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口,几位妇人连忙拦住皇帝。
  “陛下,现在不能进去。”
  ······
  武宸妃生了个女儿,六斤六两。
  而在同一天早些时候,李逍的妻子为丈夫生了个大胖小子,足足七斤半的胖小子。
  抱着女儿陪妻子聊天的李治笑着对武氏道,“当初跟李逍约好,现在一儿一女,还真是天定姻缘!”
  武氏产后还有些虚弱。
  看着丈夫怀里的女儿,其实心里有点失落,她更想再生个儿子。
  “倒便宜李逍的儿子了,臣妾还想着再给陛下生个儿子,然后娶他李逍的女儿呢。”
  “哈哈哈。”李治此时心情大好,“李逍远在百济,此时还不知道这好消息呢。”
  “陛下,臣妾听说英国公跟陛下说李逍似乎不想回朝?”
  “也不是不想回朝,是李逍如今在那边刚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呢。他说做事要有始有终,他到武珍州不久,就已经在那边又给弄到了几万贯呢,他说三分之一上贡,两万多贯已经在送往长安的路上。”
  武氏也不得不惊叹,“李逍经济手段确实了得。”
  “是啊,英国公也是这样说的,李逍的这本事是出人意料啊。如今薛仁贵和苏定方在百济也算是出师顺利,他们也都上奏要求让李逍留下。他们说李逍在那边负责后方,他们可以放手专心征讨。”
  “那陛下是什么打算呢?”武氏问。
  李治一边摇晃着手臂,哄着怀里的女儿睡觉,一边道,“朕思来想去,他们说的也挺有道理的,让李逍去百济是朕决定的,这还不过两三月又召他回来,确实有些儿戏。既然李逍在那边做的不错,那就让他继续在那边好好做点事情。”
  给李逍的诏书已经收回,不过晋升的散阶没收回。
  李逍现在是四品散阶,皇帝为了表彰李逍在那边的功绩,同时也是为了让李逍能够更好的做事,特意赐了李逍紫袍金鱼,那是三品官才能穿带的。
  赏紫袍金鱼,兼任带方州刺史,加安东道团练使。
  李逍的乡勇计划也被朝廷批准了,特赐名为安东道土团,李逍加团练使之名,便可名正言顺的统带这些乡勇。
  本来是叫民团的,不过为避太宗讳,于是称为土团。
  现在李逍是安东道经略使、团练使、安抚使兼观察使,同时还是武珍州刺史兼带方州刺史,这种信任是绝无仅有。
  虽然现在的安东道也仅仅只有两个新占之州,不过十县之地,但这份信任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若不是皇帝看李逍还太年轻了些,本来他这次是打算给李逍一个开国伯的,以弥补不能召李逍回来的缺憾。
  “李逍早给儿子取名庆云,咱们女儿该取个什么名字?”李治问武氏。
  “陛下,女儿都生了,你名字还没想好吗?”武氏白了李治一眼。
  李治呵呵一笑,“一直没想好,要不你给想一个。”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她已经定好嫁给李逍之子,李逍为陛下所信任的能臣,将来也定是能封公拜相。臣妾看,不如就取名令月如何?”
