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魏宫二三事-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关在这里之后,他基本毫无言语,就这样站在门后,似在思虑白日之事。
  书房的门骤然被人从外面移开,练师抱着两身江东士兵的盔甲走了进来,又迅速将门移上。
  她将衣服置于桌案之上,又从怀中拿出两个令牌放在桌上,快速道:“仲谋和周将军商议着要杀你们。我一会儿会缠住他,外面的守卫也被我遣去了别处。但随时还会有人巡逻,你们是否能够逃出去,全看你们造化。还了姊姊这份情,从此以后,我们便算是敌人。”
  我一愣,她这是,要放我们走?练师别无它话,转身便要出去。
  “若是孙权发现你放我们出去,是否会牵累你?”我急忙叫住她。
  “不会。”练师停下脚步,却不回头,“因为我是步练师,他最宠爱的步练师。”
  曹丕走近桌案,手指划过衣服,丢了一件过来,“别辜负了别人的好意。”
  套上盔甲之后探头确信屋外无人,大大方方地从屋里走了出去。虽然途中遭到几次盘问,但皆躲了过去。
  “这么晚了,出去做什么?”守门的护卫狐疑地看着我们。
  “小夫人步氏嚷着要吃荔枝,主公拗不过她,叫我们二人出府去寻,如今早已宵禁,你说到哪里找去?”我一面拿出练师给的令牌给他们看,一面诉苦。
  “既是如夫人的事情,你们还是快些去办吧!”一听是练师的事情,护卫急忙让行。看来果真像她说的那般,孙权宠她的很。
  一切还算顺利,我们在寒风瑟瑟的江边,将身上盔甲和手中令牌皆投入江中。
  正当为如何回去踌躇之时,一艘小渡船缓缓向岸边驶来,船头的中年男子戴着斗笠,唱着江东民谣。
  今天,似乎还真不是一般的幸运?
  “据孙权所言,江东守卫森严,我们出府是不是太简单了?”曹丕有些疑问。
  我早就觉得怪异了,从周瑜黄盖飙演技正好被我们听了个全部开始就觉得不对劲。可前提是我一早便知道他们在飙演技,而曹丕不知道。我顺势不住点头道:“似有些怪异。”
  “客人,要去哪里?”渡船靠岸,那撑船的男子探头询问道:“快点上船吧,外面风大。”
  “风大?”曹丕喃喃了几句,指着风向问道,“往那边吹的是什么风?”
  “东南风!”那撑船男子随口答了一句。
  东南风,等等,我大概能明白为什么怪异了,孙权他就是故意放我们走的,他不敢杀曹丕彻底得罪曹操,又不想那么便宜地放曹丕走,于是想小小利用一把他。先联合周瑜黄盖演了那一场苦肉计,再放我们离开,想借曹丕之口告诉曹操周瑜黄盖不和,再加上曹操在东吴的探子的“证言”证实周瑜差点斩了黄盖,由不得曹操不信。
  好一个孙仲谋!
  “回江陵!”曹丕于岸边环顾了半日,却只道出了三个字。话说你到底看出什么没有?急死我了。
  大风“呼呼”地吹过江面,那掌舵男子一面有力地划动着船桨,一面唱着歌谣,借着月色,能清楚地看见他右手虎口厚厚的茧。
  “先生做这个生意时间很长了吧?”曹丕似乎闲得没事忽然和那掌舵人闲聊起来。
  “有十年了。”歌声戛然而止,那掌舵男子爽朗答道。
  “如今战乱四起,先生这么晚了还在渡口摆渡也是辛苦。”
  “养家糊口总是不容易的。”那人笑道,“倒也少有这么晚还要渡江的客人。”
  “哎,还说呢。原本去江东探亲,不料那亲戚竟六亲不认,半夜将我二人赶将出来。”曹丕叹了一口气,又道:“说到我那亲戚,想来你们江东人都省得,叫黄盖,字公覆。”
  我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忽然有些搞不清楚节奏。他到底想干什么?
