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家个个是皇帝-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喜欢貌美的女子,那些女子虽然无法和王夫人、李夫人相比,也比寻常百姓家的女子好看太多。李季二十出头,年轻气盛……”往下党帛就不敢说了。
太子忽然想到一件事,“三郎,孤记得你说过,李家人早晚会把自己折腾死,是不是指今天之事?”
“不是。”是也不能说。三郎道,“李家人有些猖狂,孩儿本以为他们会得罪不应当得罪的人,被人想法子弄死。”
史瑶看着太子试探着说“因为这事灭兄弟全族,是不是有些过?”
“有句话不知你有没有听说过,律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太子道,“李夫人还活着,苦苦哀求父皇,父皇有可能饶其他人一命,只处置李季一人。”
史瑶“可惜李夫人已经死了。”
“是啊。”太子道,“李夫人看似受宠,并不如王夫人。王夫人死后,父皇还令当时的术士招魂。李夫人死后,宫里多出个刑娙娥。”
史瑶思索片刻“可能是李夫人死前病歪歪两年,耗尽了父皇的耐心。”
“也有可能吧。”太子道,“党帛,退下。”
党帛“用不用奴婢再打听打听?”
“不用。”太子想也没想就说。
党帛退出去。太子看向三个大儿子,“你们也不小了,以后去未央宫注意些,万不可像早年那般四处乱闯。”
“孩儿知道。”三郎道。
太子“今日也别出去,就在宫里玩吧。”
今天天气极好,兄弟三人想出去逛逛,晌午吃饭前回来。突然发生这种事,三兄弟也没心情出去。三郎冲四郎招招手,四郎从大郎身上滑下来。三郎拉着他的小手说“跟阿兄学认字,阿兄令厨子给你做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啊?”又长大一点的小四郎说话越发利索,仰头看着三郎,“肉吗?”
三郎笑道“你眼里只有肉?不是肉,是蚕豆。”
“我不喜欢吃豆。”四郎道。
三郎故意说“可是我很喜欢吃怎么办呢?”
“我,我只吃一点啊。”四郎试着说。
三郎乐了,弯腰牵着他的手,“走吧。我们去偏殿。”
四个儿子出去,太子才问“蚕豆不是老了吗?”
“老了在水里泡半天,用刀片划开一道口放在锅里炸,比油炸花生还要香。”史瑶说完就吩咐宫人泡蚕豆。
太子“快巳时了,到晌午都泡软吗?孤隐隐记得厨子磨豆浆的豆子要泡一夜。”
“傍晚再做,反正四郎一会儿就忘了。”史瑶道,“霍光走快两年,该回来了吧?”
太子“本来是原路返回,匈奴这两年猖獗,霍光怕汗血宝马被匈奴人躲去,便传信回来从西南绕回来。”
“寻到汗血宝马了?”史瑶忙问。
太子“霍光信上说是用花生油和纸同大宛国国君换的,具体怎么换的,信上没写,只能等霍光回来问他。”
“何时能到长安?”
“一切顺利,六月底便能回来。”
听到还早,史瑶便不再问,“殿下,何时出去试鹰?”
“下次休沐日,不下雨就出去。”太子道。
六月六日,非但没有雨,还异常炎热。史瑶坐着马车到城外,看着扎眼的太阳,想到要学会骑马,然后才能和太子一起去试鹰,史瑶就抱着四郎走到树荫下说“殿下,妾身不想去了。”
“我猜到了。”太子见她下车时磨磨蹭蹭,“在这里等着,我们去去就回。”指着不远处的山丘。”
四郎抓住史瑶的肩膀晃一下,“母亲,我想去。”
“不行。”史瑶道,“鹰把你的脸啄花,你就变成丑八怪了。”
四郎“鹰不咬我。”
“不咬你是因为它还不饿,现在饿了就咬了。”话音刚落,史瑶就看到侍从把铁笼打开,鹰到三郎手上,三郎一手拉着缰绳,一手举着鹰往山里飞奔,“你看仔细,待会儿鹰就会抓来一个野鸡,三两口撕了吃掉。”
四郎不信,。过一会儿鹰也没抓到山鸡,抓来一只肥兔子,四郎惊得张大嘴,呼喊道“鹰好厉害!”
“我如果把你放在地上,鹰也能把你抓起来。”史瑶说着就蹲下。四郎吓得抱住史瑶的脖子大叫,“不要,我不要!”
