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八宝)-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友顫鳎弊サ降幕褂惺一茨辖啪焓簦渲芯陀薪诙雀笔狗牒腩臁⑹僦荽淌分煅邮佟⑿莨鄄焓估钣觥⑸荽淌防畹鲁伞⒀谰佳貉妹字境系纫淮蟀锘茨现亟募揖臁

李神福和王茂章二人的家眷随杨行密迁居江都,倒是躲过了一劫,但不乏亲戚好友沦陷宣武军之手。

杨师厚和李晖很想将宣城全部占领,可惜城内的丹阳兵非常扎手,虽然被攻了个出其不意,各部陷入混乱之中,却兀自死战不退,反而多有战果。等冯弘铎、李遇、米志诚等在宣州的将领反应过来,逐渐将丹阳兵集结之后,杨师厚和李晖只能无奈的退入王府及周边官衙之内,以淮南诸将的家眷为质,勉强稳住阵脚。

冯弘铎、朱延寿、李遇、李德成、米志诚等诸将都是杨行密的左膀右臂,更是淮南立镇的顶梁柱,如今家眷被杨师厚和李晖所握,整个淮南都不敢稍有异动。更何况人质中还有杨行密的老父、正妻和两个儿子,孤军南下的宣武军已经占据了主动地位。

随后宣城之内再无战事,匆忙赶至的杨行密派人与杨师厚、李晖商谈,谈出来的条件是宣武军释放一半家眷,淮南军护送宣武军北撤,等宣武军回到泗州下邳后,再释放另一半家眷。

打到现在,杨师厚和李晖所部也只剩下了三千余人,原先的部众可谓十亭折了八亭,损失虽然惨重,但好歹超额完成了梁王交办的军务,两人也感到侥幸之极。而且在杨师厚看来,这样的千里转战对于洗练部众是极有好处的,以这剩下的三千人为骨干,重新征募起来的军队必然战力强悍。

数万淮南各部军队“护送”着三千宣武军一路北撤,经溧阳,过句容,在江都乘船渡江,由楚州过淮河,向北进入下邳,路上可谓“秋毫无犯”。

进入下邳后,杨师厚和李晖松了一口气,又放回了一部分淮南家眷。淮南军则不敢松懈,将下邳周边围了个水泄不通。双方都没有发生冲突,而是静静等候梁王的到来。

天复三年的八月,一片混乱的大唐天下忽然间沉寂下来。

缁青、淮南战场上,兖州、青州、博昌、下邳处处都在对峙,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发生。刘鄩仍然在兖州城内安然若素,葛从周着急也没用,还得时不时向城内接济粮草;氏叔琮和侯言统领大军与王师范在青州隔着城墙相互对骂,小打小闹常有,大规模攻城几近于无;下邳、博昌也都寂静无声,战鼓和旌旗不出大营。

鄂州方向,李神福撤兵以后,被打惨了的山南和江南诸道联军不敢再东越洞庭半步,剩下的只是庆幸和喘息。

河东云州的吐谷浑人叛乱也已经平息,河东铁骑重新向南集结,一边舔着伤口,一边等待时机。

淮南大军被杨师厚吸引到下邳附近,越王钱镏终于有时间静下心重新设计他的王府。新的越王府位于钱塘北城,钱镏打算在里面垒建两座小山,中间再开出一片金池。

西川王建刚得了蜀王封爵,于是缓下了向北蚕食关内的脚步。无数信使从成都府撒出,将王建封蜀王的消息传遍两川,以稳定夔族和巴人土著,旬月之内,夔东三十六族、巴人八大部落尽数依附成都。

而在关内,不知从何时起,一则传言几日内散播于京畿、凤翔,说是岐王李茂贞去年年底偷偷私藏了一位皇子,并且逼迫天子下了立太子监国的诏书。还有人说,一直寻找不到的中尉韩全诲就是被岐王藏起来的,目的是要寻机再起。关内之地立刻紧张起来。

当然,缁青战场也没有立刻就太平下来,战争的规模只不过变得小了很多,作战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最主要的改变来自于赶到了博昌城下的卢龙军,卢龙军将沧州军和魏州军所属的四营骑兵集结使用,从七月份开始,聚集起来的两千名卢龙骑兵开始在缁青战场上活跃起来,时而以都为一队四处斩杀宣武传令的信使,时而以营为一队焚烧宣武辎重粮秣,作战区域由博昌逐渐向东扩散,越过青州,抵达登莱。甚至在兖州、沂州、密州等处战场上,都出现了卢龙骑兵的身影。

