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乙种田记-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番说辞下来,果然有人购买,卖的最快的是粗面馒头,细面的稍微慢些。
陆忠索性也不去找活儿了,帮着收钱递馒头,父女协作,很快把粗面馒头卖光了。
忙得时候不觉得,这会儿顾客少下来,陆小乙才觉得冷,脚已经冻麻了,手也冻的通红僵直,她赶紧把手套戴上,拍着手跺着脚取暖。
陆忠心疼道:“咱别卖了,我看你冷的遭不住,剩下这半篮子细面馒头咱带回去吃。”
陆小乙吸溜着冰凉的鼻水,笑的开心,“爹,我不冷就是站久了脚麻,跺一跺就好了!”
陆忠叹气,朝四周看了一圈,道:“你看着点车子,爹到对面去一趟。”
很快,端回来一碗热腾腾的米油茶,是大米粉熬得,稠稠白白的米糊上,放着油炸花生碎、馓子、香葱芫荽冬菜碎,还有盐和红红的辣椒油。
陆忠用勺子搅拌好米油茶,递给陆小乙道:“趁热吃,这可是只有冬天才有卖的米油茶,吃了全身都暖暖和和的。”
陆小乙笑着接过来,第一口就烫的差点把勺子扔了,嘴唇烫的如火烧一般,拼命吸着冷空气才把烫感冷却下来。
陆忠吓得不行,急道:“烫着没?怪我没说清楚,来,爹给你端着,你慢慢吃!”
脆脆的油炸花生和馓子泡在米糊里,变得有点韧,嚼起来却很香,陆小乙吃了一小半就说饱了,剩下的全给了陆忠。
父女俩合吃一碗,吃罢,陆忠便去对面店里送碗,陆小乙看着他高大的背影,穿过来来往往的人群,坚定不移的朝对面走去,手里拿着一个空碗,一点违和感也没有,满满的全是一种温情。
陆小乙觉得自己真的越来越融入这个家庭了,不是那种逼不得已的穿越潜伏于一个陌生家庭中,而是真正的接纳他们感激他们爱戴他们,想起早晨玉兰在灶房里忙碌的身影,再看看送完碗往回走的陆忠,陆小乙红了眼,厚厚的棉手套瞬间吸干她眼眶里的泪,笑着大声吆喝起来:“诶!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又香又甜的梅花馒头呢,就剩这么点儿了,便宜卖了,快来买呀!”
卖完剩下的细面馒头,陆忠也不在城里呆,载着女儿就往家去,一路上捡了三个人,来回一趟赚了七文钱的车路费。
玉兰没想到陆忠父女这么早就卖完了,中饭做的不够多,又赶紧拿了几个鸡蛋烙了些饼子,又素炒了个萝卜丝。
吃罢,陆忠才把钱袋子掏出来,当着妻儿的面,数起钱来,五十个粗面馒头三十个细面馒头,一共卖了二百七十五文。
玉兰早就在家算好了钱数,听陆忠报的数跟她算的不一样,道:“不是说粗面的三文一个,细面的六文一个吗?这钱不对啊。”
陆小乙笑道:“娘,还是我来跟你说吧,我跟爹在路上商量过了,咱们的模子是二两面的模子,按照原来的价有点贵,所以我吆喝的时候,就说:粗面馒头一个三文两个五文,细面馒头一个六文两个十文,顾客都愿意买双数,这样不是卖的快吗?”
陆忠把钱推给玉兰,乐呵道:“你生的好女儿像你一样能干呢!我这常年在城里跑的人都自叹不如。你说奇怪不?平日里看那些小摊小贩吆喝的起劲,没当回事,真要轮到自己吆喝了,还真是张不开口!”
