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唐朝小厨娘-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小西刚想用铁片去刮土豆皮,听到柱子哥这么一问,顿时停住了,“哦,嗨!就是夸你全能,什么都会!哈哈”沈小西偏着头,看向柱子哥,调皮的小样,很让人开怀。她想:总不能说,哆来A梦是个机器猫,有一个万能的口袋,要什么有什么吧?这么说,大家还不得更糊涂了。

    柱子哥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沈小西笑了笑,继续开始刮她的土豆皮了。

    只见那薄薄的小铁片,在沈小西的手中灵活的翻转,椭圆形的胖胖的土豆,只在沈小西的手中转了个身,便被脱了衣服,露出更加金黄的肉质。只留下地上掉落的一圈细长不断的土豆皮。

    老夫妇俩和柱子哥眼睛都看直了,这般的削皮工具,这等的削皮技艺,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今天真是开了眼界!

    这边感叹还在继续,那边沈小西早已把削好皮的土豆放上案板了,举起切刀,先在刀背上抹了点水,“唰、唰、唰”先薄薄的切成土豆片,再把土豆片码平对齐,“咚咚咚咚”用连贯的刀法,细密的改切成土豆丝。

    听到这连贯有节奏的切声,看到细如头发丝的土豆丝,在沈小西的手中翩翩起舞,老夫妇俩惊得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面面相觑,对沈小西的精湛技艺伸出了大拇指!

    “妙啊!妙啊!小西姑娘的刀工,我董二柱就是再活一世,也是学不来半分的!”柱子哥此刻拍着手称赞。

    “瞧你们说的,我哪有那么好!”沈小西不好意思的笑着,继续手里的活计。

    (求推荐~求收藏~)

贞观十年 第七十章 家常小菜2

    (《唐朝小厨娘》今日美食奉上,敬请品鉴,勤奋的宝宝每日更新不断,希望各位亲多多收藏、多多推荐呀!)

    她找来一个广口大罐,把切好的土豆丝放了进去,又用瓢取了些冰凉的井水,镇着罐里的土豆丝。

    这边又开始切配料:葱沫、姜丝、蒜片。

    准备齐全后,估摸着时间刚刚好,于是用竹笊将土豆丝取出,滤掉多余的水分,放入盘中。一根根纤细金黄的土豆丝,在清凉井水的冰镇下,变得愈发挺拔脆硬,一根根的支棱在盘中,看得人心花怒放。

    沈小西架上灶,热锅、倒油,待油温六成热时,把切好的葱末、姜丝、蒜片通通丢进锅中,翻炒爆出香味,然后麻利的把那盘沥净水的土豆丝,倒入锅中,迅速翻炒。

    由于沈小西的刀工出神入化,土豆丝纤细均匀,刚下锅,瞬间便镀了一层熟热的食色。

    沈小西又取来米醋,沿锅边溜了一圈,目的是让土豆丝的口感更加爽脆。这边米醋刚一进锅,只听“嘶——”的一响,锅里顿时升腾出了一片雾白,沈小西又添加了糖、盐、高汤适量,只稍微翻炒掂锅了几下,这醋溜土豆丝便大功告成了。

    “可惜呀!唐朝没有辣椒,若是有的话,便可以重温爸爸的味道”酸辣土豆丝”了。现下,只能改良为“醋溜土豆丝”了。不过这酸爽的味道也是一绝。

    此刻的锅中,已是一片金黄,香气四溢,土豆本来的食香,裹挟在米醋酸爽的味道中,令人胃口大开,些许糖的甜味,丝丝钻入人的嗅觉,配合着葱姜蒜爆香后的浓重,一道21世纪的家常小菜——醋溜土豆丝这就要登场啦!

    “好香好香!”老夫妇俩目不转睛的盯着锅里的醋溜土豆丝,赞不绝口。

    “小西姑娘,快让我们品尝吧!”柱子哥早就拿好了筷子,站在一边,伸长了脖子,直咽口水。

    沈小西笑了,她也好久没吃土豆丝了,还真有些想念,刚要将菜品盛出,突然前面大堂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小西,小西——”

    “是李泰!”沈小西心中一喜,放下手里的锅铲,从后厨直奔大堂而去。

    老夫妇俩和柱子哥也暂时放下肚里的馋虫,随即跟了出去。看样子,自打沈小西来到“天下客”,这个酒楼便跟皇宫扯上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喽。

    却说魏王李泰,那日将沈小西从太子东宫送回后,一直对沈小西给自己的鼓励无比努力,少了些许的自怨自艾,多了几分勤勉、几分追求。平日里继续饱读诗书,虽说心胸依旧闲云野鹤,但面子上还是勤奋与李世民的朝堂和御书房。只因太子爷一直卧床养伤,自己又深受父皇宠爱,一身的见识才华,自当替父皇分忧才是啊!

