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有毒-第3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的土地岂不是全要由摄政王一家把持,化肥、农药皆是他家所产,要论种地谁能望其项背!”
  酒楼里不光菜品很一般,酒水也不咋地,最原始的米酒还没少兑水,喝起来满嘴酸味儿。但酒不醉人人自醉,满怀心事的甄大郎三杯酸酒下肚话匣子立刻就打开了。不是他生来快嘴快舌,而是洪涛那句同门的功效。
  在这种偏僻乡里,几年前就愿意上补习班的实乃个例。学了那么多新鲜玩意,平日里没人可以交流,怕是把甄大郎憋得不善。好不容易碰上个能交流的,不用问也愿意说说。
  说啥呢?人和人交往,渡过刚开始的互相认识阶段以后,通常只有两个话题,炫耀或诉苦。甄大郎就是后者,他不是不想炫耀一下十里八乡独一份的榨油坊,而是油坊的来历真不值得炫耀,说起来全是悲愤。
  他爹是个良田百亩的小地主,他除了老父母之外还有个小七八岁的弟弟。兄弟俩都已婚配,娶的还是姐妹俩,亲家住在江南东路的饶州,相距也不算太远。
  一年前,当地县衙带来了工作组挨家挨户动员,要组建合作社种植油菜花。合作社也不算啥新鲜事儿,远的不说,这几年隔壁的临江军就办了不少,反响很大。据说加入之后收入确实增加,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
  但对于甄家来讲,合作社模式并没有太大好处。自己家的土地要听别人指挥让种啥种啥,产量高了不假,可地租大幅下降,背着抱着差不多,参与的兴趣不太大。


第919章 洪涛微服私访记(五)
  这下可麻烦了,甄家在村里也算大户,带头不支持合作社,结果和甄家情况差不多的几家大户和自由民也跟着选择了拒绝。
  建立合作社有两个必要因素,土地和农民,缺一不可。农民好找,由于大宋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到处都是失去了土地的佃户。但土地不好找,要是地主和自耕农都不参加,合作社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促进社这些年发展合作社的方式一般都是先弄试点,有了合适的目标之后由邮局贷款或买或租,通过与当地佃户签订租种合同来实现。待经营一两年后用实际效果来影响周边的地主、自耕农主动加入,逐步扩大合作社规模。
  只有极少数情况才会动用武力强行收缴土地,比如当年在大名府清算庙产。后来也普遍用于各地和庙产相关的土地,从来没在民间使用过。
  但传统的办法见效确实慢,要以年为单位计算,能一年就见效的都不太多,大多数试点的合作社都要两年以上才能对周边百姓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湟州会就钻了这个空子,既然促进社没有明确规定强行清缴的对象,那就可以从庙产上再发挥一下,把拒绝加入的地主富户也纳入这个范畴。严格说起来确实不能算故意搞破坏,只是过于看重政绩而偏离了初衷。
  或者说湟州会乃至促进社里的很多成员,自始至终也没把地主阶级当做合作伙伴,甚至带有一种仇视的态度。总认为是他们侵占了大量土地,变本加厉的剥削农民,才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真正种地的农户反倒无地可种。
  这种思想的产生并不是谁教的,而是和他们的出身有紧密联系。促进社的基础就是儿童团一期的孩子,骨干依旧是儿童团的孩子。
  这些孩子里很少有出身富户家庭的,甚至很多都是孤儿,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与生俱来的仇富情结。哪怕经过学习知道这么想是错的,可有些东西一旦儿时种下心结,一辈子都有可能去除不干净,遇到合适的契机就会萌芽。
  甄家就赶上了以湟州会成员为领导的工作组,遭到的待遇自然不言而喻。好在甄家老父亲还是有点阅历的,眼见势不可挡,干脆把土地转手抵押给了顺风邮局,然后带着全家投奔亲家去了。饶州那边还没被湟州会波及,虽然失去了土地,但能保住一家平安也是万幸。
  人是走了,可老宅走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也没人敢买,邮局给出的价格太低,卖了肉疼。甄大郎比他爹胆子大,干脆留了下来,拿出一部分变卖土地的钱购买机器开办油坊,顺便也算守着家业,幻想有一天能再收回来。
  这份幻想就来自于几年新学的教育,他始终觉得新政是好的,只是被下面的人搞坏了,尤其是摄政王权势太大,很可能是个奸臣。大奸臣的后果必须是被英明君主咔嚓喽,然后天下太平、民富国强……
  “你说的工作组打着摄政王的名号行事?”洪涛这个郁闷啊,怎么好事儿都不找自己,一有坏事就往自己脑袋上扣呢?
