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宠妃(小樱)-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齐容华所赠的胭脂被林媛束之高阁。虽然知道里头没有毒物,但并不代表这不是一个陷阱。
  她还是用着之前的夏国的胭脂,心里时常有不快。这不比不知道,夏国的嘉兰就是不如暹罗,身为一个骄傲的女人,见过了最好的东西就想要拥有,次一等的是怎么都看不上眼。
  几日之后,仿若是风浪来临前的平静,后宫众人相安无事。到了二月二十五,顺贞门大开,秀女由宦官引着鱼贯入宫。
  第一日的初选,帝后是不会露面的,就连林媛这等高位宫妃也懒得行动。
  初选只是礼部与后宫六局操办,对于那些出身高贵、或早早入了帝后发言的秀女们,他们根本没胆子做手脚。这第一关的甄选淘汰者虽多,却都是无足轻重之辈。
  林媛和赵昭仪一同去了“朝华堂”,检视各寝殿的摆设规制,这些屋子今晚就会被征用来给那些过了初选的秀女们居住。
  不出所料,到了晌午的时候底下人就来林媛跟前禀报,说是有一位秀女在暗房里查验时,不小心被嬷嬷破了身子。
  秀女进宫除了要眼看体态容貌、是否有疾病,还要验贞。
  说是嬷嬷不小心给弄破了那个地方……这可真是难以避免的不小心啊,这位倒霉的秀女被破身后只能遣返回乡,日后的婚事也很艰难了。
  林媛听了连眉头都没动一下,淡淡问道:“是哪家的秀女?”
  “是金陵通判刘家的。”
  果然是小门户。
  林媛挥手道:“这点小事,不必去回禀皇上和皇后了。按制,杖毙那个做事不慎的嬷嬷,再赏刘秀女黄金三百,送她回金陵。”
  宫人应声告退。然而就在他跨出殿门的同时,另一位宫女匆匆小跑进来,道:“禀昭媛娘娘,翼州韦家的小姐……韦小姐,自尽了……”
  林媛霍地就站起身,手指微微颤抖起来:“哪个韦氏?”
  “翼州汝南将军之女……”那宫女也知事态严重,满面花容失色:“就是静妃娘娘的族妹!”
  “带本宫过去。”林媛揽裙扶了初雪,命人速速备辇。
  朝华堂地处中宫西侧,距离交泰殿、金銮殿、建章宫都很近。这地方占地广大,屋子不少,素日里不会住人,只等着选秀时征用一番。
  皇家处处奢靡,偌大的朝华堂几年才用一次。
  林媛虽赶得急,到了才发现赵昭仪与上官皇后都在。她匆匆下撵往不远处那人群簇拥的一间屋子赶去,心里越来越沉:韦家幼女真的死了。
  静妃的安稳让所有人感到心惊,林媛的确希望上官皇后阻止韦小姐入宫,以此激怒静妃让她不得不有所动作。但事情大大出乎她意料,韦小姐进宫了,并死在宫里。
  林媛无暇多想,快步上前见过了皇后与赵昭仪,往里一瞧就见静妃正伏在屋内的书案上哭泣。四周围拢了不少人,都被皇后身旁的宫人挡在三丈开外,屋子里头并没有看见尸首,怕是早就抬下去了。
  朝华堂是初选后定下殿选的秀女才能居住的,此时已是晌午,韦氏身份尊贵早早地过了初选,且被宫内嬷嬷引到朝华堂里,并不奇怪。
  这间屋子里是寻常的偏殿布置,里头一眼望去就看到穿堂。没有人敢踏足这死人的屋子,只有静妃,坐在里头旁若无人专心哭她的。
  上官皇后很是动怒,命人将朝华堂中曾见过韦氏的宫人都捆了上来,周遭一片求饶哀叫声。赵昭仪面露忧愁立在一旁,里头的静妃掩面啜泣,光洁姣好的脸颊上淌下珍珠般的泪水,竟是楚楚可怜的美态。
  林媛自知插不上话,也不敢擅动,站在一旁做皇后的陪衬。上官璃已经发了半日的火了,将那些牵扯到的宫人们动杖刑,折腾许久却没有结果。此时林媛来了她亦无心理会,指着朝华堂的总管宦官刘成,喝问道:“你们都是怎么服侍韦家小姐的!好好一个贵女,进京选秀却莫名自尽!”