  令月嘉辰,降嫔公族,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美好的日子,嫁到公侯之家。
  令月这名字其实很简单,好日子的意思。
  “庆云,令月,倒也不错,挺配的。”李治呵呵道,庆和令都是好的意思,听起来确实很配。“那就选令月。”
  李治想了想,决定给女儿现在就赐封公主号。
  “赐号太平,名为令月。”
  “朕这就诏告天下,让李逍长子李庆云尚太平公主。”
  “陛下,太早了些吧,孩子才刚出生呢。”
  “不早不早,既然都是当初说好约定了的,那现在就早点定下来。”
  “既然如此,那就听陛下的。”


第384章 显庆元年
  金秋。
  阵阵凉爽秋风吹过,平原上到处都是正在忙碌的屯田土团乡勇。
  与新罗交界的支离山,如今被皇帝钦赐名为唐山,这座朝鲜半岛南部的大山脉,现在成为大唐安东道东征水师的大本营。
  几万水师正在厉兵秣马。
  水师备战,乡勇屯田。
  一片片屯田已经划下,一座座屯堡的位置也已经选好,那些刚分了田地的乡勇们正在卖力的营建屯堡。
  五十乡勇一屯,加上他们的家人也是二三百人口。此时砍树的砍树,挖地基的挖地基。
  屯堡并不算大,按李逍的图纸,一座屯堡其实很小。相当是一座哨垒碉堡,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座地主大院,有高高的围墙,有坚固的堡门,四周还会有壕沟。堡里主要是甲杖库,也就是存放军械之处,还有粮仓。
  房间十来间,中间一个操场。
  屯堡里只住当值的乡勇,不当值的乡勇则和他们的家人住在堡外。
  围着屯堡四周,则是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居住的房屋,修的更简陋一些,但规划的比较整齐,清一色的四合小院,虽是茅草顶泥土墙,可还是很宽敞的。
  先修屯堡,再先住房。
  采用的都是统一的板筑模式,先向下挖出地基,然后两面立板,中间插上柳树或竹条做筋,再填土夯实,一层层的向上垒。
  速度极快,五十乡勇和他们的家人,在几名由东征水师老卒和佣兵团痞子们组成的屯堡军官教头带领下,迅速的成型。
  秋日凉爽,雨水也少,正是筑堡的好时机。
  先立堡墙,再挖壕沟,然后建甲杖房、粮草仓、战棚、食堂等。
  这些屯堡几乎都沿着道路设立,屯堡的周边就是特划出来的乡勇屯田。
  秋收已过,田里只剩下短短的一截稻茬。
  “等屯堡的架子立起,就可以先暂停,转而把这些田地翻耕,播种萝卜和油菜。”
  带方州的天气还不错,冬季也不会太冷,冬季的时候能种的倒也不多,萝卜和油菜倒是不错的选择。
  白萝卜和胡萝卜正适合冬季生产,既可以用来供养东征军的骡马,也可以做菜,甚至能够用来搭配着充当粮食吃。
  而油菜则可以榨油。
  “不种冬麦吗?”
  百济之南的气候,其实和江淮地区差不多,种植冬小麦也是可以的,这个季节种还来的及,到明年的初夏时收获。
  “种,当然要种。”
  萝卜和油菜只能当饲料和菜和榨油,但麦子可是实打实的粮食。
  “我已经让人从长安运来麦种,那些麦种产量能更高。”
  “那今秋冬的任务挺重的,又要筑堡又要屯田。”
  “光靠六千乡勇肯定是不够的,我已经以两州刺史之名义下令,召两州的地方百姓出丁,帮忙修筑屯堡和道路,同时协助秋播。”
  入冬之前,水师一直在备战。
  而乡勇和百姓则在争分夺秒的修筑屯堡和秋耕。
  五十乡勇一堡,从西海岸到东部唐山脚下,一共修了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
  十月底,秋耕完成,田里基本上种下了冬小麦或者是油菜或萝卜。
  十一月,一百二十座屯庄,二十四座堡城修筑完成。
  十二月底,十二座卫城,六座军镇也都修筑完工。
  腊月底,从长安寄来的长安新闻报上公布明年改年号显庆。
  皇帝继位之后,永徽这个年号用了六年,如今换了新年号。
  改年号总是有原因的,比如更换了宰相,或者是发生了更重要的变化。
  远在百济的李逍看着报纸,却能大致猜到皇帝改元的原因。
  在永徽六年,皇帝李治可以说是最痛快的一年。
  这一年,他终于把长孙无忌等一干元老全都赶出了朝堂,而且还没有遇到激烈反抗。
  同时,这一年,他也终于把自己一向都不喜欢的皇后王氏废掉了,还立了武氏为宸妃。
  再加上东征的顺利,大明宫的修成,让皇帝很满意。
  虽然去年也遭遇了一场大旱灾,可总算是过去了,没闹出更大的乱子。
  于是新的一年,皇帝就改元显庆。
  显庆元年,正月初一。
  皇帝册封宸妃武氏为皇后。
  同一日,皇帝废太子李忠皇储之位,改封为朝鲜王,授任武珍州都督。
  紧接着,皇帝下旨册封武宸妃之子代王李弘为太子。
  也就在这同一天。
  征东军元帅程咬金在辽西率十万精锐向高句丽发起攻势,同一天,副帅薛仁贵和苏定方率四万大唐东征水师,六万新罗兵马,向百济发起春季攻势。
  薛仁贵破隆化城,苏定方破古鲁城。
  程咬金在辽东城下,围城打援,围歼高句丽和靺鞨联军一万八千余骑,重创高句丽人,迫其龟缩各山城不敢出。
  高句丽人自顾不暇,无力再派大军南下支援百济。
  苏列与薛礼二将率领的大唐新罗联军更是无人可挡,所向披糜。
  二月初,薛仁贵、苏定方和新罗王子金法敏的十万联军在熊津口大破百济军,又克真都城,击灭百济军主力,斩首万余级,拔其王城。
  百济王扶余义慈和太子扶余隆苍惶遁走,逃入北鄙小城躲避,被苏薛大军团团包围。
  扶余义慈次子扶余泰趁父兄外逃,在百济城自立为王。
  在这纷乱之中,赵持满带领着李逍的佣兵团却早一步伪装潜入了百济城中,他主动的找到了扶余义慈的嫡孙扶余文思。
  “你是唐人?”
