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民教师在大唐-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当季婵和盗版商打价格战打得火热的时候,朝堂上也不安稳,李承乾虽然才十六岁,但他早就在贞观四年被李世民下诏宜令听讼,六年因为李世民驾幸岐州,李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闲暇时为父亲处理细务,像如今这样上朝参与政事,也是常有的。
  李世民翻阅着手中的奏折,上面写着扬州每年都要采办的贡品在京杭运河的一处航道上被水匪劫走,随船的官兵死伤无数,据查悉这股自称为江豹的水匪连连作乱,不知道有多少商船被他们劫走货物,还绑走富商索要赎金,经过一番劫掠,水匪寨的势力已经十分强大,甚至还能和军队抗衡一二。
  “扬州水匪一事,诸卿如何看待?”李世民攥紧了折子,眸色深沉,看不出喜怒,然而熟知他的人例如魏征、长孙无忌之辈,知道他已经生气了。
  如果单单只是为了钱财,或许李世民还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毕竟这只是一件再常见不过的案件,但是劫掠贡品,甚至还发展出一只可以媲美军队的兵力,这让他立即警觉了起来。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对方已经有了造反的资本,并且还抢劫贡品挑衅!如果忍让下去,皇家、天子的威严脸面往哪里放?
  长孙无忌见状,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陛下,江豹寨的事情决不能姑息!京杭运河一向为历代漕运要道,对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如果留着一颗毒瘤在的话,不仅对来往的商队和沿途的百姓造成影响,而且江豹寨培养私兵,屡次和官府作对,劫掠贡品,其心可诛!”
  他顿了顿接着道:“为今之计,唯有剿匪方能平息事端。”
  

  ☆、第 44 章

  此话一出; 顿时有赞同的声音响起; 只是也有人不长眼; 摸不清李世民的心思,贸然开口:
  “水匪劫掠也是为了生计,不若放他们一马; 以昭示天子恩德。”
  朝廷为之一静,李世民眸光渐厉,却没说什么; 魏征看了看那位官员,心里头叹了口气; 也只能出来做个和事佬; 给这君君臣臣一个台阶下。
  “臣以为; 先是对水匪进行招安,如果他们愿意归顺朝廷; 那就免去死罪并入军中; 如果不愿意; 再斩草除根也不迟。”
  那个官员似乎还想再开口; 却被同僚一把抓住,对方额角青筋直跳,看他的眼神是恨不得往他脸上扇一巴掌。
  李世民脸色缓和; 看了二人一瞬便移开视线; 道:“那就依魏公所言,只是派谁去招安剿匪?”
  “儿臣愿往!”出乎意料的是,李承乾竟然第一个踏出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扬州水匪如此猖狂,胆敢上至抗官下至扰民,不可不除。”他只字不提招安,句句要剿,“儿臣不才,却也愿为百姓除害,扬我李唐皇威。”
  一番话语调平平,也并非是什么激昂慷慨的演讲,却比之前者更鼓动人心,就连李世民也是胸中气血翻腾,豪情上涌,“好!真乃我子也!此事便交给太子督责,刑部郎中俞修随行!”
  事情最终敲定,退朝之后,李世民将太子承乾和刑部郎中俞修留了下来,再商议细节。
  方才的愣头青被同僚一路扯出大殿,却还是一副不服,“不过是些小贼何必兴师动众,竟是连太子殿下都出动了。”
  “噤声!”同僚轻喝一声,瞧见四下无人,松开了那人的袖子,唇舌中带着火气,“水匪劫掠贡品私自养兵还不够吗?陛下金口玉言,此时再提无异于自己往枪口上撞!”见他总于是明白过来,脸色苍白惶惶然不知该如何,同僚跟着松了一口气,心下却打算好了以后再不与他来往,免得成了那条被殃及的池鱼。
  东市,来来往往的行人比之平常更多了两成,一成是为了两家书坊的价格战捡便宜,一成则是过来看热闹。
  图文阁前面是间酒家,几名闲汉要了一盘蒸猪肉并一坛子浊酒,刚端起酒碗饮了一口,就看见一名伙计叫叫囔囔的跑来,“东家!图书阁又往下降了一文钱!!”
