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楚臣-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荆振说道。
  朱裕又颇高兴的跟荆振说起他这段时间研究《天工匠书》最新的心得,兴致勃勃说了一会儿话,见荆振兴致缺缺,也不着恼。
  毕竟他刚得到《天工匠书》时虽然也相当重视,但也只是交给工部、将作监处置,他就忙着安顿大梁的局势。
  他也是在宋州睢阳全歼冯延锷之后班师回汴京,才找工部尚书赵书昭询问对《天工匠书》的研究情况,结果发现工部及将作监百余官吏、成千上万的匠师、匠工,仅有两个叫周道元、沈堂极的不起眼小吏,在数月之间真正的将两部《天工匠书》研究透彻,其他人还是将《天工匠书》视为奇巧淫技,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朱裕第一时间将周道元、沈堂二人直接提拔为从五品的郎中、材官,却没有责怪其他人目不识珠,毕竟千百年形成的思维惯性,是极难转变的。
  即便是他,也是召周道元、沈堂问策,听他们详细讲解过来,才认识到两册《天工匠书》能给大梁带来怎样的转变。
  他这时候也是跟荆振笑着说道:“朕跟你这榆木疙瘩说这些做什么,朕找沈堂聊去!对了,虽然此时直接往韩谦身边派蛰虎的可能性不大,但承天司依旧要派人盯着叙州的一举一动,特别是叙州在民生军政等方面,有什么异于别地的地方,一定要第一时间详细记载传回汴京来!要有可能,你最好亲自跑去叙州看一看……”
  荆振心里暗想,他在承天司都尉府忙得屁股冒烟,没事跑去叙州那偏隅之地做什么?
  荆振心里想归想,却忙不迭的点头应是。
  “韩谦回叙州后,除了赐贱为良、新置两县、广设乡吏等事之外,最近还有什么大的动作没有?”朱裕问道。
  “以鸡鸣寨为中心,于辰水中游两岸新置辰中县,原隶属于辰州洗氏的番民差不多在消藩战事期间就被驱逐干净,即便有些番民被抛下,家里也没有青壮劳力,这使得叙州经营辰中没有什么阻力。三月中上旬,韩谦陆续将八九百户、逾四千口从广德府西迁的民众安置到辰中县,再加上之前的三四百户奚氏族人,韩谦算是稳固住对辰中县的控制。辰州刺史洗英应该也是认命了——而在杨元溥成功夺得金陵登基、彻底掌握江南东道、江南西道诸州县,并封韩谦黔阳侯之后,叙州外围的势力也都认为韩谦在鲸吞辰水中游的土地后会变得安分守己,对叙州警惕的情绪得以缓解。随着渝州王邕攻陷婺僚人位于黔江两岸的最后一座番寨,打开南接思州的最后障碍,川盐及蜀地出产的其他货物得以进入思州,思州刺史杨行逢又遣其子杨护到叙州见韩谦,一方面是想川蜀盐货经思州转入叙州,另一方面又想着要将之前中断的一批寨奴送入叙州作工,换取钱粮……”
  荆振对《天工匠书》不怎么感兴趣,主要也是天工匠书所载皆是他所陌生的内容,多看两遍便头痛万分,但他对韩谦、对叙州信息的搜集,却都不马虎,当下便说起这几天承天司所汇总的有关叙州的信息。
  “韩谦此时似乎更在意叙州财货能更顺畅的经辰州、业州、思州等地流往外围更远的州县或番夷之地,更在意商道的通畅,要说有什么大的动作,也主要是沿着渠水往南征伐生番,意在加强他对叙州内部的控制,三月中上旬就爆发了两次小规模的战斗,差不多有上千生番被勒令从深山老林里迁到河谷区开垦荒地……”
  “真是一个复杂的人啊。”
  朱裕微微感慨道。
  荆振微微一怔,暗暗琢磨陛下说韩谦复杂,到底复杂在哪里。
  这时候朱裕似乎才想起荆振赶过来,不是他派人召见,问道:“对了,你这会儿出城跑泽园来,有什么紧要的事情?”
