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朽大皇帝-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敢问前线战事如何?”公孙家主率先开口问道。
  “公孙大人以为如何?”郑翰反问道。
  “老臣以为,不容乐观。”
  “那公孙大人此次前来,有何良策?”郑翰又问道。
  “这……”
  公孙家主语塞,大家此次前来是兴师问罪责的,打定心思要一个交待,没想到几句话的功夫,就被郑翰转移了话题。
  小东西!
  公孙家主在心里嘀咕了一声,然后道:“殿下莫要顾左右而言他,短短几日功夫,康城和冬阳城陷入敌手,殿下有何打算?”
  “康城?康城不是还在三皇弟的手中吗,也陷落了?”郑翰一惊,刚一听说这个消息,顿时有些心慌。
  公孙家主摇摇头:“城池嘛,还在三殿下手中,但是贵族和财物可就都遭了难,我公孙家在康城的分支,已经被连根拔起,什么都没剩下,这与落入敌手有何区别?”
  原来是这样……
  郑翰悬着的心顿时放下了不少,只要康城没被苍军占领就好,如果连康城都已经陷落了,那么情势可就恶化到了一定的地步了,苍军的气焰该何等嚣张?
  家主们的思考角度和郑翰不一样,对于各大家族来说,贵族被驱逐出了康城,那就相当于那座城池丢失了,而郑翰考虑的是战略攻守之间的关系。
  这就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
  “看来,各位大人还不明白如今的局势。”郑翰叹了一口气,道:“眼下我郑国处在危难之中,各大家族的利益固然重要,可是一旦郑国覆灭,还有能家族幸存吗?到时候,抄家灭族,可就不是财物这么简单了。”
  “殿下莫要危言耸听。”
  “宋大人说得是极,我郑国尚有两倍于苍国的兵力,守住城池并不难。”
  “依老朽之见,殿下是有些好高骛远了,三国划地而治已近百年,这并非没有道理,殿下尚是皇子之身,就想着扫灭两国,实在是有些心浮气躁了。”
  “老夫也赞同谢大人的话,苍军北伐是因为我们一再挑衅,若是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谈,必能偃旗息鼓,重修旧好。”
  “我梁家认为,应该派使臣与苍国磋商,表达我郑国皇室的善意,议和休兵。”
  众家主纷纷开口,话里虽然没有直接的指责之词,但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无非就是贬斥郑翰的国策,提倡与苍国罢兵,重修旧好。
  郑翰脸色阴沉,双手紧紧捏着椅子,心里怒火中烧,亡国之危就在眼前,竟然没有一个人能体会到他的难处。
  现在,是罢兵议和的时候吗?
  说实话,局势到了这一步,郑翰也想双方休兵,但是他深知,就算此时派出使臣议和,苍国根本不可能接受,非但不会退兵,反而助涨了他们的气焰。
  多次带兵,郑翰对于军心士气还是有所了解的,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士气,一旦让苍军觉得自己必定能够吞并郑国,那就彻底的完了。
  反而,议和的这些天,还给了苍军布局的机会,国内的起义百姓越来越多,到时候就算是派军队镇压都应接不暇!


第135章 燎原之势

  “殿下,不能等了!”梁家的家主猛敲了一下拐杖,道:“苍军已经攻破冬阳城,不日就将兵临城下,殿下若是如此固执己见,老夫就进宫面圣,让陛下裁决!”
  “莫不是殿下没有损失产业,就不心疼?我宋家可是一直支持二殿下承继大统的,殿下可不要寒了我们的心。”宋家的家主冷冷道。
  “顾家、谷家和杨家现在可是悠闲地很,若是殿下一意孤行,我等也就只好另寻出路了。”
  贵族们纷纷言语相逼,带着嘲讽之意,对这个未来的太子一点都不客气。
  郑翰脸色阴沉如水,贵族们要表达的意思再也明显不过了,意思是如果他不按照贵族的提议去议和,那么就会如同顾家、谷家和杨家一样,转而支持郑康。
  甚至,倒向苍国。
  之所以说是这三家,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众所周知,顾风南、谷益、杨洪三人已经投靠了苍国,成为义军的三名统领,苍军攻城的时候,他们是最不着急的,甚至还派人进出康城,和郑康眉来眼去。
  对了,康城……
  经过这么一提醒,郑翰也有点疑惑,按照道理来说,就算这三家与苍国的态度暧昧,也不应该倒向最不得势的郑康,唯一能解释的就是,郑康也和苍国有什么关联。
  正当郑翰犹豫之际,梁家的家主眼珠子一转,从衣袖里掏出一封信,递到郑翰手里:“殿下请看,这是我梁家一个分支从康城撤出时,偶然发现的一个秘密。”
  “秘密?”
