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苍茫云海间-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勘察时,却发现观亦江与元嘉江河道明显有改动,上游拓宽了许多,下游却依旧狭窄,若是连雨时节,上游水位上升且暴雨不断,从贺州一路往下,皆是湍急水流,而出了云中郡河道陡然便狭窄,必然冲击下游堤坝,致使决口。”
  “依照辰州所奏,‘因四月八日陡涨二丈有余,满溢出槽,以致沿河民房田禾均被冲损。被洪水浸淹者共十六县,被雨水淹浸者共十三县,淹及城垣者共七县,洪水下泄至东康,将原已在农历六月溃决夺溜的口门又复冲宽至两百丈,大量洪水均由东康口门向东南漫流,经怀河入天泽河、大沙河夺怀归栾慕湖。被淹范围包括云中郡、黔南郡,西起玥廊、图泽,东至安南、长赠,南至栾慕湖。’但本不该如此,辰州北连贺州,南临闽州,水运便捷,年年都在治理河道。”今嬛面无表情道:“诸位应当知晓我的意思。”
  原随道:“梁濮大人在任数十载,造福一方百姓,功绩甚伟。她从前治理辰州水患颇有心得,因而被提拔任州牧一职,实属名至实归。”
  今嬛面色一沉,道:“我既然工部的人,只管工部的事情,河道的情况就是如此,换多少个人去都能得出一样的结果。我与梁州牧一面也不曾见过,难不成原大人觉得我这是在诬蔑上官?”
  清平接过灯盏道:“今大人误会了,原大人的意思是,若无真凭实据,单靠这几张图,不足以说明什么。”
  今嬛神色略缓,手指顺着图纸划过,道:“查案子是刑部的事情,工部此次不过是协助。原大人要真凭实据,我这里只有几张图纸,河道不会骗人,我已经上疏朝廷,等候陛下圣决。”
  清平道:“礼工刑三部并无关联,本应各做各的事情,今大人勘察河道,原大人查贪污案,我自去黔南修缮太庙,原本三人各有旨意。但辰州一事,环环相扣,从水患到人祸,仿佛是一早就安排好的。”
  原随道:“李大人在昭邺历经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清平笑道:“查案是刑部的事情,礼部无权插手,昭邺提刑司的单大人已经在等候原大人大驾光临了。”
  两人目光掠过,彼此了然于心,一切尽在不言中。清平不说与原随的私下约定,原随为她擅离仪仗一事打掩护,各取所需。
  原随从盒中取出一本书来,烛火下《庆嘉异志》四字遒劲有力,扉页还有书坊印章。
  今嬛早发觉她二人在打哑谜,忍不住道:“原大人这是要做什么,趁着夜深人静,给大伙来段传奇故事?”
  原随瞥了她一眼,道:“事从权急,那就将这件事说的明白些。早些年我在贺州任巡按,曾遇到了一件案子,黑市上有人仿造《庆嘉异志》贩卖,此书曾几再版,原书已不可考证,她们所仿造的乃是被禁前的版本,而那群书商竟愿以千金所购,发现被骗后来府衙报案。因数额巨大,巡按府受理此案。”
  “此案疑点重重,证词几翻,那几个愿以千金购书的书商不肯说明缘由,最后草草收案。这次我奉命彻查贺州贪污一案,复查宗卷库时,却发现当年协助此案的官员里,有一人名叫邓捷,此人正是那次清算款项的官员,后任贺州漕运使。核对那年账目,其实书商被骗的钱并未寻回,而是邓捷用官中银两暂补,而后又以其他名义还了回去。如此大费周章,漏洞百出,好似在暗示什么。我便追着一路下查,邓捷此人与贪污一案牵连甚重,但此人却在去年因私挪公款,且数额巨大,在牢中畏罪自尽,而那笔钱也自然不知所踪了。”
  清平眉心一跳,邓捷正是张柊之妻。
  原随继续道:“邓捷此人曾任贺州州府户官,她做的账本,哪怕请十个账房来都瞧不出不妥。便是这么一个圆滑之人,却偏偏死在所擅之处,不得不引人深思,贺州一案所系关键便在此人死因上。”
  今嬛颇有耐心地听了一会,道:“原大人,我听来听去,这里头好像没有工部的事罢?”