  赵持满点头,“我是大唐安东道经略使、安抚使、观察使、团练使、营田使、武珍州刺史兼带方州刺史李逍的使者,奉命前来秘见王孙。”
  “你就不怕我杀了你?”
  “王孙何不先听我陈明来由?”赵持满的百济话说的一般,但表达的还是很清楚,“在我看来,其实王孙殿下现在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只怕活不过三天了。”
  “大胆!”一名侍卫拔刀喝道。
  扶余文思却制止了手下,“你且说说你的来由。”
  “王孙殿下,如今扶余王和太子均还在,你王叔却自立为王。可如今北方的高句丽人自顾不暇,而我大唐与新罗兵马已经无人可挡,不管是扶余王和太子,还是你王孙,不过是螳臂当车。”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我大唐兵马退去,难道王步以为你王孙还能容你活着?只怕我唐军真一日退去,你王孙便首先要杀你。”
  赵持满这话句句说到了点子之上,扶余文思哪有不明白的道理。
  可当初扶余王和太子亲自到熊津城督战,结果如今被困在北鄙小城,他王叔趁机自立为王,他这个王孙是最危险的。
  “那我该怎么办?”
  “唯今之计,百济灭国是不可避免,大势不可逆,唯识时务者还能得以保存性命。王孙何不降唐?若是能助我大唐不战而拿下此城,这是大功一件,不但可保你性命,还能保你父祖一命,将来百济虽亡,可你们也能迁往长安城,安享富贵。”
  “王孙好好想想!”赵持满慢悠悠的道。


第385章 降将黑齿常之
  “请达率黑齿常之前来相商。”
  扶余文思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赵持满的话很有诱惑力,如今的王城之中,他已经危如累卵。
  这危险并不是来自不远的唐军,而是来自城里已经自立为王的王叔扶余泰。
  焦灼不安的等待了许久,终于有一个七尺多高的将军到来。
  “殿下。”
  “达率,某有一事求教。”
  “殿下有事但请说,黑齿常之上刀山下火海也不敢推辞。”
  “将军你是我百济第一猛将,可如今天要亡我百济,已经无力回天了。你说,我该怎么做才好?”
  黑齿常之站在那里,人如铁塔,他个子长的极黑,而且十分高大,在百济人中极有勇名。
  不过身为百济名将的他,此时也不知道要如何回复王孙。
  “唯死战尔。”
  良久,黑齿常之无奈的回了一句。
  “只能如此吗?”文思问。
  黑齿常之低下头,他只是一名达率。达率这个官职,相当于唐朝的刺史,虽然在百济国内已经职位不低,但那又如何?
  百济当初选择了联合高句丽对抗大唐,本是想寄希望于大唐无力东顾,两家先联合灭掉亲唐的新罗国,然后能更好的对抗大唐,保住他们扶余后裔在朝鲜半岛的这一亩三分地。
  谁又能料到,这次唐军的攻势会如此的猛,百济人更料不到,这次唐人居然会把百济当成主攻方向。
  而高句丽的主力被拖在辽东,他们数十年心血经营的辽东千里山城防线,更是毫无用处。
  百济的实力,又如何能对抗的了唐军,何况唐军还有新罗这个带路的家伙。
  “大王和太子被唐军包围,无法突围了,王叔又在这个时候自立为王,百济没有希望了。”王孙叹气。
  “末将愿护送王孙殿下突围。”黑齿道。
  “突围?能不能突围还是两说,就算是突围了又能去哪呢?”