    因为种种政务的忙碌,自然少了出宫来相会沈小西的时间。但李泰没有一日无不思念记挂着这位红颜知己,心中的佳人。

    这日,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李泰,忙完了政务,趁午膳的时间,寻着思念,又来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沈小西的“天下客”。

    一抬头,仿佛不认识了一般。只见焕然一新的“天下客”,竟加盖成了两层的酒楼,虽然午饭时间已过,酒楼中客人已走,但明显还是能感受到“天下客”的热闹与喧嚷。

    正门口的门楣上,赫然贴着一幅大红喜气对联。上联是:笑迎八方客!下联是:客自天下来!横批则是:天下客!

    好有气势的对联!估计又是出自沈小西的手笔吧!

    李泰欣赏着,默默在心中赞许,在门口驻足了好一阵子,这才迈进了大堂,呼喊沈小西。

    此刻,服务员们都下去休息了,大堂里收拾整洁,只有胖胖的李泰一人。

    “李泰,你怎么来了?”沈小西素来与李泰交好,现下又没旁的皇宫贵戚,便直呼其名,倒也显得亲切。

    李泰倒也习惯了沈小西这般称呼,毕竟那日狩猎场上,二人独处之时,早已关系融洽,彼此交心,相互呼名,毫无芥蒂。

    “好哇,你让本王用功,自己却躲在这发财呀!”李泰环视着大堂的四周,奇妙的装修,故意奚落给沈小西。

    “哪有,我们只是混口饭吃,哪像你们这般锦衣玉食、无忧无虑!”沈小西听出李泰的故意,也故意板起小脸,奚落起李泰来。

    “瞧你说的,本王这可是舍弃了午膳的时间,来探望你的,一会儿还得回去处理公文。”李泰见沈小西有些嗔怨的言语,不由心软了下来,嘟着胖胖的圆脸,哄着沈小西。

    “原来你没吃饭呀!干嘛不早说!你这么虚,不吃饭会头晕、血糖低的。”沈小西听说李泰是占用了午膳的时间,出宫来看她,不由心中一阵感动。想着这个小胖子忙了一上午的政务,又出宫走了那么远的路,一会儿还得赶回去,只为抽空来看自己一眼。沈小西的心里酸溜溜的。

    “你随我上楼吧!”沈小西一边想着李泰的好,一边带李泰上了二楼雅座,选了一个小包雅间“听竹”,先让李泰坐下喝茶休息,自己则快步下楼。

    适才老夫俩和柱子哥都跟去了大堂,也见到了魏王李泰,不知李泰突然来访有何用意。这会子,三人都在大堂站着,只等沈小西下楼。

    “大叔大婶,还有柱子哥,大家忙了一上午都饿了,你们先吃吧,不要等我了。我盛些饭菜上楼拿与魏王。”沈小西说完便快步走向后厨,将锅中依旧香气四溢、热气腾腾的醋溜土豆丝分成两份,盛与盘中。

    自己端了其中一盘,又取了些米饭主食,便轻快的上楼了。

    见沈小西和魏王可能有话要谈,老夫妇俩和柱子哥倒也心中有数,在大堂的一处卡座,三人静静坐下,品尝着沈小西刚刚烹制的美食“醋溜土豆丝”。

    “李泰,饿坏了吧?正好我也刚忙完,还没吃饭,你若不嫌弃,就一同用吧。”沈小西端着饭菜进了“听竹”厅。

    自打沈小西进门的那一刻起,李泰早就闻到了“醋溜土豆丝”的异香了。特别是此刻,他的胃里空空,要不是面子上硬撑着,恐怕早就饿得不行了。

    听沈小西这么真诚的一邀请,自然不客气起来,边帮沈小西接过碗筷,边笑嘻嘻的说:“哪里会嫌弃,小西你的手艺,便是本王的口福啦!”说完,李泰便端起饭碗,一边往嘴里送饭,一边伸出筷子直向“醋溜土豆丝”。