  常六气急败坏的站在门前,他瞪了伙计一眼,心里头焦急得很却还是要强撑着面子冷笑道:
  “不过是再降一文钱而已!管事,将外头的告牌改了,咱们再低五个铜板!”横竖还是有一点赚头的。
  他这边刚改定价格不久,就听见前去打听的伙计又是咋咋乎乎的跑来,嘴里还是那句听了十来遍的话——“东家!图书阁又往下降了一文了!”气得他差点白眼一翻直接晕过去,“降!无论她降多少,我们都再低五个铜板!”索性破罐子破摔,常六豁了出去,这回儿是真的赔了。
  如此来回几趟,一旁观战的人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图书阁的东家倒是个狠人。”一名闲汉往嘴里塞了一筷子蒸猪肉,蒜蓉爽辣,猪肉微甜,让人情不自禁再下筷子。“要是平常,哪有人敢跟常六这么掰扯?听说还是个姑娘,啧啧啧,有勇气。”
  “我看她不怎么会做生意,哪有人一文钱一文钱的往下降,这不耍人玩的么?”他旁边的人稍微胖些,对酒的兴趣比对肉高多了,一口就喝下半碗酒。
  “你小子喝慢点,总共就这么一坛!”闲汉气得拿筷子去敲他的手,将他碗里的酒倒一半入坛子里,只给他留了一层皮,胖子也不甘示弱,伸手去抱酒坛子,道:“怎么?肉都叫你吃了,我多喝口酒怎么了?”
  两人这边抢夺不休,只听见外头伙计撕心裂肺的嗓音传来,“东家!图书阁改回原价了!”
  总算消停了,这是认输了?围观者和常六同时想到,胖子抢来酒坛给自己倒了酒,连着那盘子肉也拢了过来,窗外是图文阁常东家的猖狂笑声,“哈哈哈哈不过如此嘛!我还以为这小女子如此硬气想要和我拼个高下,到底还是年纪轻不谙世事!”
  伙计松开撑着膝盖的手,立起身来,喘匀了气道:“东家您先别……先别高兴,图书阁虽然将线装书等改回原价,但是他们推出了一样叫做铅笔的新笔,不仅携带方便,而且极为好用,它合笔墨为一体,价格却只有两者加起来的一半,现在求购铅笔的人已经快要踏破他家书坊的大门啦!!!”
  “东家?东家你怎么了?”
  常六一脚把伙计踹翻,表情难看得能止小儿夜啼,“让你说话大喘气!下回有事一口气说完,不对,你再也没有下回了,从今日起你被图文阁解雇了!让你还帮她家解释什么叫铅笔!”常六想想就来气,又在伙计腹部又踩了几脚。
  “有两把刷子啊这……”酒家里头的胖子听得目瞪口呆,亲手帮闲汉倒了酒,把肉扫过去,“这样一来,铅笔一物被带火了不说,图文阁的损失也是极大的。”
  果然,不等常东家把先前定的价格改过来,原先还观望一堆的人鱼涌而入,将书坊里头低价的书籍和颜料采购一空。常六本人也不知道被那个推到在地,绸缎袍子上好几个黑脚印,发髻散乱,“都给我出去!!不卖了!不卖了!”要是按照原先的价格,他非得赔死不可。
  然而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他们想要占小便宜的念头占了上风,哪里还管别人是什么想法,只是一味的哄抢。
  等到乌泱泱的人群接踵散去,图文阁已经是一地的狼藉,管事的清点着收入钱款,发现成本远远高于售价,虽然东西粗制滥造,但是外头的包装可不便宜,这一时的意气用事,直接亏损过半。管事的抖着手把账簿递给常六,对方接过去一看,怒起将其掷在地上,咬牙切齿道:“好得很!我常六长这么大了,还是第一次在阴沟里翻船,定要与尔等势不两立!”
  他大掌狠狠拍在书架上,一举将早就空了的架子推翻,木头架子砸在地面,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声响,狭长的眸中,目光阴冷得像是吐着蛇信子的毒蛇。
  铅笔的反响出乎意料,店里货架上的全都卖脱销了,季婵只能让阿锦跟刘管事趁着还没宵禁赶忙再去作坊拉一车过来,不然明天要是没有货的话,不仅面上难看,而且还有可能损失客源。
  同样的,林管事也在清点钱款,不过他显然轻松了许多,甚至还有心情哼着小曲扭着水桶腰,掐指算了许久之后,林管事得出了一个天文数字,“东家!咱们今天卖掉的这一批铅笔,刚好能弥补之前作坊被烧毁的损失,只是如果作坊要拓大的话,这些却是不够的。”说到最后,林管事的眉又耷拉下来了。
  “无妨。”季婵用算法再算了一边,得出和林管事差不多的数字,见他还是愁眉苦脸的,不禁摇了摇头,劝说道,“九十九步已经走完,还会在意这一步有多难走吗?林管事来,咱畅想一下未来嘛。”季婵往天上一指,示意他去看那明晃晃的月亮,嘴一张就画出了好大的一块饼,“等作坊扩大了,我就在扬州开分号,接下来就是杭州,甚至更远,大唐有多少个州多少个县,咱们就开多少家,到时候全天下都在用图书阁的笔纸,都在看我们的书、我们的小说,还有餐馆!也开他百十来家分店,保准你数钱数到手抽筋。”
  林管事抽了抽嘴角,道,“东家你这未来也畅想得太美了吧?”
