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朝廷没把握控制住这里,就会毫不犹豫的毁了它。与皇位相比一个工业基地算个屁,十个也照毁不误。人一旦陷入这种恐惧中,就想不起亲人、朋友、国家、民族了,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权利!


第761章 蒋团长
  洪涛在渭桥镇只待了三天,但东西可没少拿。京兆府周边的军马连同箱车全给征调走了,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仓库里的滑轮弩有多少拿多少,弩箭更是一根不留。倒是攻城弩、火箭什么的一点没拿,这让高翠峰很是不解,但他不太懂军事,索性就闭嘴不问了。
  说起来吧,朝廷这些年也不是一点正事儿没干,从渭桥镇通往兰州的驿道就修得不错,比十多年前洪涛刚来的时候宽了不少也平整了不少。
  当然了,这不完全是为了战备用的,更多的还是出于商业目的。和平时期这条路是内地连接兰州的重要通道,而兰州又是连接凉州和湟州的交通枢纽。
  所有从西域来的货物都要通过这条路进入内地,就算朝廷不修商人们拿脚踩、用车碾也得把它弄宽弄平。
  有了这条路,新军西进的速度就有了保障。不过这次洪涛没再玩了命的赶路,而是把每天的行进路程限制在一百五十里之内,该行军行军该休息休息。
  既然前面有可能是个大坑,那就得看好路再迈步。走快走慢其实都差不多,西夏人和大宋朝廷分分钟能掌握这支军队的行踪,不用考虑如何出其不意,只需看清楚脚下别掉进坑里就成。
  一路无话,六天之后大军来到了定西城。这里已经有点前线的意思了,大白天的城门紧闭,驿道上空无一人。
  洪涛并没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只是派人进城问了问战况。据县尉讲二旬前就已经在城北十多里发现了西夏人的探马,但大股部队没见到,朝廷的援军也迟迟未到。
  “来吧,几位大将军,发表发表意见吧。此处距离兰州还有二百多里,快点走一日能到,可愣是没见到西夏人的侦骑,更没有西夏军队南下打草谷,咋办?”
  别看洪涛嘴上和高翠峰说得挺轻松,其实他心里也不踏实。前面到底有多少敌人不清楚,屁股后面会有多少心怀鬼胎的援兵依旧不清楚,每走一步都得想好几步棋。
  眼下难题又来了,前锋部队派出去的侦察兵都距离三十里了依旧没发现西夏人的踪迹,太反常了,必须走慢点好好研究研究。
  “想必是大人的威名远播,党项人望风而逃了。”蒋二郎这些年不仅有些膨胀,还变成了碎嘴子,有事没事儿就喜欢接下茬儿,说出来的还经常是风凉话。
  “看来你二叔当副将依旧不太舒服,干脆给他个团长干干吧,前锋团怎么样?”面对这种言语上的挑衅洪涛向来不惯着,一句话新军副司令又给撸了,变成了团长。
  顺便说一句,济州岛的兵制和大宋不一样,这也是当初蒋二郎极力主张的。他讨厌大宋朝廷,连带着什么都讨厌,兵制都不愿意用一样的,非要单独设立一套。
  可问题是他光会讨厌,没本事重新创造一套,就只能去麻烦洪涛了。洪涛也是闲的没事儿干,还想显摆一下博学,就把后世的军队编制拿了出来凑数,而且是东拼西凑的,根本不成系统。
  在洪涛眼中这都不是问题,一百人到底叫都还是排,在目前的作战模式中能有啥区别?无非就是满足一下蒋二郎的心愿,顺便也满足一下自己的恶趣。
  济州岛的军队编制中最小的单位叫班,一个班十二个人,由正副班长和十名士兵组成。再往上就是连了,原则上由十个班组成,加上正副连长,满编一百二十二人。什么文书、号手、通信兵之类的全部由内部挖潜,不专设职务。
  连上面没有营直接就是团,由十个连再加上一位团长和两位副团长组成,满编一千二百二十三人,同样没有专业的文职人员和勤务人员。
  团再往上就没了,这倒不是洪涛懒,而是现在的新军没那么大规模,通讯条件也没法指挥太多人协同。
  真弄个步兵师出来,上万人到了战场,想靠号声、哨声、旗语达到令行禁止不是不可能,就是难度有点高。
  想达到这种状态得经过长期训练,比如禁军的士兵,一当兵就是十几年,平常在训练啥?主要就是阵型,也就是作战时如何及时执行命令,练这么多年也不见得全能达到精兵的水平。
