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寒门农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不太喜欢大伯母和三婶,但对于她们的孩子初夏也没有厌恶。
小桂花手里玩着泥巴,将头扭过来,“初夏姐姐,有什么好吃的,我怎么没有看到呀?”
“哼,她能有什么好吃的”,栓子接着小桂花的话说道。
由于家里只有栓子这一个男孩,被人宠着,平时有什么好吃的,老头老太太宠着孙子,基本都偷着给了,其他的孩子是吃不到的,所以,在栓子的眼里,只有老太太大伯母她们有好吃的东西。要是初夏那里有好吃的东西,奶和娘早就给她了。
“那小桂花把手洗干净,姐姐就拿给你吃好不好。”
初夏打了点水,自己也需要洗手,小桂花抵不过吃的诱惑,将手中的泥巴一扔,也跑到初夏的身边蹲下来,学着初夏的样子有模有样的洗起手来。
初夏见小桂花洗干净了,才从竹篮里拿出几颗覆盆子给她,“给,吃吧。”
小桂花许是没见过这东西,看了两秒才拿起一颗往嘴里喂,吃完后眨巴着眼睛叫着“好甜呀,好好吃。”
“好吃那我再给你拿点。”
地上的栓子见小桂花吃的那么甜,也站了起来,“骗人,怎么可能有奶买给我的白…白糖糕好吃”,虽然说着这样的话,可初夏却看他眼巴巴的盯着小桂花。
“栓子要不要尝尝?”初夏还是又问了一遍,自己吃了几颗,给他也递过去一颗。
“我不要!”栓子伸手将初夏手中的覆盆子打掉,“这些都应该是我的,我不要给你们吃。”
在他的世界里,他是这个家的孙子,好吃的东西就应该都是自己的,这是娘说的,发完脾气后,他将初夏放置在一旁的竹篮推翻,就往屋里跑。
“你…。”初夏吐吐气将东西捡起来,不和小孩子一般见识。
给了一些给小桂花,她才拿着剩下的进了自家偏房,刘氏见她拿着东西进来说道:“又去哪里了?这拿的什么东西?”
“娘,我看路边有成熟的果实,就摘了一些回来,可好吃了,你尝尝。”
“路边的东西不要随便乱吃,你看你大娘家的大牛,摘了毒菇回来,一家人吃的上吐下血,去大夫那里开了好几副药,差点命就没了。”
初夏忘了一茬,她一个小孩子,这种陌生的可能她们连名字都叫不出来的东西,自己拿来说可以吃,刘氏肯定是不信的,说不定还会让自己把这些东西扔掉。
她急中生智的说:“这东西可以吃,是顾大叔告诉我的,我还看见他用这泡酒来着,顾大叔是大夫,总不会弄错吧。”
“真的吗?顾大夫拿这泡酒?”
“嗯。”
初夏说的顾大叔,则是张家村的老大夫,快六十岁了,本来住在村子里,被儿子给接到镇上住了,刚搬没几天,她说是顾大夫说的,是她突然想到的,不找个有信服力的人,刘氏肯定不会相信她说的话。
“我不骗你,娘你常常看嘛。”
果然刘氏的疑惑稍微降了下来,拿起一颗放到嘴里尝着,“味道好像是还不错。”
“我就说好吃吧。”
“以后可不要随便摘路边的果子了,不小心吃出问题咋办。”
“我知道了,娘,肯定不会的。”
初夏将装覆盆子的竹篮放到桌面上,想让张安民回来后也尝尝,要是喜欢,她还想去多摘一些回来泡酒给张安民喝。
“初夏,你帮娘去田里给你爷、大伯和爹送点水和饭可以吗?”,刘氏递给初夏三个水囊和被麻布盖着的馒头咸菜,有的时候为了节约干活的时间,饭都是直接送过去吃的。
“没问题,娘。”
“知道咱家的地在哪里吗?”
