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在红楼梦世界-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来,烟湖泛舟,国子监宴聚,接二连三遭到贾玮打击之后,他颜面尽失,随后悄然离京,到南方游学,眼看年底将至,才于半个月前返回京城。
  旧恨难消,抵京之后,自然还是关注贾玮事迹,很快得知贾玮兴办义学,发行新报,俨然风头更盛往昔。
  在一方面,对于贾玮弃学经商,他颇为轻视,但在另一方面,却是忌恨对方名气日隆。
  尤其是京城各处,树人堂义学、燕京晨报的影响不时可见,令他极其不快,便动起心思,琢磨着如何对贾玮下手,以报旧恨。
  当然,他并非鲁莽之人,义学是慈济之举,众口颂扬,他不会在这上头做文章,以免算计不成,反累已身,燕京晨报却是不妨,横竖只是生意,因此便打上了燕京晨报的主意。
  在各种相关的打听之下,居然获知张仲等人在筹办新式报社,同燕京晨报争竞生意,倒是有所启发,觉得正可为他所用,再细细打听一番,张仲等人报备受阻之事也为他所知,如此思虑一番,便即前来,欲以帮忙报备为条件,参股其中。
  他眼下如此说着,张仲等人再次交换了一下眼神。
  季谦的话语,不尽不实,他们自然也能听出,不过此时听来,倒也只是听听而已。
  得知季谦的身份后,具体联系到参股合作一事,事实上他们不难猜测到季谦的真实意图,烟湖泛舟、国子监宴聚,季谦屡遭贾玮打击,在文人圈子的各个场合,他们并不止一次听说过,如今贾玮发行燕京晨报,季谦主动跑过来同他们合作,做的是争竞生意,事情明摆得很,无非要跟贾玮对着干。
  但这时他们自也不会道破。
  既是清楚了对方的来历及意图,张仲等人也各自认真考虑起双方合作的可能。


第三百二十六章 年关5
  此时季谦微笑起身,“诸位慢慢商议,季某另有他事,先行告辞。若是诸位愿同季某合作,可到南城玉皇街季府知会一声。”
  说着,季谦带着小僮冬儿出了堂屋,往院外而去。
  他自是清楚,参股事大,张仲等人不可能当着他的面匆忙做出决定,因此此刻离去,倒是适时。
  张仲等人送了出来,望着季谦主仆的身影消失在照壁后,随后再次回到屋中,坐下商议。
  商议了好一阵子,众人决定先不考虑季谦参股一事,且让钱东明族兄去跑报备,若是跑下来,季谦参股就不用再提,若是跑不下来,再同季谦合作不迟。
  说起来,毕竟他们是寻常百姓,季谦是官宦子弟,双方合作经营,天然对他们不利,他们若是小股东也就罢了,事实上哪怕钱东明、王进也各自占了一成的股份,却是不大愿意合作人中出现过于强势的人物。
  但对筹办新式报社而言,这毕竟只是枝节,如果绕不过报备,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他们也只能选择同季谦合作。
  ……
  “……贾檀越,这便是我梅庵的老梅,花开得可好?”
  “好。”
  “可惜昨夜没有下雪,否则白雪红梅,更是喜人。”
  “……这倒是。”
  西城五井坊施官人巷的梅庵内,清和师太同贾玮俩人沿着青砖通道一路走来,穿过月亮门,来到二进的佛堂,随即在庭院边上站住了,望着前方阶下一株枝干虬劲的老梅,此时略略交谈。
  这株老梅是梅庵首任庵主手植,距今已有近百年,如今树干粗大,枝桠伸展,占了好大一片地方,贾玮视线投过去,冰枝疏影中,朵朵红梅或含苞或绽放,几乎半个庭院皆笼在胭脂花色之中,空气冷冽,寒冬腊月,别有一番动人风致。
  远观一阵,俩人走近前去,贾玮伸手在老梅枝干上拍拍,仰起头来,视线扫过来扫过去,花色入眼,心旷神怡。
  说起来,拢翠庵中的十来株红梅这时也已绽放,从他的怡红院的院子望出去,便可见到一片红艳艳的景致,只是他早出晚归的,直至现下,也未正经到拢翠庵上赏梅。