玉兰笑道:“换着是我,也不好意思张口吆喝!再说了,谁没有个第一次呀,那些小摊小贩也不是生来就会吆喝的,还不是自己逼着自己,一旦开了口就习惯成自然了。”
“我原先脑袋里一团浆糊,这会儿听娘一说,顿时浆糊变清气,什么都看明白了。”陆小乙听玉兰说的头头是道,故意竖着大拇指赞道:“咱家娘是最聪明的,什么事都能看的透切!爹,你说我说的对不?”
陆忠嘿嘿笑着点头,玉兰脸一红,嗔怪陆小乙道:“胡说八说,好好的姑娘家越来越油皮了!”
陆小乙苦着脸耸耸肩,无奈道:“说实话也挨训!还不如数钱呢!”说完,把铜钱刨到自己面前一个子一个子的数。
小丁和小庚也凑过来,陆小乙把铜钱分成三堆,姐弟三人一人一堆,笑眯眯的数了三遍再串成一串交给玉兰收着。
玉兰高兴道:“剩的刺玫馅儿还够做一次,咱们趁热打铁明天再做一次卖,赚的钱就用来买年货。”
陆忠点头,“年前咱们抽个时间把猪卖了,还有圈里的公鸡,挑肥的卖掉一些,我估摸着有三两银子的进项,加上这半年载客拉货攒的四两银子和以前的一两多积蓄,翻年咱们买头牛犊子来养。”
陆小乙道:“爹,我那五两咋不拿去用?前一阵儿不是说好的吗?”
陆忠笑道:“当时想买马才答应借用那五两的,后来一去看价钱,咱家根本买不起,索性买个牛犊子来慢慢养,你的五两还是留着吧,咱家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会挪用的。”
玉兰跟陆忠一个意思,都在为小乙以后考虑,陆小乙心里明白,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问陆忠道:“爹,咱家买水牛还是黄牛?”
陆忠笑道:“肯定是黄牛了!咱们这儿耕地多养黄牛最合适,不像南边雨水多水田多,养水牛的人家多,而且咱们这儿冬天太冷,水牛不好养活!”
陆小乙点头表示明白,然后笑着对小庚道:“小庚,咱们以后买了牛犊子,你负责养好不好?”
小庚忙不迭点头,郑重道:“恩!你要给我做个笛子就更好了。”
这个简单,陆小乙答应的爽快,联想到那首‘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古诗,再配上小庚骑牛吹笛的美好画面,真是太有爱了!
小丁笑问:“小庚,你会吹笛吗?”
小庚摇头,见家人都笑着看他,嘟嘴道:“我可以学嘛!”
陆小乙看小庚可爱的模样,手又痒了,揪着他发髻扯来扯去,小庚也不挣扎,头顺着陆小乙的手势左右晃动。
玉兰噗嗤笑道:“真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第51章
陆忠在家呆不住,歇息一会儿就溜达到西院找陆寿增和陆勇闲聊去了。
玉兰带着孩子们在暖暖的炕上做针线,隐约听见有人敲院门,出去一看原来是弟媳王冬梅,热情的扶住她,笑道:“也不说让老二送送你,你这一个人走来走去的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
“几步路而已。”王冬梅笑挽玉兰的手缓慢的走着,因为是头胎,显怀并不明显,穿着厚厚的棉袄棉裙看着跟常人无异。
到了屋内,孩子们赶紧挪地方,把炕上最暖和的位置让给王冬梅。
玉兰取下一个薄褥垫在炕上,一边捋平整一边说道:“垫这个软和些,坐再久你也不觉累。”
王冬梅道完谢大方的坐下,看了看小丁手里的绣花,夸赞道:“咱们小丁手真巧,瞧这花骨朵儿绣的跟真的似得。”
小丁被小婶儿夸奖,脸颊红红眼睛闪闪,举着绣布看了又看。
玉兰心里高兴,嘴上却说道:“你就别夸她了,免得骄傲起来不思长进。”又问道:“害喜还严重不?有没有啥想吃的?我看你气色不大好,瘦了好多。”
王冬梅皱皱眉,神情有些低落,“刚怀上那阵儿喜欢吃辣的,娘天天黑着脸念叨着酸儿辣女,说我这胎准是赔钱货,听得我心里跟刀子剜似得疼,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加上吐得厉害,模样惨的没法见人,这不,在家躲了三个月,今天看气色好些了,才敢往大嫂这儿来。”
玉兰也知道陆婆子的为人,安慰道:“你出去打听打听,咱们村好几个媳妇都上过这个当,刚开始爱吃酸的,都以为怀的是儿子,嘚瑟的不行了,后来生下来是个姑娘,都灰溜溜的闭嘴过日子,有些爱吃辣的生出来的反而是儿子,所以啊,酸儿辣女当不了真。”
王冬梅感激的点点头,接着说道:“你说奇怪不,前一阵儿我看见辣的就止不住的流口水,馋的心慌慌,好像不吃就活不成一样,这一阵儿看见辣的又没了胃口,把腌菜喜欢的不行!”
