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书之当个地主[种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岚轻轻地关上房门后,就抬步去了丁景住的屋子。
推开门后,丁岚忍不住撇嘴,这丁家父母是真舍得,看这屋子里的家具一应俱全。还像模像样的弄了一个大书桌,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这读书人的东西哪样不金贵呀!
丁岚忍不住心疼起银子来……
这丁家父母还真以为自己家的儿子能考上状元呢,丁岚看了剧情,这丁景在私塾里可是没干过啥好事,总是针对同样是寒门学子的男主。后来还因为陷害男主,被学校里的夫子发现,直接被赶出了私塾。
就这样了还不甘心,之后还去找过男主的麻烦,结局当然是被男主角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丁岚不再多想,过去翻了翻书桌,只拿了一沓已经发黄的宣纸。
她这可不是客气,只是担心太白的宣纸恐怕会有什么不好的寓意,所以只从里面挑了些发黄的宣纸。
看到桌子上还摆放印泥,也顺手拿了起来,最后从笔架上随意取了一支毛笔才作罢。
回去时丁巧已经醒来了,一起床就坐在小板凳上继续编灯笼。
看到她抱着这么多东西回来,好奇地眨了眨眼:“大姐,你拿着什么呀?”
丁岚轻手轻脚地把东西放在桌子上:“我从丁景那里拿了一点东西,用来做我们的灯笼。”
丁巧惊讶地看着她:“二哥不许我们碰他东西,他肯定会生气的!”
丁岚挑了挑眉:“饭都吃不起了还怕他生气?”她可是很有底气的。
丁岚拿起一个小兔子形状的灯笼框架,因为其造型的原因,只能用宣纸比划着裁,等到裁好了,才用浆糊往上糊宣纸。
待整个兔子灯笼全部糊完了,她才拿起毛笔沾了点朱砂,给小兔子再添上两个红眼睛,眼睛一加上,这个小兔子的神态才惟妙惟肖起来。
丁岚又去院子里拿原身准备好的竹竿,不长的一根,用来做手提灯笼的手柄刚刚好。
把这些竹竿全部搬进房间,然后用细绳把灯笼吊在竹棍上,一个精致的手提灯笼就做好了。
丁岚看了看自己做出来的成品,还是非常满意的,等到了晚上,往里点上蜡烛,那效果肯定会更加的抢眼。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现在时间还早,她们是下午出发,还是趁着这点时间尽量多做几个吧!
两姐妹分工明确,丁巧继续编灯笼,丁岚则是把昨天编好的灯笼统一糊上宣纸,然后把手柄按上才算完成。
直到正午,丁巧饿的肚子咕咕叫,沉浸在工作状态的丁岚才反应过来,笑了笑:“肚子饿了怎么不说呀?”
丁巧满脸通红,不好意思道:“大姐,我不是很饿……”
丁岚眉尖微扬,信誓旦旦地说:“以后跟着大姐,不仅每天都让你吃饱,还有肉吃!”
虽然是这样说,但如今的丁岚还真买不起肉。
她转身进了厨房把红薯给煮了,还是先凑合着垫垫肚子吧。
吃完红薯的丁岚咂吧咂吧嘴,嘴里已经快淡出个鸟来了,满心满眼里都是想吃点肉,暗自发誓今天晚上赚到银子一定要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两姐妹解决了午餐后,继续编灯笼。
过了半饷,刘大婶的声音从院子外传了进来:“小岚,准备好了没有,等会我们就出发了。”
丁岚在屋子里高高地应了一声:“好!”
