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民国明珠-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做东主的好友孟先生,实在是过于吝啬。下酒菜只有两种,一盘花生米,数量很容易就可以数的清楚。
一盘子是红烧鱼,鱼身上点缀了一些香菜,鱼是翻身鱼。上海人吃鱼讲究不翻身,不管是自己家吃还是请客,另一半的鱼就是要留作下一顿来吃。现在放在这酒席上的,就是已经被吃过一半,又当做酒菜端了上来。
幸好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饮酒谈天,所以麦先生干脆不去看那酒菜。只管看酒,那坛子还算不错,是绍兴酒里的名牌“香雪”。
三个友人开始推杯换盏的喝酒,一开始也没有什么,不过就是滋味寡淡一些,这个酒喝到最后,麦先生实在是有点哭笑不得了。
原来麦先生在自己家里已经喝到了七分醉熏熏,脸膛之上是七八分的油红醉态。现在可好,孟先生家里的酒越喝越淡。现在的脸,已经恢复到本色了。
这坛子酒,这得掺和了多少水呀!
另一个友人也看见麦先生的脸慢慢的恢复了,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窃笑,打趣了一句:
“现在厅里发薪水都是及时的,孟老兄收入比我们两个还要高上一成,怎么也不舍得在这水里多掺和一点酒?”
孟先生被友人揭穿,竟然也毫无羞耻之情,他摆手说:
“你们也知道,现在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多。我前几天,坐了黄包车去副厅长家汇报差事,他家里住的那条花园洋房的街。看街的听差,竟然不让我的黄包车进去。”
孟先生用手拍了一下桌子。加深了语气表达气愤:
“他竟然说,现在做进厂工人的,做小裁缝的,出来进去的。也都是坐的黄包车。”
麦先生和那个友人也都唏嘘着点头,深有同感:
“还有更可恨的那,他们坐黄包车,竟然都不太讲价,这样比较着。竟然显得我们这些讲价的没体面了。”
三个友人一起叹气,他们如今的生活水平,衣食住行,已经全方位的被工人阶层赶上来了。就像课堂里考试一般。虽然有高高在上的一百分。他们只是中等的六十分,可是下面还有很差劲的二十分。忽然间没有二十分了,除去那些考一百分的,大家都考六十分了。还真是纷纷不平那。
孟先生又伸手拍了一下桌子,加深语气:
“我真是咽不下这样的气,所以就一狠心,买了一部钢丝的包车!”
在上海出租用的拉车都是黄色的包头。喊做黄包车。自己家里自用的,一般都是青色,喊做青篷车。
麦先生和友人两个顿时来了兴趣:
“你买了包车?让我们看看!”
做东主的孟先生早就等待这一刻了,高兴的站了起来,带着两个客人出门看车。其实车子本来就是放在门外显眼的位置的,但是盖了一层油布。
孟先生一伸手把油布揭开了,只见那辆青篷车,两只巨大的车轮子,橡胶的轮胎****,上面还带着些新下机器时的突起橡皮毛刺。两只轮胎的车轮辐条。都是不锈钢做成的,银光闪闪,闪的让人忍不住了用手挡眼。
麦先生满脸喜爱之情,伸手摸来摸去。还坐上去感受了一番。
“一直也常听见他们谈起,这个车子,得要一百二的现大洋吧?”
“我讲了价钱,只花了一百零八快。”
“那还真是便宜那,要讲咱们几个,也还算买的起。况且每天都要叫黄包车的,也是一份开销。”
“要说买车子,大家都算买的起,可是养车就太破费了,我把工钱开到二十块一个月。找一个长相齐整点的车夫,竟然很不好找!”