  原随道:“辰州一案,关系却在这本书中,此中事情若没有了今大人,却是万万不行。”
  今嬛着人收了图纸,道:“哈,是么?未曾想过工部竟有日能协助刑部办案,朝中大人若得知此事,必要赞上一句原大人。”
  她转头道:“但愿不是原大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将这些莫名其妙的事莫名其妙地搭上干系,无缘无故地扯在一起,还要将工部礼部都绑上,我虽在工部,也是读过几本律法的,现在不讲究一罪并罚,原大人的打算怕是要落空了。”
  原随眉毛一挑,房中几成剑拔弩张之势。清平不得不开口道:“不知今大人在云中郡时,可有看见什么废庙神像么?”
  今嬛道:“废庙不曾见着,神像倒是见着不少,被水冲到岸上来,据说很早就在河底沉着,是乡民为祭祀河神而投。”
  作者有话要说:  ~~


第170章 鬼怪
  她回忆起那些面貌奇怪的神像; 道:“这神像的雕工不像本朝; 不知是哪代留下的旧物; 倒有些奇异; 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见过。”
  原随示意屋里的人都出去,今嬛见她有话要说; 便吩咐道:“都在外头守着,不许外人窥视。”
  此时房中只有她们三人; 今嬛道:“原大人要说什么; 如今总可以说了吧。”
  清平却快原随一步开口; 道:“今大人,那神像可是沉在河堤附近?”
  今嬛垂眼道:“正是如此; 两位大人问了这么多话; 可否告诉我,你们到底在此地查些什么。”
  清平与原随对视一眼,原随道:“查的自然是案子; 找的自然是真凶。不知这书中的一个故事,今大人可否看过?”
  她不知何时掀开书; 按压住其中一页; 今嬛拿起来看了几眼; 道:“碧落城?倒有些意思,原大人不会就是来查这个的罢?”
  原随不动声色道:“不知道今大人以为如何呢?”
  今嬛嗤笑道:“前人虚无缥缈之谈,不足以信,先不说此城如何建造,光是劳力便数以万计; 想要在朝廷眼皮下凭空造出此城,不啻于痴人说梦。”
  清平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道:“不知今大人可曾见过这个?”
  今嬛皱着眉看了看,惊讶道:“李大人莫不是也见着那神像了,我看那东西外形奇特,便着人拓印下来,这神像的背后,也有这么个标识,看起来像是个眼睛。”她瞧了眼清平的脸色,道:“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讲究不成?”
  清平道:“年初朝会时死了一位番邦国师,她房中便有此样标识。在那时我与原大人便有所怀疑,这国师偷偷藏在使团中,不曾向鸿胪寺与礼部呈报,使团在辰州停过歇过一段时间。”她话音一顿,道:“今大人,实不相瞒,这标识与西戎大有关联。”
  今嬛目光奇异地看着她,又瞧了瞧原随,缓缓道:“你们怀疑西戎人在此地潜伏作乱?怪不得你们两位言辞闪烁,不肯轻易下定。也罢,此事关系重大,的确不可率意论之,若无切实的证据,朝廷怕是难以服众。不过也是巧了,我也发现了一件事,现在看来,好像是对上了号。”
  她从箱中取出一卷图纸摊开,指着一处道:“若我猜的没错,溃口后三江水流所汇之处便在此地,两位请看。”
  原随道:“是第七军驻扎之地。”
  战后云州休整,云策军第七军退驻回辰州,第七军同时管辖海防,因为这个缘故,是最早从战线上退下的军团。
  今嬛一拍手道:“正是此地,若真如两位所说,那此次河道诸多异常,似乎就能说的过去了。”
  西戎老窝连带王庭都被周乾给端了,阔别百年的爾兰草原也回到了代国的版图上。西戎残党心怀报复也是自然,兵部也作此念,并未放松警惕,各州关隘严格核实通关人的身份文书,若有存疑,当即扣押送归乡里,核查后方可被放。
  清平瞥了眼那本书,原随方才所言,辰州一案的关键所在,皆系与此书中。
  说到底还是和这本书脱不了关系,写书的人是什么身份,到底和百年前的旧事又有什么牵连?
  以云为基,悬于天上的城池是否真的存在?
  原随看似无意地合上书,道:“正是如此。”
  今嬛沉思良久,道:“若真有西戎余党在辰州作乱,还请原大人早些递呈折子上去才是。”
  。
  待今嬛离开后,清平道:“原大人为何对今大人多有隐瞒,未尽所言?”
  原随道:“李大人不是也如此么?”
