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京城荣国府的长房嫡子贾琏带着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返回扬州探病时,扬州城内的三大盐商立即就得到消息。仿佛池水中,微微起了波澜。
关注着巡盐御史更替的盐商们更关注的是:谁来接任。而林察院病重,势必也不可能发出新的指令。发了,也不会有人执行。人之将死啊!
同样的道理,雍治十一年八月十四日下午四点许,贾环站在监督统领天下盐业中的超级巨头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巡盐御史察院正大门前时,统领扬州大小盐商的三大盐商依次得知消息。但,无人在意。
来的是一位年轻的举人老爷,闻名天下的少年神童,贾环。带着诗人的光环。他来探望贾家的女婿林如海。
然而,盐商们都不会想到,此时被金秋的斜阳拖拽出长长影子,气质沉静的少年,将会在盐业里掀起何等的惊涛骇浪!
…
…
林如海住在察院的后面。约十几间屋子的院落。分左、右的布局。有园林、假山、池塘。环境幽雅。国朝以左为尊,内眷们都是住在左边的屋舍中。
将送给林如海的礼物交给林家的老管家元伯之后,贾环在一名小丫鬟的带领下前往拜见林如海。
此时,晴雯、如意已经在内宅里和袭人、雪雁见面。他乡遇故人。即便往日关系并不亲密,但依旧是欣喜异常。袭人心中连日来忧伤的都被冲淡不少。
紫鹃陪着林黛玉在卧室里陪着林如海。
贾环进去后,正好遇到。屋子里还有林如海的一名美妾。红楼七年,贾敏死后,林如海并没有再娶妻。
贾环进来,正坐在床榻前的椅子上垂泪的林黛玉站了起来,这是贾府里养成的习惯。正式场合中,贾环到老太太面前,基本上姐妹们都会起身,表示尊重。这是贾环在贾府的地位所致。当然,私下里,并不会如此。
林如海是一名三十多岁的美男子,但大限将至,脸色蜡黄。卧在精美的床榻之上,气息奄奄。一副风烛残年的模样。唯有眼睛清亮,显示着他此时神智清醒。
贾环一身蓝色直裰,读书人的装束,作揖行礼,“贾环见过姑父。”
林如海是三鼎甲探花出身,见到如此年轻的举人,还是自家的亲戚,脸上微微露出笑容。这是国朝定鼎百五十年来,最年轻的举人。由文坛大宗师方望打破昔日科举录取的桎梏,所录取的。林如海说话时声音虚弱,“子玉免礼。语蓉,给子玉让座。”
侍奉在一旁,约二十多岁,身姿略显娇小的江南佳丽红肿着眼睛给贾环端了一把椅子放在床榻的斜对面,方便贾环和林如海说话。
“谢姑父。”
林如海准确的叫出贾环的表字。这让贾环微微有些惊奇。估摸着林如海从其他渠道了解到他的信息。
贾环和林黛玉打了招呼,这才坐下来。转达贾府众人对林如海、林黛玉的关心、问候。
紫鹃给贾环上茶,“三爷,请用茶。”看着端坐在椅中的三爷,气度从容,神色平静,她这段时间心中的阴霭忽而消散了不少。仿佛有阳光从浓浓的云层中刺透下来。
琏二爷,宝二爷,这两个人都让聪慧如她,感觉不到丝毫的稳妥、可以依赖的感觉。而在三爷的身上,她感受到一种平静、强大的力量,令人心安。
三爷教给她的话:第一,要预留银票,第二,婚姻大事早做谋划。她给姑娘说了。但是姑娘还没有给林老爷说。林老爷病重,姑娘的心神已经乱了。
贾环和林如海寒暄了几句,说明情况,“我意欲参加雍治十四年春闺大比,因而追随老师前来金陵学习。途中要经过扬州,特来探望姑父。”
林如海轻笑了下,挽留贾环住几天,“我身在病中,无法招待子玉。然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扬州城内人文荟萃。子玉可以多盘亘几天,领略扬州风土人情之一二。”
贾环推辞道:“谢姑父美意。业精于勤,荒于嬉。老师已经在金陵上任。我想拜访过城中沙观察后,便启程前往金陵。”
林家的家事、资产安排,他并不打算过问。他和林如海不熟。而扬州的风情,他暂时还不打算去领略。以读书为先。以他年纪,想要在这扬州的烟花之地领略风情,其实有点难度。
林如海微微有些惊讶的看着贾环。
沙观察就是如今扬州城中的淮扬道分守道署的堂官沙胜。官居大周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分守淮扬道。观察,是对道员的雅称。
按理说,扬州府属于南直隶,为何沙胜的官职是在浙江承宣布政司。因为,以国朝的官制,南北直隶不舍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采取寄衔邻省制度。北直隶寄衔于山东,江南寄衔于浙江。
沙胜今年年初就已经来江南上任。那时,林如海还没有病倒,对本城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是见过面的。他不知道贾环怎么能和沙胜扯上关系。