  郑翰疑惑,接过信一看,手一抖,差点没拿稳。
  这是……郑康写给苍国皇帝的信?
  “此信,当真是郑康所写?”郑翰震惊的问道。
  梁家家主点头,严肃道:“这封信本是孔尚贤带回给苍国皇帝的,中途被我梁家支脉中的一人所得,至于真假,殿下自可斟酌。”
  郑翰闻言,将信拆开,摊开一看。
  字迹,确实是郑康的字迹。
  而内容……
  他,竟然已经归顺苍国?!
  郑翰睁大了眼睛,仿佛见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
  在信中,郑康不仅交待了如何联手布局的事,更是表明只要苍国能够帮助其夺得帝位,就愿意将郑国大片城池割让给苍国,同时对苍国朝贡……
  郑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抬起头,扫视了一眼面前的众贵族,问道:“这封信,你们都看了?”
  “没错。”
  “其中的曲折,我等已经知晓。”
  “此次战事,两位殿下难辞其咎,尤其是殿下您的所作所为,将三殿下推向了苍国。”
  “唉,毕竟是手足兄弟,何苦如此相逼?”
  众贵族淡淡的说着,看向郑翰的眼神中,充满了冷意。
  瞬间,郑翰明白了什么:“如此说来,本皇子要是不答应议和,你们就要去投靠郑康,让他去跟苍国媾和?”
  众贵族默不作声,算是默认。
  果然……
  郑翰的脸上浮现出浓浓的失望之色,从骨子里升起一股孤独之感。
  都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呀……
  但是,没有办法,郑翰不敢将这句话说出来。
  因为,世家大族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哪怕是他贵为皇子,也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的意见,甚至不能用强硬的手段去胁迫。
  “既然各位大人都主张议和,那就这么办吧。”郑翰挥了挥手,无奈道:“本皇子马上派使臣与苍国皇帝接洽,愿意割让南部的部分国土,以国库银两赔偿苍国的损失,愿两国休兵,重修旧好。”
  “善。”
  “大善!殿下能顾全大局,乃是我郑国之福。”
  “迷途知返,总算为时不晚。”
  世家大族的家主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一个个浮现出喜色,然后一起告退。
  一群酒囊饭袋!
  郑翰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去的背影,心里大骂,然后瞥了一下桌子上的信。
  “来人,传令给西大营,即刻赶来皇城!”
  ……
  十月初八,阳光明媚,秋风飒爽。
  杨沐站在营寨上的瞭望塔,看着远处一片平坦的空地。
  那里,有一群正在操练的人。
  他们是义军。
  但是,却不是原来由俘虏改编的义军,而是这些天康城的各个乡村,相继前来投奔的平民百姓。
  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推翻郑国,成为一个苍国人!
  对此,苍军士卒都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些天前来投奔的平民有将近两万人,但是经过挑选,留下了其中的八千。
  之所以要挑选,并不是对人员素质有什么要求,而是因为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这才几天的功夫,郑国的每一座城池都有农民起义,甚至连郑国皇城的郊外,都有很多农民成群结队的在城外徘徊,手里拿着锄头刀叉,鼓动着路过的百姓造反。
  郑国一共十九座城算,按照每城一万人计算,就有将近二十万!
  二十万起义的农民,已经成为了燎原之势!
