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否则真如李逍打算的那样,亩收六斗,这就相当于百济人的地不是自己的一样,要知道,在中原,只是属于朝廷的公田才会向佃户收每亩六斗以上。
  自己的私田,一般田租可不会超过三升的。
  “州勇之事,我看可行,你放心去招募兵员,所需要军械,我可以自军中抽调给你一批。另外我还可以从军中抽调一些老卒来给你充当兵头军官。”
  “多谢二位大帅!”
  “何必如此客气,都是为朝廷办事嘛,你也是陛下亲授的经略安抚使,同样是被称为帅的,咱们只以平级相称。”苏定方道。
  “不敢不敢。”李逍忙谦虚,虽说经略安抚使倒是和薛苏二人的东征副帅差不多等级,毕竟都只是临时差遣。可李逍资历威望都远不如二帅,哪敢真跟他们平起平坐。
  “二帅,眼下我大唐在百济立足还未稳,所以我建议二州共招募六千乡勇。这些乡勇农时耕种屯田,闲时训练。协助州县维持秩序,剿灭贼匪,甚至是协助守城运粮等事。”
  “以百顷为一屯,每五屯聚一堡,修堡楼,立烽台,筑路连通。每堡筑派乡勇,招抚百济平民佃种耕作,如此出可耕作,入可自保,又可为带方和武珍二州城之外堡据点,护卫屏障二城。”
  “嗯。”苏定方听的也连连点头,这种计划很得他的心意。
  要是在水师的后方,真的建起这大批的堡楼,屯田耕种,那么后方就不用担心百济人作乱,同时能够保证后方的粮食产出。甚至是万一前线吃紧,这些后方的乡勇都能调派上前线协助作战,不论是运粮还是协助攻城,都是不错的。
  当然,若有了这些烽堡和乡勇,则后方就能稳固。哪怕前线暂时失利,大军也能退回来,有一个安全的后方休整。
  苏定方站起来,让人取来自己的地图。
  他对照着自己的军用地图,看着上面带方和武珍二州十县,“若真能顺利推行祥瑞的计划,那么这里就将成为真正稳固安全的大后方,我四万水师就有了一块牢固的根据之地,再也不用担心孤军深入和后继无援了。”
  薛仁贵也感受到,若真的能建起这样一个后方根据之地,那仅凭这四万水师,他们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渡海来攻,最怕的是什么?
  一是粮草军械补给艰难,二是兵员补充难,再个就是孤军作战,没有援军。他们只能一直胜,万一失利,可能就将万劫不复。毕竟背后就是大海,退都没地方退。
  而如果李逍能把后方打造的跟个铁桶一样,那他们还怕什么?
  “二州之地,就募乡勇六千。我们拔给你六千长矛,五千把横刀,三千张弓、一千张弩、一千面盾牌,还可以拔给你六百匹战马。”
  薛仁贵明白这后方的重要之处,此时非常大方的许给李逍大量的军械。
  唐军虽是府兵制,兵民合一,但唐军的装备向来是非常精良的。比如唐军的弓箭装备率,就达到百分之一百二,人手一张弓甚至还有富余。弩机的装备率也能达到三成以上。
  至于横刀和长矛,更是几乎百分百的装备率。
  此处甲的装备率也很高,唐军有各式各样的甲。光一个明光甲就有好多个等级,既有大将们的制作精良造价高昂的明光铠,甚至也有队头伙长级别的简陋级的明光甲。
  此外皮甲布甲等也不少。
  水师入百济作战,随船运来了不少军械,刀枪弓弩箭支很多,几场战斗下来还缴获了不少,损耗不算多,现在还有许多富余。
  这么多军械,李逍当然是求之不得。虽然他经常跟赵持满他们说只给百济乡勇配根棒子,但这只是暂时的。
  等以后这些人驯服了,肯定还是要装备更多的军械的。
  “多谢二位大帅。”
  “谢什么,你手里的乡勇若是真能成为战力,那也是让我们的后方更加安稳。我就再拔给你六百老卒,充当你这乡勇的兵头队长,替你统带训练。”
  “祥瑞啊,以后带方和武珍二州十县,就彻底交给你了。我们两个只管打仗,后方的事情全交给你。”
  苏定方又道,“那些老卒若是敢有不服你的,你尽管斩杀。”
  大唐的军规是相当严格的,苏定方是李靖的真传弟子,而李靖治军最为严格,军令七杀五十四斩,可不是开玩笑的。
  当年隋朝时的杨素,号为隋朝四大名将之一,出将入相。他统兵有个特点就是赏罚分明,重赏也重罚,每次开战之前,先严明军规,然后把违反军规的人抓出来,把他们赶到阵前,让他们冲阵。
  第一批冲死了,第二批再上,第二批死了,第三批再冲,直到最后这些犯军规的士卒死的差不多了,然后他才会让大军上。
  用犯军规士卒的血震慑大军。
  据说他用这一着,从来就没败过。当然,杨素虽狠,可对士卒也向来优厚,每次缴获他都会重赏部下,甚至是自己得到的赏赐,也会全都分给麾下。
  杨素非常的护短,他的手下,谁也不能欺负,否则他会跟你拼命。
  因此杨素统军虽然说残酷无比,可却偏偏极得麾下拥护,而且他的麾下也非常能拼敢冲,打起仗来就不知道退。
  正因此,杨素一生征战,文人统兵,却未曾一败。
  苏定方还担心李逍会手软,“那些丘八战阵上冲杀,见惯鲜血和死亡,个个桀骜的很。若是你不狠点,就不会有人服你。该杀人的时候就要杀!”
