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朽大皇帝-第1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黄毛小儿都知道,马儿有四条腿才能奔腾四野,论说出力,参战各国都功劳不朽,但是朕试问一句,哪一国有我楚国的投入大?哪一国有我楚国的损失大?”
楚国皇帝亦是据理力争,他说的不错,这一次伐晋之战,死在晋国战场上的楚军总数就多达八十余万,如果再加上死在吴国境内的楚兵,恐怕得有一百多万。
这个数字,哪怕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承受得起的。
毫不夸张的讲,在接下来对吴国的战事中,楚国能投入的力量,并不会比莽国多。
所以,楚皇这么大的反应,也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国家之间的利益之争,从来都不会因为同情就发生任何的改变,在楚国皇帝说出这一番话后,立即就遭到了其余诸国的反驳,无非就是说楚国的伤亡是贪功冒进,自食恶果的结果,不该成为要求占得更多土地的借口云云。
第396章 割地赔款
这一点上,曹国、兰国、云国、康国的反应尤为强烈。
因为论起功劳,几个国家都差不多。
无论兵多兵少,反正都是跟随联军同进同退。
“女帝为何一直不说话?”
不知不觉,楚皇倒是注意到了阮国女帝,看到她一直不言语,心里不免有些奇怪。
大家千里迢迢的赶来会盟,不就是为了这几天么,前几天阮国女帝还挺活跃的,两人之间也有过一些交流,在王畿之地与吴国问题上,也都达成了一些共识,按理说到了今日探讨各项具体事务的时候,阮国女帝应当更加积极才是,怎么完全相反,一副兴趣缺缺的样子。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倒是让楚皇心里升起了一种警惕。
而在刚才,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之后,他发现阮国女帝的眼神,不时聚集在苍国皇帝的身上。
难道,两人私底下,有达成什么秘密的协议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越发的根深蒂固,越想越挥之不去,到了各国一起反驳楚国的时候,他终于还是问出了口,希望能够得到阮国的帮助。
“啊?好好……”
阮国女帝眼神一挑,连连对楚皇点头。
好?
好什么好?
刚才,问你为何不说话,可不是问好不好……
明显,阮国女帝心不在焉。
会盟商谈过程中,阮国女帝竟然心不在焉,这的确是一件令人侧目的事。
这时,阮国女帝身边的一个侍女,适时的在她的背后低声耳语了几句,后者这才反应过来,道:“伐晋之战,无论是出兵入境作战的,还是贡献钱粮稳定后方的,功劳都不小。而在大战之后,各国的军队都合成了联军,所以在土地划分上,不如就按照出动兵马的多少计算。”
按照出动兵马的多寡计算?
楚国皇帝有些发懵,倒不是他觉得这个分配方式不可接受,而是觉得阮国女帝太不按常理出牌了。
这与之前商量好的不一样呀!
不是要一起打压苍国么?
不是要压缩苍国的地盘么?
怎么现在,完全变了!
两国皇帝都不是傻子,自然能看到苍国的发展潜力,在伐晋之战最强的三个国家中,苍国的国土面积是小的,底蕴也是最为薄弱的,如果让苍国再获得一大片土地,那么假以时日肯定会国力大增,堪比之前的霸主晋国,成为两国的心腹大患。
于是,在此之前楚国皇帝与阮国皇帝就达成了共识,这次会盟之中钱财可以多给,但是土地一定要尽可能的压缩!
所以,对于此次会盟,楚国是成竹在胸的。
没想到,千算万算,阮国女帝像是忘记了这回事。
这一下,可让他为了难。
“女帝说得不错,我康国亦赞同此种分配方法!”
