吊钱。”老板用算盘噼里啪啦几下就算好了。
  “嗬,正好凑个整数。”
  张小花拿出一两银子来,还找了她六吊钱,正好,她现在缺零钱,走在街上,张小花琢磨着也挺瓷实,耐花,不过这还只是些零嘴,要被长青知道用四十文钱买了一些吃的,肯定劈头盖脸骂一顿败家娘们儿再说。
  随后,张小花又跑到油盐铺子,买了一些酱醋胡椒之类的佐料,亏什么也不能亏了肚子,过日子最重要的还是个吃。
  大嘴嫂他们早就置办好了,除了公中要买的一些必需品,还有各家托大嘴嫂他们买的一些物什,来的几个人把货放在船舱里,都坐在码头上等张小花。
  当张小花风尘仆仆地出现时,就连里正都跳起来了,她背着一个布包,里头沉甸甸的,还有零散的东西,最主要的是,她手里居然还拎着四只鸡!
  “小花!你去打抢啦?!”
  大嘴嫂拥了上去,诧异地问道,也说出来里正他们的心声。
  “嗨,哪能?快帮把手,我这胳膊都快断了!”
  张小花赶紧把手里缚着的鸡交给大嘴嫂,其中有一只大花公鸡,鸡冠鲜红,尽管被绑着翅膀,还不住扑棱扑棱乱扇,两只爪子也不消停,倒是三只小母鸡老实。
  几个人提的提背的背,总算上了船,一看,嗬,张小花一个人买的东西比他们加起来还多!
  “面粉,鸡蛋,红糖……”大嘴嫂清点着,眼珠子都瞪大了,她羡慕啊,“小花?这些哪来的?长青给了你这么多钱?”
  面对一船人好奇的目光,张小花早就编好了一套说辞:“昨儿出海,捞到了一条昆布,本来准备给老药子叔的,刚刚我在街上到处溜达的时候,见一个宅子贴告示,说需要这味药,还有赏,就拿过去了,这些,都是主人家赏的!”
  “这么多?”里正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忍不住揪下了一根,“合计着,得有一两银子了吧?”
  张小花摇头,说道:“这是三十个鸡蛋,不是寡鸡蛋,都是能孵出小鸡来的,这三只是下蛋的小母鸡,我琢磨着带回岛上,回头孵出小鸡了,分给各家各户养。”
  里正激动了,他几次想要换几只鸡回来,都没能做到,没想到张小花一出手就办成了,他想都不敢想,野猪岛家家户户鸡犬相闻的日子,尽管现在还没出小鸡,有了花母鸡,这日子也不远了!
  “小花,还是你运气好,我们前几年也捡到过昆布,卖给医馆,打发了我们十文钱就把我们赶出来了,只有你才能碰到这样的好事呢!”大嘴嫂嚷嚷道。
  张小花挠了挠头,说道:“你看,这昆布也不是我一个人捞的,只是这些零散的东西,咋分呐?”
  “小花,昆布虽然不是你一个人捞的,但这件事你的功劳最大,其它东西谁要敢跟你闹矛盾?我头一个不答应!除了你,还有谁想出这样的主意呢?这几只鸡就算公中的了,还得托你照看,回头能孵出小鸡分给各家,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里正呼呼说道,野猪岛犄角旮旯地方,谁家不是互相帮衬着呢?这次是张小花一人的功劳,就是所有东西都归她都不为过,长青没少帮这家砍柴,那家挑水的,就连单独打了一只野猪,也是分给各家。
  “里正叔,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
  张小花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实了,要是为了这一点蝇头小利,屯里的人就吵吵嚷嚷,那她以后有赚钱的路子也没必要惦记野猪岛的人,不过他们的反应让张小花心里暖烘烘的。
  加上这些鸡,张小花一共花了二两银子,并非她私心存起来,因为以后用钱的地方还多着呢,要是把银子分摊下去,每家每户也分不了多少,还不如集中在一起,以后有发财的机会,再拿出来。
  张小花知道,要想让野猪岛都过上舒心的日子,得有个人带头。
  “小花,你别多想,前几天长青猎的那头野猪,连我们都分了一块肉呢!大家伙不说,都记在心里。”大嘴嫂唠唠道。
  张小花有些感慨,拿出枣子糕纸包来,说道:“这是主人家赏的红枣糕,大家尝尝。”
  大家都不动,里正说道:“留给娃子们吧,叫那些野小子止止馋虫。”
  张小花挺佩服里正叔,毕竟是多读了一些书,考虑的角度永远从大局出发,不过张小花觉得以后有的是好日子,野猪岛的大人也难吃到点心,没必要省着。
  “没事儿,还留着些江米条呢!”
  张小花把红枣糕分给各人,其实也不多,每人一小块,就连里正叔都细嚼慢咽的,细细品尝。

  ☆、第十二章 围篱笆盖鸡舍

  回到野猪岛的苫草房,张小花还劳大嘴嫂送了一程,她一个人提不下,大嘴嫂倒有把子劲儿,面袋和几只鸡拎着跟没事人一样,就连大花公鸡在她手里都老老实实的。
  长青看到风风火火的张小花,先是愣了愣,他估摸着给她五个铜板,咋带回来这么多东西?头一个反应就是张小花做了啥见不得人的事,把人家的东西给偷偷捎回来了。
  “大嘴嫂,你们这是?”
  张小花瞪他:“干看着啥?帮把手啊!”
