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良田锦绣:药香小农女-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对柳氏,她这个娘高看了两眼。

    没想到看她平日里不吭不响的,倒是个有主意的。

    “娘,是我想差了,还是你想的周到。”

    苏锦夏想通了,心里舒服了不少,大大方方的跟柳氏认了错。

    “傻丫头,你能想明白就好。不过,我还真怕你奶说我说你二姐让你干了活计。”

    本来柳氏是想等三丫病好了,再告诉庞氏说这络子是三丫打的。

    可想着早早说了,到时候大房三房闹起来,还能拿出来堵着他们的嘴。

    所以和二丫一商量,就决定说出来。

    不过她还真的不好说是三丫打的,庞氏维护子孙维护得很。

    要是说了是三丫打的,庞氏指不定会把她们娘几个说上半天。

    就连三丫估计也幸免不了。

    自打自家男人跟着那年轻寡妇跑了之后,她这两年没少被人念叨。

    她现在早就习惯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私自下了决定。

    再说了,二丫三丫都是自家闺女,这络子是谁打的又何妨?

    柳氏这么想,要是让苏锦夏知道肯定会再次暗骂自己小心眼儿,还不跟柳氏一条心。

    柳氏这么做没错,她是站在自家人的角度上做事的。

    只这一条就足以把苏锦夏说服。

    不过可惜了,苏锦夏此刻并不知道柳氏的想法。

    “娘这几年受苦了。”

    一个自家男人跟着寡妇跑了的女人,还带着四个孩子。

    又生在这封建的古代,可以想象这几年柳氏是怎么过来的。

    虽然庞氏是个好婆婆,平日里也不拿捏人,但始终护着他们一时,却护不了一世。

    要是庞氏再这么护下去,这个家的矛盾,肯定会更深。

    矛盾一深,到时候受难的必然是柳氏,还有他们姐弟四个。

    “为了你们几个,娘苦一点也没什么。”

    这两年的冷眼早就把她磨砺得不把什么事放在眼里。

    现在她这么活着,就是为了她这几个儿女。

    不看着她几个儿女成人成家,她怎敢不慢慢的忍受着?不把二房的担子给挑起来?

    更何况为了自己的儿女,她也不觉得有多苦。

    柳氏把话说明白了,苏锦夏也没再说什么。

    不过经过这场对话,她对柳氏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她万万没有想到,她这个平日里不爱吭声的娘倒是个有主意的。

    可揣摩着柳氏话里话外的意思,苏锦夏却发现柳氏好像并不是很信任庞氏。

    不信任庞氏会一直无条件的护着他们家。

    其实仔细一想也是,她家没了顶梁柱,几个孩子都还那么小。

    还三个女娃,用王氏的话来说,女娃就是赔钱货。

    他们家人多,干得又少,还要跟一家人挣口粮。

    再加上家里穷,久而久之,肯定惹得大房三房不痛快了。

    其实,他们现在已经不痛快了。

    三房王氏嘴上是个没把门的,有话就说。

    大房估计现在心里也气,但是碍于庞氏的面子没有闹出来。

    苏锦夏想,再过个一两年,要是大房跟着闹起来,她家在老苏家的日子就开始难过起来了。

    尤其是苏大郎成亲之后。

    苏大郎一成亲,有了孩子,家里人口更多。

    估计到时候家中更乱。

    苏锦夏分析着,渐渐地就睡了过去。

    第二天一早,她和前世一样早早地起了床。

    感觉身子好点儿了,不想在床上躺着,就跟柳氏说下炕走走。

    柳氏见她非要下炕,也不拦着,不过只允许她在屋里走走。

    苏锦夏知道自己的身子不能吹风,自然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不出五天,苏举人家的地窖就修好了。

    苏锦夏的病也好的差不多了。

    “我说的没错吧,你大伯娘其实也早就忍不住了,现在终于找个由头,就把话给说开了。”

    从正房回来,见苏锦夏坐在炕上打着络子。

    柳氏看了她一眼,脱鞋上了炕,开口第一句话就提到张氏。

    “还是娘有先见之明,让奶拿出络子堵上大房跟二房的嘴,要不然指不定今天要大闹上一场。”

    苏锦夏还没有开口说话,苏锦月先把话给接了过去。

    “虽说这次是堵住了大房三房的嘴,可这事一拉开个口子,以后就有得和他们熬了。”