康国皇帝抚掌而笑,不管怎么说,康国在这次伐晋之战中,真正上战场的兵力倒是有二十余万,但是按照功劳和伤亡情况来论算的话,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摇旗助威的角色,就算是分战果,康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但是,如果按照出动的兵力计算,那么康国就大占便宜了。
不说与云国分得一样多的地盘,起码是与曹、兰两国差不多的。
而且,曹、兰、云这三个国家不与晋国毗邻,所得的土地要么与邻国置换城池,要么卖给其余国家换取钱财,总要吃点亏。
康国就不同了,划分得到土地,都能够归自己所有,多年来一直是心腹大患的那几座前哨要塞,也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从此后康国实力大增。
相比起康国皇帝的高兴,魏国皇帝就有些着急了。
伐晋之战,魏国出动的总兵力,也就只有三十余万。
仅仅是阮国的三分之一。
按照兵力来分战果,魏国毫无优势,根本无法收回那些被晋国侵占的国土。
“女帝所言,的确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我苍国就吃点亏,依照奉行了吧。”
杨沐没有太大意见,反正诸国各执一词,争不出个结果出来,而苍国在大战中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兵力,也不怎么吃亏,倒不如直接用这种最为直接的方式,将此事划定下来算了。
“我曹国也赞同。”
“兰国赞同。”
“云国赞同。”
“我魏国……也没什么意见。”
“罢了罢了,楚国也不违逆大势了,就按照出兵多寡划分。”
终于,有了苍国的表态之后,诸国皇帝也都同意,城池土地的瓜分一事,就这么确立下来。
就是这么简单。
越是到了高层,往往处理大事就越是简单,只要确定了大致的方向,剩下的事情会有底下的大臣去做。
其余诸国的皇帝,看着八个国家的讨论,只是看看热闹,并不发一言。
当然,也有人心生羡慕,很是后悔。
早知道的话,为什么不派兵参加呢?
瞧瞧人家曹国和兰国,仅仅是出兵十万,就抵得上国内十年的收入,组建二十万大军都绰绰有余了。
终于,到了商谈分配财宝一事。
官方名称叫做赔款。
与瓜分城池略有不同。
分城池土地的时候,除了晋国之外,就只有一个早已经被苍国所灭的彻国,也就是说彻国是苍国的盘中餐,不在讨论范围之内,八个国家讨论的,是分晋国的地盘。
要赔款的,则是包括晋国的几个盟友。
其中,就有鸿、羽、宋、越、临、邵、罗、祥、木,这九个国家。
除了临国,因为杀了当时的晋国皇帝,立下了一些功劳之外,其余的八个国家,多多少少都要出一些血。
这其中,以罗国和鸿国出血最大,不仅被邻国攻打夺走了一些城池,现在还要赔款。
中午,直接在会盟之地开宴。
随后,酒足饭饱,诸国继续商讨。
几番交锋下来,终究还是伐晋联盟这一方形势要强,逼迫九国皇帝签下赔款协议。
当然,并非是一次性拿出来。
杨沐提出了分期的概念。
规定会盟之后的六个月内,九个国家要履行赔款协议上的五成数额,其余的可以分三年还清。
第397章
这些小国家的赔款,大多是赔偿给其余小国的,占了总数的一半有余。
这也无可厚非,毕竟九个小国的财力是很有限的,加起来都还没有一个晋国富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赔款并不是凑到一起划分给各个国家,而是划分给周围的那些胜利的小国。
从金额上来看,各大战胜国都获得了一定的利益,比如武国就获得了一千万两白银的赔款,相当于其国内两年多的赋税结余,而当初的付出,只有区区不到两百万两而已。
一直炎国,因为在大战后期支援了苍国五十万石军粮,也获得了五百万两的赔款,获利何止十倍!
小国的赔款问题商议完毕,就到了主要的晋国了。
晋国的富庶,在整个大礼王朝都是有名的。
自古以来,晋国所占的广大地区,水系发达,是盛产粮食的地方,矿产丰富,自从晋国吞并各国以后,就独占了天下最富庶的地方,国力强横,足以支撑起源源不断的大战。
所以,到了赔款的时候,晋国一下子成了当之无愧的大户,几番商讨下来,一共需要付出八千多万两。
听起来,似乎不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但是如果把那些失地撇除在外,那么被瓜分过后的晋国,负担就非常之大了。
且不说其余的国家如何,就说苍国,就获得了一笔巨大的赔款,总计五年还清的赔款,一共高达两千多万两。
这个赔款数额,是根据出兵人数与伤亡两个因素一起确定的,苍国出兵人数虽达到了将近百万,但是整体伤亡并不是很高,所以也两千多万两的数额,倒也正常。
由于时间有限,后续的计划只是暂缓了下来,留待明日再议。
待散场之后,各国皇帝陆陆续续回到了行宫。
只有阮国女帝与邵国皇帝,慢吞吞的留了下来。
果不其然!
