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镇国公主-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静静地躺了一会,彼此都知道对方没有睡着,门外传来极低沉的对口号的声音,那是金吾卫巡过了我的院门。
  韦欢终于耐不住,侧过身来看着我问:“你早上要同我说什么?那么郑重其事的,结果到底也没说。”
  她现在离我更近,那股热烘烘的感觉便更甚了,我没忍住,轻轻把脚伸出去一点,右脚拇趾的指甲向她脚背的方向一点,似是碰到,又似是没碰到,她没察觉,只是道:“横竖你也没睡,跟我说说罢。”
  我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我不小心闯进了政事堂,引我进去的那个人又不见了。我疑心他是故意的——下面这些人,你比我知道,可有人能做下这样事?”
  韦欢道:“能让御前执事做这个,那必是宫里能管人事的人,左不过殿中省、内侍省那几个,或者陛下身边亲近的人。两位陛下明察秋毫,他们身边的人也无害你的道理,殿中省、内侍省就不好说了。这事你只能暗暗查访。”
  我发愁道:“我倒是想叫人查,只是不想惊动阿娘。”
  韦欢歪头想了想,道:“你身边以前不是有个吴小浪么?她人倒是机灵,你回京之后偷偷吩咐她一句,让她替你查查。还有她妹妹,也可以一道。”
  我才想起小浪,对她笑道:“还是你有法子。”一高兴,整个人都向前一扑,亏得手在前面挡了一挡,才没碰着她的下巴,手却抓着了不该抓的地方,我急忙收回手,讪讪道:“对不住。”
  她倒是没怪罪,只红着脸道:“没什么——你赴宴赴得如何?我听说陛下还考较了你?”
  我巴不得她把刚才的事一语带过,忙忙地就道:“是啊,还考了三场呢。”绘声绘色地将宴饮之事说了一遍,又谢她替我写了那篇策论。
  韦欢听说我告诉母亲那策论不是自己写的,就摇头道:“你呀。”又道:“以后可不许总在陛下面前提我了,也别说我替你捉刀代笔的事。”
  我道:“以后知道了。”想起三场试策,着实赞叹婉儿:“上官才人那篇赋委实不错,可惜要让着六郎,没有写完…阿欢?”
  韦欢一只手托着头,半支起来看我:“太平,你说上官才人这么聪明的一个人,若真要让着冀王,何不直接试三场贴经,或者写篇一般的赋敷衍便是,却非让得这么明显呢?”


第52章 哄骗
  我被韦欢提的问题惊出了一身冷汗。
  此次试策,头名既是内定了李睿,婉儿便一定不能胜出,可是让婉儿下场又是母亲亲自提议的,天后陛下金口玉言说了“上官才人的才学不比这些人差”,则上官才人一定不能比那些人差,否则既丢了天后的脸,连她自己日后都没法在这些士人面前做人——所以母亲根本从一开始便是在刁难婉儿,婉儿心里知道,只好用没做完来敷衍。然而仔细想想,婉儿写出那样的篇章,明眼人都已知道她的文采胜于李睿,加上“没写完”这借口之前又被我用过,婉儿再用,未免有刻意与李睿一别苗头的嫌疑——穿越之前,我对唐代的知识基本都来自那些偶尔才瞥一眼的电视剧和一些新闻八卦,对那些历史名人的了解也流于戏说。
  而在我所知道的戏说里,上官婉儿是个才女,从小在宫中长大,深受武则天的重用,还活到了武则天的儿子那一代,到了这一世,我所亲眼见到的上官婉儿这样恭谨柔顺,母亲待她亦十分看重,于是想当然地就以为她与母亲君臣相得,却全忘了她的祖、父都是死在母亲手里,也是因为母亲,她才自襁褓之中便被没入掖庭,艰难度日,说她与母亲有血海深仇也不为过,哪怕一朝被封为才人,委以重用,又怎么可能全无芥蒂?若她不是母亲跟前最贴心、最知情识趣的女官,若她心怀仇恨…母亲交代她传的话,她会好好的,全无曲解地交代出来么?她所体察的那些心思,究竟真是母亲未说出口而要她代为传达的,还是她自己的生造?她做的那些事,又有那些事母亲吩咐,而哪些却是出于她自己的意思呢?从前母亲叫婉儿给我解释《韩子》时曾话里话外地敲打过她,我那时以为母亲是习惯性地敲打新晋属下,如今想来,母亲特地在婉儿面前提起不许李睿出宫,恐怕并非偶然。李睿能那么轻易便探知吐蕃使者的动向,又那么短时间内便联络到人,还未被属官劝阻,恐怕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功劳。
  我回过神来,对韦欢苦笑道:“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是妖怪么?心眼这么多。”
  韦欢白我道:“人家是天水上官,与我怎么好比?你说别人就说,把我带上做什么?”