  当然,杨沐并不是要靠这二十万起义军灭亡郑国,说句不好听的话,一旦上了战场,这二十万人一起上,都还攻不下一座城池。
  因为他们缺乏将领,根本没有成建制,人数一旦多起来,更加不容易指挥,就跟街头械斗差不多,一旦到了真正的战场上,只要正规精锐军摆好阵形,一个冲锋就能将之冲垮。
  从某种意义上说,招收这八千人的本意也不是为了让他们上战场,而是千金买马骨,让整个郑国的起义军看到,自己背后还有依靠,所有的承诺都真实有效,并不是一份空口白牙的玩笑话。
  “陛下,前线急报。”一名亲卫送来一个竹筒,交到了杨沐手中。
  杨沐接过竹筒,在外面看了一下,竹筒的外面有一行字,写着六个字——面呈皇帝陛下。
  然后,他取出里面的信,在最后一行字数了一下,正好也是六个字。
  看到这里,杨沐点了点头。
  这是一份真的军报。
  因为,为了防止战线拉长,中途军报被敌军截获伪造,所以在卫忠全率军出发前,君臣之间就私下里商定了一个暗号,竹筒外面写了多少字,信中的末尾一行就多少字,否则就是伪造。
  “三大军团,不攻打皇城了?”杨沐看罢,眉头微皱。


第136章 局势大变

  军报中,卫忠全禀报了这一个消息。
  理由是,前线几位将军仔细分析了战局之后,决定先攻陷周围的几座城池,然后再对郑城实行围困。
  主要原因是,由于郑国北方有大盛国这个强敌,所以郑城还算稍微有点忧患意识,作为郑国的皇都,郑城的防御在整个郑国都算是最高的,尤其是城墙,比冬阳城高了一倍不止,再加上一个接近两万人的守军,属于真正的易守难攻之地。
  若要攻克这一座城池,需要付出的伤亡自然是要以万计的,一旦背后有郑国援军偷袭,那么整个北伐都会功亏一篑。
  如果这个时候,先把它旁边的几座城池占领,那么就算到时候援军到达,也可以有恃无恐,甚至可以联合其他的起义军,对郑城实行完全的包围。
  这样一来,局势就完全的反过来了,苍**队变成了主场作战,郑国皇城反而孤立无援。
  “攻打旁边的城池……应该是凉山城了吧?”
  杨沐沉吟,郑国皇城旁边一共有四座城池,分别是冬阳城、凉山城、新安城、黄田城,这四座城中,冬阳城已经被攻克,新安城有东大营作为靠山,不可强取,也就是说如果要攻取郑城旁边的几座城池,那就只能是在凉山城和黄田城中选择。
  无论从路途的远近,还是起义军的发展形势上看,凉山城都是首选。
  果然,第二日他再次收到了战报,以三大军团为主力,将近两万的义军从旁协助,再加上投石车和连弩这等攻城利器,一夜之间凉山城就被攻克。
  值得一提的是,中间发生了一段非常令人意外的事。
  原来,正当大军攻城激战正酣的时候,有三支城内的农民起义军偷偷摸到城墙边,从城内打开了城门,将苍**队引起了城内,直接造成了守城军的溃退。
  之所以说是两万义军,就是加上了这些人。
  当天晚上,大军稍作休整,开赴到了黄田城下,几乎用同样的方式,与城内的农民起义军里应外合,攻下了这座城池。
  连续两座城池的陷落,极大的鼓舞了其余城池的起义农民,胆子大一些的,连夜对各地官府发动了袭击。
  但是很遗憾,无一例外都失败了,匆匆拼凑起来的松散起义军终究对抗不了成建制的正规军队,连续几支起义军都像飞蛾扑火一般,死在了官府的屠杀之下。
  这个消息传到了杨木的耳朵里,让他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平民的死亡都是因为他的一则诏告,把平民百姓牵扯进战争里,这是他一直都非常抵触的事。
  同时他也非常明白,这种擅自夺城的行为根本不可取,因为整个郑国的大后方,仍然是铁板一块,如果当中有某一座城池被夺下,那么旁边的城池必然会派出援军灭火。
  就在杨沐准备发布诏令,让农民起义军停止这种飞蛾扑火的攻击时,前线又传来了战报。
  这一次,不是三大军团。
  远在新安城外的一万名义军,遭遇到了东大营的正面攻伐,顾风南和杨洪率军迎战,苦撑无果,败退!
  义军败退,这本就是杨沐的预料之中,让人意外的是,东大营竟然对一支义军兴师动众。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它在扫除后方威胁,准备主动出击!
  而就在义军败退的第二天,一批郑国贵族悄然来到了苍军大营,求见杨沐。
  郑国贵族?