杨沐暗自偷笑,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前者是食髓知味,在不胜簪的药力下,对他难舍难分,并且在生理本能的驱使下,不自觉地留了下来。
而后者,则是国家利益。
很明显,眼下的苍国是邵国的唯一希望,邵国皇帝紧紧抓着苍国这根救命稻草,此时表现得急不可耐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还没有回去?”
杨沐看着阮国女帝,似笑非笑。
“你管得着么。”
阮国女帝一副冷淡的样子,没给他好脸色,转身对身边几个侍女低说了一声。
“陛下,这……”
听了她的话,为首的侍女很是迟疑,颇有为难之色,而后警惕的看了杨沐一眼,虽然一句话都不说,但是其中的警惕之意不言而喻。
把我当贼一样防么?
杨沐心里里暗暗不爽,他知道,这些人都是阮国女帝的贴身侍女,肯定是心腹中的心腹,昨晚发生的事情肯定是知道一二的,或许昨天皇后与妙曦二人在掳人的时候,还将她们制服,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些敌意,也是情理之中。
只是,什么时候几个侍女,也敢给皇帝脸色看了?
当即,杨沐的脸色就掉了下来,变得十分难看,重重地哼了一声,对沈安使了一个颜色。
立即,沈安从杨沐的侧面冲了出来,拂尘一抖,直接攻向了几个侍女。
“嘭!”
一声闷响,为首的侍女直接飞了出去,后退了十丈有余,直接靠在一张案几上,颇为狼狈。
杨沐的眉头皱了一下。
怎么说,他也不是以前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武学小白了,一眼就看出来,这个侍女的武功其实并不比沈安弱,在对招之前,也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侍女根本没有抵抗的心思。
显然,她是在忍让。
当然,承受这一击的阮国侍女并未受太重的伤,只是咳嗽了几声,就再次站起身来。
杨沐明白,这是作为一个侍女的基本素养,没有皇帝的授意,不可因为任何的己身因素,贸然做出什么有深意的行为。
因为,在外人看来皇帝身边的贴身之人,就代表着皇帝本身的态度,一旦造成了误解,那就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真是没劲,朕想找个机会惩罚一下几个侍女都不可能了,实在是太无趣了。”
无趣,这是杨沐心里最直接的想法。
身为帝王,特意为难几个侍女那就太没劲了,其实他也有一些旁敲侧击的意思,想要探一探阮国女帝的虚实。
“陛下万乘之尊,何必为了一点点小事动怒,朕留下来是要商讨会盟中的几处大事,可没时间在这里干耗。”
哟!
还挺傲!
杨沐怎么能不知道阮国女帝的真实想法,他非常理解这种表面上的傲气,只是一种在外人面前的坚强掩饰罢了。
或许,她以前并不是这样,但是当久了皇帝,或多或少都会沾染这种上位者的气息。
上位者,就该是高傲的。
杨沐也是上位者。
所以,他也有自己的高傲。
于是,干脆就不管不顾,直接撇过头,对邵国皇帝道:“还请陛下移步,共参大事。”
这一句话,引得邵国皇帝心花怒放。
这正是他所期待的。
所谓大事,除了支援邵国之外,还能有什么?
“苍皇陛下不必客气,你我同属国君,苍国又为天下做出了莫大贡献,乃我崇尚之人。”
“哈哈哈……”
杨沐哈哈大笑,心里并不言破。
邵国的身份是战败国,而造成邵国成为战败国的最大因素,就是苍**队的逆袭。
邵国皇帝这句话,可能说言不由衷。
果然,一切都是实力说话呀!