  新军真没那么多时间去琢磨如何排演阵型,热武器作战也不需要太复杂的阵型,能做到列阵、上膛、举枪、射击的大致统一就够了。
  训练的重点主要放在对武器的熟练度上,还要学习简单的野外生存、土木工程、认图急救等等技能。谁上膛快、举枪稳、挖战壕快、会躲避危险,谁才是精兵。
  说白了吧,这就是作战方式、使用武器的不同,造成了军事指挥思想和军事编制的变化。适合的就是对的,没有那个好那个不好的说法。
  其实到了战场上,团长也没法直接指挥基层士兵,连才是标准作战单位。只要连长、班长能听懂号令、看明白旗语,整支军队就可以具备基础战斗力。
  团长和更高级的指挥官需要操心的不是士兵如何作战,而是要全面把握战场局势。比如说什么时候该加强火力、什么时候该收一收、什么时候该追击、什么时候该撤退、什么时候该向友军靠拢……
  军队的编制除了为作战指挥服务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核定士兵的升迁。当兵打仗其实也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项工作,和种地当工匠没任何不同。
  种地的指望多收获粮食多拥有土地,做工的盼着多拿工钱当大匠,当兵呢?同样也有升迁、加薪需求,而且更强烈。
  想让士兵在关键时刻别掉链子,那就得也让他们有相应的收获,还不能吃大锅饭,那样培养出来的不是精兵,而是兵油子。
  伴随着军制的军衔制度就是士兵的粮食、土地、工钱、级别。这次洪涛更懒,直接就把工匠的级别套用了过来,士兵分成三级、尉官分三级、校官分三级,每一级的工资都是不同的,且差距尽量拉大。
  士兵不按照个人评定升级标准,而是以班为单位集体评定,这样可以避免个人英雄主义。你个体再强大也不能光想着单干,没任何作用,只能想办法融入集体更好的完成作战任务才有机会升级。
  至于说抚恤金、伤残补偿金之类的名目暂时还没有。这也是为了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个年代当兵打仗真没那么娇贵,只要能按时拿到粮饷就很不错了。
  人这个玩意吧,不能一下就把好处给太足。从吃糠咽菜直接到顿顿鸡鸭鱼肉,很快就会吃腻,然后就不觉得这种生活有什么幸福的。
  好处得一点一点的增加,先往菜里放够盐,大家就觉得比以前清汤寡水幸福,等盐被习惯了之后再来点油腥,大家就又会觉得生活每天都在进步,心气也高。
  不过洪涛也没太抠,他变相的提高了一下军人的地位,凡是因为伤残退役的济州岛士兵都会优先安排比较好的工作。
  但千万别以为他光是为了军人家庭着想,如果光这么想宸娘和犹太长老会也不会答应,那得付出多大成本啊。
  这么做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新军士兵服役期间要读书认字,还得学习简单的制图、医疗、机械、土木工程知识,如果是海军的话学习的技能更多。
  不用聊其它的,仅仅就能写能算这一个技能,就比大宋百分之九十的人强,放到工坊或者后勤管理部门去总比刚从扫盲班里出来、啥市面也没见过的人强。而且士兵意志坚定、思想统一,习惯于服从上级指挥,比一般人反倒好管理。
  用宸娘的话讲,全世界最坏的人就是她的爹爹,算计啥都能算计到骨子里去,可看上去全是大善人干的事儿。


第762章 清水河(一)
  “有你们父女在我就没有出头之日!败军之将也别幸灾乐祸,说不定你还不如我呢!”也正是因为济州岛的军制特殊,所以蒋二郎根本不在意当副司令还是当团长。
  这一路上他其实干的就是团长的活儿,而且济州岛的新军里也没有团长呢,除了他和萧兀纳这两个司令之外,最高的职务就是连长,成为第一个团长也不是坏事儿。
  没有战争的年代军人就是升级慢,所以一听说要去打仗了,济州岛的新军根本没有背井离乡的惆怅,更不觉得去为别人打仗有什么可冤枉的,甚至比宋人还希望赶紧到战场,这样就有更多机会立战功升官加薪了。
  “还真让二郎说准了,萧将军领一个团去帮本王断后吧。记住啊,要尽量多挑耽罗兵。”这就叫现世报,萧兀纳的笑容还没完全绽放开呢就凝固在了脸上。
  “大人,您是不相信下官的能力还是看不起耽罗兵?他们个头是矮了点,可要论陆上作战蒋将军的海军也不是对手,他们也就是使唤大炮略微熟练些而已!”