  刘成早就被吓傻了,支支吾吾地,倒是旁侧一个秀女跪着道:“臣女是同韦小姐一同来朝华堂的,韦小姐一个时辰之前正是与臣女一道挑屋子。这一间偏殿院前种有海棠,是吉兆,韦小姐遂选了它。韦小姐不喜欢宫人擅动她的衣物,将服侍她的宫女都屏退了,自己亲手进屋内整理……然而短短半个时辰,就传来韦小姐自缢的死讯。”
  上官皇后的眼睛也眯了起来。她漫不经心地扫视对方一眼,平缓问道:“你是宣称知府之女陶氏?”
  上官璃对选秀一事做足了功课,所有秀女的画像她都仔细看过,自然记得。陶氏低头称了是。
  “那么陶秀女就是最后见到韦秀女的人了?”
  陶氏没有犹豫,再次称是。
  四周一阵冰冷的抽气声。
  林媛看得分明,这个陶氏也够倒霉了,无辜受牵连。不过瞧她的样子倒像个胆大的,与其等着被查出来,还不如自己先认了。
  “既然这样,就先将陶秀女与这一众奴才一同送去慎刑司看押吧。”皇后摆手吩咐。皇后身侧的一位嬷嬷上前拉了陶氏,道:“这是宫中的规矩,小主牵扯人命,就要暂押进慎刑司的。小主也无须担心,您若是清白无辜,自是很快就会放出来。韦小姐死得十分蹊跷,不得不委屈小主了。”
  陶秀女和一干宫人都被押了了下去,林媛听着这话心里却是一咯噔——上官璃的心腹嬷嬷亲口说韦氏死得蹊跷?
  静妃低声呜咽传进耳中,林媛想起乾武十一年承衣钱氏的死。
  钱氏自缢后静妃被万夫所指,百口莫辩。
  如今死的是静妃的妹子,皇后却毫不忌惮。
  到底是谁杀了韦小姐?是故技重施,还是皇后心狠手辣?
  皇后欲转身离去。然而恰在此时,一宫人慌忙奔至皇后面前,呼喊道:“皇后主子,出事了……长乐宫元荣帝姬病重!”
  上官璃猛地一惊,也顾不上韦小姐的死,立即领着一众人往长乐宫里赶。
  元荣帝姬是萧皇后留下的唯一的孩子,萧后驾崩,她暂且被抱在长乐宫抚育。
  帝姬的身份,使得后妃朝臣都忽略了她的存在。一位帝姬再怎样出众,都不会参与皇位的争夺。
  上官璃也从来不曾关注过这个女婴。她与萧皇后斗了一辈子,萧后死后,元荣在上官璃眼里没有任何价值,也不会为了出口恶气冒险做些什么不该做的事。
  然而身为皇后,照料元荣是她的本分。若元荣出了事……
  上官璃甫一进长乐宫就看到四下奔走的宫人与医女,素日里庄重肃穆的长乐宫此时竟乱作一团。手心里渐渐渗出冷汗,她一路进了帝姬所居的后殿,压抑着惊慌道:“帝姬……帝姬怎么了!太后娘娘呢,怎么不见太后娘娘……”
  一众医女围拢在里间的暖阁里,所有人都是一副仓皇失措的样子,皇后问出这一声,才有一个嬷嬷上前跪了道:“帝姬高热不退,很是危险!太后娘娘今日清晨就出宫去了明觉寺上香,宫内已经有侍从快马加鞭送信去了,然再快也要两三个时辰之后才能赶回来呀!”
