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配[快穿]-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即便她处于她曾经的立场,依旧能够活出自己的精彩。
  金巧巧不想承认这一点,可现实让她不得不承认。
  ——
  在阿芜的心中,老师是很神圣的职业,在学校里,老师不仅承担传授知识的责任,同时还承担引导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责任。
  这是她潜意识里的想法,阿芜觉得,曾经的她要么是个老师,要么就是个学生,遇到过很多类似的老师,所以才会对这个职业这般尊崇。
  只是来到公社小学后,阿芜对于老师的幻想被打破了。
  公社小学是由三间砖瓦房和一片空旷的院子组成的,一二三年级一个班,四五年级一个班,公社小学里一共有一个校长,两位老师,在阿芜到来后,又多了一位老师,一共加起来就四个老师。
  小学里的学生也不多,小班二十七个学生,大班十六个学生,按照校长的说法,很少有学生念完小班后继续念大班,往往都是学了几个字后,就回家务农了,家长送他们过来念书的初衷也只是为了让他们不做睁眼瞎罢了。
  任职第一天,阿芜看到应该去小班上算术课的一位女老师带着织了一小半的毛线过去,然后让孩子们去地里挖番薯,学校后面是一块自留地,里面种满了农作物,阿芜从那些老师口中得知,这些农作物都是学生们种的,老师只是辅助教导,而最后的成果却是归于老师的。
  “难道孩子们不用上课吗?”
  阿芜很好奇,也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上啊。”
  那个织着毛线衫的女教师毫不犹豫地回答:“不过算术课不用天天上,这些孩子中能有几个会念初中的,比起教他们算数,还不如教会他们怎么种地呢。”
  “叶老师你刚来,不知道情况,其实除了县里的小学,咱们这些公社学校都是这样的,就算是县里的小学,每年秋收也会安排学生来咱们这儿拾麦穗呢。”
  女教师对此不以为然,而学校里的学生似乎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一听到不上课还有一些孩子咧着嘴笑,一溜烟跑到地里,掘着泥土撒欢。
  其他老师对这样的画面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他们都觉得,既然这些孩子注定将来是要下地干活的,为什么就不能提早开始适应种地的生活呢,更何况这会儿在公社小学教书的,本身不一定具备教书的能力,很多还是因为家世背景给力罢了。
  比如这个织毛线的女老师,公社书记是她小叔,还有学校的校长,他堂弟是给县委领导开车的,他的学历也就初中程度,这已经是全校文化水平最高的人了。
  另外两个老师也不外如是,阿芜猛的发现,这个学校里似乎除了她这个新来的老师,所有人都很满意现在的教学模式,也不打算改变。
  不,这里头还有几个例外。
  ——
  在这个随性的学校里,阿芜既可以是语文老师,也可以是算术老师,偶尔还能够兼任地里和自然课的老师,别看公社小学师资力量不靠谱,每年从教育部领取的课本可不少。
  除了这几门课程外,还有类似《记账常识》和《农业常识》等课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社小学原本的几位老师也不算不务正业,至少《农业常识》这一门课他们教的很认真,不仅教理论,连实践都安排上了,每年大丰收的自留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阿芜觉得自己之前一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明明“叶芜”记忆里关于小学的内容都已经模糊了,可当翻阅这些课本时,阿芜的脑海中都会浮现相对应的答案,甚至还有许多拓展的,小学课本中不存在的内容,就好像她生来就会这些东西。
  这不是阿芜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在做菜的时候,她总是会下意识地想到这道菜要是能够加点豆豉就好了,那道菜要是能够加点白胡椒就好了,可“叶芜”的记忆中,根本就不存在这两种调味料。
  阿芜还像婆婆和大嫂打听过,她们也不曾听说过这样名称的东西。