  今日来到梅庵,倒是却不过清和师太的情面,偷来浮生半日闲。
  在老梅树下又站了站,随后便同清和师太进入佛堂品茗,说起来,清和师太在燕京晨报上弘法普渡之后,短短时日,在京城佛教界也俨然成了高僧大德,多了不少信徒,并且梅庵香火日渐鼎盛,布施与日俱增,效果如此,清和师太自是满意得很,虽说付出广告费用,对贾玮这个社长却不无感激,贾玮这边,今日既是放下俗务,过来同清和师太这位广告客户赏梅品茗,倒也并不虚应故事,而是完全闲适放松,因此俩人彼此交谈,气氛安好,佛堂的檀香中,一副言笑晏晏,宾主相得的样子。
  如此叙谈下来,续了五六次的茶水,时辰已过了半个多时辰。
  俩人谈兴未减,因清和师太提及庵中有宋版《辩非集》藏书,引起贾玮的兴趣。
  这卷佛典记载佛门华严宗与天台宗的论辩,妙玉曾同他说过,只是妙玉自己也未见过原文,语气间甚是憾然。
  眼下梅庵中居然有《辩非集》,且是刻印精美的宋版,贾玮心思转动,便想着借回去给妙玉一观。
  “师太,《辩非集》在下也曾耳闻,却是无缘阅览,不想梅庵竟有宋版……在下冒昧,欲借此书一观,不知师太可否俯允?”略一沉吟,贾玮开口相求。
  “哦,不知贾檀越是在此处阅览,还是带回府去?”清和师太微笑问道。
  “带回府去。”
  “好……我梅庵藏经阁有三卷宋版《辩非集》,借你一卷看看也是无妨,不过记得不可损坏,及时归还便是。”清和师太听说,点点头应了下来。
  但她这般说着,贾玮却是立时改变了主意。
  一般而言,各处藏经阁,包括寺庙道观的藏经阁,所藏书卷,无论是购买还是手抄,同一卷书,至少是二三本,多则五六本,以防损坏遗失,手抄倒也罢了,若是购买而来,随着年代流逝,再购几无可能。
  即便如此,预备下数本购本,由于种种原因,累经岁月,或损坏或遗失,购本到头来甚至连一本也保留不下来。
  这个道理,贾玮自然懂得,因此听清和师太提及《辩非集》藏书,便想也不想地认为梅庵中仅存一卷。
  毕竟梅庵也是近百年的庵寺了,光阴更迭,能保留一卷《辩非集》,已算难得。
  这时听说居然是三卷,讶异之余,便想改借为购了。
  无论如何,借回去给妙玉一观,完全比不上买回去送她。
  妙玉这人,寻常礼物入不得她眼,好容易有了这《辩非集》,总要替她办到。
  如此想着,贾玮斟酌了片刻,终究同清和师太商量起此事。


第三百二十七章 年关6
  但说是商量,倒不如说是缠磨,清和师太先是不允,但在贾玮几近半个时辰的软磨硬泡下,最终还是答应。
  条件自然是有的,一百五十两纹银的购价,及明年七月晦日地藏节,清和师太在梅庵广聚信徒,登坛说法,诵讲《地藏菩萨本愿经》,燕京晨报将对此进行新闻报道。
  宋版《辩非集》在市面上的价格是百两纹银,但其实有价无市,极难购到,更多的是做为参考价格,贾玮便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五十两,纵谈不上出手大方,也让清和师太觉得可以接受。
  而在明年七月晦日地藏节,对清和师太登坛说法进行新闻报道,则将进一步提升梅庵及清和师太本人的名气。
  梅庵供的便是地藏王菩萨,但京城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寺庙众多,此报道一出,梅庵无疑将成为其中最具影响的道场,相应的,清和师太也是水涨船高。
  两个条件综合起来,摆在清和师太面前,无论如何是拒绝不了的,因此虽说是被贾玮缠磨着答应,但也算相当乐意。
  贾玮如愿以偿购到《辩非集》,做为送给妙玉的礼物,更是觉得不虚此行。
  随后清和师太邀请贾玮前往藏经阁观览,这原本就在此行的安排之中,此时正好说到购买《辩非集》,便随即提出。
  贾玮客随主便,无可无不可,当下便随清和师太离开佛堂,沿着长长的廊道前往庵寺西北角的藏经阁。
