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奋斗在红楼-第2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彦以为何大学士在闹脾气。之前贾贵妃封贵妃不是一样封了吗?是天子的第三位贵妃,要说与礼不合,这一样的不合?谢大学士还不是草拟诏书了?
许彦声音尖锐的劝道:“何枢臣何必非要违背天子的旨意呢?还请你草拟吧。”
何大学士训斥道:“闭嘴。国家大事,岂有尔等阉人说话的份?莫忘了太祖祖训。”
周太祖的祖训是不准太监参与政治的。这是吸取明朝的教训。优秀的太监有,比如:郑和,怀恩。但更多的是掌握权力之后扰乱天下的人: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
许彦恨恨的看了何大学士一眼,捧着诏令回宫内,向天子汇报情况。
许太监走后,今天和何大学士一起值班的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苦笑道:“高远,何必得罪此人?”
何大学士摆摆手,道:“无妨。彼辈若是胆敢插手朝政,我等身为军机大臣,自是要劝谏天子,诛杀此獠。”作为正统的士大夫,他心中自是看不起宦官。
…
许太监给何大学士训的很有些丢脸,带着两个小太监回了清夏斋。
雍治皇帝正在床榻边和杨妃说话。杨妃手抚着肚子,将近三十岁的美少妇,珠圆玉润。充满了母性的光辉。
许太监就在跪在地上汇报情况,“陛下,何朔拒绝草拟诏书…”将何大学士的话重复了一遍。
雍治皇帝脸色就沉下来,阴郁的仿佛要滴水。他刚给爱妃说要封她为贵妃,等剩下皇子,就晋位为皇后。这时,就听到何大学士拒绝奉诏,心中怒火中烧。
任何男子都喜欢在心爱的女子面前表现自己。而何大学士的行为,就是将“炫耀”的雍治皇帝在他的爱妃面前给抽了一巴掌。
天子之怒,可想而知。
雍治皇帝冷声道:“那就换一个人,让刘飞白草拟诏书。”
所谓圣旨,并非皇帝想发就发。需要皇帝、宰辅、六科给事中三方确认,这才是正式的圣旨。不被宰辅阁臣、六科所承认的圣旨,只是皇帝的个人意思,叫做“中旨”,效力大打折扣。
发圣旨的流程,天子并没有起草圣旨的权力,需要让阁臣起草。阁臣,当然可以以理由拒绝。但天子同样可以换人。阁臣又不是只有一个。所以,此时雍治皇帝就要绕开何大学士。
许太监再一次返回到军机处值房中,脸上带着冷笑,看都不看何大学士一眼,道:“刘枢臣,陛下命你起草诏书。”
刘飞白起身,作揖行礼,道:“臣不敢奉诏。”
许太监一愣。今天真是邪乎了。两个大学士都不奉诏。
刘飞白拱拱手,道:“许公公请吧。”话说的很客气,意思是:你可以走了。
刘大学士同样拒绝的很干脆。
原因很简单。杨妃和贾贵妃是不同的,杨妃是天子之嫂,封为贵妃成何体统?他要敢草拟圣旨,副署,这份圣旨千百年后,他必定是遗臭万年。他如何肯写这封圣旨?
反正,有何大学士在前面顶着不是?
…
何、刘两位大学士在七月初八,拒绝雍治皇帝的册封贵妃的诏令,很快就传遍朝廷内外。
朝臣之中,一片赞扬之声。本朝有三位贵妃已经够出奇了,再封嫂子为贵妃,这成什么了?
有不怕死的御史言官,已经上书,抨击天子的行为。
当然,更多的人其实是在等着看何大学士的笑话。军机大臣拒绝天子的诏令,这在程序上没有错,但是雍治天子是会和你讲道理的人么?
七月初九,以揣摩天子心意着称的光禄寺少卿袁壕上书,弹劾何大学士挟功自重,卖直邀名,其心可诛。
当前,朝廷已经出兵西域。负责此事的人正是何大学士。
朝政风波由此骤然而起。
…
一层秋雨一层凉。
京西群山固然是风景秀丽,千岩竞秀,人在画中游。但贾环为安全考虑,并没有带宝钗、香菱、晴雯几人处处游览。像比较陡峭,尚未开发的百花山,便没有去。
七月十二日,贾环一行数人自灵山回来,准备过两日返回贾府祭祖。李纨已经在东庄镇中等候多时。她将随贾环、宝钗一起返回贾府。贾兰自是入学。
夕阳的暮色浸润着整个小镇。炊烟袅袅。北前坊49号的小院中,宝钗和李纨两人在屋里说着话。香菱点上蜡烛。照耀着一屋子的美人们。
李纨和宝钗相对而坐,笑着道:“宝丫头,你们去灵山上游玩的如何?”