    “这是什么?这么这么好吃?本王怎么从未见过?”李泰狼吞虎咽的吃下第一口土豆丝后,精神为之一震,愣住了,问道。

    “这是我最新培育出来的物种,叫‘土豆’,是一道既可以做主食,又可以入菜的食物,有特别的功效,低热低糖、可以美容养颜、调节血脂和血糖,特别是对于像你这么肥胖的人,是最好的食物。”沈小西此刻又帮李泰夹了一筷子“醋溜土豆丝”,介绍道。

    李泰听得眼都直了,刚才那口吃得太快,现下是得好好品尝品尝。

    他细嚼慢咽的吃了第二口,爽脆的土豆丝,丝丝劲道,很有嚼劲,配合着米醋的酸爽和糖的棉醇续写,真是挂齿难忘,另有葱姜蒜的浓厚铺垫,让人回味无穷。

    “美味!真是太美味啦!”李泰闭上眼睛,好一阵陶醉。

    与此同时,楼下大堂的卡座中,老夫俩和柱子哥也正沉浸在土豆丝的美味中,口齿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让人欲罢不能。

    “小西,这土豆真开胃呀!比肉都好吃!”李泰吃着笑着。

    “瞧你说的,哪有那么夸张!”沈小西在一边斯文的吃着,一边不好意思的笑着。

    “对了李泰,最近怎么样?”沈小西边吃边问。

    “本王倒是还好,只是由于皇兄在养伤,自然是忙碌了些。皇兄的伤恢复得差不多了,本来是想今天一道喊他出宫。你也知道,一是皇嫂有了身孕,皇兄自然得陪伴照顾;二是皇兄大病初愈,怕是出宫太过招摇。所以本王就一个人来了。父皇每日都为国事操劳,最近,又……唉!”李泰吃着,说着,忽然欲言又止了。

    “出什么事了?”沈小西放下碗筷,急切的追问。

    “唉,出大事了!”李泰摇着头,一脸无奈的叹气道。

    (拜求推荐~~~拜求收藏~~~~明日开设第二卷,贞观十一年,且看沈小西大展身手,更多离奇故事,尽在《唐朝小厨娘》)

贞观十一年 第七十一章 大灾之年

    (《唐朝小厨娘》开第二卷啦!感谢亲们的一路支持,求收藏·求推荐!)

    唐·贞观十年入秋。关内、河东遭遇拜年不遇的蝗灾,颗粒无收,草木不生,浮尸遍地,饿殍遍野。虽然李世民已下令减免赋税、大开国库、放粮赈灾,但无奈杯水车薪,加之地方官员层层克扣盘剥,使得灾民的生活是苦不堪言:背井离乡,沿途乞讨,大批的流民正涌入盛京。

    眼下已过正月,正是贞观十一年岁首,陕西的冬天寒冷无比,大批逃荒的流民被禁卫军挡在长安城外:风餐露宿、朝不保夕、衣不蔽体、病无所医,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病死的病死。

    大批的灾民聚集,也使得长安城外的治安变得异常混乱。有恶人趁乱抢夺偷盗,有商人趁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长安城已被解严,城中百姓,只许出、不许进。每每黄昏,家家户户闭门锁户,夜晚更是无人外出。

    沈小西和老夫妇俩前些日子正忙于“天下客”的整修,又加之城中守卫封锁消息,大家只知道最近秩序森严,却不明是何原因。

    那时长安城内的百姓,倒也安守本分,从不过多打听官方消息,只居囿于自家的一方小院,每天依旧过着各自的小日子。

    沈小西这个21世纪穿越来的姑娘,自然也是入乡随俗,从不多事。要不是今天魏王李泰前来,恐怕她还不知道短短数月,外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既然如此,陛下有何举措?”沈小西听完李泰长长的讲述,关切的问道。

    “灾荒严重、灾民又来势汹汹,父皇暂时还未想到什么好办法,朝中各位大臣也都束手无策。去年大开国库、赈济灾民,现在才刚过正月,今年的粮食还未收上来,国库的存粮已尽,库中已是空空如也!唉!”李泰叹道。

    听到这里,沈小西低头不语,陷入了沉思。

    此时,窗外的西北风在呼呼的刮着,沈小西下意识的缩着脖子,拢了拢胸口的衣衫。

    好冷的天啊!便是在四面是墙的屋内,都觉手脚寒凉。可叹那城外的灾民,竟缺衣少食的在寒风中等死!