  荆振心里暗想,爷您真是好不容易想起还有正经事要问啊,忙说道:
  “金陵刚有线报传回来——韩谦当初离开繁昌时,曾留书给楚帝杨元溥言沈漾、王琳有可能是楚信王杨元演潜派的密谍。之后楚帝杨元溥虽说不追究此事,但沈漾、王琳为避嫌,都告病请辞,最后一个到江州任长史,一个到广德府任知府事。最新消息说王琳在江州自尽身亡,留书自承受王文谦派遣潜伏楚帝杨元溥身边,深感楚帝杨元溥恩义,又自责沈漾受他牵累不得清白,每日自惭不已,唯死以了愧憾——得王琳遗书之后,楚帝杨元溥便迫不及待拟旨要召沈漾回楚国中枢、授中书平章事主持国政。此外,楚帝杨元溥除了封韩谦为黔阳侯外,还将选韩道铭之女、郑晖之妹、湖州刺史黄化之女入宫,与蜀主王建女清阳郡主同列贵妃之位。”
  雷九渊这时候从大殿里走出来,听荆振说起金陵最近发生的诸多事,禁不住感慨道:“楚国新帝,却是个厉害人物呢——我之前还在想着他要怎么再用沈漾,没想到还有‘自尽留书’一计可用。”
  “他操之过急了,他才十九岁,比谁都有时间,他要是能熬两年再将沈漾调回中枢,我却要承认他是一个不弱的对手。现在嘛,他还是要差些火候啊。”朱裕却是不认可雷九渊的意见,负手说道。
  “陛下为何有此一说?”荆振问道。
  “楚帝这么急着将沈漾召回到身边统领国政,一来是手下无信任之人能用,二来大概是他再也忍受不住有人动不动就绕过他到楚太后那边通风报信,干预政事了吧?”朱裕微微蹙着眉头,猜测说道。
  “楚帝用沈漾统领群相、主持国政,便将除他与楚太后之外的议政之权,主要集中到沈漾的手里,再不济,也阻断其他大臣随意绕过沈漾找楚太后传禀消息的可能;楚帝又将韩道铭之女、郑晖之妹、黄化之女选入后宫为妃,对郑氏内部以及韩李同盟进行分化而用之,我觉得楚帝这次确实是可以终结太后临朝一事了。”荆振说道。
  “可以做而不去做,才叫厉害。”
  朱裕笑道。
  “楚帝夺金陵而继位,之前又有韩谦与谋得退梁、削藩大功,声望之重在楚国也可以说绝非三五大臣所能质疑,又何需担心一妇人能束缚住他的手脚?楚帝夺金陵,从诸州县征调的兵马里,有大量将卒乃是世家宗阀送进来充数的奴婢,他完全可以大赏军功,赐贱为良,然后用金陵附近征没的大量田地安置那些已赐良的奴婢,等在两三年间将这些事情都做完之后,再调沈漾回中枢,请那妇人安分守己留在慈寿宫之内享清福,那才真正称得上根基稳固!他此时急于将沈漾召回来统领群相,虽然能在形式上阻断其他大臣随意跑去跟那妇人通风报信,这也将逼得李普、郑榆、杨致堂等人在其他事情上,不会再轻易妥协!他选韩道铭之女、郑晖之妹、黄化之女为妃,要韩家、郑氏、黄氏效忠于他可以,但想要郑氏、黄氏、韩家将自家的奴婢以及附庸于他们的中小世家宗阀,将奴婢交出来,大概就没有人真就心甘情愿了吧?这时候楚帝迫切想要那妇人安于慈寿宫,诸事便总是要有妥协的,而沈漾不在广德府坐镇,便没有其他人能治得住广德府,诸多隐患很快就会暴露出来。当然了,楚帝或许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毕竟韩谦很可能并没有将真正的经世致用之术传他!而别人看韩谦善用权谋、善用险计,却不识权谋、险计之下的经营……”
  雷九渊与荆振沉思良久,才问道:
  “针对楚国最新变化,我等要如何应之,又或者说我们坐观其变?”