  “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她抬头,不远处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呦,都回来了?我下厨给你们做点夜宵吃吧。”
  林管事骇了一跳,道:“这可不行,说到底我也只是一个雇工,怎么能让东家亲自做饭给我们吃呢。”
  季婵笑了笑,安抚道:“今天大家都辛苦了,我做顿饭犒劳你们一下怎么了,而且也就做这么一次嘛,夜宵做起来简单,又不是置办什么大餐,无碍的、无碍的。”说完了不等林管事阻拦,径直进了后院的小厨房。
  现在是晚上,东西不多,也不可能出去买,所以季婵并不打算做得多豪华,而且吃多了也不好消化。她先用白醋水洗了手,再拿灶脚的芋艿起来削,这样就不会觉得皮肤瘙痒。篮子里的剁椒酱还剩下了一半,挖两勺放在切块装盘的芋艿上,撒上蒜末豆豉,直接上锅蒸。
  胡瓜皮削一半六留一半,切成宽片码好,蒜末、剁椒酱、酱油醋、盐适量,撒上去。小厨房只有一个灶台,现在正炖着芋头,季婵用大勺盛了油,伸进火膛里头加热,热油往胡瓜上一泼,滋滋作响,香味被瞬间激发了出来。
  张大娘抻的面还剩下一些,再放一夜明天就坏了,索性今晚就都吃了。院子里的大水缸有一网虾、蛤,隔壁店铺的老板娘关门之前送来的,本来想留着明天煮海鲜粥,现在匀出一半来做浇头。
  简单的清汤汤底,几片吃口爽脆的白萝卜,几滴鲜红透亮的辣椒油、少许嫩绿清香的芫荽。手工抻出来的面条劲道润泽,浇头鲜香量足,装在蓝边的大海碗,家常却味美。
  四方的木桌,一碗面两盘菜,新酿的梅子酒微微带着酸甜,岁月静好。
  ——
  “你说谁来了?”季婵正动手改着小说,这是底下找来的读书人写的,今早刚交的稿,全是文言文,尽管她已经有了基础,但还是看得头昏脑涨。
  “这是小说,又不是教材,什么新奇就往什么方向写,只要避开忌讳的就成,写得这么文绉绉的谁看呀?咱们要贴近生活还要高于生活,不能瞎来也不能纯写实,情节要跌宕起伏,□□低谷都要有,最好让读者能感同身受。”季婵看见林管事两眼放空的样子,手指点了点桌面,把他的神唤回来,“你直接转述给作者就行,他知道该怎么做的,还有记住咱们的消费人群主要是中下层啊,叙述一定要生动有趣,普通老百姓虽然看不懂,但我们可以投到咱自个的餐馆,培养几个说书人,一举两得。”
  “娘子……”阿锦趴在柱子上,提醒了一句。
  季婵“啊”了一声,转头看她,一脸茫然,“你刚才说谁来了来着?”
