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家个个是皇帝-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郎瞥一眼二郎“你实话说了; 母亲能怎么找你?”

    “母亲打我; 你替我挨吗?”二郎梗着脖子问。

    大郎“你自己说话不过脑子,我为何要替你?”

    “那你就别说风凉话。”二郎哼一声,走到三郎旁边; 用行动表示不想跟他站一块。

    史瑶看一眼他俩,悠悠道“饿吗?”

    “饿啊。”三郎顺口接道。随即反应过来史瑶什么意思,“母亲,孩儿现在就去堆雪人。只是怎么堆啊?孩儿不会。”

    史瑶“你这么厉害不会堆雪人?”

    “孩儿又不是万能的。”三郎摸摸鼻子后悔顶嘴。

    史瑶白他一眼“按照二郎以前雕的全家图堆; 把你祖父和祖母去掉。”

    “母亲; 六个人得堆到何时。”大郎皱眉道; “不如我们先吃饭,吃了饭再堆。”

    史瑶笑眯眯看着他“听你的还是听我的?”

    大郎不说话了。

    太子“我和你母亲已经把雪铲好,你们只要堆出人形就行了。”停顿一下,又说,“少说几句现在也该堆好了。”

    史瑶让他们做什么的时候,太子轻易不开口。太子一旦开口,就表示他烦了。大郎不敢再抱怨,牵着四郎的手走到雪堆旁; “和大兄一起堆雪人?”

    “好啊。”四郎早就想玩雪,父母不发话他不敢。大郎开口; 父母也没阻止,四郎拽掉手套就去抓雪。

    三郎连忙抓住他,“戴上手套,我去给你找个东西。”往四周看了看; 看到庖厨冒烟,进去拿个暂时用不到的锅铲给四郎。

    三兄弟拿铁锹,四郎拿小铲子,不大一会儿雪地上就出现一家六口雏形。到此时大郎和三郎停下来,把热得脸通红的四郎拉到一旁,二郎一个人雕他们全家人。

    史瑶开口道,“差不多就行了,不用很像,日头出来就化了。”

    “母亲既然知道太阳出来雪会化,还让孩儿堆雪人?”二郎回头说,“母亲也不嫌麻烦。”

    史瑶不禁皱眉,“你今天怎么这么多话?还想不想吃了?”

    “连你也学会威胁孩儿。”二郎哼唧一声,找个小刀给雪人修脸。

    太子笑道“现在的天这么冷,出了太阳也不会化。你母亲这样说不过是怕你精益求精累着自己。”

    “是这样吗?”二郎看向史瑶。

    史瑶没好气道“你说呢?”

    二郎噎住了,扭头找他兄弟,看到大郎和三郎低声聊天,四郎睁大眼往这边看,“四郎,我先雕你好不好?”

    “我不好,别雕我。”四郎忙捂住脸。

    二郎笑出声,险些没握住小刀,“好,我不雕你,先雕别人。”

    “雕吧。”四郎满意了。

    雪远比木头容易,史瑶又不要求太好,二郎一炷香就雕好了。但是二郎没敢说好,而是问,“母亲,现在这样行吗?”

    “可以了。”史瑶吩咐小宫女去把四郎小时候戴的帽子找出来。

    三郎“母亲不是要给雪人带上帽子吧?”

    “是呀。”史瑶道,“你有意见?”

    三郎笑道“孩儿不敢。父亲,母亲让父亲戴四郎的帽子。”

    “你母亲高兴就好。”史瑶时常让着太子,太子不是没感觉。难得见史瑶对一个东西这么感兴趣,太子也不想扫兴,“现在吃饭吧?”

    史瑶“嗯”一声。太子就吩咐厨子盛菜。待“一家六口”戴上帽子,饭菜也端到殿内。兄弟四人甫一进屋,最小的四郎也不禁感慨,“好暖和啊。”

    “这么暖和我们今天就不出去玩了。”三郎道。

    太子皱眉道“你们还要出去?”

    “昨天没想到今天会下这么大雪,打算去东市看看有没有铺子。”三郎道,“这不是快过年了么,生意不好的铺子该转租了。”

    太子“二郎赚得钱够买铺子了?”

    “够买一小间。”二郎道,“阿弟说有好地方就先租。”

    太子“你们卖木器的铺子呢?”