“知道,之前娘送水的时候不是带我去过一次吗。”
第八章 送饭
初夏踮着脚取下挂在墙上的斗笠,这是她让张安民帮忙做的,用来遮挡太阳,这种斗笠有着很宽的边沿,用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村里的人都是用来下雨的时候遮挡雨用的,到了她这里,则成为了遮阳的好物什。
刘氏本来想自己送过去的,可家里的杂事太多,下午收绣品的人就要来了,自己还剩下一点没完工,想抓紧时间在人来之前把绣花给做完,这才让初夏去给送吃的和水。
初夏戴好斗笠对着刘氏说了一声“娘,我走了”,拿着东西就出了门,正好碰上洗衣裳回来的小娟,“小娟姐”,她叫了一声。
小娟点了点头,端着衣裳从她旁边走过,初夏已经见怪不怪。
小娟虽然比她大四岁,但个头却高不了多少,在她的印象里,小娟基本上很少说话,有点露怯,家里稍微来个人,马上就躲到了角落里,整天只知道闷头干活,洗衣做针线,还要帮忙带栓子,算小半个大人了,因为有了她这个帮手,所以大伯母相比于刘氏,则要轻松许多。
但蔡氏喜欢的是孙子,孙女对他而言,则是迟早要泼出去的水,大伯母早年还没有生下栓子时,没少受蔡氏的白眼,本来想着大丫之后能生个儿子,没想到老二还是个丫头片子,由此从小对小娟也不太喜欢,本来女孩子的地位就不高,最后有了栓子,小娟在大伯母的家里存在感就更低了,好几次听见大伯母责骂她。
最后的命运就是到了十几岁,找个人家嫁了,然后过起生儿育女,男耕女织的日子,这也是大多数农家女孩子的轨迹。
十几岁的女孩在前世还是含苞待放的年龄,而放在古代,有的甚至连昙花一现的机会都没有,就过早的凋零。
哎,真是命不由我。
她还没感叹完,身后就想起了大伯母尖细的声音,“洗个衣裳你要洗到落山啊,晾完衣服赶紧照看栓子。”
看来重生也是个技术活,还好她有个温柔善良的娘。
她的记忆好,虽然刘氏之前只领着她去过一次自家的地,但是她却能依着记忆找过去。
正是农忙,大人们都在忙着收割,也有十几岁的孩子在田里帮忙,也有大人在树荫底下歇息,看见她拎着东西过来笑着说道:“小夏啊,你来做啥呀?”
“伯伯好,我来给我爷和爹送饭。”
有人看见她头上戴的斗笠打趣,“这又没有下雨,你带着斗笠做啥哩?”
初夏从田埂上迈过去,转过头对着说话的人道:“太阳大,用来遮太阳的,要不然就得晒成黑泥鳅了。”
虽然现在本身就挺黑的。
初夏又走了一会儿,视野中才出现了熟悉的身影,她将东西搁到地上,手放在嘴边做成一个喇叭状,喊了好几声,田里的张安民才直起腰发现她。
张老爷子、张安平和张安民三人从田里走上来,寻了田边的一颗树,将农具搁到一旁,坐到地上,张安民接过初夏手中的东西,“怎么是你送来的,你娘呢?”
“娘在家里做绣活呢。”
张安民黝黑的脸上透出两坨高原红,是长时间在高温下被晒的,他将水囊递给张老爷子和张安平,“爹、大哥喝水。”
张老爷子坐在地上明显是累了的样子,而张安平则是直接躺在了地上,两人接过水后,咕哝咕哝一下就喝了半袋。
张安民也喝了几口水,将刘氏准备好的饭菜给拿了出来,六个杂粮馍馍和自家腌制的咸菜,给张老爷子和张安平一人分了两个,分好后才各自吃起饭来,而这时,田里还有不少的人还在继续忙着农活。
桃花村分地以人口来分,每六年分一次,六岁以上的男子可得一段(相当于三亩地),女子为其一半,按这个要求来分张家总共分得二十亩地,其中有十亩是旱地,十亩水地。