    今天一大早,庞氏又给她做了碗白面条。

    大房那边一直忍着气没发,再加上前两天给大郎说亲的事失败了,大房就趁着这事把话给挑开了。

    张氏当着全家的面在吃早饭的时候,抱怨起来。

    虽没指名道姓说到二房,但只要人不傻就能听出来张氏话里有话。

    庞氏气得骂了张氏两句。

    可张氏这次估计是真的生气了,回了两句嘴。

    王氏见势也跟着在底下说着风凉话,只把庞氏气得撂了筷子。

    然后把络子拿出来堵上了张氏的嘴。

    有了络子,张氏倒是个聪明的,立马闭上了嘴。

    没有张氏撑着,王氏也蹦跶不了,被庞氏骂了两句不敢再吱声。

    “哼,大郎自己眼光高,看上了孙家二丫,人家孙家嫌弃咱老苏家穷,不愿意结这门亲事,他倒是怪起咱家拖了家里后腿。就算是没咱家,老苏家还不是照样穷。”

正文 第十一章 提了一嘴

    一听苏锦夏说到这儿,苏锦月心里就不舒服,气得骂了起来。

    “这话你也就在咱们屋里说说,可千万别在外面说漏了嘴,再给大房里的人听见。”

    拿出络子,虽说暂时堵住了大房三房的嘴,接下来应该能清净一段日子。

    但三丫话说的没错,大房已经撕开了一个口子,等过一阵子估计就好不起来了。

    “就兴他们说,咱们就要夹起尾巴做人。”

    被柳氏这么一说,苏锦月越想越伤心。

    仿似受了天大的委屈,嘟囔一句,豆大的泪珠子直往下掉。

    “好了,别哭了,都怨娘,娘不中用。”

    这两年,不仅她受磋磨,家里几个孩子也跟着受磋磨。

    几个孩子又都是懂事的,想必这两年也受了不少委屈。

    平日里不吭不声的忍着,现在却受不住了。

    柳氏见二丫哭,心里也跟着难受,不一会儿就红了眼睛。

    “娘,要不咱们家等明年开春从家里分出去吧,五丫也大了,也能跟着打络子,咱们家再佃上两亩地,到时候养活自己肯定没问题。”

    分家的事,苏锦夏这几天一直在心里想着。

    她有手艺,本来是想带着整个老苏家脱贫致富的。

    可大房三房的人实在是太招人嫌,就想着把自家分出去。

    至于庞氏对她家的好,苏锦夏又不是知恩不报的,想着以后,肯定孝敬她。

    之前分家的事,她不好开口,怕遭柳氏的反对。

    而现在正好碰见这事,苏锦夏就趁机提了一嘴。

    成不成倒是无所谓,先给柳氏打个预防针。

    反正她是下定决心要分家,柳氏愿不愿意,她可不管。

    “分家?这事可得好好让我想想。”

