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家个个是皇帝-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医过来一看,着凉了。
太子和史瑶发生关系后,俩人就睡在一起,也就是同盖一条被褥。太子没着凉,史瑶着凉了,那肯定不是夜里冻得。
太子又看到史瑶的披风还挂在屏风上面,和早几天一模一样,瞬间知道她是白天冻的。史瑶喝了药,太子就勒令她穿厚点,病好之前不准出屋。
史瑶也怕传给别人,弄得整个长秋殿全是药草味,生生在屋里呆了三天。
十一月十六日,早上,史瑶用过早饭就去偏殿,看到儿子醒着就问,“几天不见,你们仨有没有想我?”
二郎伸出胳膊,母亲抱抱。
三郎咧嘴笑笑,算是打招呼。
大郎撇撇嘴,没有。
史瑶朝大郎小脸上拧一下,“你现在还小,我揍你,你父亲心疼,他不踢我也得训我。等你会走了,我一天打你三顿。你小子给我等着。”
你敢!大郎瞪大眼威胁她。
史瑶哼哼道,“我是你母亲,有何不敢?”外面太冷,史瑶不好意思把奶姆赶出去,便命她们去外间。怕她们听见了,小声说,“无论你上辈子是谁,这辈子都是我儿子。再说了,你上辈子很厉害,也不一定有二郎和三郎厉害。”
二郎使劲摇摇头,母亲,母亲,我不厉害。
三郎点点头,母亲说得对。
史瑶一看俩孩子的反应,气得朝二郎屁股上一巴掌,“你小子怎么这么没出息?上辈子厉不厉害,除了你谁知道?你要说你很厉害,知道吗?等等,二郎,你还没告诉你兄弟,你上辈子是谁吧?”
大郎和三郎齐刷刷看向二郎,天呐,忘了问这个小笨蛋上辈子是谁。
史瑶见状,笑了,“是不是觉得我们二郎不如你俩聪明,就没问我们二郎以前是谁?”话音一落,兄弟俩不约而同闭上眼,装没听见。
“现在想问?晚了。”史瑶看向怀里的小孩,“二郎,以后他俩如果问你是谁,别告诉他俩啊。”
二郎眨眨眼,怎么问?
“写字啊。”史瑶以前也没想到,后来鄂邑公主邀太子过府一叙,三郎在史瑶手上写字,史瑶才意识到三个儿子不会说话也可以交流,“不管他俩在你手上写什么,你都说看不懂。”
二郎点点脑袋,孩儿听母亲的。
“真乖。”史瑶看向大儿子和小儿子,“是不是很后悔,很懊恼不把二郎放在眼里?以后有你们后悔的呢。”
三郎睁开眼,苦笑。
大郎睁开眼瞪一眼史瑶,少幸灾乐祸。
“你俩告诉我,皇上给大郎起名刘宇,给二郎起名刘宁,给三郎起名刘宪,和你们上辈子的名字有没有关系?”史瑶话音一落,窝在她怀里的二郎就摇摇头。史瑶瞬间明白,就看向大郎和三郎,“跟我说你俩上辈子是谁,你们以后闯了祸,我也不揍你们。”一手搂着二郎,一手放在大郎手边。
大郎攥紧小手,睁大眼望着史瑶,想都别想。
史瑶朝他脸上拧一下,手放在三郎手边,示意他写下来。
三郎笑笑,摇了摇头,对不起,母亲,无可奉告。
“你俩给我等着。”史瑶虚点点他们,“二郎,以后他俩欺负你,告诉母亲,母亲帮你揍他。”
二郎乐得抓住史瑶的衣襟,嘴里“哇哇啊啊”,哪怕史瑶听不懂,也知道他十分高兴。
史瑶也忍不住笑了,“今天日头好,我把你们放在小床上,咱们去外面晒晒?”看向大儿子和小儿子。
大郎没反应,史瑶当他默认了。三郎点一下脑袋,史瑶把二郎放在小床上,然后把大郎和二郎放进去。随后喊奶姆把他们抬到正殿那边。
太子晌午回来,就看到史瑶坐在垫子上,趴在小床边,正逗三个孩子,“孤早上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就醒了,一直没睡?”
“没有。”史瑶道,“下午该睡了。”抬头看到太子的脸通红,“殿下又出去了?”
太子:“出去有点小事。对了,孤有没有跟你说过,父皇下旨令齐王、燕王和广陵王留在长安?”