麦先生和友人同时整齐的把嘴巴张开,眼睛瞪圆:
“说什么玩笑,车夫要二十块一个月”
孟先生万分爱恋的用手拂拭着青篷车的后靠背。
“车夫真是不好找,我简直要发愁了,总也舍不得退掉。”
麦先生和友人同声阻止说:
“不要退,这样好的车。”
告辞了友人,麦先生回到家里,跟她太太商量,也想置办一辆钢丝银光青篷车。麦太太说:
“真要买了,你去上班也体面,孩子们上学也体面。我回去娘家姐妹那里,也看着体面。”
她的眼睛里闪着光,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为近期一直被做工人的邻居攀比着,麦先生盘算了一下自家的家底儿,决定给妻儿一些惊喜,所以当天就拍板做主了。
第二天就去车行选车,麦先生要更加巧舌如簧一些,所以用了比孟先生更低一些的价格,一百零六块大洋,就买定一部车。
车行的伙计把车子送到麦先生居住的石库门房子,所有的邻居都围着看,连声的赞叹。麦先生也是非常得意,拱手行礼,请邻居们帮忙寻觅车夫。
车夫非常不好找,三两天的功夫,麦先生早就按耐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做车夫,拉着妻儿逛街。又过了一个星期,新鲜的劲头过去了。车夫依旧是找不到。
本来这个事情,是老友孟先生早就提醒过了,但是他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猪油蒙了心窍,一定要买。
这个时候麦先生的上司的上司,在自己家里花园洋房办一个宴会,请了麦先生去参加。麦先生打扮整齐了,因为自己家里的青篷车不好用,只好依旧是叫了一辆黄包车前往。
麦先生坐着黄包车,到了宴会所在的街区,果然被看街的街兵拦住,不让他过去,也不解释说什么理由,只是不让黄包车过。
麦先生给钱打发掉了黄包车,懊恼的拍了一下脑门,这个正好也是老友孟先生提醒过的,这条花园洋房街,歧视黄包车。
现在说什么也是晚了,麦先生只好迈开两条腿,步行往前走,反正也不过一千多步,总是不会累死人。走了几步,就听见身后清脆的摇铃声。
麦先生回头看,竟然是好友孟先生。
孟先生就坐在青篷车上笑着向他拱手,虽然车子宽大,也不让他上去同座,只让车夫放慢了脚步。两人一起来到上司的上司的洋房。
车夫站直了身体,也招呼一声:
“麦叔叔。”
原来这个老友孟先生,竟然是拿自己的大儿子,来充当跟班的车夫。
………………………………
392小文人阶层的职业天花板
“哈,嘿,嗨!”
麦先生一下子也不知道如何跟这个给他爹做拉洋车车夫的世侄打招呼,哼哈了片刻,才说出一句下台阶的体统话来。
“看时间还正是刚刚好,咱们进去吧。”
他的意思是和孟先生以及这个洋车夫世侄一起进去。
结果老友孟先生却毫不在意,他直接冲着儿子一挥手,我们这个场子大约两点半能散,你先去街面上逛逛,两点半来接我。
孟先生的大儿子直接点头答应,拉着青篷车像模像样的跑走了。
他们就在门口略微站了半分钟,陆续有其它的客人一起来了,大多是坐着青篷车,只听门口接应的听差说道:
“请车夫们走西边角门,另有专门的酒菜招待。”
孟先生悔恨的跺了一下脚。
“车夫竟然也给一餐饭吃,真是赔了!”