  摆渡人恍然大悟道:“黄将军啊,黄将军为人确实有些古怪,特别是和周都督极为不和。听说黄将军仗着自己是三代元老,连主公都不放在眼里呢!要说哪天黄将军投了敌,怕是也没人觉得意外。”
  作为一个摆渡人,知道的很多!我抬头望了一眼那个摆渡人。见他仍是一副认真划船的模样,似乎并无什么不妥的地方。
  安全到了江陵渡口,与那摆渡人道别之后,看着他远远驶去,我们才转身离开。
  “你什么时候察觉出那人有问题的?”我终于没忍住问他。
  曹丕伸出右手来给我看,他的右手竟也长着厚茧。又听他道:“常年掌舵的手,应该两只都有茧才是吧?只有我们习武之人常年拿剑,右手虎口经常受伤才会是这个样子。”
  那人应该也是孙权安排的,想观察我们是否“上当”,而曹丕在路上与那人谈论黄盖,看上去像是在探听黄盖为人,让对方觉得我们真的相信了周瑜黄盖那场苦肉计。适才,但凡我们表现出任何怀疑,恐怕如今已葬身鱼腹,想想也是后怕。
  所以说,江东还真好客,还派人送我们回来。。。。。。孙权是聪明,曹丕也绝不逊色,再加上我之前打的“预防针”,也许结局真的还不一定呢。
  “照儿,看来你说得对,江东人才辈出,不容小觑。”曹丕长吁了一口气。
  “只是不知练师是被瞒在了鼓里真心想救我,还是不过是在配合孙权演戏?”我不禁想了一番。
  “重要吗?”曹丕反问,“反正我们安全回来了,怎样会让你觉得高兴些便怎样想吧。”
  是的,真的一点都不重要。我同她,恐怕真的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
  “二公子!”不知从哪儿传来声音。我和曹丕循声望去,却见司马懿夫妇二人提着灯笼向我们走来,待走近后,司马懿又拉着曹丕上下打量,焦急询问道:“二公子,我们夫妇二人早便回来了,你们怎么去了这般久?是否出了什么事。”
  “仲达,说来话长。你们替我送照儿回去。”曹丕轻拍了下司马懿的肩膀道;“我要连夜赶去军营,江东可能会用诈降之计。”
  提前知道了黄盖会诈降,会有用吗?赤壁之战的结局会因此改变吗?                        
作者有话要说:  黄盖,字公覆。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语在瑜传。(一直觉得重点是火攻啊火攻,所以历史当然不会有所改变。。。)、
    陆逊,字伯言。吕蒙,字子明。
    脸都没露的酱油中的酱油。。
    顺便,苦肉计在演义传说中穿得神乎其神,但其实正史似乎只说了诈降。。。
    渣权的酱油打完了,以后大概只会在话语中提及。。。

☆、历史的轨迹(修文)

  然而,似乎毫无作用。
  也不知是曹丕来不及告知,江东已提前出动,还是即便有所防备,孙刘联军依旧所向披靡。我们从旁人口中听到的说法是风势帮了江东很大的忙。
  黄盖率装满柴草,灌以膏油的战船十艘,向北岸曹营前行。至离曹营二里时,曹军还未来得及放箭,黄盖就已点起火来,火船借助风势,直向曹操水军冲去。曹军船队起火,随即蔓延至北岸营寨。刘备周瑜率大队水军乘势从南进攻,曹军大败,船只全部被烧。
  所以,历史这个东西,人果真是没有办法改变它的吗?
  这日中午,我和张春华一边在灶下生火做饭,一边说话闲聊。 
  “春华你孩子才刚出生没多久,怎么就舍得留他在家中托付予旁人照顾,自己跟着出征了?”我蹲在地上一面往已经生了火的灶中塞木柴,一面半掩着鼻子,免得被烟雾呛到。 
  张春华将装着水和生米的铜锅放于灶上,开口道:“自然是舍不得的,不过因为心中更放心不下仲达,便跟着来了!” 
  我站起身来,拍拍手中的柴木灰,不解地问她:“司马仲达可比你大上十来岁呢,有什么不放心的?” 
  春华执起灶台上的木锅盖覆在铜锅上,轻笑一声:“同年龄无关,他一直就像个孩子。自成亲后,仲达的一切皆是由我打理,已然成了习惯,他离不开我的!” 
  我见饭已然烧上了,便转身离开灶间,不由地夸上一句:“你对他真好!”
