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俏寡妇-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文秀又好气又好笑,揉了揉她的脑袋,故作生气的道:“哎呀,原来桐桐是喜欢大肉包不喜欢娘亲呢,哎,娘亲好伤心”

    “不是不是,桐桐最喜欢娘亲了!”

    丫头一听急了,赶紧摇头否认,她怎么会不喜欢娘亲呢?

    李俊在一旁很是无语,树儿则翻了翻白眼,丫头道行太浅,又被娘亲忽悠了。哎,可怜的妹妹呀。

    桐桐高兴了,文秀这才得空关心树儿今日去学堂怎么样了。

    树儿性沉稳,不喜欢话,但还是默默的把临近几张桌的同学的名字都记了一下。

    文秀虽觉得他有些羞涩,还没放开,但还是鼓励道:“树儿真棒,等过两天,跟同学们话,自然就更熟悉了。”

    树儿重重的点了点头。

    “树儿,夫今天授了些什么课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三字经》上的内容,文秀之前已经教了他一些。但是呢,她自己学习的时间都晚,除了刻意钻研的东西外,对学习其实是个门外汉,她教的跟夫教的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树儿也是好学的孩,所以,即便今日的内容自己学过了,但是,还是很认真的又学习了一遍。而且,他发现,夫教的跟娘亲教的有些不一样,所以,他也就听的更加认真。

    “教写字了吗?”

    “嗯,教了!”

    “写给娘亲看看,好不好?”

    “好啊!”

    文秀忙着检查树儿的功课,树儿也乐意,娘仨在院里着、学着,画面特别的和谐,看的李俊入神。

    李俊不忍打扰母俩,轻轻地对桐桐招了招手,然后父女俩去了厨房,欢欢喜喜的准备晚饭去了。

    文秀做的饭菜在家里是最好吃的,但李俊又不想她太辛苦,检查完树儿的功课还要烧火做饭伺候他们爷几个。虽然自己做的味道只能将就,但也总比饿肚强。

    总而言之,今晚凑合吧!

    树儿的记忆力很惊人,几乎把夫教的东西都重复了一遍,文秀也听的格外仔细,母俩一边、一遍学,再一遍写,学习效率又提高了不少。

    晚饭是李俊做的,味道不敢恭维,但娘仨也没嫌弃,照样把他烧的饭吃了个精光,算是很给他面了。

    饭后,文秀带着孩洗漱睡觉,李俊则负责洗碗筷、收拾厨房。等他收拾好时,耳边敏锐的听见了一道绵长的狼嚎声。

    他脸色一沉,放轻脚步,悄悄的出了厨房。

    “爷!”

    春夜寒冷,刺骨的风依旧刮的脸疼,唐元和曾逸恭敬地向李俊行了一礼。

    李俊双手负背,站在河边,看着泛光的河水出神,半响后才冷声道:“你们俩跑回来,是京城出了什么事?”

    唐元连忙应道:“您未回京之事,陛下虽有不悦,但也未责怪。我们赶来,是因为”最后一句话,他疾步走到李俊身边,仅用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

    李俊闻言,微微蹙起了眉头,但随后又慢慢舒展开,“他们要争抢跟我没关系。你们若不想留,就回去吧。”

    唐元和曾逸齐齐抱拳,“属下愿意一辈追随在爷身边!”

    树儿上学后,李俊负责接送和送午饭,有时候一家三口都去。文秀大部分时间都在琢磨生意上的事,有时候想的累了,便带着桐桐去各家转转,看一看磨粉的情况。如果哪家出现问题,她也好及时纠正。

    分散磨粉只能是暂时的,她家现在没房,没办法集中所有人来家里加工,也就保证不了绝对的干净卫生。等新房修好后,她便特意挪出两间房来磨粉,保证理论上的干净卫生。比如,上完厕所必须去洗手。

    文秀原本还很担心的卫生情况,但在她检查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家家户户都把磨的粉用干净的口袋装起来,原料则装在圆匾里,方便拿取。像方氏,还主动跟文秀提起,自己都不敢让孩碰,上完厕所都会先洗手云云。

