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濑现在看了个开头,确实被李逍的铺垫吊足了胃口,她现在就很想知道商纣会怎么继续做死,而女娲召来的三个女妖又会如何断送成汤六百年江山。
  若是一般人要求剧透,李逍肯定不会干这种事的,剧透之后谁还愿意再看书啊。不过既然是玉濑要求,那么剧透一点也无妨,于是便说下章将会写商纣王准备海选天下美女送入自己的宫里。
  朝中的皇叔比干和许多诸侯都纷纷反对,于是商纣准备纳谏停选天下美女,但只纳天下有名的美人冀州侯苏护之女入宫,苏护不从,惹怒商纣王。商纣王下旨把苏护赶回翼州,派人去接苏护女入宫,苏护带着家将离开朝歌,在午门墙上留下反诗一首,反回封地去了······
  “你这也太水了,这剧情都没什么进展。”
  “谁说没进展,我这不是情节跌宕起伏吗?”
  “还不水,就一句话能说完的事,你又灌水这么多,总结不就是纣王信谗言欲选美逼反冀州侯苏护吗”
  “哎,你什么都不懂,小说就得这么写知道不,要铺垫,要铺垫,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铺垫,得环环相扣,一环引出一环来。因选美,引出冀州侯苏护,因苏护又引出苏护的女儿苏妲已来,那可是本书女主角!”
  “苏妲已是女主角?那不是上古时有名的坏女人吗?”
  “对啊,正因为她是公认的上古红颜祸水,所以本书的女主才是她,她本是苏护之女,才色双绝,但被女娲派出的千年狐狸精给上身夺舍,于是才变成了一个亡商的祸水·······”
  玉濑细想了下,确实是环环相扣,千年狐狸精夺苏妲已身体这个创意挺不错的。
  “故事还不错的,要是再精炼点就好了。”玉濑道。
  “你还是不懂,小说就得慢慢来,太过精炼就没意思了啊,得吊足胃口的同时,不断的放出我们的设定,要记住,咱们这是一本架空神话大作,既要写上古武王伐纣,还要写阐截二教的神仙大战。”
  李逍甚至想好了,到时培训几个说书人出来,专门到茶楼啊酒楼啊讲封神榜,借此宣扬长安新闻报,扩大报纸的影响力,若是这故事到时传播的广,还可以集结印刷成册出售或出租,一章一册或者几章一册都行。
  “是不是改用文言刊登?”玉濑又问,她始终觉得这大白话有点太上不得台面了。
  “文言就没意思了啊,咱们这是通俗小说,我这是要开山立派的,我这是巨编小说,文言这种形式不适合,而且我这书这样写可是还有原因的。”
  当天,李逍拿着准备好的第一刊长安新闻报就去了长安,玉濑也一同骑马同往长安,李逍甚至都来不及回李庄。
  婉娘在家里等了李逍一天,结果黄昏时分却等来玉濑道观里的一个小道童,来报说奉真人之命转告县君,李三郎与真人有急事赶回长安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婉皱了皱眉,只是点头。
  坐在廊庑下,却又听到西厢院那边传来崔璎珞闹腾的声音,那位闹绝食,可却又要人给她送蜂蜜水。
  折腾来折腾去,还在摔东西。
  婉娘不由的心情烦燥,气上心头。
  “真是不成体统,太不像话了,月奴,叫管家带人把二娘关到柴房去,把门锁起来,什么都不要给,没有蜂蜜水,井水也不给,先关她一天一夜再说。”
  完了,又加了一句,“把她嘴给堵上!”