  藏经阁分上下两层,里头有数位打理藏书事务的姑子,见清和师太和贾玮到来,皆过来见礼,清和师太让她们自去做事,自己亲自陪着贾玮四下观览,在一楼流连一阵,不多时上了二楼,贾玮欲要购买的宋版《辩非集》便在二楼上。
  在二楼楼阁内又是一阵流连,且收好《辩非集》,俩人来到外头宽敞通透的回廊上,居高临下,眺望庵中景色,从这个高度望去,整个庵院尽收眼底。
  “贾檀越请看那里。”顺着回廊缓缓走动,清和师太忽地伸手指了指,微笑说道。
  贾玮依着她手指的方向,视线投过去,也不由微笑,那里正是佛堂的方向,从此处眺望,由于距离足够远,可忽略细节,俯瞰整体,视线中,这株老梅点缀其间,红艳喜人,倒是令沉静庄严的佛堂陡然生动起来,之前在庭院中赏梅时,虽也有这种感受,但厕身其内,显然不如眼下这般清晰直观。
  这个清和师太,倒也有趣,邀他到这藏经阁来,应该有一半的原因还是为了赏梅。
  如此眺望片刻,收回视线,又往各处望望,待要下楼时,远远见到一位妙龄姑子拿着一把扫帚,勾着头往这边走来,天气寒冷,这位妙龄姑子虽衣着臃肿,却掩不住清窈的身姿,单从身材上看,实在动人,贾玮便多看了两眼,这姑子有所感应,也抬头往阁上望来,贾玮看得分明,却是一张秀丽白净的瓜子脸儿。
  此时俩人视线相遇,一个在阁楼上,一个在阁楼下,彼此望望,这姑子先是一怔,随即手中的扫帚啪地掉落在地,一副浑若不觉的样子,贾玮这边,也并不比她好到哪儿去,一时间也是怔住,只觉得对方虽是初见,却极其熟悉,目光凝了凝,同时在融合的记忆中过滤一遍,很快记起,不由脱口叫出名字,“……智能儿?”
  清和师太站在他身边,将彼此的情形望在眼中,这时开口,“贾檀越同她相识?她并不唤做智能,唤做静云。”
  贾玮没必要瞒她,说道,“原是旧识,不想今日在此遇见……她如今唤做静云么……以前法号却是智能。”
  闻言,清和师太点点头,伸手朝下方招了招,“……静云,你上来。”
  下面这才注意到贾玮身边站着的庵主,迟疑地应了一声,随即进了藏经阁,往二楼上来。
  在此偶遇贾玮这位旧识,对她而言,简直猝不及防,她压根就想像不到对方会来到此处。
  眼下遇见,一切前尘往事勾上心头,恍如隔世一般,沿着楼梯往上走,心神恍惚,短短距离,像是走了极长的时间。
  不知不觉来到贾玮和清和师太面前,她先是向清和师太见礼,而后一双妙目注视贾玮,“……宝二爷,没想到咱们还会见面。”
  贾玮打量着她,一时没有说话。
  这个智能儿,当时在水月庵,也就是馒头庵,招呼宝玉和秦钟俩个,端了茶来,引得宝玉和秦钟争抢,笑言“一碗茶也争,难道我手中有蜜”,只此一句,便说不出的娇俏婉转,如今瞧来,模样儿虽是没变,但气质安静清幽,倒是判若俩人,想像过去,秦钟之死,或是令她变得不同。
  但不管怎样,无论是上辈子阅读红楼,还是宝玉的记忆,总是对对方印象深刻,今日在梅庵相遇,算是有缘。
  “贾檀越,你且同静云说话,贫尼正好到楼下,有事吩咐那些执事。”
  清和师太瞧出俩人久别重逢,必有许多话说,如此道了一句,知趣地下了阁楼。
  静云这个姑子,两年前来到梅庵,只说是河北来的,她见此尼聪慧美丽,虽难以证实来历,倒也收留下来,此时见到这番情状,自然明白此尼原是从京城某处庵院出来,同贾玮的关系,也非旧识这般简单,其中因果,非她所能揣测。
  在一楼候了许久,终于上面楼梯声响,清和师太坐在交椅上,视线投过去,贾玮同智能儿并肩下来,随即来到近前,清和师太含笑起身,此时贾玮指指智能儿,微笑说道,“……师太,智能儿要同在下回府,从此别了梅庵,望师太成全。”
  “哦,有何不可。”
  清和师太简洁回应一声,便不再多言,算是允了贾玮所请。
  这般结果,隐隐也在她预料之中,并不奇怪。
  此外,静云并不算梅庵比丘,其实来去自由,如今贾玮开口,她又何妨做个顺水人情。