贾环解释道:“沙观察任过北直隶提学。与我的老师交好。我曾有幸在沙观察门下学习,称一声先生。”
原来是有师生之谊。林如海心中了然。他知道贾环的老师是京城名儒张安博。二舅兄给他回过信。
林如海琢磨了一会,道:“子玉既然和沙观察有旧。去拜访分属应当。不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无须过份紧绷。扬州城中,江南才子、名妓时常有聚会。子玉诗词名传天下,明日即是中秋佳节。沙观察势必也会让你参加明晚在本城大盐商汪家举行的中秋诗会。我这里亦有一张请帖,子玉可以拿下,代我去走一遭。”
林如海是科场前辈,让贾环“一张一弛”,很在道理、有底气。昔日全国科举成绩第三名的探花,说读书的事情,怎么可能没有底气?
但贾环不是从这方面考虑的。林如海留他两次,他再要推辞,就显得有点不近人情。结合林如海的说辞,说不定沙先生真会带他参加明晚在盐商家中举办的中秋诗会。
贾环想了想,道:“如此谢姑父。”
林如海轻轻的点一点头,吩咐小妾语蓉去取请柬过来。随后,疲倦的道:“玉儿,代我招待你表兄。”结束和贾环的第一次见面。
第二百七十三章 与其流泪,不如笑颜
红楼原书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这一回中对林如海的家庭情况做过大致的介绍。为避免灌水嫌疑,在此不做赘述。
在这约三百字的文言描述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林如海的情况。其中有四点情况需要注意。
第一,红楼六年,林如海携妻女到扬州城出任巡盐御史。按照国朝的官场惯例,三年一任。如今,雍治十一年,林如海的巡盐御史是在第二任期限内。
第二,林家祖上是列侯,原本也是勋贵之家。只是爵位被朝廷收回。林如海走的是科举路线,高中探花。
所以,他看贾环顺眼的原因之一:贾环与他的经历很有些类似。都是勋贵子弟走科举仕途。而且,已经或者即将取得成功。
第三,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林家无人。林如海有在他死后,送林黛玉到贾府生活有内在诱因。外祖母、舅舅怎么都比那些远支的族人靠谱。
林黛玉如果继承林如海留下的巨额家产,在林家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女儿家,大约离死不远。财帛动人心。
第四,林如海有几房姬妾。只是贾敏死后,没有再娶妻。林如海夫妻是将林黛玉当假子养。香菱的情况和林黛玉差不多。所以,林如海此时会喊黛玉为“玉儿”。
林黛玉垂泪向父亲告辞,领着贾环到她居住的院落客厅中招待。因贾环、晴雯、如意的到来,林家的内院之中,仿佛有了些生气,难得出现欢声笑语。
厅中布置的雅致,摆设着字画、条桌、香炉等物,很有文雅的气息。林黛玉给贾环让了座,在厅中的梨花木椅坐下来。
袭人上茶,低头行礼,道:“婢子见过三爷。”
袭人还是在贾府里那副白白净净的模样,十六七岁的年纪,细长的身姿,容貌姣好。这个年纪的女孩身量已经长开,胸前双峰圆润,身姿窈窕有致。穿着菱白色得的掐牙背心。一副丫鬟装束。
袭人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贾环自两三年前在府内和她发生冲突,已经许久没有和她说过话。当然,在贾府里见面到是经常见。接过茶,微笑着点一点头,“你这段时间照顾林姐姐辛苦了。”
贾环和袭人关系一般。他心里清楚,袭人挺怕他的。自去年腊月袭人偷偷的找晴雯向他传话代宝玉服软,他便知道她已经认输,不会、不敢再挑衅他。
此次袭人跟着林黛玉到扬州,还是他提议的。目的,是顺手帮下林黛玉。袭人这个红楼第二丫鬟,在照顾人确实很妥当。贾环对袭人印象不好归不好。但在照顾上,还是要承认她的水平。所以,此刻以贾府主子的身份鼓励下袭人。
袭人心中微暖,没说话,站在黛玉身边。
贾环这时才细看林黛玉情况:一双明眸哭得红肿如桃,容颜依旧精致,只是秀丽的瓜子脸上泪痕未消,梨花带雨的娇怯模样。
“林姐姐,除府里的长辈,姐姐妹妹们让我带来问候外,宝二哥专门让我带了话。宝二哥说:逝者长已矣,生者常戚戚。望妹妹节哀顺变,保重身子。”
贾环答应帮宝玉带话给林黛玉,自是不会反悔。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话什么反应,那他就不管了。他即便不懂医术,刚才见林如海一面,也知道林如海大限将至。林黛玉会喜欢听宝玉这番安慰的话吗?
