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福谋-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说得极是,我也是这个想法”葛先生连连点头。
梁二微微扯了个笑,道:“如此,这里就有劳先生了,我去寻田大商量一下。”
葛先生起身,拱手领命。
梁二转去里间更衣,趁着微黯的夜色,直奔远处高耸着的高大城墙。
而在另一处高大的城墙下,柳福儿等人正等着过卡。
与草木皆兵的河东与河中几地不同,边关战事才歇,契丹被梁家打得退回自己地盘休养生息。
边关周围迎来了短暂的平和时期。
今年北地的秋收照比其他地方都要晚,此时才刚入仓不久。
与河东的凄惨相反,北地今年的收成明显好过往年。
粮食满仓,又没有外族劫掠,除开交给官府的赋税之外,余下的都归百姓和地主。
今年,大家日子都要好过很多。
相应的,城里城外的生意也兴盛许多。
柳福儿立在甲板之上,看着船夫面带喜气的撑着吃水极重的船过卡,不由也跟着扯了下嘴角。
梁家军浴血奋战,跟契丹人玩命的厮杀,为得不就是如此吗。
柳福儿笑望船夫走远,转头见汪四郎和梁康两人手拉着手的过来。
她笑着招两人到近前,道:“千字文可都背会了?”
汪四郎转脸看梁康。
梁康赶忙点头,并道:“天地玄黄……”
柳福儿眯着眼,听他流畅的背书,满意点头。
大船缓缓过了卡口,兵士虽然不晓得柳福儿,但是听说梁家军的大名。
层层上报,很快的,定州郡守便得了消息。
郡守有些诧异。
定州距离幽州不远,两城偶尔还会互通有无。
柳福儿在边关的战绩,他也是知晓的。
他问边上幕僚,“她怎滴会来这边?”
幕僚搓着胡子,想了一会儿,才道:“莫不是边关有事,她过来探察?”
郡守顿时变了脸色,下意识的站了起来,道:“来人此时在何处?”
兵士拱手,答:“过卡时,他们打听了崔家住处……”
郡守和幕僚交换了个神色,重又落座。
“你带几个人过去,若有什么差遣,你们帮着去办。”
第四百一十二章 田间野趣
兵士领命,带着人走了。
郡守和幕僚两人此时已没有赏画的兴致。
他随手将画卷收起,面色微沉。
另一边,柳福儿正与梁康和汪四郎等人立在仅有三间搭设得十分简单的竹屋的院落前。
赤槿上前轻拍几下门板。
院里一片安静。
赤槿掂着脚,朝里望了望,道:“娘子,应该没人。”
柳福儿点头,道:“可能出去了,在这儿等等吧。”
“娘子,”赤槿努力忽视不断往脖子里灌的凉风,道:“这里风大,不如上船等吧。”
柳福儿摇头,转眼望屋舍旁边。
那里有一条小路,蜿蜒向屋后。
她领着梁康和汪四郎沿着小路,绕过屋舍。
没走多远,便看到两个农夫,打着赤脚立在田里。
赤槿急忙上前,在柳福儿过去之前,先走了过去,道:“请问两位可知晓前面屋子里的主人去了哪儿?”