  “……那倒没有,但他们说了,新政是摄政王主持的,当今圣上也管不了,去哪儿告都没用。”甄大郎还真不是太糊涂的人,没有全无依据的把屎盆子全扣到摄政王头上,只是当做一种极大的可能。
  “你信吗?”洪涛觉得盆子里的屎还是有点多。
  “工作组里有长江学院的大学生,怕不是空穴来风。摄政王于国有大功,可历朝历代都有权臣,尤以摄政王最甚。”甄大郎又干了一碗酒,把他的理论依据和盘托出,听上去确实很有道理。
  “王兄不愧是上过新学的人,分析起来有理有据。确实,此事那摄政王脱不了干系。不过为兄家里也参加了合作社,并没为害乡里。还有饶州那边不也没有强逼入社,可能并不是摄政王有意为之。但管教不严、监察不利、用人不明是坐实了,不知这洪州境内的州县可都像此地一样有了工作组?”
  一听还有长江学院的大学生参与了工作组,洪涛大概就知道怎么回事儿了。此事还真不仅仅是湟州会一家所为,那些长江学院的大学生应该就是研学会的成员。
  真正带着不可告人目的主导此事的应该是这些人,湟州会的满腔热血被有心人给利用了。当然了,也不排除湟州会里也有这种人,或者干脆就是他们建立的。
  “实不相瞒,因为要去洪州贩卖油渣,小弟也碰上过不少各地客商。不光洪州,整个江南西路的州府都有工作组,听说是从荆湖南路调过来的。那边搞得更吓人,为此多了不少匪患打家劫舍。唉,也不知这次的新政和以前王相公弄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说是让百姓都有地种、都有工做,到头来百姓还是两手空空,当官的加官晋爵。”
  甄大郎好不容易碰上个能说说心里话的,不光话密,酒碗端的也频,菜还没上完呢就喝得有些大舌头了,瞪着两只红彤彤的眼珠子,开始从自家遭遇转向了抨击朝政。幸好湟州会还没达到一手遮天阻塞言路的程度,说说还是可以的。
  “时候不早了,让下人送王兄回返,明天一早为兄还要赶路去潭州。”能问的洪涛基本都问了,甄大郎也知无不答,剩下的再问他也不知道,洪涛打算结束这次谈话。
  “无妨、无妨,小弟自己走得,不用送、不用送……倒是王兄去那潭州那边要多加小心,不要妄加议论合作社和新政的不是,更不要对摄政王有微词。小弟听那边的客商讲,此等话若被工作组和官府的人听去,是要吃被抓起来的。”
  甄大郎听到洪涛要走,脸上露出了难舍的表情。但外面确实已经天黑,只能站起来晃晃悠悠的往门外挪,一边走一边又搜肠刮肚的找出点对洪涛有帮助的信息。
  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王大郎教授的榨油绝技已经远不止滴水之恩了,可惜他也不是涌泉,再三抱拳之后才上了马车。
  “以太,你去陪着王大郎,看着他到家再回来。”洪涛觉得以甄大郎的状态怕是到不了家就得睡过去,酒喝的太急了。
  “爹爹,他说的话也不可全信……”喝酒聊天的时候王十作为妻子自然要作陪,但一个字也没说,光听了。等甄大郎离开,立刻就拿出小本子往上记录重点。
  一抬头,看到养父正一眼高一眼低的磨牙呢,心中不免有些害怕。这次看来不光是要杀人了,杀完了还得挂在木杆上,自己能做的就是让养父少杀几个。
  “那你觉得有几成可信?”洪涛斜楞着眼瞥着王十的脸。
  “……差不多有八成吧……”王十觉得真不该多这句嘴,想忽悠养父太难了,尤其是在他生气的时候,非常容易引火烧身,主要是自己的屁股也不干净。
  “剩下两成是什么?”洪涛还是不太满意,继续追问。
  “据女儿了解,江南西路只有北部四五个州府有湟州会活动,荆湖南路怕是也没有达到当街抓人、因言获罪的程度。”
  王十只能尽量挑好听的说,光因言获罪这一条就犯了大忌,别说当街抓人,就算暗地里有打击报复行为,那也够挂上木杆的了。
  “哦,确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如此说来明日一早咱们还得赶紧往永州赶,万一去晚了有可能就看不到了。”洪涛点了点头,转身就往酒楼里走。这里别看菜品不咋地,但功能挺全的,酒楼后面还有客房,甚至连库房都有,把邸店的生意都做了。