以贾环历练世情的感触来说,多半不会乐意。现在的安慰语应该是:林姑爷会好起来的…。这样的。
林黛玉点点头,呜呜的哭泣着。孤苦无依。
贾环心里摇摇头。
他不是神医,救不了林如海的。林黛玉年纪这么小,父亲即将去世,确实是个悲剧。
贾环安慰道:“林姐姐,哭泣伤身。你现在不要想着日后如何凄苦,而是要珍惜现在和姑父相处的时间。既然事情无法改变,与其每天痛苦流泣,不如在姑父最后的时光,笑颜服侍。让姑父走的安心。”
贾环和林黛玉交情一般。所以,他是不会竭力为她谋划什么。林家的事,他一开始就是置身事外的想法。
当然,黛玉这样的女子,美丽、才情、气质都是一流,虽然年纪还小,没有完全展露出来。但悲剧就在眼前,贾环心中还是有些感触,会劝一劝她。
紫鹃、袭人、雪雁都露出诧异的神色,齐齐的点头。三爷的劝说,角度不同,但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林黛玉心里细想了一回,慢慢的收了哭声,拿雪雁递来的手帕抹着眼泪,细声道:“谢环哥儿的话。我知道了。”
贾环心里叹口气,他估摸着林黛玉做不到。这一个内心极其敏感,多愁善感的女子。诗人气质,大抵就是这样。感春悲秋是常事。换言之,意志力薄弱。没有人在她身边鼓励,支持,她见到林如海,怕是难以展露笑容。
贾环安慰了林黛玉几句。这时,外头传来消息,贾琏从城里回来。贾环便留晴雯、如意在这里,告辞离开。他要来扬州的消息,贾琏是知道的。他把王熙凤托他带来的冬衣转交即可。
…
…
贾环刚出门,在走廊里没有走几步,背后紫鹃就追出来,“三爷,三爷…”
贾环回头,见是紫鹃,笑着道:“紫鹃,什么事?”他对紫鹃的印象自是比袭人好很多。这是个聪慧、忠心的丫鬟。红楼原书中,给了她一个“慧紫鹃”的评价。
紫鹃个子比贾环还高,年龄也比贾环大,但看到贾环脸上平静的笑容,心里便安定下来,语气急促的道:“三爷,你给我说的话,我给我们姑娘说了。但林姑爷的病…,姑娘的心神已乱,怕是没有和林姑爷说。”
贾环禁不住微微皱眉,这么重要的事情,他都提醒了,林黛玉竟然没有和林如海说?这都什么时候了!她要真和贾宝玉有意的话,现在就在林如海面前定下来。
林如海完全可以在死前就女儿的婚事给贾政写一封信,附上黛玉的生辰八字、婚书。这相当于是绝笔。以政老爹迂腐的性情,贾母对黛玉的溺爱,这事八成就能定下来。
否则,等到日后,王夫人绝对不会让贾宝玉娶黛玉。至于原因,有很多。众说纷纭。比如:国人的观念,娶妻娶贤。黛玉在贾府的口碑,和“贤”这个字绝对不沾边。她表现出来的是牙尖嘴利,爱使小性子的形象。
比如:再往后两三年,黛玉身体就会变得极其糟糕,一个月,正经吃饭都吃不了几次。这样的身体,娶为正妻,那可是够折腾的。嫡子有没有都两说。
再比如:黛玉没有父母,兄弟,孤苦伶仃。王夫人怎么可能乐意给宝玉娶这么一门没有任何益处的婚事?黛玉平常也没讨王夫人欢心。王夫人给儿子娶这么个媳妇,日后用来气自己吗?