太子打马过来,笑道“别吓唬他。这只兔子受伤了,杀了留咱们晌午吃吧。”
“晌午不回去了?”史瑶问。
太子抬头看看天,“太热,下午凉快了再回去。”说着,突然想到,“带调料了没?”
“父亲,孩儿有带。”大郎和三郎扔下兔子又带着鹰走了,二郎抱着一个木盒过来,“庖厨里有的都带来了。”
太子“三郎让你带的?”
二郎惊得看向太子,你怎么猜到的?
“你们兄弟三人唯有三郎最喜欢吃烤肉,也最会烤。”太子道,“也只有他最细心,能想到带这个。”
二郎撇撇嘴“父亲怎么什么都能猜到啊。大兄还问带这个做什么。”
“烤好肉不给他吃。”太子笑着说。
二郎点头“不给他吃。”
四郎看了看二郎,又看看太子,抿抿嘴没吭声。
史瑶注意到小孩表情不大对劲,心下好奇她小儿子又要干什么。然而,没让史瑶等太久,大郎和三郎带着猎物回来,小孩就冲大郎跑去,也不嫌大郎身上汗渍渍的,指着太子对大郎说,“父亲说烤肉不给,不给大兄吃。”
太子顿时想揍人,“四郎,跟谁学的这么爱学话?”
“父亲不给大兄吃。”四郎固执道。
大郎“这么说来是真的?父亲,孩儿很想知道为何。”
“你父亲说笑呢。”史瑶把刚才的事讲给大郎听,“这孩子怎么好赖话不分呀。”
三郎“母亲,四郎四岁,到七月底才三周岁,你指望他能分辨出玩笑不玩笑?”
史瑶噎住了。三个大儿子与众不同,史瑶时常忘记大儿子和小儿子不一样,潜意识认为四郎四岁,应该什么都懂,“那也不能听到点什么就学给你们听。”
“四郎是替孩儿不平。”大郎看向四郎,“是不是觉得父亲对我不好?”
四郎点头,“父亲坏。”
“父亲还揍人呢。”太子瞪他一眼,“大郎,把他放下。”
大郎笑着说,“父亲,孩儿去生火。”
“用得着你吗?”太子问道。
大郎“用得着,用得着。”冲三郎使个眼色。三郎令侍从去找些木柴,最好是松树枝,又吩咐侍从用刀削一些木棍留着烤鱼。
小宫女在地上铺上布,史瑶坐下就感觉地在动。第一反应是地震了,抬头看到插在地上的剑纹丝不动,鹰也老老实实立在三郎肩膀上,不可能是地震,移到太子身边小声说,“殿下有没有感觉地动?”
太子“没有。怎么了?”
“没有?”史瑶皱眉,“总不能是妾身听错了吧。”此话一出,就看到三郎突然趴在地上,忙问,“三郎也听到了?”
三郎“孩儿听到马蹄声,至少得有上千匹马正往这边来。”
“千匹?”史瑶脸色大变,“殿下?”
禁卫慌忙抽出刀和剑。太子忙说“别慌。你们谁会爬树,爬到树上看看。”
“孩儿会爬树。”衣摆掖到腰带上,二郎就三两下蹿到树上。太子吓一跳,“小心点,二郎!”
二郎“没事。”冲下面喊一声,又往上爬一点,史瑶看到树枝被他压得乱晃悠,想也没想,拉着太子到树下,“二郎要是掉下来,殿下一定要接住他。”
“母亲,孩儿听见了。”二郎很无语,“父亲,孩儿看到往这边来的那些人头上戴的弁上有红缨,是咱们的人。”
太子想想最近没什么事,“难不成霍光回来了?”
第123章 准备出征
二郎冲下面喊“孩儿没有看到霍光。”
“你认识霍光吗?”三郎仰头问。
二郎想起来了; 他不认识。大郎一看他不吭声就知道他又犯傻; “有没有几千骑兵?”
“乌压压一片。”二郎道。
太子冲他招招手,“下来吧。”随后令禁卫顺着二郎看的方向迎一下,看看究竟是不是霍光。
三郎等太子吩咐完才说; “霍光带五千骑兵出去,到长安也不需再保护随他们一起出去的商人,路上不出意外,就是四五千人一起回来。”
“过一会儿就知道了。”太子望着远方; “无论是不是霍光; 咱们今日都没法在城外用饭。收拾一下准备回宫。”
三郎应一声“喏”就命侍从收拾东西。这边刚收拾好; 前去打探的禁卫回来,下马就对太子说是霍光回来了。
太子忙问“见着汗血宝马了吗?”