宝钗娴雅的轻笑。已为人妇的她,别有一番风姿。身穿着一袭鹅黄色的褂子,头戴着镶宝凤蝶鎏金簪,杏眼桃腮,肌肤雪白,明丽动人。少女时常带着的金锁给收起来。
宝钗道:“珠大嫂,风景自是极好的,颇多野趣。不及妙峰山这里繁华、清幽。”
李纨额头上戴着白色抹额,一袭青衫褂子,秀雅的少妇装束,笑道:“那是自然。妙峰山这里的香火极盛。潭柘寺主持的智尘大师在京中有名。王侯府上的常客。”
宝钗轻轻的一笑。她自不好说她家的夫君与智尘大师相见时的场面。那大和尚,可不算是得道高僧。第一次见面就说:贾探花年纪轻轻,坐拥娇妻美妾数人,不善加保养,恐怕不会长寿。她当时听的脸都红了。
用贾环的话说,智尘大师是个超级大忽悠。
宝钗主动的道:“等月半祭祖后,我和大嫂一起去潭柘寺中上香。”
李纨意动,但是笑道:“嗳哟,那得多麻烦。等下一次环兄弟带你出来,我再跟着你一起来罢。”又道:“府里的老爷打发人来传信,急忙忙的,不知道什么事。”
荣国府里的老爷,自是特指贾政。
宝钗还没说话,就见贾环进来,和李纨笑说了几句话。李纨回她的房间里准备吃饭。贾环这里也开始摆饭。晴雯、如意、香菱、莺儿都在屋里。
宝钗和贾环相处这些日子,知道他私下里性情很随和,见他似笑非笑的样子,杏眼流波,好奇的问道:“相公的表情怎么如此奇怪?老爷打发人来,是有什么事吗?”
贾环好笑的叹口气,对宝钗道:“话说,我怎么教大姐姐在宫中争宠?”
家中来信。杨妃怀孕。意思么,不言自明。
第四百九十一章 而今真个不多情
听贾环说明情况,宝钗俏脸微红,和几个丫鬟一起抿嘴笑起来,心情放松、快活。
让贾环一个男子,去推敲如何后宫争宠,这倒真是挺为难他的。
“先吃饭吧!”贾环笑一笑,牵着宝钗的手一起坐下来。他和宝钗两人在摆在卧室里的八仙桌边吃饭。卧室这里有纱窗,没有蚊子叮咬。不比客厅。
晴雯、如意、香菱、莺儿四个在一张的小方桌边吃饭。贾环吃饭,一向是不喜欢丫鬟们在一旁看着。宝钗嫁过来,自是随着贾环的习惯来。出嫁从夫。
晚餐菜肴清淡,有一道炖的稀烂的山鸡,汤味鲜浓。在没有味精的时代,这种原生态的野味,搭配着各种配菜,一样可以制作出鲜美的高汤。
贾环先给宝钗舀了半碗,白汤飘香。
宝钗漆黑的眼眸落在贾环脸上,清澈而明亮。心中又被宠溺的甜蜜感觉漂浮起来。她倒不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丈夫的照顾。只是,她哪里有贾环动作娴熟?
贾环对宝钗微微一笑,收下大美人盈盈秋波中的情意。其实,像宝姐姐这样的神女般的大美人,又是这样的好性情,娶回家里,有几个人会不疼呢?
