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书之离题万里-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道理的责问,无私救人反而要被责怪了。

    “可是我若不救,眼前的珠儿就活不下去了啊,他们家已经不让珠儿进宫了,我是赏赐逛街碰见她的。”能救一个是一个,难道因为不能全部救助,就对眼前的苦难视而不见嘛?这不是明珠从小受到的教育。

    “那你为什么不先告诉爹娘呢?”

    “我听说隆安侯在东南练水军有功,您夸他了。”明珠支吾道,“我怕影响朝政。”

    “你是怕爹因为一个臣子而怪罪你?明珠,你什么时候这样不自信?”

    “隆安侯是朝廷重臣,您教导我们不能因为身份自矜自骄,要尊重与过有功的人。”明珠小声道。

    真是!周煄哭笑不得,该记住的没记住,不该墨守成规的反而谨守禁区。

    “明珠,爹告诉你,下次再遇到这种事情,直接告诉爹娘,爹娘会让有司查证,给当事人一个公道。你若是想要参与其中,也要先和爹娘报备,才能给你安排人手,不让你陷入危险之中。你鲁莽冲上去打人是不对的,用道德制裁来代替法律惩处,这是不对的,我们皇家人都要遵守律法,不能带头破坏法治。最后一点,害人之心不可有……”

    “防人之心不可无,爹,你都说八百遍了,我早就记住了,我不是让人查过珠儿说的是真的才为她出头的吗?”明珠娇俏道:“爹,你说我打人不能解决问题,那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啊。”

    “把隆安侯世子家的事情禀报给衙门,自有他们处理。”

    “可是世子夫人不愿意啊。”

    “涉及虐待十六岁以下的孩子,已经不是家庭纠纷而是刑事案件,衙门有权强行介入。”这是周煄登基以来才更改的法律,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不能保护自己的,需要国家的外力。

    “哦,那我要看着这个案子审结。”

    “没问题,你可以一直跟进。”

    周煄的大道理讲完了,易云拉了明珠上下给她检查一遍,确定真没事儿了才陪她去后殿沐浴更衣。

    周煄吩咐福寿:“着有司审理,可做为律例,司法改进。”

    隆安侯世子家的事情若是真的,可以作为日后官员判决的“例”,有律按律,无律按例,有律参照例,这都是古今通行的判决条件。也许在这件事上做文章,还能成为进一步提高女子地位、打压父权,赋予子女单独人格的的机会。

    国事周煄能理清楚,但是家事……周煄长叹一声,他真的不知道怎么教女儿啊。儿子还能用自己的经验慢慢摸索,女儿一生下来就决定把最好的捧到她面前,可也不能让她不懂事的长大。娇俏是可爱迷人,娇蛮就让人吃不消了,若是成了蛮狠无礼,那周煄会觉得自己毁了上天赐予的珍宝。

    福寿看周煄唉声叹气的,伺候了二十多年,他也敢开口说话了:“主子,公主殿下宅心仁厚,急公好义,就是有一二不妥帖,您慢慢教就是,何必叹气。要属下说,公主这个年纪能想的这么周全,已经是难得了。”

    “明珠就是让你们宠坏的。”周煄笑骂:“我是怕她养成一身公主病啊。”因为身份尊贵,周煄宠爱,宫中朝中,谁有敢说一句明珠的不是呢,若是让她养成天下围着他转的错觉,以后可怎么办?

    “什么病?公主本来就是公主啊!主子就别担心了,公主殿下懂事明理,好多人家的女眷比公主排场都大,属下见公主这么质朴,都为她抱屈呢。”福寿和宫中大部分有人一样,都觉得自家公主配得上天下最好的。再说,谁宠坏了明珠公主?第一个带头的就是陛下好吗?

    周煄哑然失笑,身为公主,也许娇气一点儿可以理解?