  “楚帝是个急切的人,他想要那妇人安于慈寿宫,也必然会心切想着进一步建立赫赫武功,展示他有独揽军政的能力,那他或许等不到入秋,大概便会安排兵马清剿安宁宫及徐后残部了吧?”朱裕说道,“我们即便想要坐观其变,也应该要赶在这个秋季之前收复颍州,才有坐观其变的资格。”
  在宋州一役冯延锷被歼灭之后,博王朱珪率残部未敢紧守陈州,而逃往南面与寿州节度使府所辖霍州隔淮河相望的颍州。
  此时决定要彻底收复颍州,便是要歼灭博王朱珪的残部,到时候大梁兵马便能直接饮马淮水北岸,寿州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才真正能够随机而变了……
  荆振最关心这事,兴奋地说道:
  “是啊,该将博王擒回汴京了。”
  “博王他啊,回不回汴京都一样。”朱裕这一刻声音又变得极其冷冽。
  荆振、雷九渊微微一怔,继而心领神会的应道:“是,臣等明白怎么做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回宫
  安吉祥从叙州传旨回到金陵城的这天,正好赶上册立皇后大典,皇城里忙得团团转,一时间也无人关心安吉祥的行踪。
  杨元溥在登基之前,便已迎娶信昌侯李普之女李瑶为妃,之后又纳蜀主王建之女清阳郡主为侧妃。
  登基后再纳韩道铭之女韩淑惠、郑晖幼妹郑昭、黄化之女黄娥为妃,即便三女与清阳郡主同时册立为妃,照规矩,也不能再单独举办大婚,只能赶在册立皇后大典的这一天,将纳妃之事一起操办了。
  纳清阳郡主为侧妃,之所以在岳阳举行大婚,也主要是清阳郡主乃蜀主王建之女,杨元溥当时还是根基未稳的潭王,更不要说两人的婚事名义上还承载着两国盟姻的期许。
  虽然往返叙州与金陵之间,皆是乘舟船而行,但除了在叙州停了两天,前后超过一个月都住在狭小的舱室里,即便随时能站到甲板上眺望两岸的秀美风景,即便有随行小宦伺候,也是说不出的疲累。
  安吉祥回到宫里,看到从崇文殿、承运殿到长信宫一溜地都热闹非凡,心想陛下今日多半也被繁琐异常的大典搞得疲惫不堪,便想着明天再去崇文殿回禀传旨之事,他先带着两名小宦回到承运殿西侧的班院歇下来。
  虽说在岳阳兵马都还没有攻破内城时,安宁宫及南衙禁军便选择从北城撤出,但守军撤出时在皇城里大肆纵火,致使慈寿宫、承运殿、崇文殿以及宫门南面的枢密府等诸部院司损毁严重,留下一地的狼藉与残骸。
  此时距离收复金陵才刚刚过去两个月,即便征用数万军民修复宫室,宫城之内也是满目疮痍,仅是几处最紧要的宫殿修复一新先用起来。
  为宿卫安全着想,杨元溥平日都在崇文殿署理过公务之后,夜里则到之前的郡王府里过夜。
  安吉祥此时所歇下来的班院,紧挨着崇文殿的厢殿,即便屋舍翻修过一遍,但随处还是能看到烧灼的痕迹,一棵生长有上百年的老榆树被大火熏得枝桠发黑,却还有几根粗壮的老枝仍顽强的爆发盎然绿意。
  宫里现在能使唤的人手就极少。
  这时候大多数人又都在长信宫为大典之事忙碌,偌大的班院里,两溜厢房就有小三十间,最初时能住上百名大小侍宦,分三班专为伺候崇文殿的差遣,这时候就留两名老宦值守,也显得格外的冷清。
  金陵事变之前,皇宫之内的侍宦、宫女加起来将近万人。
  事变发生后,先帝身边所用的侍臣以及慈寿宫的侍宦、宫女就被清洗了一遍。
  一部分在先帝身边侍候过的人被直接处死或被关押,有相当一批宫侍被认为不是那么可靠,从而被驱逐出宫。
  安宁宫及南衙禁军残部逃往江北去,也带着一批侍宦、宫女。
  此外还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宫女、侍宦,或年纪老迈,或刚刚入宫还没有调训好规矩,又或身份低微,又或刚刚犯事受罚,都被抛弃留在宫里。
  不过,延佑帝登基后,即便不对这些人进行清洗,也会担心有安宁宫的密谍、刺客混杂其中,不可能将他们留在宫里任用。
  宫宦都遣入将作监充当工徒,宫女则直接遣散,各令归家。
  最初随延佑帝入宫伺候的侍宦、宫女,仅仅是在潭州及岳阳潭王府里所用的那些人,都还不足百人。
  虽然在金陵事变后最初被驱逐出宫的那一批侍宦、宫女,应该是可靠的,但也需要进行仔细甄别;即便到两个月后的此时,安吉祥回到金陵城,喊来那两个值守的老宦打听,才知道宫里此时所用的人手也不过四五百人而已。
  “师兄,可将你盼回来了!你怎么一回来便躲到这里,没有到陛下及三位新贵人跟前露个脸去?”