  ps:注一下,本书“第二百九十一章 纷至沓来”中曾提到过智能儿的情节,另:相关情节详见原著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此注。


第三百二十八章 年关7
  在梅庵用过斋饭,又待了半个多时辰,贾玮带着智能儿,告辞出来。
  时辰已到了下午,且又带着智能儿这样的貌美姑子,贾玮便不打算去报社,俩人登上马车,面对面坐着,随后车声辚辚,驶动起来,照着贾玮的吩咐,返回荣府。
  一路驶去,该说的话儿之前在藏经阁上已说得差不多了,这时俩人在车厢内倒是静默下来,只是偶尔交谈几句。
  之前私叙,在贾玮这边,自然问到对方两年前离开水月庵,一去不返的缘故,智能儿也没隐瞒,据实说了。
  原因其实简单,当时智能儿十五岁,越发出落得如花似玉,庵主净虚便打起了主意,明里暗里让她陪侍大香客,这原是不少庵院的陋习,无非是笼络大香客的意思,水月庵并不例外,但智能儿心中装着秦钟,只是不允,只是这般下去,庵院习矩如此,终究难以推脱,因此煎熬之下,她便偷偷跑进城来,同秦钟私会,其中固然聊解相思之苦,但最要紧的,无疑是盼着俩人能商量个办法,总之不辜负彼此情意,商量来商量去,私奔显然办不到,唯一法子,就是她离了水月庵,在城内找一处没有此类陋习的庵院容身,将来再做打算。
  此番私会,终究让秦父撞见,智能儿被秦父赶走,当然,这算不得什么,她很快照商量好的办法,找到梅庵落脚。
  但半个月后,她再次悄悄来到秦家,欲告诉秦钟落脚之处,不料惊闻噩耗,短短时日,秦氏父子俱已去世,如此打击,万念俱灰,从此她默默待在梅庵,青灯古佛,晨钟暮鼓,不愿触及往事,也不愿见到旧识,如此过了两年,到了眼下,心情其实已然平静,但一切习惯下来,从智能到静云身份的转变,仿佛重新活过,倒仍是不愿触及往事,不愿见到旧识,也正是这个缘故,至今为止,她从未登门荣府。
  当然,今日乍然遇见贾玮,她又从静云重新回到智能,往事历历,一掠而过,心境倒更见得解脱了。
  在打听了一番荣府姐妹们,尤其是惜春这两年的情形后,她最终接受贾玮邀请,别过梅庵,前往荣府。
  她自小便同这些人极为熟悉,其中同宝玉和惜春的关系更非一般,眼下心中桎梏不再,自然愿同这些旧识待在一处,而非以静云的身份留在梅庵。
  天气寒冷,时辰又是下午,路上行人稀少,马车行驶得又快又稳。
  从五井坊施官人巷到宁荣街原本距离就近,因此不到二刻钟,马车就进了荣府。
  进二门,回园子,迎着一路上婆子丫鬟们不时投来的诧异目光,贾玮同智能儿前往山上的达摩庵。
  大观园内寺庙道观,并非拢翠庵一处,另有达摩庵、玉皇庙,贵妃省亲之后,这两处的尼姑女观原已并到铁槛寺去了,另建了庙宇道观安排,但后来又采买了一班尼姑女观,放到达摩庵、玉皇庙中,直到眼下,并未废弃。
  贾玮带着智能儿前去达摩庵,而非去妙玉的扰翠庵安置,自然有所考虑。
  妙玉为人孤洁,且并非荣府采买而来,当时大观园建成,是下帖子请她过来住持拢翠庵的,因此说起来,妙玉不但难以相处,身份又与其他姑子不同。
  贾玮担心,若将智能儿放到拢翠庵中,一旦同妙玉不卯,他便不好料理。
  到时再将智能儿安置到达摩庵,已是着了痕迹,不说妙玉的态度,智能儿定然窘迫,未必愿意再留在大观园中。
  既是如此,倒不如现下就将智能儿安置到达摩庵,好歹达摩庵的一众姑子皆是采买来的,由他出面,安置智能儿,她们必对智能儿礼敬有加,而不像妙玉似的,我行我素,有时连他的面子也不管用。
  当然,话说回来,在达摩院安置了智能儿后,他倒是乐见智能儿同妙玉接触往来。
  俩人皆是不俗,身在空门,一个思凡,一个孤洁,说起来都算得离经判道,世俗不容,若能亲近到一处,也不失为一件美事。
  何况俩人皆同惜春要好,彼此相处下来,常聚一处,谈经论典,岂不是好?