  “可以去平壤,或者是倭国。”
  倭国跟百济的关系向来还是可以的,如今自立为王的扶余泰也是在跟手下商量,要派使者去倭国求援。
  “高句丽若失我百济,也将孤立无援。至于倭国,远水难解近渴,他们就算来,也绝不会是唐军的对手。若余生只能流亡倭国,那还不如去长安!”
  “长安?”
  黑齿常之知道的长安有两个,一个是北边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也称长安城。还有一个自然就是正宗的那个长安城,在大海的西边,那是大唐的都城。
  “中土长安,大唐帝都,我打算降唐。”
  “殿下。”黑齿叫了一声,可却不知道接下来说什么了。
  说不投降吗,可不投降又能怎样呢?
  “达率,我想过了,如果我投降,或许还能保大王和太子一命。余生,也许只能在长安长度,但也还算好的结局吧。”
  黑齿常之一声长叹,做为一员猛将,他可以为君王冲杀至最后一刻,可如果君王都不想战了,他这员猛将又能奈何呢。
  “殿下,现在泗沘城是扶余泰说了算,可他并不想降。”
  “那就杀了他。”扶余文思很不客气的道。
  黑齿常之没吭声,扶余泰既然能自立为王,那自然是因为他已经掌握了泗沘城。
  黑齿常之就算有心,可手底下也没多少人。
  “达率不用担心,我这有一人,可助你除掉扶余泰。”
  “谁?”
  扶余文思拍掌。
  一人出现在厅中。
  “你是何人?”
  “赵持满!”
  “赵持满?我听说过你,唐国的猛将,据说双拳能打死猛虎,光脚能追上战马,力大无穷,骑射了得。”黑齿常之盯着赵持满看,这是一种英雄相惺的感觉。
  “我想跟你比一比!”他提出要求。
  赵持满皱眉,“现在不是时候。”
  “我不管,你必须跟我打,你要是不跟我打,那我不会跟你做任何事情。你必须跟我打,还得打赢我,那样我才会配合你。”
  赵持满二话不说摘下身上的黑斗篷扔到了地上,他捏了捏拳头,“直接点吧,就用拳脚决胜负,这样简单点。谁倒地就算谁输,如何?”
  黑齿常之兴奋的点头,“太好了,一言为定。”
  “开始吧。”
  赵持满说完,整个人就如同一只猛虎一样扑了过去。
  扶余文思还没反应过来,百济第一猛将黑齿常之跟大唐猛将赵持满就已经打做了一团。
  只见两团影子纠缠在一起,拳来脚往,呼呼生风。
  短短时间,双方已经交手数十回合。
  啪的一声。
  赵持满一记长拳狠狠砸在黑齿常之的脸上,然后一记凌厉的鞭腿紧接着砸在他的脖颈上。
  连吃两记狠的,黑齿常之不由的站立不稳,向后退步。
  可赵持满的拳脚却如风暴一样连绵不绝的跟上,转眼间已经就是几十记拳脚,打的他招架不住。
  赵持满停手。
  黑齿常之踉跄后退数步才站住,他喘着粗气。
  眼里却闪过佩服的光。
  “果然不愧是中土名将,在下佩服,是我输了。”
  “不错,倒也干脆。废话不多说,现在可以行动了吗?”
  黑齿常之倒也磊落,“有什么计划直说,我一定配合。”
  “计划其实非常简单,只要你肯配合,那我们就万无一失。”
  “行,都听你的。”黑齿常之道,“我就一个要求,等这边事了,我要跟你再打一场,到时骑上马,来场真正的战将之间的比试!”
  “可以,随时奉陪。”赵持满无所谓道。
  ·······
  泗沘王城,王宫。
  “大王,达率黑齿常之有急事禀奏。”
  “何事?”
  扶余泰自立为王,对于黑齿常之这样的猛将是很用心拉拢的。
  “他说有急事面奏。”
  “那就让他进来。”
  黑齿常之进来,扶余泰一眼看到他脸上有些青肿。
  “这是怎么回事?”
  “禀报大王,我今日奉命巡城,发现几个形踪可疑之人,上去盘查,果然有问题。那人突起发难,我跟他交手,好不容易才将他擒下,经审问,此人竟然是中土唐国有名的悍将赵持满!”