第920章 翅膀硬了
  “……还是不要去永州了吧,以爹爹的脾气怕是会忍不住出手干预,万一碰上莽撞之人,女儿就无法苟活于世间了。”
  刚进入客房王十又改主意了,不打算再让养父往荆湖南路去。她心里是真没底,万一当地真和甄大郎说的那么恐怖,光凭一库和以太两个人无法应对,就算八嘎来了也没用。现在已经不是玩刀枪弓弩比谁战力高低的年代了,各地警察也装备有少量枪支,一枪下来,谁也挡不住。
  “那依你的意思,我们该去哪儿呢?”洪涛脱了鞋袜,把脚泡在店家端来的木桶里,虽然是坐车出行,可舒适度真和后世的高速路没法比,要是有个大木桶就好了。
  “……离此最近的新军在永州驻扎,有两个排,当地有监察审核委员会机构,能帮爹爹甄别军官,只要新军在手爹爹哪儿都去得!”
  王十不是不会拍马屁,是没谁值得她去拍,真拍起来一点都不比宸娘次。给养父洗脚,多贴心的女儿啊,洗完之后罪责怕是又能降低一点。
  “没有枢密院和兵部公文,擅自调动新军,你这个委员当的可真合格。现在还非力挽狂澜之时,能在规则内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去破坏规则。有时候破坏规则比遵守规则确实容易一些,但副作用也大。湟州会之事历历在目,你还是没汲取教训。”
  王十的办法确实可行,以洪涛目前的威望,新军有没有朝廷公文都会听命,哪怕让他们掉转枪口造反也没太大难度。不过洪涛不想这么做,自己整天让别人遵守规则,结果遇到事儿就带头破坏,满满全是负能量,和湟州会的所作所为没有本质区别。不能说我出发点是好的,就可以不顾过程,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女儿受教了……要是按照规则,此事要交与委员会讨论决定,要是她们都不同意您的办法该如何?”王十吐了吐舌头,这下又没拍准。不过没关系,只要有耐心,早晚会拍上的。
  “不答应有两种选择,第一,带兵把促进社解散,这十多年算是白干,再从头来过。第二,我带着家眷去找宸娘,她那里没这么多规矩,谁拳头大谁说了算。”
  洪涛伸出两根手指,王十提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既然要守规矩,那促进社的规矩当然也得守,她们也不再是小孩子了,私情和公事完全能分清,真有可能不给自己面子。
  “女儿不想再也见不到爹爹,咱还是带兵把她们都抓起来吧,我还没审问过大姐二姐呢,嘿嘿嘿……”王十比洪涛还想得开,马上做出了决断,狞笑这把养父的脚趾当成了大姐二姐的胳膊,是真用劲儿。
  “所以还是得试试,先睡觉,明日一早启程返回饶州,让你的人传信,为父要召开特别会议,就在饶州等她们。”湟州会这件事儿看似很简单,其实背后真不简单。他们肯定知道此事瞒不过自己,却拼命拖延掩饰,目的就是要让事态扩大,能多大就多大,到时候看自己该如何处置。
  用兵动武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可副作用也最大,是让自己抡圆了打自己的脸,重新把武力夺权变成常态,洪涛坚决不会干,现在也不是非动武不可。
  既然有人打算用自己的办法对付自己,那就是打算讲理,没问题,自己就喜欢讲理,顺便也让那些人看看,摄政王不仅打仗厉害,玩朝堂政治照样犀利,以后就别轻易再有什么非分之想了。
  本来应该在幽州练兵的摄政王突然出现在江南西路饶州,这事儿不光惊动了当地官府,还让朝堂里有些震惊。没错,就是震惊。消息传来的时候正好是大朝会,听闻此事,很多官员脸上的表情都非常怪异,窃窃私语、眼神交流成了一景,就连皇帝也不由自主的向某些朝臣望去,感觉到失态之后又瞥了最近的总理王二一眼。
  “总理大人,你们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原本我就纳闷,幽州的新军多一半都是老兵,怎么会演习不合格惹得爹爹如此大动干戈,合算那只是虚晃一枪,爹爹惯用此法,天衣无缝啊。”