  阿芜没有纠结自己的来历,却因为自己生来就会的这些东西开心,对于她来说,熟悉小学的教材就意味着她能够胜任这份工作,阿芜还是有些较真的,既然她选择当公社老师,每个月领取这份工资,她就想要把这个工作给做好。
  于是,阿芜就成为了全校唯一一个自备教案,认真上课的老师。
  公社的其他老师也不生气,对于他们来说,阿芜愿意教课,省了他们很多不必要的功夫,阿芜能够教好,是她的本事,阿芜教的不好,对于这些将来总是会变成农民的孩子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这些老师还巴不得阿芜一个人将所有课程都上完了,这样他们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的事情上。
  对此阿芜也不计较,安安心心只做自己份内的事。
  任何年代任何环境都不缺乏想要上进的人,公社小学的学生里,就不乏真心想要学习,并且通过念书改变生活的孩子,以前没有机会的时候,他们更多依靠每个月可能才七八节的正式课程,以及私下找老师解惑的方式学习,现在叶芜出现后,这些学生更是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求学精神。
  认真的孩子会让老师充满成就感,现在的阿芜大概就处于这样的状态,于是她花费更多时间自编习题,自编教材,甚至时常会教一些课本上没有,却同样重要的知识。
  只是这样一来,阿芜花在两个孩子身上的时间不可避免减少了许多,这可气坏了两个孩子。
  “你现在不陪我,过几天,我就能够长那么、那么大。”
  壮娃口吃不清地念叨着,还用手比划了一个超级大的圆,这个动作废费了壮娃不少力气,可把他累坏了。
  “等我那么大、那么大的时候,我就是、就是大人了,不给亲,也不给抱了。”
  马上就要三岁的孩子早已有了思考的能力,只是逻辑上还有些不太缜密,比如壮娃不知道,他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就长成一个大人。
  “呜呜,要亲,要抱抱。”
  宝娃被哥哥的话吓到了,眼泪汪汪地看着阿芜,伸着手要抱抱。
  壮娃的话触动了阿芜,她忘了这个年纪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而爷爷奶奶和大伯大伯母的陪伴,是没办法替代父母的。
  壮娃和宝娃已经没有了父亲,她应该给予两个孩子更多的关爱才对。
  阿芜觉得,自己或许可以带着两个孩子一块上学。
  其实两个孩子互相就能够玩的很好,只是看不到妈妈,时常会有一些不安全感,将孩子带去学校,不仅能够陪伴在孩子左右,也能够及时替孩子做早教,其实是一举两得的。
  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阿芜先就这两天自己对他们的忽略表示了歉意,然后承诺之后会带他们一块上学。
  因为做下了这个决定,阿芜还特地去隔壁不远处的大哥家知会了一声,之前阿芜上班的时候,两个孩子都是托给大哥大嫂照顾的。
  就这样,壮娃和宝娃成为了红星公社小学最小的编外学生。
  ——
  三年后
  一个穿着军装,身材高大魁梧的男人站在白桦县的长途车站内,手里拎着两个巨大的军绿色布袋。
  他的神态有些忐忑,在车站伫立了许久后,才迈着脚步朝外走去。
  此时县城里,阿芜正带着一群学生,左右手各拽着一个胖娃娃,等待考试开始。


第76章 六零养娃记8
  “老师,我好紧张啊?”
  此时考场大门未开,看着紧闭的铁栅栏,阿芜带来的那几个学生都有些心慌。
  这是红星公社小学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全市级别的中小学生算术竞赛,也是这个年纪的孩子第一次离开本校考场,统一前往县一小参与考试。
  陌生的场地,陌生的学校,陌生的竞争对手,显然加重了孩子们的恐慌。
  “别怕,照常发挥就好,你们要记住,考试中你们最大的对手只是那一份试卷,除此之外,监考老师,同考场的同学,都不是你们需要在意的对象。”
  阿芜半蹲下身,视线和几个孩子齐平,她的眼神温柔深邃,周身萦绕的亲和力和镇定气场让这些孩子渐渐平静下来。
  “嗯。”
  几个孩子点了点头,默默回忆着考前着重背下的数学公式,不再在意周遭人的眼光。