    “那个不合适。”三郎道,“那个面向的都是乡绅富户。阿兄以后做的东西卖给王侯将相,买了铺面还得重新翻新。”

    太子“过几天雪化了,路上干了再去看看,别为了一个铺面着凉生病了。”

    “年前没几天了。”大郎道。

    太子“那就年后。年后没有,去找博望苑的游侠,让他们帮你们留意。”

    “他们其实是想出去玩,顺便看看铺子。”史瑶看向三郎,“我说的对不对?”

    三郎有些不自在,道“母亲,我们先用饭,先用饭。”

    太子虚点点他,“你们啊。哪天病得起不来就老实了。”

    “有三郎在,有点喉咙不舒服就喝药,哪能轮到病得起不来啊。”史瑶瞥一眼三郎,“出去玩是谁的主意?”

    二郎第一反应看大郎。大郎感觉到扭头看到二郎的小眼神就想揍他。只是没等他开口,太子就让他坐下用饭。

    如大郎所说年前确实没有好天,他们雕的雪人直到过年都没化。史瑶又那么一说,三人也不敢领着四郎出去玩,一直到年后二月份,兄弟四人才一起去东市。

    三兄弟轮流抱着四郎在东市逛一圈,没看到闲置的铺子一点也不意外。拐到西市令在西市卖家具的太子的门客留意一下,兄弟四人就回去了。

    四月份,刘彻命游击将军韩说,强弩都尉路博德前往边关。几位将军领兵出发前,太子前去送行时提醒他们小心匈奴。几人却觉得太子多虑了。太子见他们不以为意,还想再说几句就听到几人说该出发了。

    太子当时想去博望苑,走到博望苑门口又回去了。到长秋殿把几位将军的态度告诉史瑶,太子就说“孤总感觉入秋后会出事。”

    史瑶心想,三郎敢和刘彻打赌,今年一定会出事。可她不敢同太子说实话,说了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殿下如今不是皇上,他们不听殿下的很正常。别说他们,父皇也会认为此次万无一失。”顿了顿,说,“咱们如今能做的也只有祈求匈奴内部出事,没空侵扰大汉。”

    道理太子都懂,想到路博德那副“你想太多”的模样就觉得堵得慌。太子第一次觉得如果他是皇帝该多好。可是他当皇帝只有两种情况,一种刘彻病重不得不退位,第二种便是刘彻驾崩。无论是哪一种,太子都不愿看到。

    太子不禁长叹一口气,道“也只能这样了。”

    “父皇也有可能做两手准备。”史瑶见不得太子无力的模样提醒道。

    太子猛然看向她,“你的意思父皇往边塞增兵的同时还做好明年同匈奴开战的准备?”

    “极有可能。”史瑶道,“这事殿下无需问父皇,也无需问朝廷重臣,只需令博望苑的人留意一下朝廷有没有准备粮草。”

    太子忍不住笑了“孤先前还想找博望苑的那些人商议此事,幸亏没去。不然被他们一说,孤只会更慌。”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史瑶道,“即便匈奴人今年不来,明年也会来。他们不善耕种纺织,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布料总有用完的时候。东西没了不想买就只能抢,再次和匈奴开战也不过是早一年晚一年的事。”

    太子“是呀。孤再去给辽东太守写一封信,问问他有没有找到海东青。”然而东宫的信还没到辽东,博望苑就收到三只玉爪鹰。

    五月七日,天空飘着小雨,大郎、二郎和三郎在雨中训练,史瑶抱着四郎坐在廊檐下,一边看雨一边教四郎画画,博望苑执事到了,与他同来的是三只鹰。

    史瑶抱着四郎走过去,执事忙拦住,“太子妃,此鹰十分凶狠,奴婢喂它们吃肉,一眼没注意就被抓伤了。”说话间伸出抱着布的手。

    四郎伸手就往笼子里抓。史瑶吓一跳,慌忙攥住他的胳膊,“别乱动。”

    执事也吓一跳,“四皇孙不怕?”

    “还不知道怕。”史瑶道,“他胆子也不小,只有被鹰抓伤了才会信你的话。”随即令闵画给执事拿黄金二十斤赏给抓鹰和送鹰的人。

    执事见状,眼神一闪,试探着说“太子妃,奴婢斗胆问一句,此鹰只有辽东有吗?”

    “是呀。”史瑶道,“十万只才能出一只,殿下要此鹰有大用。”

    执事“这么凶如何用?”