第302章 赞助商
  李逍和玉濑骑马在天黑前赶到了长安,刚进城,城门便在身后缓缓关上。
  “天色晚了,先休息一晚再说。”
  李逍很讨厌长安城的宵禁制度,一到天黑,长安城就繁华不再,就如同是个大牢房。城门关闭,坊门关闭,长安城就是一百多个封闭的坊区,天黑了除了在家,哪也去不了。
  “那去你家,我还有些关于办报的细节要问你。”玉濑现在满脑子除了封神榜,就是长安新闻报了,她本来就是洒脱人,不拘小节,此时一身道袍,就更没往其它方面想了。
  李逍本想拒绝,女主人不在长安府第,她们两个晚上呆一起只怕影响不好,可见玉濑都这般洒脱,他若是计较反而有些小气了,当下便也只好同意。
  这一夜倒是很规矩,两人商议报纸细节到很晚,然后各自安歇。
  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亮,李逍便直接去了长安城里的宗圣观。
  这是终南山楼观道在长安城的据点,道观修的很大,占据了城南一坊的半坊之地,里面有朝廷登记的道士就一百二十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道童、居士,以及一些为道观做事的奴仆等。
  李逍有玉濑这位道姑的带路,在宗圣观里倒是没迷路,径直就去找了陈老道。
  “陈道长,又见面了,我这有篇你看看。”
  李逍开门见山,直接把昨天写好的前九章三万字的封神榜拿了出来,除了他之前写的一万,昨晚上还召了几个账房先生,李逍念账房先生们写,又赶了两万字出来。
  陈老道是宗圣观主尹文操的师弟,在宗圣观和整个楼观道里地位还是很高的,他现在也恰是负责收集整理道经事宜。
  老道上次从印刷局拿回来一万册道德经,只花了一千七百贯钱,这件事情让观主尹文操也非常惊讶且满意。
  现在这一万册道德经已经开始分发,那些来观中进香的居士们,都能在观里买到一本由宗圣观祝福过的道德经书,一本只售五百钱。
  印刷局一本道德经卖给宗圣观才均价一百七十钱,结果人家卖五百钱,不得不说这算盘打的好。
  可陈老道说了,这道德经是他们祝福过的。
  所以李逍也不妒忌这些牛鼻子老道,他今天是来找赞助商的,当初写封神榜而不写三国,本来就是看中了楼观这个大赞助商。
  三万字的稿子,加上封神榜大纲。
  陈老道也没客气,拿起稿子认真品读,很快看完三万字开头,然后又仔细看了几遍大纲。
  老道看着看着,眼睛发亮。
  虽然前几章里,神道的内容不多,可是按这大纲里写的,这本书可不简单啊。
  崇道抑佛,这是道家最喜欢做的事情。
  特别是在南北朝时,双方都打出狗脑子来了,都找人间代理人。道士们找了魏武、周武,两度全国灭佛,而和尚们找北齐,强行让北齐国内的所有道士们剃发为和尚。
  到了大唐,虽然说这种斗争没那么激烈了,但只不过手段没那么激进罢了,双方的争斗依然是没停过的。
  现在道家暂时占了上风,可楼观道也没敢轻敌大意,但凡有点机会,他们都是要踩上秃驴们几脚的。
  比如说当年高阳公主跟辩机和尚的金枕头案,他们可没少在里面兴风做浪。毕竟辨机可是当初长安城里有名的和尚,未来的高僧,他是一代高僧玄奘的弟子,搞辨机,不但要折掉秃驴界未来的一位大拿,还要借此打击玄奘,打击整个秃驴界。
  那件事情,后来确实闹的很大,高阳被太宗幽禁府中思过,而辨机也被腰斩,长安城的秃驴们都受到了皇家严厉警告。
  “三郎请稍等,我带你去见下尹师兄。”陈老道相信这本尹文操一定会喜欢,尹师兄现在在做大事,他要一统道家各派,把道家思想统一起来,在楼观道的手里完成统一,就如当年隋文帝统一了分裂的天下一样。
  尹文操现在到处搜集各种道经,打算汇编一本道藏,就是为统一道家各派做准备。
  统一道家的同时,当然也还要打击外来的秃驴们,做为本土派的道家,那是天生看不惯外来的秃驴们的。
  因此,楼观道不但把道德经视做本教的圣经,甚至对老子化胡经之类的这种崇道抑佛的经书,那出是相当重视的,经常雇人抄写,然后四处传讲。
  而现在这本封神榜,可是相当了得,比老子化胡经还牛逼。人家直接把自古以来的那些神话传说里的神啊仙啊来了个谱序。
  这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代的那些士家大族们最喜欢干的一件事情,修谱。魏晋时代,是士族的时代,而士族最重门第,讲门第自然就得有谱序,否则如何讲的清?