丁岚把原身准备好的一小袋蜡烛放进背篓里,背篓的上面就叠放着做好的灯笼,她们做的数量还是挺多的,一个背篓还背不完,剩下的就让丁巧双手提着。
两姐妹出了院子,正好看见刘大婶和刘大伯赶着驴过来呢。
丁岚笑吟吟地和他们打了声招呼后,两姐妹才上了后面的板车。
板车上放满了东西,剩下的空间并不大,幸好灯笼的重量比较轻,直接压在上面就行了。
待两人坐稳了,刘大伯就赶着驴车向镇上出发。
刘大伯并不是本地人,他是十多年前闹饥荒流落到丁家村的,后来在村子里娶了刘大婶后,才算在丁家村安了家。平时除了种地,就是靠着这辆驴车去镇上卖菜赚点银子。、
村口唯一的一条大路就是通向青山镇的,青山镇离丁家村也就10里路,如果步行的话也就半个时辰的路程。相比较起其他几个地处偏僻的村子,丁家村已经算比较富的村落了。
比如刘大伯,每天寅时就赶着驴车去镇上卖菜了,这样的地理条件,只要不是那种好逸恶劳的人,就不愁吃不饱饭。
丁家父母当初也不仅仅只是靠着家里的几亩良田,每天还去镇上打小工补贴家用,再紧紧自己的裤腰带,这不就供上丁景这个读书人的花销了吗。
下午的阳光又毒又辣,晒得丁岚头晕眼花的,路上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周围都是林子,偶尔能看见几块正在开荒的田地。
刘大婶看着丁巧手中提着的小兔子提灯,啧啧称奇:“小岚,你这灯笼的样式做得真好看,我都没见过这样的呢。”
丁岚浅浅一笑,十分大方地递给刘大婶一个:“刘大婶,你喜欢就送你一个吧,不值什么钱。”
刘大婶伸手推开,笑着说:“我就是瞧着怪好看的,你还是拿去多换几个钱吧。”
丁岚也没假客气,顺势接话:“那等大壮娶媳妇了,我再多做几个放在新房里摆着。”
这话说得刘大婶喜笑颜开,她儿子刘大壮今年正好14岁,明年就到了娶媳妇的年纪了。
丁岚看着驴车上的锅:“刘大婶,你们去镇上卖什么吃的呀?”
刘大婶打开旁边的篓子,示意给丁岚看:“我去卖点春饼,正好攒点钱给我儿子娶媳妇呢!”
刘大婶的儿子叫做刘大壮,早年刘大婶身体不好,后来刘大伯好不容易老来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当宝贝一样疼着,明年就要娶亲了,做爹娘的当然得为自己的儿子多攒攒钱了。
丁岚倒是远远地见过一次刘大壮,还是一个半大孩子,晒得非常黑,性格和刘大伯很像,都是寡言少语的那种老实人,笑起来非常的腼腆。
她适时地夸赞道:“大壮这孩子老实又肯干,肯定不愁找不到媳妇的。”
刘大婶听了丁岚的话,十分满意,念头一转,又想起了丁岚的事情:“唉……也是怪你爹娘突然走了,不然你和程家小子的亲事肯定不能黄。”
丁岚搜索了一下脑中的记忆,这才想起程家是怎么回事。
丁岚原来还和程家村的一个小子订了亲,没想到丁娘突然走了,程家还过来瞧过。虽然现在丁家一穷二白的,不过程家还算重情,对这个没过门的媳妇还是照样的娶。
不过原主表示就算自己嫁过去了,也要答应父母的遗愿,支持弟弟丁景继续考秀才,程家一听这话,那是肯定不愿意了,娶一个媳妇还得送小舅子考秀才?这桩婚事就被作罢了。
如今丁岚已经16岁了,在村子里已经是个老姑娘了,但依旧没有结成亲,主要是她的条件实在刁钻,这不就把自己的婚事给耽误了下来了吗?
丁岚作势黯然神伤:“也是没有没缘分。”说完又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刘大婶看了她这番做派,忍不住提醒道:“还是多给自己打算打算吧,钱不能都给丁景了,他不是个有良心的!”
丁岚应了一声,就没有继续说话了。坐在旁边的丁巧听了全程,暗自发誓:大姐付出了这么多,以后钱不能给二哥了!