    明珠的成长让周煄费劲心力,作为没有经验的纯新手“孝女”傻爹,周煄的第二大烦恼源自与明珠的婚事。

    只要一想到某天有个臭小子要娶走自己的掌上明珠,周煄就看谁都不顺眼。正好明珠也没有瞧上谁,情窦初开的年纪却已经严肃的和周昌、周明一起学习,想的都是朝政国事,根本没有功夫为衣服上的刺绣,头上的珠钗花功夫,也没有多看一眼美男子的习惯。在明珠看来,那些长得漂亮的少年,还没有懂得多的老先生有魅力。

    有人要拐走自己的宝贝,周煄满心忧愁烦恼;但若是自己的宝贝不愿意嫁人,周煄更是急得满嘴长泡。

    “明珠?你真的没有瞧得上眼的?”周煄提高女性地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可他也是最普通的父亲,自然希望子女成家立业,走一条宽敞的大道。

    如果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是不婚主义者,周煄自然不会逼迫。但在支持他们之前,总要努力让他们明白,这个社会对待“不同”并没有那么宽容。周煄自己就是异数,对这个世界格格不入,吃了多少苦才有今天,如何愿意自己的儿女再吃同样的苦。

    “爹,你看那些毛头小子,你说我该看上谁?”明珠翻白眼道:“我可是要嫁一个跟爹一样的好男人,那些人,哼!”

    “拍马屁也没用。”周煄道:“你今年都二十二岁了,真不打算成亲吗?”

    “你不是说三十岁成亲才好吗?现在又改主意想把我扫地出门啦。”明珠皱眉道。

    “傻姑娘,爹恨不得养你一辈子。”看明珠皱着眉头的小模样,周煄只能投降:“好吧,随你,愿意嫁就嫁,不愿意嫁爹养你。”

    有了莫愁的先例在,周煄对不婚主义已经有了更高的接受能力。

    明珠扑到周煄的怀里,轻声道:“爹,您放心,我没有故意排斥成亲,遇到合适的人我不会害怕,愿意尝试;若是遇不到合适的人,我也不愿意将就。”

    “女孩儿果然应该在年少轻狂不懂事的时候谈一场恋爱,不然长大懂事了看谁都是傻子。”周煄玩笑道,明珠受到的教育、她的眼界和胸襟,比绝大多数男人都高远博大,自己又如何忍心让她为了世俗低头,去将就一个不那么好的男人。

    “爹,你看,反正我都都不忙着成亲,你就先放我出海一趟行不行?”

    “不行!”周煄怒吼道:“莫愁又来挖墙角啦!他怎么没玩没了了!”

    明珠笑着跑开,她知道父皇这是同意了,只要跟着自己船队出去就没事儿,就是有个万一,还有二哥在荣安嘛,总不会亏待自己的。

    周煄这边说通了,易云就不会反对,她自己也是异类,当年也曾打算独身一辈子,若不是遇到周煄,她可能依旧是西北豪商嘉禾粮行的易掌柜。

    周煄还有过幻想,也许在别的国家,明珠回找到自己的爱情。

    可惜,明珠一走八年,随着船队走遍了全球,带回了很多有益的物种,为海上开辟新航道,为国家赚取大量财富,促进各国交流,但她依旧单身。

    明珠的消息不断传回,当有人说她不安于室,老大年纪还不结婚的时候,周煄愤愤不平,直言“虽无后嗣,不掩风采”;当有人赞扬她的时候周煄与有荣焉,哪里还想得到她没有结婚的“缺点”。周煄早以决定一切让明珠自己做主。

    每当明珠立功的时候,周煄就会在朝上给她加封号,加赏赐,但周煄不会再赐封地。自己当初就是从藩王封地起家的,周煄不是怕有人复制他的征程,而是对一个国家而言,中央政令必须通达各方,不能有国中之国。在莫愁选定周明做继承人之前,即便贵为皇子,周煄也不打算给周明赐封地。

    周煄登基之后,费尽心力才把宁王的封地收回,完成了国家一统,不能因为疼爱儿女就破例。

    明珠回朝的时候万人空巷,人人都去围观这位传奇公主。明珠带回了太多新奇的物种,太多的财富,她做过海军将领,打过无数胜仗;她作为船长,领着船队周游列国,在世界各地留下自己的传奇,这样的公主,多少人向往。京城女儿掀起一股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浪潮,都想投军为明珠公主殿下效力。

    三十岁的明珠身量高挑挺拔,脸庞被晒黑了,但那张扬明媚的笑脸,一身自信爽朗的气质,像参天耸立的大树,自己独自站立,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她的婚姻,反而没人关注了。