  “杨石……”
  石叔?季婵敛眉不语,心里隐约有些抗拒。
  杨石的儿子杨兴,做下的事让她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令她对人与人的交往有了新的认识,有的时候你想帮助别人,但是对方对你仅仅只是利用,你原以为正直的人,其实凉薄得让人心寒。
  还有杨李氏,在她的思想里,她只需要向你施舍一点小恩惠就有了向你提随意要求的资本,你不帮就是无情,就是良心让狗吃了,她从来都不为别人考虑,也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多过分,横竖就是一个思想,我帮过你,你就得答应我,就算要的是天上的星星也得给我摘下来。
  对于杨李氏,季婵当初碍于情面答应了,结果得到的不是感激不是解决,而是伤害,教她学会了心硬。当然这并非是让我们一味的袖手旁边,全然不理,而是不要轻易妥协,能帮她尽量帮,但是这必须是等价的,而不是自己的单方面付出。
  杨石她不能不见,但是如果这位给她留下了好印象的石叔也蹬鼻子上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的话,那么很抱歉,世界上谁也不欠谁的,她亦然,懂感恩不代表傻到割肉去喂白眼狼。
  这就是季婵,在这次教训中所明白的,现在只希望,杨石不会让她失望了。
作者有话要说:  情节虚构、部分任务虚构,司机技术含量不够已经把车开歪了。

  ☆、第 45 章

  季婵让阿锦把杨石请到会客室; 自己把桌子上的手稿收拾好; 才转身出去。室内燃着淡淡的熏香; 这是图书阁特有的香,带着草木书卷气,凝心精神; 每个房间都有放。
  杨石第一次来到这种地方,有些拘谨的坐在凳子上,频频向门外张望。
  “石叔。”季婵踏入内室; 态度虽然恭敬有礼,却比之当初要冷淡了许多。
  “婵丫头; 我是来……是来道歉的。”杨石从凳子上立起来; 眼眶略红; 郑重的朝季婵躬身一礼,季婵愣住了一瞬; 醒悟过来后立即避开; 伸手去扶。
  “石叔; 你这是干什么?使不得、使不得。”原先就算有再多的怒气; 此时也发不出来,她想把人拉起来,没想到杨石一动不动。
  “这是应该的!”杨石的声音有些哽咽; 他虽然是个农汉; 行事却自有一番章程,遇到事情绝不糊涂,这也就是他家和邻里关系都不错的缘由。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 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着的好名声,却被家人一手败坏,这不仅仅是结怨,还是结仇,要是季婵愿意的话,她甚至可以报官!
  他今日过来,一是为了道歉,二是为了说情,虽然季婵现在没有动作,但是如果她上官府起诉的话,自己的妻儿都会有牢狱之灾,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舍下自己的老脸来求,“婵丫头,我知道兴儿给你添了很多麻烦,你婶子也……他们只是一时被猪油蒙蔽了心。你若是实在来气,怎么打怎么骂他们都可以,只是你石叔我也一把年纪,实在不能后继无人呐。”
  这是什么意思?季婵抬眼看他,看到对方满脸焦急立即明白了。这是担心自己报官?说实话季婵的确有这个心思,只是碍于证据太过零碎,而且一旦上诉官府必定会牵扯出常六来,何况常六还是黑白两|道通吃,报官不一定有用,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只是这样的话明显是不能说的,季婵给对方倒了水,轻声道:“我体谅您,谁来体谅我呢?因为他,我的作坊烧了一大半,方子流落在敌对书坊手里头,客流被分走大半,其他生意也因为资金原因而暂时停了,这其中造成的损失谁来赔偿呢?”
  季婵以手扶额,在太阳穴上揉了两下,勉强缓解了近日来的疲惫,只是眼眶底下的黑眼圈不是简单的按摩就能消除的,“石叔,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什么神通,这种事若是再多来几次……”余下的话不必多说,谁都懂。
  “这……”杨石语塞,也不知道该如何继续说下去。
  季婵站起来,目光在架子上的兔毛斗篷停了一瞬,终于还是心软道:“经此一事,想来我们两家的交情怕是大不如前了,与其面上勉强相处、心里起疙瘩,还不如不再往来……”
  身后的人沉默了许久,终还是传来一声包含沧桑的“好”。
  其实这已经是对两家最好的处理方式了,季婵不知道对方明不明白,能不能想通,话尽于此,多说无益。
  ——
  因为铅笔的一点技术上的问题,季婵在长安多停留了一天,翌日就启程。如此是现代,最晚也只需要一天的时间,然而这毕竟是交通方式匮乏的唐朝,就算走了较快的水路,也需要两个月。
  坐船并不比坐马车轻松,江河上也有风浪,虽然没有海上的骇人,但是浪头一起,船身晃动不停的感觉也让人难以忍受,何况这样的折磨,需要维持两个月……
  季婵拎着个小马扎坐在船头,手里拿着根钓竿,一顶草帽斜扣,遮住了半张脸颊,阳光灼人。
  此次下扬州,季婵只带着阿锦和刘、林两位管事,还有一只李高明送的,据说能解闷的黑色小鸟。解不解闷季婵不知道,但是能看出来它挺凶的,上次阿锦少喂了它一顿,就被啄得满船跑,林管事摸了一把羽毛,头发被啄掉了一撮,不偏不倚,正在额头最中间,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长回来。
  乌鸫记仇,而且性子也十分霸道,时常一言不合就开怼,船上除了季婵一人,其余的都曾遭过它的毒手,季婵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这只乌鸫对她十分依恋,别说摸羽毛了,就连揉脑袋都不生气。
  阿锦捂着自己手上鲜血直流的口子,嘴角抽搐。还能为什么?这鸟精着呢,但凡它张嘴碰了一下,长安城里头那位能把它给炖了!