她话音未落,农夫便转了过来。
看到几人,他咧嘴,露出一口白牙,道:“好久不见,柳城主。”
“崔郎君,”柳福儿拱手见礼。
身侧,汪四郎和梁康一脸好奇的看着崔大。
崔大弯了眉眼,扬了扬手里的杂草,道:“要不要来玩一下。”
梁康眨巴着眼,仰头看柳福儿。
柳福儿微笑,道:“你想去就去。”
梁康咧了嘴,迈着小短腿就往里冲。
“小心,里面有水,”汪四郎低叫了声,急忙去拉。
但他还是慢了一步,梁康已经一脚迈进了水里。
水洼发出吧唧一声脆响,浑浊的泥水飞溅开来。
汪四郎离得近,当即溅了一身。
他无奈的扯着梁康,道:“鞋都湿了。”
梁康低头看看自己,又看看汪四郎,咧着嘴咯咯的笑着,扯着汪四郎往里冲。
柳福儿侧头,让赤槿去船上拿了皮靴,而后笑望两人。
梁康年纪小,如初生牛犊一般的横冲直撞。
要不是地里又是水,又是泥的,限制他的动作,他都能一路飞奔去崔大跟前。
柳福儿立在田埂,看着两小只互相扶持的来到崔大跟前。
崔大拱手与两人见礼,俯下来与两人说话。
几人声音不大,柳福儿只隐约的知晓,崔大似乎在教两人如何分辨苗与草。
赤槿拎着靴子过来,其后跟着几个兵士。
待到近前,兵士上前见礼,禀明来意。
柳福儿笑道:“多谢郡守美意,只是我此番前来纯粹是访友,不想太过引人注意,就不劳烦几位了。”
兵士们对视一眼,恭谨的退了出去。
待到几人走远,柳福儿方转过了头,重新望着田里。
此时梁康和汪四郎已经跟着崔大拔起了草。
梁康拔了会儿,变没了耐性,很快便拔错了。
汪四郎低呼一声,想要将他手里的苗拿过来。
崔大却在第一时间阻止,并来到梁康跟前,蹲下来说了几句。
只见梁康小嘴微抿,一脸严肃。
半晌,他重又回到拔错的地方,将苗重新种了上去。
待确定重新种好,崔大轻轻拍掌,并说着什么。
梁康咧了嘴,开心的笑,让看到的人也跟着愉悦。
崔大伸出手指,轻刮了刮他小脸。
顿时留下一道鲜明的泥印子。
汪四郎不由呵呵的笑。
梁康懵懂的看他,汪四郎指了他脸,笑得更欢了。
梁康抹了把,把泥印抹了小半张脸。
他看了看自己的手,又看看汪四郎,忽的朝他跑去。
汪四郎急忙道小心,虚张着手,很怕他摔倒。
不想梁二一个飞扑,张着两个小巴掌,直奔他脸颊。
汪四郎手臂微微晃了晃,似乎在迟疑是要接住人,还是去挡脸。
就这么一瞬,梁康已经扑进他怀里,并顺利的将手里的泥浆抹到他身上。
汪四郎低呀了声,被梁康冲的力量顶得往后猛地一仰。
梁康正抱着他,也跟着往前扑倒。
感觉到自身倾斜,汪四郎下意识的抱住梁康,并在身体倒下之前,微微躬身,想将梁康护住。
柳福儿面色微变,下意识的往前迈步。
崔大忙跨步过去,立在汪四郎身后。
将两人稳稳扶住。
汪四郎固定住身形,大大的松了口气。
梁康却不知发生了何事,还抱着汪四郎咯咯的笑。
崔大微微摇头,交代书童将余下的活计干了,带着两小只上了田埂。
赤槿急忙上前,把两小只鞋子脱掉,清理的泥水。
崔大笑着指了指自己,朝柳福儿虚抱了下手,得柳福儿理解一笑,便快步往屋里行去。
柳福儿来到两小只跟前,见两人一身的泥水,便叫了润娘和赤槿。
两人一人一个,把两小只抱回船上。
更衣盥洗之后,方才来到院里。
崔大这会儿已经梳洗妥当,又恢复柳福儿初见时的翩然郎君模样。
两人相对见礼,在院中的藤椅落座。
崔大从案几下面的暗格取出一藤编小罐,打开来。
“这是我亲手烤制,城主可要尝尝?”
柳福儿瞄了眼。
不同于时下的茶饼,崔大手里的叶片皆是暗绿色的,微风轻拂,可以闻到浓郁的茶香。
柳福儿精神一振,这是她来到这儿后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散茶。
“崔郎君手艺,自是要尝的,”她赶忙点头。
崔大笑着进屋,片刻搬来红泥小炉,接着便是小巧石磨以及诸多的瓶瓶罐罐。
柳福儿眨巴了下眼,眼见着他来到桌边,将茶叶倒出,就往石磨孔洞里塞。
她急忙拦下来,道:“不如我们化繁为简,用另一种喝法。”
崔大停了手,道:“城主有何饮法?”