    历史上不是说唐太宗李世民时期乃“贞观盛世”国泰民安吗!怎么会有这么一段呀!哦!想起来了,好像贞观大事记里是有那么一句话的记载:关内、河东灾荒,大疫。其他的就一点印象都没有了。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度过的呀?古人真是的,说话这么简单,一点都不细致,害得我一点准备都没有。对了,要照这么下去的话,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大灾之后还会有大疫呀!我的天呐!怎么都让我赶上了!得赶紧想办法应对!沈小西的思绪在飘渺着。

    “小西,小西,你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李泰用手在沈小西迷离的大眼睛前晃了晃,问道。

    “我在帮陛下想办法。”沈小西托着腮,淡淡的说。

    “算了吧,父皇和满朝的文武都毫无对策的事,你也能有办法?还是安心经营好‘天下客’,这也算是一方乐土了。”李泰摇摇头说。

    沈小西不理会李泰,刚才见到李泰的那股亲切劲儿,这会子全被灾民一事给冲淡了,她现在满脑子都是如何帮李世民度过这个难关,现在是大灾,过后就是大疫呀!

    沈小西不敢说,生怕自己对历史的预知,会带给李世民更大的忧心,更怕自己的预知结果,会遭来杀身之祸。

    她抬起头,目光游离,刚做好的“醋溜土豆丝”,此刻也提不起她任何的胃口。

    忽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那盘“醋溜土豆丝”上。刚才还黯然无神的大眼睛,此刻立即有了光芒。

    “李泰,我有办法了!”沈小西兴奋的站了起来。

    “哦?!”李泰显然是没反应过来,愣愣的看着面前的沈小西。

    “可以种植土豆!”沈小西激动的说。

    “土豆?”李泰还是不明白沈小西的意思,灾民怎么就和土豆扯上关系了呢?

    “你快跟我来!”沈小西此刻拉着李泰的手就往“听竹”厅外走,忘记了穿外套,忘记了外面的寒冷,急匆匆的下楼,急匆匆的一路小跑,绕到“天下客”的后院。

    “你看!”沈小西拉着李泰跑到了她的土豆试验田旁,不顾寒风呼啸的凛冽,指着那一大片枝繁叶茂的土豆,得意的说。

    “这是?”李泰只见眼前一大片茂密的枝叶,很是疑惑不解。

    “这一大片就是我培植的土豆,上面是枝叶,地底下就是你刚才吃的土豆了。你现在看到的这一大片,其实是我用四个种薯培育出来的,土豆抗病虫害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强,最主要的是它的产量惊人,一亩地的土豆,大概能产出3000斤。三个月,只需三个月便可成熟。我当时培育时,季节不对,都能成功,眼下正是土豆育种的正确时节,只需推广种植,三个月便可解我大唐困惑!”沈小西一边用颤抖的小手抓住李泰的大手,一边用颤抖的声音给李泰讲解着。

    李泰心中一惊,刚才沈小西在餐桌上便讲过,土豆不仅可以入菜,还能当主食,而且还有那么一大堆的好处。现在又听沈小西说种植收获的事,四个土豆便可长出这么一大片。算算现在是二月,再过三个月,也就是五月便可丰收,那个时候今年的夏粮还未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段。眼下,若真的如沈小西所说,真能成功种植土豆,最起码父皇忧心的库粮问题,便可解决了。

    想到这,李泰心中大喜,顾不得男女授受不亲,一把拉过身边的沈小西,捧着她的手放在胸前,激动的问:“小西,真的吗?你说的是真的吗?”

    “嗯,放心吧!我亲自做过实验,绝对没问题!”沈小西望着李泰认真的样子,也捧着李泰的大手,重重的点了点头。

    “太好了,你且这就随我入宫,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皇!”李泰恨不得此刻就带着沈小西飞入皇宫。

    “等下,等我带上土豆一起去,这样更有说服力!”沈小西也是心急如焚,早一点把对策告诉李世民,也就早一点解救灾民于水火呀!

    她跑到厨房,带上了刚才从地里新摘的土豆,又跑上二楼雅间,将“醋溜土豆丝”打包了一碗,又向老夫妇俩辞别,这才风风火火的随魏王李泰一路向宫中去了。

    (拜求收藏~~~拜求推荐~~~)

贞观十一年 第七十二章 小厨娘初建奇功1

    此刻的皇宫中,李世民正在御书房中和众位大臣继续商讨灾民一事,面前已是一大堆如山的奏折,全是上报灾民情况的。

    “魏丞相,此事你怎么看?”李世民皱着眉头,望着如山的奏折,心急如焚的询问魏征。

    记得长孙皇后在世时,曾多次向李世民进言,一定要多听魏征的谏策,魏征实乃忠臣是也!临终前也一再恳求李世民保留魏征的进谏臣位,足矣可见魏征的忠诚之心。

    眼下,面对如此灾情,李世民多想魏征能为他出谋划策呀!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应打开城门,接应灾民!”魏征道。

    “不可呀,万万不可呀!陛下!”长孙无忌在一旁急忙劝道,“陛下,眼下灾民数量庞大,人员复杂,又在城外聚集数日,现下若是开城,唯恐灾民大肆涌入,危及我皇城的秩序,造成百姓恐慌,我国库又亏空殆尽,颗粒无有,若是大批灾民暴动,后果不堪设想啊!”