  赵持满以前长镇北疆,其勇名不但远扬塞外,甚至连百济国中也是久闻其名。持余泰一听大为惊讶,“赵持满到了泗沘,还被你拿下了?”
  “好不容易才拿下,此人确实勇武了得。”
  扶余泰看着他脸上的伤,不由的欣喜,“黑齿将军果然了得,连赵持满都不是你对手,他人现在哪?”
  “就在王宫外。”
  扶余泰兴奋的道,“走,去看看,早闻赵持满天生神力,绝世勇悍之名,想不到今日却被我百济黑齿将军生擒,某倒想看看这唐将生的如何模样。黑齿将军,当记大功一件!”


第386章 斩王夺城
  泗沘王城。
  王宫门口,李逍一身百济士兵装束,看着被五花大绑着的赵持满。
  “委屈二哥了。”
  赵持满轻笑一声,“这倒没什么,倒是你不该来,这太冒险了。”
  李逍也道,“其实我现在也挺后悔当时不该一时冲动的,不过每天坐在后方听着前线的捷报,今天是薛楚玉又斩杀哪个百济将领,明天又是刘俊攻夺哪座百济城池,再后天又是程伯献那家伙打到哪了,实在是有些坐不住。”
  最让李逍坐不住的还是刘俊、薛楚玉、王方翼、程伯献这些当初在长安结义的把兄弟们在前方大发神威不说,还非要每次把经过给他洋洋洒洒的写封长信来,自卖自夸,让李逍看的是热血沸腾之余,又不免坐立难安。
  最终李逍没忍住跟着赵持满跑到这前线来了。
  他担心再不来,这百济就亡国了,那他这个经略大帅,就一口汤也没捞着了。
  不过真到了这前线,尤其是深入敌穴之中后,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确实有些冒险了。
  这可是战争啊,可是前线啊,不是游戏,不能重来的。
  万一被流矢射中,他可就交待在这了。
  他现在可是身兼数职,况且妻子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呢,连儿子的面都没见过,他可不想死在这里。
  “放心,一会我会护着你的。”
  李逍按了按手中的刀柄,“二哥不用担心我,我虽没二哥的勇武,但自保的本事还是可以的。再说,我现在就是一百济小卒,也不会有谁在意我的,倒是二哥一会多加小心。”
  正聊着天,黑齿常之出来了。
  他的身后,跟着持余泰。
  一个挺苍白销瘦的家伙,看着也就四十左右。
  他有些趾高气扬的走过来,眼睛直盯着赵持满。
  “这就是唐国勇将赵持满?”
  赵持满一副鄙夷的神色,冲着他吐了口口水,“你就是扶余泰,不过如此。”
  “呸,你才不过如此,什么勇将,还不是被我百济大将生擒活捉,死到临头,居然还如此狂妄。”
  赵持满却是把眼睛望向黑齿常之,“他就是扶余泰没错吧?”
  扶余泰恼怒的道,“大胆,还敢直呼本王名讳!”
  黑齿常之却在那边点头。
  赵持满笑了。
  “既然你就是扶余泰,那就没错了。”
  说完,他突然大喝一声,全身发力,身上的绳索一下子就全给挣断了。那些绳子可是很粗的,谁也料不到会突然断。
  扶余泰更是想不到。
  他本以为赵持满是只被生擒的猎物,已经没有了危险性。却不料,这只猎物下一瞬间就恢复了杀伤力。
  “二哥接剑!”
  李逍拔剑出鞘,扔了过去。
  赵持满动作迅速,不等众人反应过来,已经跃起空中,伸手抄过了李逍扔来的剑。
  一剑在手,赵持满更是如同杀神转世。
  剑起。
  如电光闪过。
  扶余泰眼中惊惶的神色还停滞着,人头却已经飞起。
  一道血光冲天而起。
  百济王扶余泰就被当场斩杀。
  跟着扶余泰从王宫出来的一群百济兵将全都傻眼了。
  而赵持满身边本来看押他的那些百济兵,此时却全都扔刀出鞘,一个个如恶虎下山,挥刀乱砍。
  砍瓜切菜。
  黑齿常之始终没出手,他就静静的站在那里。
  他的任务就是入宫把百济王扶余泰骗出宫来。
  唐朝名将赵持满会很有吸引力的,而结果正如意料的一样,并无半点意外。
  赵持满左挥右砍,无人可挡。
  李逍却已经低头捡起了扶余泰的人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