  张春华也随即一起从灶间出来,没有说话。
  正当此时,门外传来一阵凌乱的说话声与马的嘶鸣声。此时会是何人前来?我与张春华携手慢慢走向门口。 
  “子建,你速去襄阳县刘琮府中接应母亲。顺便命徐晃和征南将军曹仁驻守南郡;季重,你去襄阳县城门,命折冲将军乐进留守襄阳;任命满宠为奋威将军,驻守当阳;子丹,你去寻找文聘,父亲命他为江夏太守,留守于此安稳民心。”伴随着重重地敲门声的是曹丕的说话声。
  “诺!”几重重叠着的声音响起,又是马的嘶鸣声与马蹄声。 
  虽然他念的这些个名字我基本都不认识,一时间有些混乱。但好歹还是意识到了事态紧急。张春华与我对视一眼,迅速将门栓一拉,我将门往后一开,见曹丕灰头土脸神色严峻地站在门口,一句话都不说。只拽着我的手臂就往外拉。 
  外面的一些士兵和几个围观的百姓面面相觑,随即都低下头去,不敢作声。大概这个情景很像在强抢民女。。。。。。
  “出什么事了?”我回头往里面望了一眼,我家里灶火还烧着呢。
  “我去收拾东西!”张春华一瞧情况不对,急忙转进了院里屋中。司马懿便默默站在门口等她。 
  原来曹操见大势已去,又有许多将士因水土不服而染病致死,当机立断烧毁自己剩余的战船率军从华容道陆路撤到南郡,而孙、刘联军水陆并进,也向南郡追击。曹操无奈北撤,又命曹丕等人留下来先交代处理一些问题。
  原来孙权真的快追打到这里来了,之前还总觉得好歹这里还是安全的。
  忽然有些庆幸一早就将郭昱母子三人送走了,孙权刘备到此攻城拔营的,最遭殃的还不是我们这些无辜百姓?
  明明潜意识中是不大想和这个人有太多牵扯的,却在不知不觉当中一直在领他的情,我承认真的是个非常没用的人。
  但凡有些骨气,也许就应该这样,“你不要管我,我同你没有关系,我是生是死与你无关。”
  可是,现实一点讲,赤壁之战,曹军输了,刘孙联军下一步大概是要夺荆州了,南郡会有大战在所难免。我又没有外挂,这种情况下要是自尊心作祟,恐怕乱军之中还真不一定能活下来,再加上现在郭昱他们还在邺城。。。。。。会有许多人因为来不及逃跑而死在战乱之中,请问我明明有活下去的机会,为什么要和自己过不去,留在这里做战争的炮灰?
  风声呼呼地传入耳朵,我被推进了一辆华丽的马车,过了一会儿,卞夫人和崔筠也被送了过来。不知道是否因为是和江东作战的缘故,没有见到孙敏,此次曹军大败,曹家不会因此迁怒于她吧?
  我心里挣扎了几下,终究还是略为尴尬地在马车开始前进的时候,摇摇晃晃地对卞夫人欠身行礼,“夫人。” 
  卞夫人这几年来变化倒是不太大,那崔筠,我曾经在她和曹植的婚仪上见过她一面,她大约是不大认得我的,比起当年她自是长大了不少。 
  “好孩子!”卞夫人见着我,先是一愣。随即笑着让崔筠过来拉我在她一旁坐下,“这些年在外头受苦了吧?”
  我侧身往旁边坐着,不敢回话。 
  “找到亲生父母了吗?你这孩子性子未免太奇怪了些。”卞夫人半是埋怨半是慈爱地轻拍着我的手。 
  我低头简单的将家中的状况和她说了一遍。 
  “一晃都快四年了,子桓如今都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家中万事有宓儿帮衬着,十分和乐。”卞夫人替我捋了捋被风吹乱了的头发,轻描淡写地说着如今曹家的事情。
  很正常,我还以任氏的身份在曹家的时候甄氏就劝曹丕广纳淑媛了,更何况如今她自己能独当一面做得了主的时候?另一方面,对于这个时代的男人来说,有权利要的东西,为什么不要?