  清平笑道:“无切实证据前,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原随颔首道:“不错,今侍中虽是工部的人,但万事难说,朝堂之上,不知有几位大人会是‘它’的人。”
  清平道:“以西戎余党来定此案倒是简单了许多,只是作乱一条罪名,还是太轻了。”
  原随递给她一叠纸,道:“‘它’布置多年,如果只是想让辰州乱起来,无需这般煞费苦心。李大人不妨看看这个。”
  清平飞快翻开来,疑惑道:“这是手稿?”
  原随道:“一位姓吴的女子来报案,呈上了这些东西。”
  “是吴钺罢?”清平一边翻一边道,“我和她是旧识。”
  原随笑了笑道:“李大人也不避嫌么,就这么说了出来。”
  清平随意道:“要避就连这个案子一起避岂不是更干净利落……”她猛然抬头道:“这东西是谁写的?原大人,你是找到墨衡此人了?”
  原随道:“正是,李大人,墨衡名为吴易,出自贺州吴氏。她曾在辰州任职,后因洪波之乱被罢官。”
  清平神情凝重地道:“如今我们所有的推断都无切实的证据,仅凭着今大人的图纸,和这些前人所著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说服。何况这其中的事情太离奇、太繁琐,中间所跨百年之久,有许多卷宗都已残缺。这里头牵扯到许多案子,原大人,凭你我之力,就好比是杯水车薪,实在是太难了。”
  原随望着她道:“再难,也需有人去做。杯水,只要够快够勤,一样能扑火救人。这世上的事大抵是如此,这世上的人亦如此,人人如此,谈何家国?”
  “何况李大人只是劝我退,但自己却毫无退却的意思,这又是什么道理?”原随从她手中抽回那叠纸:“孤身奋勇固然有其称道之处,但李大人却不是一人独行,不必如此。”
  清平忍不住笑了,道:“竟叫原大人瞧出我心中志向了?真是惭愧。既然原大人有这等厉害的读心之术,不如与我一道去鉴别几位高人,看看她们心中所想,到底都是些什么。”
  。
  随着沉重的牢门被推开,原本在紧贴墙角觅食的老鼠顷刻间消失在黑暗中,火光照亮潮湿的地面,被关在牢里的犯人们闻声睁眼,攀在栏杆边呼号咒骂。
  右边一人骂道:“你们竟敢关我!你你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放眼昭邺,哪个不识得我!”
  又一人哭诉道:“大人,小的不过是个伙计,是安分守己的良民,从未犯事,冤枉啊大人,冤枉啊……”
  牢头原是在前殷切为单乐引路,见状吼道:“放肆,通通闭嘴!”
  单乐面若寒霜,大步走到最里头一间,这牢中布置十分整洁,还放着桌子碗碟烛台,床上一叠新被尤为显眼,单乐眼皮一跳,向牢头看去,牢头到底心虚,道:“大人,小的也是没有办法……”
  一人坐在床尾,捧着本书沉浸其中。她穿着身白袍,姿态闲适悠然,丝毫不受外界所扰。
  牢头开了锁,单乐一撩衣袍踏了进去,道:“过主事。”
  那人连看也不曾看她一眼,只道:“何事。”
  单乐眉头一皱,道:“过主事,本官再问你一次,你与那雕师郑合辉可是旧识。”
  过主事拍了拍袍子,很是悠闲地道:“大人真是强人所难,昭邺雕师千百人,我哪里有空一一记下她们?”
  单乐冷声道:“郑合辉已经指认了你,正是你卖给她特制的香油,供她涂抹尸身防腐。”
  过主事放下手中的书,轻轻叹了口气道:“大人,我不过是神院小小主事,成日都在院中打理内务,哪里有什么时间去和这杀人灭迹的雕师做什么交易……敝寺中尚有州牧大人亲笔所提的楹联,真不知她若是见着这幕,又会怎么想呢。”
  单乐不为所动,道:“在案情尚未查明之前,就先委屈过主事在牢中多歇几日了。横竖此地有人伺候,在里头和外头哪里又不一样呢?”
  “你!”过主事怒道:“真是好大的口气,不过从五品的小小提刑,还真把自己当什么玩意了!”