  李逍拍了拍自己腰间的那把天子赐剑。
  “两位大帅但请放心,我李逍虽不是个嗜杀之人,可也不是手软之人。”
  ‘这就好,男子汉大丈夫,就得狠一点。’苏定方道。
  李逍看着这位老帅,心想都坐了二十多年的冷板凳了,怎么一放出来,还这么凶狠呢。看来二十多年的冷板凳生涯,并没有磨掉这位猛人的血性,相反只是让他压抑的更狠了一些。
  不愧是历史上一人灭三国擒三王的狠人啊!


第381章 威
  带方州,居烈城。
  城郊。
  招兵旗树起,短短时间就已经招募了三千乡勇。
  全是二十到三十之间的百济青壮,个个长的健壮结实。而且招募的时候完全是按照李逍的要求挑选的,首要奴隶次要贫民,反正就得是无产之人。再其次得是青壮强健者,还得带着几分勇。
  人上一万,无边无际。
  站在校场的木台之上,李逍看着那黑鸦鸦的一片,也是很感叹。这面前只三千人,其实一个个的方阵排开,已然有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了。真要是战阵之时,人一冲,确实完全就搞不清数量了。
  “大帅,是否开始训话?”张葱低头问。
  李逍坐在那里依然不开口。
  虽说已是秋日,可秋老虎也是很厉害的。三千百济人站在那里已经有一个多时辰了,也是晒的口干舌燥。
  “不急。”
  李逍反正是坐着的,他头上还有一把大凉伞,反正他又不晒。
  不远处,薛仁贵和苏定方两帅也坐着观看。
  “有点意思,祥瑞这是打算立杀威阵了。”
  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军伍,两人一眼就看破了李逍的用心。一群新招募来的乡勇,昨天之前还都是群奴隶、佃户,有些人是矿奴,在井下暗无天日,做牛做马。有些人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同样是如牛马一般。
  “三郎挑选的这些人倒是不错的底子,矿奴个个强健,但在井下做事的矿奴的忍耐力又是最强的,这些人真要是训练好了,那是一支精锐。”苏定方道。
  “是啊,你看那些佃户也不错,身材高大体格强健有力气。”
  正因为这些人个个年青强壮,所以越发需要立个威。
  “你猜今天祥瑞会杀几个?”苏烈说到杀人,似乎跟喝茶一样普遍。花甲之人,但一身杀气却依然很重。
  “顶多会打几棒子,杀人估计不会。”薛仁贵笑道,“别看李逍有时有狠厉一面,但他这人还是很仁慈的。”
  “可慈不掌兵,该杀就得杀几个,那样才有好效果,才是真正的立威。”苏烈不以为然。
  又是一个时辰过去。
  李逍已经喝完了一壶茶水。
  底下的百济人开始有些不安静了。
  李逍心想总算有动静了,这些人的忍耐力还真是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让那群人在太阳底下站上个把时辰,估计这些人就会有人忍耐不了,到时一吵吵,他就把他们抓出来,当众打军棍,打他们一个屁股开花,借此立威,杀鸡儆猴。
  可没想到,这些人愣是在那里硬挺了两个时辰,才开始松动。
  “记下那些人,把他们抓出来。”李逍手一指。
  立时,一群佣兵老痞子们就如虎入羊群,冲进去一顿拳打脚踢把这些倒霉的家伙给拖了出来。
  “扒光衣服,吊起来鞭二十!”