  安吉祥叫人搬出一张躺椅,刚想在树荫下闭目养神,好好享受这种在陆地没有晃动的感觉,却听到熟悉而略显尖锐的声音从院门口传过来,睁开眼见是陈如意身穿崭新的深绯色官袍走进来。
  虽然知道自己此番回来,在内侍省必得重用,但是看到陈如意先穿上代表四品宦臣的深绯色官袍,安吉祥也禁不住神色一冷。
  内侍省设监一人,从三品,可穿紫衣。
  这些年,他师父张平在陛下身边兢兢业业,守淅川时为救陛下废了一条胳膊不说,削藩战事、金陵战事期间都是在最艰难的时候出任监军使到第一线参与指挥战事。
  要是陛下是接遗诏登基,宫里还有其他老人在,张平自然不能一步登天,甚至还需要从内承旨、内常侍、少监一步步往上爬,一步步将资历给补全。
  不过,现在这个情况,宫里忠诚于先帝的老宦,被安宁宫血洗过一遍,忠于安宁宫的老宦倘若侥幸逃过,也逃不过这边的清算,除了张平之外,谁还有资格能在皇宫之内穿紫衣?
  除了内侍省监之外,宫里的高级官品还有少监二人、内常侍四到六人以及伺候太后、皇后及诸贵妃的宫使,都为从四品、正四品的宦臣。
  虽然王琳之死,乃是他与陈如意亲自出手,为陛下解忧,算是大功一件,但论资历,还轮不到他与陈如意去争那两个少监位子,而宫使多用女吏,看到陈如意此时穿深绯官袍过来,安吉祥心想他应该是抢先一步占去从四品内常侍的一个位子了。
  作为内常侍,有可能协助内侍监管治掖廷、内府、奚官等局,也有可能在陛下、皇后以及太后身边专司伺候之事。
  即便做的都是伺候之事,但安吉祥真正想要伺候的主子,却只有一人。
  那便是陛下。
  想到自己离开金陵到叙州传旨一个多月,陛下身边绝不可能少了贴身的近宦伺候,安吉祥心头便禁不住蒙上一层阴影。
  陈如意见安吉祥脸色骤然一冷,似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咧着嘴阴恻恻的一笑,说道:“你在想什么?我要是能在陛下身边伺候,这时候怎么可能脱得了身过来找你一叙师兄弟相别多日后的情谊?”
  安吉祥心想也是,今日册立皇后大典,又同时纳三女为妃,陛下将一整套仪礼走下来,完全没有脱身的可能,而陈如意真要做了崇文殿的内常侍,其他时候或能有清闲下来的时间,今日却必然要寸步不离的跟在陛下身边才是。
  “我哪里有想什么,只是想着自己这一个多月车船劳顿,刚赶回来一身疲惫,这会儿硬凑到陛下身边去伺候,要有什么闪失,反倒不美了——你即便平时不在陛下身边伺候,但今天这么重要的日子,你怎么能闲下来找我唠嗑?”安吉祥眯起眼睛,在躺椅上坐直起来,示意身边伺候的小宦,给陈如意从屋里搬张椅子出来。
  陈如意不动声色坐下来,示意左右青衣小宦都退到一边去,才张口问道:“师兄可还记得你我幼时在扬州城大街上乞食求活的情形?”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十九年还是二十年前?我都快记不大住了——我就记得我当时七岁,你当时六岁还是七岁来着?”安吉祥内敛精芒的眼睛眯得更小,一时也琢磨不透陈如意选择今天堵他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说话也就变得更谨慎。
  “那时候饥不择食、饿得都往嘴里塞土,突然间有个神仙般的美丽女子跑过来,将我们接到富丽堂皇的庄院里养了半年,供给我们吃喝还教我们识字,之后又狠心将咱们的命根子割掉,没有害疮死掉,才送到师父身边养着——我小师兄一岁,将这些往事都记得清清楚楚,师兄怎么可能会记不得呢?”陈如意笑着问道。
  “记不得便记不得,我打小便没有你脑子好使唤。”安吉详说道。
  “师兄说记不得,大概是不信任师弟我,又大概是不想回忆当初那座庄院里到底有多少个像你我这样从大街上被收养的孩童,又有多少个你我这样的孩童陆续被送入这大楚皇宫里来吧?”
  “如意你突然说这话是什么意思,是代表陛下过来问我话?”安吉祥这一刻仿佛是被条毒蛇盯住,叫他不寒而栗,敛住眼里的厉色,盯着陈如意问道。
  “我没有什么意思,陛下早前找我问过这话,我将所知的事情原原本本说给殿下知道,”陈如意说道,“我就怕我记忆有偏差,才来找师兄您核实一下。”
  “……”安吉详哪里会轻易信陈如意的话,说道,“不知道师弟你到底还记得哪些事?”