这个时代的农田主要种植稻、黍、稷、麦、菽、麻六种主要作物,现在是夏季,地里正在收割菽(大豆),收来的大豆除了挑选颗粒饱满的豆子留做来年的种子外,其余的基本上都卖掉,一亩产量大概是六百斤左右,这还是在产量比较好的情况下,大豆的产油量并不算很高,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主要还是依靠着油菜籽炼油,而大豆主要用来制作豆制品,所以价格并不算很高,市价两文一斤,按最高的产量将这些大豆都卖出去,也只有十二两左右。
这个收入还要除开买农具的开销,田赋的支出,要想产量高,肥料偶尔也是要投入的,减下这些开销,收获大豆所剩下的银子能有七八两就不错了。
这些都是初夏当好奇宝宝,发挥十万个为什么的精神从张安民那里问出来的,知道后的初夏就郁闷了,照这样看来,种地确实辛苦又发不了财,只能图个温饱,怪不得古代的男人都想着走仕途,升官发财,这确实是农家人摆脱贫困的好办法。
第九章 刺绣
望着眼前一览无余的农田,初夏幽幽的叹口气,听说过当官能发财的,也听过经商能致富的,可就是没听说过种田能成为有钱人的,按照这样子种田,估计三辈子张家也翻不了身,成为不了有钱人。
张安民偷偷的留了一个馍馍在篮子里,用麻布盖着,对着初夏小声的说道:“你拿回去吃。”
初夏摆摆手,表示自己不要,张安民用眼神示意,张老爷子在后面呢,不要让老爷子看见了。
看着张安民的举动,初夏心里觉得暖暖的,或许这就是做女儿被父母疼爱的感觉,即使条件不好,也想尽自己所能给到对方,而这时候张安民的衣衫被汗水浸湿,额头不停的在冒着汗珠,初夏心底想着,以后一定要让父母过上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
“行了,初夏你回去吧,这里热,碗筷爹下午给你捎回去”,怕初夏热着,张安民催着她回家。
虽然家里也热,好不了多少,初夏嘴上还是应着:“爷,大伯,爹,那我先回去了。”
“嗯,别在路上贪玩”,听见初夏要回去,一直没说话的张老爷子交代了一句。
回去搁下东西,初夏打算将覆盆子用水洗净拿来泡酒,一看,装覆盆子的竹篮不见了,奇怪,东西哪里去了。
她绕到后院,看见刘氏正在后院的边上摘野菜,看来是打算做她们吃的午饭,“娘,有没有看见我拿回来的覆盆子?”
“栓子说你藏了好吃的,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就是你说的那什么覆盆子,你奶过来拿给栓子了。”
原来栓子发了一通脾气跑走后,心里面还惦记着初夏说的好吃的东西,这个年代小孩子也没有什么吃的,偶尔逢年过节或者去镇上赶集才能吃点白糖糕、糖葫芦之类的,这已经算不错了。
所以栓子看初夏和小桂花吃的开心的样子,能不嘴馋吗?小家伙憋着口气,等蔡氏回来,马上跑到老太太那里告状。
虽然各家也有私房钱,但都在蔡氏眼皮子底下,能有多少她不知道?恐怕老二家是穷的,这会子有闲银子买吃食,不用说,肯定是买来给初夏那丫头吃的,蔡氏心里就不喜欢老二张安民对初夏那样,一个女孩子,对她好有什么用?迟早是别人家的人,死是别人家的鬼,还不如给自己的乖孙子吃呢。
所以蔡氏牵着栓子来到老二那屋,本来以为是啥好东西,结果是树上没人摘的野果,和刘氏说了几句,就提着竹篓走了。
“全部拿走了吗?”
刘氏走过来将摘菜时卷起的裤腿放下,栓子要吃拿点走也可以,但没有想到蔡氏还是一如既往的偏着厉害,栓子嚷着要全拿走,蔡氏哄着栓子对着刘氏说道:“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让初夏那丫头再去摘,这我就拿给栓子了。”
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别拿呀!再不好的东西那也是自己辛苦半天弄来的!