  皮鞭抽在皮肉之上,发出闷响,鞭过,一道血痕留下。
  二十鞭抽过,那百来个倒霉鬼已经被抽晕了过去。
  虽然不会死,可也是差不多半条命没了。
  “将这些不尊纪律之人除名,开革出乡勇队伍。贬为衙门执劳役,另招募相应数量青壮补充缺额。”
  李逍直接就把这些倒霉鬼开除了,从乡勇变成了州衙的劳役。
  校场上。
  众人噤声。
  谁都想不到,那位看起来年纪青青的经略使是如此的严苛。
  打宛一棒子,当然还得再给两枣。
  李逍于是当场宣布这些入选乡勇们的待遇。
  乡勇兼行屯田,每五十勇一屯,设屯长,由队头兼任。
  乡勇实行三千人一军,千人一营,五百人一厢,二百五十人一都,五十人一队,十人一伙的乡勇编制,军设兵马使,营设指挥使,厢设指挥,都设都头,队设队长,伙立伙长。
  五十勇一屯,五屯为一堡,二堡为一卫,二卫为一城。
  “凡被选募为乡勇者,不论过去是奴隶还是佃户,皆登记入籍成为我大唐良民。每勇授屯田百亩,全家皆可入屯堡居住耕种屯田。屯田每亩征五斗田租,余不课。”
  李逍对这些乡勇其实用的是类似中原府兵制,但又稍有改变。不是直接授田,而是发给屯田,屯田的田租按亩来算,每亩五斗,除此外没有额外的租税。这些田地在这些人为乡勇期间,就是他们的田地,若为乡勇满五年,且做战勇敢,则将十亩转为可世袭的永业田。再五年,表现好则又能再转十亩为永业田。
  理论上来说,若是能当兵到老,一直忠心无二,那这百亩地是可以全部转为私人永业田的。
  “为乡勇,屯田之外,还须为州县维持治安,缉盗捕贼,协防城池。农时屯田耕种,闲时训练捕贼。”
  种地种的好的,每屯的前三名都有钱帛奖励。而若训练也同样按表现,给予表现好的奖励。若有捕贼剿匪做战等,则按表现给予奖赏。
  军营厢都队伙,一军三千人。
  两个州,各拥一军乡勇。
  两军六千人,都隶属李逍这个经略使。
  先立威,再颁赏格。
  果然,那些之前还十分不安的百济人,一个个听完之后眼睛都放光了。
  做了乡勇能发一百亩地,虽然这地是要交租的,但一亩五斗的租子他们觉得其实很划算,反正是比过去给百济地主豪强们种地的租子轻的多,毕竟不再有其它的摊派之类的。
  那些奴隶们更高兴,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自由身份,还得到了一块自己耕种的田地。若表现的好,这百亩田地将来可就都是他们的,能传给子孙。
  苏烈在远处听的直摇头,“这个祥瑞,还真是过于仁了,居然真的一个都没杀。”
  “其实这样挺好的,那些人本来只是犯了点小错,李逍将他们开革出乡勇,其实对这些人来说已经是最严厉的惩罚了,他们失去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期待李逍的屯田之法能在这里有个好结果。”苏烈说道,屯田之制其实算不得新颖,可以说历史上的汉朝能够开疆拓土,其中有一个最关键之处就是屯田殖民。
  不断和在边疆屯田和殖民,使得汉代能够不断的向外推进。屯田最厉害之处就是一步步的稳步推进,每一个屯堡,都是一颗向外扩张的钉子,先锲在边疆之地,然后让汉军立稳脚跟,可攻可守,同时还能以边地种植粮食,供应边军,这样边军才能够真正的无后顾之忧的开拓征服,又能让新征服之地彻底的纳入统治。
  现在李逍把这一套拿到百济来推行,苏烈很期待看到结果。
  若真的可行,那他这四万东征水师,就不再是一支孤军了。


第382章 李敬业
  长安。
  太傅府。
  英国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绩皱着眉头,面前摆放着一封信。
  “祖父为何事忧心?”
