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国也颁布诏告,打出收复失地的旗号,率军五千,驻扎在了山泉城外。
  可以说,唯一没有动静的,就是白虎军团了。
  实际上,这样安排是有原因的,因为流匪山脉处在三个国家的交汇之处,白虎军团坐镇于此,不仅可以随时朝外面进攻,而且因为三大军团全部深入郑国腹地的原因,苍国边境空虚,一旦发生什么不测,白虎军团也可以随时做出应对。
  于是,所有人都开始明白,一场决定两国前途和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
  ……
  冬阳城外。
  三大军团在护城河外列阵,一万五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卒,雄赳赳气昂昂,整整齐齐站在城下,如同一座座雕塑,迎着萧瑟的秋风,一片肃杀之气。
  在战阵后方,卫忠全、朱熙、韩桐三位将帅,骑坐在马匹上,静静的望着城口。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军却没有任何动静。
  韩桐不禁有些焦躁,望向了卫忠全,抱拳道:“大帅,我们三大军团兵临城下,要攻克东阳城并不是什么难事,大帅为何要犹豫?”
  听闻韩桐的询问,卫忠全摇了摇头,道:“韩将军误会了,本帅并非犹豫,而是在等待。”
  “等待?”旁边的朱熙也有些诧异。
  “没错。”卫忠全点点头,道:“本帅临行前,皇帝陛下曾经有过交待,这座城池不可强攻。”
  两位大将军疑惑了,三大军团齐聚于此,不就是为了强攻一座城池吗?
  难道,这攻城还能取巧?
  卫忠全看出了两位将军的疑惑,道:“你们二位觉得,此次北伐,我苍军胜算如何?”
  “这还用问?”朱熙拍了拍胸口,道:“我大苍必胜!”
  “非也。”卫忠全摇了摇头,苦笑道:“前两日,本帅虽然率军覆灭了一支敌军主力,但是总的来说,我苍军目前在兵力上并没有什么优势,正规军方面,我们有四大军团,共计两万精锐,可是敌军也有两万。农民兵方面,我们有一万五千名义军,敌军却可以随时征召,是我们的数倍!两位大将军觉得,我们在人数上还有优势么?”
  闻言,朱熙和韩桐二人摇摇头,这么一分析的话,不仅没有任何的优势,反而还是大大的劣势。
  因为,自古以来进攻的一方,都是具有很大的劣势的,尤其是攻城的时候,至少要准备两倍的兵力,才算是稳妥。
  四大军团虽说有两万人,但如果将白虎军团这一支战略机动部队排除在外,就只剩下一万五千人了。
  “两位不妨想一下,这冬阳城的守军并不是郑军主力,而我们却要用精锐之士的命去换,值得吗?”卫忠全一边说着,又道:“一旦被郑翰得知了我们攻打冬阳城的消息,他肯定会调集西大营来救援,到时候必定是一场苦战,我们的精锐士卒不能浪费在攻城上。”
  “既然是北伐战争,肯定是要攻城略地的,难道我们不攻城了?”朱熙提出了疑问。
  “当然不是。”卫忠全神秘一笑,道:“这就是临行之前,陛下交待的事情,本帅之所以一直不攻城,是在等待一件战争利器!”
  战争利器?
  朱熙和韩桐相互对视了一眼,眸子大亮,经过孤狼坳一战,战争利器这四个字已经有了一种特殊的力量,只要一提起来,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那一百架连弩。
  莫非,用连弩攻城?
  可是,连弩在这样的攻城战中,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吧?充其量只能是在士卒们攀登城墙的时候,在后面抛射掩护。
  “两位,我大苍可不仅仅只有连弩这一件战争利器。”卫忠全捋了捋胡须,道:“两位难道没有发现,我们行军的队伍后面,跟着一群身穿吏服的人么?”
  “他们是?”
  “他们是工部的官吏,此行正是来制造那件战争利器的。”
  制造?
  两位将军面面相觑,既然是战争利器,还要用到工部的专业工匠,肯定比攻城云梯那种东西要复杂,还能随地取材制造?
  下意识的,两人转过头,朝着远方望去,几十名吏部的工匠,正在指挥着一群士卒砍伐树木,似乎在拼装什么。
  木头制作的?