玉兰是过来人,最乐意给人讲解孕期反应,一听弟媳提到这个话题,马上打开话匣子,笑着说道:“有了身子的人都这样,胃口一天一变,脑子里的想法也是稀奇古怪,有的女人突然想吃个啥就马上要吃到,不然还会哭闹呢!”
“真的呀?会不会太娇了!”王冬梅吃惊道。
“我也是听人说的,都说嘴馋脾气娇也是生女儿的征兆,还说怀女儿折腾娘!”玉兰说完,笑着瞅了两个女儿一眼,道:“我怀她们两个的时候,倒没有折腾我,就是脸上爬满了斑,丑的没法看,坐完月子才慢慢淡下去,我怀小庚的时候,皮肤好的很,摸着滑溜滑溜的,儿子美娘女儿丑娘,这话我倒是挺相信的。”
王冬梅赶忙摸摸自己的脸,问道:“大嫂,你看我脸上长斑了吗?”
玉兰道:“你才刚满三个月,现在看还太早,而且这人和人不一样,兴许你的征兆跟我是反的呢!”
“大嫂,我跟你说个掏心窝子的话吧,咱娘那人你也知道,她当年做的那些事,村里人到现在还在摆谈呢,我担心要是头胎生个女儿,娘肯定又要磋磨我。”说完,王冬梅脸色阴郁起来。
玉兰安慰道:“当年的事就不提了,你听大嫂一句话,不管儿子女儿都是你身上掉下来的肉,你若软弱好欺,连带孩子也跟着你受罪。我比你进门早,看得比你多,说白了娘也就那几把刷子,一哭二闹三上吊,除了撒泼耍混没什么真本事,你也别怕她,遇事想开点,跟老二好好过日子,万事还有公爹和老二呢!”
王冬梅点头,脸色又好了起来,跟玉兰说了会儿她娘家兄弟的亲事,又扯到小姑子陆莲和孩子身上,说陆莲有时回陆家,看一看说几句话,饭也不吃就急急的回了邱家,气的陆婆子抱怨:“女生外向果真不假,嫁过去就成邱家的人了,早把我这个亲娘忘到麦子地里去了。”
玉兰听了笑道:“当初娘闹的邱家没了面子,邱婶儿对咱娘的态度你又不是不知道,肯定不会让咱娘顺心的。不过这事儿咱也别插手,莲妹过得好就行了,老一辈心里那些小疙瘩就让老一辈自己解去吧。”
陆小乙在一旁假装做针线,耳朵竖的老高,默默听着玉兰和冬梅的对话,当她们提到陆莲时,陆小乙马上想起最近一次在村东见到她的样子,脸蛋白白胖胖,刚生过孩子的身材圆圆润润,开口未言唇先笑,小乙小乙喊个不停,一看就知她日子过得顺心惬意。
玉兰又捡了些村里的趣事跟冬梅说,逗得她笑容就没断过,一直到陆婆子来催,王冬梅才起身告辞。
玉兰把她扶出门,见陆婆子黑着脸站在院门口,也不进来,嘴里骂骂咧咧,“刚满三个月你就坐不住,你的腿咋那么想跑,发了跑马疯吗?万一有个闪失,把我孙子摔没了,看我不撕了你的皮!”
