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种田]炮灰手札-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儿又不同,瞧着外边一早就是天色昏暗的,又是吹着寒风冷的人不想出门。
“四妮,三郎呢?”这好几日,见着三郎早早的出门,也没跟屋里人说是去哪儿了,临着天色快黑了才从外边回来。
桂长生将让大山从镇上带回来的小火炉架上,又拿了火盆来,端着厨房洗好的青菜和一些吃食上桌,看着外边下起了冰粒子,往手上哈了一口气,搓了搓双手。
四妮帮衬着将前儿焖好的火炭拿出来放进有火苗子的火盆里,拿铁钳捣鼓了一番,见着差不多了,这才应道。“三哥一早就出门了,说是今儿去镇上跑一趟。”说完,又看了看关了一边门的院子,想起三郎今儿出门啥都没带。“嫂子,要不俺带着梭子去村口瞧瞧,三哥出门定是要受冻了。”
桂长生听了这话,连忙道。“甭急,嫂子去瞧瞧,你将火炭先夹出来。”说完,取了门后边挂着的梭子披上带着斗笠便出了门。
三郎最近在忙活啥,桂长生也是不知晓,问道他罢,也就是说道没啥,出去找二娃玩耍去了。
昨儿她去墩子屋里,瞧着二娃了,二娃在屋里缩着压根没出门,问道他三郎在哪也是说不上来。
外边下着雨带着冰粒子,地面早就成泥了,桂长生脚上还是踩着一双单面鞋,就是往脚上多套了一双袜子罢了。
纳鞋底做鞋面,这些事儿她都不会做,上回还想请了胖婶教自个,可瞧着那般手艺的繁杂又讲究,自个是没耐心做。
屋里娃儿的鞋面,都是在镇上买的,这买的鞋,哪能跟自个忙活出来的一般,价钱还不低。
急急忙忙的赶去村口,雨也下的有些大了,桂长生冷的发抖,刚到村口,便见着一个身影冒着雨匆忙的朝这边跑来。
桂长生仔细一瞧,那不是三郎又是谁?见着是三郎,赶紧的迎了上去,三郎此时浑身都被淋着了,小脸冻的发紫,怀里抱着的包裹如同珍宝般用胳膊遮挡着。
“三郎,你去哪了。”桂长生说着,将身上的梭子解开,将三郎拉了进来,一手揽着三郎的肩膀,让梭子盖在他身上。
往回三郎个子还小,到底是长身体的时候,三郎个头也抽的快,桂长生支撑着梭子挡着飘下来的雨和冰粒子,也顾不上问别的,揽着三郎两人并排着往院子跑去。
三郎从镇上赶回来,半路上下起了冰粒子,那还下的小,快到村子的时候,才下了雨夹着冰粒子,人也被淋着了,冷的他浑身通透,被桂长生一搂着,感受着从她身上传来的热乎,忍不住往她身边紧凑了些。
等回到院子,桂长生将梭子和斗笠一丢下,拉着三郎进了里屋,二话不说的,动手脱下了他穿着的袄子,见着里衣没湿,赶紧拿了被褥往他身上裹着,瞧着头发也湿了,桂长生心里急。“你瞧瞧你,跑出去做啥,这般淋着,若是染上风寒,可有的你受。”
桂长生虽不知晓风寒在古代难不难医治,但在现代电视剧里看得不少,也是有点心慌。
说完,解了三郎头上绑捆发丝的布带子,拿了帕子过来给他擦拭,随后又朝外边喊了一声。“四妮,快将外边的火盆端进来给三郎暖暖。”