    看着这样的女儿,周煄骄傲极了,打心底认为就算有家庭和婚姻,也不能给她带来更大更多的幸福了。

    明珠回来的时候,咸宜公主垂垂老矣,七十多岁的人了,咸宜公主前半辈子过得憋屈,能活到如此高寿,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明珠回朝,自然要去探望这位姑姑,她最好朋友的母亲。

    明珠到的时候,新城正带着儿女在咸宜公主床前尽孝,新城是典型的小女人,有一个强势的母亲、强势的姐妹,家中女权之人辈出,她却只是平凡安静的嫁人,只是对国画十分有研究,已经是一代大家了。

    “明珠姐姐~”新城欢喜的唤了一声,她们两姐妹也多年没见了。

    孩子依次给明珠见礼,明珠回报丰厚的见面礼。

    “好了,好了,你们小姐妹有什么话下来再说,今天明珠可是我的。”咸宜公主半躺在床上,笑着打趣道。

    “那娘可要说话算数,明天明珠姐姐归我,您可不许来抢。”新城娇笑一声,领着孩子们退下。

    咸宜公主看着女儿逆光的背影,长叹一声:“怎么就不像我呢?”

    “姑姑,做一个强势的女人,做出一番大事业名留青史是一种选择;做一个小女人经营家庭、照顾丈夫和女儿也是一种选择,您可不能歧视新城。都是出自本心,更何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新城书画传世,也许在史书上比你我都有名。”明珠劝解道,她的选择得到了父母长辈的理解支持,没道理新城的选择要背做母亲的咸宜公主质疑。

    咸宜公主微微一笑,“是呢,咸宜是一种选择,明珠也是一种选择,新城是另一种选择。”

    明珠赞同点头。

    “我本来有好多话想对你说,但现在不用了。”咸宜公主微笑,她本来想和明珠谈一谈,她也是年过四十才遇到了卫华,也许明珠的缘分在以后呢。卫华是个好男人,她当初在事业上遇到了困难,想体验家庭生活,想试试世人眼中的“完整”是什么。天时地利人和,才会成亲。事后想起来,仿佛是对前四十年的背叛,明明说好不成亲的。用什么尝试新人生、体验新生活的借口都不能说服自己,不管她的日子过得多么顺畅,仿佛都有未解的疑惑。

    现在什么都不用说了,咸宜是一种选择,明珠是一种选择,新城也是一种选择,顺从本心而已。

 140。番外…三代兄弟(上)

    “……三百八十年,王朝至此完。”弘光皇帝周昭走在乡间小路上,听着学堂里传出的郎朗读书声,孩子们正在背朝代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三百八十年,王朝至此完。”在自己的手上,王朝走到了末路,从此没有大权独揽的封建皇帝,只有退位让贤,把权利交给总统,徒留象征意义的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皇帝。

    至此,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不再以年号纪年,弘光十一年就是最后的历史印记。从现在开始,改用皇帝纪年,今年正是皇帝纪年4364年,按西方公元纪年算的话,应该是1685年。年初,他举行了退位仪式,国家正式踏上了新的征程。

    随行人员自然也听到了这样的朝代歌,怕他难过,默默上前,想要引周昭往别的方向走。周昭摆摆手:“这个样子做什么,权利是我自己交出去了,朝代歌甚至是皇家学社编写,我亲自签发的,哪儿有那么多忌讳。”

    别人以为他会很难过,家业在自己手上败落的感觉肯定不好,君不见历次改朝换代,有那一朝的先王室能够好过。可他们老周家真的不一样,因为接任的第一任总统,刚好也姓周,还是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周昉。

    弘光帝周昭慢慢走到乡村学堂门口,看门的老头十分和气,听说他们走累的,告诉他们可以在草场旁边的大榕树下休息,学生们还有小半个时辰才下课,只要学生们在下课之前离开,不影响学生就好。

    周昭踱步过去,坐在硬石凳上,远眺教学楼里那些朝气蓬勃的孩子,郎朗读书声传来,这些都是国家的未来啊,周家祖孙三代倾力培养的未来,只希望他们真正觉醒,即使觉醒的代价是有一天这些未来亲手推翻他们。