驴车的速度不慢,过了一会就看见路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大汗淋漓的庄稼人都挑着担子或赶着车进镇子,都是想趁着节日来镇上赚点血汗钱的庄稼人。


第4章
青山镇并不算大,丁岚探着头打量路上的商铺,各种店铺应有尽有,刘大伯径直赶着驴车往集市里去,虽然做的是晚上的生意,但要是现在不提前占好位置,过会显眼的位置就得被人占走了。
进了市集,丁岚发现已经有很多人在道路的两旁支好了小摊,各种叫卖声层出不穷,丁岚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场景,好奇地四处张望。丁巧也是头一次进城,眨巴着大眼睛四处瞧,看什么都新鲜。
刘大伯好不容易找到一个空位,停下了驴车后,几人赶紧一起把驴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因为牲畜不能待在集市上,所以刘大伯还得赶着驴车去镇上相熟的友人那里寄放。
丁岚和丁巧先帮刘大婶把小摊子支起来后,才在旁边找了一块空地,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把背篓往地上一放就算是个摊位了。
丁岚在车上时还特意看了看路边的灯笼铺,都是很常见的灯笼样式,好一些的无非就是在灯面上画了点花草亦或是题了一些字上去。
丁岚对自家的灯笼还是挺有信心的,只要等到夜幕降临,把蜡烛给点上,她就不愁没人买。
叮嘱丁巧坐在摊位上看着灯笼,自己先去市集上探探灯笼的价格,就摆着手走了。
丁巧听话地点头,丁岚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旁边就是刘大婶的摊位,不怕没人照应。
她人生路不熟的,也没到处乱逛,就顺着街道往前溜达。这条街上卖的大多数都是各种吃的玩的,只有几个摊位是和她一样卖灯笼的,不过他们都是用架子把灯笼给挂起来,顾客看着更加一目了然,丁岚暗叹自己失策。
丁岚没好意思到处问价,只竖着耳朵听小摊贩是怎么做生意的。直到把整条街逛完了,心里对于这里的物价也有了数。
常见的灯笼是6文钱,有字或者画的价格大概是在8文钱到12文钱之间,至于灯笼铺里的价格丁岚就没有过去了解了,肯定是只会更贵的。
等到丁岚回到摊位时,正好看见一个穿着体面的妇人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站在摊位前询问着什么,丁巧在摊位前急得团团转呢,看见她过来,才堪堪松了一口气。
丁岚一想就知道肯定是在问价,连忙迎上前去。
妇人的五官温和,一看就知道是那种好说话的人,看见摊位的主人来了,和气地问道:“小姑娘,你这灯笼怎么卖?”说完就伸手指了指小兔子灯笼。
丁岚早在回来时心里就定好了价格,普通的灯笼就卖5文钱,小兔子灯笼则是10文钱。
满脸笑容地回答:“这个灯笼只要10文钱!”
妇人看着那个造型别致的小灯笼,心想这倒是不贵,便十分爽快地付了钱。
小女孩美滋滋地接过灯笼,看着小兔子十分满意,蹦蹦跳跳地提着小灯笼就走了。
丁岚没想到这天还没黑,就已经有了10文钱的进账,内心不免得意。
随着夜幕降临,出来游玩的行人也越来越多了。
丁岚看着在一旁乖乖站着的丁巧,心想这不就是活生生的模特嘛?
给小兔子灯笼点上蜡烛后,就直接让丁巧提着站在摊位前,这下子就不愁找不到顾客了。
很快就吸引了几位结伴同行的姑娘的注意,窃窃私语地打量着小兔子灯笼,过了一会,几位姑娘就来到了摊位前。
丁岚笑盈盈地主动招呼:“姑娘要点什么?”
一个身穿红衣的姑娘指了指丁巧提着的小兔子灯笼,问道:“这个灯笼怎么卖?”