    “殿下认识一个会养鹰的人,普天之下也只有那一人,把鹰驯服就可以用了。”史瑶胡诌道,“不然,放开笼子就飞走了。听说飞的比箭还要快。”

    闵画不禁惊呼“这么快?岂不是一眨眼就不见了。”

    “是呀。所以这种鹰十分难捉。”史瑶道,“回去告诉来人,殿下近三年都不需要这种鹰。”

    执事还想自己去捉,或者让他家亲戚去辽东捉来领赏,听到太子不要,顿时歇了心思。此鹰食生肉,捉来喂两三年生肉再呈给太子?他可养不起。

    执事走后,史瑶便命宦者把鹰送到三郎宫里,随后交代底下人暂时先别告诉太子。

    长秋殿的人都知道宫里的事太子听史瑶的,史瑶不准说自然没人敢讲。晌午太子没回来,大郎、二郎和三郎回来后知道鹰到了,晌午都没在长秋殿吃饭,让宦者送去三郎宫里。

    傍晚,在兄长那里玩半天很累,窝在椅子上歇息的四郎看到太子回来,一下子从椅子上滑下来,蹬蹬跑到太子面前,“父亲,母亲有事瞒你,阿兄院里有鹰,还是三个。”说完伸出三根小手指。

    史瑶顿时觉得眼前一黑,怒吼“四郎!”


第121章 诛灭李家

 太子挺意外; “辽东太守找到你说的海东青了?”抱起四郎就问; “为何要瞒我?”

    四郎抱着太子的脖子,一脸怕怕。太子笑了,捏捏他的小脸; “现在知道怕了?晚了。”

    “殿下把他放下,不揍的他屁股开花,妾身不姓史!”史瑶板着脸说。

    四郎扭头看着史瑶说“母亲瞒父亲,不对!”

    “你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史瑶问。

    四郎“知道!”

    “父亲很高兴你告诉我; 可是四郎; 做人要言而有信。你答应母亲不告诉我; 又偷偷告诉我就是个背信弃义的坏人。”太子道。

    四郎愣住,没想到太子会怪他,忽然想到了,“没答应母亲。”

    “没答应?”太子诧异,看向史瑶,“你没交代他?”

    史瑶张了张嘴,意识到自己疏忽“他现在四岁,其实才两周岁半; 妾身没想到他会告诉殿下。”

    “这次是父亲错怪四郎。”太子道,“谢谢四郎告诉父亲。”

    四郎指着史瑶“母亲打我。”

    “母亲不会打你。”太子道; “下次别人问你,你也不能说,包括父亲、母亲和你的三位兄长。记住了没?”

    四郎很不高兴,“不讲; 父亲坏。”挣扎着就要下来。

    太子弯腰把他放下,四郎双脚沾地,胳膊就被史瑶拽住。四郎下意识看向史瑶,屁股上挨一巴掌。小孩懵了,为什么要打我?不是说了不打吗?

    “你刚才不是说我打你么?我刚才没打你,得补回来啊。”史瑶道。

    四郎看着史瑶瘪瘪嘴,不讲理!眼泪瞬间出来了。

    太子叹气,“你啊。”无奈地看一眼史瑶,又抱起四郎,“好了,好了,以后听母亲的话,母亲就不打你。以后你母亲再打你,我打她。”

    四郎眼泪汪汪看着太子,对他的话深深怀疑。太子又说,“不过,你母亲交代你的事,你如果说出去,你母亲打你,我也不帮你。”

    四郎不懂为何不能说,“母亲瞒着父亲。”

    “有没有问母亲为何瞒父亲?”太子道,“你要问为何,问清楚了,你认为还应该告诉父亲,你母亲因此打你,我也帮你。这次有没有问?”

    小孩不说话了,抱着太子的脖子,偷偷看一眼史瑶。史瑶很担心四郎把宫里的事往外说,板着脸让四郎知道她还在生气。

    四郎见了,吸吸鼻子,总算有些心虚。

    太子吩咐宫人打水,亲自给他洗洗脸,“他仨晚上不过来了?”

    “恋着玩鹰呢。”史瑶道,“妾身不是故意瞒殿下,鹰现在很凶,想着养几天再饿上几天,把鹰训服在告诉殿下。”

    太子笑道“你告诉孤,孤也用不着。”

    “用得着。”史瑶道,“总共三只,大郎和三郎带走一只,还留一只留殿下用。”

    太子很意外,道“三只?不是十万只才有一只吗?”

    “不知道。大概巧了。”史瑶道,“妾身没细问,送鹰的人此时还在博望苑,殿下想知道命他进来,殿下问问?”