“没有。”史瑶早两天病得昏昏沉沉,太子从外面回来就问她好点了没。估摸着太子只顾得担心她,就把这事忘了,“父皇怎么说的?”
太子:“父皇说他年龄大了,希望儿子陪在他身边。”
四十多岁,在史瑶看来正值壮年。可她所处的朝代是医疗水平极低,一个风寒的都能要人命的汉朝。
据身边的宫女所说,七十岁在汉朝真的很稀少,一百男人当中也难出一个。刘彻拿年龄说事,朝中大臣倒也无法反驳,“他们不能一直住在北宫吧?”
“孤之前不是说父皇在长安城东南方给孤建一座院落么。”太子道,“父皇打算在那边选几块地,让他仨建王爷府。”
史瑶没听明白,“他们自个建?”
“他们早已封王,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一年所出也够盖一座王府了。”太子道,“好在他们还小,还能在宫里住两三年,有足够时间建自己的王府。”
史瑶:“不会过了两三年,又都要回去吧?”
“不会的。”太子道,“他们都不傻,在长安住的好好的要回去,不是明摆着告诉孤和父皇,他们起了别的心思么。”
史瑶一想,“这倒也是。”低头看着几个儿子,“你们以后就有玩伴了。”
“父皇今日考校四弟功课,发现他都不如比他小好几岁的宗儿,父皇很生气,认为老师不尽心,把四弟的老师全换了。”太子道,“孤觉得哪怕是休沐日,四弟都没空来找他仨玩儿。”
史瑶不禁眨了一眼,“有这么严重?”
“应该是。”太子道,“我到宣室的时候,父皇正发火,三弟的脸色也不大好,如果不是碍于父皇在旁边,我估摸着三弟得揍四弟。”
“三弟打不过四弟,四弟自己说的。”史瑶笑道,“不说他们了。殿下刚才说父皇说他年龄大了,妾身又想到菜籽油。”
太子微微摇头,道:“没买到,之前买的那两袋胡麻和油菜籽留着开春当种子吧。我已经交代城外的匠人,留两块地出来留着种胡麻和油菜籽。”
“那岂不是得他仨会走了,咱们才能吃上菜籽油?”史瑶不禁皱眉,还得再吃大半年猪油啊。
太子:“不一定。要是榨不出油来,咱们还得继续吃猪油。”
“殿下别乱说。”史瑶瞪一眼太子,“一定能榨出油。”说着,见二郎揉眼睛,“是不是困了?”
二郎想点头,一看他父亲在,又揉揉眼睛,眨一下眼,告诉史瑶,他很困。
“你们仨何时才会说话啊。”太子抱起二郎,“父亲送你回屋睡觉。”
史瑶:“让他们在这边睡,日头下面暖和。屋里虽然也暖和,但是太闷。屋里的火盆,妾身已命人熄灭了。窗子打开通通风,晚上再点着。”
“行吧。”太子也觉得屋里闷,把二郎放床上,看着同盖一条被褥的仨儿子,“这张小床睡不下你们仨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就会说话了?”
史瑶看一眼仨儿子,“他们仨顶多还能在一起睡两个月。”然而,三个月后,二月中旬,太子的三个嫡子才分床睡。
二月十二日,休沐日,早上,刘胥拉着刘闳和刘旦来看三个侄儿,进来看到太子和史瑶在用饭,刘胥没容俩人开口就说,“皇兄,皇嫂,弟弟去找小侄儿玩了。”说着就往偏殿跑。
“站住!”每到休沐日,三人就过来,东宫门房也不再通传,直接放他仨进来。太子皱眉道,“他仨还没醒,过一会儿再去。”
刘胥有点怯太子,忙停下来,忍不住嘀咕:“日头都出来了,怎么还在睡啊。”
“你们用过饭了?”史瑶笑着问,“二弟,是不是还没来得及用饭,就被四弟拉来了?”
也许是因为经常陪刘胥从东宫走到这边,刘闳的脸色比早几个月好多了,不再是煞白煞白,小脸上有些血色。
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刘胥瞥一眼刘胥,很是无奈地说:“他昨儿下午就跟弟弟说,今天来这边,叫弟弟起早一点。卯时一刻,天蒙蒙亮,他就跑去喊弟弟和三弟起来。弟弟被他喊得没法睡,起来用过饭还没到辰时。”
太子放下箸,瞪一眼刘胥,“你当人人都跟你一样,壮的像个小牛犊似的?”