    方氏不是个特别讲究的人,但是却能做到如此份上,除了文秀那日对她的警醒外,她自己应该特别注意了。

    这些东西是调味料,庄户人家再穷,但也对吃的有要求。不求吃多好,但一定要干净卫生。像青菜什么的,淘也不淘洗一下,或者草率涮一涮的人家基本上还找不出来。

    磨粉的事没有了担忧,文秀一颗心也就逐渐放松。只能十八那日,他们将所有的粉送回来,自己在家按比例配好,然后再雇车送到如意楼也就完成第一笔交易了。

    离十八还有好几日呢,十三香的事儿暂时不急了。

    现在,明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过了这个团圆节,一家人吃完元宵,十六开始,要外出务工的人又要离开了。

    闲了一个冬天的农人们,也要忙着浇灌油菜秧、浇灌麦、耕田、洒稻谷种育苗了,看着看着,庄稼人又要开始忙活了。

    元宵节闹元宵,家家户户都是吃汤圆。只是,汤圆的馅儿有多种,各家喜好不一样,味道也各有不同。

    镇上有看花灯、猜灯谜的活动,但是文秀却没有提议去镇上凑热闹。这种活动一年一次或者两次,人很多,他们对镇上不熟悉,孩又太,还是不去凑热闹的好。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儿过节不是过?既然是吃汤圆,那她也包汤圆好了。

    别人家的汤圆不同口味,那她家的汤圆不同既要不同口味,也要不同颜色。她费了一番心思,忙活了一天,一家人晚上吃汤圆的时候,才发现,好有个性的汤圆啊。

    不管是李俊,还是两个孩,那都是这辈头一次见到彩色的汤圆。

    虽然颜色比不上辈吃过的丰富,但也算不错,芝麻白汤圆,枣泥红汤圆,青菜汁绿汤圆、原色白汤圆。味道嘛,有鲜肉的、芝麻的、白糖的、红糖的。

    文秀特意做的四色四味道汤圆,象征着一家人四季平安、四季健康、四季发财。有了平安和健康,再有钱,人生一大幸事啊!

    “好了,我把今天包汤圆的寓意完了,开动吧!”

    “哦,吃汤圆了!”

    桐桐是一只馋猫,一听可以开动了,迫不及待的往嘴里扒汤圆。又滚又烫,但味道却格外的好吃。

    娘亲真是太厉害了!

    树儿也赶紧埋头吃汤圆,他从来从来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汤圆。自从娘亲像是变了一个人后,他和妹妹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

    改变了的娘亲,真好!

    文秀吃完一个肉馅儿汤圆见李俊迟迟没动筷,挑眉道:“你怎么不吃?难道不合胃口?要不,给你煮碗面?”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虽然是元宵节吃汤圆,但有些人却不喜欢吃汤圆。文秀见李俊不动筷,也把他归在了“不喜欢吃”这一类的人里面。

    “我喜欢吃!”

    李俊简简单单四个字回了一声后,便埋头专心吃汤圆。不仅如此,为了表示喜欢,更是自己一碗汤圆没填饱肚,他煮了第二碗。

    文秀不知道的是,李俊活了二十几年,像今年这么一家人真真正正的吃上一顿汤圆,他一颗心是有多么激动和难受。

    以前在李家时候,元宵节什么的,那都跟他没关系。爹娘、哥哥妹妹吃的高兴,他却只能啃粗粮。即便啃粗粮,那也是李老太开恩,要不然,只有饿肚的命。

    后来,他懂事后,跟着燕青他们一块打猎卖钱交中公银后,元宵节有他的一份元宵了,但他却不再尝了。

    等到进了军营,每年的正月十五,伙房都会准备汤圆,兄弟们吃着象征团圆的汤圆,唱着家乡的歌,思念远方的亲人。而他自己,则默默坐在账内,独自到天明。

    除夕、元宵,他都同妻儿一起过了,热闹、喜悦、团圆,他无比的庆幸,自己当时马不停蹄从南方跑回来是多么的庆幸。

    如果,他当时胆怯一些,先回京,再回西塘村

    按目前的局势,只怕他当时若是为了京城,现在还在京城吧。

    有些事,真的身不由己。

    然而,他自己却是庆幸的,幸福的!

    饭后,一家四口坐在堂屋门口看十五的月亮。

    两个孩各自趴了一个在爹娘怀里,没过多久便沉沉睡去。两个大人把孩抱进去后,坐在门槛上聊天。

    文秀觉得今晚的李俊有些异样,但她又不上是为什么。狐疑之际,她只觉自己身一歪,整个人都落入了一个宽广的胸膛中。

    上一次,她无意撞在他结实的胸膛上,好像是自己刚来这里的第二天吧。

    算一算时日,竟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半年。

    “阿秀,我们,我们再生一个孩吧!”

