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与君缘-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曾是裴昭的事怕是要永远埋葬在心底了,眼下最为要紧的便是要打听安国公府的情势如何,母亲还安好么?哥哥可回来了?还有外祖父与舅舅们,他们可发现她已不在人世,可看透了父亲的真实面目。

  ☆、第三章

  子衿将事情始末说明后,便欲走了。走前,子衿微含笑意,安慰道:“陛下即位三年,行事果断,赏罚分明,此次既已查明大人受了委屈,必会还你一个公道。”
  她这般说法本是欲定暮笙之心,好让她安安心心地养伤。然而这话落入暮笙的耳中,却不啻为惊雷。
  她死之时,分明方延平元年,陛下是去岁之秋登基的,临朝不过半年,落到子衿的口中,竟是即位三年。暮笙惊问:“现在是什么时候?”
  子衿怪异地看了她一眼,道:“延平三年四月初十。”说到此处,她忽想到薄太医先前是昏迷的,恍然以为她是想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便周到地添了一句:“大人昏迷了七个时辰。”
  暮笙的脸色倏然惨白,她死了两年了,竟已过去两年了!两年时间,能发生多少大事?她慌忙望向子衿,本欲问她如今安国公府是怎么一个情形,微微启开朱唇,对上子衿眼底那一抹精明的探究之色,暮笙及时地打住了话头,牵出一抹浅浅的笑,客气道:“多谢姑娘告知。”
  子衿微微一笑,起身福了一礼:“便不打扰大人休养了。”
  暮笙艰难地撑起了一些,歉然道:“卧伤在床,不好相送了,容我失礼,姑娘好走。”
  子衿走后,便未再现身。暮笙稍加思索便知,她必是奉命而来的,不然她身为御前侍奉之人,实在没有理由来探望她一个小小的太医。接下去数日,照顾她的是一名作阿芸的宫娥。小姑娘身量娇小、活泼善言,与暮笙很是相熟。暮笙装作不经意一般地问了安国公府的一些情形。
  阿芸便话唠一般地将她知道的都说了个遍:“安国公是陛下肱骨,我还远远地见过他一次呢,温文儒雅,风度从容,看过就忘不了。”
  暮笙含笑听着,又问:“听闻裴大公子不似其父文质彬彬,反与外家学了武功兵法,可是有什么缘故?”什么缘故,她自是知晓得清清楚楚,哥哥喜爱行军布阵,自小便想学外祖父,做一个保家卫国、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外祖父最疼他们兄妹,哥哥愿承他之志,他岂会不喜?得了父亲与母亲的同意,便将哥哥接到狄府,从小与几位表兄一同教养。
  阿芸摇了摇头,似有些疑惑:“倒是不知呢,裴大公子两年前入了御林,狄家也起复了,只是并不怎么荣耀,狄家儿郎之中没有身处要位之人呢。”
  得知哥哥与外祖家皆安好,暮笙稍稍安心了一些,正欲再试探母亲如何了,便见阿芸眼睛忽然明亮了起来,略带兴奋道:“裴三公子去年春闱拨得头筹,殿试点了状元,可谓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听闻他面貌俊秀,辞采出众,每有新句,不出一二日便得众人传唱。我也好想见一见呢。”
  裴铭?暮笙不安地蹙了下眉,裴铭是父亲一房妾侍所生,比她只小了一月,据闻他的母亲生他时难产过世了,府中谁都不会说起她,就连裴铭也如隐形人一般,在府中无声无息的,母亲并不苛待他,却也不疼爱,只照份例与他衣食银钱,父亲也甚少将目光投放在这庶出的幼子身上。