  不要用铁熔铸么?
  “大帅能否告知,那件利器是何物?”朱熙不禁好奇,问道。
  “投石车!”
  “投石车?”
  朱熙和韩桐念叨着这个名字,听名字似乎有点熟悉,顾名思义,似乎是一种跟石头有关的战车。
  再看远处,一群士卒正在搬运着一颗颗石头,其中几人抬着一个个木桶,摆放在石头的旁边。
  “大帅,我们还要用火攻吗?”韩桐看着那一个个木桶,充满了不解。
  因为,那一个个木桶里装的是松脂油,作为一种常规随军物品,常常用来焚烧敌军营寨和粮草,有时候也在下雨天用来烧火作饭,帮助柴火燃烧,现在跟石头放在一起,自然而然就让人想到了火攻。


第132章 冬阳城陷落

  一卫忠全点点头:“本帅曾经在兵书上看过,在遥远的国度,也有类似于此物的攻城器械,我大苍皇帝陛下天生神圣,有神仙点拨,所以特地命令工部制造出这种攻城器具,然后采用火攻的办法。”
  在兵书上见过?
  而且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攻城器具?
  是了,上次四位大将军被陛下传授兵书,大多只研读了《孙子兵法》等寥寥两三本,只有卫忠全时间充足多看了一些,或许是另外哪本兵书的记载的很有可能。
  带着疑惑,朱熙和韩桐策马掉头,走到了那些石头和木桶的摆放地,再看看已经架设好的几辆投石车。
  说是投石车,其实严格算起来,应该说是投石机,因为其跟战车完全搭不上边,只不过在建造好之后,由战马拉着,拖上了战场而已。
  “这东西怎么用?”朱熙叫来了一个工部小吏,问道。
  那小吏小跑着过来,拱手道:“将军大人,这投石车虽然不难制造,但是其威力却是很大的,您看,上面有一条缠绕的绳索,下面有一个叫做齿轮的东西,我们只要把绳子松开,它就会旋动,用投掷臂将石头抛射出去。”
  抛射出去……
  朱熙惊讶的看了一眼,作为一名大将军,他平日里也经常和士卒一起安营扎寨,制造攻城云梯之类的,左右瞧了几眼,约莫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关键,还是那个叫做齿轮的东西呀……
  朱熙凑上去看,果然,这个叫做齿轮的东西是现成的,只是到这里来安放组装。
  如果真是这样的一块块石头被抛射上了城墙,估计连城楼都会被砸塌掉吧?
  “你们怎么不用打铁钉,或者提前做好吗?如此威力巨大之物,为何不做得大一点?我们攻城打仗,可是有磨损的呀。”卫忠全皱起了眉头,他虽然提前知道有这么一件攻城利器,但还是有些不解。
  “禀告几位将军,陛下所教授给我们的投石机,比这复杂许多,由于时间有限,今天所打造的只是简单的投石机,用来攻下冬阳城就够了,所以我们只能像制造攻城云梯一般,就地取材搭建。”
  一次姓消耗物品。
  卫忠全在心里给这些东西下了一个定义,从小吏的话里可以听出,今天建造的这些投石车也只用今天这一次,以后有更好的投石车,所以不用考虑磨损。
  怀着期待的心情,几位将军又等了将近半个时辰,在工部官吏的指挥下,一座座投石机被套在马匹上,形成投石车,然后被拉到了军阵旁边。
  随着一声令下,三大军团开始迈着整齐的步伐,朝冬阳城靠近。
  “吼——”
  大军在离城墙三十丈之外止步,这是弓箭手的投射距离。
  “投石车,放——”卫忠全挥动着令旗。
  “嘭——”
  “嘭——”
  “嘭——”
  一连几声木杆挥动的巨响。
  “呼——”
  十多颗大石弹,突然的被抛到了空中,形成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快速的身着冬阳城楼的方向坠去。
  大石在空中发出一股呜鸣的破空之声,厚重的强劲之势,让人看之惊心。
  “碰——”
  “碰——”
  “碰——”
  石弹坠落,重重的击在墙上,发出一声声的轰响,每击中一弹,整个城墙,都似被狠狠的震荡了一下。
  城头上的防守士卒,只觉自己的心脏都被重物击了一下,整个人都一跳一跳的。
  冬阳城,本就是一座普通城池,城墙并不比康城坚固高大太多,城墙上的士卒们一个个全都目瞪口呆的看着飞来的巨石,慌忙躲避。
  那一个个木头架子,到底是什么怪物?怎么能把这么大的石头抛上城楼?