  断后这个活儿最没意思还危险,前面怎么打都和你没关系,可一旦大军要转移阵地,断后的部队就得最后一个走,被敌人包围强攻的几率要大很多,萧兀纳是真不乐意去干这个苦差事。
  “正相反,本王以为萧大人能审时度势才委以重任。你需要防备的可能不是西夏人,而是大宋禁军。耽罗兵见到宋人不会有任何杂念,萧大人你怕是也不会对宋人有丝毫怜悯之情,所以这个活儿由萧大人去做最合适不过了。”
  洪涛还真不是和蒋二郎、萧兀纳逗着玩,派给他们俩的任务非常有针对性。蒋二郎当年就是特种兵出身,正面作战他真没啥拿得出手的战绩,但要论偷鸡摸狗侦查敌情的本事无人能敌。让他率领前锋团基本不用太担心被敌人伏击,搞不好是他伏击敌人。
  让萧兀纳去断后就更有讲究了,无论蒋二郎、王大、王七,原则上讲都是宋人,真要是和大宋军队真刀真枪的干起来,谁敢保证他们面对同胞的时候就没有一丝犹豫呢。
  在战场上片刻的犹豫不决就有可能葬送一支军队的命运,而萧兀纳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要问他最恨谁,大宋肯定排名前三,只是因为有洪涛压着才不敢造次。
  一旦有机会打击宋朝军队,他必须浑身都是劲儿,能打死两个绝不会少死一个,更不用担心手软,没那个可能性。
  “果真如此……也罢,萧某这条命是大人给的,背负点骂名也应该!”萧兀纳对射杀宋人真没啥顾虑,不过一听到洪涛的解释,立马就明白这次出兵是个啥情况了。
  对于这种事情他是本能的抵触,当初辽国就因为内斗才大伤元气,没想到大宋也逃不出这个怪圈,要不是欠了大人情他真想带兵回去,与其掺和别人家里的这种烂事,不如去朝鲜半岛上开疆拓土。
  “老大,剩下的事儿就交给你了,老七指挥炮兵,我给你当预备队。”一头一尾安排好,洪涛就没啥可需要操心的了。干啥都得找专业人士,自己能把握大方向,可要论战场上的指挥能力真不如王大。
  王大确实专业,第一件事儿就是把热气球升了起来。在平原地区这玩意就是古代的卫星,配合望远镜和旗语,能洞悉周围十几里的敌情变化。
  不过王大比洪涛阳光多了,她的热气球是灰色的,没故意涂黑吓人玩,上面还有个红色的阿拉伯数字,它代表了热气球的位置,是为将来大型战役预备的。
  到时候没准会有好几个热气球从相距几里的地方同时升起来,互相之间传递信息的时候就能根据编号迅速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地点,方便指挥。
  随着热气球不断攀升,原本在驿道上排成五列纵队的新军也在号声指挥下开始向两翼展开。每个连排成三排横队,十个横队为一组,两边各自排出两组之后,这才听着号声、踩着田野向前推进。
  啥,不能损害百姓一针一线……快别扯淡了,这可是打仗拼命,谁还顾得上什么田亩不田亩啊,能不故意损坏就是好士兵。
  “大将军摆出如此阵型,又没有箱车助阵,是不是太单薄了。”
  洪涛身边的所有人都在忙碌,就连王七都带着本部人马从箱车上往下卸装备,只有高翠峰屁事儿没有。古人不是云了嘛,闲人生事,他此时就是闲人。
  “夏涑莫慌,现在的新军早就不是当年的新军了,你看老七他们摆布的玩意,乃本王施过法的新掌心雷,比霹雳弹可厉害多了。只要有了它,步卒在野战中也能把骑兵打得落花流水,还不用借助任何地形和天气。等着看好戏吧,西夏人不来则罢,来了就让他们知道知道厉害。古人云,你大爷依旧是你大爷,只是多了几个大妈,嘿嘿嘿……”
  高翠峰的担心恰恰就是洪涛的得意之作,以前的新军在野战中需要拖着箱车一起走,遇上地面太差的地区就会受制。
  现在的新军不能说完全摆脱了箱车,但已经不用再拖着它去野战中充当掩体了,成了纯粹的运输工具。而新军又多了一种武器,王七他们正从箱车上往下搬呢。
  黑乎乎、四尺来长、大腿粗细的铁管子,被安放在一个丁字型的钢架上,装上两支比箱车车轮小但宽很多的辐条轮子,挂在箱车后面一串串的沿着驿道向前驶去。