    太子想一下,令翟砚去博望苑,命送鹰的人先别走,他明日过去。翟砚走后,太子就令宫人摆饭。此时白天长,太子吃过饭见天还没黑透,就抱着四郎和史瑶一起去三郎那里看海东青。

    三只放在铁笼子里的海东青扑通半天,此时已累了,都耷拉着脑袋歇息。太子和史瑶到三郎院中就看到三个儿子坐在笼子前面指指点点。

    史瑶“你们吃饭了没?”

    “刚吃过。”大郎率先起身,“母亲,父亲,怎么这时候来了?”其实想问,不是瞒着父亲吗?怎么还把人给带来了。

    太子“饭后出来走走。这三只鹰没事吧?还是放到长秋殿让你母亲帮你们养吧。”

    “不用。”史瑶根本不会,三郎可不敢让史瑶碰,“母亲有教过孩儿,孩儿都拿笔记下了。这两只白色的孩儿和大兄打算带走,跟孩儿熟了以后才能用。”

    三郎说的在理,太子就没说什么,“听说你们下午没去上课,明日万万不可再逃课。”

    “孩儿知道。”大郎伸手接过四郎,“他这会儿怎么这么乖?”先前看到鹰就伸手抓,这次居然没要,大郎有些纳闷。

    太子把小儿子干的事告诉三个大儿子。三人乐了。二郎道“上次就是他告诉孩儿赵破奴带的兵全军覆没。”

    史瑶恍然大悟“我说你们怎么那么快就知道。四郎,还说过什么?”

    四郎推一下大郎,就冲太子伸手,回到太子怀里才说“以后不告诉你们。”

    “以后知道什么都别说。”史瑶道,“你不会睡一觉就忘了吧?四郎。”

    四郎抿抿嘴“不会。”停顿一下,“父亲,明天我忘了——”

    “我提醒你。”太子道。

    小孩高兴了,坐在太子胳膊上居高临下看着三位兄长,还不屑地哼一声。大郎看着坐在太子怀里还没太子高的小孩,觉得好玩,“今晚要不要跟大兄睡?”

    四郎去年就一个人睡,和三位兄长不同的是有人守夜。小孩喜欢热闹,更喜欢陪他玩的兄长,可是刚和兄长“吵架”,小孩抿抿嘴没吭声。

    太子扭头看他一眼,便知道小孩很想,只是不好意思说出来,“父亲抱累了,你今晚先跟大兄睡,明天坐马车回长秋殿,可好?”

    小孩看向太子,是你叫我跟大兄睡的。

    太子想笑,这孩子怎么比三个大儿子小时候还好玩,“是我让你在这里睡,你听不听话?”

    “听话!”四郎慌忙说。恐怕慢一点太子就反悔。

    史瑶摇头失笑,“把他给大郎,咱们回去歇息。大郎,你宫里有四郎的衣服吧?”

    昨天休沐日,四郎前晚和昨晚都在大郎宫里睡的,大郎道,“有好几件呢。”

    史瑶“我们回去就关门了。你们明天还得训练,别玩太晚。四郎,你大兄今日很累,不准闹他知道吗?”

    “知道。”四郎,“我去看过。”

    大郎不解“看什么?”

    “看大兄啊。”四郎道。

    太子不禁扶额。三郎看到太子的表情,忽然心中一动,“父亲带四郎看过孩儿训练?”

    “是呀。”四郎,“我都不认识大兄。”

    大郎有些意外“怎么从未听父亲提起过?”

    “你们以前要带四郎去看大将军,一直没有领四郎过去。”太子道,“我想到虎贲军都身穿甲胄,许多人器宇轩昂,上马虎虎生威,就领他去看看,跟他说那些人都是大将军的小兵。”

    三郎笑道“父亲一定要这样说,孩儿就相信父亲是领四郎看大将军,大将军的兵。”没容太子开口又说,“四郎现在还不太记事,父亲恐怕不止去一次吧。”

    “三郎,小孩子还是傻一点讨喜。”太子道。

    大郎“像二郎这样吗?”

    “我招你惹你了?”二郎很生气。

    史瑶扯一下太子的衣袖。太子挥挥手,“走了,别送。”

    夫妻俩刚出大门,大郎就问四郎“你和父亲去几次?”

    “去哪儿?”眼睛盯着笼子里的鹰的四郎心不在焉问道。

    三郎见状,令侍从把笼子放高一点,才说“去看我们。最近有去过吗?”

    “吃杏子去过。”四郎道。

    大郎算一下杏熟的日子,“岂不是前几天?”