  这嬷嬷是长乐宫的值守宫婢,名唤之映。她是万万不曾想到元荣帝姬会在太后离宫的时候出事,而素日里太后的贴身宫婢之云、之景等人,也都随太后出宫。她在长乐宫只是传话宫人,如今竟要撑起偌大架子来指使那些医女宫人抢治帝姬,此时早已是心力交瘁。
  见了皇后,她仿若抓住救星一般,急忙请皇后主持大局。上官璃面上强自镇定,心里其实也很是没底,她掀了帘子至内室探望元荣,一壁问之映道:“帝姬是什么时候发病的?为何会高烧?既然太后不在,那么皇上呢?”
  “皇上,皇上正接见高丽使臣……”之映心知元荣病得急,心里又是焦灼又是恐惧,掩面痛哭着:“奴婢不敢去惊扰啊……”

☆、第四十七章 元荣(2)

  “荒谬!”上官璃拍案大怒。透过压抑的重重帷幔,她隐约能看到里头躺着的豆芽一般的小身子,有医女不断地为她擦身、喂药,但那女婴全然没有反应,连寻常婴儿呜咽的哭声都没有。
  上官璃一贯将元荣看做“宫里头多了个吃饭的嘴”,只是为着皇后的体面才会尽一尽本分。然而,元荣的母亲萧皇后与她不睦已久,如今她为继后,若是元荣有闪失,旁人第一个要诘问的就是她。
  上官璃的理想就是让元荣平安长大,随意打发一副嫁妆嫁出去。
  她知道元荣早产体弱,与皇太后一道指派了很多医女来服侍,还将自己的两位贴身嬷嬷赏赐给帝姬,让她们日日禀报帝姬的状况。她不希望元荣出一丁点的意外。
  然而今日好巧不巧,太后因着选秀照例去了明觉寺祈福,保佑大秦皇室开枝散叶。偏秀女中还出了人命,上官璃不得不急匆匆前往朝华堂,长乐宫这边就撂开了。
  元荣死在她眼皮子底下算什么?狠辣无情的继母,不肯好生照料原配幼女么?她的凤位本就坐得不稳当,若再多了这么一个硬把柄,即便自己是上官大将军的女儿,那些朝臣们联名上奏也够自己受的!
  “高丽,一介藩国而已!”上官璃冷眼扫视众人,抬手吩咐了身后侍从去建章宫请皇帝:“元荣的身份贵重,皇上抛下使臣前来探望有何不可?”
  众人虽怕皇帝怪罪,却也不敢拂逆皇后,连忙有人应声跑了出去。上官璃喝了一口冷茶压下心绪,招了个医女细细问话。
  长乐宫的医女都是万里挑一,眼前这位陈医女年近半百,官至六品,若不是身为女子早就成了国手御医。陈医女医术精湛自不必说,此时她却是失了往日气度,额上冷汗涔涔地回话:“娘娘,帝姬是受了风寒……娘娘您知道的,帝姬早产,身子一直不大好,由太后娘娘亲自挑选了得力的乳母照看,细致周全地不得了。然而就在今日晌午……照看帝姬的两个乳母打了个盹……”
  “竟有人胆敢玩忽职守,怠慢帝姬?!”上官璃十分惊怒。陈医女叩了头,又道:“娘娘,帝姬身边的火盆不知怎地灭了!二月份天寒,帝姬就给冻着了……”
  那两个打盹的乳母早被之映做主捆了起来,上官璃看着烧得昏迷的元荣,只求能治好她,一时之间也无心去审问。她顾不得忌讳,掀开床帐看了一眼,双手紧攥了衣袖道:“只是冻着了么?”
