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家个个是皇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史瑶认真地说:“殿下得再忍五个月。”
太子咬咬牙,瞪史瑶一眼,端起碗继续吃饭。
翌日早上,太子在博望苑写一封信,令最讲承诺的剑客亲自送到辽东郡太守府上。剑客出发,燕王府的家奴也回燕王封地。
辽东郡太守的家人种的稻子成活了,燕王刘旦也收到家奴来信,雁门郡附近有可燃的石头。刘旦把此事告知太子,太子命刘旦给他的家奴回信,继续去草原上探寻石涅,也就是煤炭。
六月初,进入夏天,辽东郡太守在涝洼地里种的稻子依然好好活着,从雁门郡拉来的石涅到了长安城。
六月十九日,下午,太子同刘旦前往宣室见刘彻。太子先对刘彻说,他听别人说豫章郡有石,可燃为薪。有一次和博望苑的游侠聊到此事,游侠说雁门郡也有。刘旦接着说,他的家奴在雁门郡挖来六车石涅。
史瑶提醒过太子,煤炭气味有毒,如果在密封的屋子里燃煤,人会被熏死过去。太子记下这事,便对刘彻说,石涅气味虽难闻,可代替木柴做饭,也可以用来炼铁。
燕王府家奴寻石涅时,太子也让游侠去一趟豫章郡,查查那边是用石涅炼铁还是用木炭。游侠回来禀告太子,豫章郡的人用石涅炼铁。豫章郡的人还认为石涅是他们那里独有的。太子也把此事告诉刘彻。
太子说得有鼻子有眼,刘旦府上的人还寻到石涅,刘彻很是高兴,赏太子和刘旦黄金千斤。太子趁着刘彻高兴,又说在他看来石涅和铁同等重要,问刘彻雁门郡要不要增兵。
刘彻小时候长安城外苍天大树随处可见,三十四年过去,城外连一棵五十年的树都找不到。刘彻也意识到长此以往下去,到他孙儿当皇帝时,长安城内的百姓恐怕得去百里外砍柴。
可是不烧木柴不烧炭,也没别的可燃。石涅的出现,让刘彻忧心的事少一件,也很重视石涅。翌日上午,散朝后刘彻留下大司马卫青。
六月底,刘彻本该在甘泉宫避暑,他却还在宫里,前往雁门郡的军队出发后,刘彻才去甘泉宫。
史瑶的肚子越来越大,太医说她肚子里只有一个孩子,皇后感觉像两个。太医说得信誓旦旦,皇后也不信,毕竟史瑶上次生产时,太医就说史良娣怀的双胎,结果生出三个。
刘彻去甘泉宫的时候把李夫人带上,放在以往,皇后听到此事心里会不大舒服。这次却没心情拈酸吃醋,刘彻前脚走,她就去长秋殿。
皇后见到史瑶就问:“稳婆、奶姆备齐了吗?”
“都备齐了。”史瑶道。
皇后想帮史瑶准备稳婆和奶姆,史瑶说她自己可以。皇后年龄也不小了,能照看儿子这一辈,无力管孙儿那一辈,便放手让史瑶自己准备。
可是皇后不放心,天热也不敢让史瑶去椒房殿,怕走到半路上热晕过去。刘彻在宫里,皇后这个当婆母的也不好过来,怕刘彻误会太子妃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硬撑到今天,没容史瑶再说,皇后就说,“把人叫出来我看看。”
蓝棋立刻转身去宣奶姆和稳婆。皇后挨个问一遍,又在长秋殿坐一会儿就回去了。到椒房殿,皇后就命她的人去查东宫的奶姆和稳婆。
七月五日,下午,史瑶在屋里乘凉,看到云圆带着三个人过来。史瑶稍稍一想就知道三人是做什么的,一问云圆,果然,皇后对她选的奶姆和稳婆不满意,或者说不放心。
太子是皇后的独子,史瑶相信皇后不会害太子,皇后此举史瑶不大高兴也没表现出来,笑着令当值的阮书带云圆去奶姆和稳婆住的偏殿。
云圆留下她带来的人,把史瑶选的人带走三个。闵画见史瑶也没生气,好奇道:“太子妃早知此事?”
“不知道。”史瑶道。
闵画打量一番史瑶:“太子妃都不生气?”