    文秀整犹豫着要不要推开李俊时,却听某人冷不丁的开口,雷人雷语,差点把她给吓死。

    生孩?

    再生一个?

    跟李俊?

    文秀“唰”的一下脸一红,麻溜的挣脱掉李俊的手臂,钻进堂屋,麻利的脱了鞋袜,钻进了被窝中装睡。

    文秀上辈没谈过恋爱,这辈也是连跳两级,现在她觉得,自己和李俊只能算男女朋友关系。

    李俊竟然想不恋爱而直接生娃,果然是个禽兽!

    李俊看着自己空空的手臂有些失望,但随后却是一喜,转身看向文秀的背影,勾了勾嘴角:阿秀,她害羞了?

    元宵节一过,那就意味着新年结束了,大家又要开始新一年的劳作。

    正月十六一大早,闲了一个冬的村民们,乐呵呵的抹黑起了床,天刚朦朦亮便扛着锄头上山去了。

    年前埋的粪肥是时候松一松了,松土后再晒上几日,水分褪去后,粪肥干散之后,便能施肥了。

    文秀没有田地,自然也不会有田里的活计。但是,她也没得闲,一大早便起床做饭。只是,出门时,情不自禁的瞥了一眼李俊屋的门,脸颊“唰”的一下便滚烫起来。

    虽然活了两辈,但还是第一次被一个男人表白要跟自己生孩,还是一个跟原身有过夫妻关系的男人。

    这事儿,她不上来愿意不愿意,但总觉得,如果答应的太利索,那就太给李俊脸了,她不愿意!

    李俊听见外面有响动,心知文秀起床了,也麻溜的翻身下床。等他穿好衣服出来,却见她站在堂屋门口发愣,脸上表情丰富的能演一出大戏,他道:“阿秀,大清早你在想什么呢?”

    “啊?”文秀猛然被惊醒,脸颊更加滚烫,瞬间便烧到了耳根,羞涩的低着头,慌慌张张的打开了门,走到屋檐下了,似乎反应过来自己有些心虚,赶紧补了一句,“没想什么,我在想想吃什么!”

    李俊在屋里听见她蹩脚的回应,冷峻的脸上有些龟裂,她摆明了一副“此地无银三百两”,还不如不解释呢!

    不过,难得见她面露囧色,他喜欢!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文秀秉持着自己的谬论,在正月十六的早上,再次揉面粉搓了汤圆。只是,没有了五颜六色,正常的白汤圆。

    文秀煮好汤圆儿,李俊也已经给两个孩穿好衣服了。

    大年已过,学堂已经开学,树儿今天开始,要持续一段五个月的上学日。除了月中月末各休一天外,每日都必须呆在学堂里了。

    桐桐很欢乐,嘴吧嗒吧嗒的嚼着肉馅儿汤圆儿,脸上不出的喜悦。在爹爹送哥哥去学堂的时候,她还很欢快的“捅了”哥哥一刀:“哥哥,我在家里吃着糖等你回来哟。”

    李俊和文秀满脸黑线,树儿却只是淡淡的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分明写着:屁孩儿,我懒得跟你计较。

    父俩出门后,文秀手脚麻溜的开始收拾厨房。

    今儿个除了树儿上学,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自家的房动工了。

    初八破土,十六动工,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着。虽然不能泄露自家修房造屋的消息,但去看看“热闹”也是好的。另外,王燕青和宋晓月也是今日搬家,她也要去帮帮忙。

    俗话,鸭棚搬家两三挑,一个养鸭的地儿都能搬出不少东西,宋晓月夫妇虽然净身出户,但左右也是有些东西要搬的。

    于是,文秀收拾好厨房后,便关好门窗,牵着桐桐往王家去。

正文 第166章请客、帮忙(三更)

    娘俩还没走到王家门口,便碰到了方氏和朱氏。方氏欢喜的招呼文秀,朱氏眼底迅速的闪过一抹嘲讽,但很快却又掩了去。

    文秀对朱氏没什么好感,从过去到现在,兴许到未来也不会有什么改观,她也懒得搭理人。对方氏点了点头后,应道:“恩,是要出门,去帮月娘她们搬家。”

    王家闹分家,却又只把王燕青两口分出去的事村里人早有耳闻,但是公公有理婆婆有理,有同情王燕青和宋晓月的,也有暗骂曾氏不要脸的,更有王家人是傻帽的。不为别的,王燕青和宋晓月会挣钱啊。

    王燕青是种庄稼的好手,又会打猎,宋晓月现在跟着文秀做土豆粉生意,赚的也不少。王家人真是傻透顶了,才想着把人给分出去。

    方氏和朱氏是穿连裆裤的,两人也觉得曾氏傻的很。家里有两棵摇钱树却要赶出去,她不傻,谁傻?