四妮应了话儿,赶紧将火盆端进了里屋,架在了架子上,里近了三郎,三郎这会总算是暖和了些。
桂长生让三郎自个擦拭着,出了里屋便去厨房煮热汤给三郎喝,都冷成这般了,若是不生病才怪。
想到这点,桂长生煮了热汤给三郎喝后,让他在炕头上先暖暖,又披着梭子带着斗笠往老郎中那边跑了一趟。
瞧着桂长生出门,三郎都还未来得及和她说道话儿,见着她紧张自个,心里暖烘烘的,四妮和五郎两人进里屋,瞧着三郎裹着被褥坐在炕头上,两人笑嘻嘻的瞧着放在一旁的包裹。
“三哥,你买啥了?”五郎说着,赶紧去将包裹拿上了炕头,蹭掉脚上的鞋爬上了炕头。
四妮也是一脸好奇,三哥这几日出门都是瞒了嫂子的,还是好生交代了他们两人别说道,还允了他们的话儿,给他们带零嘴吃。
三郎瞧着五郎要打开包裹,立刻拽了过来。“你们别动,吃食俺拿给你们俩。”说完,伸手进包裹里边探索一番,拿出了一个小布块包着的果脯递给了五郎,别瞧着只有巴掌点的果脯干,还花了八文钱。
☆、第七十三章 别乱说
三郎在外边受了冻,虽是喝了热汤,后边也暖着,到了夜里还是发了热。
桂长生去老郎中那边说道了三郎受冻,拿了草药回来,是驱寒的,不放心三郎,夜里也没睡着,吃晚饭那会瞧着他就有些不大对劲。
半夜三更的又爬起来,杨氏和五郎还在睡着,桂长生便轻手轻脚的去了厨房熬药。
三郎既热又觉着冷,缩在被褥里面总也觉着不够热乎,嘴里时不时说着冷,桂长生去熬药,又添了炕头的火,等火烧起来,三郎才安分了下来。
杨氏今儿睡的沉,五郎倒是被三郎挨着热醒了,炕头烧着,三郎身上又的冒了冷汗,怪不舒坦。
五郎虽年岁小,也知晓人不舒坦了是咋样,瞧着三哥不大对劲,赶紧看了看炕头上,随后又起身下炕头出了里屋,见着厨房里边有光,进去一瞧,自家嫂子正在用小炉子熬药。
厨房里边冒着一股热腾的药味,刚出来身上还是觉着冷,桂长生冷不丁的瞧向了门口,见着突然站在门口的五郎惊了一跳。
“五郎,你咋起来了。”桂长生瞧着是五郎,嘘了一口气,五郎揉了揉睡意惺惺的双眼,瓮声道。“嫂子,三哥浑身都是汗,像是发寒了。”
桂长生点了点头。“嫂子知晓着,这给三郎熬药呢,你先去歇着,莫受了冻。”说着,又看了看熬药的草药,老郎中交代,三碗水熬成一碗水,这还得烧会。
五郎听了这话,也就进了里屋去,三郎不冷了,又觉着热乎了起来,五郎一进来,就瞧着三郎踹了被褥,半个身子都晾在外边。
熬好药,桂长生先倒出来放了一会子,觉着温度差不多了,这才端着去里屋,进里屋,便见着五郎还没睡,双手拉着被褥压在了三郎身上,三郎也不安分,不是手伸出来,就是脚露出来。
看着这一幕,桂长生突然又觉着想笑,别瞧着三郎平日里板着个小脸,这人生病了就是折腾。
五郎眼皮子都快睁不开了,见着嫂子一进来,便好生的挪到了一边随着。
桂长生将药碗放在炕头边上,上了炕头,扶起三郎靠坐在自己身上,替他掖了掖被褥,轻声道。“三郎,将药喝了,喝了就好了。”说完,便将药碗递到了三郎嘴边。