  长青接过东西,回敬了张小花一眼,意思是干了啥歹事回头就削你!
  “呵呵呵,长青,这回小花是走了运。”大嘴嫂乐呵呵地把事情说了,跟她自个儿发财了似的。
  长青听完,半晌才吭声,说道:“小花,那昆布也不是咱们家的,你咋能独吞了呢?”
  张小花知道他会这么说,就他那性子,没立即把张小花拎回来的东西送人就谢天谢地了,张小花寻思着,幸好她没说还剩三两银子,否则长青非得把她训一顿,不分掉甭想睡一个好觉。
  “这是里正叔答应的!”张小花只好搬出德高望重的里正来堵他。
  “长青,你平常没少帮衬各家,小花这么做,大家也没个说头!我家里有事呢,走了!”
  “成,您忙。”
  大嘴嫂雷厉风行,蹬蹬蹬扭着腰走了。留下长青和张小花大眼瞪小眼,张小花被瞧得不自在,回里间,把剩下的三两银子藏枕头底下,出来时正瞅见长青在那里嘀咕。
  “总算办了件正事,不过咋都是些不中用的吃食呢……”
  张小花憋着笑,说道:“别杵着了,咱们家得围个篱笆,这几只鸡可是咱岛上的希望,别跑野咯,到时候要是进了山,找都找不回来,还得盖个鸡舍。”
  “这简单,盖在哪儿?”长青拿起柴刀,“我去砍藤条回来。”
  “着啥急?咱得围个院子,也不是一个下午的事,明儿再去吧,哎,咱家有没有大葱?去摘些野芹菜,晚上蒸馒头吃!”
  长青听到馒头,喉结都滚动一下,别说馒头,就连窝窝头也好久没吃了,那才是正儿八经填肚子的东西!
  “成!”
  有了盼头,啥事都有干劲儿,不过长青还没有出门,就被一伙老娘们儿堵回来了,莺莺燕燕的,跟鹧鸪似的,张小花和长青纳闷,这是干啥来的?带头的还是大嘴嫂,原来是大嘴嫂把事情嚷嚷出去了,大家伙都赶来看新奇呢!
  张小花纳闷,大嘴嫂还真是人如其名,跟屯里的喇叭似的,不过又不是坏事,就是想掖着也迟早瞒不住,邻里窜个门就啥都知道了。
  “小花,我们来瞅瞅你。”
  大柱媳妇进门就大声吵吵,张小花在扎火把的时候跟岛上的大部分妇女混熟了,在躺床上那会儿,大柱媳妇儿也没少来看望。
  “哪是看我的,你们是来瞧这几只鸡的吧?”
  “哈哈哈!”
  妇女们都笑起来,拉着小花问这问那,然后围着几只小母鸡指指点点,眼神里按捺不住的激动和羡慕,恨不得剖开它们的肚子,直接把蛋取出来孵小鸡。
  “小花婶!长青叔!”
  接下来涌进来更生猛的,跟在妇女们屁股后面的一群小崽子,七嘴八舌地叫着人,张小花一边乐一边头疼,恐怕得有二三十个野小子,最大的也只有八九岁,男女都一个黑不溜丢的模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女娃子留着长发垂髫。
  野猪岛十一二岁的娃子都慢慢懂事了,是家里干活的一把好手,都不兴围着父母转圈到处野跑,只有这些半大小子还整天没事干。
  “嗬,好东西真不少!”
  妇女们到处乱瞅,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
  “这是粉条吧?”大柱媳妇说道,“我上次跟里正叔赶集,吃过一碗粉条呢!油乎乎的,又香又滑溜,只是贵了点儿,估计这辈子也就吃一次了。”
  “这算啥好东西?只是路边摊儿的,真正好吃的在馆子里呢!”张小花顺嘴说道,“人家岸上的人天天下馆子,顿顿喝烧酒,溜肥肠,溜三鲜,溜肉片儿……”
  张小花跟跑堂的一样,尽捡着荤食念,妇女们齐刷刷地咽口水。
  “人家那大姑娘小媳妇,天天穿新衣服,用香胰子,擦胭抹粉的,?意恋靡桓鋈?桓銎?粒?褂心切┕?痈纾?掷锒夹四冒焉米裕??畔隳矣衽澹?姹阋患??脊辉勖浅院纫荒昀玻 ?p>  张小花故意说一些有钱人家的生活,妇女们眼睛锃亮,不过随即又黯淡下来。
  “穿金戴银的日子,咱羡慕不来。”大柱媳妇幽幽地叹了口气,“能过瓷实了,不用一顿几一顿饱的,咱们就满意了。”
  张小花哪能让她们颓丧?她故意给她们洗洗脑,要想富裕,首先能有这个意识。
  “他们咋就能过得快活呢?就是有钱!”
  “是啊,咱野猪岛的人,哪能跟他们比。”大柱媳妇揪着衣角说道。
  “咱不穷,只是咱们没找对赚钱的路子!”张小花说道,“你瞧,捞到的昆布,就能换这么多吃食,还有山上,啥都有,只要咱们能把它换成钱!”
  大嘴嫂疑惑地问道:“咋换?累死累活打一船鱼,还被人压价……”
  一窝妇女叽叽喳喳议论着,门外传来一声嗷唠:“哪有闲功夫扯蛋!”
  随后进来一个黑黪黪的汉子,长得胳膊腿不分,脖子和脸一样粗,张小花一瞅就知道,这就是李大柱,果然跟柱子似的。
  李大柱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