  单乐看了她一眼,转身离去,不过多时,从暗处走出个人来,悄声无息地立在牢门外。
  过主事顿时被吓出了身冷汗,手忍不住向被褥下摸去,那人低低地说了句什么,过主事身形一僵,面色有些发白。
  她的声音虽不算大,但也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楚。她好像在飞快的说了些什么,那语言太过古怪,却是闻所未闻的。
  过主事拿着烛台靠近门边,她此时不复刚才与单乐对峙的自如,神色十分紧张。火光照亮了那人的脸,浅色的眼眸映着微弱的烛火,却如琉璃般明净透亮,在暗中熠熠生辉。
  过主事呼吸一窒,用力吞咽了口唾沫,想要靠的近一些。但那人却后退一步,站在火光的范围之外,脸也浸润在黑暗中,她沉默良久,才开口说了一句话。
  而这句话过后,那人融入黑暗中,脚步轻巧地掠过地面,消失在牢中。过主事脸色微变,连袍子一角蹭着地面也没有发觉,她放下烛台,回忆那人方才的话,陷入沉思中。
  。
  清平从大牢中出来,解下身上的披风递给随从,对原随道:“原大人,方才可还瞧的仔细?”
  原随手持一副画像,瞧了她一眼道:“尚可。”
  清平不由失笑,道:“当真很像么?”
  原随认真比对后道:“其实眼睛、耳朵不大像,眉毛也不像,粗粗一眼看起来还是有些相似的。”
  “那可多亏了我这张脸。”清平摸了摸自己的脸,站在原随身边去看那张旧画像,画中人头戴宝冠,骑着一只巨大的白狼,背负弓|箭,英武非常。画师技巧称不上高超,但却将画中人的神|韵展现地淋漓尽致。
  原随一边看一边比划道:“此人比李大人高上些许,骨架较寻常人高大许多,并非辰州人士。”
  清平看她不停比对,忍不住道:“原大人还是想想便好,我是拉不开这把弓的。”
  果然原随收了画卷,交给捕快下去当证物收好。单乐一直在旁边看着,行礼道:“下官斗胆请问李大人,方才您在牢中,与那些人说了些什么?”
  清平看了眼原随,见她没有反对之意,便道:“我方才最后一句说的是——”
  “‘你们中间有鬼’。”


第171章 欲来
  单乐了悟; 道:“原来是大人方才说的是这个……还得请教大人; 不知这是哪里的方言; 下官怎地从未听过。”
  清平侧头去看那副画; 避重就轻道:“你听不懂实属正常,派人看好她们; 若有异动便立即上报。”
  单乐心中充满疑惑,还想再问; 原随突然道:“李大人明日便要走了罢?”
  上官交谈; 单乐便不好再插嘴了; 行礼后退了出去。清平看着她的身影笑道:“原大人可真是警惕,事事都不留半毫差错。”
  原随合上画卷道:“李大人此去黔南; 烦请多多保重; 遇事千万小心。”
  清平道:“这世上还真有人笃行鬼神之说,且沉迷不已。若今生不待,便眼巴巴地指望着来世。须知来世早将前尘旧梦抛却; 便是新的一生了,既然如此; 又谈何轮回; 谈何来世?”
  原随道:“我以为; 这世上并无鬼神。所谓神鬼,乃有心人假借其名暗行诡事,以神灵之名行不义之事。然世事多奇,更有人借鬼神之口,言不可言之辛秘; 道不可道之苦楚。”
  两人对视,清平缓声道:“所见是黑未必就是黑,白也未必是白,盖世事多变不可一概而论。神院虽有信徒供养,有银子又有土地,但只要官府发话,就再无立足之地。凭借区区主事及几个长老,怕是成不了如今的气候。这里头的案子也绝非装神弄鬼那么简单,原大人从贺州查到辰州,定是察觉了些什么。”
  “贺州贪墨一案无非是谁贪了银子,被贪的银子又去了哪里。原大人之前与今大人说的那番话似乎在引着今大人向什么地方查,这本无可厚非,那些事叫今大人知道太多也容易出差错。你后来又说了邓捷,这个人我是知道的,犯了案子,在牢里自尽了,被从家谱除名,不能入坟茔,不知可是如此。”清平袖手而立,瞥了她一眼道:“这邓捷虽与贺州的案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她到底已经死了。”
  原随摘了手套,用湿布擦手,闻言道:“是,邓捷的确是死了。但我查到当时还有一人与她同任此务,当时邓捷任户官时,那人正任苍梧太常,后迁贺州藩台,如今已经调任辰州河道总监察了。”
  “正如李大人所想的,河道的确是大有问题,但其证据不足,现下还不能定论,还需等今大人那边的消息。唯独一点可以确定,贺辰两州的事,和这个人脱不了干系。”
  原随在堂中踱了几步,转身道:“辰州河道总监察、兼转运使,此人好像还是与李大人是同是一科,是李大人的同窗好友?”