三郎睡的昏昏沉沉,倒是也听着了桂长生在耳边的话,微微张嘴,一股苦涩进入嘴里,苦的他眉头一皱,立刻摇了摇头,不过是喝了一口,就不愿再张嘴。
“三郎,快喝药,喝了药才能好起来,若不然你想着一直儿的这般难受?”桂长生可没哄小娃儿的经验,自然也说不出啥软绵绵的话。
三郎又是半大的娃儿了,不像五郎还需要哄,听了桂长生的话,三郎迷迷糊糊的睁了睁眼,瞧着是嫂子在身边,听话的将药都喝了下去,一口气喝完胃里直翻滚,桂长生眼疾手快的将放在小桌子上的果脯拿了几小块塞进三郎嘴里。
这果脯还是今儿四妮给她的,留着没吃,说是村里婶子给的。
三郎有了果脯含在嘴里,缓和了一些,却是双手抱着桂长生的胳膊迟迟不撒手,桂长生一手拿着空碗,一手让三郎抱了个结实。
桂长生还是不放心三郎,便搁了空碗,将小桌子慢慢移开些,扯了被褥盖在身上,由着三郎去,她可不能受寒了,若是她受寒,又得让家里几个小的照看她。
大半夜的折腾,桂长生也睡意上头,慢慢的便睡了过去。
在她睡着了,三郎又睁开了双眼,看了许久眼前的人,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两人还是头一次这般挨着睡,不知不觉的相拥到了一块。
直到第二日,四妮早早的起身回这边来,五郎也起了来,四妮瞪大着双眼瞧着炕头另一边的嫂子和三哥两人,没说道话,轻手轻脚的伺候自个娘穿好衣裳,扶着下了炕头。
瞧着五郎要去伸手探三哥的额头,四妮一手拍打了下来,五郎吃痛要出声时,却被四妮打了个嘘声的手势。
五郎撇了撇嘴,这才出了里屋去厨房烧水。
四妮也有十一二了,姑娘心思比男娃心思要早熟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和燕儿一块住了一屋后,燕儿懂的也多。
胖婶时不时念叨着桂长生的事儿,又思忖了先前和杨氏说道的那番话,燕儿可没少听着。
两小妮子在一屋睡着,没事儿就扯些话,自是也将这话说道了给四妮听,四妮往回不懂,可也多半的听了过来。
在五郎和杨氏醒来出里屋后不久,桂长生也醒了,虽是想贪着不起,还是不成,今儿得去地里看看,昨儿下了冰粒子,也不知晓外边是不是下雪了,昨儿晚上倒是没开门去瞧瞧。
刚一睁眼,便对上了三郎那双盯着自己的黑眸,桂长生一愣,反应过来后,伸手摸了摸三郎的额头,见着不热了,这才松了一口气。
三郎本是偷偷的瞧着桂长生,被她一发觉自然有些心慌,倒是率先爬出了被褥,拿了衣裳来穿。
昨夜下了一场大雪,起身出门一瞧,院子里面铺盖了一层雪白,村子里也是如此,四处的一片茫茫白色,乍眼一看还真是白的有些晃眼。
地里的油菜是长的好,瞧着雪也下的并不是非常厚,应该是压不坏快抽芯的油菜。
虽是这般想着,桂长生还是拿了旧布块来绑在双腿上去地里走了一圈。
三郎昨儿夜里发热,今儿早起来虽然不发热了,还是没胃口,一早,杨二娃和墩子又来串了门子,咋咋呼呼的过来,在院子里踩着一串串脚印,瞧着三郎站在门口,便道。“杨三郎,俺爹让俺来问问,你明儿还去镇上不?”