  这样默默无闻的一个人,却忽然一鸣惊人,暮笙总觉得怪怪的,她与裴铭极少碰面,十几年来却也没少见他,是一个十分沉默寡言之人,眉宇间总含着一抹噬人的阴郁,与阿芸口中为人注目的世家公子判若两人。
  这其中疑云重重,本身她之死便是最大的疑窦,只要解开父亲为何要杀她,余下的想必也能迎刃而解。暮笙笑了笑,亦作向往之色:“听你这般形容,我也想一睹裴三公子的风范了。”
  阿芸惊讶地望着她,叹道:“薄太医,你,终于像个女子了。”
  暮笙便有些心虚。她并不知原来的暮笙是什么样的,听子衿与阿芸的形容应当是在平日稍有些木讷,与寻常之事皆不上心,唯独痴迷医术的一个人。
  说来也怪,她还是裴昭之时,从未留心过医术,但那日,阿芸送了汤药来,她皱着眉试探着小小抿了一口,脑海中便立即闪现出这碗黑黢黢的汤药之中所用的药草,乃至每一味药的分量都能摸得准。阿芸来收药碗之时,她还不由自主地说了一句:“再加一钱甘草吧,太苦了。”
  那时阿芸也是如现在这般大惊失色,而后便笑嘻嘻地道:“还是头一回见薄太医怕苦呢。”
  原来的那位薄太医是不怕苦,但是她怕啊。暮笙也只笑笑,并没有说什么,时日一久,她的不同总会现出来,与其到时一味伪装解释,不如现在便坦然一些,让别人习惯。即便有人疑心她性情大变,还能说她不是薄暮笙么?只需寻个由头搪塞过去便是。
  就如此时,阿芸惊叹过后便又如常说了起来:“大人想见还不容易?寻一休沐日打听打听便是,我就不行了,不到年岁,是不能出宫的。”
  暮笙安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臂。说起来,大周比前朝不知开明了多少了,承平帝是女儿身,那时宰相谢恒亦是女子,两位一起致力于女子的地位提高,特设了鸾台上卿这一尊位,又经继元一朝,而今女子若有才华也可入朝为官,便如暮笙,就做了太医,若无那一死结,至多一年,她也是要入宦海沉浮的。
  只是,为保护大内的机密与安危,宫娥与宦官的监管仍是十分严格,进出宫宇亦设重重关卡,宫娥要出一趟宫,殊为不易。
  阿芸性情开朗,黯然了片刻,便又是活泼开朗的模样:“大人若亲眼见了,可要来告诉我,那裴三公子是不是真如传闻中所说的那般好。”
  暮笙笑着点点头:“好啊,我定不忘来告诉你。”她说着,不动声色地将话题转了开去,“说了裴大公子与裴三公子,裴二小姐呢?她如何了?哦,还有她的母亲?据闻安国公夫人年轻时候是一美人呢,不知到了暮年,是否风韵更盛。”
  阿芸不可思议地看着暮笙,慢慢地摇了摇头:“薄太医,你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啊。裴二小姐两年前便没了啊,二小姐过世不过三日,裴夫人便因哀痛过度,也跟着去了,此事在那时引起轩然大波,陛下还亲自登门祭拜,你……不知么?”
  母亲……已经过世了……暮笙愣愣的,胸口沉闷的几乎难以呼吸,喉咙就如被堵了一团棉花,她紧紧咬着牙,不让几欲奔溃的眼泪掉落。
  母亲已经不在了。她是有预感的,那时,母亲就在府中,还缠绵于病榻之上,父亲要对她下手再容易不过了。可当亲耳听到这消息,那一种几乎不能承受的悲痛却要将她压垮。她的母亲,世上最疼爱她的母亲,从来不会对她生气的母亲,那个温柔善良的母亲,她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暮笙掩在薄衾之下的手不住的颤抖,本就苍白的脸色更是毫无血色,阿芸骇了一跳,低声而胆怯地道:“薄太医,是我说错了什么么?”
  暮笙缓缓地望向她,一双如水一般清澈的眼眸竟无一丝华彩,就像一潭死水,阿芸怕极了,连声道:“薄太医?薄太医?”