  “娘娘明察秋毫。”陈医女叹了一口气:“若只是受凉还不会这样严重,然而……帝姬一病来势汹汹,奴婢以为,这是疫病。”
  上官璃浑身一僵。
  疫病……
  虽然不似鼠疫那样必死无疑,但历朝历代民间爆发的疫病,动辄横死百万人。越阳、清州等几个古都在百年前惨遭屠城并不是因为战争,只是因为疫病。
  致死率太高,且极易传染。
  “你能够肯定么?”上官璃感觉到自己的声色已经失去了往日沉稳:“疫病与伤寒太相似,不容易诊治。”
  “您可以传召御医大人们再来诊治。”陈医女的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娘娘,微臣恳请您回长信宫,元荣帝姬由医官照料就好。”
  陈医女话音方落,上官璃身旁的宫女扑通一声跪下,扯着皇后凤袍哀哀劝道:“娘娘,您不能在呆在这里了!元荣帝姬固然要紧,然而娘娘也是千金凤体,马虎不得啊……”
  上官璃静默矗立半晌,最终轻轻叹气:“本宫是她的嫡母,怎么能离开呢。”随后,她命令长乐宫上下焚烧艾叶、洒烧酒和陈醋。
  若自己是元荣的生母也就罢了,偏偏是个继母。
  继母难做,若这个时候她不守在元荣身边,被人指摘不慈是小事,被陷害谋杀元荣……那才是难办了。
  元荣病得急,上官璃没有时间去彻查是谁、用了什么手段将伤寒传染给她。她将内医院所有的御医都传召过来,将今日出宫去杨阁老家中诊治的梁守昌也叫了回来,下旨道一定要保住帝姬的命。
  她想,如果蓝蕊还在的话,这类手段哪里能难住她。
  处死蓝蕊的正是萧皇后。
  上官璃面露苦笑。若萧氏当年没有那么做,现在她的女儿元荣就不会在生死之间挣扎。甚至于萧氏自己,她或许也有一线生机。
  萧皇后的死因她是知道的,寻常的宫寒症恶化成了五脏衰竭,最终难产而死。这其中的诡异上官璃安能看不出来?
  萧氏的病,连梁院判都束手无策。但若是蓝蕊活着,怕是会有办法的吧?
  上官璃回宫后曾前往帝陵拜见萧皇后。她虔诚地跪下,面容无比恭敬肃穆,心内却冷笑着,默默低语:“这就是……报应!”
  是她杀了蕊儿的报应啊。
  重病的元荣让上官璃心神恍惚。她想起了很多从前的事情,想起了萧皇后,甚至是沈废妃。她的第一个孩子就是死在萧皇后手里的……
  往事随风散。
  “本宫就在这里守着,等帝姬醒过来。”上官璃疲惫地在床前的小杌子上坐了下来:“皇上圣体不能沾染上疫病,但元荣这边的事必须禀报上去。你们每隔一刻钟就去前朝催一次,让皇上快些赶来,隔着寝殿的窗扇看一看元荣就行。”
  ***
  元荣帝姬急病的事很快传开。
  林媛等人并没有随着皇后一道去长乐宫,皇后也嫌人多手杂,不准嫔妃们过来探望元荣。
  黄昏时分皇太后的凤驾才匆匆赶回来,皇后一直坐镇不曾离开。内医院大小医官都被传召过去了,长乐宫愁云惨淡,直到太后回宫时都没传出一点好消息。
  疫病非同小可,未免朝堂动荡,皇帝下旨压住了消息。宫里人只知道元荣病得重,但也没有多心,那是个早产的女婴,大病小灾地太正常了。
  而对于林媛之流的妃妾来说,元荣和她们半点干系都没有,亦没有人会真正关心这位帝姬的死活。但此事还是惹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不少嫔妃在宫内闭门不出,祈祷着元荣病死——这样的话,上官皇后可就倒了霉,若是能趁势将这位霸道而凶悍的皇后拉下马就最好不过了。