    “应该是。”三郎道,“他还小,不知道日期,别问了。知道父亲担心咱们,咱们以后训练认真点,能不受伤尽量别受伤。”说这话时看向二郎。

    三人当中只有二郎上辈子骑射最差,可以说和普通百姓差不多,“我知道啦。我去睡觉了啊。”

    “我也去。”大郎牵着四郎跟上去。

    史瑶为了让长秋殿的人认为是她训海东青,没隔两天就回去三郎院子里看看。五月底,三郎戴着手套碰海东青,海东青已不再咬他。

    五月三十日,休沐,太子和史瑶吃过早饭就过去,看到雄鹰便温顺了,太子又惊又喜,便问“现在可以用了?”

    “过些天孩儿去城外试试。”三郎道。

    太子“如何试?”

    “城外野物多,试试能不能捕猎。”三郎道,“父亲一起吗?”

    太子还没见过用鹰捕猎,“三只都带出去?”

    “当然不行!”三郎毕竟没亲自训过鹰,“先放一只,如果没有飞走,下次就带三只出去。”

    四郎“我也去,我也去。”

    “带你去。”太子道,“阿瑶,你也一起去吧。”

    史瑶想也没想就点头,突然想到一件事,“妾身不会骑马。”

    “我教你,母亲。”二郎道,“孩儿去。”

    史瑶往四周看了看,见宫女和宦者就在不远处,小声问“大汉有女子骑马吗?”

    “我没见过。史瑶敛下眉眼,有些失望。太子见状,想一下,“也没人规定女子不可策马扬鞭。改日命织工给你做一件可以骑马的衣裳,先坐马车出去,到了城外再骑马也没人知道。”

    史瑶“会不会传进父皇耳朵里?”

    “父皇才不管这些事。”太子道,“真被父皇知道了,父皇生气,孤就把这只海东青送给父皇。”

    史瑶看一眼笼子里的鹰,“殿下舍得?”

    “一只鹰而已,再珍贵也无法和你比。”话音刚落,门被撞开,太子抬眼看去,见今日当值的党帛跑进来,眉头紧锁“何事如此慌张?”

    党帛深吸两口气,缓一缓,就说“皇上下诏,下诏诛灭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宗族。”

    “什么?!”太子大惊,“何时的事?”

    党帛咽口口水“就,就在刚刚,圣旨刚出未央宫。”



第122章 寻找宝马

  太子抬脚就往外走; 史瑶下意识抓住他的胳膊; “先问问因为什么。”

    “奴婢也不知道。”党帛道,“奴婢听到这个消息就来向殿下禀告,还没来得及打听。”

    大郎“快去打听啊。”

    “诺!”党帛转身就往外跑。

    史瑶“我们先回长秋殿等着?殿下。”

    太子沉吟片刻; 面向三个大儿子,“随孤去长秋殿。”

    怕被鹰爪抓伤,三人手上都有戴厚厚的皮手套,忙把手套递给侍从; 令他们把鹰放好; 就随父母去长秋殿。

    此事非同寻常; 四郎也察觉到父母神色不对,窝在太子怀里老实的都不敢乱动。直到党帛回来,太子抱着他坐直,小孩才敢向立在父母身边的兄长伸手。

    大郎抱住他,就听到太子问党帛“打听到了?”

    “没有。不过,奴婢打听到皇上处死两个美人一个八子和四名宫女。”党帛说着偷偷抬头看一眼太子,“奴婢斗胆猜测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毕竟李延年不行。”

    史瑶看看太子,见他眉头皱的能夹死蚊子; 试探着说“伯仲叔季,李季是李延年最小的弟弟?党帛。”

    “是的。”党帛道; “李广利是长子,是李季的同母兄长,也在兄弟宗族之内。”

    二郎有些不明白“李广利是将军,李延年是协律都尉; 时常出入宫闱,有机会接触宫妃,怎么会是无官无职的李季啊?”

    党帛下意识看太子。史瑶道“知道什么尽管说。”

    “李夫人还在时皇上对李家人极好,李季随李广利入宫皇上也没说过什么。”党帛道,“日久天长,李季可能有点得意忘形。”停顿一下,又说,“以前那些女子住在永巷,离宣室甚远,李季很难见到。早两年搬出来,李季出来进去,哪怕刻意避开也能碰到一二。

    “皇上喜欢貌美的女子,那些女子虽然无法和王夫人、李夫人相比,也比寻常百姓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