  我听她说起郡望,想起白日里的争执,忽有所悟,小心翼翼地道:“阿欢,你莫不是…自伤身世?”
  韦欢猛地变了脸,道:“好好的,又扯这话做什么?”见我要说话,扬着下巴道:“不许说,再说我便走了。”
  我只好闭着嘴看着她,她被我看得不自在,理了理鬓发道:“你看什么?”
  我笑道:“你不叫我说话,我又睡不着,便只好随便看看,打发些时间。”
  韦欢倏然收了手,变回平躺的姿势,闭着眼道:“你自便。我要睡了。”
  我也便倒回去,闭着眼道:“那我也睡了。”躺了一会,听见韦欢的呼吸并未减缓,知道她还没睡着,便轻轻睁眼,眼珠斜溜向她那一边,谁知韦欢这家伙也睁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看我,昏暗中一切物事都朦朦胧胧的,只有她的眼睛清亮如夜明珠。
  我吓了一跳,道:“你不是睡了?”
  韦欢道:“你不是也睡了?”
  我便对她笑了笑,握住她的手道:“阿欢,我说句话,你不要恼——无论你是杜陵韦氏,还是博陵崔氏,甚而是坊市里鬻酒的小娘子,我都不在乎。我既认定你这个朋友,便一辈子都将你当做朋友,无关尊卑、君臣。”
  韦欢道:“若你真将我当做朋友,怎么只打球的时候才想起我来?在宫里,我便想见你一面都不容易,何来朋友之说?”
  我又被她说得一怔,刚要分辩,一转念却笑道:“你是怪我不见你,冷落了你?”
  她哼了一声,将手从我手里抽回去,用被子将脸掩住大半,道:“你又不是男子,我也不是你的侍妾,什么冷落不冷落的。”
  我听她声音温软,倒不像是很生气的样子,便大着胆子挪到她身边,将被子扯下去一点,望着她道:“从前是我不好,以后我一定天天、时时、刻刻都去见你,好不好?”
  韦欢道:“你这样忙,只管忙你的去,别为了哄我而许这些虚话。”
  我给她挤兑住,有些着急,不觉高声道:“不是哄你,我是真想时时刻刻见你,可是母亲又没个准话,把你接进来,女官不是女官,伴读不是伴读,我若无事总叫你,不是显得你是我的宫人一样了么?”
  韦欢忽然笑了笑,道:“原来你是这样想的。”
  我道:“也不全是我想,是阿杨也这么说。我想总去找你,也显得打眼,又怕不去找你,她们欺负你,所以才总让人给你送东西——我上回叫人给你带的佛经你看了么?是阿娘赐我的,一共赐了两卷,我和你换着看,我这卷看了一半了。”说得激动,不由自主地侧坐起来,左手支在她身侧,韦欢便向我一拍,道:“说话就躺着说,这么露出去不冷么?”
  我对她一笑,一倒,一滚,便窝在她怀里,以比爷娘撒娇还要甜腻百倍的嗓音向她道:“阿欢阿欢,你若不介意,日后便一直跟我一起嘛,你不是一直想听上官才人讲些什么?我带你去。不过要委屈你,上官才人要问起来,我只能说要你替我研墨。”
  韦欢微垂了眼皮,道:“你若是诚心要我陪,我便和你去,不然,我还不如一个人看书。”
  我唯恐她不肯,一叠声道:“诚心,当然诚心了。你要我怎样,我就怎样,我的笔墨,你想用便自管用,只要不叫阿娘发现,你想做什么都行。”有句话许久以前没说,这会儿韦欢说到“诚心”,我倒想起来,又道:“你跟着我读书也好,胜过你在蓬莱观里四处惹人眼。我不是说这样不好,但是你有时候大约也是太心急了些,给人示好示得太匆忙,人家不但不领你的情,只怕背地里还要嫌你。阿娘说过你锋芒太露,我很以为然。”
  韦欢蓦地抓住我的手,道:“天后这样说我?”