  李绩看着年轻的长孙李敬业,把信递给他。
  “敬业啊,你看看这封信,说说你的感受。”
  李敬业是李绩的长孙,今年刚二十岁,长的十分英武。李绩最喜欢这个孙子,因为他就跟自己年轻时长的一模一样。
  如今李敬业在新设的千牛卫中任千牛,继设立了左右羽林军后,现在皇帝又新设了两支隶属于北衙禁军的左右千牛军。
  南衙依然还是十二卫,但北衙已经也有了四军。
  二十岁的李敬业在左千牛军中,已经是个六品的校尉,这其中固然也有李敬业的优秀之处,但更多的还是靠的他李绩的门荫。
  李敬业一眼就扫完了信。
  “李逍居然不肯回京?东海那荒岛之上的刺史难不成比朝中的太府寺少卿还做的舒服?真想不明白李逍是怎么想的?”李敬业摇着头笑着道,语气里还带着几分嘲讽。
  李敬业是不太瞧的起李逍的。
  他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刚出生时就被太宗皇帝赐予开国子爵位和五品散阶,可谓是相当不得了。
  这些年更是顺风顺水,幼小就是在门下省的弘文馆里读书,这个馆里读书的都是皇族贵戚以及宰相高官子弟。
  从小身边同学都是皇子郡王宰相尚书子弟,这眼界自然不是一般的高。
  十七岁入宫为侍卫,更是起步就是七品。
  如今才二十岁,就已经是正六品了。
  他的眼里,李逍其实就是个乡下土包子,要不是借了几位长安勋戚的光,早不知道怎么死了。
  “你觉得李逍的选择是错的?”李绩问孙子。
  “很明摆着的啊,一个武珍州刺史,如何能跟太府寺少卿比呢?让他回京做少卿,那明摆着是要重用他,还监造大明宫呢。这大明宫都快修好了,让他监督不过是给他个立功的机会而已。”
  “祖父,陛下还真是宠信他啊。看这样子,估计三五年后,李逍就能正位九卿吧?说不定十年之后,都能入政事堂为宰相的。”
  李绩听着孙子那有些轻浮的声调,眼里有些失望。
  他对这个孙子寄予厚望,可现在看来,还是太过年轻了。
  看事都还是太肤浅。
  李逍来信不想回长安,还请他帮忙在皇帝面前说情,希望收回诏令,他是很意外的,但是意外之余,也是惊叹李逍这人的选择。
  不是觉得他傻,而是真正觉得李逍是个很了不得的人。
  一般人谁愿意呆在百济呢?
  当然是长安更好啊。
  可李逍却没这样选择,皇帝召他回来,他都想继续留下。留下做什么?李逍信里说了他的打算,这是想在那边做番时事的。
  而孙子却看不到这些。
  “敬业啊,说来李逍其实也就比他大了两岁而已,可你跟他的见识相比,真是差太远了。”他感叹着道。
  李敬业一脸不服气。
  “你别不服气,你刚才说李逍若回长安,五年内能正位九卿,十年内或能入政事堂为宰相。但祖父要告诉你,若李逍真的就这样回长安了,那他这辈子都不可能入政事堂为宰相的。”
  当宰相有那么容易吗?
  当然不会。
  如今不比开国之初,大唐立国几十年,制度越来越完备,规矩也越来越多。宰相也不再是那么好当的,没有一定的资历如何能当的上宰相。
  李逍今年不过二十出头,他很清楚自己的情况。所以他没急着回来,他愿意留在百济为刺史,甚至李绩还看到了,李逍正在百济利用皇帝当初为安抚他给他加的那个经略安抚使衔,大做文章。
  李逍在百济,真的不止是个下州刺史那么简单,他是能跟苏烈薛仁贵并肩的边疆大吏。
  手握军政大权,前线薛仁贵苏烈说的算,而那后方可就是李逍说的算了。
  若是操作的好,李逍绝对能利用这次外任的机会,大大的建功的。
  大唐天下三百余州千余县,刺史有三百多个,但有几个刺史能有李逍这样的机会和大权呢。
  就比如他的长子李震,如今在泽州任刺史,虽然是宰相之子,才能也有,可在泽州那样的地方,刺史的权力是受到很大限制的,根本不可能如李逍那般自由和权重,更不可能和李逍一样有机会建功立业。
  这样好的机会,李逍把握住了。
  可自己的长孙,却连看都看不到。
  “敬业啊,如果我让你去百济,做武珍州下首原县县令,你愿意吗?”