    苏锦夏说完分家的事,苏锦月和柳氏都愣住了。

    苏锦月也不哭了,用袖子擦了擦眼泪,看向柳氏。

    她这副模样,可以看得出来,她也是想要分家的。

    而柳氏看了二丫一眼,又看向三丫,一脸的犹豫。

    想了片刻,才说出这一话。

    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说是好好想想。

    想想就想想吧,得了柳氏这样的回复,苏锦夏还算是满意。

    至少,对于分家的事,柳氏并不是很反对。

    苏锦夏猜想,她这么犹豫。

    一来是担心他们家分出去之后,是不是真能像她说的,自食其力养活他们一家人。二来是害怕庞氏拦着不同意。

    不过估计这个家也就庞氏一个不同意的,只要大方和三房合在一起,再给老爷子吹吹风,他们一家肯定会被撵出去。

    照这局势看,大房和三房已经合在了一起,估计正在密谋找个由头把他们二房给甩出去呢。

    这一点上,苏锦夏可是看了个明白。

    又养了两天的病,苏锦夏的病彻底的好了。

    可还是被柳氏命令着不许出门,现在天更冷了。

    外面的寒风恨不得把人的脸皮都给刮下来一层皮,就算是在屋里,也能听见大风把窗户边给刮得吱吱响。

    苏锦夏一家人除了每天干活,再也不出门了。

    都聚在了正房炕上打起了络子,好在正房现在白天也烧起了炕,倒不是很冷。

    打络子,能上手的都上手了。

    就是王氏在庞氏的看管下,也老老实实的待在屋子里。

    她开始打了几个络子,但都不尽人意。

    庞氏无法,只好让她给屋里的人烧火,端茶倒水。

    因为有新的络子打法,庞氏想多打点,不愿意早点去卖。

    就去了镇上买了一堆线,想着打上十天半个月,等筹办苏云康的婚礼之前再拿去卖。

    自然她的决定没人反驳。

    半个月后,苏家能用的女劳力一共打了五百二十个络子。

    庞氏把络子放在铺上花布的竹筐里,然后让苏云德和苏云康跟着就去了青云镇上卖。

    顺便去采买一些苏云康成亲用的东西。

    因为村里实在穷,婚礼一般都不大办。

    老苏家也就决定摆上六桌,只请一些血缘关系近的客人。

    庞氏三人一大早走着去的青山镇,直到过了晌午才回来。

    然后把一大家子叫到了正房。

    “一个络子卖了四文钱,一共卖了二两银子零八十文钱,除去买线的成本,净赚了一两六钱银子。”

    庞氏说起赚的钱,连眉梢上都止不住的露出喜悦。

    “这次能赚了这么多银子,也多亏了二丫,要不是她,咱们家也赚不了这么多钱。”

    庞氏说着,也不忘提及一下苏锦月,帮着二房说话。

    “老四结婚用的东西,我都差不多买好了,就等着过两天割上几斤猪肉,等成亲那天做上几桌菜。”

    一说到割猪肉做菜,苏锦夏很明显听到一屋子人咽口水的声音。

    猪肉可是个好东西。

    像老苏家除了逢年过节才能吃上猪肉,要是搁在平时是吃不上的。

    就算是逢年过节割猪肉,每个人也吃不了多少。

    毕竟整个老苏家这么多人,一斤猪肉,估计一个人也就能分上两块。

    还是薄薄的两片。

    “娘先吃饭吧,吃完饭再忙。”

    庞氏说完话,就让大家伙散了,然后就开始忙活起来。

    这边柳氏知道庞氏还没有吃饭就开始招呼着。

    庞氏见柳氏已经把饭给端了过来,就把手中的活计递给张氏。

    农村人虽说结婚讲求热闹,但因为没钱,也不铺张。

    就像苏云康成亲,庞氏就给他准备了两床新棉被,然后在家里挂上几段红绸。

    在他屋里摆上一对喜烛,贴上几对喜字就算收拾妥当了。

    又过了两天,庞氏让苏云德拉着架子车去了镇上买了些菜。

    冬天菜少,除了萝卜白菜就没有其他新鲜的蔬菜。

    索性,喜宴就做几个菜,庞氏又割上几块肉就弄妥当了。

    三天后,农历腊月初九,正是苏云康成亲的日子。

    一大早,苏家人早早起来忙活。

    苏云康换上被庞氏改了的喜袍,牵着从村长家借来的牛车,又跟了几个长辈、同辈去陈家村迎娶新娘子。

    苏云康一走,庞氏就领着张氏、柳氏、王氏,以及大丫、二丫在厨房里做起饭来。

    喜宴准备的菜很简单,一道萝卜素丸子,一道辣炒白菜,一道炖豆腐,一道大锅菜,以及杂粮馒头。

正文 第十二章 鸳鸯戏水

    喜宴虽简单,但量却很足,每一份都是用小陶盆盛放的。

    做饭期间,也有和老苏家关系好的四邻们来帮忙。

    可这点饭老苏家几个婆媳就能做好了,庞氏就没有让她们下手。

    陈家村离苏家村不远,但还要在那边接新媳妇,所以快晌午了,新娘子才被接来。

    新娘子蒙着红盖头,坐在牛车上,身上裹着大红棉被。

    到了苏家门口,牛车停下,那边大郎和二郎已经点起鞭炮。

    两挂鞭炮点完,苏云康把新媳妇背了起来,送到了正房堂屋。

    吉时已到,一对新人拜了天地,就进了新房。

    苏云康挑起盖头,喝下交杯酒,他出去招待客人。

    新媳妇留在了屋里,苏家几个姐妹也留在屋里陪着新媳妇。

    新媳妇名叫陈三娘,长得倒是不错,看样子也是能干的,不过却是个哑巴。

    还真是可惜了!