  守城士卒心中恐惧,实际上这十几颗石头造成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但是对整支守城军的心里威慑却无可比拟的。
  毕竟,在所有人的认知中,将石头扔上天空,绝对不是人能做到的事。
  “轰隆——”
  第二批石头飞上了天空,其中一颗直接擦着墙垛击落,轰的一声,把墙垛直接击毁,碎石乱飞当中,十多个城楼守军被直接震飞,巨大的冲击波,把他们在震飞的过程当中,直接震死,不幸被直接砸中的,成了一片肉泥。
  “啊!”
  碎石击中的士卒,倒地发出惊恐万状的惨叫。
  另一颗,侧击在墙垛里面,石弹轰然落下,滚石冲破了另一面的墙垛,也足有七八人被这一弹夺去了性命。
  “城墙里,藏着这么多人?”
  这一幕,让阵外的卫忠全大吃一惊,看来那些守军也知道藏拙,在城墙内部埋伏了将近一倍的人,就等着苍军发起攻击,然后再一贯而出,抵住第一波攻击,挫伤苍军的锐气。
  这两波大石头,直接将他们暴露了出来。
  紧接着,第三波石弹飞至。
  “哐隆——”
  终于,一声震天响,冬阳城墙其中一段摇晃了几下,然后垮塌!
  垮塌……
  一段垮塌了的城墙,还能算是城墙吗?
  甚至,城墙垮塌的砖头,直接将城外的护城河给填满了。
  “换石弹——”卫忠全下令。
  立即,一批士卒换上了更小一颗的石弹,而且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些石弹的上方覆盖着一层茅草,打开木桶浇上了松脂油,放进了投石机的槽口。
  “呼——”
  第二批石弹飞出,燃起了熊熊大火,压上了城头。
  不多时,城内外已经成了一片火海。
  卫忠全站在城楼之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时机到了吧……
  卫忠全向旁边的传令兵指挥了一声,每一个茅草石弹上填上了一些潮湿的动物的粪便,一起发射了出去。
  不多时,对面的城墙上已经是浓烟滚滚,粪便燃烧产生一种类似于狼烟的呛鼻烟雾,本就惊恐的守城士卒彻底丧失了斗志。
  “全军听令,攻城——”
  终于,卫忠全下达了攻城的命令,三大军团一齐进发,弓弩手在最前,首先是一阵箭矢抛射,彻底将抵抗力量消灭,紧接着攻城云梯压上,玄武军团朝着被轰塌的城墙缺口处进攻。
  一万五千名士卒攻城,场面十分壮观,气势恢弘,仿佛这不是一场攻城,而是一边倒的追杀。
  被吓破胆子的守城士卒已经没有了斗志,因为浓烟的关系,弓箭手看不清外面的东西,早已经掩着鼻子走开了,等到下方的苍军爬上城墙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一场守城战,因为投石车和连弩这两件战争利器,彻底被打乱了节奏。
  短兵相接,双方拼杀在了一起。
  同时,两军的差距再一次暴露了出来,无论是兵员数量还是单兵素质,苍军都占尽了优势。
  一刻钟的功夫,苍军就彻底占领了城墙,将旗帜插上了城头,同时打开城池大门,让后面的军队进入,到城中清楚残余的守军。
  冬阳城,陷落!