  “去百济做县令?”李敬业讶然。
  “祖父,我如今是左千牛军的正六品校尉,去百济做个县令,也太屈才了,岂不是成了贬谪。”
  他有些不高兴的道,“就算真要去百济,那起码也应当是个刺史。李逍能当武珍州刺史,那我怎么也得做带方州刺史,再加个安东道观察使,这样才能跟李逍相当,我总不能还去给李逍做下属吧?”
  李绩笑了。
  “敬业,你是不是觉得李逍没真本事,能有今天地位,全凭运气?”
  “难道不是吗?”徐敬业反问。
  李绩苦笑着摇头,他觉得自己对这个孙子真是太过忽略了,原本他觉得这长孙很像自己,勇武聪明,可如今看来,却十足纨绔,过份自负了。
  “你今年二十了,也算成丁了。应当出京历练历练了,你也别想着当刺史还做什么观察使了,你的资历和能力都不足以当一个刺史。从县令做起吧,就武珍州首原县县令。”
  他不顾孙子的不满,继续道,“我给你三年时间,三年后你若是能在那里做出一番成绩来,那么我到时再把你调回长安来,甚至过几年再让你外放一任刺史也不是问题。可你若是用三年时间,还做不出半分成绩来,那么你就要做好准备,要在百济继续呆下去。”
  “呆多久?”
  “如果你表现不行,那就说明你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历练,那就需要继续历练,十年吧,继续历练十年再回来!”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


第383章 太平公主
  蓝溪。
  李庄大院。
  玉濑长公主有些不安的在花厅踱步,已经一个多时辰了,还没有听到结果。
  “长公主,生了。”
  一名仆妇欢喜着小跑进来报喜。
  “男孩还是女孩?”
  “弄璋之喜,弄璋之喜。”
  弄璋,那就是带把的了。
  玉濑听到这个消息,终于长松口气。“县君如何?”
  “母子平安。”
  “这就好。”
  不枉她这几天来吃不香睡不好,这下终于是石头落地了。母子平安,生了个大胖小子,李逍那家伙估计知道后会高兴坏吧,这毕竟是他蓝溪李家的第一个孩子。
  嫡出长子呢。
  玉濑来到产房,婉娘脸色苍白,满头大汗,可眼里却全是喜色。
  产婆已经把新生儿洗净包好,抱过来给赵婉。
  赵婉抱着孩子,觉得所有的疼痛都值得了。
  新生的孩子脸红红的,甚至脑门还皱巴巴的,很难看,但赵婉却觉得骨肉相连,怎么看都喜欢。
  “恭喜县君。”玉濑过来看着小家伙,有些羡慕的对赵婉道。她十几岁就嫁给了房遗爱,可却未跟他生过一儿半女。
  虽说贵为皇家公主,可如今却是个寡妇,甚至连一儿半女也没有,看着别人生产后的喜悦,心里还是很失落。
  赵婉抱着儿子,抬头对玉濑一笑。
  “我还要多谢长公主,三郎不在家,我生产还要你来帮忙。替我请来了宫里的御医,又准备好了这么多补品,连乳娘保姆都为我请了最好的,真是太谢谢你了。”
  “谢什么,我们两家比邻而居,而且我跟三郎也那么熟的朋友。他去百济之前,也再三托我照顾你们的。”
  “这孩子真可爱。”
  赵婉看着玉濑,心中一动,“长公主既然喜欢这孩子,不如做这孩子干娘吧。”
  “干娘?”
  玉濑愣了下,然后哈哈笑了起来,“好啊,好啊,我不没做过干娘呢。要是你不嫌弃,那我就认他做干儿了。”
  ·······
  长安。
  立政殿。
  李治焦灼不安的等待着。
  “御医,还要多久?”
  “陛下,宸妃娘娘还在努力。”
  “都已经这么久了。”李治不满。
  “请陛下再等等。”
  “已经大半天了。”
  “哇!~”
  一道孩子哭声传来。
  “陛下,生了。”御医赶紧恭喜。
  李治脸上终于露出笑脸,抬脚就往产房里赶去。
  门口,几位妇人连忙拦住皇帝。
  “陛下,现在不能进去。”
  ······
  武宸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