  “这有一份名单,不知道有没有遗漏!”陈如意从怀里取出一份名单递给安吉祥,说道,“师兄你帮我核对谬误遗漏。”
  安吉祥将信将疑的接过名单端详起来。
  虽说送入大楚皇宫之后,他与陈如意因为年纪幼小的原因,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只是在张平身边伺候,跟着张平学习拳脚技击之术,学习宫里的规矩以及诸多经史集注,一直以来都跟晚红楼其他潜伏到宫里的弟子没有直接的接触。
  而那段时间跟他们一样,从大街上捡过去收容到庄院养着的二三百名流浪孤儿,大多数人并没有被送入宫里来,但这些年潜伏大楚皇宫之内,安吉祥陆陆续续还是认出至少有九张当年在庄院里出现过的熟悉面孔。
  安吉祥没有声张,也没有尝试去核实什么,只是默默记在心里。
  安吉祥端详陈如意所拟的名单,竟然将他所认出的九个人都列入其中,除此之外甚至还多出一人,可见陈如意这些年也一直都在暗暗观察着一切。
  “我是真不大记得了,经师弟你这一提,宫里的这几个人或许之前真在扬州城外的庄院里见到过面孔。”安吉祥说道。
  “师兄与我去刺杀王琳,留书还沈漾清白,使得陛下能将沈漾调回中枢——这事师兄都陪我做了,此时说话还含含糊糊,难道还真指望夫人及太后以后会对我们心慈手软吗?”陈如意盯住安吉祥,神色严厉的问道。
  “既然师弟都将记得的旧事原原本本说给陛下知道了,这时候怎么不在陛下身边伺候?”安吉祥没有那么好唬,心里暗想陈如意真要将神陵司在宫里的布局都交待出来,陛下怎么不将他留在身边贴身使唤,叫他这么重要的日子有闲工夫跑过来截他?
  “陛下另赏了一桩差遣叫我去办。”陈如意从腰间摘下一枚牌子递过去。
  安吉祥接过新铸的铜牌,看上面篆刻着“缙云司左都指挥”等隶书字样。
  “缙云司?”安吉祥微微一怔,有些难以置信的看向陈如意,心里想要是缙云司乃缙云楼转变而来,韩谦退回叙州之后,那不该是姜获、袁国维两人的一亩三分地吗?陈如意怎么可能插手进去,而且一下子就占据“左都指挥”这个一眼看上去就是最顶尖的一个位子?
  安吉祥心知陛下收复金陵,诸废待兴,每天都可能会有新的官爵封赏,每过一天朝堂之上都可能有微妙的变化,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变化?
  姜获、袁国维二人做了什么事情,同时失去陛下的信任?


第四百六十三章 缙云司
  “姜大人、袁大人对陛下忠心耿耿,诸事皆无忤逆,我离开一个多月,二位大人做了什么事情,叫陛下决心派师弟你去主持缙云司?”安吉祥眯起眼睛问道。
  “缙云司可不是光我一个人主持,有左都指挥,怎么也得设有一个相应的右都指挥才对啊,”陈如意笑着说道,“我却是向陛下建议师兄你担任这个右都指挥,陛下虽然当时没有立即吭声,但我还是想着以师兄您的表现及忠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安吉祥没有吭声,因为陈如意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他不清楚离开金陵的这一个月里,皇城内外到底又发生哪些看上去不起眼却又影响深远的变化。
  “姜大人、袁大人自然是没有做什么事情,惹陛下不高兴,”陈如意笑着说道,“如今他们两人都是内侍省少监,协助咱师父打理宫里的事务,而缙云司也非缙云楼直接转变而来……”
  听陈如意慢腾腾说来,安吉祥才明白围绕缙云楼的归属问题,朝堂之上在过去一个月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早年三皇子出宫就府,收编饥民成立龙雀军,除了营伍之内有都指挥使、都虞候、营指挥等直接统领兵将的将领武官归当时的临江侯府节制之外,管理兵户垦种治疫的屯营军府,也是归临江侯府辖管——平时的兵户安置管理、兵甲铸造、再到抽丁编伍、轮训轮战等事,都由临江侯府完全负责,这也使得龙雀军彻彻底底的变成当时还是三皇子的私兵。
  之后为刺探消息方便,在韩谦的建议下,侯府新设秘曹左右司专司其事。
  韩谦从军府选拔兵户筹建左司,柴建从晚红楼调弟子筹建右司,但由于晚红楼弟子更擅长潜伏、刺杀等事,拙于日常的侦察、斥候,最终在军府管治下真正得以运转并发挥作用的,也只有韩谦统领的秘曹左司。
  荆襄战事过后,陛下受封临江郡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