“母后也是为我好,我为何要生气?”史瑶反问。
闵画:“那几个奶姆和稳婆是三位皇孙精挑细选的,三位皇孙还让博望苑的游侠去查了,连她们祖辈三代都查的一清二楚,婢子不信她们有何不妥。”也就不明白皇后为何要把她们换掉。
“你如此相信大郎、二郎和三郎,不信母后送来的人,四郎出生那天你随我进去,别让母后送来的人靠近我。”史瑶选四个稳婆和六个奶姆,被皇后换走一个奶姆和两个稳婆,还有两个稳婆可用。在她看来两个足够了。
闵画郑重地说:“婢子记下了。从下个月初婢子会一直呆在宫里,直到四皇孙出生。”
“如果他月底出生,你一个月都不回家?”史瑶问,“就不怕你男人纳小啊?”
闵画:“他敢纳妾,婢子就和他离婚!”
史瑶险些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很想说,闵画,你是个古人,要有个古人样。随后想到汉初陈平的妻六婚嫁陈平,咽下到嘴边的话,省得闵画嫌她大惊小怪,“嗯,离了再找个好的,我还给你准备一份嫁妆。”
“谢谢太子妃。”闵画眉开眼笑。
史瑶连忙说:“你可不能为了我这份嫁妆,和你夫婿和离。”
“不会的。”闵画道。
史瑶不信她,“真的?!”
“真的!”闵画道,“太子妃不信,以后可以令人去查,是婢子故意闹离,太子妃想怎么处置婢子都行。”
史瑶:“你今天的话我记下了。对了,几时了?”
“快酉时了。”阮书进来听到这句话,就走到漏刻边看一眼,“太子妃有事?”
史瑶:“吩咐厨子做饭吧。”
怀孕之初,史瑶胃口很好,临生产,史瑶反而吃不下东西,一顿一碗粥都觉得撑得慌。她不吃,她的三个儿子正长身体,都跟小老虎似的,得吃,还得吃好。史瑶闻到饭菜喂够够的,也得吩咐下去,“今日是单数,他们仨跟大将军学骑射,累了半天,让厨子多准备些肉。”
“诺。”阮书应一声就出去交代。
酉时四刻,饭菜准备好了,太子回来了,本该回来用饭的三个小孩还没回来。太子今天出城,热得衣裳都是汗味,回来就去浴室沐浴。
换一身清凉的薄衫出来,还不见三个儿子,太子不高兴了,“闻笔,去看看他仨又跑哪儿玩去了。等等,如果问你孤和太子妃有没有生气,你说没有。”
“奴婢这样讲,三位皇孙也不会信。”闻笔提醒太子。
太子抬抬手,“那你就说,再不回来孤揍他们。”
“今日父亲恐怕要失望了。”
声音从外面传来,太子冲闻笔抬抬手,闻笔退到一旁,太子看到三个儿子正往这边跑:“你们去哪儿了?不知道天快黑了?”
“舅公病了。”三郎进来一边脱鞋一边说,“孩儿和大兄、阿兄下午一直在舅公府上。”
太子忙问:“病得很重?”
第96章 急流勇退
三郎一边洗手一边说:“不甚严重。不过; 别人问起孩儿,孩儿都说舅公病得很重。”
“为何要这样说?”太子冲闻笔摆摆手; 示意他去吩咐厨子盛菜。
大郎:“待会儿再说,父亲。”冲正在摆饭的几人努努嘴。
饭菜全部端上来,太子屏退左右,就问:“现在可以说了?”
“是三郎说的,不是孩儿。”大郎道,“三郎说舅公当二十年大将军; 该退位让贤了。父亲别瞪孩儿; 孩儿都说了,和孩儿无关。”
三郎白一眼大郎; 直接说:“匈奴人一听舅公的名字就吓得四处窜逃; 这一点百姓都知道; 孩儿不信祖父不知。早几年匈奴来犯,祖父明知道派舅公出去; 不费一兵一卒也能吓跑敌寇; 可是祖父一直没有让舅公出去过; 父亲就没想过原因?”
太子打量一番三郎:“这些话是谁告诉得你的?阿瑶; 你说的?”
“无需妾身言明; 四弟都能看出来。”史瑶道,“舅父被封为大司马那一年才三十三岁; 《论语》有言; 三十而立。三十来岁的人正值壮年; 可是自那之后; 为战而生的舅父就一直窝在长安,殿下是真不知,还是没敢往深了想?”
太子张了张嘴,很想反驳,可是一想他表兄霍去病病逝后,匈奴曾几次入寇边塞,有一次还杀了一个太守,刘彻都没命卫青带兵征讨匈奴,干脆问,“你们不饿吗?”