    实际上,曾氏有苦难言,心里痛的如针扎,她不过是为了逼着王燕青和宋晓月过继一个孩到她们名下养罢了。谁知,被那几个争斗不休的蠢货们天天闹腾,最后直接把人给赶走了,还一个孩都没过继走。

    王家的日在西塘村也算首屈一指的,虽然不是顿顿大鱼大肉,但比起吃糠咽菜的人家,已经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但这一切,一半的功劳都在王燕青身上。现在王燕青被分出去单过了,王家的好日也要到头了。

    “文秀,你是不知道哟,王五和宋氏搬去的那房旁边,有人在修新房。看那面积,啧啧啧至少有七八间屋。二三十个工人在干活儿,场面大的很,很气派呢!”方氏着自己的见闻,一脸向往,仿佛那房是她自己的一样。

    朱氏瘪嘴附和,满脸嫉妒之色,酸溜溜的道:“宽敞是宽敞,可南边临水,地广人稀,谁知道会不会闹鬼?”

    文秀听到朱氏的话就想给她两巴掌,你家才闹鬼呢!

    文秀按捺住心中的怒火,咬着后槽牙道:“二位嫂,我赶时间,麻烦先让让。”话的同时,便拉着桐桐朝王家走。

    方氏原本还想问问文秀知不知道那是谁家修房,为什么那房又是刘大河在负责找人干活,听待遇不错,还要不要人什么的谁知自己这儿什么都没问呢,她却牵着孩走了。

    朱氏见方氏不高兴,哼了哼道:“你问她?她知道什么?你没听那些人一天多少工钱?我敢,里正都是帮别人办事儿,他自己肯定是没钱修房的。”

    “我会不知道?”方氏不乐意了,斜睨了朱氏一眼,撇嘴道:“我不过是想变相打听打听她跟里正的关系罢了,上次的传闻,不是被的有鼻有眼吗?”

    朱氏一愣,好像还真是!

    “咱们现在去哪儿?”

    方氏等了半响没听到朱氏吭声,又气呼呼的问了一句。

    朱氏看着文秀离去的方向想了想,嘀咕道:“要不,咱们再去南边儿转转?万一,干活儿的还缺人,我也能帮我家那懒货揽一份活儿不是?”

    文秀牵着桐桐走到王家时,宋晓月和王燕青已经把屋里的东西收拾好了。只是出乎文秀的意外,他们夫妻俩的东西,还不如一个鸭棚里挑出来的东西多。

    王家的人也是不要脸的,直接要走了夫妻俩睡的屋外,连宋晓月陪嫁的床也理直气壮的霸占了。除了夫妻俩自己的衣服和贴身东西,“属于”王家的东西那是一样没能带走。不别的,就连锅碗瓢盆都没有一个。

    净身出户,还真是净的可以!

    王燕青挑了一担衣物,宋晓月背着他打猎的弓箭,左手提着五斤高粱,右手提了五斤糙米。

    文秀看的鼻头有些发酸,也不知道是因为看到王燕青和宋晓月的境遇有感而发,还是因为原身曾经也是被这样扫地出门。

    当年,原身被李老太赶出李家时,情况还更惨。

    宋晓月心里虽然很难过,但面上依旧很坦然,瞧见文秀和桐桐来了,笑呵呵的道:“你们娘俩来的可真早,走,去我家,我请你们娘俩吃午饭。”

    文秀笑着应“好”。

    只是,除了五斤高粱、五斤糙米,她的新家连一口锅都没有。

    王燕青同文秀打过招呼后,便挑着担头也不回的出了王家门。宋晓月提着东西,赶紧跟上。

    出门之后,文秀接过了她手里的一袋糙米,两人一边走,一边声的着话。

    “秀娘,让你看笑话了。”宋晓月这句话的有些心酸,她没出嫁之前,在家里也是爹娘捧着的宝贝。谁知嫁到王家来,日竟然越过越委屈。

    文秀勾起了嘴角,笑眯眯的道:“你的意思是,你之前一直在看我的笑话咯?”