  暮笙勉强牵出一个单薄的笑来,歉然道:“阿芸,我有些累了,想要睡一觉,你也去休息一下吧。”
  见她终于说话了,脸色也好了许多,不像方才那般苍白得吓人,阿芸舒了口气,忙不迭地点头:“您还在养伤,是该多歇歇的。您且安睡,到进药的时辰,我会唤您醒来的。”
  她一叠声儿地说完,为暮笙掩了掩绵衾,便轻手轻脚地退出去了。虽然十分的开朗活泼,却不失分寸。
  暮笙木然地看着门掩上,缓缓合了眼,苦涩悲痛的泪顺着眼睛如断珠一般淌落,很快便浸湿了她鬓角的黑发。
  人人皆道母亲年轻时是京中最美的姑娘。这世上,怕是再没有人比总缠在母亲身边的她更清楚母亲的美。那不是浮于皮囊之外的虚浮之美,母亲的动人在于她满腹诗书的韵味,在于她如沐春风一般的修养,更在于她如梅花一般傲然不折的秉性,像湖海一般包容的善心。
  暮笙觉得自己浑身的力气都被抽走了一般,心中是无法言说的悲恸,她不恨父亲杀了她,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她纵使不甘不愿,也无话可说。但此刻,当得知父亲同样残酷地杀了母亲,那密密麻麻的恨意便从心中无可抑制地疯长,她不能让母亲走得不明不白,不能让杀妻杀女的凶手风光地过他荣耀的人生。
  上天既没让她死,她便要将这一切弄清。她势必要给母亲,要给自己一个公道。

  ☆、第四章

  有些人一遇逆境,便永远垮下去了,有些人却越挫越勇,不甘落后。薄暮笙显然属于后者。
  她要弄清这一切,她要保护哥哥,她要揭穿父亲卑劣残忍的面目。
  要去做这些事,首先,她便要养好身子。那三十脊杖很让薄暮笙吃苦,单她所受的那五下,便让她饱尝筋骨剔落一般的痛,更何况三十下,是结结实实打在这具柔弱的躯体上的。
  先前的暮笙精通医术,不知是什么原因,她的脑海中也多了一整套精湛的医理,只细细感受背上伤口的疼痛程度,又给自己切一切脉,再看换下的纱布上血渍的量与分布便知大约何时能痊愈了。
  暮笙起初用的伤药是另一太医给的,之后便自己依着状况逐步改善跟着逐步改进了药方,还加了温补的药方,一起地补养着。三十脊杖非同小可,纵使这般精心调理,也在榻上卧了半月,方能下地,日后,恐怕还要留□□虚的弱症来。
  休养之事,慢慢来便是,横竖她通医术,往后再慢慢温补着,总会好的。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出宫去看看,不亲眼看过哥哥与外祖家境况,她委实不能放心,况且,安国公府之事,也不是住在宫中能理得请的。
  暮笙潜下心来安养,只想快快痊愈。
  夏日很快就来了,仿佛一夜之间,天便热了起来。背上已长出了点嫩嫩的新肉,叫热热的纱布一捂,奇痒难耐。暮笙这几日都睡不安稳。
  夜间辗转难眠,早上便醒得晚了些。暮笙睁开眼,天已大亮,她缓缓地舒了口气,感受了一下背部的创口,似乎比昨天要好一些,到底年轻,皮肉活。她慢慢动了下身子,预备起身,一转头,却见窗下的坐榻上,有一身着玄衣之人姿态沉静地坐在那里。
  暮笙的瞳孔倏然扩散,她忙掀了薄衾下榻,到那人的身前,恭敬地跪下:“臣拜见陛下。”
  孟脩祎本是望着窗外,这时回转过目光来,淡淡地看向暮笙。暮笙只觉得那一道并不强烈的视线有如实质一般,令人倍感威压。两年了,她的君威更重了。
  “你的伤养好了?”孟脩祎如清泉一般清亮的声音从她的头顶漫漫传来,暮笙微微抬起头来,看向她,大约是刚下朝,她一身华贵庄重的冕服,端厚凝重的玄色,刺着唯有天子方配用的章纹,宽大的衣袖从容地垂在身侧,半散落在坐榻上,平天冠脱了下来,随意地摆在几案上,光华四射的十二旒如断落的珠子一般毫无规则的散着。
  如此庄重肃穆的衣装在她的身上,却丝毫无亏她略带散漫疏懒的天性。
  暮笙垂下头去,恭敬回道:“多谢陛下关怀,臣已好了大半了,”她顿了顿,又道:“不知陛下驾临,未曾出迎,还望陛下恕罪。”她突然便来了,也未令人喊她醒,怠慢君王的罪名,她而今一个小小的太医可担不起,先说明了,也省得陛下一言不合便拿了此事来做罪名。
  头上传来一声讥讽的嗤笑,她的小心思显然没瞒过陛下,暮笙跪得更端正了一些,务必使自己看起来恭敬无比。
  “起身罢。”孟脩祎说道,又指身前的坐榻:“赐座。”
  暮笙站起了身,坐了下来,为免扯到伤口,将刚愈合的伤口撕裂,她动作有些缓慢。孟脩祎微微侧着头,饶有兴趣地看着。暮笙碰到她一丝同情也无的目光,不禁瞪了她一眼。孟脩祎神色一敛,眼中只带了一丝不悦,便显出让人心惊的重重威压来。
  暮笙猛然间醒悟,她已不是裴昭,陛下所有的纵容与爱惜都是与裴昭的,而她,不过是要仰仗她洗脱罪名,仰仗她存活的小太医。再不能如从前一般随意任性地面对她了。暮笙感到有些伤感,又有些解脱般的舒了口气。
  她们之间总要有个了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如现在这般相见不相识,倒也算一个完满的结局了。
  孟脩祎眼底显露出一丝疑惑,一丝探究,她看着暮笙,终于问道:“那日,你拦朕车驾所说的话,是谁教的?”