  但若是相互难以亲近,也是无妨,你在你的拢翠庵,我在我的达摩庵,各自清修,互不相扰,倒也没甚么。
  沿着山道拾级而上,很快来到达摩庵,在此庵南面不远处,便是拢翠庵,相距不过二三百步,俩人进了山门,大白日的,达摩庵的院门敞开着,前院宁静,不见人影,从廊道绕过去,二进的佛堂内,几位姑子双目微阖,跏趺而坐,口中念诵经文。
  平日里,贾玮但凡上山,虽多去妙玉的拢翠庵,但偶尔也有来过达摩庵同玉皇庙,对这两处庙宇的姑子女观倒也识得,此刻视线投过去,瞥见佛堂中趺坐的一人,正是庵主,便带着智能儿走近前去,踏入佛堂。
  几位姑子听到动静,停止诵经,睁开眼来,见是贾玮到来,忙皆起身见礼,随后目光打量着他身边的智能儿。
  这位姑子容颜秀丽,体态优美,虽稍不及拢翠庵的庵主妙玉师姑,却也是明珠美玉般的人物,令她们眼前一亮。
  “明空师姑……”贾玮微笑开口,向庵主明空说道,“此番上来,有一事相扰……这位智能师姑是我好友,从五井坊梅庵过来,我打算将她安置在此庵中……庵中具体事务不必烦她,挂个首座的名号,在庵中修持便是……师姑以为如何?”
  明空虽为庵主,但亦是妙龄,同智能儿年纪相仿佛,因此贾玮称她师姑,而不称为师太。
  对于智能儿在庵中的安置,他事先已同她商量过了,智能儿不愿襄理庵中俗务,挂个首座,地位尊崇,方便清修,再好不过,他自是依她的心意。
  “一切遵照宝二爷吩咐。”
  明空双手合什,微笑回应。
  起初听说贾玮将这位智能师姑安置于此,她不免紧张,对方是贾玮好友,真要安置下来,将来夺了她庵主之位也说不得,但随后听下去,却只是挂个首座的名号,不参与庵中事务,登时松了口气。
  其他几个姑子正是庵中的几个首座和执事,听过之后,也是庆幸。
  这位智能师姑只要参与事务,势必分去了她们部分权责,但只是挂个空号,便丝毫不妨。
  ps:红楼梦某些细节前后矛盾。第十八回 ,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可见确是尼姑女观,但第二十三回又说,且说那个玉皇庙并达摩庵两处,一班的十二个小沙弥并十二个小道士,如今挪出大观园来,分明与前文不符。当然,无论如何,这不影响红楼的经典。此注。


第三百二十九章 年关8
  时至年关,报社这边也是繁忙。
  廿六日两批铜活字回来,工坊开始预备年后的扩印,发行部也迅速招来了一批人手,进行培训,扩充发行人员队伍。
  发行的扩张,意味着报社的壮大,报社上下员工皆是与有荣焉,尽管到目前为止,报社的收入仅限于寺庙道观的广告,但社长贾玮的淡定从容表现,却让他们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满怀信心。
  根据报社安排,燕京晨报在今年的出版发行将截止在腊月廿八日,直至正月初六恢复,共是放假七日,这在贾玮上辈子的世界难以想像,没有哪家日报性质的报纸在年节期间停刊。
  但对燕京晨报而言,倒没所谓。
  到目前为止,燕京晨报仍是唯一的新式报纸,并无竞争对手,因此做出停刊的决定,完全不必考虑外部因素。
  若是来年有了竞争对手,自然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
  此外,如今燕京晨报只是免费发行,无付费用户,年节停刊几日,也并无不妥。
  报社放假,宅院的下人们也不例外,大家在此期间轮值,每个人皆放假四到五日。
  从荣府拨到这边的下人,包括麝月、琥珀、金钏、玉钏等这些贾玮身边的大丫鬟,皆是家生子,得悉有四五日的年节假期,无不兴高采烈,虽说平日里大家也会偶尔回荣府一趟两趟的,探望一番亲友,但四五日的假期,意义毕竟不同,倒是可以好生团聚一场。
  当然,放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无论是报社员工,还是宅院的下人们,在年节之前,都有一笔不菲的奖励,在报社员工这边,称做年奖,在下人们这边,则是年例。
  年奖也好,年例也罢,总之照标准发放,是各自月薪或月例的两倍,可谓丰厚。
  以下人为例,荣府那边的年例只是多发一月的月例,而这边则多发两月,高出一倍,比照起来,人人心满意足。
  ……
  香菱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