“孩儿有在吃。”三郎道,“父亲别想顾左右而言他,孩儿今日和舅公提过病退一事,舅公说他会好好考虑。”
太子呼吸一窒,“你,你这孩子——”
“这个孩子已有九岁。”三郎瞥一眼太子,“熟读四书五经,该懂的孩儿都懂。孩儿虽然还小,父亲也不应该再把孩儿当成孩子。”
太子无奈地说:“你现在就是个孩子啊。”
“那也是个大孩子。”三郎道。
太子不禁扶额,有些头痛。
史瑶看见了,笑道:“殿下别愁了。明日殿下找舅父聊聊,问问舅父究竟怎么想的。”
“不用找舅父聊。”太子长叹一口气,“三郎都直接说出来了,舅父哪怕觉得他身强力壮,精气神好,过两天也会向父皇递奏章隐退。”
三郎看一眼太子,“父亲,舅公名声太大,哪怕祖父相信舅公忠心不二,别人也不信。别人在祖父面前瞎掰几句,一旦祖父忍不住胡思乱,舅公危矣。”
太子想说不会,猛然想到常融都敢陷害他,别人未尝不敢害卫青,思及此,又想到一件事,“东方朔的儿子,阿瑶,你说孤该如何安排?”
“这事已经安排好了。”大郎开口说,“孩儿有一次去探望祖父正好碰到东方朔,东方朔举荐他的儿子做郎官。祖父念东方朔敢于直言,戳破常融的诡计,任命他为中郎,任命他的儿子为郎官。”
太子皱眉道:“朝廷的事,怎么你们一个个比孤还清楚?”
“因为祖父也认为我们还小,我们问什么,祖父说什么啊。”三郎道。
一直安安静静吃饭的二郎突然开口:“阿弟说错了,是我问什么祖父说什么。你们问,祖父都是说,你们打听这些做什么?”
“噗!”史瑶乐了,“看来你们祖父也看出你俩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二郎点头:“母亲说得对。祖父说过,他俩比父亲还精怪。”
“你才是个精怪。”大郎道,“多日没揍你,皮又痒了是不是?”
史瑶看热闹不嫌事大,嘲笑他,“说得好像你打过他似的。”
“母亲!”大郎陡然拔高声音。
史瑶吓一跳,肚皮动了两下。
太子忙拍拍史瑶的肚子,安慰快出世的孩子,随即转向大郎,“你给我小声点,吓着弟弟。”
“孩儿不是故意的。”大郎看到史瑶的衣裳动一下,也惊着了,小声问:“他会动?”
太子:“废话!”
“他不会动,你母亲我怀的就是个死胎。”史瑶笑道,“以前不知道?”
大郎摇摇头,道:“没注意。”
“小弟不会吓出来吧?”二郎担忧道。
太子脸色骤变:“你给孤闭嘴!”
二郎缩缩脖子,一脸委屈:“孩儿担心小弟啊。”
“没你这么担心的。”三郎道,“我吃饱了,你俩快吃吧。”
大郎见三郎面前的菜还有许多,“你今天怎么吃这么少?”
“在舅公家庖厨里待一会儿,交代厨子该如何煎药时热得没胃口。”三郎道,“头还有点晕,可能也想生病。”
史瑶无语:“儿子,亏你还是医者,你这是中暑了。”
“中暑?”三郎皱眉道,“孩儿在庖厨里待一碗饭的工夫,也能热中暑?”
史瑶:“你从这里到永寿殿都能热中暑。不想吃就别吃了,那边盆里有冰,用汗巾包一块放在额头上,再吃几块瓜解解暑。”
“这样就行了?”太子忙问,“要不要喝药?”
史瑶:“头晕无需喝药。对了,三郎,你去太医令那里拿些银丹草,熬出油带在身上,可以清凉散热。”
“银丹草?”三郎好奇,“怎么熬油?”
史瑶:“我也不知道。”说着看向太子,“银丹草在妾身家乡叫薄荷,薄荷油有许多用处,还能治蚊虫叮咬。银丹草那东西长在田间地头,改日妾身令人去乡下买一些,殿下令上林苑的匠人试试能不能熬出油?”