柳福儿微笑,道:“不需太多,一壶两个小碗即可。”
崔大郎重又回屋,很快将物什取来。
柳福儿已经将石磨里的茶叶弄出来,放到茶盏里。
待到水发出咕噜噜的响声,柳福儿便将壶提起,以快速冲泡叶片,而后将碗盖在茶盏之上,以热水浇一遍。
而后,她将壶放下,小心的端着覆着大碗的茶盏,一个翻转,而后将水小心篦出。
接着将茶盏重新翻转,略微轻磕。
待到掀开碗,茶叶一片不落,皆在杯盏里。
柳福儿心里轻轻吐了口气。
物什什么的实在不太顺手,好在茶叶还算给面子,没让她当场掉链子。
第四百一十三章 拜师了
又泡两碗荒腔走板的清茶,柳福儿抬手一请。
崔大郎端起,略一浅尝,抬眼看柳福儿,眼里有掩饰不住的惊讶。
不同于时下添了油盐胡椒等各色味道浓郁调味料的茶汤,柳福儿这盏茶只保留了茶叶本身的清香与回甘的清苦,让人回味无穷。
柳福儿微微的笑,一派云淡风轻。
实则心里臭屁得紧。
没想到当初网上学来的样子货,偶尔还是能唬下人。
崔大郎重又低头,将盏中清茶饮完,方才放下。
立在边上的汪四郎偷瞄了眼,转眼看柳福儿。
柳福儿将手边的茶递给他。
汪四郎不好意思的看柳福儿和崔大郎。
柳福儿把茶盏塞进他手里,笑着与崔大郎道:“一个故交的弟弟,跟康儿性情很是相投,脑袋也很灵光。”
崔大郎眉宇微动。
他看向柳福儿。
柳福儿含笑以视。
崔大郎心里一动,隐约明了她的意思。
到这时,他才正眼看向汪四郎。
柳福儿重又提了壶,进行第三泡。
崔大郎静等汪四郎喝完,才道:“可曾过开蒙了?”
汪四郎点头,道:“家父曾教我读过千字文。”
“绮回汉惠,说感武丁是何意?”
崔大郎甚是随意的道。
汪四郎正色回:“汉惠帝做太子,其父欲废其另立,其母请来当时最为闻名的四皓,与惠帝朝夕相处,其父见子势已成,打消念头,后才有了惠帝。”
崔大略微点头,道:“若你是四皓之一,作何选择?”
汪四郎垂下眼,思忖半晌,道:“我若是其中之一,三位至交皆辅佐与旁,便说明其有过人之处,我亦会做同样选择。”
崔大郎眉头一动,道:“只因友情便将一生抱负交付,不觉得轻率,若日后事不遂,不后悔?”
汪四郎微微抿嘴,良久他摇头,肯定的道:“不后悔。”
崔大郎露出一点笑意,转眼朝柳福儿微微点了点头。
柳福儿露出个舒心的笑,道:“四郎,拜师吧。”
汪四郎呆了呆,还是乖巧的跪下,砰砰磕了三个响头。
梁康懵懂的看着,也跟着跪倒,学着汪四郎的样子磕头。
柳福儿不由失笑。
崔大郎也跟着笑了起来。
早在当初他回信给出建议时,两人便已有了默契,梁康便是他默许下来的学生。
但要行礼,需得等到梁康四岁之后,准备开蒙之时,才正式拜师的。
现在梁康这样乱入,他也只能提前收了。
赤槿将一早备好的拜师礼奉上。
因没想到梁康也跟着添乱,这礼只备了一份。
好在崔大郎也不计较这个。
他起身,将两小只扶起来,转头道:“小郎君还小,离不得你,待到三岁之后,再学也不迟。”
柳福儿点头,算了下他守孝时间,差不多梁康三岁半的样子,便道:“到时我便在江陵恭候郎君大驾。”
想想又道:“家兄正在筹备书院,年后便会准备妥当,郎君若有好友愿往,定开门欢迎。”
“这个好说,”崔大郎有心投奔,对这等有利读书人的事情自然大力应和。
他转头,见汪四郎面带忐忑,便道:“我这里实在清苦,他还在长身体,索性也跟着城主一并回去吧。”
想了想又道:“不过该有的功课却不能少。”
他折身回了屋里,片刻他拿了两卷书册出来,道:“这两本书内里附有详解,你需得日日研读,每旬月传一书信与我,内里附着你自己的理解。”
汪四郎恭谨拱手称是,双手接过。
梁康还不能理解两人对话,但他看汪四郎有东西,他没有,顿时不干了。
他捣腾着小短腿,来到崔大近前。
也不吭气,只用他黑黢黢的眼睛看呀看。
崔大郎与他对视一瞬,笑眯眯问:“你可是也要?”