  心思都不在朝政上了,也没人再上奏具体问题,一个月一次的大朝会刚进行了一半儿就草草收场。大朝会散了,内阁会议还得继续,只是换到了紫宸殿。路上王大凑到了王二身边,一脸讥笑的说着风凉话。
  “枢密使可知近期谁去过幽州?”王二的涵养还是很好的,即便被王大说中了心事也能保持表面平和,不去分辨争吵,而是想把前因后果先弄清。
  “我又不是老十……”王大依旧没打算饶过王二,这两年姐妹俩在政见上多有摩擦,幸灾乐祸难免。
  “听说爹爹要在幽州开办产业,贷款数额巨大,老八专程北上操办此事,回来时顺路巡视开封分局,与我倒是见了一面。”已经成为工部尚书的王七和王八交往最密切,王八也没全听洪涛的吩咐,还是暴露了行踪。
  “老八?她不会……这段时间谁见到老十了?”人的名声有时候真的特别重要,即便王八被证实的确去过幽州面见摄政王,可她一贯的表现让王二产生了误判。王十这个八竿子打不到的祸害,倒是成了最大嫌疑犯。
  “要是能让人随便见到就不是老十了,不管她是否通禀,此事也瞒不过摄政王。大人何时曾提过寿诞之事,你们就是在自找麻烦。”
  高翠峰目前正身兼两职,兵部侍郎,主要负责兵械制造和兵工企业规划,尚书一职空缺,不是他不够格,而是不乐意管太多军队的事情,也不善于此道。
  副总理是洪涛的意思,别看王二在福州官场里混得如鱼得水,到了朝廷里立刻就能感觉到压力,很多东西中央和地方差别很大。高翠峰正好可以弥补王二的短板,比让他专门管理军械部门的作用大得多。
  待到新军完全训练完毕之后,把兵部侍郎职务一卸,专心致志筹备未来的新政府,在新旧两派官员之中充当润滑剂,和皇帝、议会搞好关系,才是他的专长。
  到时候王三也就从刻不容缓的新军训练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让她来做兵部尚书,专事军队管理、培训、福利、装备事务,也算人尽其才了。
  “高总理此言差矣,爹爹辛苦劳累十多载,好不容易让新政得以实施,过个五十大寿也是我等当儿女的孝心,麻烦不麻烦的未曾可知,还是不要妄下结论。”
  别看王二轻易不去和王大掰扯,那是她们姐妹情谊,可容不得外人奚落。最主要的是在这件事儿里她心里有鬼,湟州会的事情要想阻止两年前就能断得干干净净,什么两位夫人手下、川陕四路成绩斐然都不是问题。
  问题是她自己就想让新政提速,而赵佣也是这个意思,新皇帝让她忽悠的有点等不及要当盛世之君、恩泽天下了。更深一层,她和赵佣还有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尽量削弱摄政王的影响力,所以才故意纵容湟州会发展。
  按照她和赵佣的设计,到今年年底,除了西南两路和京畿路之外,特区模式应该在全国各州府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湟州会在各地也尽量突出皇帝声望弱化摄政王的影响力。
  这么做倒不是要过河拆桥,而是最符合促进社和政府的利益。谁执政也不想脑袋顶上时刻悬着一口大铡刀,保不齐哪天就会落下来。就算没有性命之忧,政府也应该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按照养父的意思,他早晚要把权利交还。


第921章 鄱阳湖
  不光是王二,很多促进会成员都觉得没有养父在旁边手把手的教授,这个组织也能独立执政了。年底就是最佳时机,到时候养父正好五十大寿,也该退下来享受享受了。这可真不是不孝,都是养父自己说的。
  在大家还小的时候他就整天说等将来把国家治理好,就什么官都不做,专门做买卖挣大钱,然后买一艘大海船,去全世界各地钓大鱼,还要把世界各国的美女各娶一个回来,整天吃饱了睡、睡足了玩、玩累了接着睡,过猪一样的生活。
  “你们啊,还是太心急了,唉……”高翠峰笑着摇了摇头,没去反驳王二的话。这些孩子和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总以为什么都看透了。