禁卫愣了,忘记问。
史瑶笑了“殿下别急。霍光来了吗?”话音刚落,听到马蹄声,史瑶抬眼看去,三个身穿甲胄的人到跟前,最前面的那个三十岁左右,史瑶推一下太子。
太子往前两步; 来人下马行礼,“光拜见殿下。”
太子“免礼。你给父皇的信上说寻到二十匹宝马; 全带回来了?”
“是的。在后面,殿下要去看看?”虽然是东宫运作他代李广利出去,霍光自认是刘彻的臣,没想让太子先看马。只是刘彻连他呈上去的密信都给太子看; 霍光就不管那么多了。
太子想说,你们先回城歇息。一想到汗血宝马,话到嘴边转了个弯,“孤去看看。”随即命侍从把他的马牵拉。
太子的马来了,大郎、二郎和三郎的马也到了。太子好笑“你们也去?”
“母亲也想去。”三郎道。
霍光下意识看向史瑶。史瑶忙说“听说汗血宝马流的汗是红色的,我只对这点好奇。”
“那咱们一起看看。”霍光转向太子。太子仿佛没发现霍光打量他,对史瑶说,“你坐马车,咱们看过就回宫。”
史瑶“嗯”一声,抱走大郎怀里的四郎登上马车。走大概一里路,马车停下来,史瑶撩开车帘,就看到满脸兴奋的三郎牵着一匹马到走过来。
史瑶下意识睁大眼,看到马身上的汗水,惊得张大嘴,“真的?”
“孩儿也没想到。”三郎没见过汗血宝马,看到身边的吗,不禁咧嘴笑道,“母亲,孩儿回去就和祖父讲,这些马一匹也不用,全留着繁衍后代。”
史瑶笑道“霍光是你们推荐的,你们想怎么说怎么说。对了,这一路上折了多少人马?”
“孩儿还没问。”三郎道。
史瑶“问清楚,记得向你祖父讨抚恤金。不能想着马儿跑,还不让马吃草。”
“孩儿记下了。”三郎道,“母亲,这里热,母亲以后想看孩儿带母亲去看,孩儿现在先把马送回去。”
史瑶微微颔首。三郎牵着马边走边摸摸马背,那个表情仿佛马是他心爱的女子。
“母亲,这个马好?”四郎不懂一匹马而已,兄长为何高兴的像没见过马似的。
史瑶“非常好。至于好在哪里,你长大会骑马就知道了。”
“何时会骑马?”四郎很眼馋骑在马背上飞一般的感觉。
史瑶“你有马高的时候。”
四郎转向史瑶,不敢置信,他现在还没马腿高呢。
“是的。”史瑶认真道。
四郎不高兴了,脑袋埋在史瑶怀里,一直回到长秋殿整个人都无精打算。可惜太子和大郎、二郎和三郎都在宣室,长秋殿只有史瑶,没人哄小孩,小孩窝在史瑶怀里自怨自艾好一会儿,睡着了。
史瑶吩咐厨子和面擀面条,待四郎醒来,母子俩吃点凉面。饭后歇一会儿,史瑶令宦者把四郎送去宣室,她就去睡午觉。
四郎到宣室并没有见到他的祖父、父亲以及兄长,到马厩才看到亲人们。四郎到太子怀里就盯着汗血宝马,想看看让兄长开心的马和别的马有何不一样。看来看去也没发现有何不同,小孩不感兴趣了,搂着太子的脖子嚷嚷着热。
刘彻听到他闹,“据儿,你先领四郎回去吧。”
卫青以前领兵直到匈奴龙城时用的马连马掌都没有,照样年年打胜仗。以致于太子爱良马,也认为完全没必要派兵千里寻马。
世上好东西很多,每样都弄到身边实在劳民伤财,但是刘彻决定的事没人能改变,在最初得知刘彻重用李广利时太子也就没想过劝刘彻。后来李广利换成霍光,去寻马的人很靠谱,太子也不放心。
刚刚得知一路上折了几百人,太子再看到二十匹汗血宝马心里就不大舒服。不过,太子见他父皇和三个儿子都很高兴,也就什么也没说。
现在刘彻开口,太子立刻带着小儿子回去。刘彻回头看一眼太子的背影,嗤一声,看向恨不得把马吞进肚子里的大郎,“你父亲对吾很不满啊。”
“父亲不满意的事多着呢。”大郎道,“父亲也没少劝祖父,祖父有听吗?”