  我笑道:“是啊。阿娘说你这样的人,聪明是聪明,可惜自以为聪明。不过我觉得你这样年纪,能到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不像我,下面那些人哄我哄得什么似的,我除了叫他们把职权分明,大面上不要出错,什么也做不了。”
  韦欢的手有些抖,在我手上搭了一会,才道:“这话你不该和我说的。”
  我道:“若你是旁人,我自然也不和你说了,可是方才我才和你说过要高山流水一辈子,那这些事,我也不愿瞒你,你只别再说出去就好。”
  韦欢深吸一口气,道:“你不怕我骗你么?”
  我反问她道:“你会骗我么?”
  韦欢迟疑了一下,方道:“会。”
  我见她坦诚,反倒笑了:“你骗不骗我,我待你的心也在这里,不过你肯对我说这个‘会’字,我倒也觉得值了。”
  韦欢怔了怔,方道:“李太平,你是个怪人。”


第53章 物价
  次日大早我便起身去问候母亲——我的大早,却也是辰时往后了,父亲还未起身,寝殿处一片静悄悄的,连议事的前殿里也是人人屏息。高延福早在殿门外候着,远远见了我便略一示意,轻手轻脚地引我到了殿后一间小屋中,轻声笑道:“陛下说,近日事忙,文书上有些事,命公主代为分忧。”
  这屋子里只简单地摆了一张书案,上面放着笔墨。屋子里原本摆满了火盆,又早已燃起了香,等我来了,宫人们便撤出一半的火盆,又把窗子打开,屋内的香气四散出去,无论香气还是冷暖,都恰是我喜欢的浓淡程度。高延福命人抬进来许多奏疏,又摆下果点,颇有些讨好地道:“阿王、阿杜在此侍奉公主,公主若要什么,只管向她们吩咐,或者叫老奴也可,陛下的意思,公主不能到前面去,这事也别同朝臣们说起。”
  朝臣们对母亲听政之事早有微词,若再知道我看了奏疏,必然要上谏言,我便点点头,将早已准备好的一串金铃铛赏给他,高延福这厮平常不知收了我多少东西,这会儿却高风亮节起来,两手连连推却道:“不敢,不敢。”我正疑心他怎么转性了,却见母亲从旁边踱过来,见了我便笑道:“你们两个今日倒都起得早。”
  我还想谁也起得早,一抬头便见李睿在母亲身后,他比我住得远,来得却比我早,却把我比下去了,我心里微微生出些许不悦,挺胸抬头道:“阿娘叫我好好读书,所以我想早些起来,也可以多学一些时候。”
  母亲笑了笑,又问我:“起得这样早,是不是又没用早饭?”见我赧然点头,便在我头上一拍,道:“两个小懒汉。”一转头,高延福马上拍拍手,有宦官抬着食具进来,却不是平常那样铺陈,而只有三个简单的食盒,打开来一看,乃是两大盘蒸胡,一盘羊肉,一盘猪肉,一盘鹅肉,四色点心,四盘酥酪,一盘什锦素菜。宫中胡饼不是带馅,便是又薄又巧,这里的两盘蒸胡却是又厚又大,闻着倒是挺香,模样着实不敢恭维。李睿与我面面相觑,不知母亲今日为何如此节俭,母亲看出我们的疑惑,笑道:“这蒸胡是他们从外面买来的。”说着率先坐下,拿起来吃了一口,道:“比宫中倒也不差。”
  我们听母亲这么说,方各自拿了一块尝了尝,料倒是好料,却是平平一块,毫无味道,只好拌了肉胡乱吃了几口,听母亲道:“六郎,你近日总在市集玩耍,可知这蒸胡多少钱一块?”
  李睿脸上十分精彩,停了好久,才道:“臣…从未买过,不知。”
  母亲嗯了一声,道:“京城大旱,米价暴涨,斗米三百,连汝州也要斗米百二十钱,这蒸胡上次来时是十钱一块,如今已要五十钱了。”
  这我倒知道,上回我库里的绢放不下,叫人去卖,为了怕她们哄我,还特地让韦欢替我打听过价钱,韦欢说今年大旱,米贵绢贱,每匹绢只得二百钱,也就是说,一匹上等的内造绢才能换得汝州一斗半的米,或者四块蒸胡,若在京城,恐怕一斗米还换不到——这价钱着实叫人惊心。
  大约我脸上不知不觉变了色,母亲看向我道:“兕子知道米价?”
  我摇摇头,想了想,还是道:“听韦…听说外面上州录事参军,一月也不过五六千的俸料钱,参军已是从七品上,月俸却也只买得二十斗米。”一合不过比一捧多一点,一斗十合,至多够一人十日的口粮,韦欢家里那么多人,光靠她父亲的俸料钱,日子只怕要苦得很,而堂堂七品参军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又该如何?