这种草原上常见的战法一经使出,立刻令宣武军倍感头疼。

七月十日,新晋燕王李诚中悄然离开博昌战场,东进寿光。

第三十六章双极(八)

ps:感谢康托尔、zc58、zho8888、floeberg、龙天空下的月票鼓励。

李诚中在寿光秘密约见了致仕的左仆射张濬,和李诚中一起前往寿光见面的还有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之弟王师克、平卢节度副使李嗣业。

张濬是大唐中枢一位老资历的宰相,致仕后仍旧以天下事为念。他与平卢王家父子有不解的渊源,当年黄巢兵乱时,朝廷征召天下藩镇勤王,王师范之父王敬武不愿起兵,张濬不远千里赶赴平卢,最终劝得王敬武响应朝廷。去年朱全忠入长安,天子再次下诏天下藩镇勤王,张濬又一次千里奔波平卢,向王师范出示天子密诏,王师范起兵响应的积极鼓动者。

张濬对平卢王氏影响力极深,王师范以下,王师悦、王师鲁、王师克、王师诲等兄弟都事张濬为叔伯,对他言听计从。张濬家住洛阳长水,但岁数大了,又是宣武必除之而后快的人物,所以暂时没有返回洛阳,此刻停留在平卢势力范围内,接受平卢军的保护。

李诚中在寿光停留了三天,和张濬、王师克、李嗣业等人秘密会商了些什么,暂时无人知晓。离开寿光之后,李诚中直接过河北上。他没有返回幽州,渡过黄河后折而向西,经德州、博州而至魏州,沿黄河北岸视察大河防线。

自年初占据整个河北之后,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制定了一套“点线”结合的总体防务战略,并根据该防务战略,经营河北防务。

任何时代的军事部署,对于地形地势的利用都是重中之重,就算是李诚中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依然如此。河北的地形地貌相对来说要简单得多,一条纵向的山脉为西界。一条横向的河流为南界。卢龙西邻河东,两镇之间以险峻的太行山脉相隔,南接宣武,两镇之间以宽阔的黄河分割。

如果从天空向下俯视的话,太行山脉以西、黄河以北的广大平原就是李诚中的地盘。

卢龙军事参谋总署制定的河北防线同样依照地理山川来部署。

在西线上,从北至南,分别控制军都陉、蒲阴陉、飞狐陉、井陉、滏口陉,只要控制了这五处太行山的险要陉口,便可保西线无忧。当然,卢龙还有一个妫州在军都陉外。但妫州多山,同样是易守难攻之地。在这五处陉口中都有卢龙军各州预备营镇守,足称安全。

在南线上,主要通过对卫州、棣州的重兵驻守来实现防务。卫州在西、棣州在东,这两处与宣武相接,都驻扎着卢龙重兵集团。卫州至棣州之间的黄河北岸,则以构筑烽火台来达到警示的作用,军事参谋总署在黄河北岸修建了五十多座烽火台,每隔一二十里一座。遥遥相望,一旦宣武军有渡河北上之势,烽火台立刻便立刻燃起烽烟。

李诚中沿河向西,选择了一些重点河段上的烽火台视察。之后抵达相州之内黄,校阅屯驻于此的莫州军,再去黎阳前线,犒劳了李小喜、赵在礼幽燕、辽东保安总公司所部。视察完毕后。李诚中在莫州军都指挥使周小郎、都教化使赵原平的陪同下,北上相州,在相州安阳观看了营州军的合成演练。

在安阳。李诚中停留了三天,与莫州军、营州军和幽燕、辽东两大保安公司高级将领逐一谈话,然后沿太行山麓北上,视察滏口、井陉、飞狐、蒲阴、军都诸关隘,慰劳各关口驻军。

离开军都居庸关后,李诚中向南抵达范阳,在范阳大营视察新立的定州军,观摩定州军新兵演练,视察定州军左右厢各营,定州军都指挥使王思同、都教化使李定难全程陪同。

八月底,李诚中抵达幽州新兵训练大营,在周坎的陪同下考察作训司天复三年第三期新兵训练情况,详细了解新兵训练计划和进度。在幽州新兵训练大营视察期间,李诚中等到了从棣州行营赶回来的张兴重、姜苗等重将,并且召集军事参谋总署四司两局昭武校尉以上阶别军官至新兵大营一同视察,并一一谈话。

视察幽州新兵训练大营时,李诚中勉励新募军士加强训练,以为即将成军的妫州军做准备。在幽州、柳城、魏州同时展开的第三期新兵训练将于九月底结束,这批新兵大部分将进入新立的妫州军效力。妫州军的各级军官都已经定好人选,都指挥使为高行周,都教化使为张会景。

李诚中注意到陪同军将中的赵霸显得闷闷不乐,心事重重,于是将他招到身边,向他道:“老赵似乎兴致不高?”