“要不等娘下午忙完,帮你去摘点。”
“不用了娘,我自己去摘。”
前世的她挑食厉害,现在的她没得挑,活着最重要,那闹灾荒的时候,树皮草皮什么没被人扒着吃过,来到这里之后,一下子戒掉了她挑食的毛病,吃完刘氏做的午饭,她回到屋里,打算睡午觉。
午饭前后的两个时辰是最热的时候,什么也干不了,一般这个时候,她都会小睡一会儿,也许是长身体的缘故,她时常有犯困的感觉,中午休息会,这样下午也会精神好点儿。
她年龄比较小,刘氏又能干,家里能干的活基本上刘氏都承包了,虽然偶尔也会让她帮忙喂鸡,收衣裳,但都是一些比较轻松的活,除外之外刘氏也很少管她,相对来说,她的时间比较自由。
一觉醒来,屋里很安静,她下床穿上鞋,就看见刘氏在专心致志的绣花,一旁放着绣花的工具,绣花也是刘氏平日里常做的,能增加收入的来源之一。
比不上专门做刺绣的绣娘,刘氏做的刺绣就比较简单,采用绣花绷,用花样放在布上,花样上有针孔图形,一般用火油一点点,透过花样在布上留下花样的影子,然后用针按花样选择不同颜色的麻线绣出来,基本上绣的都是一些山水和花鸟。除了刘氏,大伯母和三婶也会做绣品,只不过两人的绣品没有刘氏做的好,就连小娟,也会绣一些不太复杂的绣品了,这基本上是每个女孩子出嫁前必须要学的东西。
初夏还小,刘氏现在还没有开始教她,只是她感兴趣,在旁边跟着看了一两回。
刘氏的动作比较快,大概两三天能完成一个绣品,完工的绣品会有专门的人来上门收取,刘氏的绣法好,绣品质量好,所以绣品的价格比其他人能高些,能卖到四十文左右,但是绣线和布都需要从其他地方购买,所以一个绣品实际上只能获利二十文到二十五文左右。
初夏心底是不希望刘氏做这个绣活的,因为绣活比较伤眼睛,但如果找不到其他赚钱的方法,估计刘氏是不会放弃绣花的。
初夏换了个小点的竹篮出了门,朝着上午采摘覆盆子的地方奔去。
发现覆盆子的时候,初夏是想着把大家没发现的覆盆子采摘下来当水果卖的,可她发现不太现实,一是东西太难保存,有冰箱的条件下也只能放个两三天,更别说在没有任何降温条件下的桃花村;二是镇上离这里太远,说不定还没有到镇上就坏掉了,而且这东西从本质上来说更趋近中药,所以,她也就放弃了,只是想摘一些,偶尔打打牙祭吃吃,主要是想着给张安民做养生的覆盆子酒。
第十章 准备捕鱼
离早上摘覆盆子的地方还有几十米远,她就看见远处不少和自己一样的小萝卜头正在灌木丛里寻找着什么,这里在村子的外围,平时大家玩耍也不会到这里来,不知道怎么这个时候都跑到这里来了。
“初夏,这里”,灌木丛旁边的小路上有个小姑娘叫着她的名字,朝她挥手。
“翠翠,你在这里干嘛?”初夏看见了熟悉的小伙伴,几步跑上前去。
“喏,我在摘这个红果子”,柳翠翠指着篮子里的东西。
她低头一看,这不是覆盆子吗?再看四周,小伙伴们的篮子,竹筐里面都装着不少的这个,这才明白,原来大家都在采摘这个,可他们又是怎么知道这个能吃的?
原来栓子从老太太蔡氏那里喜滋滋的拿到了覆盆子,马上就让大伯母给他装了满满的两兜,出门就向着小伙伴炫耀去了,其他的小毛孩羡慕的不行,问他哪里来的,他也说不明白,有的大孩子一见,这不就是长在山坡石块中的果子嘛,奔着地就来了,别的小伙伴一见,都跟了过来,这不就弄的全村的小孩都在漫山遍野的找覆盆子。
“姐,你赶快摘呀,要不等会就让别人给摘光了”,有个被晒的黑黑的小男童朝着柳翠翠叫道。
“好了,我马上来”,柳翠翠回着自家弟弟的话,又对着初夏道:“你也赶快摘,要不就没了,这个红果子可甜了。”
初夏看着柳翠翠走进了灌木丛,覆盆子并不常见,初夏溜达了几天,也就发现了两处,而眼前的这处,还算比较多的,只不过现在已经被人给摘了个七七八八没剩多少,她跟在柳翠翠的后面,也加入了采摘的大军之中。
“行了,这里已经没有了,咱们撤”,不知道摘了多久,像老大发号施令似的,某个人叫了声,率先向着村里跑去,呼啦啦的其他的小伙伴也跟着走了,人瞬间少了一半。
初夏和柳翠翠还有其他的几个人也打算回家,这里的东西就像遭受过洗劫般,一下子就没了,灌木丛也被踏出了几条路,果然一群小孩子的破坏力惊人。
柳翠翠看到初夏篮子里的覆盆子很少,从自己的框里抓了两把放到初夏的篮子里,初夏看见忙用手把篮挡在身后。