“说起上林苑的匠人,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榨出花生油?”大郎问道,“他们也太笨了。”
太子笑道:“你聪明,你去试试。”
“术业有专攻。”大郎道,“孩儿什么都会,让他们还怎么活啊。”
太子嗤一声:“就数你理由多。”
“父亲,大兄说得很对。”二郎道,“大兄如果会做木器,孩儿就只能混吃等死啦。”
太子乐了,“好,我听二郎的,不让大郎去学榨油。”
“父亲刚刚说快了是什么意思?”三郎拿布抱一块冰,躺在史瑶身边问道。
太子:“没做出花生油,倒是做出了豆油。”
三郎霍然坐起来:“豆油!?”
“是呀。”太子道,“这事还得从你们金俗姑婆和你母亲说起。”
三郎疑惑道:“金俗公主何时来的?孩儿怎么没听说过。”
“去年八月十五宫中家宴开始前,金俗公主和我以及你们的祖母聊天,说她亲戚家的猪长得快,猪肉也好卖。”史瑶道,“我当时多一句嘴说猪下水洗干净用香料煮味道也挺好。你祖母听见,说了一句我眼里只有吃,懒得搭理我,也有可能嫌我丢人,就去找平阳长公主聊天。
“我见你祖母走远,就教金俗公主如何做猪下水。金俗公主听着高兴,就说等她亲戚家的猪长大了,送我两头。我哪能要她的猪,就说不用了,他们养猪很辛苦。
“金俗公主说,她亲戚天天煮豆渣掺草喂猪,猪粪撒到地里,庄稼长得也好,也不算辛苦等等。我突然间想到豆饼喂猪。公主问我,何为豆饼。豆饼我也是听同窗说的,就是挤豆油剩下的渣滓。金俗公主就问我,豆子也能挤油?我那是才意识到豆子也能出油。从未央宫回来,我就把这事告诉你父亲了。”
“母亲说磨芝麻油,所以芝麻油是磨出来的。母亲说榨菜籽油,菜籽油是榨出来的。母亲说挤豆油,所以豆油是挤出来的,怎么挤的?是把豆子压扁吗?”二郎问道。
太子:“你母亲也不知,你想知道明日去博望苑看看,反正明日休息。”
“看看也好,说不定二郎能想出榨花生油的法子。”史瑶道。
二郎咧嘴笑道:“母亲,孩儿一定可以。”
“瞧把你给能耐的。”大郎瞥他一眼,“顺便也想想怎么熬薄荷油。”
二郎转向太子:“父亲,你看他。”
“尽力即可,别勉强。”太子道,“像大郎刚才所说,什么都会还让其他人怎么活啊。”
二郎高兴了,“好的,父亲。”说完把原本应该进三郎肚子里,三郎没胃口吃的大鸡腿夹给太子,“父亲吃肉。”
“我吃得差不多了,你吃吧。”太子道,“能吃多少吃多少。”
二郎胃口好,把整个鸡腿全吃了。太子见他肚子凸起,让他和大郎出去转转,令内侍送三郎回永寿殿歇息。随后太子才扶着史瑶出去走一会儿。
翌日上午,东宫三个小郎君去博望苑,太子去大将军府。“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卫青懂,卫青认为他不结党营私,只忠于刘彻一人,刘彻会对他信任有加。
昨日三郎一番话,卫青动摇了。昨晚和平阳长公主聊半宿,平阳也建议卫青趁机退下来。今日见到太子,卫青没容太子多问,就把他的打算告诉太子。
太子想劝,偏偏一家五口,其中四口都赞同卫青退下来,话在嘴里含一会儿,太子便问:“舅父退下来以后,还去宫里教他仨骑射吗?”
“你的三个儿子真聪明。”卫青道,“我能教的去年已经教完了,剩下的便是他们勤加练习。”
太子不信,道:“不可能吧?”
“他们没同你说?”卫青奇怪。
太子:“从未说过。不对,去年就教完了,舅父今年为何还继续教他们?”
“大郎、二郎和三郎很有趣,我喜欢和他们呆在一处。”说起三个孙子辈,卫青忍不住笑道,“你不放心,让他们半个月来我这里一次,我替你考考他们。”
太子见卫青不像是开玩笑,“我回去就考考他们。这三个孩子都学会了,每天见到我还说,跟舅公学骑射很累很累,得吃点好的补补之类的。
“特别是三郎,之前不是用很多海产做出个汤么,每次我问他们学骑射累不累,三郎就跟我说想喝那个汤。父皇也惯着他们,南方送来的海产,由着三郎挑。三郎一段时间不去,还怪我不准三郎去,也不知三郎怎么和父皇说的。”
常融的事卫青也听说了,卫青先前还有些担心,他退下来,刘彻身边的小人会不会更猖獗,听到太子这番话,卫青放心下来,他年龄大了,大郎和三郎也长大了,“三郎做的汤不给你喝?”