  全市中小学生算术竞赛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不仅能够得到相对应的奖金,同时还能够获得升学加分。
  别看这年头小升初不用考试,可最好的机械厂附中入学名额是有限的,除了要满足场内员工子弟的入学外,剩下的一部分名额只能择优录取,这个时候要是有漂亮的履历,被录取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要知道,机械厂附中是人人挤破头都想去的初中,因为机械厂的效益好,如果能够进入机械厂附中,并且在学校里表现足够优异,或许不用考上中专,就能够在毕业后获得机械厂的招生名额,而这个年代,工人的铁饭碗是人人追求的目标。
  尤其阿芜知道,机械厂附中是那几年为数不多没被波及的地方,因为那里多是工人子弟,政治成分没有问题,加上机械厂附中当时的校长很有能力,在很多高初中停课的时候,机械厂附中还是照常上课的,里面的老师也只需要定期提交检讨书就好,并没有被人拉出去批斗,再教育。
  在阿芜任职之前,红星公社小学从来就不曾参与过类似的学科竞赛,因为学生水平不高,即便拿到参赛名额,也只会铩羽而归。
  这样的现象不仅存在在红星公社小学,同样存在在周边的一些公社小学中,这样等级的竞赛在他们看来,是师资力量雄厚的县镇小学才有资格竞争的。
  红星公社小学已经有六七年没有参与过这种等级的竞赛了,比起参加后取得让人嗤笑的成绩,学校里的老师似乎更喜欢掩耳盗铃,选择干脆不参加,至少也不会得到明确的糟糕成绩,让县镇小学的老师耻笑,当今年阿芜准备带几个平时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比赛的时候,校长还颇有微词。
  但不管怎么说,校长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他和阿芜说好了,这一次要是没有成绩,以后这样的比赛就别再参加了。
  为了这次比赛,阿芜准备了三年,因为这些孩子的底子实在是太差,与其让他们在第一年参加比赛打击自信心,阿芜更愿意耐心培养他们几年,确定火候达到了,才放他们出来。
  这一次她带了七个学生参加竞赛,其中五个已经算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一次竞赛如果能够得到好成绩,他们的父母或许会狠狠心,花钱供他们继续念下去,还有两个学生,一个是五年级的,一个是四年级的,这两个学生在算术上很有天赋,虽然受年龄限制还是四五年级的学生,在算术这门学科上,能力并不弱于其他五个六年级的学生,要不然,阿芜也不会选中他们。
  这七个学生,除了有天赋,同样不缺乏努力,尤其是其中一个女学生,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乡下很少有家长愿意供女孩子念书的缘故,她比其他学生更加努力,阿芜听她说过,她的梦想是当一位外交官。
  这一次竞赛是她证明自己的时候,如果能够取得好成绩,再加上阿芜的游说,即便她是个女孩,家长未必不愿意让她念书。
  阿芜一直觉得,能够花钱送孩子念小学的家长已经是乡下百里挑一的开明家长了,以前公社小学不重视,让这些家长看不到希望,所以包括张家沟在内的生产队几乎没有几个初中生,高中生乃至中专生,文化水平落后似乎已经成为了大家习以为常的事,谁也没有想过要改变这一个现状。
  可出生并不能限制人的未来,阿芜觉得,这些孩子就是改变的开始,只要能从这一批孩子身上看到念书的好处,将来愿意送孩子念书的家长会越来越多,他们的孩子不会被局限在这片泥土地上,他们的未来会走的更远,更高。
  “张恒,你分析能力不错,可经常在最简单的计算上出现失误,这一次考试,你要注意检查。”
  “双双,你很细心,可答题速度太慢,在考试时,要注意分配时间,遇到一时间想不起来怎么做的题目马上跳过,等到整张试卷都做完了,再回过头思考那些问题。”
  ……
  针对每一个孩子的优势和缺点,阿芜逐一叮嘱,虽然类似的话在出发之前她已经说了好几遍了。
  被点到名的七个同学相视一笑,叶老师总说让他们不要紧张,可这会儿叶老师自己也是紧张的吧,所以才会絮絮叨叨说着同样的话。
  或许是发现老师和自己一样忐忑不安,几个学生反到更加不紧张了。
  “妈妈,我呢,我呢。”
  宝娃拽着妈妈的手嘟着嘴巴问道,随着年纪增长,她倒是越来越小心眼,越来越爱吃醋了。