第133章 农民起义

  郑国守军兵败如山倒,残留的军卒在城中逃窜,惶惶不安。
  花了将近两个时辰,三大军团才合力将这些残余清理完,把那些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卒聚集到了城内的官府中,看押了起来。
  而后,苍军就贴出了告示,安抚民众,同时宣扬苍国的政策。
  至于政策的内容,无非就是强调土地政策和功勋爵等等,不管冬阳城能不能守住,先播下一颗种子再说,只要得到了民心的支持,战后的治理和维稳工作都会容易很多。
  在卫忠全的示意下,一部分兵卒冲进了城内贵族的家中,当众焚毁地契,然后开始了简单的田地划分。
  对此,老百姓们也很忐忑,如果说冬阳城已经归属苍国,那么肯定是每一个老百姓都欢天喜地,可是目前,苍军只是暂时占领了冬阳城,未来还充满着不确定性。
  甚至,以苍军目前的力量,根本无力管辖乡间,很多偏僻一点的地方都还不知道城池已经被攻破。
  顿时,城内出现了一些很特别的现象。
  很多贵族的奴仆,纷纷自告奋勇,请求成为义军,要协助苍国灭了郑国。
  对此,各大将领惊讶之余,当然非常高兴。
  贵族的奴仆,社会地位跟牲口是差不多的,主人想打就打,想杀就杀,不但平时的生活没有任何的自由,就连生育的权利也没有,年轻的时候受尽苦难,老了之后晚景悲凉,做不动事的时候就被主人随便找个机会杀死,可以说是活得比狗都要不如。
  而现在,奴仆们成为义军,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些人将成为了苍军的一批铁杆拥护者。
  这也正好弥补了当前苍军兵力不足的短板,这些义军在攻城拔寨方面缺了点火候,但是作为守军却是完全可以的。
  当即,卫忠全就颁发了帅令,免除了他们的奴藉,恢复他们平民的身份,并且承诺他们永远都是苍国的一员,如果大军后撤的话,也会带上他们。
  这个帅令一颁布,冬阳城内外多老百姓也闻风而动,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也纷纷要求加入义军。
  卫忠全从中挑选了部分青壮男子,汇编成了一支三千多人的义军,并且发放部分缴获的武器,交予这些义军使用。
  “不行,总感觉有些不真实,得汇报给皇帝陛下。”
  当晚,在众将一起讨论义军之事的时候,卫忠全心里很忐忑,倒不是觉得危险,而是觉得心里怪怪的,像是发现了一件特别新奇的事。
  其余的众将也点头赞同,心里也有同样的滋味,但就是说不出来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
  于是,一番商议之下,众将决定将这个消息传回去,禀报给坐镇后方的皇帝陛下。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杨沐就收到了卫忠全的加急军报,重点提到了这三千义军的事。
  “奴仆和平民么……”
  杨沐看完,震惊之余,不由得大喜过望,高兴得在帅帐内来回走动。
  他的兴奋,不是因为这三千义军的加入。
  因为,对于目前的苍军来说,增加个几千农民兵固然好,但还没让有到让人兴奋的地步。
  可能连卫忠全等人自己都不明白,他们无意之间,释放出了一个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农民起义!
  正所谓官逼民反,在中国古代,一旦民众对现实生活不满,再加上官府的逼迫,就很容易走上一条推翻现有统治阶级的道路,这叫做农民起义。
  据杨沐所知,这片土地上,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一次农民起义。
  是百姓逆来顺受,不知道反抗吗?
  当然不是,因为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目的,是社会底层表达对现状的不满,为了推翻现有的残暴统治,建立起一个新的统治阶层。
  而在这个世界,农民起义爆发不起来。
  因为,就算推翻了现有的统治阶级,也只不过意味着换了最顶端的统治阶级而已,生活变好的只是一小撮人,对于普通百姓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帮助。
  就像一句古话说的那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管换不换皇帝,大家的生活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所以,武装起义在这片土地上,没有任何的生存土壤,也没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带头造反。
  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片土地上的国家太小了,贵族的势力无孔不入,平民百姓根本没有任何能力发动起义和暴动,来不及滚雪球长大,就被会被迅速扑灭在萌芽阶段。
  这像是春秋战国时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再困苦,都没有诞生出一支起义军,反而是秦国统一之后,立即在大泽乡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两者,是一样的道理。
  而此次苍军的北伐,以及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口号,就等于是为挣扎在最底层的人指明了一个方向,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这就相当于中国近代,红色政党本来十分弱小,但是因为有着清晰的愿景,给老百姓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社会,于是得到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支持,尽管遭受百般劫难,仍然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星星之火成为了燎原之势。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每一次成功的起义,都伴随着一句响铛铛的口号,那句口号就等于是提供了一种美好的愿景,成为普通百姓丢掉锄头拿起武器的动力。
  苍军,就提供了这种愿景。
  有了这个愿景之后,农民起义这个被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的东西终于在郑国爆发了!