  现在这本封神榜就是相当于给道家给华夏的神仙们修个谱,给他们列明谱序,这是塑造道统。
  尹文操是个很精神的老道士,很有几分仙风道骨。
  是个白胡子留的很长的老爷爷。
  陈老道为双方介绍,李逍忙行了个礼,不论道俗,这老头身份都很高,人家可是能在朝堂上穿着紫金的三品大佬,虽说是虚衔散阶,可这也代表着极高的地位,起码秃驴们是享受不到这种紫金三品待遇的。
  “这是三郎写的封神榜。”陈老道把稿子递给尹文操。
  尹老道接过,认真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这位老道呼吸不太平稳,明显也还处于震惊之中。
  真是想要瞌睡就来了枕头,这简直就是他统一道家以及打击佛家的宝物啊!
  “封神榜,这书名好,三郎有什么打算呢?”老道问。
  李逍当下便笑着说明来意,介绍了一下即将发行的长安新闻报,然后说他打算在新闻报上留个版面刊登连载这本封神榜。
  “好,一期连载多少?”
  “一个章节三千字左右吧。”
  “有些少了,这三万字老道一会就看完了。”
  “版面有限,无法连载太多内容。”
  “一次总得连载个万字左右吧?”尹老道看中的是这本书的影响力,希望能够越早连载完越好。
  “我们倒也可以改个连载方式,比如每次印一万字,夹在新闻报里,这样也不占用新闻报的版面和内容。”李逍给了个解决方案,每旬连载万字,平均一天也有千字了。
  一旬一万字,一个月集结为一册印刷发行。
  “三郎需要我们宗圣观怎么做呢?”老道问道。
  李逍笑呵呵的说明来意,这本书的内容大纲那是给老道看过的,核心思想他是清楚的,对于楼观道来说是好东西。但是写书嘛,总是个费神的东西,若是没有物质支持,这书也难写下去啊。
  毕竟按李逍的大纲,这本书得写成百万字以上的巨编的。
  老道理解,但不太明白要怎么操作。
  于是李逍把版权告诉他们,李逍这本封神榜可以放在报纸上连载,然后楼观道可以买下出版版权,买下版权印成书出售。
  “版权怎么买呢?”尹老道问,他倒没去纠结为什么要买版权这种问题。他看的是问题的本质,这书对他有用,他想要,然后出点钱也是正当。至于什么方式,其实并不重要。
  李逍想了想,道,“这书的质量想必道长也是明白的,你看千字一百如何?”
  “千字一百贯”尹老道笑着问。
  这话一出,李逍都吓一跳。千字一百····贯?尹老道还真是太狠了,他也没敢要这样的价啊。
  “千字百文。”李逍纠正。
  尹老道摇头,“那太低了,我们宗圣观里请的抄经人,千字都是百文的价格,那仅仅是抄书而已。而你这是写书,哪能一样呢。”
  “那千字一千”李逍提了价。
  “千字一千也不算多的。”尹老道不差钱,是真不差钱,楼观道不仅只有长安的宗圣观,事实上终南山里还有他们的楼观台,那是大本营,另外在天下不少名山大川,这些年楼观道也修了不少道观,此外在几代楼观道长的操作下,现在天下不少各派的道观都已经加入到了他们楼观道的大联盟之下。
  做为受朝廷尊崇的楼观道,道观是遍布天下,不说一千,但是几百座道观总是有的。而每一座道观,其实也是一座庄园,有山林有田地还有佃户甚至是奴隶,他们甚至还经营着质库生意,也就是抵押借贷这类。
  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一旬一万字,那一旬不过是十贯钱而已,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李逍想了想,“那千字三千吧,另外书出版之后,按百分之十分成!”
  千字三千,那在后世都已经是顶级白金的价码了。
  本来千字三千买断后,不应当再拿出版分成的,不过李逍觉得不拿尹老道反而会不高兴的。
  “百之三分成。”尹老道果然又主动增加了份额。
  这百分之三是出版后的纯利润分成,尹老道就是出版方,书交给印刷局印刷,然后售卖,赚了钱后李逍跟楼观道三七分成,当然,那千字三千的稿费则是在分成前拿的。
  这么优惠的条件,李逍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可尹老道却不在乎那点钱,他在意的是李逍的身份,李逍可不仅是个写书人,他还是朝廷的秘书少监、玉米监、代王友,同时还是位开国县子,另外是皇帝的祥瑞宠臣,更别说现在掌管着印刷局这一利器。
  再说了,封神榜确实也值这个价。
  “对了,我们长安新闻报做为大唐第一份报纸,到时一刊行,肯定会轰动天下,我们专门在报纸上预留了广告位置,尹道长要买个广告位吗?”李逍笑眯眯的问。
  尹文操老道一捋胡须,“报纸上的广告位?说来听听!”


