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后,我有四个孝顺儿子-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尚书面容冷峻,看着杨置,“杨少卿,你们大理寺审案子都是看人品不看证据吗?”
杨置浅浅一笑,“这是家事。与审案子不同。就像许尚书曾经打断孙子一条腿,按照律法,我应该把你关进牢里。但是因为你是他长辈,我根本没资格关。”
许尚书被他噎住。除族是名副其实的家事,照理来说他们外人不得插嘴。但是明知道他们想害太后名声,难不成要他们眼睁睁看着?
刘尚书朝王清瑶使了个眼色。
王清瑶站起来,朝着徐会盈盈一拜,“我自嫁给夫君三十二年。操持家务,孝顺公婆,友爱邻里,对小妾所生孩子一视同仁。没想到意没看清身边人的面目,姑母刚被金人掳走,你就翻脸不认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
她泪眼婆娑,一头撞向门框。
赵飞眼急手快,一颗石子打中她的膝盖,直接摔了个大马趴,“哎,你急什么呀?咱们还没拿出证据呢?你就这么急着寻死,该不会是想来个死无对证吧?”
王清瑶趴在地上,气得拍地,又侧头看了眼赵飞,眼底满是阴狠。
赵飞也不怵,反瞪回去,“看什么看?我知道我长得好,你也不用惦记我,我心里早就有人了。”
王清瑶被他这副无赖样气得心肝疼!
一抬头就见他和另一个人一边一个挡住门框,摆明了不允许她死。
徐会没想到她居然要寻死,仔细一想,她寻死好处多着呢。世人只觉得他小肚鸡肠逼结发妻子以死证清白。只会说她是个烈女。他崩着一张脸,“够了!你刚刚指使家丁把我抓起来。有你这样的妻子吗?你分明想弑夫?要不是有赵兄和顾兄救我,我早就被你关起来了。你还委屈?我被你们王家戴了五顶绿帽,成了绿王八,我找谁说理去?”
徐会看向族长,“族长,我们族里但凡有血缘关系的人家可曾有过六指?”
族长仔细想了想,老实摇头,“那倒是没有。”
徐会满脸苦笑,摊了摊手,“你看我一次就生出三个来。而且张御医当年给我诊断过,说我子嗣艰难。他的医术您是知道的,他都说我子嗣不济,可怜我还以为自己运气好,一年就得了五个孩子。没成想是太后眼见着先皇不肯饶过他们王家,就打着借腹生子的主意。要不然太后为何对毫无血缘的他们那们好?”
众人都惊呆了。哪怕许尚书和刘尚书都信了几分。
是啊,太后可最是任人唯亲的,她以前确实最宠爱徐家这五个孩子。
甚至明明徐会只是个画师,太后还安排他们娶他的女儿。当时他们也有所怀疑,现在徐会说孩子是王家的种,还真的是合情合理。
徐会又道,“他们王家的嫡系男丁都是六指。他们王家的六指症只传男不传女。”
族长原本就相信徐会。毕竟这三个男娃都是进士出身,将来前途无量。徐会没有理由把三个儿子一起除族。现在听说这个孩子是王家的就彻底相信了。
许尚书见多识广,“可我小时候,见过一个孩子也是六指,但他父母不是六指。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这倒不是假的,六指并不都是遗传,也有基因突变。
崔宗惟想着自己好歹是请过来帮忙的,哪能让他胡搅蛮缠,终于开了口,“一个可以说是意外。两个可以说是巧合,三个恐怕就是人为了吧?”
许尚书闹了个没脸。他也知道三个儿子都是六指的可能性太低了。
王清瑶被嬷嬷扶起来,她没想到徐会居然什么都猜到了。
徐会朝赵飞使了个眼色,赵飞从外面拖进来两个农家妇人。
两个妇人在屋里扫视一眼,看到王清瑶,浑身一颤跪倒在地,头也不敢抬。
王清瑶身子差点站不住,紧张地握住嬷嬷的手。
徐会声音冷冷地,“你们还不如实招来?是不是要杨大人带你们回大理寺用刑?”