  只不过,这农民起义爆发得有点畸形,如果不是杨沐这个穿越者,根本没人能看得出它是一种农民起义。
  现在的苍军,就相当于农民军的首领,而这些加入义军的郑国平民,就是起来反抗郑国统治的起义军!
  如果说,在这之前杨沐只有七分把握吞并郑国,那么现在,已经变成了十成!
  “沈安,你过来。”杨沐对站立在一旁的沈安招了招手,道:“传朕旨意,颁发一则诏告,谴责郑国皇室和贵族的残暴,号召所有的平民和奴隶起来反抗,占领各大城池中的官府统治,只要是起来反抗的人,无论是军卒还是奴隶,都自动成为我苍国义军,此战过后,皆获封赏!”


第134章 贵族的议和

  此诏令一出,立即引起了热议。
  在苍军有意推动下,诏令内容迅速传遍了整个郑国,民间沸沸扬扬,不少民众蠢蠢欲动,眼巴巴的希望加入苍军,搏一个前程。
  也有些心思活络的,直接看懂了诏令背后的深意,聚集乡人和宗族,成群结伙的在城内活动,搞得官府的一些公差小吏也惶惶不安,生怕突然从哪里冲出一伙乡民,响应起义。
  而远在皇都的二皇子郑翰,则是暴躁不安。
  早在前几天,中大营率领的援军覆灭,他就气得吃不下饭,对这场战争的信心产生了一丝动摇,没想到这才两日的功夫,就出现了如此大的变故。
  如果说,中大营的覆灭只是一时失利,冬阳城的陷落也只是能够威胁到皇城,这些都没有真正动摇到郑国的根基,那么苍国发布的这一则起义诏告,就直接能让郑国遍地狼烟。
  郑翰毫不怀疑,一旦郑军再经历一场战败,是不是全国上下的老百姓都会有恃无恐,全都起义支持苍国?
  想想就令人颓唐,外敌入侵之时,老百姓们都帮着敌军,这是一种怎样的失败?
  可是偏偏,苍军就这么不一样,攻破城池后就是不烧杀抢掠,而且还施加恩惠,让郑国百姓根本不用担心人身和财产安全,提壶携浆,在街道两旁迎接……
  郑翰非常的不解,难道那么苍军士卒,这么好约束吗?
  要知道,一场战事结束后,士卒们都是要将体内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的,而攻破一座城池后,烧杀抢掠获得巨大快感,就是发泄的最佳方式。
  甚至,国家和军队也能从中获利。
  攻城如果不是为了掠夺,那么攻城掠地将毫无意义。
  而苍军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克制郑**队一样,什么事都唱反调!
  一时间,郑翰都有些羡慕苍国皇帝了。
  “殿下,各大家族的家主求见。”这时,一个亲卫进来,禀报道。
  “家主?”郑翰皱了皱眉,心里约莫明白了一些,摆摆手道:“就说本皇子忙于公务,让他们等等吧。”
  “可是……”亲卫欲言又止,低声道:“殿下,他们已经在外面等了两个时辰了,公孙家主和宋家老爷子,早就骂开了。”
  骂开了?
  郑翰叹了一口气,非常无奈,世家贵族是国之柱石,也是皇族的利益拥护者,他现在的身份还只是一个皇子,以后还有很多地方都要依靠这些世家门阀支持和配合,万万是不能得罪的。
  点了点头,郑翰示意让家主们进来,然后自己整理了一下衣容,坐在主位上。
  一会儿之后,一群衣着华贵之人走了进来。
  公孙家、王家、宋家、谢家、梁家、郭家……
  郑翰一眼扫过这些家主,心里便有了底,郑国几个大家族就都在这里了,这些人无一不是皇亲贵戚,不仅有爵位在身,而且在朝堂也有任职,此时到皇子府邸来,代表的都是各自的家族。
  “殿下,敢问前线战事如何?”公孙家主率先开口问道。
  “公孙大人以为如何?”郑翰反问道。
  “老臣以为,不容乐观。”
  “那公孙大人此次前来,有何良策?”郑翰又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