赵霸耷拉着脑袋长吁短叹了两声,不发一言。

李诚中知道他心结还没完全消除,不禁笑道:“老赵对我还有意见?”

赵霸闷声道:“不是赵某对大帅有意见,而是大帅对赵某有意见。”

李诚中哑然失笑:“老赵对我有误会啊。”

赵霸犹豫片刻,嘟囔道:“大帅若非对某有意见,为何至今不让某领军?赵某以前确实有对不住大帅之处,可赵某已经知错了……”

李诚中拉着赵霸上前两步,指着正在训练的大队新兵道:“你的兵不在这里。”

赵霸一愣,没有明白李诚中的意思,李诚中缓缓道:“咱们卢龙不缺骑兵,各军都有两个标配的骑营,此外各军老营还有两个斥候都,算下来,如今已有近七千骑了。但这些骑兵都分散在各营之中,除了大规模争战外,无法统一集结使用。咱们形成规模的骑兵集团实际上在怀约联军之中,虽说牢牢控制在咱们手里,但,纯粹的关外胡人骑兵……有些话还不好说,你知我知……我一直在想,需要建立一直汉人的纯骑兵部队,所以考虑了很久,打算将赵州军定位为骑兵军。”

讲到这里,李诚中顿了一顿,眼望赵霸。赵霸的眼神中渐渐恢复了光彩,见李诚中不往下说,立时发急:“大帅……”

李诚中按着赵霸的肩头笑道:“别急,你们赵家向擅骑射,如此长处不用,我是那么小肚鸡肠的人么?”

赵霸心头一阵狂喜:“大帅……不,王爷……”

李诚中续道:“十月就是三大训练营征募第四期新兵的时候,我让作训司更改了征募和训练计划,这批兵,以骑军为主。将组建新立之赵州军,我打算将元行钦调过来和你搭班子,你当都指挥使,他当都教化使。赵州军全军编制不变,仍是6400余人,左右厢为轻骑,战兵辅兵各半,战兵人人手弩、轻甲、马刀、马枪,辅兵只配马刀。专为战兵服务,必要时也可投入战斗。老营配四百重骑、四百辅兵、二百斥候……”

赵霸一边听一边咧着最傻笑,听到这里,忍不住打断道:“王爷是说……重骑?”

“不错。战马全身批皮甲,骑兵全身罩铁甲,持长钺,可刺可砍……战马皮甲外覆鱼鳞甲。骑兵铁甲为明光板甲……后勤司在营州小凌河上架设了水力重锤,利用水力直接锤制明光板甲,具体方法就不跟你解释了。总之很便宜就是,耗费也不高,只是对生铁量的要求比较大,不过东山铁矿的高炉已经投入使用,产铁量暴增了数倍……”

赵霸听得有些犯晕,对李诚中后面的话便直接忽略,只是抓着前面话里的意思去遥想,再次忍不住打断道:“王爷说的,莫非是具装甲骑?”

李诚中点了点头,道:“不错,就是这东西,马鞍之上还有挂钩,可以铁索相连,冲阵之时如铁墙齐进,威势很猛……”他所说的具装甲骑其实很多方面采用了后世“铁浮屠”的方法,但李诚中穿越前没有研究过金国“铁浮屠”,只能以想象来脑补,具体是不是这个样子,他也说不清楚。

但赵霸已经听得眉开眼笑,心痒难耐了。

李诚中继续道:“第四期新兵征募前你要和作训司多多商榷,提出征募的条件和要求,对训练计划和步骤也要提出建议,你擅长指挥骑兵,这方面比较有经验,我是信得过的。另外新兵训练时你要全程跟进,对不足的地方要指出来,尤其是战术方面,怎么和军甲相结合,是重中之重。后勤司会派人陪同你,对军甲有什么要求,可以和后勤司直接说。现在建立的各军之中,你也可以挑选人手,每军给你二十个名额,搭建起这支骑军的军官骨架。”

赵霸不停点头,李诚中不停介绍,最后李诚中提了个要求:“明年正月,我要见到赵州军成形,开春之后,要具备初步战力!”