  我没有任何反应。
  卞夫人她大概是站在当家主母的角度暗示我覆水难收,如今曹家和睦,让我不要试图改变局面,引发事端。
  “夫人放心!”我心不在焉地一笑,只说了这四个字。我能起什么波澜?这世上再没有任氏,我只是祖籍广宗安平既无身份又无背景的郭照而已。她是不是对甄宓太没信心了?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趁势渡过长江,与曹军守将曹仁对峙,准备攻取南郡江陵。曹操自带领主军将士一路北还,曹丕带着曹植等人领着一队人马也向北而行,不知是路线不同还是快慢的差异,一路上总没有遇上曹操的大军。 
  路经并州上党郡铜鞮县的郊外之时,忽然下起了滂沱大雨,电闪雷鸣,十二月份真值冬季,冬雷乃是古人眼中的不祥之兆,无奈只好于当地郊外安营。
  我一直跟着卞夫人,也没人在乎我这忽然多出来的女子是谁。 晌午,卞夫人在帐篷里面午睡。 我站在帐口,感受着帐外的狂风大作,看着雨倾盆而下,天空中有时会划过几道闪电,随后又是几声闷雷。崔筠站在帐篷另一端看我,她究竟年轻,什么话都摆在面上,先是说觉得我有些眼熟,不知是哪里见过,又旁敲侧击问我是谁。
  我半开玩笑地回她,是被从南郡强抢回来的民女,你信吗?她瞅了我半日,似乎在纠结,最终还是摇了摇头。
  喂。。。。。。
  接着她又夸着自家二嫂甄氏如何温柔大方,如何贤惠可人,如何倾国倾城,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女子能比得上二嫂,除非是二嫂主动为二兄纳妾,或者是别人送给二兄姬妾,亦或是父母所赏的婢妾,否则她不相信这世上有人放着家中那么好的妻子,去“强抢民女”! 
  我也不相信!丕植甄的三角恋传说,我从小听到大,曹丕永远都是腹黑深情男二那种苦逼人设。虽然实际情况好像有些出入,可是这种想法已然根深蒂固。
  崔筠自然不会知道千年之后,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妙笔写出了许多在她口中仁德无双的“二嫂”和她“夫君”曹植的感人肺腑爱情故事,而她这个正牌妻子却从来不曾被提及过。就像我穿越之前从来都不知道曹植有老婆,姓崔。
  无论如何,希望曹植和甄宓是没有一腿的,或许该这样讲,希望这里曹植和甄宓没有发生纯洁而感人的爱情故事,不然崔筠的人生观大概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正和崔筠说着话呢,却见外面张春华带着个包袱撑伞而来,原来她那日回到屋替里浇灭灶下之火的时候顺便帮我收拾了一些换洗的衣服。
  我接过包袱走进帐篷,脱下木屐,跪坐在床铺上打开包袱,再三多谢了她的细心。可是我记得明明是将户籍木牍和衣服放在一个地方的,我抬头问她:“春华,是否看到了我的户籍?”
  张春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看我,又转身指了指外面曹丕帐篷的方向:“适才路过二公子的帐篷,交给二公子了!”
  几日朝夕相处下来让我差点以为她算是我的好友,而忘了她是曹丕幕僚的妻子这一事实。其实刚刚不应该谢谢她一个人,而是应该谢谢她一家门的!
  不过。。。。。。
  “他不会拿的。我姊姊在邺城,他知道再如何我也不会抛下姊姊,何必多此一举?”我摇头看张春华,伸手要道。
  “在衣服里面夹着呢!”张春华见骗我不过,便说了实话。又笑道:“果然二公子说的没错。”
  无聊的女人!
作者有话要说:  《三国志。周瑜传》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志。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这个说法曹操好可怜,剩下的船也被刘备烧了,只能步行逃跑)
而《吴主传》里却说其实是曹操是为了不给别人留下装备,自己把自己剩下的船烧了,顺便“嫁祸”给刘备。。这个说法就比较狂傲了,倒也蛮符合“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性子的。“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关于那一大堆混乱的人名。。。
《三国志》:建安十三年,从□□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
《三国志·孙权传》: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留曹仁、徐晃於江陵,使乐进守襄阳。
《三国志》□□先定荆州,江夏与吴接,民心不安,乃以聘为江夏太守,使典北兵,委以边事,赐爵关内侯
——————————————————————————————————————————————
今天心情不好,在大路上练科目三被师傅骂得狗血喷头,师傅说让去学自动档,手动档你学一生一世都学不会的!(泪)。。。
PS:偶只是个写狗血小说的,女主性格不好,三观偏,一早就是说明了的。。。求轻拍啊!