梁康立马点头。
崔大郎道:“小郎君好学呀。”
他回到屋里,这一回时间有些长。
汪四郎见屋里没声,便忍不住翻开书卷来看。
梁康歪头看了两眼,也看不懂,便索性盯着门口。
半晌,崔大郎拿着一叠薄薄的纸,其上墨迹尚未干涸。
“这些是给你的。”
梁康嫌弃的咧了咧嘴,小手虚握。
就这么两张,跟人家差得好远。
“不要?”
崔大郎道:“那我拿回去了。”
他作势缩手。
“要,”梁康急忙探手,以平生最快的速度将其抢了过来。
崔大郎微微的笑,道:“既然拿了,就要按照上面的来,不然为师可是要责罚的。”
梁康不明白,转头看柳福儿。
柳福儿笑眯眯道:“康儿可要记住先生的话,阿娘以后可是会监督的呦。”
柳福儿笑得温柔,梁康眨巴眨巴眼。
直到这时,他才醒悟,自己似乎做了件错事。
他急忙上前,想要把纸塞回崔大手里。
崔大平掌一推,摇头道:“言必行行必果,方为君子之道。”
梁康被他说得一脸迷糊,还掂着脚把纸往崔大手里送。
远处有人缓缓行来,崔大余光瞄见,微微挺了挺背脊。
他坚决的朝梁康摇头,并与柳福儿道:“草舍粗陋,就不留城主了,待我定下行程,再与城主联系。”
柳福儿眉眼微动,隐有所觉。
她站起身,命两小只跟崔大作别,而后离开。
出了院落,赤槿侧目看了眼远处,道:“娘子,那边好像有人。”
柳福儿几不可见的点了下头,道:“不妨事,咱们走咱们的。”
她步履悠然的转去阜头,带着众人登船离城。
三刻之后,郡守便得了消息。
听说柳福儿只去看了崔大而后便离开,郡守疑惑:“这什么意思?”
如果是来访友,她不远千里而来,好歹盘桓几日,才算说得过去。
哪有只呆了一盏茶就离开的道理?
郡守百思不得其解。
幕僚也一头雾水。
而在大船之上,汪四郎正坐在桌前,一脸严肃的看书。
柳福儿坐在边上,看崔大交代梁康需要学习的东西。
梁康尚且不知自己以后的日子将会如何的水深火热,还在正绕着汪四郎打转,盘算着怎么才能让他跟自己玩。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临阵换将
河东田府中,田大与梁二商议过后,来寻田节度使。
梁二的意见是田家现在的情况,不上不下,就这么僵着并不是解决之道。
现而今,最好的办法便是趁着邠宁之乱,在朝廷无暇分身之时宣布自立。
从此河东一地便是田家私有之地,但为了避免其他地方打着讨剿的名义折腾,田家需得保证镇守此地,不让突厥越线一步。
田节度使问田大,“你的意思呢?”
田大笑了笑,道:“我们没有选择。”
田节度使微微点头。
是啊,他们已没有了其他选择。
从十年前,朝廷放弃这里,再不供给粮草和辎重开始,他们的结果就已注定。
“你看着行事就是,”田节度使言道。
田家有商有量,定下足改变全族命运的对策。
而在山南的军营里正涌动着一股暗流。
也不知从何时起,营中流传着一个说法。
早前之战,魏节度使是故意晚去,目的是为了给后来的援兵一个下马威,以便自己掌控大局。
这话初时只在底层兵士之间流传,待到魏堰跟前的亲兵得知时,已经是传得人尽皆知。
魏堰气得面色发白,喝令亲兵严查。
只是不待亲兵去查,江远和朱二郎便已找上门来。
那一战,两方皆损失了不少人马,只是为着大局才努力克制着。
埋在柴碳里的火星有时并不是彻底熄灭,而是蓄势,准备风起之时再行燃爆。
现下,江远和朱二郎便被这流言的风头点燃了心里的怒火。
面对两人气势汹汹的质问,魏堰有口难辩。
他总不能说,他最初的本意是不想与两人争功。
谁想到,本是胜券在握的一战被两人打得损兵折将,丢盔弃甲。
魏堰到底年纪大,处事圆滑。
即便他心里如火在烧,面上也还是一派和缓。
他温言道:“两人莫要发火,有什么话坐下来再说。”
他抬手示意之时,亲兵立马去拿浆水。
江远却是个火爆脾气,他一手拍开兵士递来的杯子,并在杯子落地之时,补上一脚。
“少废话,亏得我还以为你是为人仗义,是一条汉子,不想你竟然是如此卑劣。”
“我定要上折子参你,”江远一甩袖子,大步流星的走了。
“江将军,你听我说,”魏堰连唤几声,都没能拦住,只得叹气作罢。
转过头,就见朱二郎淡笑着拱手,道:“魏大人,此事某也只能照实禀明。至于真相究竟如何,魏大人不妨在圣前一辩。”
说罢,他抖了抖袍脚,信步离开。
眨眼之间,吵得几乎要翻了盖了的大帐安静的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
魏堰转头看了眼汪家驻扎的方向,叹气的道:“果然是厉害。”
他转去书案后,沉思良久方才写了封奏折,交给亲兵道:“等到两位将军折子发走,这个再发?”