杨置瞧了他一眼,摸着下巴,没想到他居然还被人当了一回虎皮耍。
你还别说,两个小妾真被吓住了。贫民百姓最害怕进衙门,两人心里又有鬼,自然更不愿进去。
当初王清瑶一次给他纳了七房小妾,这两个小妾没有怀上孩子,王清瑶就把人远远发卖了。但徐会觉得卖出去太过凄凉,反正他们徐府不差钱,就偷偷从人牙那边买回来,给她们在乡下找了人嫁了出去,还给了二十两银子当彩礼。
两人倒是各自生下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倒也和顺。
林云舒一早就帮徐会找到了这两人。二十年前的当事人,除了狱卒就是剩下的两个小妾。狱卒回老家了,路途遥远,她鞭长莫及,倒是两个小妾没费什么功夫。
找到人,只等徐会回来,就把秘密揭穿。
两人受了徐会恩惠,对徐会的遭遇总归有些不是滋味,但她俩胆小懦弱,根本不敢主动告诉她,再加上又害怕太后。现在太后已经被掳,她们再也不用害怕,良心占了上峰,于是全都招了,“二十年前,我们七人被主母买进徐府。晚上,主母把老爷迷晕,买通狱卒把我们带到牢房里。那里有许多男人,我们每天晚上都要被三个以上的男人……一个月后,她们五人怀孕了。”
徐会脸皮崩不住了。所以说这五个孩子连亲爹是谁都不知道?
徐家几个孩子也没想到自己出生这么不堪!
族长气急败坏,一巴掌拍到桌上,“除族!必须除族!简直畜生不如!”
许尚书还要说话,杨置似笑非笑看着他,“许尚书还想要什么证据?我不怕麻烦我可以亲自向皇上奏报,亲自审问二十年前的狱卒。”
许尚书脸色铁青,“你都说了,此乃徐府家事,我怎会多言。”
说完,甩袖离去,刘尚书也觉得奇耻大辱,看都不看孙媳一眼,脚底抹油走了。
接下来没有异议,徐会写了休书,四个孩子全都除了族。
杨置站起来,看着跪倒在地还未缓过神来的三人,“你们是王氏血脉,没有参考资格,我会禀名圣上,革除你们的功名。”
王清瑶接了休书,再遭打击,瞬间晕倒在地。
徐会也不管他们,“我给你们一天时间,立刻把东西搬出去。我徐府不用你们王家一分一毫的东西。”
其他人纷纷提出告辞,徐会送他们出来。
族长拍了拍徐会的肩膀,“我待会让族人过来帮你收拾东西。王家的东西咱不占,但咱们徐家的东西不能少。”
他们徐家的字画可都是价值连城。他担心那母子几人发疯把徐家的心血全都毁了。
徐会也没跟他客气,“谢谢族长。”
族长看了他一眼,遭此重击,他还能如此表现,已经算是极好了。
徐会一扭头,就见书房方向着了火。他刚想跑过去,又想到自己的画早就被送到密室里。钥匙只有他有,又不慌不忙往书房方向走。
徐月琴站在书房外,举着火把,看着书房火势滔天,得意地冲他扬眉,“你毁了我,我也要毁了你的宝贝!”
里面就算不是宝贝,那也是他用了多少年的书房,徐会自然心疼,看向老三,冲他拱拱手,“师弟,麻烦你把这个疯子撵出去!”