“不去了。”物什都买了,还去啥,三郎在心里这般一想,又招呼杨二娃和墩子进了屋,去了里屋将留的零嘴拿出来,一人塞了一手。“先前你们答应俺的,可别乱说。”
“俺才不会乱说。”杨二娃说道这话,又凑到了三郎身边,低声道。“不过这事儿,俺爹和俺娘都知晓。”
杨二娃虽比杨三郎小了些,又不是啥都不懂。
☆、第七十四章 年近
日子过的也快,转眼便到了腊月二十七。
离着年关还有三日,桂长生昨儿去跑了一趟镇上,将屋里几个坛子下了的泡菜都让三墩帮衬着捎去。
大山和三墩都去了陈家馆子忙活,掌柜的是先前看在了桂长生面上才要了他们,后来瞧着两人忙活的好,人又有眼见,虽是乡下庄子的人,三墩和大山两人都经常是去外边上工的。
有时候跑的远,见的人也多了,更不是头回出了村子去镇上给人忙活,自然不是那般不懂礼的人。
两人心里明白的很,毕竟是沾了桂长生的光,有忙活是得好好做,话是不会当着他们的面儿说道,却是会将话说给桂长生听,到时,难做人的人也是桂长生了。
桂长生可没想这般多,大山和三墩,都是有主张的,一个是受了自个屋里的娘说道,三墩又是受了媳妇的交代,哪能不明白。
陈家馆子也是生意好的红火,三墩和大山住在了陈家馆子的后院里面,这阵子就回来了两趟,昨儿回来帮衬了桂长生拿泡菜送去,桂长生也是一道去的,听了说道,也是要挨到年关三十才歇息。
大年初三又是要开门做生意,掌柜的也是说话算话,上回说分红给桂长生,昨儿去一趟,这一份子钱是拿到手了。
还以为,泡菜生意是得慢慢来,谁晓得,陈家馆子还有不少联络的熟客,又听掌柜的说道,县城那边有大户人家的熟客,是做生意的,想将这泡菜经手过去揽了县城有名的酒楼生意。
一得知这事儿,桂长生哪能不高兴,索性是,先前瞧着泡菜生意这般好,就做足了准备,可再多的大白菜,也是过了正月后就得断了,赶不赶得上开春后新一季的大白菜种出来,没准头。
桂长生也是思忖着,生意能做的眼前就紧着做了,后边也不光是泡菜生意的事儿,还有白瓜呢,这地儿叫的白瓜,是大白萝卜,若不是原主吃过,她也不知晓白瓜是啥玩意。
这不,昨儿从镇上回来,桂长生今儿又是忙活着,半点儿腾不出空,带着一家子都在忙。
这里的年关都兴着吃大白馒头,大年三十一家子一年到头了,总得吃得精细些,还得做面鱼,所谓年年有余,这地儿想要吃个上鱼是不容易了,河道早先是干枯着,现儿水还清澈,也没见着水里有鱼。
在镇上买一条回来,还得花上几十个子儿,一到年关,物什价钱都涨了上去,跟现代到年关搞什么促销完全不同。
也正是因着是年关了,大伙屋里都舍得这天儿吃喝,花费不花费的,也比平日盘算的要宽松的多。
桂长生是想去买条鱼,可在镇上瞧着的都是鲫鱼,大是大,少说也有七八两重,但喊价贵,一条鱼不按称,就说条,单单一条鱼就得三十个子,比吃肉还贵。
见着卖鱼的那般喊价,桂长生干脆去肉摊买了五斤五花肉花了六十个子,比吃鱼可划算多了。
☆、第七十五章 妥妥的
就年关了,村里家家户户闲了下来,走的近的人户,也没事的去串个门唠唠嗑,从年头扯到年尾,又说去年大年夜吃了甚,今年大年夜又寻思着备些啥。
村里就这般大,闲了下来,临着又是喜庆的日子,一年里再多心思不好的事儿,再近几日也都放了下来。
桂长生也是知晓这边的习俗,嫁出去的闺女,年尾二十九回趟娘家送孝敬,初二回趟娘家走行礼。
杨大郎去后第二年原主二十九回的娘家,大年三十都未回来,直到初七八才回杨家村这边,杨氏领着一家子过年,那时候二妮还在,又是最为年长,没了桂长生在屋里,杨氏他们也有的人照料着。