“大人不可呀,”亲兵急道:“他们战事失利,却要用你来顶罪,大人万不可由得他们恶人先告状啊。”
魏堰微扯了扯嘴角,道:“黑的白不了,白得也黑不了,谁是谁非,且看日后吧。”
他摆手示意。
亲兵翕翕着嘴,却又不敢再说,只得蔫蔫退下。
没多会儿,两只信鸽儿腾空而起。
亲兵望着天空,咬了咬牙,才将手里的信鸽放飞。
鸽子在空中展翅,起伏了下,振翅将消息带进剑南的行宫里。
唐皇一连接了三封奏折,两封批判魏堰的字字血泪,而另一封魏堰的请罪书则是平静坦诚。
唐皇将三个折子看了两遍,递给边上的朱小郎。
“你怎么看?”
朱小郎看完,将奏折搁了,重又捡起盘中剥了一半的荔枝,仔细剥好,喂到唐皇口中,方道:“魏大人自己都上了请罪折子,显然他自己也知晓是有失误之处。”
“我以为,孰是孰非,只凭百余字说明不了什么、”
他道:“不如请大人回来,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自辩,是非对错由大家评判,不是更好?”
“这个好,”唐皇含糊的笑。
朱小郎一探手,唐皇将核吐出,笑着拍拍他肩膀。
朱小郎一笑,将核放入边上的小碗里,继续垂眸剥荔枝。
唐皇吩咐内侍,备笔墨。
待到内侍准备妥当,他才懒洋洋的挪动了下。
只是一下之后,他重又靠在案几上,道:“小郎帮我执笔如何?”
朱小郎笑着应声,起身净了手,来到唐皇边上,研磨提笔。
唐皇侧目,看他睫毛轻扇,鼻翼微动,忽的心里就痒痒起来。
他抬起手指去撩。
朱小郎笔尖微微一抖,又沉稳的将竖拉直。
唐皇得手,轻笑着重又仰回椅背。
朱小郎快速书写完毕,侧身立于案几侧边,道:“圣人看,小郎写得可还妥当?”
唐皇随意扫了眼,嗯了声。
一旁的内侍急忙上前,将玺印取出,盖在上面。
待到墨迹干涸,内侍将诏令收好,恭谨的退去殿外。
几日之后,诏令便抵达大营之内。
朱二郎拿着诏令来到主帐。
魏堰正在看地图,见他一身正装过来,心里已是有数。
他将地图卷好,放入背后的架子上,提步来到下首。
朱二郎略微一笑,迈步上正位,摊开手里的诏令。
魏堰理了袖口,恭谨跪定。
听得朱二郎字正腔圆的宣读之后,他缓缓起身,一脸平静的将诏令接过。
朱二郎道:“世叔,这主帐,小侄暂且给你留着,只是内里的这些东西,小侄要暂时借用了。”
魏堰微扯了下嘴角,道:“这些都是这一带的地形图,朱将军要用,尽可自取。”
朱二郎呵笑着道谢,转眼看向一旁的江远。
诏令上说明,今日起,他为主,江远为副。
江远嘴唇用力抿着,面色有些难看。
魏堰恍如未见两人的暗潮,他两手托着诏令,直接转出大帐。
立于外面的亲兵急忙跟上,道:“大人,我跟你去吧。”
魏堰看他一眼,道:“你留下,护着山南的兄弟,莫让他们吃了大亏。”
“大人,”亲兵眼眶大红。
魏堰转过头,径直往阜头行去。
第四百一十五章 站队很重要
魏堰没做片刻停留,当晚便离开山南。
汪二郎得知这一消息,忙召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