  杨沐一下子来了兴趣,从北伐开始到现在,他对世家贵族的态度就一直就很不友好,以至于贵族们避如猛虎,也不知道在背后骂了多少难听的话,这个时候求见,肯定也是因为利益相关的事。
  能冒着生命危险上门求见,还有恃无恐,这得有多大的利益?
  杨沐决定见见。
  回到帅帐,只见几个老头子低着头,正在一旁站立等候。
  “草民跪见苍国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万岁——”
  看到杨沐回到帅帐,几个贵族连忙跪地行礼,神色匆惶。
  “呵,都还跪下了,自称草民?”杨沐不屑一哼,坐到了自己的龙椅上,端起茶杯呡了一口,不紧不慢道:“瞧你们这副倒霉样子,郑国就如此亏待贵族么?把你们养得这么没有骨气?”
  “陛下见笑了,我公孙家族在郑国乃是名门望族,皇亲国戚,也算是半个皇族,此次来面见大苍皇帝陛下,不能失了礼数。”
  “蔽臣乃是宋家之主,陛下或有听闻。”
  “草民乃是梁家之主,此次特地来拜见陛下。”
  “草民谢家之主……”
  “草民郭家之主……”
  听闻几个贵族各自的介绍,杨沐喝茶的手不由得一僵。
  公孙家、宋家、梁家、谢家、郭家……对于这些家族,他早就有所听闻,这些都是郑国最顶尖的一批世家门阀,地位相当于两个月之前苍国的六大门阀,而在家族规模上,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六大门阀之一的几倍。
  都是肥羊呀!
  怎么就没带礼物呢?
  杨沐瞥了几眼这几个家族的手上……一张礼单也没有。
  抠!
  正当杨沐暗暗不爽的时候,旁边的几个家主也注意到了这一点,要论人情世故,他们可都是人精,深知不可让这位年少气盛的皇帝陛下不高兴。
  于是,宋家家主咳嗽了一下,尴尬道:“此次我等几人是私下拜见,不可大张旗鼓,所以礼数不周之处还请陛下见谅。”
  “是啊,外臣走的时候,还正准备带上家里那一块稀世玉壁,没想到太匆忙给遗漏了,真是罪该万死,下次定不能如此粗心。”梁家之主也在旁边帮腔。
  “草民家里还有一盏琉璃宫灯,下次定献于陛下。”谢家之主说道。
  家里?
  下次带上?
  杨沐不禁嘀咕,这是一点诚意都没有呀,而且那些个什么玉壁和琉璃之类的,一听就只是好看不好用,特别是什么琉璃,不就是含有大量杂质的玻璃么,上辈子我摔过几十个你信不信?
  我这帅帐中最缺的是什么?女人呀!作为百年世家,几代优良基因的积累,孙女什么的应该长得挺漂亮的吧?
  “不用了。”杨沐摆了摆手,道:“你们家里的东西,朕只会自己去取,一件都跑不掉。”


第137章 座上宾与阶下囚

  自己去取?
  闻言,五位家主纷纷色变,吓得双腿发软。
  特别是最为年迈的郭家之主,听到这句话之后,一个趔趄差点跪倒在地上,亏得旁边的谢家之主帮扶了一把,将拐杖调整好,这才稳住了身形。
  并不是杨沐的这一句话有多大的威力,主要还是表明了一个态度,一旦苍国不稀罕跟这些人合作,他们这些人能不能回去都还是一个问题。
  公孙家主算是最为沉着冷静的一个,躬身一礼,道:“陛下三思,我们各大家族带着诚意而来,正是为了与陛下商谈议和之事。”
  “哦?议和?”
  杨沐略微诧异,这些人的身份不仅仅是各大家族的家主的那么简单,作为世家门阀,各大家族的家主都在朝堂上担任重要的职位,这么多人联合一起,的确有议和的资格。
  “前几日,我们曾经要求二殿下与苍国接洽,足见诚意。”公孙家主说道。
  “不错,我们从未想过与苍国开战,多年来一直都有生意上的往来,说是朋友也不为过。”郭家之主连忙道。
  杨沐点头,两国的贵族之间并未有太大的利益冲突,这一点说的没错,但是郑翰派人过来议和的事,他却是听都没听说过。
  郑翰,真的有议和的心思?杨沐不禁皱起了眉头。
  五位家主察言观色,知道杨沐是误会了,于是相互对视了一眼,同时给公孙家主使了一个眼色。
  “咳咳……陛下明鉴,此事还需在下解释。”公孙家主一拜,道:“二殿下满口答应,但是并未付诸行动,昨日听闻东大营与贵军发生激烈交战,这才明白他只是搪塞我们,故此我们结伴而来,就是为了表达我等善意,商议议和之事。”
  “这么说,他是嘴上答应你们,暗地里却在调兵遣将?”