又来了,又来了,陆小乙感觉头疼极了,三两步跑上前,拉着陆婆子的手往西院扯,“祖母,祖母,你赶紧回屋呆着去吧,外面这么冷,别把你冻着了。”
陆婆子又开始叨叨陆小乙:“哎哟你这个姑娘家咋这么大劲儿,个子也长高不老少,顿顿没少吃吧?我跟你说啊,你可要悠着点,把小庚那份给吃没了,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陆小乙心里嘀咕道:真是的,动不动就撕皮撕嘴的,什么时候真刀真枪练练呀!
“……放心吧,我爹一顿就吃一个饼,我娘吃半个,我和小丁就吃点饼渣渣菜梆子,好吃好喝全给小庚一个人吃!”陆小乙嘴里敷衍着,手上使劲扯着,很快把陆婆子扯到西院正房暖炕边。
陆婆子还当真了,难得心善道:“你和小丁合吃一个饼也行。”
陆小乙来了劲儿,故意道:“不吃不吃,小庚没吃饱,我们怎么能吃呢!我们将来都要靠着小庚帮衬呢!”
陆婆子笑的开心,拉着陆小乙的手,赞道:“你是个明白事理的好姑娘,从小就知道心疼弟弟,等你小婶儿再生个弟弟出来,你也要像疼小庚一样疼他。”
陆小乙翻了个白眼,“要是小婶儿生个妹妹呢?”
陆婆子马上两道眉跳起来,眼睛仿佛喷火一般,吼道:“她要生个赔钱货,看我怎么收拾她!”
陆小乙真想当场把陆婆子骂个狗血淋头,可是想到她的性子已经入了骨髓刻进根里,劝来哄去也是浪费口舌,无所谓道:“那好吧,祖母爱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吧,我得赶紧回家跟爹商量借钱的事。”
“借钱干啥?”
陆小乙直接攻击她的软肋,一本正经道:“借钱给小庚买媳妇呀,祖母当初折磨我娘,闹得全村人把咱家当笑话看,害的小叔差点娶不到媳妇,你再继续折磨我小婶儿,往后就轮到小庚娶不到媳妇了。我算算啊,小叔二十多岁才娶上媳妇花了二十两聘礼,还有十两银子的外债,等到小庚长大,估计要花一百两吧,天啦,把我和小丁卖了都不够!小庚娶不上媳妇,咱们家就绝户了。”
陆婆子本就是个嘴毒心蠢的人,一听陆小乙说小庚将来娶不到媳妇,伤心的哭嚎起来,“哎哟,我的乖孙咋这么命苦哟!这都是造的什么孽哟!”
陆小乙继续恐吓到:“佛祖都说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祖母是经常磋磨儿媳把福气都败光了,报应就落在孙辈身上,你看我的腿,瘸了!这就是报应。下一个就是小庚了,他娶不到媳妇孤老一辈子,最后连个送终的人都没有,你说,这是不是报应!”
陆婆子眼泪止不住,看样子是真的伤心,比陆小乙以前劝她哄她还要深入她心,果然再蛮横的婆子也有软肋,陆小乙就专挑她软肋下手,又哄道:“这事儿还有转机,你只要从今往后吃斋念佛,把性子压一压,少磋磨儿媳少骂骂咧咧,在佛祖面前把福气求回来了,加持在小庚身上就能化解了。”
三两句漏洞百出的话就能把陆婆子吓住哄住,而且她还特别信,不得不说这是陆小乙觉得陆婆子最可爱的地方。
回到东院,陆小乙把刚才的事跟玉兰说了,玉兰对陆婆子的言行气得不行,黑脸道:“你祖母真是蠢到家了,还想用那招来拿捏人,人家王春梅当年为了不给人做小崖都敢跳,死都不怕的人还怕她?”