刘彻噎着了。
霍光等人诧异,齐刷刷看向大郎,看到大郎身边的二郎抿嘴乐,下意识看刘彻,听到刘彻冷哼一声什么也没说,不禁腹诽,大皇孙好大的胆子。
时常跟在刘彻身边的小黄门和黄门令倒不意外,还想笑,大皇孙真是一如既往不给皇上面子。
三郎接着说,“祖父又不是不知,父亲从开始就不赞成祖父寻汗血宝马。”停顿一下,见刘彻没发火,才继续说,“父亲真高兴的跟过年似的,祖父才该怀疑父亲是不是被人给掉包了。”
“都没你会说。”刘彻和太子政见不合不是一天两天,他同时也很清楚太子像他一样好武,大汉不亡在太子手上,也难撑三世。正因如此,太子偶尔惹刘彻不快,刘彻也从未往心里去,“你们仨选一匹吧。”
三郎没听懂,“选什么?”
“马啊。”指着马厩里的汗血宝马,刘彻道,“不要就算了。”
三郎笑了“谢谢祖父。孙儿很想要,只是孙儿还小,又不出征,无需这么好的马。他日母马产下小马,祖父给孙儿留一匹就成了。”
“大郎也不要?”刘彻问。
大郎“孙儿做梦都想要啊。不过,又不是过了今天,以后就没了。等孙儿需要的时候再找祖父讨要吧。父亲如果知道孙儿骑着汗血宝马出城玩,估计会把孙儿揍得不知道长乐宫门朝哪儿。”
“祖父,孙儿雕一匹汗血宝马送给祖父。”二郎道,“以后产下小马,祖父也送给父亲一匹,如何?”
刘彻没好气道“不如何。”说完转身就走。
二郎愣了,看向他兄和他弟,“我说错什么了?”
“祖父很喜欢这些马。”三郎小声说,“你就不应该把父亲扯进来。咱们仨都有了,祖父不可能不给父亲留一匹。不然,满朝文武就该议论祖父对父亲极其不满。”
二郎恍然大悟“那我以后不说了。”顿了顿,问道,“马还雕不雕?”
“当然要雕。”三郎道,“雕个汗血宝马四蹄腾空,祖父坐在马上,能雕出来了吗?”
二郎“我试试吧。估计得很久。”
“没关系。”三郎道“大汉除了你,没几个人能雕出来。”并不是木雕师技艺不好,而是没有雕木器的工具,“你雕的活灵活现,祖父有再大的气也消了。”
二郎还没雕出四蹄腾空的汗血宝马,边关传来消息,匈奴入侵定襄、云中,杀掠数千人,如此还不够,又进入张掖、酒泉,杀死都尉。
消息传到长安,天下震惊,刘彻更是气得险些晕过去。当时宣室内只有宫女和宦者,刘彻摔下奏章就命小黄门去宣三郎。
宣室小黄门去找太子时,太子不问,小黄门从不主动说刘彻找太子何事。今天小黄门见到三郎就主动说,匈奴杀人掠物。端是被刘彻吓着了。
大郎当时就在三郎身边,一看三郎表情不对,小声问“一样?”
三郎点点头道“大兄,阿兄,你们先回长秋殿等我消息。”
虎贲校尉认识经常跑腿的小黄门,以为出大事了,没容三人开口请假就放三人回去。进了未央宫,兄弟三人分两路,三郎去见刘彻。
刘彻看到三郎下意识问,“大郎呢?”
“祖父找孙儿,大兄就没来。”三郎道,“祖父决定启用舅公?”