贾环扭头喊晴雯,“你们几个把碗拿过来,一人先盛一碗。”
“好啊,三爷。”晴雯起身,笑嘻嘻的拿碗过来。她也不矫情,这鸡汤确实闻的挺香的。
莺儿十六岁的年纪,梳着丫鬟双髻,穿着粉色的掐牙背心,身量中等,娇媚、可爱,乖巧的道:“三爷,我来吧。”接过贾环递来的汤勺,先给贾环舀大半碗,再给她们四个丫鬟分了四碗。
一家子人在秋季的夜色中,一起吃着饭,随意的说着话。
贾环并没有再提朝政大事。从贾府的角度而言,首要任务是帮贾元春固宠。可以预见,杨妃怀孕,以当今的性情,必定是要“移情别恋”,不会再专宠杨妃。
但是,从贾环的角度而言,他更关心何大学士的处境、前途。这位文臣的领袖,品行出众,权术一流,对他关爱有加。
以贾环看来,封驳雍治天子册封杨妃为贵妃的诏令,很大的可能是何大学士对皇权的一次试探。毕竟,文官集团的政治理念就是要文官当国。
相权与皇权的博弈啊!贾环就担心,回头雍治天子的报复,何大学士是否承受的起。
当然,一般而言,不管天子的权力欲望有多么的大,最终还是不得不将权力分给臣下。一人治国根本不现实。就是不知道我们英明神武的雍治天子,现在到了这个节点没有?
…
…
士大夫讲究食不言、寝不语。这条规矩在贾环这儿,自然又破了。其实,只要细嚼慢咽,一样是养生之道。吃的优雅,不要狼吞虎咽,一样是礼仪。
比如,宝钗,此时就是吃的很淑女。小口喝着汤,咬着米饭,贝齿微露,仪态万方。
贾环在一旁看着,就觉得是一种视觉享受,愉快的扒着米饭。吃过饭,贾环和宝钗两并排的坐在椅子中喝茶,漱口、消食。夜色寂静,美人暗香漂浮。
四个丫鬟们在屋子里收拾着东西、用具,准备明天上午出发回贾府。
贾环轻握着娇妻的小手,笑着问道:“姐姐,在东庄镇上感觉到什么不同没有?”
宝钗有些不好意思,丫鬟们在呢。不过夫妻间闺房之内的小情趣,她并不拒绝,点点头,道:“嗯。和京城之中差别很大。街道整洁,人靠右行。有专人收垃圾,等等等等。太多的我也说不上来。”
贾环莞尔一笑,略有些得意的道:“东庄镇被称为京西明珠,并非狼的虚名。”
看贾环得意的样子,宝钗禁不住娴雅的一笑,扭开头,正好看到如意正在装一个小荷包,吩咐道:“那是带给颦儿的礼物,单独放着,不要混在一起。”
如意应道:“哦,好的,奶奶。”
提及黛玉,贾环心中一声叹息。可以想到,她最近心情肯定不好。但,他不可能丢下新婚的妻子去陪她。对宝钗,对她都不好。这并非正确的做法。
他心中,对宝钗、颦儿都是一样的爱惜。情之一字,没有办法去区分等级、是否重要,心中都记挂,还有薇薇她们。新婚的蜜月之后,他会去陪陪黛玉,消遣情绪。
见宝钗要给黛玉带礼物,贾环想起一件事来,问宝钗,“姐姐,你们五月一日,共乘一辆车中,都聊了些什么?”
他带着黛玉从金陵回来后,因为和宝钗订婚,三个人很少有私下里相处的时候。但,他感觉到宝钗和黛玉的关系,似乎并不算差。
宝钗抿嘴一笑,娴雅多姿,轻声道:“我们姐妹之间的事情,夫君你就不要管了。”
说着,又幽幽一叹,道:“颦儿的容貌、性情、才华,谁会不喜欢呢?你又带着她在金陵住了一年多。”贾环和黛玉的事情,她自是早知道。
贾环苦笑一声,轻轻的将宝钗搂在怀里。这就是宝姐姐的可人之处。其实,黛玉的性情。尊敬她、喜欢她的人很多。比如:香菱、妙玉、宝琴。
红楼原书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史湘云和宝玉烤了一块鹿肉。史湘云对宝琴道:“傻子,过来尝尝。”宝琴笑说:“怪脏的。”宝钗道:“你尝尝去,好吃的。你林姐姐弱,吃了不消化,不然他也爱吃。”宝琴听了,便过去吃了一块。
由此可见,宝琴行事,基本都是要以黛玉为标杆。
但是,贾府里的人,多半都说黛玉尖酸刻薄,嘴巴不饶人。可见,褒贬不一。
宝钗在他面前夸黛玉,其实是顺着他心中的意思去说了。娇妻之可人,温柔就在此处,解语花一般。
贾环自己心里还是有数的。黛玉绝非是人见人爱。她性子高傲,和她谈的来的,自然会很欣赏她,如菊,如芙蓉。和她没共同语言的,多半会要在背后说她的坏话。
宝钗本来还要问问贾环林芝韵、苏诗诗的事。前者,她到东庄镇后,一起去拜访过。据闻这位林老板和她的夫君很谈的来,很受他的照顾。他的婚礼,专门没有送请柬给这位林姑娘。
而后者,在六月二十八日婚后专程派贴身的丫鬟送了一封信来,抬头就是:贾先生。恭喜他新婚。一剪梅里的苏诗诗。天下名妓第一。据闻故事极多。
只是,这时见贾环有些感叹,便是依偎在贾环怀中,没说话。感受着时间流逝。
贾环轻叹道:“姐姐,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只怕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如今再忆江南事,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曾因酒醉鞭名马,犹恐情多累美人。只是,已经受他拖累的美人,又如何能辜负?