今年天旱,原主倒是起了心思,将二妮卖了人家,得的银钱没拿来顾着家里也就罢了,都让她自个去镇上偷摸着吃喝了。
一到这年关,桂长生脑袋里面往回的记忆一股脑的涌了上来,让她这个外来人都觉着可耻,奈何,她就是桂长生,再可耻,也是要背着。
可是,明儿就是二十九了,她还真是不想回桂家村去送孝敬,但这都是规矩,闺女嫁出去,哪有不回娘家的道理。
“瞧你这叹气叹的。”墩子娘走一趟桂长生屋里,这凳子还没坐热乎,就见着桂长生叹气连连,她还叹气呢,自家的泡菜生意可做的红火罢,村里好些人得了信儿,谁不背地里说着,就是眼红劲都大。
她听自家男人回来说道,若是泡菜生意好,那陈家馆子的掌柜,还是想将这生意揽去了县城去。虽不懂生意门道,自家男人还是好生的说道了一番,那般一听,可是不得了。
桂长生瞧了墩子娘一眼,拎着她送来的面鱼拿进了厨房去,随后又进屋去拿了前儿去镇上买的零嘴出来,包着一小裹,还有一包点心。
墩子娘也是挨着年关了,要来桂长生屋里走一回,平日里是平日里,村里的大伙走门都是年前,年后了是走自个屋里的亲戚,谁还能顾着上村里几个邻里。
又是村里人,一年到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过年也就不兴走行礼了。
瞧着桂长生拿物什回她,墩子娘努了努嘴。“就是做生意的人,俺们屋里送不出啥好物什。”面鱼就是她自个屋里做的,今年鱼贵,可不是,哪年的鱼不贵,吃吃面鱼也就是那个意味。
桂长生可不在意这,道。“哪能不叹气,明儿是得回娘家一趟。”说着,将物什装进了墩子娘拿来的篮子里边。
听了这话,墩子娘也是点了点头。“俺往回也听胖婶说道了,你这回娘家是难为情,不说别的,就你屋里那嫂子,瞧着就不是个好相处的。”上面也见过一面,就是老远的打眼瞧了瞧。
看她走路那劲,就瞧不上眼。
“你还是得备上物什回娘家走一趟,再难为情不想回,也不能背了不孝的名头,到底是生养自个的亲娘。”墩子娘也是嫁过来这么些年了,回去一趟也不能待多久,娘家嫂子谁不嫌嫁出去的人。
拿了物什回去是笑盈盈的,万般不能在娘家坐着吃喝几日,可讨嫌了。再说,回去娘家久了,若是自家公婆一块儿过活的,还以为你是拿了多少回娘家去孝敬。
桂长生也就是懒得去瞧人脸色,墩子娘也没在桂长生屋里多坐会,说是回去备好物什,明儿回娘家去。
见着墩子娘回去了,桂长生便进了里屋去,瞧着杨氏在摸索着啥,连忙过去扶了一把。“娘,你找啥呢?”
杨氏听着是桂长生,拍了拍她的手,道。“娘也是过来人,明日就是二十九了,都两三年没回过老娘家,想着明日带着四妮回去一趟。”
杨氏不说,桂长生倒是忘了,昨儿下河道洗物什,还听了胖婶念叨着二十九也要回老娘家去。
听着这话,桂长生扶着杨氏坐在了炕头边上,动手找出了早前备好给杨氏的新袄子。“娘,明儿你穿新衣裳,回娘家那边的物什等会俺给你备着去。”
杨氏听了这话,连忙拦住了桂长生。“甭忙。”说着,反而将桂长生拉着坐到了身边。“穿衣裳做啥,回了去,俺这眼又瞧不见,还让人以着俺屋里是过活的多好,回去显摆了。”
桂长生倒是想了起来,刚嫁过来,就听了杨大郎说,杨氏娘家那边的还有两个舅舅舅娘和姨娘。
似是,在杨大郎爹去的那年来过一趟,之后几年再也没来走过,即便是杨大郎没了,杨氏一家子伤心欲绝的,也没瞧一眼,屋里这般情形,也没指望上老娘家那边的人。