刘家皇帝寿命短,卫青在军中的声望盖过太子,刘彻一直担心他突然死了,太子登基后会被卫青或者卫家掣肘。早些年冷着卫青,卫青致仕时痛快放行。
三郎提出启用卫青时,刘彻也没想过用卫青,这大半年来听虎贲校尉说,大郎和三郎弓马娴熟,熟读兵法,刘彻开始犹豫,犹豫让不让卫青带两个孙儿出去,又怕大郎和三郎立不住。
刘彻“你和大郎当监军,卫青也不会听你们的。”
“会的。”三郎道,“卫家其他人孙儿无法保证,孙儿敢保证舅公对祖父忠心耿耿。祖父暗示一下,适当情况下让孙儿带兵出去,没机会舅公也会制造机会。”
刘彻“既然你这样说朕就赌一次。不过,朕是皇帝。”
“孙儿会让舅公来求祖父,会让所有人认为是舅公一定要领兵出征,祖父被舅公缠得没办法才不得不同意。”三郎道,“不过,孙儿还有个小小要求。”
刘彻“你说。”
作者有话要说 跟你们讲啊,月半不止劝人养孩子,还劝人结婚。有恐婚的小天使吗?去看《后娘》,看完就想结婚啦。最后这句不骗人。
第124章 去找卫青
三郎看一眼刘彻; 脸上有些许担忧。刘彻皱眉; “尽管说,说错了朕也不怪你。”
“孙儿嫌现在的弩不好用,改了一下。孙儿想把所有攻城时用的弩全换成孙儿改进后的。”早先史瑶答应太子会仔细想想; 有什么神兵利器能在这里做出来。史瑶本人不知道,把此事推给三郎。三郎画出连发弩,二郎给他做出模型。三郎拿到模型后发现和他以前用的一样,就把东西收起来; 就是为了今日; “只是在出发之前; 希望祖父帮孙儿隐瞒此事,遇到匈奴再告诉射手用孙儿的弩。”
前面很好理解,后面刘彻不懂,“为何?”
“孙儿担心军中有细作。”三郎道。
宣室内陡然静的吓人,宦者和宫女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好半晌,宫女觉得快要喘不过气来,听到刘彻问“是不是上次汉军大败,你才怀疑有细作?”
“是的。”三郎没有骗刘彻; “不是孙儿自负,祖父派出去的骑兵都是精兵; 两万人,哪怕真遇到八万匈奴,也不可能是八万骑兵。八万人围攻咱们,少说也能逃出一两千人。更何况还不一定是围攻。”
刘彻沉默下来。
三郎静静地看着他; 给他时间权衡。
大约过了一炷香,三郎站累了,听到一声叹息。三郎忙问“祖父考虑好了?”
“明日去找卫青吧。”刘彻道。
三郎“孙儿今日便去。”随即就向刘彻告退,到长秋殿都没进去,站在门口喊大郎。
二郎率先站起来。大郎忙说“我和三郎去办正事,你别去了。”
“我为何不能去?”二郎看着他问。
大郎张了张嘴,“……你想去就跟上吧。”
“我也去。”四郎从椅子上翻下来,抓住大郎的衣裳不准他走。
大郎直接喊“母亲!”
“带他去吧。”史瑶道,“上次出去还是你们去试鹰。这些天没出去过,他也急了。”
大郎叹了一口气“母亲,孩儿有正事。”
“那你和四郎说。”史瑶想说,正事又不是军机要务。即便是也没必要避着四郎,“四郎一向听你的不听我的。”
大郎低头看着小四郎,不用想都知道他敢说不,四郎就敢一边指着他说坏人一边哭给他看,“怕了你了。”抱起四郎就往外走。上车便问,“是不是去舅公府上?”
三郎应一声,二郎好奇“大兄如何猜到的?”
“祖父从来不是个能忍之人。”大郎道,“当年咱们对上匈奴毫无胜算,祖父都敢用舅公,如今……”看向三郎,“有我们随军,祖父还不同意的话,他就不是——”
三郎咳嗽一声,打断大郎的话。
四郎睁大眼问“不是什么啊?”
“不是大汉皇帝。”三郎笑道,“四郎,我和你大兄走了,你会不会想我们?”
四郎不懂,“走去哪儿?”
“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三郎道,“要很久很久才回来。”
四郎想也没想“我也去。”
“你不能去,你还小。”二郎道。
四郎“我就去。”
“我们现在不去。”大郎给二郎使个眼色,不准说了。
二郎轻哼一声,不说就不说。
三郎搂住二郎的脖子,小声说“阿兄,我们走后你就别和虎贲军一起训练。父亲明年会给四郎挑几个老师,阿兄和四郎一起去长信宫上课。我们不在宫里,阿兄和四郎搬去永寿殿住。”
“四郎明年搬去永寿殿?”二郎忙问,“他才四岁。”
三郎“明年就五岁,该自己住了。”
“我自己住啊。”三郎声音小,马车却不大,兄弟四人坐一块,四郎听得清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