  母亲笑道:“一月五六千已算好了,六郎你的参军,月俸只有一千八百五十文。”
  李睿张了张口,道:“崔志洵他们…也没见缺钱呀。”
  母亲瞪他,李睿被母亲瞪得低了头,讷讷道:“臣回去问问他们。”
  母亲似是有些不耐,脸上的笑意淡了些,慢慢道:“只是问问就行了么?”
  李睿怔了怔,才道:“臣…再看看他们需不需要资助?”
  母亲方颔首道:“你已经出阁开府,这些事上,总要留心一二。”
  这已是训示了,李睿与我都忙起身,恭敬受命。母亲道:“六郎先出去罢,给诸位叔伯姑母的诗文要用心写,不要偷懒。”等李睿应下、退出,方指着屋中的奏疏对我道:“召你过来,是要你替我分拣些这些贺表。论理,这些事由郎官们做即可,只是一来此次出巡,许多人并未扈从,人手上有些不够,二来今年本是要封禅,因吐蕃来犯才临时作罢,有许多偏远的州县却还不知,依旧将奏表和贺礼送了过来,朕之意,却不可寒了他们的忠心,因此叫他们把所有贺表集在一处,你将它们分门别类,呈送朕览,再由朕手书数言以为安慰。”
  母亲不知不觉便用了“朕”字,我便越加恭谨地弯了腰,又听她道:“来前朕便许汝州的乡人百姓言事,如今本地士民踊跃投书,这些奏书都未经过三省,你直接看一遍,写个节要,一齐呈上。有不懂处,可积累一处来问朕——此系国事,除了你,不能让旁人看见,知道么?”
  这是说韦欢了,我一口应下,道:“臣只留一人伺候笔墨,不叫她们近身。”
  母亲对我似还满意,点点头,将要起身,我忙伸手扶住她,送她到了门口,母亲道:“外面冷得很,你不必出去了。”顿了顿,方道:“内廷中的事,不必叫外臣们知道,若有人问起,你就说是在这里看书,明白么?”
  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第54章 二更
  我满以为这摘抄节要很简单,等到真的开始做,才发现这里面的万千难处。贺表是浮套文字,最讲究辞藻典故,典故倒还罢了,许多词却连认都认不得,又不能随意问人,手头还无书可查,只能囫囵一猜,好容易读懂意思,想起母亲一向喜欢文学之士,忙又把文章再细看一遍,将显见是好的与显见是不好的各分一拨,拿不定主意的分一拨,才堪堪把贺表敷衍过去。
  本地士绅的上书只有三篇,却比贺表要更难懂。一州刺史,再是文采不济,也有僚属代为操劳,至少文字通顺,言之有物,这些士绅却是良莠不齐。一共三篇上书,一篇错字连篇,我光是把他的错字圈出来,便花了小半时辰;一篇文字不错,却啰嗦迂腐,洋洋万言,不知所云,做他的节略也费了不少工夫;最后一篇是一位叫做姚元崇的士子上书,这人下笔有物,文采斐然,可是论的却是“息兵休战,不求边功”——我自己差点做了和亲公主,因此听见“休战”两字,便分外敏感,也分外不愿意叫父母看到这样的文章。
  等我将这三篇上书摘抄完,已是午饭时候,母亲派人叫我去前面与她和李睿一道用饭。
  我们兄妹两一见面,李睿皱了眉、耷了肩,我也垂了头、丧了气,母亲看得笑道:“如何,这些事不好做罢?”
  李睿闷闷道:“替陛下做事,不敢言难。”母亲笑了笑,又问我:“兕子看那些奏疏,可有好的?”
  我踟蹰一下,还是道:“有个姚元崇不错。”将姚元崇的上书挑出来,递给母亲,母亲看的第一眼就笑了:“姚懿的儿子?他说息战,倒是有趣。”向我和李睿解释道:“这人的父亲是长沙县男姚懿,本是关陇旧臣。六郎出生那年邛酋为乱,陛下派他任嶲州都督,那时他已七十余岁,接旨上任,一年之内便安定西南,可惜年老体衰,没多久就卒于任上了。”
  我听母亲话里还颇欣赏他,试探道:“既如此,阿娘要见见他么?”