他儿子跑的太快,已经不见了身影。麦先生只好安慰他的老友说:
“那你也比我强那,我买了车子,也只好放在家里,另花一份儿黄包车钱。”
既然有人比自己还没有算计,那孟先生心里就稍微舒坦了些。他们一起走进大门,又会齐了其余的几个老友和同僚。被听差引领着找到桌子坐下,各人都有固定的安排。
却原来麦先生所在的部门,是政府的文化部。此次宴会,是他的上级的上级,某一位副厅长,所举办的一次文会。文化人一起聚会在一起吃吃喝喝,谈天说地的聚会。
宴会厅统共五间,宽旷阔朗,另外二层也是一个平台,半开放的结构。 此次的聚会参与人员众多,一共一百多位。
麦先生的圈子好友们,大多数是在一层的外围,他们就属于小资的文人。一层的中间部位。就是麦先生的上司同僚们,都是属于中产阶层的。能上二楼的就是今天的东主,他上司的上司层次的了,那是世家以至于权贵的阶层。
高了两个阶层的人来办文会。却也喊了他们这些人过来,主要也就是为了扩大文会的影响,显得热闹一些,万一有什么佳话传出来,也是有更多的喝彩捧场。
相差了两个阶层。麦先生他们挤不上去,倘若能冲上去说几句话,那怕是充当篾片、帮闲、清客之类的人物,也能是大大的荣耀,且为日后的发展大大的有利了。
如今民国的这个时代,其实阶级的固化也非常严重,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圈子,上一个档次的如果愿意折节下交,那自然是皆大欢喜。下一个阶层的人如果想着奋力攀爬,那可真是事倍功半。
已经灭亡了的满清一千个不好一万个不好,总也有个科举制度,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得中天下闻。
到了这个民国时代,靠的大多是亲友引荐,裙带关系。文人阶层,突破阶层限制,寒门崛起的机缘十分渺茫。
当然了麦先生这一流的人物,其实都是才干中庸,学问守成的,如果真是有大才学。那也就是另一种说法了。
总的来讲,在民国做武人的机会还是要更多些,那怕大字不认得,地痞无赖一样。一旦拉起了枪马队伍,封将封王的神话也很有可能上演。
文人草草组织起来的文人政府,虽然本身会非常尊重文人,对整个社会的控制力其实非常小。麦先生这些体制制度内的低层,待遇不高也是情有可原的。
今天麦先生、孟先生几个熟人在桌子边上团团围坐了,大家表现出来的兴致都非常高。第一是不管实情是如何。他们出了这个门,就可以对外宣传,今天我们厅长喊我去喝酒,然后怎么的啪啦啪啦。
再有一个,今天的这个文会招待的也可以算作是非常丰盛。
四冷四热四干果,酒水是绍兴的花雕,席间另外上来一种,本来大家都喝的美丽滋滋的,说些自己最爱这杯中之物的话,可是很快又添上一种雕花的厚重玻璃瓶子里装着的外国酒,三星白兰地。
本来还在贪吃着花雕的的同僚们,立刻转移了兴致。这种绍兴的花雕,是一毛二一斤的。三星白兰地是四块钱一瓶的,单是这相差三十多倍的价格,就让他们失去味道上的判断力了。
当下几人就把那瓶洋酒给非常平均的分配完了。这桌小资文人,平日里抽烟,都是品海牌子、强盗牌子。现在的席上供应的是大小白锡包的卷烟,也是十倍的差异,所以这几个人,那简直就是吞云吐雾,快活如神仙一般。
此刻二楼上的权贵阶层,也都是在评论时事,藏否人物,隐约之中听着,是因为中医的典籍,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词语句子,艰涩难懂。所以某一个励志学好中医的青年后生,要拜某一个精通国学的文化大师做老师。
这些本来都是和他们不相干的。谁知道忽然间就从二楼走下来两个青年人,先是去了中间一桌上找了他们的一个上司引荐,然后上司就带着青年人直接奔麦先生这一桌上来了。
这一桌的人也是十分受宠若惊,忙忙的站起来整理衣衫,拱手做礼。
上司不搭理别人,单是给孟先生麦先生介绍说:
“这两位少爷,是有志于中医的,现在各种名师也拜见了不少,他们又要考试一种《处方药资格使用证》,据说二位都是以前考过的,可以互相切磋切磋。”
那两个年轻人手中拿着高脚玻璃杯的洋酒,冲他们敬酒,说着请多多关照的话。
麦先生孟先生两个,慌乱之中也学着样子抓起了高脚玻璃杯,可是杯子是空空的,早就喝干的一滴都不剩下了。
上司也发现了,觉得他们两个太好笑,不上台面,吩咐说:
“倒酒,倒酒。”
那瓶洋酒早就已经被喝干净,一时间去那里找?幸好同座的也算随机应变,不拘小节,给他们倒上了满满的花雕。
几人吃过一杯敬酒,就算是认识了。被两个青年邀请上去二楼,详细谈说考试事宜。麦先生的上司也陪着走到二楼的拐角处,抬头望望,终究考虑到权贵迫人,没有跟上去。