    苏锦夏腹议,这陈三娘要是个不哑的,就凭这模样,肯定能找个好家。

    不过也得亏她是个哑巴,要不然苏云康要娶个媳妇就难了。

    陈三娘虽是新嫁娘来到苏家坐在炕上倒不害羞,一直笑着望着站在炕下的苏家几姐妹。

    伸手拍了拍炕,示意让她们上炕坐着。

    因为不知道六桌喜宴够不够坐的,所以庞氏一早吩咐让她们姐妹几个先不要上桌。

    等看看有没有空座,要是有了,她再叫她们。

    所以这会儿没事干,屋里又冷,姐妹几个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苏锦笑第一个上了炕,见她上了炕,苏锦芳、苏锦兰也都跟着上了炕。

    苏锦夏是最后一个上炕的,她就坐在了新嫁娘的身边。

    然后自然而然的拉着陈三娘的手,笑道:“四婶儿长得可真好看。”

    苏锦夏这么一说,陈三娘脸红了红,笑笑。

    苏锦夏还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一旁的苏锦兰打断。

    “一个哑巴而已,长得好看又有什么用。”

    她这话一说,屋里的几个人脸色都不好看起来,尤其是陈三娘。

    苏锦夏明显感到她的手在听完苏锦兰的话后,僵了僵。

    “四妹,你不说话也没人当你是哑巴。”

    拍了拍陈三娘的手,安慰着她,苏锦夏看向苏锦兰怒道。

    “你算个什么东西,凭什么来教训我?一个快要死的病秧子,败家的赔钱货,有什么资格说我!再说了,她本来就是个哑巴,是个哑巴还不让人说了。你管得倒宽!”

    听苏锦夏夸陈三娘,苏锦兰不过是抱怨一句。

    没想到却惹来苏锦夏的怒斥。

    她苏锦夏算个什么东西,竟然敢训起她来。

    苏锦兰胸口瞬间升起一股气,指着苏锦夏骂道。

    “四妹,你说话能不能留点口德,什么叫三丫快死的病秧子,败家的赔钱货。你话是你能说的吗,好歹三丫也是你姐。还有四婶儿,她虽然不能说话,但耳朵又不聋,你说这话戳不戳人心窝子,也不知道大伯娘平日里是怎么教你的。”

    一看三丫被骂,苏锦月坐不住了。

    看苏锦兰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苏锦月怒斥道。

    “我娘是怎么教我的,用不着你管。她们本来就是一个病秧子一个哑巴,我乐意说。”

    看着苏锦月也拿话怼她,瞥了一眼坐在一旁默不吭声的大丫。

    苏锦兰心中更气,把矛头瞬间指向苏锦月。

    “二姐算了,和她计较这些干什么,大喜的日子,别再给四婶子添堵了。”

    苏锦兰说完话,苏锦月脸色更黑了。

    张嘴就要骂回去,被苏锦夏一把拦下。

    陈三娘一直坐在那里看着,眼中已经闪着泪光。

    估计她们几个再吵下去,指不定就哭了出来。

    所以苏锦夏才开口拦到。

    苏锦月见此,也不敢再骂回去,瞪了苏锦兰一眼便作罢。

    而苏锦兰估计也知道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不敢惹了新娘子哭,再惹到庞氏,不满的嘀咕两声就闭上了嘴。