  这就是洪涛十年磨一剑磨出来的后装滑膛炮,口径和舰炮一样只有三寸,但长度短了一截,只有三尺七寸,这样能把炮身重量降低六分之一左右。
  在大海船上这一百多斤不算啥事儿,可到了陆地上宁可把射程缩短也得把重量降下来,否则根本没法跟随军队行进,也就谈不上野战炮了。
  没错,它叫野战炮,全名1091式三寸野战榴弹炮,用两斤全装药包可以把六斤四两重的空心榴弹发射到三里以外,三分之一装药发射霰弹射程超过三百步。
  其实这就是一门仿制的拿破仑12磅野战炮,还仿得不太像,口径、长短、粗细、材质都有不小差异,总体上就是一个目的,好制造和减轻重量。
  传统的拿破仑12磅炮是前装青铜炮,算上炮架、炮车全重一吨多,要是再加上装载炮弹的箱车,在不是特别平整的路面上两匹马都够呛能拉动。
  91式野战炮是由四到五层灰口铸铁由内至外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有了内膜冷却技术,这几层铸铁越往里质地越紧密。提高了结构强度,炮壁就可以做得薄一些。而且铸铁比青铜轻,炮身重量只有不到八百斤。
  再加上对炮架、炮车的精打细算,全炮的重量被控制在一千五百斤左右,加上箱车和三十发炮弹两匹马完全能应付。
  除了大小、重量、射程、材质之外,91式野战炮和拿破仑炮最大的区别在装填方式上。拿破仑炮是前装滑膛炮,而91式野战炮的尾部有个楔形炮闩,是后装滑膛炮。
  虽然依旧使用了球形炮弹,装填速度也比前装炮快一倍不止,每分钟四发是平均射速,急速射时能达到每分钟六到七发,但不能持续太长时间,炮管会发热。
  本来黄怀安试制出来一种线膛炮,能大幅降低膛压,用同样的装药量可以把锥形炮弹发射到更远的距离,准确度还高。
  但这种炮管的制造难度非常大,废品率高的连大宋首富都肝颤,不太适合大量装备。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合适的底火,沿用霍奇斯基榴弹的点火方式成功率又不太高。权衡之下洪涛还是选择了制造成本低、技术要求低、使用难度低的三低产品。


第763章 清水河(二)
  说得这么热闹,高翠峰都听困了,那91炮到底好不好用呢?西夏人好像和高翠峰心心相映,很快就提供了一个展示的机会。
  距离安西城四十里左右有一条黄河的小支流叫清水河,水量不是太大却有三十多米宽。河面上有两座石墩木桥,一北一南相距五十里。
  想渡过清水河,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从桥上过,而从定西城出发去兰州最近的路径就是从北面这座桥通过,过桥之后不到五里路有座小城名为新城,这座桥也就叫新桥了。
  洪涛选择的行军线路就是过新桥从西南方向靠近兰州,离开定西城不到两个小时,热气球上的瞭望手就收到了前锋团发来的消息,新桥遇敌,步骑都有,最少三千,上限不明。
  “看来古人说的没错,人的影树的名,西夏人还是顾忌我的名号不愿意主动出击,总想偷奸耍滑。殊不知古人还说过,偷鸡不成蚀把米,这第一仗咱们已经赢了。”
  听到这个消息,洪涛只瞟了一眼地图就露出了笑容,张嘴就是古人云,一副成竹在胸的架势。可惜只有高翠峰这个闲人肯听他白话,不对,还有个八嘎呢。
  但是这位日本武士对战争的理解还停留在两个村械斗的层面,一听说这上万人都是军队,对面很可能有五万甚至更多敌人时就已经麻爪了,非常不理解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值得如此大动干戈。
  “大人这是何意?”高翠峰听了半天也没听懂为啥还没开打就赢了,只能先抱拳承认自己是棒槌,再一脸期盼的等着听讲。
  “你来看,这里是条河,想靠近兰州必须横渡。咱们是远道而来的疲惫之师,西夏人在此至少已经待了一个月,算是半个主人。面对疲惫之师最好的方式就是进攻而不是防御,可西夏人明知道新军已经抵达却不敢过河攻击,而是把这条河当做了依仗,打算隔着河与本王打消耗战,你知道这说明了什么吗?”