  母亲笑着摇摇头,道:“他既有抱负,自会参加制举,如今还是不见了——你放心,吐蕃是势必要打的,哪怕不打,也万不会叫你去和亲。”
  我那点小心思被母亲看破,只好吐吐舌头,讪笑而已。
  自母亲那出来,我头一个便去寻韦欢,她在外面候了我一上午,冻得嘴都发青了,我看了心疼,刚要埋怨她怎么不进屋里等,话到嘴边又变了,只道:“这几日我大约都要在这里,你又不能进殿,还是在院子里待着罢。”
  韦欢却不肯:“今日是我陪你来的,陛下也见到了的,明日我若不来,岂不是显得我耍滑偷懒似的?”
  我笑她多心,她却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既拿她没办法,只好道:“那你把提炉带着,多穿些衣裳。”见她不甚上心,自己暗暗记在心里,又设法探问道:“阿欢,令尊如今还在京中守选么?”
  韦欢道:“你问这做什么?”
  我道:“方才看有几个四五品的官缺,想着他若是还在守选,倒可以试试。”
  韦欢蹙眉道:“陛下叫你办事,你不说守口如瓶,也不必上午看见的东西,下午就一一向我说个分明罢?我知道你的心意,但是有些事不必如此。”
  我想助她些钱物,又不好再从韦玄贞身上打主意,自己默默想了一会,才想出来一个主意,扯着她又道:“许久没有打球了,不如叫上崔明德她们玩一玩罢,也不要骑马了,就大家蹴鞠,怎么样?”不等韦欢开口,已先一叠声吩咐宫人们:“去问问崔明德她们什么时候有空,对了,再去问问独孤…”我将头转向韦欢,挤眉弄眼地道:“她们家里打球很出名的那位叫做什么?”
  韦欢道:“独孤绍。”
  我笑道:“就是她,将崔明德和独孤绍一道请来,大家一块乐一乐。”
  韦欢眨了眨眼,道:“你若是想胜球,便最好不要叫她。她与崔明德是死对头,两人凡在一场,必要较个高下胜负才肯罢休。”
  我不懂她的意思,还到:“我的输赢与她们有什么干系?难道她们不较个高下胜负,我便没有胜算了么?”
  韦欢笑道:“若是独孤绍不来,崔明德一定会让着你,若是她来了,两个人球艺相当,原本的伙伴们技艺也相当,你将其中一人替下,另外一队却不替人,可不是就胜了么?”
  原来是嫌弃我的球技。我大不服气地道:“不是还有你么?你和我同在一队,这样本队替下的两人一强一弱,正好互相补过,如何?”
  韦欢被我逗得直笑:“我还以为你要发什么豪言壮语,结果还是要和我一队。”
  我理直气壮地道:“踢毬本是军中游戏,拟的是两方作战。从来打仗都没听说一个对一个的打的,便是有些人弱了些,只要一军胜了,那他也是胜者,再强的军士,他所在的一军败了,那他也是败军,蹴鞠也是如此,只要我在的队伍胜了,便也是我胜了,只要我胜了,管旁的做什么呢?”
  韦欢摇摇头道:“你总有些稀奇古怪的说法,我说不过你。你想怎样就怎样罢,我奉陪到底就是。”
  我笑道:“这才对嘛。我这就派人去问问她们,寻个大家都有空的时候聚一聚。还有,比试不能没有彩头,你瞧一百贯的彩头如何?彩头要是太贵重,似乎伤和气。”
  韦欢不知我的心思,认真道:“一百贯还是多了,就拿个十贯图个乐子罢。”
  我道:“一队里许多人呢,便是一百贯,大家一分之后也剩不下什么了,十贯未免显得太小气。”
  韦欢却不赞同地道:“拿钱不过图个意思罢了,你哪怕拿一千贯,在她们眼里也算不得什么,反倒显得俗气,何必呢。依我说,你就设一宴请大家好好地喝酒玩耍,宴后蹴鞠,胜了的一人写一张得胜贴,叫另一队在上面签名认输就是,包管崔明德她们喜欢。”
  我见她全不按我心意走,急得跺脚道:“不行,我说了拿钱做彩头,那就拿钱做彩头,不要什么得胜贴。”怕韦欢再来劝阻,忙忙地叫人:“搬一百贯现钱出来,我有用。”
  韦欢劝我不得,不过沉默而已。


第55章 吃梨
  我那几个伴读既是随驾巡游,又不用再去学堂应卯,全都清闲得很,听我叫人一问,纷纷回说哪日都有空,叫我只管办就好。我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