老三提着徐月琴大步流星往外走,他对他娘子体贴入微,对别的女子从来不怜香惜玉,毫不客气直接丢到院外。
徐月琴摔倒地上,半天没爬起来。
不多时,徐府门外围满了人。赵飞坐到屋顶,磕着瓜子,绘声绘色把今天发生的事全说了。
百姓们议论纷纷,全都同情徐会这个绿王八。
徐会在院子里听到,丝毫不想被人同情,他只觉得丢人,不过他也没阻止赵飞,罢了,反正迟早都要经过这一遭,早点晚点又有什么关系。
第121章
古代没有娱乐设施,许多人都靠八卦丰富自己的生活。
男人被戴绿帽不稀奇,但是一次就戴五顶,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到一天功夫,传遍京城大街小巷。
杨置也如他自己所说,向皇上禀告了这事。
混淆血脉算是道德问题,但王氏不能参加科考也是事实。三个进士的功名都被革除。
王清瑶带着三个儿子,无法承受流言蜚语,回了江陵老家。
两个外嫁女儿虽没有被婆家休弃,大过年,走亲访友最好的时候,她们只能病倒地床,不能出席。即使如此,出身的不堪让她们在妯娌间再无立足之地,再加上两人之前仗着太后的势,丝毫不懂得收敛肆意欺负妯娌,这次落难,可不就得被对方欺负回来。
偏偏两人大小姐脾气不懂得忍让,反唇相讥,闹起来,婆婆直接把两人臭骂了一顿,罚去祠堂跪了三天三夜。
之后,彻底没了脾气,学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
三月初,顾家人终于从盐俭县搬到了京城。同路的还有崔大人一家。
林云舒带着孩子们把家里打扫干净,三进的院子,房子绝对够用。
孩子们又长高了,尤其是虎子蹿得飞快,壮得跟牛犊似的,结实得不得了。
林云舒静静听着两个儿子念叨。
老二摸着虎子的头,“这孩子跟他娘一样一样的,天天只知道练武。先生说他心思根本不在学习上。”
林云舒虽然想让孩子能考取功名,但是这事也不能强逼,“既然他想学武,那就好好学,将来当个将军也不错。”
老二原本想让亲娘帮着劝劝让儿子努力学习,谁成想亲娘会这么说。
虎子一蹦三尺高,“祖母,你真是太好了。爹一直逼着我考秀才,他自己为什么不考?先生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让我做到。太没道理了。”
老二气得脸色铁青,举起拳头,“你这小子,你懂什么。爹还不是为了你好?”
虎子冲他做了个鬼脸,跑去找三叔玩了。一大一小闹起来,林云舒扯住老二的胳膊,“行啦。虎子也没说错。你这个当爹的都没起个好头,怎么好意思让你儿子考秀才呢?”
老二脸色涨红,“娘,我那时候心不静,没什么天分。但虎子不一样啊,他记性好,学得也快。先生说只要他沉得住气,一定能有造化。”
林云舒抚了抚额头,“那你也不能强逼着他学,这样他反而会起逆反心理。更不想学了。”
老二这才息了火。
小四又凑到林云舒身边,先将盐俭县那边的安排说了。
铺子依旧交给了掌柜,但是每年都会派二叔帮忙查账。田地也是一样的道理。
末了又说起彭继宗的事情,“来前,彭继宗托我写了一封信交给他的族人,代为告状。皇上真的会受理吗?”
这种牵扯到二品将军的大案崔大人没权受理。
大概率是交给大理寺,然后皇上还会亲自过问。
林云舒揣摩皇上的意图,觉得应该会受理。
小四大松一口气,“来前彭继宗高兴得不行,二话不说就跑回牢里,连高虎的化名都不要了。”
能够堂正正做回彭家人,彭继宗自然高兴。
但是小四走了,盐俭县由新县令接管,如果彭继宗不能翻身,他这辈子得把牢底坐穿,这个决定想必也是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决定。
不得不说彭继宗冒了极大的风险。
林云舒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她重重点头,“一定会受理的。如果他父亲真是冤枉的,皇上一定会还他们彭家一个公道。”
林云舒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这么肯定,也许是她对皇上的印象极好,也许是上次皇上给的暗示。让她不自觉信任皇上。
果然,彭继宗的亲娘跑到宫门外,敲响登闻鼓告御状。
告御状并不像普通衙门那样下跪,还未见到皇上,就要先受刑,要么承受四十大板要么在钉板上滚一圈,上头再用重物压着。不死才能见到皇上。
好在彭夫人自小就习武,身体强健,四十个大板硬生生受了。
林云舒和凌凌得知此事赶过去的时候,只看到受完刑的彭夫人,身上鲜血淋漓,被妯娌抬着回了家。林云舒瞧着身上凉飕飕的,给她两瓶金疮药和酒精。
彭夫人笑着谢过了。
林云舒和凌凌目送她离去。
凌凌看人群都散开,扶着婆婆往回走,“看来皇上接了状纸。可就是太憋屈了。四十大板,身子骨差点的人都受不住。娘,四弟不是说可以告到大理寺吗?她为什么非要告御状呢?”