今日的会盟商谈,给杨沐最深的感觉应该就是实力二字了,第一次会盟的时候,很多国家其实并不把苍国当回事,但是第二次会盟中,他所说的任何一句话,都有一言九鼎的作用。
譬如,划分地盘的策略,战败国该赔款多少,自谈判时开始,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没人敢直接反驳,顶多也就迂回探讨一下,到了最后的决定时刻,还得要他同意,才能最终拍板。
“群敌环饲,与当初的苍国处境何其相似,朕很能体会邵国的处境。”杨沐顿了顿,道:“陛下也不必忧心,朕相信邵国一定能冲破眼前的困境,成为诸强之一!”
邵国皇帝心头热血沸腾,这句话从诸强之一的苍国皇帝嘴里说出来,与臣子说的就是不一样。
不过,马上他就是神色一黯:“苍皇陛下高抬了,邵国尺寸之地,邦弱国小,何德何能可以成为诸强之一,眼下能保住国家宗庙,就谢天谢地了。”
“区区小事,何必劳烦天地大驾?”杨沐开了一句玩笑,大手一挥:“有我苍国的相助,邵国灭不了!”
顿时,整个大殿诡异地安静了几秒。
然后,邵国皇帝忽然涨红了脸,退后了一步,深深的一拱手:“若果真如此,苍皇陛下大恩大德,邵国举国上下没齿难忘,从以后定为苍国马首是瞻,绝无二心!”
哟!
还挺上道!
杨沐心里暗自点头,他想要的不多,就是邵国皇帝的这种态度!
纵横之道,多几颗棋子,苍国以后的路会好走很多。
这时,只见邵国皇帝又退后了几步,从怀里摸出一把匕首,左手指天:“今我邵国在此立誓,愿与苍国永修盟好,同进共退,有违此誓,有如此指!”
一道寒光闪过,一截手指掉落在地上,鲜血四迸。
“邵皇陛下……这又是何必……”
杨沐叹息了一声,从邵国皇帝后退,摸出匕首的那一刻,他就约莫知道了什么,但是没想到邵国皇帝还真是豁得出去。
看来,苍国确实是成了邵国最后的救命稻草。
紧接着,他叫人过来扶着邵国皇帝包扎去了,有了这个誓言,苍国与邵国结盟一事算是铁板钉钉上的事,余下细节再商量也不迟。
整个过程,都被阮国女帝看在眼里,眸子中异彩连连,感觉有些疑惑在一瞬间茅塞顿开。
“好了,女帝看了这么久也该累了,不如就去找个地方坐坐,探讨一下细节吧。”杨沐一本正经。
阮国女帝没有反驳,只是不发一言,率先向后宫的方向走去。
其余的侍女,也不知道是得到了什么命令,守在后宫之外,不再进去。
诸国皇帝动心,杨沐便顺势推进。
“朕决定,只要是与我大苍有邦交关系的国家,在不损伤我大苍利益,不威胁我大苍安全的同时,朕愿意与之分享我大苍的各种武器,也就是说只要是得到我苍国认可的国家,就能够获得我大苍包括兵器在内的诸多物品。”
此言一出,一些皇帝的眸子一亮。
如果苍国的武器和水泥等战略物资可以当作寻常的货物一般贩卖,那么哪一国就都将有机会得到。
换句话说,这给了一些军事羸弱的国家一个机会。
只要舍得花大价钱从苍国购买武器和战略物资,那么何愁不能强大?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又是一个骑虎难下的事。
如果敌国购买了武器,自己能不购买吗?
如果敌国与苍国交好了,而自己能与之交恶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从而,就会像是比试一样,互相之间竞争追逐,一旦军队对苍国的武器产生了依赖,为了维持军队的战斗能力,就只能是源源不断的购买苍国的兵器了。
在这些国家中,最吃亏的应该是阮国。
众所周知,在此之前阮国与苍国的关系一向非常的密切,包括苍国内最先进的武器,譬如骑兵所有用的弯刀与步兵所用的朴刀等等,苍国都非常慷慨的卖给了阮国。
除了阮国之外,就只有楚国和魏国在几年前因为战略需要,购买了一批。
而其余的物资,例如大白纸和压缩饼干,或者是书本与雨伞之类的,民间的商队来往密切,两国都从中获得了实打实的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阮国就是在借势。
借用苍国先进的技术,壮大本国的力量。
这一点,杨沐非常的清楚。
因为,在地球上的十九世纪时期,寻求对外扩张的日本也是这么做的,在其军工产业上,其实在尖端之处也非常的弱小,但就是通过不断的购买其余国家的装备,比如军舰和火炮飞机等等,迅速壮大己国,而后一跃成为亚洲的军事第一强国。吴国皇帝的心情,犹如黑暗中的一盏蜡烛。
他明白,四周都是黑暗。
但是不知道在前方的什么地方,肯定还会有希望!