第303章 长安报社
  “尹道长请留步!”
  “李秘书慢走!”
  长安宗圣观门口,白胡子老道长尹文操很热情的携着李逍的手惺惺惜别。这一次前来,李逍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尹老道不但买下了封神榜的版权,开出了千字三千的稿费,另外还给出了三成出版分成,此外他还花一千贯钱买下了长安新闻报第一期的全部广告位。除此外,尹老道还跟李逍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楼观道将与秘书省印刷局长期合作,继道德经后,尹老道又拿出了十本道经交给李逍印刷,每本印刷三千册。
  做为财大气粗的楼观道,尹文操很大方,预付了李逍三千贯的稿费,另外又预付了封神榜前三集的三千册印刷费。连那十本道经的印刷费用,他也预付了三成。一千贯广告费,更是直接到位。
  来的时候,李逍带着一卷手稿前来,走的时候,却是拿着万贯离开。他怀里揣着一张尹文操写的凭据,凭此可在天下三百余处楼观道兑换钱帛。
  这就是楼观道规模大的好处了,他们都已经可以连锁经营,进行初级的汇兑业务了。
  有钱好办事,李逍对于这样的合作伙伴非常满意。
  ······
  出了楼观道,李逍便去了玉濑名下的一处长安宅子。这座宅子在城南,长安的城南算是普通百姓的聚集区,这里没有东西两片的热闹繁华,许多坊区甚至比较荒凉。
  是的,在隋朝的时候,直到隋朝快灭亡的时候,城南的城墙都才勉强修好。而城南的不少坊区,其实一直都是没有住满人的。大量的坊区空置着,晚上的时候,有的坊区只有零星几盏灯,甚至有的坊区完全就是黑的。
  隋末唐初之时,战乱更是导致了大量的城南坊区的空荡。
  许多长安百姓开始在那些城南空荡的坊区里种地种菜,外面是高大的坊墙,可里面却是一片片的麦田和菜地。
  到了如今永徽之初,情况要稍好一些。
  如今整个长安有军民四十八万之众,长安城算是比较充实,城南也很难再见到那种整坊空荡荡全种上庄稼的情况,但城南确实还是人口较少。
  这边的地皮是很便宜的,宅子也便宜。
  玉濑以前在这边有一座宅子,很大,占地近百亩,很难想象在长安城里居然有这么大的宅子,可事实上是,城南的宅子真不值钱。占地百亩的城南宅子,如果不论装修的话,其实还不如城东的十亩宅子值钱。
  玉濑把这座空置的宅子拿出来做为长安新闻报的报社,李逍过来的时候,这位雷历风行的长公主,甚至已经招来了一大批人。
  玉濑的名头在长安还是很响的,在那些士人心头也很有召唤力,她一声召唤,于是很多人前来。
  “谈的如何?”玉濑迎上前来问。
  “出人意料的好,楼观道和尹道长真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合作伙伴!”李逍笑着说道。
  “那就好,我已经招来了许多人,随从仆役,还有厨娘车夫等都配齐了。另外还招来了不少书生士子做我们的编辑,你一会把把关。”
  一份报纸怎么办,玉濑也没有什么底。
  但李逍知道如何操作,现在的长安新闻报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而一旬十天才一期的发行,时间上也没压力。
  至于内容,缺少竞争的长安新闻报当然也不会有多少压力。
  有李逍做总编,大方向上把关,李逍觉得问题不大。
  至于印刷这块,有印刷局呢,组好内容排好版,然后交给印刷局就好了,最多是把版写好,然后那边刻版印刷。
  “除了编辑,我们还得自己建好发行渠道。”李逍对玉濑道,他初步的打算是一面跟长安的那些书店、纸墨店合作,在他们那里挂卖报纸,同时自己招募一支送报队伍。
  “把报纸放到书店、文具店卖估计难行,那些人未必愿意替我们卖。我觉得还是自己招人去卖合适!”