“弟弟才不是小牛犊。”刘胥不高兴,“父皇说,弟弟是小老虎。”
太子漱漱口,站起来,“小老虎?孤没看出来。不过,孤知道,你再胖下去就是小猪崽了。”
“你才是小猪崽!”刘胥脱口而出。
啪!
刘旦朝他脑袋上一巴掌,“没大没小!”
刘胥捂住脑袋,扭头瞪刘旦,你干么这么用力?!
“说到小猪崽,殿下早先买的猪崽该长大了吧?”刘胥口无遮拦,史瑶担心太子动怒,便转移话题,“该有一两百斤了吧?”
太子仔细想想,“才四个月,最多七八十斤。”
“不一定。”史瑶道,“妾身记得殿下说,殿下买的那几头猪崽是用碎麦秸和麦麸以及野菜掺和一起喂的。百姓喂猪不用麦麸,用麦麸喂的猪长得快,殿下今日无事不如去看看。”
刘旦惊讶又不相信,就忍不住问:“皇兄喂猪?皇兄搁哪儿养的猪?弟弟为何从未听人提起过?”
第36章 太子养猪
史瑶见向来稳重的燕王刘旦连声询问; 莫名想笑; 瞧把孩子给吓的:“你皇兄没养猪。殿下命底下人买几只猪崽放在城外老农家中,又买几头猪崽和麦麸送给老农; 让老农把猪崽放在一起用麦麸养,看看谁的猪崽长得快。”
“一起养?”刘旦想一下; “猪食也一样?那肯定一样大啊。”
太子也担心这一点; 有点怕失望; 就一直没敢去看,“孤出城看看。”
“弟弟也去。”刘胥突然开口。
太子睨了他一眼:“再过两刻,你小侄儿就醒了。”
广陵王刘胥犹豫了。
太子接过内侍递来的大氅; 一边往外走一边吩咐莘墨备车。
刘胥看了看太子,又看看两位兄长,最后转向史瑶; 小心翼翼的问; “皇嫂; 皇兄现在就去城外?”
史瑶正在漱口,口不能言,便点点头。
“弟弟来到长安二十来天了; 还没过去城外呢。”刘胥可怜巴巴望着史瑶。
史瑶口中的水险些喷出来; 忙吐掉; 说,“你想去也不是不行; 但是得回北宫换身衣裳; 把身上的玉佩都解下来。”
“那等弟弟回来; 皇兄都该到城外了。”刘胥苦着脸说。
史瑶:“你如果不怕和你皇兄错过,就叫闻笔陪你们去,他去过一次,知道路该如何走。”
“谢谢皇嫂。”刘胥行了礼,就问两位兄长,“去不去?”
今日风大,刘闳道:“我怕着凉生病。”
“我的车有帐篷。”刘胥看着齐王刘闳说,“二哥坐最里面。”
史瑶站起来,道:“你们如果想去就快点吧。太子到城外看一眼就回来,你们再说下去,殿下都又回来了。”
“皇嫂,弟弟走着过来的。”刘旦也想看看太子的猪崽,“可不可以借皇嫂的马车一用?”
史瑶喊一声闻笔。闻笔领三人出去坐车,直奔北宫换衣裳。
辰时三刻,三个小孩才醒。
大郎、二郎和三郎六个多月大了,虽然不会讲话,不会走,但已会爬。
二月初的天还有点冷,屋里更甚。史瑶就命宫人在殿内放一张席,席上铺着被褥,娘四个坐在席上,史瑶看着三个儿子玩。
说是玩,其实是大郎和三郎看着二郎一会儿爬到史瑶身边,一会儿爬到他俩身边。
三郎一脸无奈地看着二郎,大郎一脸不屑,仿佛那个来回爬的小孩不是他弟弟,是个傻子。史瑶看着有趣,“你俩别坐着不动,陪二郎玩一会儿啊。”
你在说什么?大郎扭头瞥她一眼。
三郎咧嘴笑笑,坐着挺好的。
奶姆在门外候着,史瑶想数落俩儿子也不敢太放肆,很小声道,“你们和二郎是同胞兄弟,大郎作为兄长,不该陪弟弟玩会儿吗?三郎作为弟弟,不该和你二哥玩玩吗?”
话音一落,二郎爬到史瑶身边,扒着史瑶的腿想站起来,怎奈小腿儿太软,站到一半一屁股坐在被褥上。史瑶吓一跳,忙去捞他,“摔疼了没?”