  不光是她们,还有哪位坐在紫宸殿里的年轻皇帝,这么玩很危险啊,也就是摄政王能容忍,换成任何一个军权在握的人,他早就死翘翘了。
  湟州会的事儿他早就知道,不用啥情报系统,工坊里的工匠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很多人家里也是世代务农,既有地主也有佃户和流民。
  家乡发生了什么、家里遇到了什么事情,工匠们回不去,只能在工坊里谈论,刚开始还是私下里悄悄讲,时间一长都成半公开的秘密了,甚至专门有人在他下去巡视的时候提出过质疑。
  如何解释?高翠峰也拿不准,但是他知道这么搞下去肯定会出问题。可是他的身份限制了他的选择,同为内阁重臣,如果随随便便出卖同僚,就算是对的,以后也很难在这个政府里混下去了。
  高翠峰很确定,摄政王即便知道内情,也不会把王二这些孩子全撤职查办,倒不是亲情,而是现实。说心里话,高翠峰也觉得这些孩子是国家栋梁,不愿意见到她们以为一点小事就毁了前程。
  矛盾、纠结、犹豫就是高翠峰在这件事儿上的态度,一边是百姓、一边是同僚和国家、还有一边是自己、最后还有对摄政王的忠诚,这已经不是二选一了,而是四选一甚至更多,真不好选。
  以他的政治智慧觉得不选比选要安全,静观其变才是正道。最终是拨乱反正还是无可挽回,全要看哪位摄政王的本事了。反正他从来也没让人失望过,估计这次也是一样的结果。
  结果确实让高翠峰暗喜,摄政王比自己预料的时间还早知晓此事,而且处理方式出奇的诡异。他居然人不知鬼不觉的跑到了重灾区江南西路,还让王十的手下来传递消息,头一次利用促进社赋予的特权召开特别会议。
  这一系列组合拳不光把王二她们打懵了,就连自己这个被称为在野组织部长的老油条也摸不着头脑。但有一点高翠峰能肯定,摄政王不打算动武,否则去的就不是饶州了,应该是幽州、凉州、湟州或者银州。
  以摄政王在当地的声望和号召力,就算有一半新军临阵倒戈也于事无补,当地有多少居民就会是多少忠于摄政王的新军,且打起来悍不畏死。他们保护的不光是一个人,还是他们自己的家园,和一种信念。
  此去饶州虽然不会是大凶,也不会太平淡,说不定会有大事将要发生。无论好坏,高翠峰都想赶紧见识见识摄政王的手段,那个神一样的男人打仗的本事无人可及,但在政治斗争中并没展示出太过人的天赋,不知道能不能有幸得见。
  “你们都走了朕的朝廷怎么办?”赵佣当然知道促进社的存在,甚至知道湟州会,说起来这可是他赖以坐稳皇位的顶梁柱。当然了,湟州会的事他也是主使人之一,骨子里他要比王二更喜欢摄政王早点退休。
  本来不该这么想的,自己的知识是姑丈教的,自己命是姑丈救的,甚至皇位都是姑丈帮着抢回来的。可是吧,真应了姑丈说的典故,升米恩斗米仇。自己接受的恩惠越多,就越提不起对姑丈的敬仰,反而多了些惧怕和记恨。
  现在更怕了,内阁成员多一半都要奉命去饶州开特别会议,这让赵佣觉得姑丈比自己强大,这个国家的皇帝好像并不是自己。而这些臣子走了之后,自己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坐几天?
  “陛下放心,特别会议是要处理促进社内部的紧急事件,与朝廷无关。我等离开月余对朝廷并不大碍,目前没有内忧外患,该做的事情副手自会按部就班执行。”
  王二觉得这位皇帝好像越来越废物了,一起筹划的时候他是面面红光跃跃欲试,刚出现点问题就小脸煞白,说话都哆嗦了。不说才能如何,光是这份胆识就不足矣领导这么大的国家。
  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养父设计的虚皇、实相、内阁、议会制度确实有先见之明,能最大限度弥补一位君王的不足之处,哪怕他是个庸才,国家也不会被带歪。
  当然了,如果这套制度最终得以全面实现并真的发挥了作用,以后也很难出现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