  杨沐讶然,纸是包不住火的,郑翰既然答应了这些世家门阀的要求,那么终究有交待的一天,如此阳奉阴违,再加上昨日的东大营调动,背后的深意已经不言而喻。
  郑翰,一定是在整合全国的兵力,谋划着与苍军一决雌雄。
  因为很明显,越是拖下去,形势对郑**队就越是不利,不仅平民百姓要造反,就连国内的贵族,都在扯后退。
  越早决战,对郑军越是有利。
  只不过,能得逞么?
  杨沐不禁暗暗思掣,然后对几个家主道:“几位既然口口声声要议和,不知有何诚意?”
  “我等愿意说服我大郑皇帝,割让三座城池给苍国,同时敬献白银百万两,以示友好。”
  “就割地,赔款?”杨沐沉吟了一下,道:“朕愿意考虑议和之事,但是除此之外,也还有一个条件。”
  “大苍皇帝陛下请讲,只要我们能办到的,定当竭力!”闻言,几个家主都是眼睛一亮。
  杨沐摸了摸下巴,道:“郑翰此人,阴险狡诈,多次算计我苍国,更是敢插手我苍国的内政,导致了一场宫变,所以无论如何,朕都不希望他坐上皇位。”
  几个家主对视了一眼,试探道:“那陛下您的意思是?”
  杨沐说道:“依朕所见,贵国三皇子郑康就很不错,也正是因为他的诚意,所以我军至今尚未攻打康城,以示友好。”
  梁家主之颇为迟疑:“这……储君之位,乃是陛下钦定,我等并无权力过问,而且现在兵权在二殿下手中,只怕是我郑国皇帝陛下,也干涉不得。”
  “我们各大家族只有私兵,治国理政还行,但是要主导皇位之人选,恐怕远远不够。”
  “还请陛下体谅。”
  各大家主纷纷摇头,表示无能为力。
  “各位误会了。”杨沐哂笑了一声,道:“你们怕郑翰的兵权,朕就打到他没有兵权,如何?”
  公孙家主道:“恕外臣直言,陛下未免太过于自大了,我郑军精锐数万,不是几句话就能对付的。”
  “这个不用你们担心。”杨沐摆摆手,道:“与郑翰的一战无可避免,朕只是希望你们支持郑康,由他与我苍国交涉……当然了,各位家主也可以继续支持郑翰,只不过待到我苍军攻破皇城之时,免不了抄家灭族,大刑加身的下场。”
  抄家灭族,大刑加身……
  五位家主顿时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两个月过去了,苍国政变后的处置早已传遍了郑国,尤其是凌迟之刑,一想到这样的大刑加在自己的身上……
  “接下来,朕就与诸位谈谈合作的事吧……”杨沐并未理会这些家主的反应,自顾自的说道:“郑翰此人十恶不赦,诸位如果要支持他,两国之间就绝无和解的可能。但是,如果诸位能支持郑康,朕敢保证,你们都将如顾家、谷家、杨家一样,没人敢动你们一根汗毛。”
  和顾家、谷家、洪家一样?
  几位家主都很意动,其实他们也很羡慕顾、谷、洪三家,虽然只是郑国的二流家族,但是却搭上了苍军的战车,这些天郑国城池接连陷落,他们三家的产业并未受到什么影响。
  如果自己的家族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那么就算是郑城被攻破,或者说是换一个皇帝,那也没多大的关系。
  杨沐看到几个家主动摇,继续道:“与我苍国亲善者,为座上宾,与我苍国为敌者,为阶下囚……你们曾经都支持郑翰,我大苍的宫变也有你们当中哪个家族的影子,这些朕都可以网开一面。”
  “但是!朕要告诉你们,我大苍兴师动众北伐,上下一心,就从来没有想过要灰溜溜的回去,说句毫不客气的话,只要朕一道诏书,你们郑国的百姓就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