  暮笙心中顿时涌动起复杂的情愫,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她低垂了眼眸,平淡无奇地开口回道:“无人教臣,彼时臣命悬一线,见陛下圣驾,便想拼一拼,运道好,兴许能活一命,运道不好,也坏不过一个死字。”薄暮笙父母已逝,又无亲族,即便坏了事,也不怕牵累他人,这般说法,倒是合情合理。
  足以搪塞过去了。暮笙知道,陛下必然令人查探过,正因查探过,一无所获,她才会亲自来。然而,即便她亲自来,也绝不会看透事情真相。她所经历之事,太过离奇,太过匪夷所思。陛下……怎会想到,裴昭死后,她的灵魂跨越了两年时光,附到一个与她毫无关系的太医身上。
  孟脩祎精致的容颜上闪过片刻的惘然,一言不发地起身走了。暮笙也跟着起身,送她到门外,弯下身道:“臣恭送陛下。”
  孟脩祎的步子没有半刻停留,恍若未闻,稳稳地走离这座禁宫之中偏僻的小院。
  暮笙缓缓直起身,静静看着她挺直的背影出了那道古旧的门,看着门外的宦官忙不迭地掀开门帘,扶着她登车,她看着车驾远去,渐渐消失。
  暮笙慢慢地吐出一口浊气,扶着一旁的栏杆慢慢走回房去。陛下的平天冠还放在她房中的几案上,暮笙不由自主地探出手,碰了碰冠上的玉簪,玉质微凉的触觉透过她的指尖,直到了她的心里。
  景宸末年,先帝因病而逝,皇太女脩祎承天命即位,成了大周开国以来的第三位女帝。登基那一日,四夷宾服,八方来贺,她坐在安国公府的书房之中,都可听闻皇城中喧天的礼乐之声。
  这样的日子,她却在当晚召她去了她置在宫外的私邸中。她一面懊恼这人一刻不停的折腾,一面认命地换了衣衫,借着夜色的遮掩,就如与情郎半夜私会的小娘子一般匆匆溜出府去。
  到了私邸,便见陛下一身威严无上的大冕服,神色寂然地端坐在堂中的坐榻上,她听见响动,抬起头来,嘴角稍稍的弯起,勾起一个无比凄然的笑容:“昭儿,我没有父亲了。”那无比凄楚的声音,让她心中酸涩难忍,她这才发现,一月不见,陛下竟迅速地消瘦下来,如玉般风姿夺目的容颜万分憔悴。
  她不知如何安慰,便头一次主动伸出双臂,抱了抱她,陛下的身子拢在宽大的冕服之中,只有十分瘦削的一点,她难得温柔地轻抚她的后背,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她。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陛下终于回转了颜色,眉宇之间仍有郁色,却也舒展了不少。她出于好奇,碰了碰她冠上束发的玉簪,只一下,又想起这是天子的平天冠,忙又缩回了手。
  陛下一脸好笑地看着她,淡淡地道:“你怕什么?万里江山朕与你同有,盛世繁华朕与你共享,一根簪子罢了,你喜欢,赠你又何妨。”
  正是这一番话,她头一次肯定,陛下对她是动了真心的。
  然而……真心又如何,总有变的时候。有什么,能一层不变呢?当君王变心的时候,曾幸获她真心的人会有怎样的下场?
  不多时,便有尚衣局专司陛下衣冠的女御来取了平天冠走。暮笙到庭院中晒了一会儿太阳,待日头渐高,温暖的阳光逐渐灼热起来,她方走回房中。
  每一日都是这般,又过数日,太常寺派了人来,交予她升任她为医正的委任书。
  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既然她医术超群,陛下又查明了她煎错药的事乃廖太医设局陷害,医正之职,必然要落到她身上。
  连日以来,暮笙终于露出第一个真心的笑容。
  大周朝从前朝之制,太医署隶属太常寺,下设数司,有医师、太医、医正三等,医师数额不限,多为宦官宫娥治病,太医有三十,为各处贵人看诊,而最高明的医正只有四位,为免为人占用,唯有王朝最尊贵的夫妇方能指使得动。
  谁没有生老病死?有了这一重身份,要入狄府亦或安国公府便会容易得多。

  ☆、第五章

  医正品阶不高,不过正六品而已,然,其特殊的职权,使其受人尊重。
  一月之后,暮笙终于养好了伤,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官服,朝着太医署走去。
  太医署设在皇城西角,靠近内廷,便于内廷贵主随时宣召。暮笙到时,恰好点卯,众人一见她来,忙上前恭贺。建朝八十余年,二十岁的医正,薄暮笙是头一个,真可谓少年得意。暮笙笑着回礼,谦逊真挚:“不过是因祸得福罢了,论医术,暮笙怎比诸位前辈,往后还望诸位大人多加赐教。”
  一番话说得妥贴之极,对她年少而跃居高位不满的诸人心中舒坦了一些。然而,更多的是心存讶异之人,照着薄医正淡泊孤僻的性子,得人相贺,至多颔首致意便是了,怎会说出这番既恰当又能安抚人心的话来?莫不是鬼门关前晃过一圈,竟学会了人情世故?