  清平手指微紧,深吸了口气,徐徐道:“原大人说的是燕惊寒?我熟悉她为人,她绝无可能做出这等事来。”
  原随沉吟片刻道:“事未查明前,一切都不能定论。”
  。
  万里晴空下河流如玉带般蜿蜒流向远方,碧波白浪,河水奔流而去,灌溉两岸土地,滋养一方生灵。
  一行人沿河堤而行,河堤高达数十丈,堤下便是滔滔大河。随行的侍卫驱马上前道:“大人,要不要歇歇脚,用些干粮?”
  随从忙拉住缰绳,扶今嬛下马,今嬛道:“离白水坝还有多远?”
  随从道:“好像还有七八里,大人不妨喝口水,都赶了半天路了,天气炎热,当心暑气入体。”
  今嬛叹了口气,道:“这河道一日未复原,本部就一日难舒心啊。”
  众人惶恐称罪,今嬛微微摇头道:“罪不在尔等,起来吧,一道用些吃食,待会好继续赶路。”
  随从将干粮分于众人,众人坐在一片干净的草地上吃着面饼,气氛有些紧张,其中一护卫便道:“属下冒昧问一句,大人出身世家,为何不去清贵之地当职,反倒是入了工部?”
  今嬛取了水囊喝了口水,随从展开图纸,她以炭笔勾勒出所行之处,而后道:“本部虽出身世家,姐妹皆在朝为官,本是有机会入翰林院当职,既清闲又风雅。不过本部向来最嫌那些个谈经论古、吟诗作对的人,纸上谈兵人人都会,画个大饼也是容易。但这万事都要亲历躬行,光凭说说可是不行的。上至国计民生,下至乡野农耕,事事都要人去做,才会知道结果。而工部正是讲究以实为用,哪怕再说的天花乱坠,仍需一尺一丈地去量,一寸一毫地去辨。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无论如何隐瞒,这些人建造出来的河岸堤坝总是不会骗人的,所费的材料如何,建堤时是否仔细,只要肯耐心去查,都能查出来真假。”
  侍卫们纷纷赞叹大人高见,随从将图纸收好,道:“多谢大人费心指点小的们,只是小的尚有一事不甚明了,不知当讲不当讲?”
  今嬛道:“有什么便说什么,此处不是朝廷,无需讲那些个虚礼,平白费功夫。”
  随从应喏,道:“小的观大人一路行来,皆沿河堤而行,这又是为什么?”
  今嬛嚼完了手中半块饼,慢慢道:“正如刑部查案讲究证据,礼部考据注重经典,沿河道行一能勘察河堤是否按图所建,有无偷工减料;又可观察两岸受灾情形,以及水纹变化,洪涝是否还会起,河道来年需要加固否,皆要一一看查,才能上报。”
  说着她不由想起前天晚上原随的话,原随做官虽然很是随意,但于查案一事上向来小心,从未出错。是以那夜她说辰州有西戎残党作乱,原随也并未出言相驳,但不知为何……
  今嬛思忖这事没那么简单,她虽在工部为官,却出身世家,朝野中的风向还是十分清楚的,原随明明是查贺州贪墨一案,还有那个李清平,礼部只是为了修缮太庙而来,为何也搅合进了这起案子里?
  原随是皇帝一手提拔上来的,李清平也属帝党一系,两个人联手查案,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其中定有皇帝的授意。
  那她们究竟,在查些什么呢?
  言罢见众人已经吃饱喝足,今嬛便道:“走罢,话也说完了,路还是要赶的,辛苦诸位了。”
  众人连道不敢,一行人复上马前行,等走到白水坝附近,今嬛忽然道:“停。”
  她翻身下马,地上有许多碎石,随从去扶她,今嬛示意不用,道:“这地下怎地有如此之多的石头?你们去远些的地方看看,是否还有这样的碎石。”
  护卫令命,不过片刻便打马而回,道:“回大人,远处也有。”
  今嬛心中咯噔一下,忙走到决口去看,白水坝垒石为坝,历经三朝,是一座古坝。后由官府多次培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