丁岚语调微扬:“姑娘好眼光,这个灯笼只要十文。”说完就把点了蜡烛的小兔子灯笼递过去,给她仔细打量。
红衣姑娘一拿到灯笼,眼睛就亮了,喜欢得舍不得放手,立马掏钱买了下来。
其他几个姑娘不遑多让,对着丁岚喊道:“我也来一个!”“我也是!”
丁岚赶紧把背篓里的灯笼都一一点上蜡烛卖给了她们,这个时候的蜡烛还是比较贵的,为了控制成本,她灯笼里的蜡烛都是一小截的,也就能燃半个时辰。
丁岚把这单生意做完后,又是进账几十文。
很快就又有一个小女孩拖着大人的袖子,要来这里买小兔子灯笼。
丁岚的灯笼卖得非常的快,尤其是小兔子样式的灯笼,简直是供不应求。
等到两姐妹把所有的灯笼都卖完之后,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了。
丁岚算了一下,灯笼一共卖了320文钱,身怀巨款的丁岚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带着丁巧去吃一顿好的了。
她牵着丁巧的手顺着街道找吃的,正好看到前面不远处就有一家馄饨摊,两人闻着那诱人的香味就已经走不动道了,丁岚干脆地带着丁岚到馄饨摊点了两碗馄饨。
卖馄饨的是一对老夫妻,一看混沌的分量就知道老板是个实诚人,一碗才2文钱,里面还包了肉,丁岚觉得非常划算。
馄饨摊里布置了桌椅,丁岚拉着丁巧顺势坐下,两姐妹就只等馄饨上桌了。
丁巧直勾勾地盯着老夫妻煮馄饨,这可是她第一次吃馄饨呢,老夫妻虽然年纪比较大了,但动作十分麻利。
片刻后,馄饨终于上桌了。
两姐妹也是饿得急了,不说话只顾着埋头苦吃。
这碗馄饨的分量十足,没想到最先吃完的是丁巧,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的。
丁岚看着瘦瘦小小的丁巧目瞪口呆,没想到这么小的小女孩,还挺能吃!
丁岚抽抽嘴角,试探性地问:“小妹,要不再来一份?”
丁巧耳根子都红了,不好意思地摸着肚子:“这是我的肚子最饱的一天。”。
丁岚听了这话,心里不由一酸,沉默着从自己的碗里又挑了一些馄饨进丁巧的碗里:“大姐吃不完了,你帮大姐再吃一点吧。”
丁巧疑惑地看了大姐一眼,这么好吃的东西,怎么会吃不完呢?
并没有思考太久,很快就被碗里的美味重新吸引了视线,继续埋头吃馄饨!
等到两人都吃完馄饨后,丁岚付完钱就拉着丁巧继续逛。
路边都是卖各种小吃的,丁岚买了好几样点心拿回家吃,可惜现在没有卖肉的了,不然还可以买点肉拿回去改善伙食。
因为节日的原因,街道旁边有好几家商铺还在开店,丁岚拉着丁巧进了粮油店,第一要务就是买米了,不吃米饭她还真遭不住。
幸好她们所处的地方是在南方,主要种植的就是稻米,丁岚买了二斗米还有一斗白面,其他的调味料也适量买了点。这些就花了85文,丁岚肩上的背篓也沉重了起来。
丁岚想了想,买了吃的那就是买穿的,看着身上满是补丁的衣服,决定还是先去前面的布匹店,这里做好的成衣价格都很贵,普通人家都是直接买布,回家自己缝衣服。
丁岚还没进布匹店,就看见路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布鞋,立马给自己和丁巧一人买了两双,现在的丁岚可谓是财大气粗!