扑通两声,大郎和三郎往后一仰,摔个四肢朝天。
史瑶扑哧乐了,“叫你们陪二郎玩一会儿,不愿意,摔倒了吧。”
大郎和三郎还坐不稳,或者说不能坐太久。可两兄弟自打能坐起来,就不愿再躺着。又怕奶姆看出什么,只能史瑶扶着他们。
方才史瑶一手扶一个,没法和二郎玩,才叫大郎和三郎陪他玩。二郎摔倒,史瑶一着急就忘了俩儿子坐不稳。
大郎和三郎刚才其实也没靠着史瑶的胳膊,二郎摔倒,他俩下意识伸手,身体一动,自然是摔倒了。
大郎翻身爬起来,瞪一眼史瑶,不准笑。
史瑶见状,腾出一只手拉起三郎,“我叫奶姆抱两条被褥放在你们背后,行吗?”
三郎想一下,可以。
史瑶令奶姆去拿两条新被褥,叠成豆腐块,一个放在三郎背后,一条放在大郎背后,这次不用史瑶扶着,两小孩也不会摔倒。
大郎皱眉,为何早不这样做?
“以前天冷,你们都躺在床上,也用不着啊。”史瑶捏捏大郎的小脸,“儿子,你说你上辈子是谁啊?脾气这么大。”
大郎拨开她的手,眉头紧锁,别乱摸我的脸。
“你都是我生的,摸一下怎么了。”史瑶轻轻戳一下他的小脸,就问三郎,“你觉得你父亲托老农喂的几头猪崽有没有长到两百斤?”
三郎听史瑶提到过,四个月的猪,想长到两百斤很难,于是伸出一根手指。
“一百斤?”史瑶惊讶,突然想到一件事,“儿子,汉代的一百斤是后世的五十斤,你确定是一百斤?”
大郎和三郎猛地抬起头,很是惊讶。
史瑶心中一动,蓦然笑了,“是不是没想到?”感觉脖子一紧,低头一看,二郎不知何时站了起来,史瑶吃惊,“你站起来了?”
二郎咧嘴笑笑,留下一片哈喇子。
史瑶忙把他放下,“你的腿软,现在能站起来也不能站,过些日子再学走路。”怕他过几天学会走路自个乱跑,又不会说话,磕着碰着也只能哇哇叫,又说,“太早学走路会长不高的。”
此话一出,二娃老老实实坐好。史瑶摸摸他的小脸,就看向坐在对面的俩儿子,笑眯眯说:“看来你们不是汉朝人啊。”
大郎立刻闭上眼睛,不知道你在讲什么。
史瑶顿时笑出声,“大郎,这一招都玩半年了,咱能换换吗?”
大郎睁开眼,哼一声,扭头给她个侧脸。
史瑶真想说,你这样很幼稚。继而一想,她这样说,大郎得三天不搭理她,“如果你是汉朝人,看到三郎伸出一根手指,哪怕不伸出两根手指,也会摇头。我猜的对不对?”
大郎扭过脸瞥她一眼,就数你聪明。
“我是你们的母亲,你们心里想什么,我猜不透,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史瑶道,“离端午节还有两个多月,如果那几头猪现在能长到咱们认为的一百斤,我就跟你们父亲说,叫城外的老农帮咱们养到端午节,然后杀了吃。”
三郎点点头,可以。
史瑶笑道:“可惜你们不能吃。再过几天,我教厨子给你们蒸鸡蛋羹,煮鸡肉粥。等你们一周岁,就放奶姆回家,行吗?”
大郎坐起来,点了点头。
“你可算搭理我了。”史瑶瞥他一眼,就把二郎抱做在她腿上,“以后我挑几个年龄大的宫女照顾你们。咱们一年换一次,省得照顾你们太久,发现你们与众不同。”
母亲考虑的周到,听母亲的。三郎点点头,就戳一下大郎。
大郎挥挥小手,我没意见。
史瑶觉得不用问二郎,还是问一声,“二郎,你呢?”
二郎晃一下脑袋,就推开史瑶的胳膊,爬到三郎身边。
三郎拽一下他,让二郎和自己一起靠在被褥上面。
史瑶看着对面仨孩子,突然觉得很满足,“我房里有不少书,都是太子拿过来的,你们想听什么,我念给你们听?”