  嫔妃们相安无事,只是麟趾宫的华贵人犯了哮喘,内医院偏连个医女都没有,她一个人在寝宫里咳得嗓子出血。林媛心知初春的柳絮最容易引发哮喘,看华贵人这副样子就是被人整治了。
  林媛没帮华贵人,也没去落井下石。她和赵昭仪两个都忙着安顿秀女的起居,处理朝华堂的大小事情,哪有心思管别的。
  到了入夜时,元荣帝姬依旧昏迷。长乐宫太后暂迁居至偏殿寿康殿,皇帝隔着帘幕看了一眼元荣后,回建章宫召梁御医觐见,命他率内医院医官即刻找出救治帝姬、隔绝时疫的办法。而元荣身边,只有皇后一位主子陪着。
  第二日太阳升起的时候,皇帝不曾上早朝。
  午时,皇后被太后软禁在长乐宫,皇后宝玺被皇帝收回建章宫。
  满宫哗然。令人震惊的不止是皇后被禁足,更是太后以懿旨的方式晓谕六宫,将这件事坦诚地公之于众。
  没有人敢去打探消息。太后身旁通传的姑姑倒是说得清楚,说是已经查出了元荣帝姬发病的缘由。
  帝姬因为体弱,夜晚时常会惊悸难以入睡,身边便要准备安枕的玉器。用上等的羊脂玉雕塞在枕头底下,或者直接用暖玉做成的席子。
  暖玉价值连城,其贵重已经超出帝姬的份例,是皇后特意下旨赏赐给元荣的。
  经御医查验,帝姬所用的一盏暖玉琉璃茶碗的碗盖上被掺了脏东西。
  帝姬每晚睡前都会用这个茶碗冲泡一杯蜂蜜来喝,事情败露时,正有一个小宫女将茶碗兜在袖口里准备顺出去,被人撞破后皇帝还以为是偷盗案,梁御医拿过来用药物试了才知道是祸害帝姬的元凶。
  不单这些暖玉都是皇后送过来的,那小宫女也是皇后指派来照看帝姬的。皇帝盛怒之下命人审问宫女,一着不慎被她咬舌自尽,皇后遂百口莫辩。
  太后和皇帝将时疫的事一力压着,却对外宣称元荣帝姬中了毒。
  林媛不敢贸然打探,故也不怎么知晓真相。但她私下寻思着,若是中毒的话——仅凭一个小宫女的指认就能将堂堂皇后禁足么?事发之前,皇后甚至还不辞辛劳地守在元荣床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的态度也难以让人怀疑是她想要元荣的命。
  怕是皇帝还查出了什么别的,不便告诉众人罢。
  然而林媛一点都不因皇后的危机感到开心。她很清楚,就算犯下再大的过错,只要上官皇后的父亲还活着,皇后就不可能被废。

☆、第四十八章 疫病(1)

  若说元荣的急病并未引发太大的波澜,皇后禁足却令朝堂后宫都动荡起来。彼时秀女已经初选毕,共计一百二十名女子住进了朝华堂,既已入宫,怎能避免内宫风波,后位动摇之下秀女中也乱事纷起。林媛和赵昭仪为此心力交瘁。
  韦秀女死后的第三日,朝华堂开始闹鬼。第四日时就有一位苏姓秀女半夜撞鬼,惊悸之中失足摔进冰冷的莲池中,活活溺死。
  与苏秀女同屋的王秀女,房中被翻捡出曾经韦秀女佩戴过的首饰。韦氏出身尊贵,随身饰物也是价值高昂的,王秀女被怀疑成劫财害命,与陶氏一同押在慎刑司等候审查。然而在慎刑司里熬了好几日的陶氏依旧活着,王氏进去的第一天就因为恐惧,畏罪自尽。
  林媛心知后宫大乱。而彼时的静妃因死了妹妹,竟伤心地病倒,根本不能理事,所有重任都落在林媛和赵昭仪头上。
  赵昭仪当机立断,命林媛坐镇后宫管束嫔妃,自己全权管制朝华堂秀女。
  林媛和赵昭仪两人都被这场风波折腾地筋疲力竭。好在几日之后,长乐宫传了喜讯出来,说是元荣帝姬退烧了。
  自从所有御医都守在长乐宫、皇帝为了彻查此事连早朝都罢了之后,元荣的病情便渐渐停止恶化。