    周昭听着清脆的读书声,思绪渐渐飘远。

    三百八十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的时间。不同于以往改朝换代,这次新朝的建立,性质更重要,进步意义更大,但因为领导新朝建立的领袖就是周家人,这次政变平缓进行,权利交接顺利,并没有出现大规模流血冲突。

    周昭想着他们老周家的基业,从太/祖揭竿而起建立国家,经过太宗、高宗、中宗、仁宗、兴宗、成祖、英宗和自己九代帝王的治理,国家的性质终于从封建国家过渡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成祖的笔记上,推测更进一步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国家,但这样的社会性质改变,他是没有机会见证了,也许要几代、十几代、几十代的子孙辈,才有机缘经历。

    国家的剧烈改变,从庙号就可以看出,一位“成祖”突兀的出现,就是巨变最好的注解。即便是继承大汉王朝国粹的西汉开创者——汉光武帝刘秀,也只得了一个“世祖”的庙号,可见“祖”之一字,在世人看来是多高的评价、多大的荣耀。

    要周昭说,改变应该是从仁宗皇帝开始的,进步都是一点一点的。

    仁宗皇帝不负一个“仁”字,在位四十多年,是我朝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可杀的人寥寥无几,以前可不是现在依法按律的年代,那是君父大如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高度集权时期。仁宗的仁慈不仅表现在施政纲领,善待百姓上,还表现在他对待兴宗的态度上。长寿的帝王和壮年的太子之间的是非,史书上太多了,也就是仁宗陛下的仁慈使得兴宗登上了皇位,才有这后续的光辉、灿烂与荣耀。

    若说仁宗的仁,还是礼法骨肉亲情中的人性光辉,那兴宗的胸怀就是超越亲情的家国大义。兴宗没有子嗣,因此把皇位传给的成祖。成祖的生父,可是因谋反事败自杀的原恭郡王啊。即便皇帝更替,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可是遵照成祖的圣旨,他依旧没给这位曾祖父平反,追谥为皇帝。

    兴宗当时能摒弃个人恩怨,平息物议,把国家交给最适合的成祖,此时回想起来,不觉肃然起敬。兴宗在位不过六年,在皇朝三百八十年的历史中不过短短一瞬,可凭借这样的德行,谁也不能掩盖他的光辉。

    接着就是成祖,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对他的评价无论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是不够的,成祖二字,就是最后的盖棺定论。他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地位突出,对周边小国震慑力巨大,现在的版图有很多都是当时并入王朝的。这样一个人的出现如同太阳升空,世间的一切都不能与他争辉。

    在他这里进步是最大的,女性地位的提高、商人地位的提高、思想的巨大解放,到了成祖晚年,他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但依旧主持了废除贱籍的政策,让人在法律上第一次实现了人人平等。即使这项政策发生在英宗年间,但功勋应该记在成祖身上。

    作为孙子,对祖父最感激、评价最高的不是这些,而是他开创了皇室一夫一妻无妾的先河。翻开史书,史上因为夺嫡而生出的乱子数不胜数,即便是一母同胞,也杀的个血流成河。是祖父的存在,让皇宫成了家,而不是争斗的场所,现在自己人到中年,回想起来,最温暖的地方还是大明宫,他的家。大明宫矗立三百多年,见证了□□开天辟地的盛况、太宗年间夺嫡的惨剧,也见证从成祖过后,皇室的温馨。

    周昭十分感激自己的祖父,他不仅在朝政、国事上给了后辈指引,也在生活上树立了良好的典范。皇族之所以走在很多家族前面,不就是因为他们能拧成一股绳吗?团结的前提是心往一处使,而血缘、姻亲是他们最紧密的联系。没有妾室、庶出的存在,让家庭更有凝聚力。

    有了皇室将近百年的率先垂范,民间纳妾之风也逐渐走向消亡。成祖年间女子地位的提高,英宗年间人口买卖制度的废除,让自愿做妾的女子消失了一大半,到了自己这里,直接废除的纳妾制度,让国家一半的人,更加名正言顺的站立起来。

    周昭自嘲想道,虽然在位只有短短的十一年,但他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

    想到自己,就不免想到周昉,自己的弟弟。他的名字真没取错,昉,日出明也,他的存在于这个国家而言,相当于是初升的太阳,又一次光明普照。也许在后世的史书中,他的存在是可以和成祖相提并论的英雄人物。