……

一个多月的时间,李诚中从东向西、自南而北,沿着黄河、太行巡视了一遍,如此高密度、高强度的视察,尚属李诚中建军以来首次。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掌握军队、凝聚士气,以备即将到来的大事。

九月初三,李诚中回到幽州,与婉枝、乌云素、撒兰纳等妻妾相会了一天,和自己刚满两岁的儿子李昶、不到三月的女儿李晼共享天伦之乐。

第二天,李诚中在新升格的王府中开始署事,密集接见文官系统的重臣官僚。首先是判官署节度判官冯道为首的判官署官吏,接下来是营州都督周知裕、幽州观察使兼幽州别驾郭炳呈、平州刺史张在吉、沧州刺史刘审交等为首的地方重臣,然后又会见了高刘氏、李君操、王敬柔、赵元德、韩梦殷、元从博等幽州诸豪门之主。

李诚中没有前往显忠坊拜会端王李祯和唐兴公主李褑,而是在燕王府安排了一次与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的秘密会面,告知他们当前的天下形势,婉言解释目前并不是公布端王一行最佳时机的原因。

韩全诲、张居翰和张茂安对接受了李诚中的解释,表示将继续在显忠坊安心等待。

李诚中也同样在观望和等待着。

第三十七章双极(九)

ps:感谢niuniumaomao、龙天空下、remonslm、ho229、牧猪放歌、三问公子等兄弟的月票。另:上一章有个笔误,河北应该是黄河以南、太行以东,在此说明一下。

自从六月间得知韩全诲、张居翰、张茂安等中官逃脱了凤翔劫难,并且把端王和唐兴公主接到幽州之后,李诚中就一直睡不好觉。

逃脱的几个中官倒还罢了,李诚中对中官没有如宰相崔胤、梁王朱全忠那么极端的偏见,他可以为这几名硕果仅存的中官安排上非常舒适的待遇,比如之前允诺过的监国新罗、监国渤海、监军熊津、监军营州等等。

在李诚中的眼里,这个年代的中官学问和治政其实都不差,放在后世都是高知分子,进个社科院什么的绰绰有余。将他们拉到卢龙体系中当官,对李诚中的帮助并不小。

除此之外,李诚中算得上厚道人,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回顾他的崛起之路,内廷中官们对他裨益极大。无论是张居翰、张茂安父子也好,还是中尉韩全诲也罢,亦或那些已经身死关内的中官们,比如之前的宋道弼、景务修、周敬容等,在李诚中一步步登上天下舞台的进程中都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光化三年(900年)成为营州都督、天复二年(902年)节度卢龙、天复三年(903年)晋爵燕王,这三大步台阶均有赖于中官们的鼎力相助,要让李诚中翻脸不认人,这种事情他委实做不出来。

别看现在大唐已经摇摇欲坠,就李诚中所知,大唐的覆亡就在眼前,但这是出于穿越者才有的认知,生活在这个时空的土著们。就算已经隐约有了这点意识,但谁会真的去想过一个偌大王朝即将灭亡呢?

李氏立唐近三百年,大义名分仍在人心!别看天下藩镇打来打去,不服朝廷号令,甚至关内诸侯以兵进长安为常事,挟持和逼迫天子这种勾当干起来和吃饭拉屎一样那么自然、那么毫无负疚,可毕竟未曾真个有篡位之举。对于朝廷的官职任命,一样如藏珍宝。

李诚中穿越以来的四五年,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过程,以往的许多认知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其中就有对大义名分的认知。曾经以为大义名分这个虚渺的东西在如今这样的战乱年代并不靠谱,但只有亲历其中才能体会到,这玩意儿相当好使。

因为有了“营州都督”的头衔,李诚中打渤海、打新罗、打契丹,都无往而不利,带路党比比皆是,而且是自备干粮,秉政渤海、诏命新罗、主持草原柴册大典时,那是相当的理直气壮!

有了节度卢龙的诏命。李诚中理顺幽州豪门、统一河北的脚步非常快捷,可谓得“道”多助!

登上燕王之位后,平卢方面的王师悦、王师克、李嗣业、张濬等人看他的眼神都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其中的谦恭和敬畏多了许多;而在巡视卢龙各军的过程中。当李诚中头顶燕王“云游冠”出现在军士们面前时,所受到的追捧和拥戴更甚三分!