“我今天和我弟弟摘的可多了,你的很少,分点给你。”
“不用了,我这点够了,你拿回去分给你弟弟妹妹吧”,初夏拒绝,柳翠翠家比自己家条件更差,而她又是家里面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就她框里的那点,回去还不够分的。
柳翠翠见初夏不要,又想想自家情况,也就没有再说。
“柳翠翠,你怎么就没有说分点给我呢?”同行回去的狗蛋看着柳翠翠的竹筐说着,他虽然也摘了不少,可是一边吃一边摘,弄到最后也没留下几颗。
“这是我们辛苦摘的,你不是也摘了,干嘛找我姐姐要?”还没等柳翠翠说话,她的弟弟首先就不同意了。
男孩子调皮,爬树掏鸟,下河摸虾是常态,狗蛋是村子里的捣蛋鬼,正因为太皮了,门牙都缺了两颗,说话漏着风,狗蛋是遗腹子,她娘平时忙着生计很少管他,导致他穿的脏兮兮的,脸上像个小花猫,还时常挂着鼻涕。
“我摘的都被我吃光了”,狗蛋用袖子擦了擦鼻涕道。
初夏看了狗蛋一眼,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帕子递给他,“用这个擦吧。”
狗蛋愣了两秒还是将帕子接了过来,使劲的用帕子在鼻子上擦了几下,然后将帕子递给初夏,“还给你”。
初夏低头抓了一把覆盆子给到狗蛋,“帕子你留着吧,以后不要用袖子擦鼻涕了,不卫生。”
狗蛋有点不好意思的挠挠头,他知道这是初夏嫌他不太干净呢,平时娘很少管他这些,头一次被人这样说,他只能将握着帕子的手给收了回来,将帕子给攥在手里。
而初夏心里则合计着篮子里这么少的覆盆子够不够她泡酒的。
“爹”,初夏和柳翠翠它们在村口分开后就回到家,看见了院子里的农具,想着是不是张安民是不是回来了,试着叫了一声。
“叫你爹干啥呢”,老太太蔡氏这时候端着一个盆从屋里走出来。
“奶,我爹是不是回来了?”虽然不到日落,干活的人不回来是正常的,但她还是惹不住问了下。
蔡氏不耐烦道:“你爹在后院整理捕鱼的工具。”
因为蔡氏昨天的话,所以张老爷子今天要张安民早点回来,去河边捕几条鱼回来,最近忙农活人比较辛苦,加上小孙子也要补身体,捕鱼这活就落到了张安民的身上。
初夏听见蔡氏的话,就往后院跑去。
捕鱼一般有两种工具,一种用的箔筌渔具,这是一种用篾片、藤条制成的篓,把它放在浅水中或是水中杂草的边缘,放上鱼饵,可以使鱼虾入内。
而另一种就是用粗麻线制成的带有小孔的渔网线,此时张安民正坐着小凳在后面修补着破损的渔网线。
“爹,你等下是要去河边捕鱼吗?我能不能和你一起去?”
第十一章 发现鱼腥草
“你想去河边?”张安民问。
“对啊,我想和爹去河边看看,呆在家里太无聊了。”
初夏基本上已经摸清楚了桃花村的地形,村里面逛遍了也没有什么收获,还没去的地方,就只有河边和稍微有点远的鳌山了,她想去这两个地方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发家致富的法子。
“行,那你给爹做个小帮手,帮忙去挖点鱼饵。”
张安民所说的鱼饵,则是蚯蚓,初夏听见张安民的话,回屋放下篮子,拿着小铲来到院子外,随意找了块泥土比较湿润的土地就开始挖,轻而易举的就挖到了不少的蚯蚓,用竹筌装了起来。
修补好渔网,张安民带着捕鱼的工具、鱼篓等,初夏拿着竹筌,父女两人就朝着堤边走去,两人要去捕鱼的河叫做浏阳河,是汉江流经桃花村的一条分支,浏阳河的水比较深,岸边的水草也比较多,村里的小孩子们基本上只会在村里的小溪里玩,不会跑到这里,只有渔民或者像张安民这样捕鱼的村民才会来到这里。
来到河边,张安民嘱咐初夏不要玩水,就在岸边上看着,自己则忙着准备下水捕鱼。
“你就好好呆着,不要乱跑,等爹逮几条大鱼,晚上就有鱼吃了。”
“知道了爹,我就在附近转转,不要担心我,你赶快捕鱼吧,要不在晚点鱼儿们也要回家吃晚饭了”,初夏做了个鬼脸。
河边除开他们两,还有几个和他们一样的捕鱼的村民,初夏呆在岸边看了会,打算四处瞧瞧。
堤边虽然有些空地,但是土地不结粮食,上面长满了杂草和不知道名的野花,初夏边走边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