林云舒叹了口气,“虽然彭将军是因为王礼山中饱私囊才打了败仗,但彭家这案子可是奉元帝亲自下的旨。大理寺的人可能会互相推诿。”
杨置只是个三品官,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打奉元帝的脸。
少不得还得呈给陛下。这里里外外耽误的时间,多耽误一天,彭家男人就得在牢里多遭一份罪。彭夫人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凌凌日有所思。
第二天小四天不亮就上了朝,公鸡打鸣的时候,又下了朝,回到家全家人才起来吃早饭。
小四把好消息告诉大家,“皇上已经答应御审此案了。还点了三司陪审。彭家翻案指日可待。”
林云舒有些诧异,“皇上看起来很着急啊。”
小四笑笑,“娘有所不知,皇上把月国边疆的将军都换了自己人。彭继宗得彭道原将军真传,又在盐俭县抵抗了金人,皇上爱才心切,可不就得早点帮他洗脱功名嘛。”
林云舒手下的动作一顿,“你说皇上当宁王的时候,他从来不跟文人来往,但是跟武人却是交情颇深。他跟彭道原将军应该认识吧?”
小四还真没想起这个。
老三点头,“那必须认识。像我在江湖上行走,江湖上顶顶有名的大侠,我都知道。”
林云舒反问,“那他当时为什么不替彭家求情呢?”
奉元帝那样我信任宁王,当时只要他肯说一句,奉元帝肯定会从轻发落。但据彭继宗所说,宁王并未求情。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该如何回答。
柳月晨突然开口,“会不会皇上有意如此呢?”
大家齐齐看向她,“为什么这么说?”
柳月晨抿了抿嘴,“我就是觉得一切都太巧合了。奉元帝被掳走的时候,宁王刚好不在。信王也被洪彪给扣住了。这太巧合了吧?好像都有预谋似的?”
众人噤若寒蝉,饭厅里一时寂静无声。
奉元帝信任的大将可不多,也只三人,死了两个,其中一个还在樊城跟韩广平焦灼。
金人围攻皇城之时,只有御林军,锦衣卫和东西厂的人在。御林军就不必说了,那是皇上最信任的人。天大的事都调不走他。锦衣卫和东西厂可是卫忠英的手下。
金人来袭,这些守卫几乎死绝了。
林云舒看了眼窗外,明明三月的天,春光怏然,她却无端打了个寒颤。所以说宁王早就在下棋。
彭将军死了,他没有为彭家求情,是因为他知道彭家有不少英才。他不希望这些人为奉元帝所用,所以直接把人给发配边疆了。
离得远了,想起来的时候就鞭长莫及了。
而后林将军被调到樊城。
金人来袭,只待了一天就跑了,不是金人不想多待,是因为成将军带兵前来,金人以为宁王就在后头,所以马不停蹄溜了。
林云舒抚了抚额,她身处局中,一直小心谨慎。却直到现在才看明白皇上的用意。奉元帝,宁王,太后党以及卫党输给宁王真是半点也不亏。
宁王有脑子,能打仗,心腹众多,还会挣钱,又有好名声,他不当皇帝都是百姓的损失。
小四纠结半天,只说了一句,“不管怎么样,彭家能够无罪释放总是好事。”
是好事!这是毋庸置疑的。彭家打败仗是事实,不是皇上害的,他不肯为彭家求情,也是出于战略考虑,无可指摘。
现在他能还彭家一个公道,已经算是仁义。就连彭道原将军地下有知,都只会感激他。
皇上亲自御审此案,底下人办事速度自然快。跟着彭道原将军打樊城那一战,死杀大半,但还是有不少幸存者。
通过他们口中得知,当初的武器确实是生锈的。就连给马吃的黑豆都是发霉的,马吃了直接拉肚子。
于是案件水落石出,王礼山中饱私囊是真,锻造的武器生锈也是真。害得彭将军打败仗更是真。
皇上大发雷霆,以此案为典型予以重罚:王礼山身为总领不专心为将军筹措粮草,反而因一人私利,就置十万士兵于不顾。实在是罪大恶极,无可饶恕。全家七岁以下男丁全部被抄斩。女眷没入教纺司,任何人不得求情。
彭家无罪释放。
经此两案,太后和奉元帝的名声越来越坏。甚至不少百姓私下议论奉元帝是个昏君。如果不是他有眼无珠任用王礼山,十万士兵也不会白死了。
四月金国使者来月国商谈赎回奉元帝一事。被皇上亲口驳回,满朝大臣无一人敢出声。金人使者无功而返。
六月底,彭继宗一行人从盐俭县快马加鞭到了京城,皇上力排众议封彭继宗为平韩将军,命他率十万人马增兵樊城。
彭继宗欣然领命。
当天晚上,彭继宗到顾府登门道谢。
四兄弟陪他喝了个不醉不归。三日后,粮草先行,又五日,彭继宗率兵前往樊城。
第122章
八月下旬,彭继宗传来八百里加急捷报,樊城成功收复,韩广平兵败,连夜逃回了兴元府。
消息传来的当天,皇上龙颜大悦,在宫中设宴庆祝。
小四这个御史中丞每天都要上朝,自然也要留下来。一直到午时才回来。
这还是小四头一次回来得这么晚,林云舒少不得要拉他说会话。
顾家从上到下就没有女子不能听政的习俗,搬到京城,人生地不熟,很是无聊。大家也都没有走,留下来跟着一块听。
林云舒兴致勃勃问道,“我听说皇上一顿都是一百道菜,每道菜只能吃三口,是真的吗?”