陆小乙道:“娘,我看小婶儿脾气挺好的,有事没事都向你请教呢!”
玉兰笑道:“你还小,看人只能看个表面,你小婶儿那人心眼不坏,属于那种外柔内刚的人,如今她和你小叔没有分家出来,说话做事都要顾着你祖父祖母的面子,但是要触碰到她的底线,你小婶厉害起来也不输谁!”
又道:“你今天跟她说的话也不是没道理,她折腾的一家不安宁,报应的还是自家人,你小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拖到二十几岁才成家,背后都被人说的不成样子!你不说还好,一说还提醒我了,不能由着她的性子来,闹得一家人名声不好,将来受影响的是你们这些小辈。”
“娘,咱们不是分家出来了吗?”
“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没影响不可能,你今天这事情做的对,以后她再闹腾,你就拿小庚去压她,她不是最疼孙子了吗?我就看她是真疼还是假疼!”
陆小乙点头,很快把陆婆子惹的不开心抛到脑后,跟玉兰说起早上进城卖馒头的事来,说她忘了自己扮的男装,不停夸赞一个妇人漂亮,说她脚冻麻了,陆忠给她买了一碗特别好吃的米油茶,说她怎么怎么吆喝,怎么怎么招揽顾客……
玉兰听得笑眯眯,“难怪那些小摊小贩走街串巷顶风冒日的售卖东西,能赚到钱谁都不怕吃苦。就拿咱们今天卖馒头来说吧,真要是摆几升面去卖也就换回几十文钱,做成馒头去卖就会多出几十文钱来,再放些糖馅儿又多出几十文钱,原本只能卖几十文的麦面,捣腾两下就成了上百文钱。”
陆小乙听玉兰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问题,最初的麦面产品通过智力劳动(想到添加刺玫花和红糖)、人工加工(玉兰发面、揉面、揪面剂子)、设备加工(梅花模具和蒸笼)、流通营销(陆忠的驴车运输和陆小乙撕心裂肺的吆喝)等等创造出超过麦面价值的增加值,所以,卖出来的钱就比单卖麦面多。
当然,陆小乙想归想,却不能跟玉兰大谈特谈产品附加值的问题,只是装着恍然大悟,“娘,你说的这些我咋没有想到呢?”
玉兰横了她一眼,得意道:“你才吃几年饭?跟你娘比差远了!往后多跟娘学学,这过日子的学问多着呢!有些事不看清楚里面的道道,撞得头破血流也是常事!”
陆小乙点头表示虚心受教。
☆、第52章
第二天一早,玉兰和陆小乙把剩下的刺玫花全部做成了糖馅儿,蒸了两大篮子粗面馒头,一大篮子细面馒头,让陆忠驮着进城卖去。
今天比昨天更冷,道路两旁的衰草上覆着一层厚厚的白霜,萧索的树枝生硬的伫立着,仿佛冻僵似得纹丝不动,天空中早已没有飞翔的鸟儿,但天依然湛蓝,云依然洁白,东升的太阳看起来明晃晃的,却没什么温度。
驴车行驶中带起阵阵寒风,从衣领袖口灌进棉袄里,瞬间带走全身积攒的零星温度,冷得让人牙齿不住的轻磕,尽管带着厚厚的棉手套,陆小乙仍然感到手指尖冻得生疼,她不停的对戳着指头,活动起来感觉好多了。
今天真冷啊,冷到骨子里的冷。
陆小乙把风帽往下压了压,尽量让帽子周围的长帘遮住她的小脸和脖颈,再把袖口收紧塞到手套里,不让丝丝寒风有机可趁,然后缩手缩脚尽量让自己蜷成球状,露出两只眼睛证明自己是个活物。
看着坐在车头的陆忠,仿佛不怕冷似得,棉帽被推高到发际线,手套被绳子吊着搭在肩上,空着手甩鞭,吆喝起来嘴边白气袅袅。
再看看道路两旁等车的零星路人,也是一副习惯严寒的硬朗身板儿,尽管脸颊鼻翼冻得通红,却丝毫没显露出缩脚缩手的萎靡模样。
陆忠笑着招呼路人上车,待人上车坐稳,便聊起了天气。
不听还好,一听陆小乙心都凉透了,原来这还不是最冷的时候,等到三九四九能冻死老狗了。回想起刚穿来时的融融春光,紧接着是没有风扇空调的炎夏酷暑,再到金秋的天高气爽,然后是现在的冷冽寒冬,难道这就是没有污染的地球的真实四季吗?