  三年前,阿芜给两个孩子上了户口,也取了大名,壮娃随堂哥况建业排序,取名叫况健康,家里人依旧喊他壮娃的次数比较多,宝娃取名叫况宝华,她也更喜欢家里人依旧喊她宝娃。
  今天是张恒几个学生参加比赛的日子,宝娃和壮娃非要跟过来,早上阿芜还半睡半醒呢,两个孩子把自己的书包都准备好了。
  这是阿芜用况爱军在部队使用枕头套改做的斜挎军绿包,因为是给孩子背的,所以容量不大,只够放下几颗糖,几支铅笔和橡皮,以及一本阿芜给孩子们手动裁剪的巴掌大的习字本。
  两个娃娃也是戏多,早早就将自己的小书包背身上了,就好像今天要参与竞赛的选手里也有他们兄妹俩一样。
  “嗯,宝娃同学很漂亮,可是要注意体重已经有些超标了,之后要控制饭量和甜食,不能再仗着哥哥疼你,就抢哥哥的点心吃了。”
  阿芜郑重其事地说道,原本眼睛瞪的圆滚滚的小姑娘吓得赶紧吸了一口气,将腆着的肚子缩了起来,妄图营造纤细瘦弱的假象。
  “哈哈哈,叶老师胡说,宝娃才不胖,宝娃最可爱了。”
  许双双捏了一把宝娃肥嘟嘟的小脸蛋,手感似乎是比之前更加丰腴了,不过宝娃多可爱啊,胖一点更加可爱。
  宝娃重拾了自信心,她也觉得自己一点都不胖,奶奶说了,她是最最可爱的小仙女呢,仙女都是会飞的,胖乎乎的又飞不起来,既然奶奶这么夸她,那她肯定是瘦瘦的,还能多吃一点。
  两个小活宝的插科打诨很快消磨了时间,入场时间到了,县一小的铁栅栏被打开,阿芜挨个摸了摸孩子的头,然后目送他们进入考场。
  壮娃和宝娃手牵着手,跟着几个哥哥姐姐妄图偷混入考场,可是被眼疾手快地阿芜拽住衣领。
  壮娃费了老鼻子力气,原地迈脚,都没能挪动一步,只能放弃了。
  “妈妈,壮娃也要考试。”
  转过头给了妈妈一个萌萌哒地表情,似乎是不明白,为什么哥哥姐姐们都去考试了,自己却被妈妈留了下来。
  这两个孩子打小就在公社小学里泡着,阿芜教小班的时候,他们就在小班旁听,阿芜教大班的时候,他们也在大班旁听。
  阿芜并没有有意识地教他们这样高深的内容,只是教他们基础的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文字算术,可或许是耳濡目染地缘故,两个孩子的进度远比阿芜想象中的要快,虽然现在两人刚过完六岁的生日,文化程度已经相当于正常二三年级的学生了。
  毛主席的一些诗词两个孩子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了,还时常在家人以及小伙伴面前背诗显摆,因此时常被夸聪明,估计就是听到了太多的夸赞,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阿芜才不配合这个小机灵演戏呢,壮娃看见卖萌也没用,彻底放弃了考试的打算。
  ——
  上午考试结束,阿芜没有询问考试感觉如何,带着七个孩子在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饭,当然,这笔钱是她自己掏的。
  这些年阿芜不仅没有动用之前“叶芜”存下来的钱,还稍有结余,只是请孩子们吃一顿不算铺张的午饭,她还是有能力的。
  “听说隔壁市的高中已经停课了,那些老师思想有问题,都被送去再教育了,也不知道咱们这儿什么时候会停课呢。“
  阿芜点了三道菜,这个年代饭菜分量足,三道菜足够一个大人带着九个小孩吃完,其中一道还是荤菜,几个学生都摸着肚子流口水了。
  她听到周围一桌人的议论,走路的动作顿了顿,原来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吗。


第77章 六零养娃记9
  “你说现在的孩子也是厉害,一个个书都不愿意念,一会儿批斗这个,一会儿教育那个,咱们小的时候,想念书都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呢。”
  “嘘,别说了。”
  阿芜他们隔壁的位置坐着两个工人打扮的中年男子,其中一个人环顾了一圈四周,然后用手推了推刚刚说话的那个人,给了他一个警告的眼神。
  那人显然也意识到了,现在所处的环境并不适合谈论这样敏感的话题。
  或许是运动的风潮还没刮到他们这个地方来,所以白桦县乃至周边几个县的人对这些事既敏感,却又不够敏感,恐怕再过两三年,刚刚说话的那个人一丁点和某小兵沾边的词语都不敢提及了,即便是在家里,面对自己最亲的家人。
  几个孩子可就没有阿芜这样的担心了,叽叽喳喳说着话,有几个孩子干脆对起了刚刚考试的答案。
  “最后一题最终结论是不是4啊?”