虽然进宫很多次,但她一次都没看过皇上吃饭。也不好意思问张宝珠和春玉,生怕被底下的宫女笑话。
小四还没换官服,见亲娘这么感兴趣,少不得要留下来给她答疑解惑,“娘都听谁说的?那得多浪费啊?”
林云舒讪讪一笑,她能说她是从电视上看的吗?
好在小四也没指望他娘回答,“没有的事。皇上一顿只吃八个菜。我们是六个。现在国库空虚,皇上在席上还让我们想法子筹钱呢。”
崔宛毓十分不解,“不是刚抄了王礼山家吗?我听人说光白银就搜出一百万两。这么多钱还不够攻打韩广平吗?”
这也是林云舒想问的。之前还抄了信王的那些同党,国库应该充足才是。
小四摇头,“你们有所不知,之前战死的十万士兵,皇上给每位死者家属发放八十两抚恤金。再加上又要炼兵器,早就花光了。现在国库又没银子,彭将军想要攻打兴元府,粮草不够,皇上正发愁呢。”
听到国库二字,林云舒有些心虚,她空间里的财宝堆积成山。可她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拿出来。
第二日一早,林云舒进了宫。
张宝珠坐到窗前,一言不发,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林云舒碰了碰春玉的胳膊,“她又怎么了?”
之前还好好的,怎么又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了?
春玉给孩子调整了下姿势,小声道,“早上,皇上下朝来看望皇儿,说金人强制命令奉元帝穿上丧服向金太祖庙献俘。金帝还封了奉元帝为昏德公。姐姐听后心情非常不好。”
昏德公?这么侮辱性的一个词,想来奉元帝在金国过得并不好。
只是林云舒有些奇怪,皇上为什么要告诉张宝珠呢?他明明知道张宝珠对奉元帝的情谊。这不是让她伤心吗?
春玉边逗孩子边道,“皇上还说起一事,金国皇帝之所以如此震怒,原来金兵从月国抢的财宝,没出月国就被盗了。”
林云舒心更虚了。所以说奉元帝遭此侮辱跟她有关?
她刚这么想着,又很快摇头。才不是呢。就她所知,历史上的李后主和宋徽宗的下场可都不怎么好。当政皇帝看不起的是他俩的昏庸无道。跟财宝没有直接关系。
林云舒陪了春玉一会儿,最后看了眼张宝珠,这种事情只能她自己想通,别人是帮不了她的。直到她走,张宝珠都没能回神。春玉对此爱莫能助。
林云舒出了仁明殿就被太监拦住,这人她熟悉,是皇上的贴身太监。
林云舒咧嘴笑,“王公公,你这是找我有事?”
王公公恭敬地做了个请的手势,“顾安人,皇上有请!”
林云舒心里升起一种很不好的预感,皇上请她干什么?难不成皇上又揪到小四的把柄了?她心里疑惑,但还是跟在王公公身后。
依旧是御书房,不过这次皇上不是坐着而是站在窗户边看着外面的风景。
林云舒不敢出声,王公公轻声回禀,“皇上,顾安人到了。”
皇上抬了抬手,王公公退了出去,临走的时候,还贴心地把门关上。
林云舒一动不动,静静站在原地,她脑子里已经乱成一锅粥,百思不得其解,皇上为何会突然找她?太后党还有不少官员活跃在朝堂,但她与他们没有任何瓜葛。恐怕也帮不了他。
小四犯的事,除了赵飞没旁的了。难不成皇上发现了?她的心一直提心吊胆着,赵飞这孩子,她挺喜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