宝钗轻声“嗯”了一声。以她的诗词水平,自然能体会到自己的夫君此时的心情。
…
…
七月中,中元节祭祖。这是华夏的习俗。贾府祭祖之后,贾环便受到最新的朝政消息。
在三位大学士都拒绝起草诏书的情况下,谢大学士为天子起草了册封诏书,天子盖章,再下发军机处。军机大臣谢旋副署,但是旨意到六科。六科封驳。
拒绝册封杨妃为贵妃,这一次,理由就给的非常明了:臣等未闻册封先兄嫂为贵妃之事。以唐太宗之明,亦无此事。臣等万死不敢奉诏。
这又是一巴掌打在雍治天子脸上。直接把他做的“丑事”给揭露出来。六科封驳圣旨,这样的大事,国朝定鼎一来第一回 ,势必要写到史书里面去的。
国朝养士一百五十年,即便雍治天子名声在外:谁敢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即便都知道如今天子好名,但是,在何大学士带头的情况下,还是有几个不怕死、硬骨头的言官。
六科、都察院合称科道。清流言官。执掌朝廷舆论,监察天下官员。
在朝臣和皇帝僵持的时候,皇帝出了一个新招,“点通政司右参议贾政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
贾政,贾贵妃之父也。
然而,一个连科场都没有下过的人,怎么担任一省的提学大宗师?
第四百九十二章 政老爹的心事
七月底,秋意渐渐的侵袭着京城。秋老虎还在,但早上和傍晚时已经是凉意阵阵。
贾府,外书房,四排明烛照亮整个房间。贾政神情踌躇,心中苦闷,时而长叹一声。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几名清客纷纷劝慰着贾政。
“世翁不必担忧。圣天子临朝,纵然有些言官发声攻讦又如何?这个福――建提学大宗师(正五品),世翁是做定了。”
“老世翁家世清白,诗书簪缨之族。风声清肃。礼贤下士。点童生为生员,如何不够格?世兄为今科探花,不也是老爷教导出来的?在下愚见,世翁何须为小事烦心,当谋划上任事宜。”
“正是。圣天子钦点,些许杂声,世翁何必介怀?那些官儿,自诩清流,照在下看来,只不过是他们嫉妒心理发作罢。”
贾政见一众清客越说越离谱,连朝中清流文官弹劾他都说成是嫉妒,他自己都老脸微红,摆摆手,制止道:“话是如此说,我心中委实难安,唯恐有负皇命。”
七月下旬,雍治皇帝突然推出贾政,任命其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提督学道。将之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朝中官员纷纷上书反对,试图让天子收回成命。
奏章之上,劝谏的手段自是花样繁多。有骂人的,有劝说的。但,大部分都是攻击贾政的。能力、人品、道德、学问,都给文官集团拎出来“攻击”。
毕竟,直接让天子收回成命,难度比较高。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但若是确定贾政不合适担任提学大宗师,改派他人顺理成章了。
贾政连日来,为此事感到极度的苦恼,不得安宁。
通政司右参议是正五品的京官,而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同样是正五品。京官由来比地方官贵重。但是,诸寺监的官员如何能与一省大宗师相比?