  两翼的部队既没停也没加速,不慌不忙的向清水河方向靠近,王大本人也没有回来听取作战计划的意思。
  洪涛觉得很受伤,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这话说的真没错。既然孩子们能自己解决问题,那就别去指手画脚了,继续给高翠峰当老师吧。
  “对方将领有些胆怯……”高翠峰觉得很有道理。
  “呵呵呵,不尽然,对方怕是知道本王无法得到后方补给才摆出这么一个怪阵。在他们看来,只要把新军的武器消耗掉就是胜利。看来夏涑之前的判断很有可能,说不定此时渭桥镇已经被朝廷的大军接管了呢。”
  原本洪涛还对高翠峰的三点疑虑不全部认同,总觉得皇帝和朝臣不会拿国土开玩笑,假如西夏人占据兰州之后不走了,即便除掉自己和齐王对大宋也是很不利的局面。
  但这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确实充满了疑点,当得知蒋二郎发来的消息之后洪涛算是彻底死心了。假如没有朝廷通风报信,西夏人不可能这么了解新军的优势和弱点,还做出如此有针对性的安排。
  新军要是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西夏人如此安排就等于把仅有的那么一点优势拱手相送,这样废物的将领怎么可能把齐王率领的禁军打得落花流水呢?
  “大人可有应对之策?”高翠峰越听心越凉,军事啥的他不太懂,但人话能听懂。
  凉王交待的很清楚,西夏人不打算进攻也不想撤退,而是要凭借一条河与新军对阵打消耗战,恰好是这支新军的软肋。
  “别急,到河边之后一看便知。”怎么描述大炮一响糜烂好几里的场面,洪涛觉得自己的词汇量不太够用,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自己看吧。
  待洪涛和高翠峰带领的辎重部队抵达河岸东侧时,王大的主力已经快把简单掩体挖好了,只有王七的炮兵还在忙活,二十门野战炮分成了四组,距离前面的步兵只有百十米远。
  河对岸的西夏军队和十年前相比变化有点大,比较明显的就是骑兵少了步兵多了,而且他们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挖掩体、固定攻城弩,忙的不亦乐乎。
  人数嘛,以热气球上的瞭望哨统计为准,十万到十二万之间的样子,分成了左中右三个集团,两翼以骑兵为主,但并没有渡河包抄的迹象,就这么一片一片的分布在距离岸边一里到两里的范围内。
  “大人,他们有这个,还想玩阴的,可惜被末将发现了。”率先跑过来的是蒋二郎,手里还抱着一个黑乎乎的圆球,指着那座桥满脸都是鄙视。
  “这恐怕就是齐王所言的霹雳弹,虽然不及新军所用的威力大,可数量多的话对付一般城池也足够了。”
  洪涛都没伸手去拿就知道是什么,这种装填黑火药的武器新军早就不用了,显然西夏人也掌握了配方和制造技术。
  是不是有人故意泄露就不好讲了,和制造钢板弩相比,黑火药的制作难度低太多了,一个熟悉配方的技术员就能把它流传出去。
  不过西夏人这次算是班门弄斧玩现了,他们在桥下绑了十多个霹雳弹,想在新军过河的时候引爆,不光炸毁桥梁还得给新军一个下马威。
  可蒋二郎多贼啊,这都是他用来害别人的招数,早在靠近河边之前就已经躲在远处用望远镜发现了藏在桥墩上准备点火的人。
  一枪打死觉得还显示不出本事,干脆派手下从几百米外潜入水中,顺着河水悄悄潜到桥下直接把人弄死,拆除了隐患还保住了桥梁。虽然这座桥即便被炸断也延缓不了新军的过河速度,但有一座桥总比没有强。
  “这破玩意炸开也就两三瓣,学艺不精。瞭望手发现他们正在后面摆弄巨大的木架子,只是迟迟没有立起来,孩儿觉得很可能是投石机。火炮已经准备好了,射程也够,不如先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