倒是不知晓,杨氏为何今年又想着回娘家去了,娘家那边除了舅爷几个,爹娘都早早的去了。
杨氏也是怕桂长生想多了去,现儿屋里当家做主的是自家儿媳,儿媳如今心思变好,她也是想回去给早去的爹娘上个坟。“回老娘家一趟,啥都用不着备,倒是屋里上回给三郎爹和大郎上坟的物什拿些回去便成了。”
“娘。。。”桂长生哪能不知晓这话的意思,见着杨氏面色一脸的坦然,心里既是苦又是欣慰。“成,那等会俺就去备上,四妮陪娘一块儿回去走一趟。”
杨氏是婆婆,却不问桂长生明儿回娘家会备些啥物什拿回娘家去,这是在别人屋里,那婆婆啥都管着的,身为儿媳,又颇为忌惮。她不问,一来自个双眼瞧不见,桂长生说道啥也是听着,她要是想给娘家送个啥,暗地里偷摸着也管不着,索性甭想这岔子。
即便是桂长生现儿顾着杨家人,杨氏心里也是为自家人打算,想到往后桂长生还是得离了杨家,又添堵不少。
不过是望着,等日后三郎长大了,桂长生再离了杨家,以她那能耐,在这夫家不成夫家的屋里,也希望能帮衬个一两回。
杨氏到底是过来人,心里想着打算的和桂长生大不同。
桂长生哪会想这般多,她连往后会如何都不知晓,与其思忖自个长远的日子,倒不如将眼前的日子好好过下去,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没钱才让人最范难。
计划远远比不上变化,她为自个打算了,谁知晓会不会有一日突然就回到了现代,毕竟她穿越过来,又不是遭遇了人身意外。
不过,这心思也就她自个能在心里腹诽一番罢了。
腊月二十九
天已放晴了,上回下了一场大雪后,后边两三日就化了雪,冷是冷了后半月,今儿一早倒是见着了日头。
虽没暖意,更是冷人几分,却是因着过年的喜气,让人心思大好。
四妮也是和杨氏回老娘家去一趟,四妮这小妮子哪里出过多远的远门,昨儿一跟她说道,心里可高兴了,早早的起身来老屋这边,伺候杨氏穿衣裳洗漱。
闺女回娘家送孝敬,也是带着自家人一块儿去,墩子娘屋里是一家子都回娘家去了,村里走动的也热闹,谁屋里嫁出去的闺女也都带着人回来了。
桂长生将杨氏和四妮送出了村口后便回院子去,路上遇着村里几个面熟的人挨个的打了声招呼。
回到屋里,拿了备好的物什,也要回桂家村去一趟,三郎和五郎留在屋里看屋。
物什也没备上多少,从镇上买回来的五斤肉,在冷天也放不坏,割下一斤多,又备上些零嘴,再带上些面鱼和馒头装了大半篮子挎着便出门去。
三郎瞧着桂长生出门了,在门口站了许久,等人走的老远瞧不见,这才紧着回了屋,将放在箱子底下的包裹拿了出来。
上回从外边回来,嫂子是瞧着了包裹,倒是没紧着追问那是啥。
将包裹一拿出来,交代了五郎在屋里将门关上,便去了胖婶屋里,胖婶屋里的燕儿和大山哥都在,胖婶和叔都回老娘家去了。
大山和燕儿还在吃早饭,瞧着三郎来了,大山招了招手。“三郎,吃了没,来一块儿吃点。”
三郎摇了摇头,他去镇上馆子忙活,和大山哥也处了几日,倒是相处得来,长了他六七岁,还是像个兄长。
燕儿吃的白面馒头,瞧了瞧三郎怀里抱着的包裹,嬉笑道。“哥,三郎是要有事儿呢!”说完这话,将馒头一下两下的吃了个干净,走去三郎身边接过包裹,拍了拍,道。“三郎,放心罢,四妮跟俺说了,这事儿,俺给你办的妥妥的。”
瞧着燕儿笑的一脸,三郎抿了抿嘴,倒是不知晓四妮是如何跟燕儿说道的。
大山瞧着自家妹儿和三郎说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