  “是4吗?难道不是7吗?”
  “应该是4吧,过程是……先得出……再换算成……最后应该是4吧?”
  “我的答案也是4。”
  “诶呀,我的计算过程和你们是一样的,可是最后把答案算错了,明明叶老师提醒过我让我仔细检查的。”
  “选择题最后一题你们选的是什么,这题好难啊,到最后我也没有解出来,还因为这道题目没来得及检查其他题目。”
  “我选了C。”
  “我选了B。”
  ……
  七个孩子讨论地热火朝天,刚刚因为粗心计算错最后那道大题目的张恒苦着一张脸,显然已经失去了对其他题目的信心。
  “如果只是计算错误,这道题还是能够得分的,不要失望,不过经过这件事,你也应该更加正视自己的问题了,张恒,你的目标不是想当机械厂的工程师吗,在设计机器的时候要是因为你的粗心计算错了一些数据,对于工人来说,可能会威胁他们的人生安全。”
  阿芜没有责骂,而是更加耐心地教育。
  “我知道了,叶老师。”
  张恒点了点头,比起平日里的漫不经心,这会儿在竞赛中尝到粗心大意教训的他显然认真多了。
  “七号桌取菜!”
  大厅和厨房相隔的窗口突然钻出来一个脑袋,那个厨师打扮的男人用大铁勺敲了敲窗口,大喊了一声。
  这个年代可没有服务员这个说法,人人都是平等的,服务员是带有资本主义余毒和享乐主义的词汇,因此在国营饭店里,没人会替你端菜送饭,等菜烧好了,厨师会在窗口喊一声,你得自己去窗口取菜。
  阿芜一个人端不过来那么多盘子,几个个子相对比较高的学生就帮她一起端。
  一盘炒白菜,用大盘子盛着,拱成一座小山,顶上都冒尖儿了,这盘白菜应该是用猪油炒的,不仅闻着有股荤肉的香味,看上去也油汪汪的,让常年缺乏油水的孩子们看的眼睛都快直了,即便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白菜,就着这样的炒白菜,他们也能吃下好几碗饭。
  除了这道炒白菜,还有一道葱炒蛋和一道酸菜炖大肉。
  现在鸡蛋可是稀罕的东西,因此一大份葱炒鸡蛋,葱偏多,鸡蛋偏少,为了调味,厨师应该加了点黄酒去腥提味,在加热的过程中,黄酒蒸发了不少,只余淡淡的酒味儿混杂着葱香和蛋香。
  这份炒鸡蛋的火候有些过了,几块鸡蛋边沿有些焦黄,可这种焦味并没有掩盖饭菜本身的滋味,反而使得鸡蛋多了一点焦脆的口感,更添风味。
  三道菜里酸菜炖大肉才是重头戏,这几年里阿芜也只给自己开过一次小灶,其中就有这道酸菜炖大肉。
  据说店里的酸菜都是掌勺的大厨自己做的,这是他们家祖传的方子,做出来的酸菜足够酸爽,酸汤也足够浓郁,跟带着大块肥肉的猪头一块炖煮,能够很好中和猪肉的油腻,还因为酸楚的味道,更大程度刺激味蕾,让你越吃越爱,胃口大开。
  这三道菜的分量很足,为了配这三道菜,阿芜还特地多要了一点饭,可几个孩子太久没有吃过这样丰盛的饭菜了,最后她点点那些饭还不够吃,又加了九个杂粮馒头,幸好她多带了一点粮票和现金,要不然还不够几个孩子吃呢。
  果然老话说得对,半大小子吃垮老子,今天她带出来的那七个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难得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一时间绷不住,敞开了肚皮,这不就差点吃垮了叶芜这个老师。
  最后酸菜炖大肉剩下的那点酸汤水都被几个学生蘸了馒头,一丁点都没有浪费。
  等吃饱了,回过神来,几个学生就有些懊悔了,明明在来国营饭店吃饭之前他们都说好的,要吃少点,别花老师太多钱,可真等沾上了荤油的味道,理智就跑偏了。
  吃饱的几个孩子暗自羞愧,心想着该做些什么回报老师。
  要是这一次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