所以李诚中现在总是睡不好觉,因为又一个“大义名分”向他伸出了诱惑之手,让他口干舌燥。拥立端王登太子位监国。在幽州建极!这是中尉韩全诲、监军使张居翰、印监令张茂安的联合倡议,而且这份倡议有当今天子李晔的背书!

可这同样是一份烫手的山芋!一旦接过来,等于在竖起大旗。在现在天下混乱的形势中,这杆大旗无异于一道晃眼的靶子,让梁王的目光全力聚焦于河北!

除了梁王以外,李诚中还要考虑其他藩镇,比如默契盟友晋王李克用、天然盟友歧王李茂贞、现实盟友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他们会怎么想?以及其他藩镇如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吴越钱镏又会是什么反应?至于江南、山南、荆南、广南、琅琊等诸多藩镇……李诚中已经没有脑子去思考了。

会不会是一个群起而攻的局面?

除了考虑各镇诸侯外,李诚中还要思索此举对天下形势的影响。

梁王朱全忠迁都的准备工作正在大张旗鼓的进行,其心腹东都留守张全义已经加快了洛阳宫室的修缮工作。对于天下人来说,对洛阳宫室的修缮是很正常的事情,长安已经被烧了很多次,三内一片瓦砾,西京已经住不得了。迁都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举动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李茂贞、韩建之流都干过,梁王将天子迁往洛阳自然是同样的行为,在许多诸侯眼里都是可以理解的。

唯有李诚中这个穿越者才能真正看出梁王举动里隐含的别样意味,从结果倒退起因,这种分析方法正常人都会。

长安宫室早就破败不堪,天子在里面住了这么几年,也没人说帮助修缮一下,梁王会有那么好心,真是一心一意为天子的居住环境考虑?恐怕他正在修的是自家的宫室才对!

至于为何梁王篡位后没有定都洛阳,而是选择了汴州(开封),李诚中就不得而知了,但其中缘由不难推测,洛阳离河东、关内、西川都太近,梁王篡位太急,在没有彻底威服天下之际便登宝建极,响应和臣服者不会太多,估计感受到了巨大的危险,所以才最终选择了定都汴州。

李诚中知道在原有的时空里,梁王建立大梁后,这一时代被史学界断代为五代十国,既然是五代十国,就说明朱全忠所建的大梁并不是天下公认的正朔。事实与李诚中的推测大致相仿,大梁建立以后,朱全忠传檄天下企图底定神州的梦想破灭,他的檄文被许多诸侯无情的践踏于脚下,天下间仍然有很多藩镇沿袭大唐的年号。

尤其是河东的李克用,仍旧高举大唐旌旗,以大唐的名义继续战斗。朱梁政权最终也正是亡在了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手上,李存勖登上帝位之后,沿用的名义仍然是恢复大唐。

总之。无论将来如何,梁王迁都洛阳的举措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一旦竖起太子这个旗号,梁王对今上会怎么处理呢?很明显,梁王篡位的心思肯定会被泼灭,天子的性命必然会得以保障——除非梁王看不到其中的忧患而一意孤行。梁王要是真个弑君篡位,李诚中肯定会笑得睡不着觉,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

那么问题出现了,梁王非但不会弑君,反而要想法子保住天子的性命。以示正朔在手。而一旦天子好好的活着,那么幽州的太子就会很尴尬。当然,这个问题还不算大,有军队在手,这些形而上的东西都可以最后再考虑。

关键的问题是,李诚中有一点小野心,野心之火现在越烧越旺,让他一想起来就忍不住心情激荡。对于部下文武们的一些小动作,李诚中通过调查统计局高明博的口中是相当清楚的。这里面姜苗、韩延徽等武将系的动作很大,冯道等文官系的动作要暧昧一些。

李唐皇室、建贞后人?这个概念的炒作,李诚中一开始觉得是个玩笑,可有可无。便也没有去操心。但是没想到事情弄大了,似乎这个身份已经得到天子的认可,并且正式计入了皇室玉牒,立入宗正寺名册。

好吧。就算如今的李唐皇室对成员的管理有些混乱,这些年进进出出玉牒名册上的人有很多,比如李茂贞、李克用等等。还有一些进了又出的,比如李继晖,更有一些压根儿懒得进去的,比如朱全忠……可自己一个穿越人士忽然间成了重要皇室成员,听上去仍旧有些不可思议。

而且从幽州传回来的报告显示,端王李祯准备称呼自己“皇叔祖”!这个消息让李诚中哑然失笑,自己有那么老么?

但是,李诚中想到了一种可能,如果自己把太子抵达幽州的消息遮掩个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