在每一个安定稳固的社会,小文人阶层总是要比工人阶层更高等一点。在麦先生他们感叹,工人的水平已经赶超他们的时候。他们职业上升的天花板也脆声裂开,露出一条向上的阶梯来。
………………………………
393现学现卖的去搭讪
这次文会的结束时间,恰好就是孟先生早前预见的两点半,两个人结伴从上司家里出来,那可真是春风十里,意气风发,跟各位同僚们熟人们拱手道别,看着大家都坐着青篷车走了。
等了半日,孟先生竟然也不见他那拉青篷车的儿子过来,十分气脑:
“成日价的不做正事,现在也不知道又混到哪里去了。”
这个时候恰好和麦先生两人也有诸多的心得体会需要交谈,所以两人只好结伴走出了花园洋房一条街,合叫了一辆黄包车,继续到孟先生家里来交谈。
两人对于光明的未来那是满怀憧憬,所以一直交谈到了掌灯十分。孟先生的儿子这才拉着自己家里的青篷车,满面红光的回来。看到他的父亲,才想起中午失约的事,僵硬着脸,磨磨蹭蹭的过来请罪。
孟先生从脚底下摘了方口青缎鞋,就要砸他的儿子。麦先生只好劝解一番。孟先生穿了鞋子,喘着粗气在椅子上面坐了,厉声喝问:
“你都说说,你下午做什么去了。”
他的大儿子这才说了:
“我本来在街上闲逛,忽然有人问我载人不载人,我就索性跑了几次,一下午功夫,竟然赚了一块钱。”
说完话,就从腰里摘下白色的布包来,铜子儿,洋角子,总有一大捧的样子。
孟先生却很生气,他用拳头直接砸儿子的脑门:
“咱们可是书香门第,你拉车载我算是父慈子孝,你拉车载别人,就算是下流营生了!”
中午那会儿,他还想着让儿子充当车夫,去吃人家一顿免费的午餐,现在却又生气儿子在大街上充当车夫赚钱了。
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一下午的时间,事情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看见了更加光明的未来。
在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里。工人地位暴涨之后,他们之上的小文人阶层,自然也会跟着向上方冲刺。
山东先生其实并不是穷人之友,工人们身强力壮。勤奋踏实当然是最基本的要求,再往下一步,是要培训认字算数,那些掌握了文化知识的工人才会有更好更大的前途。
小文人阶层如果愿意参与到工业化的大潮流中来,会比普通的工人拥有更好的起步基础。
社会的阶层往往会固化起来。不同的阶层之间其实是有一种无法看见的天花板的,尽管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实在的摆放在那里,让人很难突破,气愤不已。
因为不同的机缘和巧合,突破阶层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灵异事件。但是这就只是属于那些天赋异禀的人类了。
普通的智商和能力,需要走一种大路。这样的大路,民国之前,就是科举之路。民国之后,叫做高考。有一句精辟的注解说,大学是人的第二种出身。
反正无论死了的活着的,要概述一个人的生平履历,总是会说,他出身于一个XX的家庭,毕业于XX学校。
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在大量普通工人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大量的中层管理人员。只要智力及格的文人都是有机会的,这是一条宽阔又平坦的大路子。
整个小文人阶层突破职业的天花板,当然会引起波澜壮阔的变化来。但是纯粹的似是而非的理论,再写下去就要变成说明文了。所以就先换一个场景,讲一下世家的青年们吧。
在华夏文人的价值观里,有一句普遍被认可的公理。叫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总的来说,文人们觉得自己读的四书五经,圣人言论,是一种可以通行世界的理论,又可以治理国家。又可以修理人体。
在山东先生在医药上成名之后,华佗那本艰难晦涩的《青囊经》也被挖掘起来,文人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在医学一途上有所发展。山东先生虽然无法超越,追随和模仿一下总是可以的吧?
然而不可以,文人们发现最简单的一项,山东先生制定的《处方药使用资格证》他们就考不过,尽管都是死记硬背。文科的思维和工科的思维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受了四书五经毒害太深,世界观已经定型的这一代文人是不行了,没有关系,他们还有下一代那!