    “陛下,长孙大人所言极是啊!万万不可开门,此事方需从长计议呀!”房玄龄上前一步道。

    “陛下,臣以为大开城门,迎灾民入内,实属我大唐仁德之举,大开城门,让灾民安置于城中各类驿馆,再由各阶层官员进行管理,也不失我大唐体面呀!灾民一定会体己陛下苦心,定会秩序井然呀!”魏征见有人反对,继续阐述着自己的论断。

    “魏大人,恐怕打开城门后,就由不得你做主了吧!那灾民一个个饿得眼都绿了,像狼一般的冲进来,你还能给他们安置?还谈何体面呀!到头来,到是我城中百姓受苦,家家闭门锁户,恐受强抢呀!”尉迟敬德生怕李世民听了魏征的谏言,开了城门,造成混乱的局面,赶忙上前阻止。

    “他奶奶的,谁敢暴乱,俺第一个冲上去砍了他!魏公,俺支持你,那灾民在外面又冷又饿的,还病着,尔等谁家没个老小,若是自家亲戚在这冰天雪地里,长孙大人、房公、还有尉迟兄,你们于心何忍啊!俺程咬金就在城门口守着,大门一开,看谁敢乱!”程咬金实在听不下去了,要依他这个火爆脾气,早就打开城门了,费这么多口沫作甚呐!程咬金向魏征凑近了些,瞪着俩眼珠子,一脸的正气凛然。

    “陛下,臣以为……”又有大臣上表。

    李世民闭上眼睛,眉头拧得更紧了,他一边听着众位大臣的上奏,一边暗自分析着:说来说去,还是各分两派!一派主迎,一派反对。这城门是开也不是,关也不是,唉!总不能老这么僵着吧!唉!文武百官,竟无一人能帮朕分忧呀!

    正焦虑烦躁之时,只听御书房门外一阵喧闹。

    “德公公,您就让小西进去吧!我们真有要事要面见父皇!”李泰在门卫苦苦哀求。

    “魏王殿下,陛下此刻正在和大臣们商议要事,吩咐下来,任何人不得打扰。魏王殿下若是要面见,奴才我这就进去通报,小西姑娘便在此静候吧,实在别为难奴才!”德公公好言好语的劝说。

    “德公公,我有陛下钦赐的玉腰牌,您忘了吗?陛下金口玉言,小西可以随意出入皇宫的!”沈小西见德公公不让她面圣,一时心急,竟把李世民钦此的玉腰牌也拿了出来。

    “门外何人在此喧哗啊?”李世民和众位大臣听到外面的喧嚷,不由高声发问。

    “陛下,民女小西,前来为陛下分忧!”沈小西听到李世民的声音,一边和德公公周旋,一边高声应和道。

    听到沈小西的声音,李世民眉头不由舒展了开来。还记得那日太子爷病重,是沈小西出手相助,当日沈小西临别时,不要任何赏赐,只求能有机会替朕分忧!朕怎么把她这个小机灵鬼给忘了,她可是我大唐的奇女子呀!

    “是小西吗?快快进来!”李世民心中一喜,高声道。

    听到李世民的呼唤,沈小西可开心了,朝德公公扮了个鬼脸,心想:让你拦我?现在陛下亲自召唤了吧!

    德公公听到李世民的声音,自然低头请沈小西和魏王李泰进了御书房的大门。

    沈小西怀抱着土豆和打包的“醋溜土豆丝”,和魏王李泰一道,并肩进了御书房。

    “儿臣参见父皇。民女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泰带着沈小西一起向李世民行礼。

    “快起来!泰儿,你怎么把小西找来了?朕竟一时忘了小西。”李世民对李泰说。

    “启禀父皇,小西有妙策,可解父皇心忧!”李泰急忙道。

    “哦?小西?快说说,你有何妙计?”李世民听说沈小西有办法,立刻来了精神。在场的一干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