希望在哪里?
会盟结束后,他连夜率领人马出城,快马加鞭返回国内。
由于今日天气晴朗,所以道路也都通畅,在苍国内有水泥路和轨道辅助,出了苍国之后又有四通八达的商道,只是十几日的时间,他便返回到了吴国。
一回到国内,便紧急召开了一次大朝议。
商讨会盟之后,吴国的避难之策。
一时间,国内人心惶惶,贵族势力纷纷外逃。
吴国皇帝也不后悔,毕竟这个消息迟早要传到吴国,不如趁早平息负面影响好。
于是,在几位皇族大臣的建议之下,吴国皇帝下令,以铁血手段接连杀了上千贵族,终于暂时止住了这一股外逃风。
其后,就是振奋人心的策略了,散尽皇宫内库之财,赏赐给边关将士。
同时,目标一致对邵国开战!
此时,诸国皇帝都还在会盟商讨细节,周边各国的皇帝都好不在国内,这便给了吴国一个很大的可趁之机。
策略一立定,立即开始了紧迫有序的运转。
大军正在云集,头一件大事是任将。
目下,吴国大将吴贲与楚国交战之外,其余的诸多大将也都有使命在身,原本一班齐整整的大将顿时显得单薄起来。
反复思忖,吴皇接受了臣下的建议,赐几位遭受贬谪的大将无罪,重新启用。
中军司马、幕府大将、统帅、先锋等等,任将之事方初告了结。
第二件大事,是会同国尉府等相关官署,一一确定调兵事宜。
自灭国大战开始,无论分合,吴军对外出动的总兵力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年所有的大军始终在关外作战。
伐晋之打了一年多,因始终未出现兵力匮乏之困境,也就没有再行征发国人入军。
目下,伤亡连同既往伤亡,新军兵员已经锐减三十万余,再减去留镇边疆的,主力大军统共只有二十万余,距预计的五十万大军相差尚远。
故此,要调集五十万灭邵大军,实际上便是要以这二十余万新军为主力并聚合整个吴国的兵力。
大举调兵关涉各方,须得皇帝亲自出马筹划并随时决断。
丞相人等,由四方各出一名精干大吏组成一个聚兵署,依照四方长官商定的方略实施调兵,主要关塞守军,一律调出由副将率领的三成兵员,合计二万上下,另外的驻兵重地是拱卫皇都的,同样调出八成,最后总共合计,堪堪五十万大军。
此后,一旦被外邦军队突破边关,吴国内再无抵抗之力。
但是,他只能这样了。
冒险一战。
吴国皇帝给所有的发令官署都明白限定了时日,无论艰难险阻,十日之内所调军马必须开到指定大营,完成兵将统属之整编。
第三件大事,备细确定兵器打造修葺与粮草辎重方略。
吴**队的兵器装备经历了诸多大战,早已经残败不堪,此时便要凑出一套可用的兵器。
根基疏浚完毕,已是十日之后了。
此时,各国皇帝刚刚回国。
譬如邵国皇帝,还在苍国皇宫。
幕府人马辚辚上路。
“诸位将军,灭邵之功,在此一役!”
几日之后,幕府人马抵达南阳大营,
第398章
吴国攻邵,算是一个很突然的决定。
事关生死存亡,从上到下每一个吴国臣民,都非常清楚打赢这一战有多重要。
消灭了这最弱的邵国,便有机会雄踞关口,不让楚国的王畿之军入关。
吴国君臣很明白,吴国的处境很糟糕,在这种大环境下,没有一个国家会帮助吴国,同样的也不可能有一个国家,会放弃吴国这块肥肉。
不说其余小国,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