  玉濑知道那些书店是谁开的,那都是士族开的。
  “你说的有道理,那先不理会他们,我们可以自己开几家报刊亭,另一面雇佣一些孩童替我们卖街串巷卖报就好。”
  反正第一期的长安新闻报初定是发行一千份,一千份真不算多,李逍甚至还打算免费赠送一些出去,比如长安的百司官衙,长安的国子监等,免费送点。
  甚至那些酒楼茶铺也送点,先把长安新闻报推出去,等有了些名气之后,到时自然不愁没人看。
  “咱们第一期的创刊内容就按我们之前商定好的办,稿子我拿给你,你让那些新招来的编辑们校对审稿,审好之后给我再把下关,然后就可以定版面,写版交给印刷局印刷了。”
  一千份的旬刊,这确实不算多。
  但在当下的初唐之时,在印刷术刚刚发明还没有打开的时候,却是惊人创举。
  第一期的内容差不多都拟好了,总共就是一万字左右,分成了三十二版,其实就是三十二篇文章,多的一篇五六百字,少的一篇才一二百字。
  而做为小说连载的封神榜,则采用的是夹页的形式,不占用版面,甚至不和新闻报各版装订成册,而是单独附在后面。
  这样做一来是因为连载一期得万字内容,那严重影响到原来的版面,二来采用单独的形式,有利于那些报纸读者自己集结装订成册。
  一期万字,一月三期的连载就有三万字,可以装订成一册收藏起来了。
  玉濑招来的编辑都是些年轻士子,且基本上都是些庶族寒门子弟,这些人多是来自天下各地进京科举的士人,但是长安年年科举,可想中举却不容易。
  没有门第,没有名声,有时就算有才气可也难中。
  毕竟眼下的科举,以明经为主,而明经就要求对九经相当的熟悉,特别是对九经的理解,那更不容易。明经这块,士族子弟最有优势,因为他们打小就有条件学习九经,而且家里不但有九经书籍,甚至他们各家基本上还都收藏有不少历代先贤对九经的注释。
  比如朝廷这次准备印刷的五经正义,其实就是从各大世族手里收集的各种五经注释版权,然后经过整理挑选而成的。
  士族子弟有条件,有学术氛围,但寒门子弟能够读的起书就不错了,一般机会下抄读经书都不容易,更别说想得到那些经书的各种注释版本,因此在科举的明经科考试里,寒门子弟其实天然就占下风,更别说这年头开卷考试,对门第的要求很高。往往就算考的好,但也没用,因为考试不以成绩为主。
  至于进士科倒是以策问、诗赋为主,可是进士科一年也录不了几个人,对于每年大量进京的寒门庶子来说,那真是千军万马独木桥。
  满怀梦想来到长安,却无法中举,这对于很多士子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他们舍不得离开长安,总希望着继续留在长安,有一天能够得到哪位权贵高官的赏识举荐,能够科举中第。
  但居长安,大不易。
  想在长安生活,可是非常不容易的,长安是高消费的大都市,吃住都不便宜。许多士子于是寄住在寺院、道观里,以抄经来维持生活开销。
  玉濑招来的这批人,年纪大的已经有五十多岁了,有些人甚至是在武德年间就已经进京赶考,一恍就蹉跎了三十余年。
  就算是年轻的士子,也基本上是在长安逗留了三年以上。
  这些人里,也并不全是才子。
  李逍与他们做了些简短的交流,发现其中读书读傻的人不少,也有些还挺有灵气的,可惜他们都比较混的差。
  看他们身上的衣服就知道了,虽然勉强齐整,可还是带着几分落魄书生的味道。
  李逍其实也不需要什么大才子。
  报社编辑嘛,又不是招作者,现在草创阶段,编辑们倒多是做些校对、审稿的工作。
  至于组稿和方向问题,这是李逍把握的。
  也许以后,李逍会把报纸交给下面,但现在还是自己把关更放心。
  “做为我们长安新闻报的编辑,大家以后可以就住在这里,这里房间很多,大家每人一间。另外吃也就在这里。”
  包吃包住,这是基本条件。
  另外李逍开出了每月五贯钱的月薪,可以说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