“没有啊。”太子脱口道。
卫青:“既然给你吃,你还说什么?”
太子噎住了,“舅父好生歇息,孤改日再来看望舅父。”
“长大了,我说不得了?”卫青问道。
太子并没有生气,只是没想到一向疼他的卫青如今偏向他儿子,还偏的这么厉害,“哪有。太子妃快生了,我出来半天了,想回去看看。”
“太子妃不是下个月才生吗?”平阳长公主问道。
太子:“大郎他们就是早产,我担心她这次也是。太医说太子妃肚子里只有一个,母后说是两个,我也弄不清几个,就更加担心,很怕又来三个。”
第97章 史瑶生了
平阳长公主被太子逗笑了; “太医把不出三个,一定能把出两个。五月初五我进宫路过长秋殿就进去看看太子妃,太子妃身边的蓝棋说,太子妃的肚子没有上次大。何况三郎也说只有一个,肯定是一个。”
“但愿吧。”太子道,“上次三个生两天; 把她折磨的死去活来; 这次再是两个或三个,还得把她折腾的不轻。”
相比孩子,太子更担心史瑶。史良娣生孩子的时候累死过去,要不是史瑶及时赶到; 他的三个儿子也会没命。太子很怕史瑶生产时遇到和史良娣一样的情况。
妻贤儿孝顺; 太子对现状很满意,暂时不想改变。
卫青看到太子脸上的担忧不像作假; 便没再留他。太子走后; 卫青就写致仕奏章; 奏章写好,卫青怅然若失,当天晚上时睡时醒; 一夜没能睡安生。
天亮了; 卫青就令他的长子卫伉亲自把奏章送往甘泉宫。刘彻乍一看到卫青的奏章,以为卫青不大好; 当时就和卫伉一起回来。
奏章送走; 卫青反倒轻松下来; 用过早饭,躺在榻上没多久就睡着了。刘彻到大将军府时,卫青还在睡。
平阳长公主要喊醒卫青,刘彻没让。刘彻和平阳长公主进去,便看到榻上的人脸色蜡黄,嘴唇干裂,呼吸很轻,仿佛病入膏肓的模样。
刘彻意外又担心,“早几日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病得这么重?”
“皇上?”身体不舒服,卫青睡得并不安稳,听到熟悉的声音以为在做梦,睁开眼看到站在榻边的人,不禁揉揉眼角,试图看清楚些,“皇上?皇上怎么来了?”说出来,突然想到什么,慌忙起身。
刘彻连忙蹲下去,按住卫青的肩膀,“别起来了,好好歇息。叫太医,不对,三郎看过没?”
“臣喝的药正是三郎开的。”卫青老实回答。
刘彻:“三郎怎么说?”
“三郎说臣早年领兵出征,受伤后没能得到很好救治,长年累月积攒下来不少暗伤。”刘彻防着卫青,卫青不是没感觉,他安慰自己,现在的匈奴早已不是二十年前的匈奴,无需他这位大将军亲自应敌。
三郎把他一直不愿承认的事说出来,卫青有些难过。现在看到刘彻热得脸通红,眼中透着担忧,卫青忍不住对自己说,够了,“三郎还和臣说,臣好生调养还有三五年可活,不然……”
“那孩子……”刘彻皱眉,有些不快,“尽胡说八道。”
卫青笑道:“臣认为是实话。”三郎确实说过,不是这次,是卫青上一次着凉时说的,“每次请太医来给臣看病,太医都说臣无事。若不是三郎道出实情,臣兴许早就死了。”
“什么死不死的,别胡说。”卫青把死挂在嘴边,刘彻不大高兴,“你好好养着,需要什么药,让三郎去找太医取。”
卫青:“臣谢皇上。”
“好好养着。”刘彻道,“朕不打扰你歇息了。”说完就往外走,出了大将军府没往城外去,而是往皇宫的方向去。
平阳长公主送刘彻出门,刘彻走远平阳才回去,到屋里就告诉卫青,“皇上回宫了。”
“皇上应该是去找三郎。”卫青望着门外,笑道,“三郎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慧,他知道该如何应对。”
自从卫青教三个小孩骑射,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