☆、上党铜鞮侯(修文)

  雨下了好几天,好不容易才消停了,由于地上泥泞不堪,马匹依旧行进不了。反正早就已差不多到了北方的地界了,不怕孙权刘备敢派人追过来,倒也不在乎多留几日。 
  崔筠闲不住,想让曹植陪她进铜鞮县的集市逛逛,曹植却一心要跟着曹丕去结识并州上党郡的当地名流,交流谈论文人间的诗词。夫妻间有了矛盾,小两口以相对温和的方式争论了一会儿,终究谁也不肯让谁,曹植觉得崔筠无理取闹,崔筠认为曹植不够体贴,到底没有争出个所以然来。
  最终以曹丕拽着曹植带着司马懿等人一起去会见并州当地名流才子,张春华和我陪着崔筠进县城的集市逛逛,几个护卫便装随行保护,其他人留下保护卞夫人为这场争论的结束。 
  其实,我没搞懂大雨过后的县城集市有什么好逛的,地上湿漉漉的,走个路还得小心翼翼地提着长裙,行人稀少,只有几个小贩苍白无力的叫卖声,叫卖的东西又都是哪里都随处可见的,索然无味。正当无聊之际,前面忽地横冲直撞出一华服青年男子,满身的浓重酒气,张臂挡在我三人面前,摇摇晃晃地就要靠近:“阿柔,你可算回来了。”
  几个便装远跟在后头的护卫立刻上前将那人围住。
  不远处却又跑来了三四个仆妇小厮模样的人,只听为首的仆妇指手画脚道: “哪里来的外乡人,连铜鞮侯都不认识?”
  “我们确实是外乡之人,不认识君侯。可即便是君侯,也不能这般无礼吧?”张春华冷笑一声,反问道。
  我这才发现,那人竟然是在直愣愣地盯着我瞧,仿佛是彼此熟悉的人一般。狐疑问道,“想来君侯是认错人了吧?”
  “是啊,认错人了。我竟忘了她已然去了三年!”铜鞮侯揉了揉眼睛,打量了我半响,终于摇头苦笑一声,又挥手让那几个仆妇小厮站在一旁,为我们让路。路口转弯之际,忽一眼瞧见铜鞮侯依旧怔于原地,一动不动地瞧着我们。
  此事不过当作个插曲,我和张春华崔筠三人继续在集市闲逛,走了半个时辰,腿脚酸麻,太阳都快落山了,就是没有什么让人提得起兴趣的东西。就连提出逛集市的崔筠似也没多少兴致,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并非是我一定想逛这小县城,原只是想让子建趁着空闲多多陪我罢了,谁料他丝毫不懂,倒累两位姊姊无趣了。” 
  果然对于感情上的事情,我大概总是比较迟钝的,还以为崔筠只是单纯想逛街,无论谁陪都无所谓,才兴致勃勃地揽了这个“任务”。原来竟不过是小女人心思,想曹植多陪她罢了,竟是我不懂事了。
  “四公子还真是不解风情。”张春华笑了笑,大概也没有再逛下去的心思了,“既如此,我们快些回去吧。仲。。。。。。四公子他们想是也回去了。”
  “仲达就仲达了,还非得拿四公子做挡箭牌。”我笑道。
  正在这时,一个挑着两大筐梳篦珠钗锦缎之类东西,身穿短褐的中年小贩停留在了我们不远处,叫卖了起来。
  “这些真漂亮,好些是家中都不曾有的,买些带回去给二嫂,她一定会喜欢的。”原想着要回去的崔筠立刻又被珠钗锦缎吸引,上前挑拣着筐里的东西。
  张春华似乎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反而一个劲儿的看着我,略为好奇地问道:“为何听到她那般欢喜地叫甄氏二嫂,看不出你有丝毫的反应?”
  “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