    周昭周昉他们两兄弟小时候都是受过成祖教导的,长大了也看过成祖留下的笔记。成祖若不是帝王,肯定是一位出色的社会学家,他对社会性质的改变把握得太精准了。在他的预言里,国家经过三任帝王的推进,很有可能发生性质的变化。

    作为长兄,周昭主动接过了皇帝重任,在接过这个位置的时候,周昭就知道这是有献祭意味的重担,百年家业有可能断送在他手上。可是他能不接吗?父皇愿意把一切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可是他的身体和年纪支持不了。作为儿子、作为兄长,他不能退缩。

    若是作为嫡长子的自己不继承皇位,这烫手山芋要交给谁?

    责任、荣耀,自我牺牲的英雄,周昉不知道当初登基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受,但这么多年过来了,看着弟弟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作为落后腐朽的代表,即便心里再怎么认同国家的改变,他也没有说话的立场。

    这样的感受,太过酸楚。即便城府如周昉,也只能在这个陌生的不名一文的小学堂里静静沉思。

    周昭坐在不起眼的乡村小学操场边上神游天际,总结自己一家三五代的生平。突然有外围护卫匆忙过来禀告:“陛下,先荣安王陛下去世了,上皇陛下请您立即回宫。”

    周昭猛得站起来,眼前一阵发黑,先荣安王……明叔?

    “快,回去。”周昭赶紧大步向前,一边走一边问道:“周昉那边通知了吗?明珠姑姑那里呢?”

    “总统阁下那里已经有人去通知了,明珠大长公主在天津,可能比上皇陛下更早知道消息。”

    周昭顾不得多问什么,骑马快行,到了大路上换乘最新投产的汽车,虽然不舒服,但速度快。在宫门口,周昭遇上了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国家的现任掌权者总统阁下——周昉。

    “哥……”周昉眼眶通红,见着周昭过来了,委屈得唤了一声。即便已经人到中年,已经是国家领袖,遇到生死大事,看见久违的哥哥,周昉依然委屈得像个孩子。

    周昭觉得自己先前所有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都白瞎了,这家伙分明就是被抢了桂花糕的小鬼头。

    “进去再说。”周昭打断道。周昉自从二十岁离开皇宫中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包括每年过年、父皇、母后的生辰、国家庆典,他都从来没有以家人的身份出现过。在正式场合,他们之间称呼永远是“陛下”与“周大人”,乃至如今的“陛下”与“总统阁下”。可悲的是,死亡,才使他们相聚。

    周昭、周昉两兄弟赶到的时候,皇后徐氏迎了上来,“陛下,二弟,你们可算来了。刚接到消息,父皇母后就晕过去了,现在御医正在诊脉。”

    徐皇后把两兄弟从二门迎到里屋,一边走一边道:“明珠姑姑也收到消息了,下臣传信过来,也病倒了。明珠姑姑的意思是她不回京城了,直接从天津下海,出发去荣安送王叔,来信问我们这边的意思。”

    徐皇后擦了擦眼泪,压低声音道:“姑姑病重在床,还起不得身,消息是属官传来的,陛下可别在父皇面前说漏了。”

    周昭颔首,越过徐皇后赶紧进去。徐皇后从怀里掏出帕子递给周昉,温柔道:“二弟也节哀,父皇母后等着你呢。”

    三十多年没有踏入皇宫,这里还是他小时候的模样,温柔的嫂嫂还是这样温柔,周昉接过帕子,眼泪流得更凶了。

    “嫂子……”

    一行人踏入寝殿,太子、二皇子、三皇子和大公主、二公主赶紧过来见礼,周昭、周昉连连挥手,抽不出空来说话,只坐在床边,焦急得等着御医的结论。

    太上皇和太上皇后并列躺在床上,满头银丝、满脸皱纹,两位老人身形消瘦,明黄色的被子轻轻压着,感觉他们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这样的场景,仿若多年前见过的帝后合葬时的情景。周昉被自己不吉利的想法吓一跳,反手给自己一个嘴巴,瞎联想什么!

    “二弟……”徐皇后担心得唤了一声。

    御医不动如山的继续诊脉,半响才道:“陛下、娘娘,两位年事已高,突闻噩耗,经受不住也是正常的,还请陛下多加宽慰。”

    “是,朕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