中国是青年人的中国,青年人将要创造未来的中国。青年们自己奋发努力或者在长辈的要求下奋发努力。
某两位世家的青年,曾经在一个圈子的集会上看到这样的一幕场景。
一个西装革履,油头粉面的青年,找一位名媛淑女搭讪,开头一句是:
“小姐,你听说过山东先生吗?”
那个小姐先是点头,然后再茫然四顾:
“山东先生来了?”
搭讪者昂首挺胸,每个毛孔都散发着自信:
“先生没有来,不过,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真的是一个大人物哦!”
名媛淑女做出一点有兴趣的样子来:
“说说看!”
“山东先生要求的所有资格证书,我都考试过关了!”
“这样?听说那个挺难的吧?”
“是啊,是啊,所以说了,我可真是个人才那!”
……
远处围观的人群赞叹不已,这还真是个搭讪的好办法。某两个世家的青年,立刻学习起来,他们开始在文化部门副厅长举办的文会上拜师学习古文,研究青囊经,折节下交,向那些考过《资格证》的人虚心请教。
折腾了一段时间,自己觉得已经功力有所小成了,小册子也都倒背如流了,只差参加一场理论考试,就能拿到资格证了。
恰好两个青年去参加一个世家老亲的婚宴,婚宴上遇到两位十分让人心动的世家小姐,所以打算实验一下前阵子学习到的搭讪大法。
他们潇洒帅气的走了过去,开口说道:
“小姐,你听说过山东先生吗?”
“山东先生?怎么了?”
被搭讪的,一个长相丰润甜美如苹果的女孩子十分有兴趣的看着自信的他们,女孩子的旁边,另一位素淡雅致安静如菊的女孩子也看过来。
这两位世家小姐,一个叫万仙儿,另一个叫张美溪。
………………………………
394现代社会的三大害虫
盛夏的天气,平安学校里的梧桐树长得越来越高大威风,数量又极多,枝叶繁茂,简直如快要匍匐向地面上绿色云彩。校工用带着抽水电机的水龙头,把自来水喷洒出几十米远的距离。
水流过去,地面的水珠颗粒滚动,添加了些许凉意,空气中也隐约有彩虹的颗粒闪烁。
张美溪的惯例,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过来平安学校里检查学员的教材和教课进度的。她就像那田间的老农期盼丰收一般,期盼着这批嫡系的学员能够快点成材,以弥补平安集团里巨大的人才缺口。
除去教学上的工作,顺便还可以和慧文女中的同学小聚一下。这次过来拜访的是茗沫沫。万仙儿在平安的会客室里招待她,几十张杨木的桌椅,漆着白漆。
茗沫沫笑:
“这是开会的地方吧,有什么意思。你带我去看一看你们日常办公,休息呆着的地方才好。”
万仙儿只好又带她去了自己的办公室,房间不大,又全是书架。最显眼的是一面巨大的窗户,垂着翠绿的窗帘。
就像变魔术一般,万仙儿很快拿出了一大堆的零食招待老同学。
茗沫沫却走去窗户那里,细看窗帘:
“这种也是新的布料?”
今年是世面上的新布料太多,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世家的太太和小姐们都是战意十足,迅速的学习如何分辨不同的面料和性能。
万仙儿笑:
“是新的,你放下来吧,看外面吵到你!”
她越是这样说,茗沫沫才越是关注了窗户外面,这是二楼的玻璃窗子,正对着一个大操场,操场上是生龙活虎的平安学子们。
茗沫沫笑:
“这可真是一间阳刚气十足的学校。”
万仙儿快速的挑拣了几件自己最爱吃的点心,在一个黑色薄瓷小碟里排列出好看的花型来,又在一只同款黑色薄瓷茶杯里倒好了酸梅汤。几只透明的冰块上下沉浮在其中。
“阳刚是最讨厌的事情。我们这里的学生是最老实的,毕业后立刻放去工厂里。只不过外面的情景就很糟糕了。现代社会里最影响幸福度的就是三样东西,鸦片、堂子、热血青年。”
茗沫沫走了过去捧起酸梅汤:
“鸦片和堂子当然是现代社会的毒害,但是热血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