紫鹃担忧的道:“三爷,现在可怎么办?”
贾环想了一会,道:“紫鹃,林姐姐是不是非宝二哥不嫁?”这话问的相当直白。
他揣摩了下黛玉的想法。预估着,黛玉没他脸皮厚。他和宝钗心中互有情意,他就直接提亲,求娶宝姐姐。
黛玉现在和宝玉大约是互有好感,在初恋的阶段。估计还没他和宝钗的感情进度深。要黛玉在林如海面前说:我要嫁人。八成说不出口。
贾环虽说知道红楼原书的走向,但他觉得最好还是确认下。是不是,海枯石烂,非君不嫁?
老实说,他看不上大脸宝。即便宝玉对林妹妹好的没话说,但是那有个屁用。宝玉在大事上做不主。
最典型的一起婚姻失败案例:南宋诗人陆游。他被母亲逼的和表妹唐婉离婚。最后在游园相见,唐婉已经嫁做他人妇。陆游写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字字如血。唐婉和了一首词,抑郁而亡。妥妥的爱情悲剧。
并且,宝玉为人很不靠谱。晴雯那样待他,都自觉的认为日后小妾位置上会有她一个名额。可在被撵出大观园的要紧关头,宝玉都不敢放个屁。
如果日后王夫人和黛玉起冲突,宝玉听谁的?宝、黛的爱情,凄美无比。要真正的论起来,宝玉在这份感情中,其实做的一般般。林黛玉,用眼泪、诗稿、生命,为爱情殉葬。贾宝玉呢,结婚,生子,出家。
看看《孔雀东南飞》里的爱情是怎么样的?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看看梁祝的爱情是怎么样的?双双殉情。绝对没有说,女子殉情,男子苟活,还值得称颂的!
宝、黛的爱情,哀婉忧伤。绚烂、璀璨之处在于黛玉,而不在于宝玉!
就贾环的看法,宝玉,其实也就是占着黛玉没有和其他的青年男子接触过的优势。
贾环的问题,问的紫鹃的脸上都有点泛红,想了想,不好意思的小声道:“三爷,姑娘和宝二爷打小一块儿长大的。宝二爷与姑娘亲近。姑娘待他也与别个不同。”
贾环点点头,“行,我知道了。我会和林姑父说一说这两件事。”正如他的猜测,宝黛还在初恋中。没到非君不嫁的程度。
如果是到那种程度,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贾环肯定会直接和林如海说:你女儿和宝玉有情,可嫁之。
但,现在他给林如海的说辞,自然不会。只是,会提醒林如海要安排死后林黛玉的婚事。至于,怎么安排,那是林如海要头疼的问题。
贾环把事情应承下来,紫鹃放下心,郑重的行了礼,“谢三爷。”
贾环笑笑,“不客气,几句话的事情。”
说着话,对紫鹃点一点头,往院外去见贾琏。
第二百七十四章 推不掉的花酒
贾琏在扬州城里的青楼中坐了没一会儿,还在和老鸨谈价钱的阶段,就8给小厮昭儿叫回察院。
贾环要路过扬州的消息,他一早就知道。早就吩咐留在察院的小厮留意。
贾琏六月底离开贾府前,拜托贾环帮忙照看下煤炭生意,他担心贾蓉不靠谱。贾环当时就给他说了。过段时间要去金陵。而去金陵,走运河,必然会过扬州。这是常识。
贾环在察院后面右侧院落的一间花厅中见到已经坐了一会的贾琏。
贾琏一身蓝底的锦袍,富贵公子哥装束,容貌英俊潇洒。长身而起,哈哈大笑,伸手邀请贾环落座,“环兄弟,咱们兄弟又见着了。”态度很热情。
贾环就笑起来,谁都喜欢自己受欢迎不是?“凤嫂子让我给琏二哥带了冬衣过来。”
贾环的长随钱槐很有眼色的将一个包裹拿进来,放在圆桌上。
贾琏扫一眼,心中微暖,给妻子挂念着的感觉很不错。让长随旺儿收起来,笑道:“让环兄弟看笑话了。”
贾环笑道:“无情未必真豪杰。夫妻之情,是人之常情,有什么可笑话的。”
贾琏哈哈一笑,喝着茶,问起贾环京城中贾府里的情况,煤炭生意等等,又道:“环兄弟在扬州城里呆几天?我晚上请环兄弟吃酒。扬州瘦马,天下闻名。哈哈。”
天下人都知道要买小妾,到扬州。自小培养的扬州瘦马,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看着贾琏一脸你懂的表情,贾环相当无语。他虽然有数首精品美人词在青楼间传唱,但他还是童子之身。倚红偎翠的事情,根本就没做过。当即道:“我一会要去拜访沙观察。预计参加完明晚大盐商汪家的中秋诗会,就会前往金陵。”
贾琏惊奇的道:“咦,环兄弟能参加汪鹤亭的中秋诗会?”随即,恍然的一拍额头。“哈哈,看我。”
扬州城内有三大盐商,分别为:汪鹤亭、郑元鉴、马均泰。各具窝本六万引以上,身家至少有数百万两白银。
小秦淮河两岸的园林多是盐商们修建的园林。其中,以三大盐商的园林最为出色。汪家的西园,郑家的水云双榭,马家的小玲珑山馆闻名扬州城内。
在西园举行的中秋诗会,宴会上必然是官员、士子、名妓云集,以贾琏捐的一个同知的身份,想要进去混个座位,很有难度。当然,进去不是难事。
贾琏身上带着任务,但他其实并没有试探贾环的意思。
林姑爷两任巡盐御史,不知道积攒了多少身家,不给贾府,难道还能给别人?