  那位廖太医是不在了,暮笙支着耳朵,听众人言语,似乎是那一事并不如表面上看来的简单,似乎还有深一层的阴谋,只是廖太医在大牢中受刑不过,只忍不住说出一些,便咬舌自尽了,那医监倒是吐得干净,可惜并无值得注目的新供词。
  真有内情,怕不是太医署的众人所能知晓的了。暮笙摇了摇头,翻开医书,认真地看了起来。
  术业有专攻,她既做了医正,必要做好方好,不然出了事故,重则丧命,轻则丢官,都不是她能承受得起的。医者本就是个危险的行当,尤其医正,专为天家看诊,更是要万分小心。
  暮笙认认真真地看了一早上的医书,又拿了以往所录的脉案来看。很是奇怪,这些她都看得懂,往日从未接触过的东西,现在进入眼中,便如总打交道一般烂熟于心。自此,暮笙是真真切切地确认,薄暮笙那一身医术都落在了她身上。
  暮笙轻轻地松了口气,那便好,本事还在,纵使惹人怀疑,也不会穿帮了。遇上刺激,性格大改的人不是没有,继元朝的鸾台上卿广平君便是一个;开国宰相谢恒传闻也是,不过那是她发迹之前,彼时她尚是乡野草庐中一田园牧歌的隐士罢了,并无人留意,直到她建功立业,位极人臣,才隐隐有一些似是而非的传言。因而,谢相究竟是否有过性情大变不过是一则掩在迷雾当中无人说得明白的秘事。
  但,技艺是不会变的!技艺许多时候是可以证明一个人的身份的。不论是借尸还魂还是轮回之说都太过耸人听闻,想必无人能想到这上头去。
  暮笙放心地丢开医书,将过往的脉案都拿来仔仔细细地钻研了一番,别看脉案是小事。太医有时也会为朝中显贵看病,越是显赫的人家,越不会请外面的大夫。从脉案中可看出哪些人家,哪些官员生了什么病,还能触碰到有些世家内里腐朽肮脏的阴私。家宅不宁,外事不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都做不好,本事也有限。
  除此之外,官员之间也有相互荐太医的,由此也可看出哪些官员关系融洽。
  只要留心,不论身处何处,都能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条件,达成目的。
  暮笙一张一张地翻看脉案,剥离出其中蕴藏的有用内涵,记在心中。如此按部就班地看了两日,直到看到两年前安国公夫人的脉案,暮笙骤然捏紧了那薄薄的纸张,薄暮笙竟然为母亲看过诊!
  她忙翻到最后,看所属时日,寅卯年三月,正是母亲显出病状的时日,过不多久,她便缠绵病榻,直到裴昭过世,都未曾下榻。
  暮笙咬了咬唇,忙翻到前面,从头看起。越看,她便越是气愤,那无辜的纸张几乎要让她因愤恨而加大的手劲捏碎,上面所载,母亲的病并非外因,而似是内中药物所致。薄暮笙于公务极是严谨慎重,脉案上所用辞藻亦是朴实而力求精确,她并未直言中毒,但所写脉象与开出的药方,显然便是针对中毒的体质。
  暮笙以她专业的目光看下来,发觉薄暮笙不仅怀疑母亲中毒,且状况颇为复杂,她所用的一些列药物皆是以温补安养为主,是抱着再观察几日,而后对症下药的态度。
  再往后,便没有了。裴府不再让薄太医看诊,而是换了一位太医。脉案上并未记载接替她的太医是哪一位,但暮笙知道,后来给母亲看病的太医,姓廖。太医署,有几位姓廖的太医?只有一位,便是与暮笙争医正之位,后在牢狱之中咬舌自尽的那一位。
  能一直为母亲看诊,并说出感染风寒的谎言的人,必然是父亲放心的人。至于薄暮笙为何会给母亲看诊,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