怕冷的小乙顿时觉得好悲催,前世习惯了羽绒服和空调,如今虽有暖炕,但出门就分外痛苦。瞧瞧自己这身打扮就知道了,笨笨的沉沉的厚棉袄捁在身上,外面套着改小的穿在她身上依然肥大的男装,再系上一根褐色腰带,然后搭配上圆滚滚的大棉裤,显得整个身子愈发的——矮搓搓,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移动的深色旧棉团。
想到这里,陆小乙把自己缩得更小了。
有一陌生的中年男人见陆小乙坐着缩成一团,笑话她,“你这小子穿的跟个熊似得,有那么冷吗?”
陆忠扭头看一眼,笑道:“哈哈,这是我儿!跟着去城里办点事。”
中年男人有些吃惊,“你儿?哎哟,我说陆老弟啊,别怪大哥多嘴,你儿子是不是胃口不好?弱的像个姑娘似得,这可不行啊,咱们乡下小子长成这样,将来耕地连犁铧都扶不住。”
陆忠哈哈笑道:“我这儿子口壮着呢,就是好动,吃的饭都浪费到撒野上了。”
中年男人点头表示赞同,又开始说他家小幺儿也是这样,顿顿吃得不老少,还时常嚷着饿,吃完饭碗一丢跑的影儿也不见,饿了就回家翻箱倒柜找吃找喝。
中年男人的话马上引起其他乘客的声声附和,都说自家儿子也有同样的毛病,语气带着轻微的抱怨,听到耳朵里却是淡淡的宠溺。
陆小乙静静的听着,暗暗挺起背脊,坐的直直的,表现出一副不畏严寒的少年模样。
到了一夫城,客人们下了车,陆忠又把小乙带到繁华的西大街。
陆小乙一扫刚才缩脚缩手的萎靡状态,摆好架势粗着嗓子吆喝起来。
陆忠毕竟是常年在城里做活的成年男人,见的多看的也透切,昨天确实碍于面子没有吆喝出口,后来一想,他这当爹的却让女儿挡在前面,心里万分惭愧,今天便放开了,学着女儿吆喝的说辞,帮着招揽起客人来。
今天的客人大多是昨天的回头客,都说馒头馅儿特别香,馒头也蒸的暄和。
跟昨天一样,粗面馒头很快卖完了,剩下一篮白面的。
陆小乙脚冻得生疼,却不再跺来跺去,因为她知道她越表现出冷,陆忠就会越心疼。
这时,有个跟陆忠相识的粮店老板路过,瞧见陆忠高兴的上前招呼道:“哎哟陆兄弟,真是太巧了,我正要去老地方寻你呢,南方那边运来一批粮食在大仓里放着,我正想找你帮忙搬到店里去。”
陆忠看了眼小乙,为难道:“秦掌柜,你看我这一时也走不开呀!我家小子在这儿卖馒头,我不放心!”
秦掌柜瞅了一眼陆小乙,笑道:“这么大小子放大街上你怕个啥?光天化日之下还担心被人抢了不成?再说了,我大仓的粮食往店里搬也要路过这条街,你来来回回不是能看着他吗?”
陆小乙对西大街很熟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