    一时间屋里安静下来。

    苏锦夏握着陈三娘的手安慰道,一边伸出手指偷偷地给她摸了摸脉搏。

    摸完之后,苏锦夏悄悄抽出手来,心中有了结论。

    陈三娘应该是患有哑疾不像是天生就不能开口说话。

    这种情况应该是能治好的,不过治疗的药材太贵了,估计把这个家卖了都买不起治疗的药材。

    更何况还要针灸协助治疗,所以苏锦夏有心给她治疗,但此刻也无能为力。

    屋子里安静了片刻,庞氏就过来叫苏锦夏她们上桌吃饭。

    农村成亲没有那么多规矩,所以庞氏来的时候手里还端着饭,估计是怕新媳妇饿着。

    婚礼一直忙活到天黑才结束,一家人收拾收拾碗筷,接着又把借来的桌凳挨家挨户送过去。

    晚饭是吃得中午的剩菜,不过庞氏大约心情不错,还把剩下的一点五花肉给炒了。

    吃完饭各家各自散去。

    第二天一大早,是陈三娘认亲的日子。

    她早早的起来做好了饭菜,然后就在饭桌前把亲给认了。

    认亲就是把家中所有的人介绍给陈三娘,让陈三娘认认脸。

    认亲的时候,家中长辈是要准备礼物的。

    庞氏和苏老爷子一人给陈三娘包了一个大红包。

    大房张氏准备的是一块细棉布的尺头,给足了陈三娘面子。

    柳氏准备的是一对枕巾,上面绣着鸳鸯戏水,大红色的很是喜庆。

    这礼并不比细棉布的尺头轻多少。

    三房就比较抠了,只拿了一个荷包和一张手绢。

    再加上王氏女红实在不咋地,倒被庞氏逮着骂了两句。

    认了亲之后就是三天回门。

    回门那天,庞氏也不是小气的,给陈三娘和苏云康准备了满满一竹篓的东西,又捉了两只活鸡让他们带上。

    日子一天的过着,在庞氏的镇压下,整个老苏家的日子过得还算平稳。

    陈三娘虽是个哑巴,但却是个能干的。

    本来老苏家家里的做饭、洗衣服是四房轮着来。

    可陈三娘总是帮帮这个帮帮那个,因为活计不重,庞氏也不拦着。

    这样一来,很快陈三娘就在老苏家站稳了脚跟。

    日子到了腊月二十,眼看着就要过年了。

    老苏家的人全都忙活了起来。

正文 第十三章 山匪进村

    又因为今年是新媳妇进门的第一个年头,庞氏撂下话来,说这个年要好好的过。

    农家人累死累活一整年,就不是为了好好过个年吗?

    庞氏也舍得,杀了两只老公鸡,割了整整八斤的猪肉,还买了条鱼。

    过了小年,庞氏带着几个媳妇开始蒸馒头,蒸窝窝头。

    馒头是上供的,不过庞氏今年打算多蒸一锅,让一大家子都能吃上一个。

    今年过年有这么多吃的,大家伙干起活来比以往卖力多了。

    家里的纷争也少了很多。

    不仅家里的纷争少了,就连牧州府那边也稳定了下来。

    乌尔汗连攻两个月没有打下牧州府,退兵三十里,打算过完年再说。

    得到这个消息,大家伙本以为今年会过个安稳年,可偏偏到了大年二十七这天晚上却出事了。

    “老二家的,快,快,快拉着二丫三丫六丫去地窖躲躲。”

    庞氏敲响二房门的时候,一家人早就被外面的吵闹声给惊醒了。

    这时,柳氏已经穿好了衣服。

    听了庞氏的话,二话不说抱起四郎拉着六丫就往外走。

    苏锦夏和苏锦月跟在后头往后院快步走去。

    下了地窖,大丫四丫五丫还有陈三娘都在里面。

    “你们都在里面老实待着,千万别出声。老二家的,你给我看好他们了。”

    见他们都下了地窖,庞氏吩咐柳氏一声,不等柳氏回应,就慌慌张张把地窖口给盖了起来。

    接着苏锦夏又听了外面一阵轻响,就没了音。

    应该是庞氏走了!

    “二姐,这外面是咋了?是不是乌尔汗大军打过来了?”

    半夜惊醒,苏锦夏只听到外面吵吵的声音,然后在柳氏的督促下快速穿衣。

    中间不过五分钟就躲进了地窖里。

    现在她挨着苏锦月蹲在地窖角落里,小声问道。

    “应该不是,估计是来了山匪。”

    要是乌尔汗大军打过来了,估计奶也不会只让他们躲起来了。

    山匪?苏锦夏一听苏锦月这么一说,愣住了。

    因为她虽继承了苏锦夏的记忆,但最近一直选择性遗忘,现在一听苏锦月提到,她才想到大青山这一带是有山匪的。

    不过,这山匪咋这么猖狂了,以前只听到他们抢劫来往商客,可没听说过他们抢劫百姓。

    东安县的治安一直都还是很不错的。

    在地窖里躲了好一会儿,苏锦夏就听到老苏家院子里来了很多人。

    接着就是一阵鸡飞狗跳,还听到有人在地窖附近走来走去。

    躲在地窖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不过好在老苏家的地窖挖在放柴火的草棚子最里面,一般人很难发现。

    老苏家乱了一阵,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