要知道,国朝承平日久,文教昌盛。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提学大宗师是掌管着一省童生的前途。类似于福――建这样的科举强省,收几个好苗子,日后受用无穷。
所以,这个任命,实际上是提拔、擢升。
国朝开科取士一百多年,虽说是文武并重。但每三年开科取士300人,甚至更多。武勋集团祖荫入仕的,能有多少人?现在又不是隋唐时期,世家天下。
官场之中,到此时,已经将科举视为正途出身。文官势力逐渐的膨胀。而雍治天子的任命,是在公然的践踏文官势力的尊严。因为,政老爹连童生都不是。
科举出身的文官在这四五天之内,纷纷上书,弹劾贾政的奏章,堆起来,估计都能把他淹没。
而之前,因六科封驳天子册封杨妃为贵妃之事的舆论此转移。贾政给天子架在火堆上烤。
贾政和一干清客说话,推敲着这事是福是祸时,外头的小厮忽而道:“三爷来了。”
贾环到贾政这里来,不存在“快请”之类的废话。他到了,自然进来了。
贾政听到小厮的汇报,片刻后见贾环自外头走进来。头戴唐巾,一身淡色带花纹的精美士子衫,身姿挺拔,表情沉静,气度沉稳,神采内敛。
胡斯来拍手一笑,道:“世兄来了,好,事情有解决办法了。”
这马屁拍的!詹光,程日兴都是附和的笑着,纷纷站起来,和贾环打招呼,“世兄来了。”然后,各自告退,将书房的空间留给贾政、贾环父子。
看着进来的庶子,贾政微微点头,道:“环哥儿你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
贾环这段时间还在家里请婚假,本来是打算好好的陪新婚娇妻游玩一段时间。他那个时代,都有度蜜月的说法。结果,七月半回来祭祖,便是一连串的事情,将他给耽搁下来。
好在,妻子宝钗知书达理,并没有抱怨一句他毁掉了新婚后的度假行程、计划。
贾环点点头,“已经办好了。”他大晚上自外面回来,是在宫外的陈府见了元妃的贴身大太监陈赋言。
他虽说和宝钗说:我怎么教大姐姐在宫中争宠?但,这件事,他不能不管。贾元春,是此时贾府权势的根基。
后宫争宠,各种手段。但,说到底,还是一个人性的问题。贾环自认,他现在对雍治天子的性格还是有许多了解的。
贾政轻轻的舒一口气,“办好了好。”相比于元妃得宠,他这个正五品的提学大宗师,反倒次要的。
贾环一看知道贾政的心思,见他知难而退,心中好笑的摇头,叹道:“父亲,你要安排一下去福――建的事宜了。家中的门客,带上一二人解闷。但白师爷一定要跟着你去。再者,我的老师林先生在延平府永安县中闲居,可为助力。我会写信给父亲带上。”
他心中,从文官的角度而言,也不想贾政去担任大宗师。误人子弟啊!但是,毕竟是自己名义上的父亲,他总不能上书弹劾自己的父亲吧?
国朝以孝治天下。
所以,实务,让白师爷帮着料理。但文章上的事情,还是要他的老师林举人帮忙把关。一个举人的水平,考核童生、判卷,绰绰有余。
贾政对贾环的判断一向很信任,惊讶的道:“环哥儿,你的意思是…”毕竟,这次弹劾的风潮太了。尚书、侍郎的级别都扛不住。他都有上奏章,向天子辞任的想法。
贾环笑,肯定的道:“父亲,天子的旨意不会变的。你无须担忧。做好上任准备。家中诸事、行李打包,现在可以安排了。毕竟,京城距离福――建,路途遥远。旨意下来后,恐怕父亲在家里待不了几天。”
雍治皇帝的套路,将政老爹架在火上烤,一个是钓鱼执法。朝政大小奏章如潮,文官集团的力量已经全部暴露出来。
实话说,要不是他是贾政的儿子,这件事他也要随大流上书,抨击此事,表明立场。
第二呢,天子在转移舆论焦点、视线。可以预见,六科的言官们即将要被大清洗。因为,册封四位贵妃确实于礼不合。天子不好以这个理由下手。名声不好听。
但是,国朝没有任何一项规定,写明,禁止非科举出身的官员担任提学大宗师。你骂皇帝,还不许皇帝贬你的官?那怎么可能!
贾政脸上露出笑容,点点头,捻须道:“家中诸事,有你在家里,我有什么不放心的?”
这话有一点推心置腹,也是承认贾环的能力。
贾环笑一笑,欣然受之。废话,他奋斗到现在,不是要的贾府的主导权吗?
贾政在此时离开京城,对他而言,其实是好事。在接下来的政治博弈中,少了一道制约。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引导贾府在接下来**中的走向。
贾环向贾政告辞,回到望月居中,宝钗正在灯下等着他。
第四百九十三章 臣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约是深夜九点半许,在望月居中还是灯火通明。
卧室里,宝钗坐在高几边带着丫鬟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