进了布匹店,看着琳琅满目的布料,和一个赛一个的价格后,丁岚不仅咂舌,只扯了够给自己和丁巧各做两身衣服的粗棉布就出了布匹店。就这么点粗棉布就花了75文,丁岚忍不住吐槽这个物价。
等到两人收货满满地回到刘大婶的摊位时,刘大婶和刘大伯还在忙着呢,丁岚把背篓放下就带着丁巧一起过去帮忙。
直到把带来的春饼全部卖完了,几人才收拾东西准备回村。
刘大伯把存放在友人那里的驴车牵了过来,大家合力把东西全部搬上板车,丁岚抬脚正准备坐上驴车回村时,就看见了那个便宜弟弟丁景。


第5章
今天是中秋节,丁景下学了就和相熟的同窗一起在街上游玩,夜色昏暗,走近了才认出前面的人竟然是他大姐,正好他也有些事情要与她说。
和后面的同伴低语几句,就径直往丁岚这边走过来。
丁岚其实早就注意到丁景了,看着丁景和几个一看就不差钱的小公子哥在街上勾肩搭背的,哪里有读书人的样子,要不是穿着水墨色的长袍,还以为是街边的小混混呢!
丁岚挑了挑眉,也没吱声,只悄悄地把怀里的钱袋子往驴车上的背篓里塞。
藏好了钱袋子,假装没看见丁景,自顾自地准备坐上驴板车回村。
丁景不客气的声音传了过来:“大姐,我的束脩怎么还没送来?”
丁岚暗自翻了个白眼,面上却装出一副窘迫的样子:“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实在是凑不出银子了。”
丁景气急败坏道:“那你不会去借吗?你把娘的遗言忘了?”
丁岚仿佛被遗言两字压垮似的,浑身没了力气似的跪坐在地上,仰头望天:“娘,我对不起你啊!”这嘹亮的一声很快就吸引了过路人的目光,纷纷围上来看热闹,八卦的眼神投注在两位主角的身上。
丁景被丁岚这一出给吓得呆住了。
丁岚才不管他呢,继续自己的表演:“自你走了之后,我一天做好几份活,只要能赚钱的我都去了,我的婚事也给退了,家里的良田都卖了,就是为了供二弟读书。”
丁岚声泪俱下地继续哭诉:“现在家里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拿不出一点银子,我也实在是没法子了。”
她嚎啕大哭:“娘,你把我带走吧!”刘大婶听着丁岚这话,竟然有寻死的心思,连忙想过去拉住她。
没想到,旁边一声更加凄厉的哭声也嚎了过来。
丁岚猛不丁被这一嗓子给吓了一跳,这嚎得可比她强多了,不仅声音大,主要里面饱含的情绪,十分的到位,瞬间路人的全部视线又集中在哭声的主人的身上。
哭声的主人已经扑在丁岚的身上,哭声震天:“大姐,你走了那我也不活了。”
丁岚嘴角抽动,这小妹之前说自己的声音又大又亮,还真没说错,可惜卖灯笼时没派上用场,结果在这里倒是发挥出作用了。
两姐妹跪坐在地上抱头痛哭,仿佛在比谁哭得惨似的,层起彼伏的哭声一个比一个嘹亮。
路人听到这里,再看着三人的穿着,哪里还会有不懂的呢?
丁景眼看着事态发展得越加不对,自己不就是找大姐要点银子吗?怎么会变成现在这个局面?
看着路人对着自己的指指点点,就连和他一起过来游玩的同伴都在旁边小声议论,丁景大觉失了面子,甩着袖子就走了。
刘大婶连忙把跪坐在地上的丁岚和丁巧扶上驴车,等到大家都坐好了之后,刘大伯这才赶着驴回村。
两姐妹坐在板车上缓缓地平复着自己的情绪,丁巧可能是哭得太卖力了,坐在车上还在不停地抽泣。
车上的气氛有点沉重,没人吭声。
丁岚揉了揉自己酸痛的膝盖,心里暗想:老是这么哭可不行,这也太费力气了,自己还是得想个法子,好好治治那个丁景。
刘大婶也没想到今天能闹这么一出,看着哭红了双眼的丁岚,轻声安慰道:“小岚,你也不要多想,你能做的都做了,是丁景不争气,你娘知道了也不会怪你的。”
丁岚哭得脸都紧绷起来了,只勉强扯出一个笑容:“今天让大家看笑话了。”
这个表情看在刘大婶的眼里,那就是强颜欢笑呀。
刘大婶拍了拍她的手:“这怎么是看笑话呢,你自己的苦处不说出来,谁会知晓你做了什么呢?”