二郎想也没想,使劲摇摇头,什么都不想听。
“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上辈子就是个不爱学文习武的小懒货。”史瑶虚点点二郎,就看向大郎和三郎。
大郎一脸无所谓。
三郎配合史瑶,笑着点一下脑袋,都好。
“还是咱家三儿乖。”史瑶说完,就喊蓝棋拿书。与此同时,太子也出了长安城。
太子一行又走了两刻才下马车,下了马车又走一会儿才到老农家门口。然而,还没容莘墨敲门,太子眼角余光就注意到从四周涌上来很多人,吓得禁卫瞬间窜到太子身边。
太子注意到从四面八方来的人手无寸铁,小声说,“没事,让开。”随即就问,“出什么事了?”
“史公子是来看你的猪的吗?”最先走到太子面前的中年男子问。
太子出来至少带八名禁卫两个随从,这个阵仗就是大家公子。刘这个姓在长安城内外又太不寻常,太子自然不敢说他姓刘。
太子又被称为“卫太子”,而卫这个姓因为“卫青”响彻长城内外,太子也不敢说他姓卫。于是就借用史瑶的姓,在外姓史。
太子颔首:“是的。没喂死吧?”
“没有,没有。”中年男子话音一落,门开了。
太子听到声音扭头一看,正是当初卖给他芝麻和油菜籽的老农。没容太子开口,老农就请他进去,接着就带太子去猪圈。
到猪圈跟前,太子就看到猪圈里有三头小猪和三头大猪,太子下意识问:“那三头小的是我的?”
“不是,那三头大的是你的。”跟进来的人接道,“史公子在哪儿买的猪崽?刚开始一个月还不明显,后来你的三头猪吃食很凶,那三头猪抢不过你的猪,还没你的猪长得快。我们估摸着你的三头猪现在都有两百多斤。”
太子张了张嘴,“一头猪两百多斤?”
“对啊。”不知谁回答一句。
太子忙问:“那是不是说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出栏了?”
汉朝百姓一头猪养一年,也就两百多斤。换成后世也就一百三四的样子。太子命人买猪崽的时候特意找宫里人问过,有几个厨子家中就养猪,都跟太子说一头猪要养一年。
年初养到年底,刚好杀了留一家人过年。哪怕瘦肉难吃,也好过没得吃。更何况肥肉还可以熬油,一头猪熬的油,一家人省着吃,能吃大半年。
帮太子养猪的老农点点头,就忍不住问,“史公子在哪儿买的猪崽?”
“在长安城内。”太子不放心,道,“我过几天再送来六头猪崽,如果还是三头大三头小,我就告诉你们,我在哪里买的猪崽。”
老农正想答应,扭头一看,“我,我家的猪圈——”
“史公子,我,我帮你养。”方才跟太子搭话的中年男子开口。
太子笑道:“也行。等猪长现在这么大,我会告诉你们整个里的人,我的猪崽是在哪里买的。”说着,停顿一下,“不用养的太精细。野草、野菜都可以拿来喂猪。”
“如果还像这六头猪这样,史公子真会告诉我们,你在哪里买的猪?”其中一个中年女子小心翼翼的问。
太子信口胡诌:“我家是公侯之家,没地方养猪。我听别人说,他的猪比旁人的猪长得快,我不信,所以试一试。”
第37章 扩大养殖
“大兄!”
一声高呼; 太子下意识转过身,只看到四周全是此地百姓; 便转过头继续说,“我五月初四再过来; 过几日——”
“大兄!大兄!”
高呼声再次打断太子的话,太子微微皱眉; 有些不快; 哪个没眼色的小孩:“莘——”
“公子,好像是四公子的声音。”莘墨小声说。
太子猛地咽下到嘴边的话就往四周看; 还是只看到此地百姓; 不禁问:“四在哪儿呢?”
“大兄; 弟弟在这里。”
话音一落; 太子就看到众人身后突然多出个大脑袋,“你——”刚出口; 大脑袋又消失了。太子瞬间明白; 广陵王刘胥太矮; 被众人挡住了。这个发现让太子哭笑不得; “麻烦大家伙儿让一下; 我弟弟来了。”
认真听太子讲话的众人原本也以为哪个调皮小孩,莘墨的话一出; 众人也在找“史公子”的弟弟; 然而没看到。
太子此话一出; 众人下意识往两边退; 转瞬间; 一个半大小子跑到太子面前,其身后还跟着两个少年。帮太子养猪的老农问道,“这二位也是公子的弟弟?”
“是的。”太子打量三人一番,见三个弟弟脸通红,猜测他们下了马车直接跑过来的,“你们来的倒挺快。”
广陵王刘胥笑道:“怕来晚了,大兄已经回去了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