贾环和贾琏聊了一会,就结束和贾琏的闲扯。他要去拜访沙胜。
…
…
林如海下午见过贾环,说了一会儿话,疲倦的睡过去,至晚上时分才悠悠的醒来。充满药味的卧室中,灯光微弱。
小妾语蓉正在床榻边无声的哭泣。像老爷这样的情况,就算是正妻,守着一个女儿,下半辈子也很难过。更别说林黛玉还不是她们几个妾室的女儿。
即便是像她这样有婚契(正妻是婚书)的小妾,未来、前途也充满了不确定。日后是嫁人,还是守着?关键是连个儿子都没有,林家上下都会散掉。还怎么守?
“语蓉,哭什么?”林如海费力的抬了下手臂,脸上泛起凄苦的笑容,“我都会安排好的。”
语蓉见林如海醒来,抽泣的道:“妾身一时感怀,惊扰了老爷。”服侍着林如海喝点汤水、药汁。
林如海叹口气,问道:“你觉得贾子玉和贾琏,谁托付后事更妥当些?”
语蓉愣了下,低头道:“但凭老爷的意思。”其实,一个用表字称呼,一个用名字称呼,老爷的想法还用问吗?但她觉得一个少年郎,怕是无法承担这样的大事吧?
林如海轻轻的笑了笑,虚弱的道:“********负心多是读书人。贾子玉少年神童,名传天下。世人都说他:诗才天授,才能卓异。尊师重道,品行端正。传言很多,都是美词。我总得试一试。”
语蓉诧异的看着躺在床上的丈夫,问道:“老爷打算怎么试?可要妾身配合?”
林如海露出一副了然的神情,“这些评价都是官场上的老大人们传出来的。我只要验证他是不是:诗才天授。就知道他的评语是真是假。”
如果有时间,他当然可以细细的考察贾环的品德。但他没有时间了。只能相信评价贾环的那些高官们的德行、眼光、口碑。
为贾环“吹嘘”的包括:现在在扬州城内的沙胜沙守道、都察院右都御史齐驰、南京礼部尚书方望。
语蓉明白过来,惊讶的道:“所以,你让他去参加明晚汪家的西园诗会?”
林如海笑了笑。
宦海多年,最终坐在巡盐御史这个位置上,他岂会是什么都不懂的书生?
…
…
贾环从位于扬州旧城的察院出来,带着钱槐、礼物坐马车前往位于新城的分守道衙门。
天色将晚,衙门早就散衙。贾环递了贴子,很快就被一名小吏引到一处花厅中。片刻后,就见一名中年男子从门外进来,一脸的笑容,“八月初,山长过扬州,曾言子玉随后就到。果不其然啊。”
贾环忙起身,惊喜的道:“何先生!”来的是原来山长身边的何幕僚。因他在闻道书院坐过讲郎,贾环向来以先生称呼之。
山长张安博到金陵任南京礼部侍郎。这是个闲职,幕僚都被遣散。只带了长子张承剑、庞泽、田师爷。不曾想沙观察这里遇到何幕僚。原来他被山长推荐给了沙观察当师爷。
故人相见,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