  这个信传开之后,林媛和赵昭仪都松了一口气。她们以为,只要元荣活着,风波就会停止。不论皇后下场如何,至少这宫中不会再乱成一团糟,她们俩也能轻松些了。
  然而,这样的庆幸并没有持续太久。三月初一日,华贵人因哮喘恶化,感染时疫。
  纸包不住火。纵使有皇帝的镇压,时疫之事最终仍是传遍天下。
  极度的恐惧在深宫之中蔓延。
  林媛甫一得到消息,就立即从长乐宫抽调医官去给华贵人诊治。她明白什么是时疫——搁现代就是和非典一个层次的东西。古时候条件有限,致死率更会高得吓人。
  她身为掌权的人,只能尽力阻止这场灾难。在三个御医得了命令往麟趾宫去的时候,林媛静静地坐着沉思起来。
  她记得,华婉莹是个体质很好的人。林媛当初与她交好时听她谈起,她幼时也常犯哮喘,但只要用薄荷煮水,喝上几日就能扛过去。
  从前都能扛过去,现在为什么会恶化成时疫?
  难道是做了妃嫔就娇弱起来了?
  林媛渐渐感觉到事情不对。她在一刻钟之后将被遣去医治华贵人的御医们召了回来,而后下令他们守在六皇子身旁,一瞬都不准离开。
  现在所有的御医都被召进了长乐宫。如今元荣虽有好转迹象,皇帝也已经离开长乐宫,但众御医都不敢松懈——元荣实在太柔弱了,退烧后还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梁院判忧心忡忡道高烧后的婴儿很可能痴傻,而元荣这样的体质,病情反复之下更是会再度踏进鬼门关。
  而且,不单单是为了元荣,更重要的是为了所有人。
  御医们如今都在翻查古籍,寻找治疗时疫的方子,看顾元荣都吃力,根本无法抽出更多的人手和时间来照料其余的人。时疫这种病,古往今来多次爆发,然而每一次都不能原封不动地用从前的方子,因着这一点,古人将瘟疫视作魔鬼。
  林媛身为现代人知晓这里头的原理——病毒的变异速度永远快过医术的发展。
  皇太后已经下了死令,所有御医都必须留在长乐宫。若没有华贵人染病这个理由,林媛是不可能请走吴御医、张御医等三位医官的。
  若是华贵人得不到救治,时疫就极有可能传遍满宫。太后明白这个道理,这才应允了林媛。
  然而现在,林媛忤逆太后圣谕、无视染病的华贵人,将三位御医留在六皇子身边。
  她下令召回御医的瞬间,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
  或许,这将是人生中最后一场豪赌。
  ***
  林媛的命令并未及时引起旁人的注意。太后和皇帝为着时疫一事心力交瘁,根本无心理会旁的事。
  在短时间之内,她没有发现林媛违背了她的旨意。
  就算发现了又怎么样,林媛并不怕,皇太后那么疼爱琪琪,应该会原谅她。
  林媛安顿好琪琪,就换了一身宫人衣饰从清漪苑绕道至长乐宫西侧的重华宫。重华宫是专为历代先帝遗孀修建的佛堂,素日里太后时常在此祷告,它距离长乐宫不远不近,没有远到太后日日奔波会觉得劳累,也没有近到其中一旦生出事端就会被长乐宫察觉的地步。
  上官皇后被软禁在此。
  十分合适的地方。在烟雾缭绕的檀香中,有罪者会受到良知的拷问,最终匍匐在佛祖脚下忏悔。
  显然,上官皇后要么是问心无愧,要么是冥顽不灵。她久久不肯认罪,甚至不愿意大闹一场来喊冤,只是静默而安然地接受太后的处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