    恩?

    宋晓月一愣,随即便反应过来,摇着头耿直的“没有”。她怎么可能有那些心思?

    文秀随即笑出了声,安慰道:“离开未必不是一种幸福,好日都在后头呢!”

    宋晓月想的明白,也认同文秀的话,“恩,我还指望着跟你发财致富呢!”

    “必须的!”

    两个女人笑笑,很快便走到王燕青三叔留下的那两间破屋。

    房他在初八那天便修葺过了,厨房也整饬了一番。屋里里外外都扫的干干净净,堂屋里的破桌也擦干净了,一张破朽的床也重新固定好了床腿儿。

    破!

    比文秀住的那院还破!

    王燕青率先进了院,然后在屋檐下挂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过后,他才招呼着宋晓月和文秀娘俩进院。

    两人把东西放进院后,在旁边监工的刘大河走了进来。

    文秀之前就看到刘大河了,只是隔的远,又有这么多人,她没好意思招呼人。谁知道,她不好意,刘大河的腿脚却利索。

    刘大河走进院,看了文秀一眼,目光随后落到王燕青身上,平易近人的道:“燕青,搬完了吗?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王燕青闻声,赶紧转过身来,看见刘大河,脸上露出几分笑意,俊脸仿佛被渡上了一层光,“没什么可忙的,多谢刘大哥。”若不在很正式的场合上,王燕青他们几个私下都是喊刘大河“刘大哥”。

    刘大河心知肚明的点点头,对王家的事,他其实也有所耳闻。只是,这是王家的家事,他心里觉得这对王燕青不公平,但也没自己什么事儿。

    他是一村之主,在村里也有点威望,但清官难断家务事,王家的事,他还真开不了口去多管闲事。

    “刘大哥,谁家修房啊?瞧这气派,又能劳你出马,肯定是大户吧?”西塘村除了陈善人家,谁敢称大户?

    陈家前几年刚修了房,不可能又修,所以,王燕青也有些好奇,到底谁家这么大手笔。

    在场的人,除了王燕青外,宋晓月和刘大河都知道房的主人就近在眼前。但是,文秀事先有明啊,不让告诉别人。所以,两人同时看了一眼文秀,又飞快的收回目光。

    刘大河道:“人家不让,你迟早都知道的,到时候,可要多走动,俗话‘远亲不如近邻’嘛!”

    王燕青憨厚的笑笑,抓了抓脑袋,“只怕人家不愿意。”

    宋晓月生怕继续这话题,自己穿了帮,赶紧扯开话题,“里正,我们这儿没事儿,你还是去忙你的吧。要是真有事,文秀也会帮忙的。哦?”

    文秀被她“哦”的有些心虚,赶紧点头。

    修房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可偏偏,李家人让她有些惴惴不安,自己修个房还偷偷摸摸的。

    真是,作孽啊!

    “那行吧,要是你们有事,喊我一声。”

    “哎,里正慢走!”

    宋晓月送走刘大河,心中松了一口气。

    王燕青是个聪明人,光是瞧着宋晓月今天的反常就觉得有问题。他不动声色的扫了宋晓月和文秀一眼,心里却又觉得有些不可能,摇了摇头后,将东西搬进了屋。

    家是搬完了,现在就是要算一算需要买些什么东西,又需要花多少钱。

    王燕青打猎的钱在成亲之前都是如数交给曾氏,成亲之后,悄悄的左扣右挪的存了一点,留着某一天急用,但总数也没二两银。宋晓月比王燕青要好一些,除了文秀分给她的五两银外,还有另外二两银的嫁妆。

    九两银,需要买回锅碗瓢盆等生活必备品,添置棉被一床,垫被一床,枕芯枕套除了这些之外,那就是糊口的粮食。

    王家人之前还分给他们夫妻俩两块薄地,但最后又收了回去。如今,他们俩跟文秀一样了,无田无地。

    王燕青倒是觉得还好,当不了庄稼汉,他能当猎户不是?

    “晓月,你别急,咱们下午就去置办东西。至于银钱,我那二两银不够的话,你先垫上,等我打猎卖钱了,就给你补上。”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没人愿意动自己的嫁妆。

    宋晓月没话,她不是舍不得,而是心里太难受,燕青不是王家的孩吗?

    后来事实证明,王燕青还真不是!

    文秀在一旁也不好受,赶紧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