  乌鸫好鲜鱼,每日季婵都要在船头坐一小会,就是为了给它钓上一两条解馋,钓上来的鱼剥皮去刺只取粉白的肉,切成碎末好供它食用,若是吃爽了,乌鸫或许会允许一旁伺候它的人类阿锦摸一摸它的一根尾羽,只能一根,多了是要啄人的。
  扬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点,在唐朝是仅次于长安的商业中心,虽然排名第二,但是扬州的繁华也是不可小觑的。
  经过接近两个多月的航行,季婵一行人终于到了扬州,船刚靠岸,就能听见外头嘈杂纷闹的声响,季婵带上帷帽下船,只见码头上都是来来往往的人,有身穿绸缎的商人,也有打着赤膊的船工,船上的货物刚被卸下,又有另外一艘靠岸,货物被一箱箱封存好,里头大部分都是北地的香料和毛皮,像丝绸粮谷等等的,都在另一个码头,离得不远,同样也是热闹非凡。
  后世的扬州有个说法叫做‘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季婵不知道唐朝是不是也一样,不过既然都来了,索性就吃碗面,不为情怀也为饱肚。
  坐着马车直达市场,四人随便找了一家食铺就盘腿坐下,掌勺的是位大娘,笑容满面的迎客进门,手头上的工作却一直没停。
  碱面下锅,大娘拿过一叠海碗放到灶上,筷子一拨查看面熟的程度,觉得好了就顺手一捞入碗。腌鸭蛋对切,码在面上,橘红色的蛋黄直往外冒油,浇头用的虾米小鱼,虽然看起来不怎么样吃起来却是鲜绕舌尖,久久不散。
  “汤别浪费,好东西都在汤里头呢。”见阿锦只顾着捞面吃,大娘和善的提示道。
  阿锦听话的喝了一口汤水,意外的发现格外的鲜甜,比上次吃的夜宵还好吃,面的味道不是由于上面的浇头,而是这底下毫不起眼的汤。
  “哎。”大娘笑了,又端来一小碟腌菜,“汤用河虾子熬的,鲜得很哩。”
  鱼头豆腐汤、鱼片蒸水芹、烤鱼饼,虽然亨饪方式简单,但是味道丝毫不差,特别是后面的烤鱼饼,里面肉质软嫩,外面却焦香酥脆,仔细吃还能吃到切成颗粒的水芹。季婵细嚼慢咽,努力把味道记在心里头,载入餐馆的菜单里。
  出了食铺,往大道直走第一个路口左拐,就是旅店,季婵等人打算在这里落脚,至于生意可以过两日再谈,毕竟扬州实在让人留恋忘返。
  此时还是正午,坊市正热,商家在门前挂起幌子,上面书着店名。扬州产丝,街上大多都是绢布庄衣料铺,来往的妇人和小娘子穿的衣裳也比长安花色多些,就连头上带着的发饰,也大多是色彩艳丽的绢花,手上的绣帕绣工精致,香味袭人。
  季婵习惯了素淡,不过女人的天性使然,她也难免多看了两眼。
  不远处有一条小溪,将整个坊市贯|穿而过,溪上搭着木桥,两岸植着柳树,旁边还有亭子。季婵上了桥,手里拎着从小贩手里头买的灯笼,上面绣着侍女扑蝶,巴掌大的一盏,就要十文钱。到底还是喜欢占了上风,季婵拿出钱袋付了款,心里暗自感叹扬州的物价竟然比长安还要高些。
  “哎,你这人,走路能不能看着点?”季婵握着被撞疼的肩膀,眉头皱起。虽说是木桥,但是走道又宽又阔,她已经往旁边让了,怎么这人还能撞了上来!而且撞完就跑,连声抱歉都没有
  不对……
  季婵猛然想起自己是为什么穿越到到唐朝的原因,顿时脸色一变,伸手摸了摸腰间,果然上面挂着的钱袋已经没有了!里头大部分装着的都是铜钱,还掺杂了几块小金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但是怎么着也得拿回来,“阿锦!抓小偷!他偷了我的钱袋。”
  她话还没说完,阿锦就将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