刘大婶这话倒是说得没错,原身一直都是在默默地为这个家付出。
丁家父母去镇上做活时,家里的田地都是由原身一个人打理的,丁景那是一点忙都不会帮的,原身下地时还得把丁巧带过去照料,饭点时还得背着丁巧回来给丁景做饭。
就算是这样,丁家父母也从来没有来关心过原身一句半句,丁岚实在是为原身太不值了。
夜晚的山路不是太安全,就怕在回村的路上碰见狼,刘大伯赶着驴和村子里的人一起在青山镇外集合,大家一起赶路回去,在路上也互相有个照料。
之前围观的路人中也有丁家村的村民,大家都在小声议论着刚刚在镇里发生的事。
村子里的庄稼人为了以后不愁养老,都会在年轻时选择多生孩子,这也导致家里兄弟姐妹多,做父母的一碗水是很难端平的,难免会有自己更加偏爱的孩子。
但是像丁家父母这样的,还真是世间少有!村民们看着丁家两姐妹,神情中透着怜悯。
一个小女孩拉扯着爹爹的衣袖,童言无忌地说:“她们好可怜噢……”
小女孩的爹爹用眼神示意小女孩不要乱说话,尴尬地瞟了一眼坐在驴车中的丁岚。
丁岚当然听见了小女孩的话,不过她丝毫不在意,这样也没什么不好,都不用自己去村子里传播了。
等到明天一起床,恐怕全村的人都知道了,她倒要看看丁景以后怎么在村子里做人!
村民们在路上说说笑笑就进了村子,刘大伯把车停在丁家的门口,丁岚把背篓搬下车后,把早就准备好的2个铜板递给了刘大婶,笑着说:“刘大婶,这是我们的路费。”
刘大婶连连摆手:“顺路的事,哪能收你的钱。”
丁岚把铜板强硬地放进刘大婶的手里:“你不要,我下次都不好意思坐你家的车了。”
把路费给了刘大婶,生怕刘大婶等会又把铜板递回来,丁岚立马带着丁巧回了自家的院子。
刘大婶看着手中的铜板,叹了一口气:“这丁岚多好的一个人呀……”
刘大伯难得地发表了自己的感想:“确实是个实诚人。”
今天两姐妹都累得很了,丁岚把背篓背进屋子里,也没有什么力气整理。
强撑起精神去院子里的水缸里倒了一盆水,两人把脸洗了洗,倒头就睡,不一会床上就传来轻微的鼾声。
次日,许是昨晚睡得晚,丁岚醒来的时间也比平日要晚一点,丁巧也还在睡梦中。
丁岚起身把昨天没有来得及归置的背篓给清理一下,打包好的点心就放在四方桌上,等会她们可以当做早餐吃,大米和白面还有一些调料,这些都是要放进厨房的。
对了……还有钱袋子,这可得藏好一点!
丁岚把铜板都倒出来数了数,一共有155文。为了以防万一,她把钱分成了两份,一份是55文,继续装进钱袋里,这就当做是明面上的,她随身携带。
至于另外100文钱,用一块破布包好,丁岚围着屋子转了转,放在哪里好呢?最后决定放在衣柜后面的夹层里,这就算是她的私房钱了。
藏好钱了,丁岚先把米面啥的都给搬进厨房,厨房里有一个米缸,米缸上面有一块重重的木板压着,这样就不用担心老鼠偷吃了,丁岚把米面还有调味料都收拾好,才回了屋子。
屋里的丁巧已经醒了,正痴痴地站在桌子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